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有表達憤怒的權利

世界正在懲罰沉迷玩手機的父母

孩子偷東西,撒謊,她用這四個字改變他

充滿儀式感的養育,才是對孩子真正的富養

懂得恰當地表達憤怒,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

作者:新媽晴小滿(爸媽內參主筆)

網上流傳著一個短片,一個小女孩在面對媽媽責問的時候,憤怒地回答:

「我知道錯了,那又怎麼樣?」

「我改啊,那又怎麼樣?」

這是作為一個搞笑視頻流傳出來的,第一次看的時候,可能會被小女孩一連串的那又怎麼樣逗笑了,可是看著看著,女孩歇斯底里的憤怒讓人笑不出來了。

她是真的很憤怒,那是一種不被理解的憤怒,是一種被強迫認錯的憤怒。

她大吼著:「我已經認了對不起這三個字,對!不!起!我只想自己靜一靜,請你出去。」

可是父母卻不依不饒,不管孩子已經情緒崩潰,還一再地強調你是不是錯了,要不要改,你的態度不端正,你給我寫檢討。

父母的潛台詞是:這孩子怎麼態度這麼差,太不象話了,我得治治她。

這個時候,雙方的焦點已經與原本發生了什麼事情無關了,而變成了一場情緒的對抗賽。

像這對父母一樣,很多人在面對孩子的憤怒時,第一反應不是他為什麼憤怒,而是我要先壓住他的憤怒,他不能這麼情緒激動。

因為在我們心裡,會不自覺地認為憤怒是一種不好的情緒,它代表著不滿、發泄和攻擊性,必須第一時間把它消滅才行。

憤怒的情緒真的如我們想像中這麼可怕嗎?關於憤怒,維基百科是這樣解釋的:

憤怒是一種情緒反應,指受到侵犯、不被尊重、錯誤對待時引起的自我防衛機制和戰鬥反應。

也就是說:憤怒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

當一個人受到侵犯時,憤怒是人體的本能反應,它會幫你迅速表達出此刻的情緒,向外發出信號和警告。

所以,懂得恰當地表達憤怒,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能力。

當孩子憤怒時,你不給他發泄和表達的機會,其實對他是有害無益的。

朋友小D,從小是個乖乖女。

父母對她的管教很嚴格,在學習上,除了教科書其他書一律不準看,每天看書做作業到半夜,考試必須是班級前5名,沒考好必然要挨一頓臭罵。

生活上,不能和學習成績差的同學玩,偶爾出去玩不能超過晚上9點不回家,所有的東西必須收拾整齊乾淨,要隨時應對媽媽的檢查。

小D在父母密不透風的管控中,被壓得喘不過氣。

她偷偷地寫日記,控訴自己對父母的不滿,結果日記被父母看到,差點被扇耳光,日記本也被撕得粉碎。

她知道媽媽有潔癖,故意把房間弄得一團糟,故意把衣服褲子都弄髒,又是一頓劈頭蓋臉的好罵。

高考那年,小D考砸了,被父母關在家裡禁閉2個月,等到復讀開學的時候,小D開始出現了幻聽,陷入了抑鬱症的癥狀。

弗洛伊德說:「一個人必須學會合理或象徵性地表達他的攻擊性,否則他就會出現心理問題。而表達憤怒,就是表達攻擊性的第一步。」

別以為孩子發怒的時候你把他壓下去就沒事了,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被掐滅了發泄憤怒的渠道,他不知道該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那些沒有發泄出來的憤怒會在心裡不停地堆積,這種壓抑的情緒會變得很危險。

美國作家黛比·福特在她著作中將壓抑情緒比喻為海灘球效應:

