糖尿病常見實驗室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島素作用障礙導致的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絕大多數的糖尿病病人可以根據病因與病理劃成二大類。1型糖尿病(IDDM型、胰島素依賴型)發生的原因是胰島素分泌的絕對缺乏,能發展成該型糖尿病的患者常常能發現自身免疫的血清學證據以及遺傳標誌。另外2型糖尿病(NIDDM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發生的原因是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反應的代償不足。慢性高血糖將導致多種組織,特別是眼、腎臟、神經、心血管的長期損傷、功能缺陷和衰竭。因此,到醫院看糖尿病,除了要明確診斷以外,還應進一步明確是否合併高血壓、高血脂、肥胖以及其他代謝紊亂,有無糖尿病引起的各種急、慢性併發症,病情嚴重程度究竟如何。那麼,糖尿病病人究竟應做哪些檢查呢?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第一、與診斷、分型有關的檢查
【血糖】 診斷糖尿病的依據。包括空腹和餐後兩小時血糖,反映取血當時的血糖水平。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空腹血糖≥7.0毫摩爾/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11.1毫摩爾/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試驗)】 當病人空腹或餐後血糖比正常人偏高,但還達不到糖尿病診斷標準時,就需要進一步做OGTT試驗,確定究竟是「糖調節受損(I-GR)」還是真正的糖尿病。
【尿糖】 正常人尿液中只含有微量葡萄糖,尿糖定性檢查呈陰性;當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9~10毫摩/升)時,尿糖定性呈陽性。通常情況下,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平。需要提醒的是,尿糖有時與血糖並不完全一致。因此,尿糖結果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依據。
【胰島功能測定】 本試驗包括胰島素釋放試驗(IRT)和C肽釋放試驗(CPRT)。本試驗通過測定病人空腹及餐後各個時點胰島素以及C肽的分泌水平及曲線特點,了解病人胰島功能的衰竭程度,協助判斷糖尿病的臨床分型。
胰島素測定是診斷糖尿病和區分糖尿病類的最可靠方法,也是反映胰島素細胞貯備和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標。對臨床已初步診斷的病人,只有通過胰島素測定才能進一步明確診斷,並區分其屬於IDDM還是NIDDM,以指導臨床治療和用藥。胰島素測定有空腹胰島素水平測定和胰島素釋放試驗兩種。糖尿病時,無論空腹胰島素水平還是胰島素釋放試驗分泌曲線均較常人有明顯不同。一是胰島素分泌減少,空腹胰島素水平降低;二是胰島素分泌遲緩,高峰後移。其中IDDM型糖尿與NIDDM型糖尿病在胰島素分泌曲線和空腹胰島素水平上也有明顯的不同,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IDDM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島素水平明顯低於正常,服糖刺激後其胰島素釋放也不能隨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無高峰的低平曲線,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測得。NIDDM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島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於正常,但高峰出現的時間延遲,如在服糖後2小時或3小時出現,呈分泌延遲,高峰後移。以上結果提示,IDDM型患者,其β細胞多表現為功能低下,屬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所以必須用胰島素治療,而NIDDM型患者,其胰島素分泌屬相對不足而非絕對缺乏,所以一般用飲食療法和口服降糖葯即能控制病情。
血清C-肽測定同胰島素測定一樣,也是判斷糖尿病類型的重要方法,但較胰島素測定更為準確。C-肽又稱連接肽,C-肽與胰島素都是由胰島β細胞分泌,由胰島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類物。測定血清C-肽的濃度,同樣也可反映胰島β細胞貯備功能。由於C-肽沒有胰島素的生理作用,與胰島素抗體無交叉反應,不受胰島素抗體的干擾,所以對那些已經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病人,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方法。C-肽測定可彌補胰島素測定的不足,在用胰島素治療時也能較準確地反映胰島β細胞的功能。另外,從胰島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進入肝腎等組織易受胰島素酶等滅能,每次循環將有80%被破壞,其半衰期也只有4.8分鐘,故測得的血中胰島素濃度僅能代表其分泌量極少部分。C-肽為與胰島素等分子的肽類物,它不受肝臟酶的滅能,僅受腎臟的作用而排泄,半衰期為10~11分鐘。這從另一個方面說明,血中C-肽的濃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島β細胞的貯備功能。C-肽測定方法有以下兩種:(1)血清C-肽測定 控制不好的IDDM型糖尿病病人,其空腹C-肽常減少或不能測得,服糖刺激後呈低水平C-肽釋放曲線,而NIDDM型糖尿病病人,空腹C-肽可在正常範圍,也可稍低,C-肽釋放曲線常呈高峰後移;(2)24小時尿C-肽測定 測定24小時尿C-肽水平的方法不僅標本留取方便,病人樂於接受,而且可以準確地反映胰島β細胞的貯備功能。
