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亂象調查:不靠質量靠忽悠?部分保健品添違禁成分
保健品亂象調查:不靠質量靠忽悠部分保健品添違禁成分
2016年05月11日08:35來源:京華時報
每克售價高達千元的「極草」,日前被國家相關部門從保健品中「除名」。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火熱的保健品市場背後,是大量保健品依靠炒作概念、誇大宣傳等佔領市場,成本和研發費用則只佔很小比例。保健品「偽裝」成藥品、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等現象層出不窮,不少產品靠「忽悠」矇騙消費者賺取暴利。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藥物。
暴利不靠技術質量靠營銷
日前,國家食葯監總局公開發文要求停止高價保健品「極草」的相關經營活動。極草5X冬蟲夏草純粉片-至尊含片0.35克規格的81片裝禮盒售價為29888元,即每克售價為1054元。其生產廠家青海春天藥用資源科技利用有限公司宣稱其「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可以使冬蟲夏草「含著吃」,並聲稱「極草純粉含片比原草至少多7倍精華溶出」,這讓不少消費者認為一片極草等於7根蟲草的功效,不惜重金購買。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該公司投入10億元廣告費打造其「含著吃」的所謂高科技概念,而這筆投入也是「極草」成本中極大的一塊。青海省冬蟲夏草協會常務會長趙錦文認為,「微粉粉碎和純粉壓片專利技術」並不是高科技,「壓制設備研發技術在國內早有應用,其廣告中比原草多7倍精華溶出的說辭也在業界存有廣泛異議」。
「暴利不是靠技術和質量,而是靠營銷。」業內人士稱,許多高價保健品的營銷策略都與「極草」類似。
炒作高科技概念迷惑消費者
與「極草」相似,近年來保健品「忽悠」式營銷不斷升級,特別是炒作高科技概念,部分消費者對此偏聽偏信。
安徽省食葯監局有關專家說,保健食品只有輔助治療的功效,但為了吸引眼球,一些企業和經銷商大肆宣稱其治療效果優於專門藥物並且無副作用。
患者迷信保健品以致延誤治療並非個案,近年來一些晚期腫瘤患者把一些誇大其詞的保健品當做「救命葯」,耗盡家財大量購買,甚至人去世了保健品還沒吃完。
食葯監部門專家稱,目前我國認可的保健品27種保健功能中,並沒有防癌抗癌這一功能。
免費辦健康講座忽悠老人
近年來,一些針對老年人舉辦免費的「健康講座」不斷增多,實際上就是給老年人「洗腦」。保健品的營銷策略也從「廣而告之」,升級為專門針對老年人的精準「忽悠」。
「老人被"洗腦』之後,兒女阻止買保健品就是不孝順。」安徽一家三甲醫院藥劑科主任告訴記者,連她都無法阻止父母去聽所謂的健康講座、購買保健品。對於買得特別多的「會員」,保健品公司會授予他們一些「職務」,邀請他們當嘉賓坐在講座主席台上,或帶他們去旅遊,從高額利潤里擠出一點小甜頭讓老人深陷迷局。
部分保健品添加違禁成分
談到保健品市場存在的問題,不少業內人士頗為憂心。「藥品需要通過嚴格的臨床測試,如果保健食品真的有如此奇效,那企業還生產藥品幹什麼?」一位藥劑專家告訴記者。
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特別是減肥類保健食品,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藥物。消費者食用後短期內體重迅速下降,但長期食用副作用十分明顯。
專家稱,消費者無法從外觀、口感等判斷保健品質量和功能優劣,因此廣告和推薦就成為選擇保健品的「指南」。而企業有法不依、有關部門執法不嚴,都讓保健品行業陷入靠吹牛賺暴利的惡性競爭中。
「保健品企業如果給消費者利益造成損害,很多時候僅僅是退還產品費用。違法成本過低,對其違法行為沒有任何威懾力。」安徽省食葯監局新聞辦主任孫斌園說。
相關專家認為,對於保健品行業,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和引導力度。同時,行業和企業更需要加強自律,建立以質取勝的良性競爭規則。
此外,提高全民健康常識、讓消費者不盲目迷信保健品也是當務之急。(據新華社)
(責編:許心怡、權娟)老年保健品市場「水深」「坑多」 亂象頑疾難除
2015-07-09 09:37:53來源:中國食品報
誰來守護爹娘的晚年健康?