一顆充滿氣的球只有在你將它壓入水底一段時間後,它才會從水底反彈造成水花四濺或打在你或他人的臉上。

你每一次對孩子憤怒的壓制,都是在給孩子埋下一顆隨時可能反彈的海灘球。當反彈爆發的時候,他只能將怒火燒向自己或別人。

每個人都必然要面對這種負面情緒,憤怒來臨時該怎麼辦?聰明的父母懂得教孩子化解內心的憤怒,把它轉化成勇氣和力量。

對於這個問題,電影《奇蹟男孩》中父母的處理方式堪稱教科書級別。

10歲的奧吉因為患有特雷徹·柯林斯綜合征,面部嚴重殘缺,經過27次整容手術之後依然無法有普通人的臉龐。

因為這張臉,奧吉在學校受到了群嘲和孤立。男孩們公然地辱罵和起鬨,女孩們躲在背後竊竊私語,還不時地有人聚在一起捉弄他。

面對這樣的惡意,奧吉該怎麼辦?他的憤怒無處發泄,他只能把一切怒火都怪罪到自己這張「醜陋」的臉上,對這張臉深惡痛絕。

他的父母,沒有將奧吉的憤怒壓制下來罵他沒用不懂還擊,也沒有跑去學校把這些臭小子打一頓,也沒有跑到學校去指責老師不作為。

他們正視奧吉的憤怒和痛苦,看著他的眼睛,告訴他:

每個人臉上的痕迹都是他一生走過的路,就像媽媽臉上的皺紋一樣,都是再自然不過的東西。

你不喜歡的這張臉,是我兒子的臉,我愛它。

他們用鼓勵和肯定,化解了奧吉對自己這張臉的憤怒,幫助奧吉建立起自信心和安全感。

有了來自父母足夠的愛的奧吉,再次面對惡意時,他也懂得了用憤怒之外的方式,善良和機智去感染同學,最終被大家所接納。

懂得表達並化解憤怒的人,才能更好地與自己和他人相處;懂得接納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情緒。

美國心理學者丹尼爾·西格爾在《全腦教養法》一書中提出:

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右腦、上腦和下腦四個部分,左腦和上腦控制人的思維能力、邏輯關係、自控力等高級活動,右腦和下腦控制人的行為、情緒、大運動等基礎活動。

孩子的左腦和上腦發育成熟晚,並且需要良性的引導和刺激,才能逐步地發育完善。

也就是說,每一次孩子處理憤怒等負面情緒的時候,正是幫助他完善左腦和上腦發育的好機會。

所以,面對孩子的憤怒,父母別光顧著滅火,而要給他表達憤怒的權利,並且幫助他處理好自己的憤怒情緒:

  • 接納孩子的憤怒情緒

  • 當孩子受到侵犯、不被尊重、或錯誤對待時,他會產生憤怒的情緒,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

    所以,當孩子開始憤怒時,你的第一反應不是說NO,而應該去想一想:他為什麼會憤怒?

  • 給他冷靜下來的獨立空間

  • 當孩子正在氣頭上時,不要妄圖在這個時候去跟他講道理,這個時候他是聽不進去的。先給他一個獨立空間,讓他把怒火發泄出去。

  • 情緒復盤,和孩子一起面對憤怒

  • 當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去和他談論這件事情,試著把導致他憤怒的原因找出來,說出他當時的感受,討論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該怎麼辦。

    《全腦教養法》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

    人的情緒就像一條大河,河的一邊是混亂失控,另一邊是僵硬刻板,你時而飄向混亂,時而飄向刻板,要想辦法讓自己穩穩地行駛在河中央,內心才能平靜舒適,才能享受到幸福的感覺。

    所以,給孩子表達憤怒的權利,別錯失了這樣的讓孩子自我成長的好時機,及時處理好情緒,讓情緒內化成新的成長力量。

    作者簡介:新媽晴小滿,富書籤約作者,新聞學專業,醫美品牌宣傳,85後老少女,家有辣脾氣小妞一枚。小日子·大智慧,做一個身披鎧甲內心柔軟的人,簡書@新媽晴小滿,今日頭條@新媽晴小滿。本文首發爸媽內參(ID:shenduwenhua),轉載請加微信:fushunamei

    推薦閱讀:

    我家的熊孩子好看嗎?什麼時候播出?
    教養孩子的十七條寶典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看你從小給他什麼樣的教育
    孩子不打罵也能聽話絕招
    日本人對待孩子與中國有何不同?

    TAG:孩子 | 憤怒 | 表達 | 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