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人如何轉變為大乘的
【注】心漸通泰。得別教益。釋簽三廿三雲。至般若中。不復同前悲泣之時。故云通泰。又雲皆使令知卽熟酥益相。得此益已。義成別人。文輔行雲。密成別益。文蓋顯二乘人。於法華前不論改觀。故云密也。
方等過了以後,通過法身大士的呵責,他們自己也覺得慚愧,逐漸逐漸心量得到成長,漸漸通泰,所以學佛啊,有時候就要被罵,慢慢慢慢心量就會罵大了,小乘的心太小了,心量都收縮在那裡,被罵幾句,心量就打開了,心漸通泰,泰就是安然了,這時候得到別教的利益相,小乘人、最下根的人獲得別教的利益了。法華玄義第三卷裡面所講,等到般若中時,不復同前悲泣之時——就是到了般若時,再也不需要悲泣說我小乘焦芽敗種,根本是跟大乘無緣,這時候他的心量已經打開,不需要在那裡憂傷悲愁,這時候稱為通泰——新疏通了、不在堵塞,而且安然。
又雲皆使令知卽熟酥益相——最下根機的人,這時候已經獲得熟酥的利益。五味裡面是第四位,叫做熟酥的利益。這是別教的功德利益,成為別人。這一段文是解釋得到別教的利益相。
在方等的時候,二乘的人,聽到罵不生氣。但是心量還沒打開,聽到大法門要哭,就像小孩子被大人罵了要哭。等到般若的時候,他不會哭了,因為他已經在成長了,年紀大了,就慢慢不會哭了,這個時候利益也更大了一層,所以稱為心漸漸通泰。般若的時候,佛力加持下,讓舍利弗跟須菩提兩個人教菩薩法,在教的過程中,自己做老師了,這時實際上沒有佛的智慧,但在佛力加持下,心逐漸逐漸通泰起來,跟前面悲泣的時候是不一樣的。在般若經裡面,佛常常用共般若與不共般若。共般若就是以通教的真諦理作為智慧,不共般若是別教跟圓教的智慧,但中與不但中智慧,廣的法門與略的法門二門,會一切法,皆成摩訶衍——一切法都成為大乘法門,這個是廣門。略門呢,就是簡略的說法。廣略兩種法門,全部都讓聲聞弟子知道。在法華經裡面說,好比是一個長者,等到他臨終前,他先把自己的家業一一先讓自己的兒子了解,讓他經營家裡的資產,操作、買賣,等到這個生意做好,他自然而然會把所有的法門做一個了知。
在輔行傳弘決裡面就講到密成別益——在秘密中得到別教的利益。蓋顯二乘人,於法華前不論改觀,故云密也——在秘密的角度來講,他已經變成別教人了,因為聲聞弟子教菩薩的時候,他自己也懂了。對於顯人來講,一直沒有得到別教的利益。在法華經之前不論改觀——不論改觀是什麼意思呢?依然在修空觀,沒有修假觀,也沒有修中道觀,所以叫做不改觀,但是教菩薩修從空入假觀,他自己修空觀來自利。從顯文來講,他依然還在修空觀,還在修小乘的法,直到法華會上,他特別地轉過來了。所以這個成為在秘密之中得到別教的利益。因為般若的時候,他旁用的是通教,正用別教跟圓教。所以說二乘人在秘密之中就獲得別教的利益了。在顯的角度來講,他依然在修空觀,沒有改觀過。
推薦閱讀:
※從羊到狼的轉變
※中道禪修和他供養法身寺之後命運的轉變
※凈空法師答問:母親精進念佛,請問能否把兒子不良習慣轉變?
※知乎收藏清單!職業蛙告訴你從學校走向社會之前要做好哪些改變?
※如何將消費者的「痛點」化解轉變為「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