近日,全國不少地方食品藥品監管局等部門發出通知,進一步加強對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食品行為的監管。同時提醒消費者,不要輕信虛假宣傳。然而,調查發現,不法分子「騙術」也在升級,形形色色的「花招奇出」,總有老年人上當受騙。為什麼騙子總是盯著老年人不放?是不法分子的騙術高明還是市場監管存在漏洞?保健食品銷售市場魚龍混雜,誰來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不被「忽悠」?
老年人屢陷「溫柔陷阱」——
保健品市場騙術升級 防不勝防
調查發現,以會議(講座)等形式銷售保健食品已經是保健品行業內的「標配」推銷手段,一些不法分子也通過「健康講座」、「贈送禮品」的幌子,向老年人變相推銷高價保健品。據業內人士透露,老年人非常關心健康,時間也相對充足,很容易成為重點推銷對象。同時據調查,當前業內「騙術」不斷升級,「噓寒問暖」、「旅遊兜售」、「現金返還」……形形色色的「花招奇出」,大打「免費牌」、「專家牌」、「親情牌」,大量老人「前仆後繼」上當受騙。
——「免費牌」 調查發現,保健品商家在推銷時會先發放免費小禮品、贈送藥物、免費義診等,採取「放長線釣大魚」的手段,給不知情的老年人製造「買葯不花錢」、「不買白不買」的假象,以引起關注。同時,一些旅遊兜售、現金返還等騙術也在升級。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產品銷售現場異常火爆,其實是精心策劃的營銷噱頭,一些老年人「被忽悠」參加活動,往往正是貪圖商家「免費」便宜。商家隨後通過「溫水煮青蛙」方式,展開後續高價保健產品的推銷,老人不知不覺中就會上當受騙。
——「專家牌」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妝品監管處副處長程敏平介紹,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專家」做宣傳,通過專家講座、專家訪談、養生現場會等形式做幌子,一定程度上會打消老年人的顧慮。
據調查,為了凸顯保健產品的「高大上」形象,講座人往往是被冠以國家高級營養顧問、軍醫老專家等各種頭銜的專家,為了讓老年人對產品深信不疑,在宣傳方面大做文章,為產品銷售做足鋪墊。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認為,商家的廣告噱頭十足,老年人一旦被「洗腦」就會「停不下來」。據羅教講介紹,近期,自己身邊朋友的父母就被一家銷售醫療器械的商家所騙,雖然當時家人全力制止,可老人還是執意花數十萬元購買其產品,事後才知受騙。
——「親情牌」 一些保健品營銷人員會從關懷角度入手,一旦獲得老人的聯繫方式、家庭情況等信息後,會表現得非常熱情,不斷對老人們噓寒問暖,關心老人的疾病,通過逐步的交流來騙取老年人的信任。
羅教講認為,現今社會上一些老年人被騙買保健品,「特別是一些『空巢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邊,自己的防範意識變弱,缺乏親情關懷,極易中招陷入『溫柔陷阱』。」
老年人保健品亂象頑疾難除——
違法成本低 監管存漏洞
不法商家騙術不斷升級的同時,保健品行業整治層面卻仍存頑疾。一些老年人花上千元買來的保健品其實只是普通糖果,打著高科技、養生功能幌子銷售的空氣凈化器、凈水器、被褥等物品少則幾千元、多則上萬元,其實只是「玩概念」,與普通產品無異。業內人士認為,保健產品低成本、高利潤是致使違規商家鋌而走險的重要原因。
據調查,一些商家只要「忽悠」成功銷售幾個療程的保健品,動輒收益幾萬元甚至十幾萬。而一旦被查處,罰金也就幾萬元,這對違規企業無法產生威懾作用。
其次,一線執法缺乏可操作性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據程敏平介紹,當前對於老年人保健品亂象整治仍面臨執法難的問題。新的《食品安全法》已經頒布實施,但是相關配套規章沒有落實,一線執法缺乏可操作性。
同時,程敏平表示,全國的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改革已經完成,過去由質檢負責的生產領域及由工商負責的流通領域監管職能,都統一划歸食葯監部門,同時,在鄉鎮增設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然而職能雖然已經劃轉,但是人員配備並沒有及時到位,也導致基層執法力量薄弱。
第三,保健市場需求旺盛,監管存漏洞,不法商家鑽了監管的「空子」。據知情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保健食品市場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管體制,因而不少虛假宣傳的企業抱著「撈一把就走」的想法在攪亂市場,只要「沒人舉報,無人追究」,不良商家便可「悶聲發大財」。