【β細胞自身抗體檢查】 包括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抗體(IAA)等。此項檢查主要用於糖尿病的分型,1型糖尿病病人往往抗體呈陽性,2型則為陰性。
(1) 谷氨酸脫羧酶抗體(GAD)檢測
谷氨酸脫羧酶是人及動物體內抑制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的合成酶。1型糖尿病是遺傳易感個體通過自身抗原介導的免疫反應引起胰島β細胞破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谷氨酸脫羧酶是此免疫反應關健的始動靶抗原,因此GAD是糖尿病前期較特異的免疫指標。GAD測定意義為:①預測1型糖尿病。GAD的存在提示胰島β細胞的破壞及部分功能的喪失,故在1型糖尿病的預測、診斷、治療方面有獨特的價值。②從2型糖尿病患者中鑒別遲髮型1型糖尿病。此類患者常可出現GAD高水平,並穩定維持,可考慮早期干預治療。③可作為普查手段,發現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個體。
(2) 胰島細胞抗體(ICA)
胰島細胞抗體為抗胰島β細胞所有抗體的總稱。目前認為,ICA陽性預示β細胞的自身免疫損害,只能作為糖尿病的高危指標。兒童陽性或高水平持續陽性,對l型糖尿病具有較高的預測率。
(3) 胰島素抗體(IAA)
IAA有兩種。一種與糖尿病發病有關,在糖尿病發病之前就存在,屬自身免疫抗體;另一種是糖尿病發生以後,使用了外源性胰島素後產生的抗體。研究發現,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組IAA高於未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組;1型糖尿病組高於2型糖尿病組。目前普遍認為,IAA單獨測定意義不大,但與前述指標聯合檢測,可提高對1型糖尿病的預測程度。
第二、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檢查
無論空腹還是餐後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時刻的血糖值,其結果會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響,血糖波動大的病人尤其如此。要準確了解一段時期內血糖的總體水平,就要查:
【糖化血紅蛋白(HbA1c)】 由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與血中的葡萄糖結合形成,正常值為4%~6%(糖化血紅蛋白佔全部血紅蛋白的百分比)。糖化血紅蛋白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可以客觀準確地反映近2~3個月內的總體血糖水平。
第三、與代謝紊亂及併發症有關的檢查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來自於它的各種併發症。為了全面了解病情,病人還須檢查下列指標:
【尿常規】 包括尿糖、尿酮體、尿蛋白、白細胞等多項指標。這些指標可以間接反映病人的血糖水平,明確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無泌尿系感染等情況。另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測定還是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的重要指標。
【血脂】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時合併脂代謝紊亂,對於膽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患者應適當選用調脂藥物,糾正脂代謝異常。
【血壓、血粘度】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糖號稱是糖尿病患者的四大隱形「殺手」,初診時就必須注意了解血壓和血液流變學狀況,並酌情給予處理。
【體重指數(BMI)】 體重指數可作為每日攝入熱量多少的參考,還可以指導臨床選葯。
【肝、腎功能】 除了可以了解有無肝功異常及糖尿病腎病外,還可以指導臨床用藥,因為在肝、腎功能不全時,有些口服降糖葯禁忌使用。
【眼科檢查】 了解有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在早期往往沒有癥狀,晚期則沒有良好的控制方法。所以,糖尿病病人初診時應做眼科檢查。
【神經科檢查】 用10克單尼龍絲進行觸覺檢查,可以早期發現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另外,還應做植物神經方面的相關檢查,例如,做立卧位血壓測量,以判定有無體位性低血壓。
【心電圖、心臟彩超】 了解有無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肢血管超聲及造影】 了解是否有下肢動脈硬化或狹窄。
【胸片】 明確是否同時合併肺結核或肺部感染。
【骨密度檢查】 了解有無骨質疏鬆。
一般說來,確診糖尿病後,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後)應每周檢查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每2~3個月檢查一次,血脂、肝功、腎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應每半年化驗一次,並且每半年至一年檢查一次眼底。
本文轉載自http://user.qzone.qq.com/632487893/blog/1284424044
推薦閱讀:
※實驗室規劃建設(流程步驟)SICOLAB
※CNAS-RL01《實驗室認可規則》最新變化
※藥廠動物實驗室設計規範SICOLAB
※靖江恆溫恆濕實驗室——萬融實驗
※厲害了機器人:會主動和普京搭訕,並多次跑出實驗室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