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三辨成佛不由修得(二)(《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丙三辨成佛不由修得(二)(《達摩大師血脈論通解》釋照光法師傳講)

熱度 1已有 37 次閱讀2012-3-23 10:22 |

【佛不度佛,將心覓佛而不識佛。】

這是進而告訴我們佛不僅是自心作得,既然佛是自心,那眾生亦是自心的顯現,佛不度佛。既然自心就是佛,那麼就並非真有一個佛來度你這個佛!因眾生本來具足圓滿的覺性,所以佛不度眾生,佛只不過讓你自己依自心圓滿而成佛,並不是依所謂外在一個佛而成佛。當然,由於眾生迷而不覺自心的緣故,所以需要有導師來引導教授,但當我們真正現量覺悟了,就需要自度了。正所謂:『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其實,所謂外在的佛,也是你自心覺性的顯現而已。故說:佛不度佛,佛不度眾生,佛無眾生可度。因為眾生皆是自度,心本來圓滿本來清凈之故。如《金剛經》說:「如來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可滅度者。」

【將心覓佛而不識佛】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意趣,有一個尋覓佛的心,離自心之外而別覓佛,如是之人必然不了佛法之意趣,亦不是真正認識佛的人。自心本來是佛,離自心外覓佛,了不可得,無有是處。

【但是外覓佛者,儘是不識自心是佛。】

【但】凡是之意。也就是說凡是向外尋覓佛者,皆不識自心是佛。若不識自心是佛,縱然他是三藏班智達也不能成就佛道,因這樣的人根本就不了解諸佛義趣所在,也不了解自心是佛。這樣的人是絕對成不了佛的!因為成佛是自心作得,而不是外面得到一個佛的果位,我們成佛不關他人之事,向外尋覓時也了無可得。所以向自心外覓佛是為不了佛意的顛倒行為,佛弟子切不可為之。

【亦不得將佛禮佛,不得將心念佛。】

既然我們自心是佛,故不得將佛禮佛。好多佛弟子在看到佛像時,執著一個形象上的佛,或執著一個實有,然後以執著之心而去磕頭拜佛。其實這樣顛倒執著,即使是佛看到這種顛倒都會傷心流淚的,因你真地不了解什麼是佛。我們拜佛不是拜別人,是拜自心的清凈本覺。外在所顯現的諸佛清凈相,都是我自心清凈的顯現,外在無佛。能真正了解這個道理,安住自心清凈,不起顛倒,不昧自心,這就是遍禮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諸佛。所以既然我們本來是佛,需要執著一個佛之相嗎?禮佛之時要不要再有一個能禮之人和所禮之佛呢?不需要了。外現之佛像不離自心,是自心所現之清凈相而已,一切佛菩薩之形相只是表法而已,故哪兒有個可禮處呢?所以說不得將佛禮佛。

佛陀弟子當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他從來不拜佛,好多師兄弟對他有意見,就在釋迦牟尼面前告狀:「他為什麼不拜佛呢?應該是內心有我慢吧?」佛說:「他是拜佛拜得最好的人,因為須菩提了解什麼是佛。」佛陀為報母恩而在天宮說《地藏經》,當說法完畢,回南閻浮提時,諸弟子皆去迎接佛陀。其中有一比丘尼名蓮花色,她去迎接佛陀的時候,是第一個到的,但卻被佛陀喝斥了,而須菩提未去迎接,佛陀說他是最早迎接到的。原因是須菩提真正了解佛在何處,而蓮花色比丘尼不了解真正的佛在何處,以神通力超過他人去迎接釋迦牟尼佛,她不了解自心本來清凈就是釋迦牟尼,因此遭到佛的喝斥。

佛從來沒有讚歎過心外覓佛的人,反而大加讚歎須菩提這樣的人,大力讚歎他的功德,這就是不得將佛禮佛。這是從勝義諦當中這樣安立的。

【不得將心念佛】自心覺悟本來是佛,何有一個念存在呢?如果要真正地與佛陀相應,清凈自心即可,起一念都是多餘。無論凈染,覺與不覺皆不得造作,凡起心動念起造作者,皆非是與正念相應。

