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讀《心經》觀、自、在(1)

心經是明心見性的經法,全稱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心經》,心經濃縮了六百卷的般若經。懂得法華經,有唯識、般若修學智慧的才能明白心經實義,才能講好心經,才能引導修學心經的人開悟。

先解說一下心,能正確明白這個心,就好明白心經了,也就知道開悟是說什麼了。這個心就是明心見性的心,不敢理解成肉團心的心、煩惱心的心。這個心指阿賴耶識,佛性、如來藏,也是般若、真如、實相。這個心遍虛空盡法界,我們把她方便稱做「大心」,為了一會好理解觀自在的自。這個心到底有多大?大到十方三世沒有邊際、沒有一處不是它。天地萬法每一個色相,無量無邊的諸法都是從這個大心變現出來的,就是從空出假,從如而來。諸法是說只要有名稱的就是一個法,這太多了,比如:人、鬼、馬、畜、風、雲、雨、霧,山河大地,包括大小便,只要有名稱,就是一個法。這些諸法咱們方便的稱它做一個一個的小心,都是從大心而來的,就是說一個一個的小心,無量無數的諸法都是從大的阿賴耶識、真如來的。

大心無形無相,無生無滅,無垢無凈,沒有你我他的思維概念。但由大心變現來的一個個小心,有形相的,有生滅、垢凈的,也有你我他的分別、爭執的。懂唯識的知道,這大心變現的諸多小心,也就是大阿賴耶識生出了一個個小的阿賴耶識。千萬記著:可不是眾生或說諸法共有一個阿賴耶識,是每個眾生、每一個法都有唯我獨尊的阿賴耶識。說眾生共一個阿賴耶識的,沒學習唯識,不懂得的唯識。還要記著,心、識一回事的,本不能說大說小的,是為了方便引導我們開悟,才起了假名字的,法華經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不要執相,要在相見性,要回歸大心,回歸空。明白這個道理就好理解心經在說什麼了,也就知道如何明心見性了。

法華緣社教學一直圍繞著明心見性進行的,一直以法華經的佛眼看一切經法,學習一切經法,知道、把握一切經法。下面看經文:

【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四句話是心經的中心思想。這四句話掌握了就把整個心經掌握了。先解釋:觀自在,歷史上很多的人都解釋成觀世音,我先說,解釋成觀世音不為錯,解釋成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也不為錯。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妙覺位的菩薩,達到心經的境界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都達到了。

這裡我們要以法華經的佛眼,以大圓鏡智來分析。

觀指用智慧觀察、觀照。智者大師有摩訶止觀教法,其中止指定,觀指智慧。菩薩要用誰的智慧觀照呢?這裡一定要知道,學佛學佛,是以佛的智慧觀照,佛的智慧就是法華經,法華經是釋迦牟尼應化身佛在娑婆世界講的最至善圓滿的經法,它是頂級的智慧,是心經後面說到的大明咒、大神通。觀是明理,明白宇宙人生真相,要明心見性,包括怎麼樣明心見性的方法都要告訴你,「觀」有如此這般的意思。下面看自:

自是指從大心裏面來的一個一個小心,一個一個小法,即現了相的自己。要用智慧觀察自己,知道自己從大心而來,大心是個空,自己也是個空,自己從空出假,取相凡夫,是為了體現本願而來;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而來;為了明心見性。一定要明白這個大心與小心的關係。「自」指的每一個自己,每一個法也就是指咱們每一個人,每一個修學的人。大心是一個空性,空相,這個空裡面不是說什麼都沒有,不是現代漢語解釋的空,正好這個空裡面什麼東西也有,只是沒緣不現相。佛陀的教法的中心就是暢說緣起論,說諸法萬相都是緣起緣滅的。自就是這樣,好像沒父母就沒有你,不是的,是你要來這個世間的,你是主因,父母只是一個緣。現了相的每一個法,每一個色相,都在體現大心的意義。要善於問自己,為什麼示現這個小我,就是為了體現大我,要時常明白你從大我來,你從空來,明白自是真我,大我,也是自性釋迦,自性彌陀,自性法華,自性楞嚴。真正學佛的,最好把自己定位在自性釋迦牟尼佛上。

在是說:你的思想、言行、作為在哪個區域或說多麼大範圍,就是心量有多大,比如:在我家,這範圍就小,心量太窄。在太原市,就大了些。在山西省、在全中國,這就又大了些。在娑婆世界,在十方三世,才是法華經行持者該有的心量。好,有了在十方三世的心量,一切的言說行動,就力量巨大。如果讀法華經誦楞嚴咒,有了十方三世全法界眾生的心量,肯把讀經誦咒的功德迴向十方三世全法界眾生,那這個人是真正學佛,也真正是要成佛的人了。這個在,還有在十方三世諸佛所,在每一位眾生跟前的意思。

