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黃公路行之一:白雲觀

2018年2月6日立春隔日,真正的2018年初春,定居珠海的老同學歸秦後相約赴陝北,意在觀賞去年剛剛貫通的沿黃公路。沿黃公路,即沿著黃河的陝西界公路。黃河,中國的母親河,發源於青海的巴顏喀拉山,游經甘肅、內蒙之後,一改基本東西走向,沿著晉陝大峽谷自北向南沖刷而下。這條南北走向、黃河西岸的沿黃公路號稱一號公路。 啟程路線,從西安上高速先駛向陝北,然後從陝北再順沿黃公路返回。賓士在暢通無阻的西(安)一榆(林)高速路段上,每隔兩個小時在服務區休息一下。 途經涇陽縣、三原縣、銅川市、宜君縣,首次休息在玉華宮服務區。

通過花石崖隧道。

穿過黃陵縣、洛川縣、富縣,又在甘泉服務區休息

到了延安西服務區。

延安是51年前我們徒步長征的目的地。1966年12月從西安艱難步行走了十多天,於1967年元旦前抵達延安。 長征隊在延安合影

在毛主席舊居前合影

時過境遷,今天如此快捷四個小時就到了延安。已經11點半了,在延安服務區吃午餐。這時發現同行的三位同學雖都是同窗,但路在腳下是鐵二小學的同窗;布衣是鐵一中初中同窗;梅西是鐵一中高中同窗。同時他們三人在長武縣同一公社同一大隊插隊;路在腳下與梅西在同一生產小隊,是在一個鍋里攪了三年勺把的插隊友。相識起緣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六十年代末,都已有50年一60年的歷史了。 還有十天就要過年了,比較傳統、已經邁進70歲行列的我們,還能走出家門出遊,是不是很奇葩、瀟洒呀?從我個人來說,有意想藉此機會衝擊一下舊有觀念。年年身不由己要犯一次春節前緊張綜合症,強迫自己干這干那。今年想做一次判逆一一春節也是平常日,用一顆平常心來面對它。 駛出延安,進入安塞,路上抓拍山上的大腰鼓。腰鼓已是安塞的標誌:一群陝北漢子跨著腰鼓,踢腿、彈跳,熱烈、粗曠,如黃河水洶湧,一時黃土飛揚、瀰漫,強烈震蕩著黃土高原,安塞腰鼓民間舞蹈已經走向了全國,走向了世界!

抓拍安塞縣的建華寺

途經靖邊,是沙漠地貌。

到橫山服務區又休息了一次。

到榆林不再北上,折向東南方向,上榆(林)一佳(縣)高速公路段赴佳縣。

到佳縣西服務區休息了一下,駛入佳縣。

佳縣的土石山區地貌

駛向佳縣白雲山景區。"山門無鎖白雲封",常年白雲繚繞的山被稱為白雲山。

白雲觀座落在佳縣城南5公里的白雲山上,位於黃河之濱。 停車場在白雲觀的西側,沿景區步道緩緩上山。

廟宇鱗次櫛比

首先看到真武大殿一一真武祖師殿,是白雲觀的正殿和中心,也是道教徒舉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正殿寬闊宏大,莊嚴肅穆。殿內供奉真武祖師銅像一尊。四合院內聳立一株參天古柏,院中立一對精雕細刻的石獅子。

正殿建於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建在一米高的磚石平台上。殿宇凌空,高高在上。

門楣上懸掛"三教祖師"金字匾

殿內的"玉虛宮「金字匾傳說是玉鳳真人的手跡。傳說白雲觀修建前,道人李玉鳳雲遊到此,採藥治病,普救眾生,醫德高尚,名揚四方,被尊稱為"玉鳳真人」。後來他得朝政和山主資助,募修道觀。後人為紀念他建了"白雲洞"。

殿內懸掛"正直而一"金字匾

正殿兩廂配殿五祖七真祠,這是東廂之祠。

真武大殿的對面是樂樓,也是戲台。1947年農曆九月初九,毛主席曾在這裡和群眾看過晉戲《戰徐州》。

戲台建築、裝飾工藝精細。

戲樓前後有精美的深浮石雕

從正殿四合院出東側門,台階下是東側建築群 俯視東側建築

下台階欣賞

碧霞宮,宮內有聖母祠。

碧霞宮的背後是東嶽殿,在真武祖師殿的東下側,建於明天啟年間(1621一1627年),硬山式屋頂,殿堂寬宏,內供奉泰山之神。

泰山之神,主管世間一切生物的生死大權,是上天與人間的勾通使者,也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視為治理天下的保護神。

三聖祠

洞外還有廟

財神廟

鐘樓。四角躦尖式兩層結構建築,樓身金字塔形。

鐘樓上懸掛一口大鐵鐘,據記載明萬曆三十四年8月鑄成,重一萬斤。清晨敲鐘百里可聞,有"白雲晨鐘「之譽。 鐘樓在真武殿的東南側,與它遙遙相對、真武殿的西南側還有鼓樓,在暮色蒼茫中擂鼓。晨鐘暮鼓是白雲觀每天的功課。 沒有在上層真武殿東南側看到鐘樓,在東下層仰視它。 從東側通道向南走到中部是一個大院落,南端是"點墨廊",供名人學士、社會名流揮豪留言,裡面有啟功、趙朴初的"白雲勝境」、「道法自然"大幅題字,還有陝西高峽、吳三大等書法家的的題刻。這南牆也叫"悟道壁"。(從這張照片開始,照像機換電池時日期設置錯誤,一是年份,應為2018;二是時辰,應為兩位數17.23。除了手機拍照,凡照像機照片的日期錯誤延續到第二天早上)

