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伊特·尼爾森100周年 | 20世紀最偉大的瓦格納女高音
百年華誕一代傳奇
1918年5月17日,瑞典著名戲劇女高音瑪塔·比爾伊特·尼爾森(M?rta Birgit Nilsson)出生在瑞典西卡魯普的一個農場。雖然也在威爾第、普契尼等其他作曲家的歌劇中扮演主要角色,但尼爾森尤其擅長演繹的還是瓦格納和理查德·施特勞斯的歌劇作品。她的嗓音以壓倒一切的力量而著稱,豐富的能量儲備使她在高音區的演唱熠熠生輝。
尼爾森扮演的許多角色都具有持久的影響力,以至於被人們稱為「尼爾森曲目」。她傾情演繹理查德·施特勞斯筆下的歌劇,也以詮釋普契尼的圖蘭朵為特長,但成就她事業的還是瓦格納的歌劇作品。尼爾森曾經說過,伊索爾德使她聞名於世而圖蘭朵則令她富甲一方。尼爾森對瓦格納歌劇作品奧林匹亞式的掌控,可以和挪威女高音歌唱家潔絲汀·弗勒斯塔德相媲美。二戰之前,弗勒斯達德一直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瓦格納的歌劇。
早期生活
三歲時,尼爾森就開始在母親給她買的一架玩具鋼琴上摸索旋律。她曾經告訴一位採訪者說自己在會說話以前就已經可以唱歌,並且補充道:「我甚至在夢裡唱歌」。當開始參加教堂合唱團時,尼爾森的聲樂天賦首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住在她家附近的一位唱詩班指揮,聽到尼爾森的歌聲後建議她接受語音課的訓練。
為準備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的一次試鏡,尼爾森在?storp跟隨朗納爾·布倫諾學習了六個月聲樂,在47位面試歌手中脫穎而出,並被授予以著名女高音命名的克里斯蒂娜·尼爾森獎學金。儘管在音樂學院的老師分別為蘇格蘭抒情男高音約瑟夫·希斯洛普和Arne Sunneg?rdh,但尼爾森認為自己是自學成才:「最好的老師是舞台」。1981年她對一位採訪者說:「一旦踏上舞台,就必須學會規劃自己。」 尼爾森對她的早期教學表示痛惜,並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天賦。「我的第一位聲樂老師(希斯洛普)幾乎扼殺了我……第二位也差不多一樣糟糕。」
早期職業生涯
1946年,尼爾森在斯德哥爾摩皇家歌劇院首次登台表演,這次演出是替代生病演員,扮演韋伯歌劇《魔彈射手》中的Agathe,且只有三天預告期。指揮萊奧·布萊克對她不太友好,尼爾森在自己的自傳中寫道,演出結束後她甚至考慮過自殺。1947年,在德國指揮家弗里茨·布施指揮的威爾第歌劇《麥克白》中扮演麥克白夫人以後,各種各樣的角色隨之而來,從施特勞斯、威爾第到瓦格納、普契尼,甚至柴可夫斯基。在斯德哥爾摩,尼爾森在抒情戲劇領域裡建立起了自己穩定的劇目角色,如阿依達、托斯卡、唐·安娜、Lisa、 Venus、 Sieglinde、Senta 以及Marschallin等。她最受人喜愛的角色之一是全部用瑞典語演唱。
涉足國際舞台
在弗里茨·布施的教導與推薦之下,尼爾森開始步入國際歌劇舞台,她的事業取得了成功。1953年首次登台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是尼爾森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她在那裡的定期演出長達二十五年。
尼爾森的美國首演,是1956年在舊金山歌劇院扮演瓦格納歌劇《女武神》中的布倫希爾德。1959年,尼爾森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扮演伊索爾德之後,獲得了國際歌劇明星地位,這場演出一度製作了頭版新聞。尼爾森說她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是1958年應邀在斯卡拉歌劇院第370個演出季的開幕演出中,扮演普契尼歌劇《圖蘭朵》的片名女主角。這一角色在舞台上出現的時間並不長,但卻需要異乎尋常的大音量,演出非常成功。她也成了為斯卡拉歌劇院演出季揭幕的首位非義大利人。尼爾森的演出足跡遍布世界許多著名歌劇院,包括:維也納、柏林、考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東京、巴黎、布宜諾斯艾利斯、芝加哥以及漢堡等。
1973年,尼爾森和悉尼交響樂團合作,獻演瓦格納作品音樂會,為悉尼歌劇院音樂廳揭幕。
二十世紀六十至八十年代
尼爾森被廣泛認為是瓦格納歌劇主要女高音,挪威著名女高音潔絲汀·弗勒斯塔德(Kirsten Flagstad 1895-1962)的繼任者,尤其是布倫希爾德。《紐約時報》認為尼爾森擁有「集無可挑剔的純真與堅不可摧毅力於一體的美妙聲音」。