觀自在,就是用法華經的智慧觀察、照見,全體眾生、一個個法,都來自一個真心實相,都是佛。知道自己,也知道一個個法,一個個眾生,都在行菩薩道,都為開示悟入佛的知見而來。但現相後的一個個眾生,因為有所求、謀所求的煩惱,或說執著相的瑣事,忘記了現相的意義,忘記了明心見性的本來大事。能以法華經觀照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就是明白了自己的任務,為此發普賢菩薩願,讀法華經,教化每一個眾生,使每一個小心回歸到大心。這就是觀自在這三個字的主要意思。

這的菩薩:最少是八地以上的覺位,根據全文的描述,他是證得了人無我、法無我的菩薩或說就是等覺位,妙覺位的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行指修持、行願、落實、做功夫。在法華經和唯識學的角度上講,行是七末那識,在這是六意識感染了的行,是平等的行。深,一是指:功夫厚重,達到相當的水平或相當的濃度和厚度,達到很圓滿的境界。二是指: 徹法底源,一定要找到根本,法華經說:甚深微妙法,難見難可了。還說:以深心念佛:這的甚深指阿賴耶識,就是要深入每個眾生之心,深入到每一個眾生的阿賴耶識,告訴我們行願修行,教化眾生行菩薩道的時候,要會在徹法底源上下手,引導眾生聽聞法華經、讀誦、受持法華經,給每個眾生的阿賴耶識田裡撒播成佛的種姓。

阿賴耶識里有什麼,將來就是什麼,眾生凡夫位的阿賴耶識,多為生死煩惱種子。一個明心見性的菩薩,或說讀持法華經的菩薩,要通過讀誦、講說法華經,把眾生阿賴耶識的生死煩惱種子,轉換為成佛的種子。因此說,不懂唯識的人,就不懂成佛的法華的意義,也就不會善行菩薩道了。

心經是明心見性的經典,心經教我們在徹法底源上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讀誦法華經。令六意識的你來讀誦法華經,不能叫七末那識主導。懂唯識的都知道,七末那識恆審思量,處處做主,就是因為六意識有分別,才使得七末那識來做主,六意識的你從現在起不再有分別,聽佛說,不有自己的主張、主見,好!你讀持法華經,七末那識也得遵從你,也得聽六意識你指揮。在這個特殊的時空點上,比如在你80歲的壽命當中,六意識是主導,不是七末那識主導。七末那識只是不停的干擾你,他拿著無量劫來你的某件事、某句話、某個人的經歷叫你回憶。七末那識認為那也是你的啊,你怎麼可以忘了,而只做這一世一時的事呢。七末那識執著的是阿賴耶識里的種子。知道這個道理後,從此往阿賴耶識播種法華經種子,以後七末那識,就從阿賴耶識里往外拿法華經種子。這就是法華經中佛陀不停讚揚六意識您的原因。

就是把法華經成佛的種姓輸送進你的阿賴耶識,深深佔有阿賴耶識,逐步消除雜染種子,消除去三惡道的種子,或者說轉化它,使你逐步清凈下來。這個深的功夫就是指這個。就是要讀法華經,誦楞嚴咒。從根本上解決眾生相、凡夫位問題。教導大家,從一個個的我做起,從一個個讀持法華經的「六意識」做起,一起來完成佛陀賦予的偉大使命!

再看般若兩字,般若指智慧、佛性,也指首楞嚴三昧、念佛三昧、法華三昧、真心實相、如來藏,他空相空性的。這的般若,指法華經。

波羅蜜,指從此岸到彼岸;這的意思是從小心到達大心,明心見性。就是明白大心,明白一個個小心。通過法華經、楞嚴咒的讀持,教導一個個小心,離苦得樂,回歸到大心。不要簡單的理解娑婆世界是此岸,極樂世界是彼岸。無明是此岸,彼岸是開悟,是明心見性,是成佛。此岸是分段生死,彼岸是解脫,涅槃,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開悟、成佛一定是生心無住,無住生心。般若波羅蜜合起來指讀持法華經,楞嚴咒,明心見性,成佛。就是這個意思。

多指人無我,法無我。指沒有二障:煩惱障,所知障。就是根本智,後得智,達到這個濃度,達到足夠,善根跟福德因緣圓滿,這就指多,同時還有一個意思,就是你在修行、讀經誦咒的時候,要達到相當的濃度了,你比如到虛空法界去恭請所有的眾生來到你設置的道場,和你一起來讀誦受持法華經,楞嚴咒。讀一遍就不如讀十遍,讀一百遍就要比讀十遍強,讀一千遍又比讀一百遍強,要達到這個多,是多多益善。

