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地會與南少林

天地會與南少林

【扯淡網】

南少林-福建莆田少林寺   金庸名作《鹿鼎記》,那個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的韋小寶,成了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天地會的韋香主。天地會是清代最大的民間秘密組織,會員遍及大半個中國,並遠播海外。關於天地會的起源,歷來說法不一,有的認為起源於白蓮教,有的認為由民族英雄鄭成功創立,起源地點則集中於「閩海一帶」。近年來,有關專家學者在福建沿海的考察結果表明,天地會起源於雲霄,創始人為提喜和尚。  提喜,一名塗喜,名鄭開,乳名洪,排行第二,俗稱洪二和尚,乾隆二十六年在漳州府漳浦縣高溪廟創立天地會,並於次年開始傳會收徒,吸收陳彪、陳丕、破狗臉入會。提喜於乾隆四十四年去世。陳彪又收平和人嚴煙為徒。嚴煙後去台灣,發展林爽文入會,發動天地會反清大起義。此時清政府才知道民間有天地會組織。官府從捕獲的天地會會員口供及部分會簿中得知,天地會起源於「閩海一帶」,於是在漳州、廣東潮州、惠州等地大肆搜捕。但終無所獲。  乾隆五十七年,天地會會員陳蘇老被捕,供出天地會起源於高溪廟觀音亭,位於廣東省惠州石城縣,但後來又改說在博羅縣。兩廣總督鄧世勛遍查石城、博羅二縣,均無「高溪廟觀音亭」,於是便不了了之。事實上,高溪廟位於福建省雲霄縣東廈鄉,嘉慶三年以前為漳浦縣轄,故嘉慶以後的天地會秘籍中有「雲霄寄跡高溪廟」之說。高溪廟依山面海,地理條件優越,進可從大海脫身,退可于山嶺隱蹤,至今如是。  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提喜原為僧人,是否與南少林有關,頗值得懷疑。當地父老口傳,提喜原為少林寺僧。因少林寺遭官劫逃回原籍,乃創立天地會。傳統的看法也認為,天地會是一個反清復明組織。其實不盡然,早期的天地會實則是一個互濟互助的民間秘密組織,會員入會行「歃血拜盟」式,會員之間皆稱「兄弟」,以「開口不離本,出手不離三」、「五點廿一、三八廿一」為會員聯絡隱語,這是一個以義氣為紐帶的幫會性質團體。但是,後期(乾隆五十六年林爽文起義)天地會的反清宗旨顯得十分突出,咸豐年間天地會內部文獻中有關南少林故事的說法,似乎與此有著微妙的聯繫。  最早有關福建少林寺的記載,始見於清代咸豐年間出現的天地會文獻《西魯序》,謂「少林在福建福州府圃龍縣九蓮山」。其後無名氏的《洪門秘書西魯傳》,謂少林寺在福州府盤龍縣九蓮山。近人戴魏光《洪門史》引述《清稗類鈔》關於天地會起源文字:「傳言天地會之起者,亦近神話。謂在福建福州莆田縣九蓮山少林寺,地至邃,人亦罕見,伽藍堂有塔聳峙林間,規模極莊嚴,相傳為達摩尊神所創建,寺僧誦經之暇,恆究心軍略武藝焉。」以上史料是目前可考的最早有關福建少林寺的記載,同時也表明,福建少林寺棗南少林之說始出於天地會。