誰來保障老年人健康不被「忽悠」——
政府宣傳力度要加強
老年人防範意識要提高
據國家衛生計生委6月份發布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2015》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佔總人口的15.5%。空巢老人,也就是子女離家後的老年人,佔到老年人總數的一半。這就意味著,老年人保健品市場十分廣闊,保障老年人安享晚年健康不被「忽悠」也越顯現實意義重大。
針對保健品商家違法成本低、執法乏力、監管存漏洞等問題,專家建議,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對假劣保健食品、非法添加以及虛假誇大宣傳的生產經營企業,要列入「黑名單」。
程敏平說,要不斷完善有獎舉報制度,鼓勵消費者、企業內部工作人員等通過舉報電話、網路,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舉報保健食品違法違規行為,努力營造「社會共治」局面。
「現今社會變化太快,老年人所處時代與之相差甚遠,要鼓勵老年人多接觸新聞和社會信息,這樣才能減少上當受騙的幾率。」羅教講說,政府和媒體要加強宣傳力度,老年人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不隨便參加商家以「免費活動」等名目開展的促銷活動。(李偉 徐海濤 劉恩黎 翁曄)
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為哪般2015-10-08 17:38 來源:工人日報?
日前,重慶涪陵區一舉搗毀了一個涉及全國12省市、以電話詐騙方式銷售假劣保健食品、涉案金額650萬元的特大犯罪網路……該市在為期兩個月的 保健食品銷售市場專項整治行動中,共查處66件違法違規銷售保健食品案件。其中,租用賓館通過「會議營銷」和非法集會等形式違法銷售保健食品的最多,老年 人成為虛假違法保健品銷售的最大受害者。
保健品「陷阱」防不勝防
「我爺爺一個月只有2000元的退休工資,全部用來買保健品。」家住重慶沙坪壩的王嫻近日對記者說,她爺爺有高血壓,那些推銷保健品的年輕小妹三天兩頭登門推銷。如果你隔一兩個月沒有買她們的東西,她們就會提著色拉油、米等上門來看望,比我們這些孫女還想得周到。
無獨有偶,最近一段時間,家住重慶北碚區的黃大爺,每天早上6點鐘準時起床外出。黃大爺詭異的行蹤讓一家人都十分疑惑,後來才知道,黃大爺是前往某健康體驗店內聽「講座」,並瞞著家人買回15盒「松花粉片」。這種保健品每盒160元,為此黃大爺花掉了近半年的積蓄。
兩位老人對保健品的痴迷反映的正是當前保健品市場的旺盛與混亂。中國消費者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40%的受訪者表示經常服用保健品,75%的受訪者在近半年內購買過保健品。但這份數據同樣顯示,30%的受訪者有過購買保健品上當的經歷。
據了解,大肆推銷「三無」保健品,或者對正規保健品進行子虛烏有宣傳,坑蒙消費者的現象在保健品市場上層出不窮。尤其是養老保健品領域,亂象叢生。記者調查了解到,除了誇張的虛假宣傳外,有的違法企業利用暴利作誘餌,鋪設了遍及全國的非法傳銷網路。
而針對老年人,不法商人有著特殊的銷售「技巧」。「聽課有獎、免費旅遊、回收藥品、免費體檢、家訪送禮等,都是保健品公司和老年消費者建立聯繫 的常用路數。」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一旦確立起聯繫,受過專門訓練的銷售人員便利用老人比較孤獨或者渴望治病、保健的心理,先以關心換取對方信任,再 通過體檢「有問題」忽悠老年人,然後誇大宣傳、刻意推銷,最後完成產品銷售。
由於騙術環環相扣,還有多個步驟鋪墊,很多老人招架不住落入「陷阱」。
市場亂象叢生
有業內人士坦言,保健行業亂象的根源在於信息的不透明。消費者在採辦商品前無法獲知其質量信息,在購買使用後,短期內也無法判定其效果,很容易被虛假宣傳和強調的療效所誤導。
此前,重慶查處的假保健品「延臻青胎盤素」,宣稱可以讓人青春永駐、返老還童、提高免疫力、恢復生理功能等,是世界上唯一一種能逆轉衰老的物 質,產品熱銷國內外。後經重慶忠縣檢察院審查,「延臻青胎盤素」沒有國家批准文號,其中「延臻青紫和真青膠囊」的保健食品批准文號系涉嫌盜用;「延臻青駐 顏健體膠囊」所標註的保健食品批准文號則查無記錄,涉嫌造假。然而,消費者看到對保健品功效宣傳、批准文號的相關信息卻無從辨明真偽,最終這款虛假保健品 在市場上大行其道。
