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著名的產科專家為何不說清楚?

剖腹產——著名的產科專家為何不說清楚?因產婦生理原因必須要剖腹的比例在10%左右,世界衛生組織給剖腹產率的警戒線是15%。近十年來西方國家的剖腹產率也持續上升,美國、德國等國都超過了30%,英國也達到25%,已經引起社會的重視。而中國卻早已不是什麼追趕發達國家,而是超過45%,局部地區已達到70%-80%,甚至更高。醫生用醫學手段幫你剖腹生產,有些人甚至當作一種的身份體現。其實這是一種科學迷信。我妻子堅持自然分脕,順產20小時快快樂樂回家,只花了不到一千塊錢。而同病房的一位農村產婦,花數千元剖腹產,可卻要在病房裡躺一個星期,產婦十分難受,狠狠捶打著床,發出聲聲哀怨,孩子則高聲啼哭,母子間全沒有一絲喜氣,那個罪真夠受!以後我從網上資料才得知,這叫剖腹產抑鬱症。手術後產婦因為腹部上的切口,容易發生睡眠問題,會促發抑鬱情緒。有產後抑鬱情緒的母親,撫育嬰兒的興趣不高,採取或堅持母乳餵養的人較少,容易使嬰兒的體重和身高受到影響。抑鬱容易影響母嬰之間情緒紐帶連接,導致嬰兒發生情感障礙,行為異常,如表現出好動、認知能力低下、容易焦躁、抵抗能力低、易患病等。有些媽媽本來希望順產,有的還做過努力,最終以剖腹產結束,會感覺很沮喪,覺得難以接受,有一種被騙的感覺,感覺作為女人的失敗。針對網上流傳的很多關於剖腹產的說法,剖腹產特別疼,會留下很難看的傷疤,可避免順產的長久痛苦,可為孩子挑個個不錯的生日,剖出來的孩子更聰明,解放軍309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婦產科主任王振國,做出專業回答。他指出,剖出來的孩子更聰明不靠譜。相關法律規定,孕婦及家屬確實有自主選擇分娩方式的權利,但為了安全、孕婦及胎兒健康起見,應當聽從醫囑,選擇針對具體情況最佳的分娩方式。剖腹產沒有年齡限制,有嚴格的適應症,適用於異常分娩或難產:如胎位不正,胎兒缺氧,產道或骨盆腔長腫瘤而有阻塞生產,曾有過骨盆骨折或罹患小兒麻痹的孕婦,其骨盆會變形而變狹窄,需剖腹產。剖腹產術一共動兩刀,事後先縫合子宮再縫合肚皮。手術並不神秘,一般都是幾道程序。孕婦下體完全無感覺但神志清醒,無需配合醫生的動作。術後24小時即可下地,縫合的傷口會有疼痛感,但也將很快癒合。通篇回答里,雖然也否定了剖產孩子聰明的怪論,指出了術後一天傷口仍會疼痛等負面因素,但其他多數文字,是在打消人們對剖腹產的疑慮,卻無視中國普遍的剖腹產的嚴重濫用,無意揭示其危害,甚至仍有放任和鼓勵之嫌。剖腹產孩子有很多神經方面、免疫方面的缺乏,感統失調的比例遠高於順產孩子,這類危害在醫學上已經是常識,這位全國著名醫院的婦產科主任隻字不提。剖產婦女雖然當時不疼,但產後恢復期遠超過順產婦女的事實,也沒有提及。剖產女婦女由於手術因素,難以及時哺乳,導致很多媽媽少乳,也沒有提及。在正常情況下,女性應該選擇自然分娩,給自己一次體驗做母親的完整經歷,並真正為自己和孩子的一生健康負責。自然分娩對母親身體的影響最小,經過自然分娩的孩子生存能力更強,患病機會更小。母親和胎兒具有天生的潛能,相互密切配合來完成這一過程,自然分娩對母嬰短期和長期都更為安全。十月懷胎的之後的分娩,已經不是產婦一個人的事了,而是孩子和母親的第一次合作,小生命的神經系統和心肺功能得到必須的鍛煉,由胎兒向嬰兒過渡。自然分娩的胎兒,頭部受到擠壓變形,孩子出生後很快就會自然恢復,而恰恰是大腦受到宮縮及產道擠壓;胎兒的肺臟也得到鍛煉,剌激胎兒呼吸中樞,肺泡擴張促進胎兒肺成熟,讓其出生後正常呼吸,這樣他在日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比較強。胎兒呼吸道內尚存的羊水、黏液及胎糞在子宮收縮和產道擠壓出來,防止了肺炎等疾病的發生。相反,如果胎兒沒有主動參與分娩,只是被動地在短時間被迅速取出,胎兒未曾適應必要的剌激考驗,缺乏生命中第一次觸覺和本體感的體驗和學習,出生後免疫力低下,發生肺炎等新生兒疾病。