奧地利指揮家埃里希·萊因斯多夫認為尼爾森藝術之樹常青的原因,與她斯堪的納維亞傳統有關,這正是瓦格納所需要的「善思、容忍及有條不紊的人。」 尼爾森則將她的長期職業生涯歸功於沒有特定的生活方式或養生之道。「我不做任何特別的事」,她曾經說過:「我不抽煙,會喝點紅酒或啤酒。我生來就有一對合適的父母。」
在大都會歌劇院兩次持續損傷,使尼爾森無法進行演出。1971年2月份,她在扮演「埃里克特拉」 時扭傷了腳踝,導致整場演出取消。恢復以後的尼爾森於來年的2月27日,在一場廣播演出中再度扮演「埃里克特拉」。更為嚴重的是,1974年3月在排練《諸神的黃昏》時,跌了一跤致使肩膀脫臼。在羅斯福醫院病房裡療養恢復的尼爾森說:「除了瘀傷和青一塊紫一塊外,我感覺身體很好」。胳膊上吊著三角巾的尼爾森雖然還能在最初的兩場演出中扮演布倫希爾德,但傷情還是令她失去了後來的演出機會,包括演出季里《諸神黃昏》的廣播演出。《紐約時報》對3月8日開幕式上演出的評論由大都會歌劇院檔案館重新印製。
「N.小姐」
從1968年夏季在拜羅伊特音樂節上開始,尼爾森就被一位比自己年輕得多的美國女演員和模特內爾·西奧博爾德執迷不悟地纏住了,直到九年後的1977年西奧博爾德自殺。尼爾森在她的回憶錄《La Nilsson》中詳細敘述了與西奧博爾德之間的經歷,書中她僅稱西奧博爾德為「N.小姐」。這一事件後來也刊登在《歌劇新聞雜誌》和《紐約時報》上。
內爾·西奧博爾德
尼爾森的幽默
尼爾森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相處得並不和睦。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一次排練中,尼爾森的珍珠串斷了。在幫她揀回時,卡拉揚問道:「這些真珍珠是用你在斯卡拉的演出費買的嗎?」 尼爾森回答說「不是的,這是用你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費買的假珍珠。」當尼爾森第一次在大都會歌劇院和卡拉揚一同排練《女武神》時,說:「呶,Herbie在哪裡?」 卡拉揚曾給尼爾森發過幾頁電報,冗長而詳細地介紹了各種各樣的演出項目、不同的日期以及歌劇院。尼爾森回複電報:「忙,比爾伊特。」
有一次,尼爾森被問起自己所喜歡的角色,她回答道:「伊索爾德使我聞名於世,圖蘭朵則令我富甲一方」。當長期合作的大都會歌劇院總經理魯道夫·冰被問起尼爾森是否很難相處時,他的回復據說是:「一點也不難。你投入了足夠的錢,一個輝煌的聲音就出來了」。當尼爾森正在為繳稅做準備且被詢問是否有任何依靠時,她答道:「有,只有一個人,魯道夫·冰」。
▲ 「愛之死」——瓦格納《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
商務
同樣著名的還有尼爾森的掙錢才能。她成了業內報酬最高的歌手之一,部分原因是她那罕見的技巧。作為一名精明的女商人,尼爾森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進行了大量的談判。她從不夸夸其談也不在談判過程中勃然大怒,每當談判開始時,總會拒絕一切要約,也迴避自身的可利用價值。一以貫之堅持這一原則,尼爾森的答覆總是「也許」,直到主辦人提供她想要的東西。在她的掌控之下,尼爾森會請求首先接受她所希望的條件。
和指揮之間的互動
尼爾森以能夠直面指揮而聞名於世。在1967年卡拉揚指揮的《女武神》排練中,尼爾森戴著礦工頭盔以回應現場暗淡的燈光(以女童軍戴的一種翼形章製成)。在一些卡拉揚力挽狂瀾的場合,比如:「這次要多用點心思,這裡是讓你錢包鼓起來的地方。」 尼爾森的回應是:「我很高興發現我們之間尚有共同之處。」 在排練歌劇《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時,喬治·索爾蒂堅持認為如果按照尼爾森的口味,音樂節奏則會顯得太慢。結果尼爾森在首場演出中唱出了更慢的節奏,迫使指揮改變了自己看法。在和德國指揮漢斯·克納佩茲布希爭吵以後,尼爾森說:「他開始叫我的名字時用『A』,結束時用『hole』」。
與索爾蒂
自我批評
儘管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但尼爾森說每一場重要演出之前自己都很緊張。在1977年接受瑞典電視台採訪時,尼爾森說:「每當首演之前,在去歌劇院的路上,我都會期盼出場小小的事故,但一定不能太大,這樣我就不用再唱歌了」。尼爾森也會經常提及自己的局限性。她認為自己的嗓音與她所描述的義大利歌劇中柔和的質地以及精緻的色調並不是太協調。儘管如此,她還是扮演了一些義大利歌劇中的角色。