另外,目前我國保健食品監管存在「重審批、輕監管」的問題,審批時間長、門檻高使新功能產品入市難度大。相當一部分企業在難以取得生產許可證和批號的情況下,選擇擅自生產保健食品並銷售,並在巨大的經濟利益刺激下違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
近三年來,在重慶一中院審理的涉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中,生產、銷售摻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保健食品案件佔到案件總數的九成。 法院總結出違法保健品的幾個特徵:生產者以低廉的生產成本謀取暴利;銷售渠道或較為隱蔽,或流動性強,給監管工作帶來實際困難等。其中,監管機制薄弱是最 大問題。
凈化市場須重拳出擊
有專家表示,在當前旺盛的養生保健市場需求下,許多消費者缺乏理性、科學的消費觀念,盲目跟風,甚至「只買貴的,不買對的」,讓不法分子鑽了空子。
重慶主城區的解放碑、觀音橋、沙坪壩等核心商圈曾經是一些保健品商家必爭之地。重慶發起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整治以來,記者連日走訪這些商圈發現,原本熱鬧的宣講已經難尋蹤影。來自重慶食葯監部門相關人士的觀察、暗訪顯示,保健食品銷售商開辦的講座明顯減少。
重慶市食葯監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重慶將在鞏固整治成果,建立保健食品銷售市場長效監管機制上下功夫。如實行保健食品經營許可管理,儘快將重 慶市申請從事保健食品銷售的經營主體納入食品流通許可,嚴格市場准入。同時,對保健食品經營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打擊態勢,並通過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監管、公 安、工商等有關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確保保健食品市場的規範有序。
新《廣告法》已經於9月1日正式實施,保健品行業的虛假宣傳亂象有望得到重點整治。新廣告法規定,保健食品廣告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不得聲稱或者暗示廣告商品為保障健康所必需,並應當顯著標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記者 李國 實習生 黃紫玉 周洋)
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亂象的原因分析2014年1月15日中國行業研究網http://www.chinairn.com 一、引言從上世紀以來,全球健康消費逐年攀升,按國際標準劃分的15類國際化產品中,保健產品成為世界貿易增長最快的五個行業之一,保健品的銷售額每年平均以13%的速度增長。歐美國家消費者平均用於保健品的花費佔總支出2%以上,儘管我國保健品市場每年銷售額在千億元以上,但仍只佔總支出0.03%,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健品市場蘊藏著巨大商機。 2005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保健食品註冊管理辦法(試行)》對保健食品進行了嚴格定義:保健食品是指聲稱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 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並且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然而可悲的是,一個本該如日中天的朝陽行業,在中國卻陷入了消費者普遍的信任危機中,中國保健品市場一直以來不斷湧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危機事件,我國政府和相關的管理部門也對該行業進行不斷的干預和指導,並不斷推出各種措施和法規,行業規範程度也在不斷提高,但效果並不顯著。 二、中國保健食品行業發展的市場亂象目前,中國消費者對保健食品行業存在普遍的不信任,在該行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亂象。 (一)保健品冒充藥品 在市場上經常出現標示保健用品冒充藥品信息的情況。 