【佛不誦經,佛不持戒,佛不犯戒。】

誦經為開啟智慧,覺悟生死輪迴的虛幻,覺悟自心是佛。當你真正地覺悟了自心是佛的時候,真正向自心體會而見到佛性的時候,一切有為造作對你來說都不必要了,真正見到自心是佛的人,只需要讓自心自然顯現就可以了。這裡大家要千萬注意了,是真實地了解和體會自心是佛的人,得見自心的人只需要讓自心自然顯現,不需要有一個誦經不誦經的概念。但是如果你沒有覺悟,你還是需要通過學習教法,來覺悟自心的。但是千萬要注意誦經也好,念佛也好,持戒也好,其目的是讓你清凈自心,得見本性。很多人誦經不向自心去悟,認為誦經真地實有功德可得,實有罪業可懺悔。錯了!如果功德實有,罪業同樣也實有,怎麼能懺悔得了啊!誦經的目的是覺悟自心之佛,如果不覺悟,則只能獲得人天福報,不可能究竟獲得出離三界的功德,所以說真正覺悟自心不需誦經。

【佛不持戒,佛不犯戒。】真正的佛是不需要持戒的,因為佛不犯戒。這是在說明若認識真心自性之人,則不會有誦不誦經,持不持戒的執著分別。因一切戒律的持犯皆是安立在迷惑不覺之上的,若能圓滿覺悟自心,則一切戒律皆在清凈自心中而圓滿。行者能令自心念念不染而明覺,於輪涅諸事雖然了了分明,但無有任何取捨分別,不落任何一邊倒見,這就是圓滿的戒律。所以禪宗祖師云:「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須參禪。」這裡所說的『心平』是指平直安住於中道中,不起任何顛倒分別,即為心平。若真如此何需有持不持戒的分別,持戒是安立在顛倒當中而說,如果能不昧自心本性,而念念間都圓滿地任運顯現,則一切戒律已經圓滿,故不需要有持犯戒的概念的。

金剛乘的三昧耶戒是最無上的戒法,因其為自性果地中法,若在起心動念中落入顛倒,則都屬於持戒不圓滿,所以要真正地圓滿守持金剛乘三昧耶戒,應念念間皆不離中道而安住。自心清凈無分別無染著,這就是圓滿的三昧耶戒。如果墮落到分別染著當中,你的三昧耶戒就不圓滿。然而凡夫眾生不能覺悟自性,因此還需要行持有為之戒行,也需要了達戒法的開遮持犯。若在未有真實覺悟之時,就認為自己無戒可持,而不守持戒法,如是則為顛倒錯亂之行為,非是如法之行為。

表面上看,金剛乘三昧耶戒比小乘的戒少得多,比大乘的戒也少得多。但它所建立的基礎不同,安立的地方不同,它是安立在佛性上來守持的。一切戒法功德皆在本來清凈的自心中圓具,因此若識得自心是佛者,無如是差別等取捨分別。

作為一個修行者,只要覺悟自心,不取捨不染著一切,不墮落到能所二取當中來,這自心的清凈就是清凈圓滿的戒律,本身即是戒,還需要一個持與不持的概念嗎?我們凡夫要持戒,是因為我們陷於種種分別顛倒中,故需要通過持戒斷除粗重的惡習和業力,最後讓我們的自心自然而然清凈起來,當自心的本來清凈之性體自然顯現了,這個時候戒律就圓滿了。所以在佛地上沒有安立持戒一說。我們聽說過小乘的阿羅漢們守什麼戒,菩薩乘的守什麼戒,沒有講佛要守什麼戒的。因為佛不用守戒,本來清凈。這說明只要覺悟清凈的自心,安住在自心本來清凈中,令自心的清凈自然而然地顯發,這就是持戒,也即是所謂不持而持,無持而持。為什麼佛陀說到大乘菩薩和小乘阿羅漢守戒的時候,說小乘阿羅漢屬於戒律不清凈的人呢?因為他有取捨分別,他還有不清凈,塵沙惑沒斷,所以戒律不圓滿。真正覺悟自心的人,只需要令自心自然顯現,而不染著一切,所謂不染著即是清凈,這就是圓滿的持戒,因此無戒可犯,無戒可犯就是持戒。因為不顛倒本來清凈,所以經云: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