唱片
在主要的商業化發行歌劇作品全集中,尼爾森錄製了自己所有的重要角色。此外還有差不多一打的詠嘆調獨唱音樂會、藝術歌曲、各種演唱會以及讚美詩——最初都是黑膠密紋唱片,其中大部分都以CD或數碼形式重新發行。部分原因是由於尼爾森扮演布倫希爾德的可行性,Decca Records承擔了製作瓦格納四部歌劇組成的大型樂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工作室唱片這一昂貴工程,索爾蒂擔任指揮,英國古典唱片先鋒性製作人約翰·庫爾肖製作。從1958到1965年,此項錄音工程總共耗時七年。反映此項事件的電影,使得尼爾森成為有藝術意識電視觀眾心目中一個熟悉的形象。
2018發行
離開紐約和薩爾茨堡
儘管是大都會歌劇院的常客,但尼爾森和劇院那令人敬畏總經理魯道夫·冰之間的看法並不總是完全一致,和指揮卡拉揚之間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後來,尼爾森在紐約露面的次數要比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少,而且無形中已被排除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之外。二十世紀七十代中期,由於美國國內稅務局就退稅一事發起了索賠申請,尼爾森在美國的職業生涯也隨之脫軌。幾年以後,一份付款時間表被制定出來,尼爾森職業生涯中來自美國的間斷也結束了。重返美國以後,美國音樂評論家多納爾·赫納恩在《紐約時報》上寫道:「那著名的如喇叭般嘹亮的嗓音,遠沒有像短號聽起來那樣響亮。」
尼爾森在大都會歌劇院一共演出了223場,涉及16個角色。1961–62音樂季里,她曾兩次演出完整版《尼伯龍根的指環》;另一場是在1974–75音樂季期間。尼爾森曾33次扮演伊索爾德,52次出演圖蘭朵。她所詮釋的其他主要女高音角色還包括:阿依達、托斯卡、施特勞斯歌劇《沒有影子的女人》中戴爾的妻子、莎樂美、貝多芬歌劇《費德里奧》中的利奧諾等。
1954–82年間,尼爾森232次出現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1999年,維也納愛樂樂團授予她名譽會員。「如果曾有這麼一個人,在今天可以稱之為真正的明星,在她那個時代也是世界著名的歌劇歌唱家,這人就是尼爾森夫人。」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經理伊安·霍倫德如是說。
晚年生活
1977年,尼爾森自傳 Mina minnesbilder 在斯德哥爾摩出版發行。1984年退休的尼爾森回到了自己孩提時的家園,瑞典南部的斯克涅省。她的父親已經是那裡的第六代農場主, 23歲之前的尼爾森一直致力於種植甜菜和土豆。她曾經說:「貼近大地。當跌倒的時候,它不會太多傷害你。」
1981年,瑞典發行了尼爾森扮演圖蘭朵的郵票。她獲得了伊利斯金質獎章,這是當今瑞典政府授予瑞典公民的最高獎項。1988年,在新瑞典成立三百五十周年之際,美國-斯堪的納維亞基金會為有前途的美國年輕歌劇歌手,設置了「比爾伊特·尼爾森獎」,這是瑞典在美國的首次「移民」,尼爾森本人曾親自主持了幾場比賽。
去世
2005年12月25日,尼爾森在靠近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一個小村莊Bj?rl?v的家中去世,這裡和她的出生地屬於同一個郡,享年87歲。死亡原因沒有發布。尼爾森的丈夫伯蒂爾·尼克拉森(於2007年3月去世),是她在火車上遇到的獸醫,他們倆於1948年結婚,沒有孩子。
寶貴遺產
尼爾森去世三年以後的2008年12月,比爾伊特·尼爾森基金會宣布,將每兩至三年為音樂會或歌劇歌手、古典音樂或歌劇指揮、或者是歌劇公司的具體製作人頒發獎項。此項獎勵由尼爾森本人創建,基金會說尼爾森已經選定第一任獲獎者,名單已定於2009年公布。
2009年2月20日,經宣布西班牙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成為首任獲獎者,共獲得獎金一百萬美元。2009年10月13日,在瑞典皇家歌劇院舉辦了首屆頒獎典禮。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親自將獎金頒發給了指定獲獎者。基金會已經成立了一個陪審團,為將來獎項的頒發提出意見與建議。第二位獲獎者是義大利指揮家裡卡爾多·穆蒂,穆蒂於2011年10月13日在斯德哥爾摩接受頒獎。2014年4月9日宣布其第三位獲獎者是維也納愛樂樂團。
▲ 瓦格納《特里斯坦和伊索爾德》
(沃爾夫岡·文狄格森/比爾伊特·尼爾森/皮埃爾·布列茲)