按照《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保健品在廣告中宣傳治療功效是不被允許的,《辦法》中第二條指出保健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宜於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的食品」;第二十三條也明確指出,保健品廣告內容「必須真實,符合其產品質量要求。不得有暗示可使疾病痊癒的宣傳」。一些企業常常將一些不具藥品審批條件的產品改為走保健食品、保健用品路線,獲得「健」字型大小批件後,卻在產品的包裝、標籤、說明書上標示預防、治療人體疾病功效的文字,或直接標示所用藥物成分、作用、適應症或適應範圍、用法用量等,狡猾地披上「葯衣」,矇騙消費者。 (二)保健品中含違禁藥物成分 近日北京市葯監局在市場監督抽檢中,產品名稱標示為「安睡片」的保健食品(標示的批准文號為國食健字G20040330號)經檢測違禁藥物「馬來酸氯苯那敏」呈陽性,決定在全市範圍立即封存、停售相關批次保健食品。為了在激烈的保健品競爭中突出重圍,為了獲得短期消費者看得見的效果,一些不法企業有意在保健品中加入國家法規明令禁止的藥物成分,這也成為一種嚴重危害消費者的企業行為。許多添加了藥物成分的保健品在市場上流通,如果使用量能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可能對人體的傷害也會被降低到最低程度,但保健品中往往又缺乏明確的食用劑量,導致消費者為了快速取得明顯的效果(尤其是減肥類保健品),會隨意增加用量;服用後的副作用明顯,對人體造成很大傷害。 (三)未獲批准的保健品大量充斥市場很多未獲批准的保健品大量充斥市場,隨著國家對保健品的審批和監管力度逐日加大,許多不法分子因為自己的產品經不起嚴格的審查,乾脆假冒或偽造保健品在市場上銷售,一旦被查處便立即轉移陣地,改頭換面重新進入新的市場。例如,著名演員趙本山代言的「蟻力神」在多家店裡卻出現了「第八代」、「第十代」產品,而且使用的批准文號是「進口商品商檢號××××」,但這根本不符合進口商品許可證號的規範,十分具有欺騙性。 (四)違法廣告屢禁不止,整個行業遭受信譽危機一些保健食品的違法廣告使大企業信譽遭損的同時,使整個行業遭受信譽危機。保健品的廣告審查規定很明確,有關保健功能、產品功效成分及含量、適宜人群、食用量等的宣傳,應當以國家葯監部門批准的說明書內容為準,不得任意改變。然而現實是,增強免疫力、輔助抑制腫瘤等含有靈芝孢子粉成分的保健食品,通常被宣傳成可以治療、治癒各種惡性腫瘤等疾病。現實生活中對保健品廣告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卻屢見不鮮。 (五)營銷模式花招層出不窮,欺騙消費者在傳統的保健品行銷模式「終端+廣告」的成本日益飆升的今天,國外的直銷模式又極不成熟,便湧現了許多諸如會議營銷等新的營銷模式。所謂會議營銷,就是將目標消費者集中至某個場所,通過開會的形式,介紹健康知識、保健常識和產品機理,會中穿插遊藝節目和煽情演出,最後以現場惠賣、買贈等形式銷售產品。由於會議營銷模式在市場上的成功,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和個人跟隨,市場秩序非常混亂,產品價高質次,欺騙消費者現象在會議營銷中屢有發生,消費者對此種營銷方式已表現出厭惡和抵制,國家和新聞媒體也頻頻曝光。 三、中國保健品行業市場亂象的原因分析中國保健品行業之所以出現上述不正常的現象,是和保健食品行業的特殊性有關,現分析如下。 (一)信息不對稱原因 Antle(1995)將信息區分為不對稱不完全信息(對消費者信息不完全而不是生產者)和對稱不全信息(生產者和消費者信息都不完全)。按消費者獲得商品信息的途徑,尼爾遜等(Nelson,1970;CaswellandPadberg,1992;vonWitzkeandHanf,1992)將商品分為三類:搜尋品、經驗品和信用品。搜尋品是指購買前消費者已掌握充分的信息;經驗品是指只有購買後才能判斷其質量的商品;信用商品是指購買後也不能判斷其品質的商品。按此分類,保健食品的品質特性既是經驗品(如產品的營養、口感、味道等方面的特徵)又是信用品(如有關食品中是否含有抗生素、激素、農藥殘留及其量等方面的特徵)。對於經驗品,意味著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前缺乏良好的質量信息,但消費者在購買後能認識到產品質量特性或通過長期購買所形成的經驗能判斷出其質量和安全。這種情況下,儘管消費者每次購買時信息不完全,但格羅斯曼(Grossman,1981)認為同樣可以取得與市場信息充分狀態下一樣的結果,即通過信譽機制形成一個獨特的高質量高價格市場均衡而不需要通過政府來解決食品市場的質量安全。 沙皮羅(Shapiro,1983)研究了無限重複博弈情況下企業的質量聲譽形成機制,認為如果能夠確保維持高質量而帶來的未來收益,企業就不願意透支聲譽。