「點墨廊"庭院

院內西側矗立兩根石旗杆,是白雲觀古代石刻藝術的代表。上面刻有對聯:"經三十六修而成正果";"統八十二化以伏龜蛇」。記述了真武祖師經三十六世修鍊才得正果,八十二次制伏龜蛇的功夫和本領。

其中之一石旗杆。

登上西側長長的台階

上去看到三天門,知道走到了中軸線上。下面無疑還有一天門、二天門。白雲觀我是舊地重遊。忘不了1989年的初冬登上白雲觀,因為無知對廟宇都沒留下什麼印象,但對勢若天梯的步道神路記憶猶新:站在360多級的台階頂端,俯視黃河奔流向南,那氣勢,那感覺,難以忘懷。 今天,我想找回、重溫近30年前的那個感覺,想居高看到那掛在山坡上的蹬道,但在這三天門的地方看不到,還應該下到二天門?我記得當時沒有下台階就俯視到黃河,黃河水滔滔。 發一張當年居高臨下的照片。

從網上下載一張蹬道、神路的照片。

三天門,建於明代,硬山式建築,內奉哼哈二將。

三天門外一對石獅子

三天門前的磚砌影壁,影壁後有焚香爐,是廟會期間的主要焚香處。

三天門西外側

穿過三天門向北到四天門,又稱朝聖門,是真武大殿的院門。建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的懸山式建築,內供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天神。

四天門內懸掛"正道直行"匾額一幅。

穿過門洞,看到正殿院前的石刻蛟龍隱壁

給蛟龍石刻一個特寫。

返回真武大殿的院子後,從西側門出去向北,過一座弓形小橋,叫通仙橋一一三孔聯拱磚制玉帶橋。

迎面一座精美奇巧的木牌坊,斗拱套制而成。牌坊楣前書"三元考校"。

木牌坊後楣書"雲篆三品"。

過木牌坊便是"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

就此了解到木牌坊楣上的"三元考校(jiao)"的意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考核人在陽間的功過善惡,校對死後陰間應給予的賞罰是否準確合理。

藏經閣,是存放經券的樓閣。建於明萬曆四十七年,上下兩層,古雅清靜。當年明神宗頒施的經券就放在這裡,這是真正讓白雲山名聲大震的原因。明神宗朱翊鈞頒聖旨賜《經藏》4726卷,御書"白雲勝景"匾額,致使白雲山大興土木,營造道觀,幾百年來香火長盛不衰。

樓前的老子騎牛雕塑是近期製作的。

同窗拍的超然閣

看當年的超然閣就是一個碑。

同窗拍的玉皇閣。玉皇閣在藏經閣後側,此兩殿和真武大殿、登山神道及四個山門一條中軸線,是白雲觀的主要建築。樓台高大、兩層結構、三層挑檐、八卦攢頂。閣上供奉玉皇大帝,高於所有殿宇,以示至尊。

1998年建的九龍壁,與玉皇閣相匹配。

在此又看到一個高台階,梅西已經捷足先登了。

玉皇閣的樓旁文昌樓,建於明萬曆年間,兩層結構,供奉文昌帝君文曲星,古代學者、文人科舉士子視為守護神。

同窗拍的大柏樹,有氣勢,裡面還透著夕陽,象徵並體現中華民族屹立挺拔的民族精神。

敬業

登上高高的台階。

在高處再看玉皇閣。

玉皇閣的西北側是三清殿,位於白雲觀之巔。三清殿的大門外除了門前一對老石獅,又在台階下於2014年重塑青銅獅和象一對。

三清殿是白雲山上最早的建築,創建於宋朝,硬山屋頂,魚龍吻獸,寬闊雄偉,具有崇高地位。三清殿供奉三位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殿兩廂建有南斗六郎和北斗七星廟。

站在殿前山巔,環顧四望,山上蒼松翠柏,廟宇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秦晉高原群山疊嶂、連綿起伏,白雲勝景盡收眼底。

然後下山走向停車場,西側一路基本都是新修輔助建築。

白雲觀文化長廊。

停車場北,石坊上"正大光明"題字。

白雲觀始建於宋代,大規模建築在明清時期。歷經幾百年滄桑歲月,白雲觀增建、重修,至今佔地20公頃,建築面積8.5萬平方米,現有廟宇54座,保存壁畫、碑碣、匾額、浮雕、彩繪、石刻等眾多珍貴文物。集道教諸神,融明清建築藝術,今天看到的白雲觀是西北黃土高原上規模最大的道教聖地,名不虛傳。白雲觀已是國務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遊景區。 遊覽參觀結束,在白雲觀下合影

離開白雲觀駛進佳縣。時逢佳縣開人代會,處處客滿。最後住進新華賓館,在地下室。今天老同學路在腳下已開車700多公里,不宜再驅車轉移,只能就此住下爭取早點休息。 後記:我空間日誌有《黃河緣》系列,今此篇應為《黃河緣》(八)一一沿黃公路行之一:白雲觀
推薦閱讀:

千年歷史北京傳統的廟會——白雲觀
陝西佳縣白雲觀全真道傳承製度研究
盤點中國白雲觀
白雲山上白雲觀*

TAG:公路 | 白雲觀 | 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