  出於不同版本記載的南少林,都有一個大同小異的傳奇故事,大意是清朝康熙時,西藏吐蕃入侵,連將無能,遂張榜求賢,福建少林寺和尚鄭君達率128名僧兵應募。  康熙召見,任以總兵,問他需要多少兵馬,鄭君達答言,不需一兵,有糧馬足矣。康熙大喜,賜以寶劍,劍有「家後日山」四字,擇日赴連。一戰破之,藏人憚僧勇,乃求和納貢,僧軍出征三日,未折一人一矢而歸。康熙撫慰有加,大行封賞。鄭等眾僧不欲受官,請求放歸寺院。當時,福建總兵陳文耀久蓄異志,無奈以少林僧兵武勇,憚不敢發,乃計謀除之。  陳進讒言於康熙,稱「福建少林寺蓄養僧兵,整軍經武,圖謀不軌」。康熙聞言大驚,命陳文耀撲滅之。於是,陳文耀買通少林寺叛徒馬儀福為內應,興兵乘夜包圍少林寺,縱火焚燒。經一夜激戰,只逃出十八僧至長沙灣口。後在黃泉村又戰死十三僧,只剩蔡、方、馬、胡、李五僧,即南少林之前五祖。五僧逃至雲霄高溪廟,看見一隻香爐,上鐫「反清復明」四字。後來五僧又遇陳近南、萬雲龍,乃共創天地會,招集人馬,與清軍展開戰鬥。萬雲龍戰死沙場,陳近南也不知下落。五僧後來分往各地傳播天地會。這就是天地會中有關南少林傳說的大致情形。  目前發現的有關史料證明,至遲在明清以來,福建民間有多處少林遺迹,莆田有林泉院、嵩山寺,泉州有東禪少林,福清有少林院,這些少林寺均有材料可查、遺址可考,但這些寺院又在後來的文獻典籍中查找不到有關記載,其中原因,是否與天地會有關,實在令人深思。但有一點可以想見,清代中葉以來的天地會,在其傳播和發展過程中,與南少林發生了一系列密不可分的聯繫。  福建為中國南派武學的發源地之一,自古以來崇尚武功。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擅長少林長劍技,其武功得自同安人李良欽。《福建通志·藝術傳》卷三載:「李良欽,同安人。少任俠結額,得異人授棍法,神明變化,縱橫難當。」  嘉靖四十年(1561年終三月,俞大猷自雲中南歸,取道少林寺,欲一睹少林棍法,僧負其技之情者,皆出見呈之,俞告其住持小山上人曰:「此寺以劍技名天下,傳久論,真訣皆失矣」。  小山上人曰:「劍訣失傳,示以真訣,是有望於名公。」俞大猷「擇其僧之年少有勇者二人,一名宗擎,一名普從,隨往南征,三載之間,諄諄以示,皆得其真訣。」使得少林棍法真訣得以返山歸宗,永世流傳。由上述可知,明代以來,嵩山少林寺功夫精華在福建民間依然保存完好,這是南少林寺在福建的一個歷史佐證。  明代篡修的泉州《金氏族譜》中有一篇《麗史》,其中有兩處提到少林寺――「城中有士伊楚玉者,弱冠,讀書少林寺」;「夏六月,生至自潮州,居少林寺」。這是有關南少林在泉州的最重要的史料。除此之外,菁田、福清的少林遺址也有諸多的史料可證,絕不是空穴來風。  福建少林寺與天地會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係?天地會為什麼要大肆渲染「火燒南少林」之事?其可信程度幾何?愚意以為,天地會初起時不過是一個民間結社組織,只是在林爽文起義之後才有「反清復明」的政治色彩。這一點恰恰在有關少林故事的出現及其完善上得到印證。  在所發現的天地會文獻中,最早出現少林故事的是嘉慶十六年(1811年)文:東蘭知州董儲在查辦武緣縣姚大羔等人結會案時所發現的《會簿》中稱:「甘肅省有一位少林寺,內有總兵官掛起先鋒,受了帥印……」,其故事有許多矛盾和漏處,粗糙不堪,顯然出自文化水平低下的普通會員之手。但是,咸豐年間的《西魯序》就顯得內容豐富,文學性更強,有關少林寺的地點也大體集中在福州府一帶。  這一時期,南少林傳說也開始定型並且在少數文集史志中被引述。這裡可以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南少林故事是在天地會內部經過不斷加工、改編而成的,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服務組織、教育會眾、激發排滿情緒。  天地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下層遊民的結社團體,其結社紐帶是以拜盟結義等民間常見的大眾文化方式進行,因而其組織、管理方式也不離這一特殊的文化範疇。  「火燒南少林」故事的出現,正是為這一特殊的文化背景而創作的。如果我們細加分析,這一故事大體上不離忠君報國反被奸臣陷害,最後被迫走上反抗道路的傳統俗文學範疇。  其故事淵源來自於民間口頭相傳的各種英雄傳說和些許的歷史真實。譬如,隋末唐初的少林寺十三棍僧救唐王之事,在南少林故事中被改編為大破吐蕃大軍;《說唐》故事中的「十八條好漢」被增演為十八僧逃至長沙灣;《水滸傳》的「五虎上將」成了「南少林五祖」……凡此種種,雖然不是全盤照搬模仿,但其影響可見一斑。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我們國民的學問,大多卻實在靠著小說,甚至於還靠著從小說編出來的戲文。」  天地會正是靠著「火燒南少林」這樣一類的傳說增加組織的神秘性,為其反抗鬥爭製造輿論。文獻記載,清代閩南地區民風剽悍,「漳泉二府,地介海演,民刁欲悍」,「以好勇鬥狠為能,毋論秀頑,好學拳棒,創立名會」。  由此可知,清代的福建秘密結社,通常都與民間武術組織有關。「好學拳棒,創立名會」,恰恰證明天地會利用少林武功以擴大影響之實。如果說天地會是一個反清復明的政治團體,那麼「火燒南少林」則無疑是一面最好的精神旗幟。

  至此,我們大體上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南少林因天地會而顯名,天地會藉助南少林而光大。這也許是歷史的巧合,卻是不爭的事實。

推薦閱讀:

少林三十六手精要(續)
少林拳 正宗真傳鐵線拳(中)*
少林拳 | 正宗少林破蓮拳(全)
少林三十六式擒拿法(2)
少林拳 | 正宗少林步拳

TAG: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