對於保健食品的信用特性,即當食品質量涉及到化學結構、化學毒素殘留或微生物時,因消費者無法判斷,使生產者很難建立質量聲譽,食品市場甚至會出現劣貨(低質量、低成本)驅逐良貨(高質量、高成本)現象。企業是否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完全依靠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是否能夠遵循這種道德承諾。 這需要由足夠令消費者信任的第三方介入市場,通過政府管制和第三方獨立的質量認證、標籤管理等,有效地將信用品轉換成經驗品,來保證生產者向外界傳達信息的真實、準確性。如果信用商品是在對稱不完全信息下,即生產者或供應方也不能了解全部品質特性時,因供應者無法提供法律或管理者所需的質量信息,設計的政策如標籤管理往往也變得無效。 Antle(1996)和CcaswellandMojduszka(1996)認為,市場機制下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效能的高低關鍵取決於合適的信息制度。這些信息制度包括企業的聲譽形成機制、產品質量認證體系、標籤管理、法律和規制的制定、各種標準戰略及消費者教育等。國內學者從信息不對稱理論出發,研究了我國食品市場上的質量信號問題,並提出應從食品產業鏈整體出發成立一個涉及農業和食品部門的全國統一機構,最終促進食品質量信號的有效傳遞。 (二)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競爭環境遭到破壞中國的保健食品市場廣闊,但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激烈異常。一些企業經營者、管理者不理解企業社會責 任對企業自身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的意義,缺乏企業社會責任意識和理念,經濟效益至上,有意造假,無視社會責任,置消費者安全於不顧,置產業安全標準於不顧,生產偽劣商品,還千方百計逃脫官方檢查,矇混過關,盲目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道德缺失導致競爭心態失衡,引發了保健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危機。對生產者來說是為降低成本,其後果是出現不公平競爭,遵紀守法的企業被擠垮,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這不僅不利於整個食品產業的健康發展,更重要的是傷害了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造成社會經濟損失和資源浪費。 上述現象同樣在發達國家也出現過,在巨額利潤的驅使下,18世紀晚期的美國食品市場也出現制偽、摻假、摻毒和欺詐等問題,如牛奶中摻水,咖啡中摻炭,添加有毒防腐劑和色素,用人造果膠代替天然水果生產果醬等等。「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食品企業對於問題產品的反應,要麼沉默不語,要麼矢口否認,用一切手段,力圖掩蓋和蒙蔽政府部門和媒體,混淆視聽,欺騙消費者,盡量逃避應承擔的社會責任。 很多食品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也與企業領導者的素質有關係,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承擔社會責任有利於食品企業發展,沒有把保障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保護和改善社會和自然環境,作為食品企業的基本職責來加以重視。 (三)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善 由於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而不斷出現的新問題,以及經驗和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國家不能及時地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另外,在法律、法規執行中也常常存在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現象,使得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甚至因違法而受到的懲罰不足以對企業產生警戒和約束作用。