時指感應道交,就是這個時候成熟了,圓滿了。沒有過去現在未來這三個心,可以是時空點上的任何一段,這個時我舉個例子你就好理解,比如佛陀在楞嚴經上說的摩登伽女,開悟就是在妓女的崗位上,她調戲障礙阿難,她感應佛陀,引起佛陀對她的注意,佛陀背誦楞嚴咒,文殊菩薩持著楞嚴咒把阿難和摩登伽女提將到佛的跟前。佛陀給她說七處真心,十番顯見,他倆同時證到三果羅漢。還有一種就是你到達這個臨界線,感應道交,成就。這是時的主要理解。

照見:即轉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轉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轉第六意識為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為成所作智。這個照見就指的這四個智,這特別說到的阿賴耶識已經特別清凈,阿賴耶識里無量無邊的雜染種子已經轉化,全部轉化成成佛的法華,開悟的楞嚴。就和咱們照鏡子一樣,讀一遍法華經就會看見無量劫來的習氣清凈了一次。照見了就會改他,轉化他。

五蘊指色受想行識,色指六塵的前五,即色、聲、香、味、觸。受指前五識,即眼耳鼻舌身。想指六意識,行指意根七末那識,識指八識、阿賴耶識,五蘊都妄想虛幻的,都緣起性空的,體性空寂的,不必執著。色是堅固的妄想,一念堅固而成色法,這是佛陀在楞嚴經上講地水火風形成時說到的,是眾生的一念堅固而成,因此它叫堅固的妄想,就是眾生體因想生。是因為想才生出來的,心是因為想生起來的,生命是因為想往下傳的,諸想一堅固就成了色身,因此他是堅固的妄想。「五蘊」都叫妄想虛幻。受是虛明的妄想,受陰無體的,虛有所明。想是融通的妄想,咱們的思維念慮,都是虛幻不實的,色身好像是一個實體,虛實相結合就是通過想來融通,因此想是融通的妄想。行是幽隱的妄想,眾生的一期壽命,從小到大,從生到死,沒有暫停的休息,身體的衰老和變化都是潛移默化的改變,是不知覺的(體遷無覺)。識是顛倒的妄想,眾生的識心,如急流水,看似恬靜,其實流急微細是不可見的。

照見五蘊皆空:每一個法,都是來自「大心」,體性都空寂的,都是空相空性的,要發揮它的妙用,不必要執住,這的空,不是現代漢語理解上的空,什麼也沒有,不是這個意思,是真空不空,妙有非有。

法華經說:佛種從嚴起。感召什麼緣,現什麼相,咱們人就是感召了了父親母親的人緣,你現個人相;如果感召的父親母親是個豬緣,你就現個豬相;如果是一個花草,你就現一個花草相。他是無相無不相,沒有緣不顯相,寂滅狀態,涅槃境界,緣起能顯任何相。這就是空的概念。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一切就指的所有「小心」。所有的法,每一個眾生。就是度化一切眾生。用法華經,楞嚴咒教化一切眾生。按照佛陀在法華經上的吩咐:「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法華經;引導全體眾生住在法華經中」。不論在何時何地,都要有法華經的思想,都是成佛的,都是佛。這一切苦厄就包括了「八苦、八難、生死、煩惱」。令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這就是度一切苦厄的意思,不是簡簡單單做自己的事,自己是全體眾生,一定時常有這個概念,觀自在就指這個,自己和全體眾生是一回事,全是從「大心」來的,每個眾生都和你一樣的,都來自這個「大心」,都要回去,只有讀法華經才會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佛陀一再強調:「成佛的法華經,開悟的楞嚴咒」。這是佛說,不是人說。任何人沒資格說,這是佛陀對他49年教學的總結。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用法華經佛陀圓滿的智慧來觀察,自己現在達到什麼級別了,下一個奮鬥目標在哪?他告你方法,一定要知道,你也是從空出假、由如而來,你也是取相凡夫,深入眾生中做教化工作,你有多麼大的心量,是通過在體現出來。全體眾生是你,你是全體眾生,你是現了這個相,深入虛空法界,深入眾生根本的阿賴耶識裡面去做。每個眾生在相的一期壽命結束了以後,都要或短或長進入虛空法界,你遍虛空盡法界,讀的法華經楞嚴咒或多或少要感染到他。等再次現相人生,就會帶著法華經的種姓,這麼來回折騰幾次,總有一期壽命他能接受法華經,最終成佛。這是總結第一句話的密示含義,全體的眾生最終在法華經里會照到一切皆是空的,一下明白,這就叫明心見性。度一切苦厄,都成佛。一成佛,一切問題都沒有了,一切問題讀持法華經、楞嚴咒解決,讀持法華經、楞嚴咒解決一切一切的問題,都成佛了哪還有什麼問題?

(待續)


推薦閱讀:

如何治癒功血(信佛者進)
唐密版《心經》
心經的人生智慧〈上〉
惟賢長老《心經講記》(五)

TAG:心經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