榮譽與獎章
比爾伊特·尼爾森獲得的榮譽及獎章為:
·1954 Royal Court Singer, Stockholm, Sweden
·1958 Gold Medal, Teatro Liceo, Barcelona, Spain
·1960 Royal Medal Litteris et Artibus, Stockholm, Sweden
·1960 Honorary member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Music, Stockholm
·1966 Sonning Award, Denmark
·1967 Gold Medal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Art of Music of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Music, Stockholm
·1968 Austrian Kammers?ngerin in 1968
·1968 Honorary Member of the Vienna State Opera, Vienna, Austria
·1970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Merrimack College, Andover, Mass. USA
·1970 Honorary Member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Music, London, England
·1970 Bavarian Kammers?ngerin, Munich, Germany
·1972 Royal medal Ingenio et Arti, Denmark
·1974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Vasa, first class, Stockholm, Sweden
·1975 Commander of the Order of St. Olav, first class, Norway
·1981 Illis Quorum gold medal, 18th grade with chain, Stockholm
·1981 Gold medal of the Royal Opera Stockholm, Stockholm
·1982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the 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 New York City
·1982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East Lansing, USA
·1982 Swedish-American of the Year Award, New York City
·1988 Cross of merit, first class, of the Land of Lower Saxony, Germany
·1991 Commandeur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France
·1993 Royal Opera House Silver Medal for 25-year"s service as a Guest Artist, London, England
·1994 Award of the Sweden–America Foundation, New York City
·1997 Honorary doctorate of the Sibelius Academy, Helsinki, Finland
·1999 Honorary member of the 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Vienna, Austria
2012年,比爾伊特·尼爾森入選「留聲機名人堂」。
推薦閱讀:
※[轉載]20世紀人類被隱瞞的驚人真相
※20世紀40年代之於李可染的山水畫革新
※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湖北佔7項
※這個「黃色巨人」 主宰了20世紀的攝影界
※20世紀以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