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矯治策略--語音相關的頜面部解剖生理學回顧
對於齶裂語音的矯正治療,以往我們主要關注於齶咽閉合成都和不良代償性發音習慣行為,但對於相關神經肌肉的支配和運動等問題我們卻關注的很少,下面我們就大腦神經支配及相關肌肉運動神經系統方面的情況和大家做以簡單的梳理和分享。
早在1816年,Paul Broca通過對失語症患者的屍體解剖,發現患者左側額葉組織病變嚴重,後發表《人是用左腦說話的》一文,轟動整個科學界。上世紀初,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利(Roger Wolcott Sperry),通過著名的割裂腦實驗——大腦的不對稱性「左右大腦分工理論」,指出左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判斷、排列、分類、邏輯、分析等。通常左腦通過聽、視、觸、嗅、味覺,把接收到的信息轉換成思維、語言傳到右腦加以印象化,接著傳回左腦進行邏輯處理,再由右腦顯現創意或靈感,最後傳給左腦進行語言加工處理。這裡的語言不單只口語,同時也包括肢體語言、書寫以及藝術創作。
語言產生的傳出神經運動途徑
神經的傳出→肌肉的收縮→肌肉的運動→改變共鳴腔的形狀→氣壓的改變+聲帶的振動→發聲
語言的大腦支配區
外側裂語言區:大腦左半球,控制96%的語言。包含區域:聽覺皮層投射區、Wernicke"s核、Broca"s核以及角回。
齶裂病理性語音的矯治策略
一、齶咽閉合(velopharyngeal closure)功能
齶肌和咽肌協調運動,控制齶咽閉合,配合完成語音、吞咽和呼吸等重要功能活動。齶咽閉合是指是鼻咽部的咽腔縮小,與向後運動的軟齶形成廣泛而密切的接觸:即指軟齶向後上運動,抬高至硬齶水平或以上(第一頸椎水平),與咽壁接近並接觸形成齶咽閉合,將鼻腔和口腔徹底分開。參與齶咽閉合的肌肉主要有齶帆提肌、齶帆張肌、齶垂肌、咽上縮肌及參與組成咽側壁的肌肉。軟齶過短、運動不良、咽側壁運動不良等都可以引起發音時齶咽閉合不全( velopharyngealincompetence, VPI),造成發音時口腔壓力不足,導致發音不清。
齶咽的運動除齶帆張肌外,均由副神經的顱根經迷走神經咽支支配。
1、齶部肌肉及其主要作用:
齶垂肌(musculusuvulae):牽拉齶垂向上,該肌的個體差異較大。
齶帆提肌(levatorveli palatine):發音時是完成VPC最重要的肌肉之一,上提軟齶,並參與咽側壁的內向收縮。
齶帆張肌(tensor veli palatine):主要作用是拉緊軟齶,也可使咽鼓管開放的功能。三叉神經的下頜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
齶舌肌(palatoglossus):主要作用是下降軟齶,提高舌根。
齶咽肌(palatopharyngeus):主要功能是下降軟齶,上提咽部。
2、咽部肌肉
咽肌、齶肌及舌肌協同,在吞咽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時參與發音時的齶咽閉合過程,咽肌的神經支配主要來自迷走神經的咽支,而咽鼓管咽肌則由舌神經支配。
咽上縮肌(superior constrictor)
咽中縮肌(middle constrictor)
咽下縮肌(inferior constrictor)
齶咽肌(palatopharyngeus)
咽鼓管咽肌(salpingopharyngeus)
莖突咽肌(stylopharyngeus)
咽縮肌的作用主要在於縮小咽腔,咽上縮肌的上分在VPC中起一定的作用,在發音時咽上縮肌的下部分及咽中縮肌的收縮可出現代償性的「派氏嵴」(Passavant ridge)
二、發音時唇部肌肉的參與1、口周圍肌上群:笑肌、顴大肌、顴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
2、口周圍肌下群: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頦肌。
3、口輪匝肌
唇部肌肉運動方向示意圖