人體結構是不規則的,出生時的擠壓感覺會有多元化的差異。首次刺激大腦,大腦會產生一個接受架構,成為辨識日後感覺訊息的參考。觸覺是人類身體上神經細胞最多,範圍最廣,主導大腦功能的影響力也最大、最為深遠。剖腹生產的嬰兒缺乏強烈的擠壓,大腦中感受觸覺的刺激不足,只能靠產後環境產生,要麼觸覺敏感,要麼觸覺遲鈍,更容易發生小兒多動症、兒童感覺綜合失調,有時觸覺防禦過強,情緒不安,影響聽覺和味覺的辨識能力,造成發音不清及偏食、厭食。研究發現,剖宮產的小孩智商與陰道自然分娩的孩子相比雖沒有差異,但情商卻低於正常分娩的孩子,尤其體現在人際交流、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順產媽媽身體損傷很小,可迅速進入角色。分娩是人類繁衍過程中的正常生理過程。自然分娩是一種本能行為,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疼痛,腹部陣痛會使孕婦大腦中產生內啡肽,這是一種比嗎啡作用更強的化學物質,可給產婦帶來強烈的快感,會很大程度地抵消分娩的痛感。從國外引進的無痛分娩模式,以導樂陪伴分娩,使得自然分娩變得輕鬆許多。選擇自然分娩就等於迴避了剖宮產的許多併發症和後遺症。剖宮產並不是常規的分娩方式,只是解決難產的手段。剖宮產的死亡率及併發症是陰道分娩的2至4倍。再安全的剖宮產也是手術,是對自然的生命產生過程的破壞,會對母嬰的健康造成損害,麻醉過程可能造成血壓下降,可能導致神經或脊髓損傷、呼吸循環紊亂或心臟停搏;術後出血量比正常分娩要多得多,手術後易發生感染,恢復也比陰道分娩要長,一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裡都會刀口痛,肚子脹氣,加上子宮收縮引起的產後痛,令產婦更痛苦。手術後產婦通常不能很快恢復進食,分泌乳汁會相應減少,哺乳的時間會推後,也就不能及時給孩子餵奶。遠期併發症也更多,宮旁粘連、腸道粘連,造成慢性腹痛,子宮內膜異位症,失血較多造成貧血、身體虛弱。剖宮產新生兒易發生新生兒窒息、吸入性肺炎及呼吸窘迫綜合症,包括呼吸困難、紫紺、嘔吐、肺透明膜病等,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率也明顯高於自然分娩的新生兒。人為地在母親肚子上拉個口子把嬰兒拿出來,這一醫術的進步拯救了無數發生難產情形的母嬰,但普遍運用於正常人卻是一種可怕的傲慢,放棄人類千百萬年來進化形成的生育方式,背離生命過程的自然秩序。這一不正常事實的背後是種種現代文明的流行病,給產婦造成的心理影響:一是對現代醫術的迷信,造成過度依賴;二是對正常生理過程的畏懼,造成逃避心理;三是對性生活的普遍焦慮,造成所謂產道松馳說流傳。然而,比這些有力得多的因素來自醫院的鼓勵、誘導甚至恐嚇,他們把剖腹產手術當作創收的重要途徑。中國所有可以增長GDP的途徑都已經用盡了,這也算是30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最典型的一個結果吧!後來,在一家報社組織的座談會上,一位家長講述自己孩子遇到的問題,孩子好動,安靜不下來,做任何事不專心,……。武昌實驗小學校長張基廣問那位媽媽:你孩子是剖腹產還是順產?回答是剖腹產。張校長說,現在醫學上普遍認同,這樣的孩子表現的好動症,以及感覺統合失調,與剖腹產有關。查閱資料,感統失調與剖腹產的關聯早已得到醫學研究的確認。原因就是,沒有經歷正常生產過程中母體與嬰兒擠壓的孩子,身體很多方面,包括神經系統的發育可能是不健全的。為什麼如此重要的醫學結論傳播不開來呢?我當時是第一次聽說。
推薦閱讀:

職覺:我表哥是男產科醫生,人稱「產房小王子」
忙碌在中國醫院婦產科的男人們(高清組圖)
孕周的計算
[婦產科護理學複習重點 ]
婦產科醫生:坐月子這5個底線要守住,守不住就是你自己找罪受!

TAG:產科 | 剖腹產 | 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