【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

佛不僅沒有持與犯的概念,也不造善與惡,所謂善與惡只是從顛倒當中、分別當中安立的,如果不落於善惡、無記,所行的一切皆為凈業,皆為出世間的無為業,所以說佛不造善惡,因為他心雖明明然而不落在任何取捨當中。此處須是著眼處,不要光記住不落取捨,還要心明明然的,這是覺性的妙用。因不落於任何取捨當中,當體空寂,寂而照照而寂,現空雙運而持,故是安住中道之正行。佛不造作取捨,也就不會落在善惡因果當中,不造善惡才會出離因果。所以禪宗經常講:「要不思善不思惡,不落無記。」為什麼修到一定境界要善惡皆不思維?問:我們佛教不就是做善事嗎?答:做善事是利益他人,但並不是說自己的心要顛倒在善法當中,要執取一個善法的存在;我們修行佛道的人是隨緣行善法,而不攀緣善法,令心安住在當體空寂當中;所以佛弟子行一切善法不著善法之相,雖斷一切惡行亦不著斷惡行之相。不要認為有一個實有的惡可斷,實有的善可行,若起如是執著則你便非是真正的佛弟子,因為不了解諸佛的真實義趣故。

佛弟子雖然行持一切善法,但必須要安住在三輪體空的境界當中,相應自心而行一切善法,雖然行善法但沒有善法的執著。本來無惡可斷無善可行,有能所二取的時候才會有善惡產生,如果不落於顛倒,則無需起善惡的分別執著。對於任何一個佛弟子來說,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佛不犯戒,佛亦無有持犯,也不造善惡,是超越於一切善惡因果法之外的。不僅超越而且於一切善惡因果法當中又能自在地遊戲,自在地度化眾生。

正如《金剛經》中所說:「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彼經又云: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住相布施就不了解諸佛的真實義趣,就沒有與佛相應,沒有與自心清凈相應,這樣的人怎麼能是真菩薩呢?菩薩是覺有情啊!要想做菩薩就要悟到這個道理,與自心相應而不住相布施,不落入執著善法的顛倒中。不要認為做惡法墮落生死,執著善法一樣也墮落在生死輪迴當中。有為善法只不過是生天道的因而已,但並非是涅槃的凈因。涅槃的凈因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於善不住於惡,中間亦無所住。不要認為不住善惡中間有一個住,中間這個住也是名字而已,根本不可立的。這樣的話心如虛空,心念清凈不落善惡無記,善惡之業當下摧毀,當下清凈。所以既然心如虛空,何有一個善惡的安立呢?如是則當下就超越輪迴之外了。所謂的輪迴外相是由於我們妄心顛倒而產生的,六道分別是由善惡無記現起的,善惡業乃是往生善惡道之因,此二業又由愚痴無記所攝,故此等皆為輪迴法,非是出世間之無為法。若行者能心不起善惡無記之顛倒,則輪迴當下滅盡。所以說佛無持犯,亦不造善惡,因為不造善惡的緣故,不感善惡之果,超越於輪迴,超越於因果之外。

這裡所講的道理,是從究竟勝義的境界中來宣講的,在勝義中唯說心性本體,除此之外別無可說。但此處並不是說沒有覺悟的人就不需要誦經,不需要持戒了,而是說當我們向自心尋覓,了解自心是佛,去覺悟它的時候,這些所謂的分別概念統統都要打破。有的人說:「師父,我對自心有點了解,我在修持的時候在思維上師您傳的教言。」我告訴他:「你錯了,真正了解自心的人,當自心顯現的時候,連佛法都不思議,思議佛法即落入佛法知見,落於佛法知見亦不究竟。」不僅不思善惡,亦當無法可學可修,無可思之法要。


推薦閱讀:

圓覺經講義附親聞記-諦閑法師(下)
慧凈法師:一切不論,但能念佛皆往生--學佛網
聖凱法師:論禪宗無相戒的源流
隆蓮法師:《百法明門論》釋(十五)
聖宇法師:地藏經心地法門 第二十集

TAG:大師 | 法師 | 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