一些企業違法經營,給眾多消費者造成了損害,但在很多情況下,企業只是退還消費者手中的產品,而其他責任並沒有承擔,違法所得大大高於其為此所承擔的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了不法經營者。 目前經地方各級衛生部門批准的各種「食字型大小」、「健字型大小」產品,已遠遠超過經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數量。雖然新的《食品安全法》已於2009年6月1日頒布實施,但其僅明確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保健食品實施嚴格監管,但對保健食品品種管理、生產流通環節監管等其他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尚未出台。《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遲遲沒有下發,所以保健食品監管目前缺乏法律依據,處於空白期,這影響了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和監管工作的開展,也使消費者的維權有相當的難度。 (四)政府缺乏必要的引導 由於受政治、經濟及政策因素的影響,地方政府多從自身利益角度出發,強調「合法的妨害」,不能切實有效地監督企業行為,政府職能部門執法缺位、錯位、不到位的情況時有發生。例如,保健食品的違法廣告,能投入巨大資金的違法廣告主往往是當地的經濟支柱,更是當地的納稅大戶,涉及地方財稅的實際利益時一些事情很難辦。而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舊觀念影響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導致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以罰代管的現象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提升保健食品的信譽和責任意識,不僅需要企業經營者的道德良知和長遠眼光,更需要政府的積極推動和引導,使食品企業在一個積極促進企業社會責任的環境中認識到推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五)政府監督乏力 食品安全違法成本過低、法律規定只對實際損失進行賠償,缺乏必要的懲罰性賠償制度,亦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原因之一。從相關部門監管的角度來說,首先執法資源有限、鑒定成本過大。對保健食品生產的監管,最重要的是檢測技術和檢測儀器比較落後,導致生產企業的檢測成本比較高。對於違法藥品廣告,工商部門可以管,葯監部門也可以管,這種權力交叉的現象非但沒有增加監管的力度,反而造成了「誰都想管,誰又都沒管到位」。從保健品生產商來說,現有處罰不足以形成震懾。例如,由於虛假廣告產生的利潤是罰款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幾萬元的罰款對保健品廠家來說是「小菜一碟」,違法行為即使被查處了還有很大的獲利空間,違法廣告也就屢禁不止了。 (六)消費者安全消費意識不強 由於現實世界的不確定性,信息不完全是客觀的,消費者利用信息的能力存在稀缺性和不對稱性。就保健食品的需求來說,消費者的有限理性在行為上具體表現為消費者麻木和消費者敏感。目前,中國消費者的維權意識正在逐步形成,這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觀念發生轉化的重要體現。 政府可以通過教育、宣傳等方式,培育公眾對社會的責任意識,使之學會利用消費者的權利,來為消費者爭取合法的權益,藉助於法律並利用社會輿論來有效約束和引導企業行為。消費者要及時反饋保健食品企業的信息,把自身消費安全與公共消費安全結合起來,做到個人消費與社會消費的信息互動,從而從社會整體上促進保健食品行業健康發展。 四、結語 作為朝陽行業的保健品行業商機無限,而目前中國的消費者卻陷入普遍的信任危機,行政部門應完善審查監管法例和加大執法力度;生產企業要強化社會責任意識,提供安全合格的產品;消費者應加強維權意識。唯有如此,中國保健品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推薦閱讀:
※西醫忽悠了中國人一個多世紀
※爭論|羊年從立春算起?別被算八字的忽悠了
※那個美國老太忽悠了十三億中國人
※歡樂中國行,忽悠黃石人?(下)轉自<餘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