口唇部主要肌肉運動方向以及神經支配:
面部表情肌的運動由面神經支配。面神經至各肌的肌支大都靠近該肌的後緣,自深面進入肌內。
1、 口輪匝肌:主要作用閉唇,封閉口腔,參與雙唇音的發出b、p、m,不同層次的肌纖維收縮,可使唇部運動的姿態不同。
2、 笑肌、頰肌:牽拉口角向外上、向後,使頰部靠近上下牙列。
3、 提上唇肌:將上唇向上提。
4、 顴大肌、顴小肌:使上唇向外上方向牽拉。
5、 降下唇肌:降下唇。
6、 提口角肌:提拉口角向上。
7、 降口角肌:牽拉口角向下。
8、頦肌:是下唇靠近齒齦及下唇前伸。
口輪匝肌對維持唇的動態功能至關重要,它位於口裂周圍,為橢圓形的環行扁肌。在收縮期間,它使張開的嘴唇關閉,並使唇部皺縮。上述這些肌肉使唇部產生運動,改變唇部的形狀和大小至理想水平。
三、舌的局部解剖舌為口腔內重要器官,其表面解剖標誌有:
1、舌背:舌背是舌的上面,︿形界溝將舌分為前2/3的舌體(舌的口部)和後1/3的舌根(舌的咽部)兩部分,在界溝的尖端有舌盲孔,為胚胎甲狀舌管咽端的痕迹。
2、舌腹:舌腹是舌的下面,在舌尖下面,舌腹與舌下區黏膜折返的中線處可見舌系帶,舌系帶兩側各有一條黏膜皺襞名傘襞,向前內方行向舌尖。左右傘襞與舌腹中線間的三角區內有舌神經及舌深血管穿行。
3.舌部肌
舌部是最重要的構音器官,它由大量的肌束構成,舌部能夠向口腔的任意方向移動,並且能夠最大可能地改變形狀和大小,以較快的速度向四周轉動。它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構成語音、協助咀嚼和吞咽。味覺器官也位於舌體表面。舌部肌群有著豐富的神經支配網,使得舌部運動複雜而又迅速,這對言語的產生非常重要。
舌肌為橫紋肌,構成舌的主體,分為舌內肌和舌外肌兩部分。舌內肌的起止均在舌內,包括舌上縱肌、舌下縱肌、舌橫肌和舌垂直肌四部分。舌內肌的肌纖維縱橫交織,收縮時改變舌的形態。舌外肌主要起於下頜骨、舌骨、莖突和軟齶而止於舌,分別稱為頦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肌和齶舌肌,收縮時改變舌的位置。
舌肌(除齶舌肌外)全部由舌下神經支配;齶舌肌則由迷走神經的咽支支配。
矯治策略--母音部分
下面以部分母音為例,簡要說明唇舌部主要肌肉參與發音情況
齶裂手術(略)
母音部分;以a o e I u v為例
異常語音特點:由於VPI易產生鼻腔共鳴——鼻高音(特別是i),首先要求齶咽部呈閉合狀態;齶咽部主要參與閉合肌肉
齶部:齶帆提肌(迷走N)、齶帆張肌(三叉N)、齶垂肌(迷走N)
咽部:咽縮肌(主要是咽上縮肌起一定作用),受迷走神經支配
發音方法:
發音時氣流在聲帶處受阻,使聲帶振動,而在咽、口腔及鼻腔等部位不會受到阻礙,發音器官各部位呈均衡狀態,以保持特定母音所需的咽腔及口腔形態,在語圖上以共振峰的形式表現出來。
發音部位
a :唇部:不圓唇
主要參與肌肉:笑肌、顴大肌、顴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提口角肌。降口角肌、降下唇肌、頦肌。頰肌
舌部:前(舌位前的是前母音)、低(舌位低的是低母音)
主要參與肌肉:舌垂直肌
o:唇部:圓唇
主要參與肌肉:口輪匝肌
舌部:後、半高
主要參與肌肉:舌上縱肌、舌下縱肌、莖突舌肌、齶舌肌
e:唇部:不圓唇
主要參與肌肉:笑肌、顴大肌、顴小肌、提上唇肌、提上唇鼻翼肌、降下唇肌、頦肌。
舌部:微小從高到低、
主要參與肌肉:莖突骨舌肌、舌上縱肌、舌下縱肌、舌橫肌、舌骨舌肌。
i: 唇部:不圓唇
主要參與肌肉:笑肌、頰肌、顴大肌、顴小肌。
舌部:高、前
主要參與肌肉:舌橫肌、莖突舌肌、齶舌肌。
u:唇部:是普通話里圓唇程度最高的母音,
主要參與肌肉:普通話里口輪匝肌收縮程度最高。
舌部:舌位高而後
主要參與肌肉:莖突舌肌、舌上縱肌、舌下縱肌
V:唇部:先發出i的音,然後逐漸把唇撮圓。
主要參與肌肉:笑肌、顴大肌、顴小肌、降口角肌。口輪匝肌。
舌部:同i。
參考文獻: 語音學教程
口腔解剖生理學 第7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實驗語音學概要 北京大學出版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