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恐襲技術升級 英國進入不確定時期|爆炸案|恐襲|曼徹斯特
原標題:英媒:恐襲「技術升級」 英國進入不確定時期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6日發表皇家聯合軍種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沙山克 喬西的文章《曼徹斯特恐襲有什麼特點》稱,曼徹斯特襲擊事件把英國帶入一段不確定和不安全的時期。這一暴行具有不少新的特點和技術升級。
文章稱,對於英國這樣一個與最近幾年攪動歐洲大陸的恐怖暴力活動相對隔絕的國家而言,軍隊在本土街頭巡邏——這意味著恐怖威脅級別已經提高到「危急」——特別令人震驚。這讓人想起2003年托尼·布萊爾向希斯羅機場派出400名士兵和裝甲車,以及之後危險的幾年,那時安全部門擔心他們正在喪失對恐襲的掌控。
本周一晚曼徹斯特劇場的炸彈爆炸事件讓人想起那段日子。這是自2005年7月7日倫敦爆炸案以來英國遭遇的最嚴重恐怖襲擊,也是曼徹斯特乃至英格蘭北部史上最嚴重的恐怖襲擊。然而,這一暴行有什麼新的特點和技術升級呢?
文章稱,英國國家反恐安全辦公室前官員暗示,此次襲擊是「複雜」的。這一點沒錯,因為相比過去12年英國看到的低科技的車輛和刀具襲擊,它在技術上更高一籌。製造炸彈比購買一輛貨車或一把刀要困難得多,而且涉及多個步驟:研究、購買原材料,還可能需要合作,這些都加大了引起情報機構注意的幾率。
近日軍情五處的聯合反恐分析中心決定上調國際恐怖主義威脅級別,這意味著預計下一次襲擊即將發生,這很可能反映出英國內政大臣安伯·拉德的想法。她承認,22歲的薩勒曼·阿貝迪「可能……不是單人作案」,這種炸彈會需要協助,因此一個或多個同夥仍逍遙法外。
喬西認為,對這些人的追捕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2015年11月巴黎襲擊案的參與者薩拉赫·阿布德斯拉姆,是在4個月後才在邊境另一邊的布魯塞爾被抓獲。在2016年布魯塞爾爆炸案發生後,警方用了17天的時間逮捕了多名嫌疑人。最高恐襲威脅級別很有可能維持到英國大選之後。
與此同時,從更寬廣的視角來評估此次恐怖襲擊是有用的。本案只有一名襲擊者,而巴黎爆炸案有9人參與。本案只有一枚炸彈,而布魯塞爾爆炸案中有3枚。儘管本案中的炸彈從設計上將彈片數量最大化,因而表明超出基礎知識的技術水平,但它並非極其先進的能夠騙過安檢的非金屬裝置。後者由基地組織葉門分支在近年開發,並導致當局最近禁止將筆記本電腦帶入飛機客艙。行兇者沒有攜帶原本可能會讓他在引爆炸彈前造成更大殺傷的突擊步槍。英國國家打擊犯罪局在去年11月指出,「作為一個島國,英國還沒有受到歐洲大陸存在的那種相對自由的槍支流動的影響」。
英國警方和情報機構還悄悄向黑幫傳話稱,即便是在不經意間向聖戰分子提供了武器,也會給他們帶來滅頂之災。一個年輕人竟然能夠在當地社區或當局不知情的情況下製造爆炸性裝置,這一點令人深切不安,但就現代國際恐怖主義而言,其複雜程度處於中等水平。
文章稱,目標類型也並不太新,儘管選擇了一場主要由年輕女孩參加的音樂會。聖戰分子世界觀的特點之一是根深蒂固的貶低女性: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在發表對此次恐襲負責的聲明時,把這場音樂會形容為「不知羞恥」。但一個整體的趨勢可能更為相關。從上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很大一部分恐怖活動針對的是安全部隊、政府建築和其他官方標誌。隨著這些目標逐步得到加強和保護,學術研究表明,恐襲已轉向軟目標,特別是人群聚集場所。
「(『伊斯蘭國』)似乎偏愛軟目標。」歐洲刑警組織2016年反恐形勢與趨勢報告指出,「因為相比攻擊關鍵基礎設施、軍隊、警察和其他硬目標,攻擊這些目標更有效。」英國安全部門考慮這個風險已有10多年。
文章指出,阿貝迪幾乎是最典型的現代歐洲恐怖分子:年輕、男性、第二代移民、被吸引到犯罪團伙中,並為當局所了解。
這是一個經典的特徵輪廓。正如法國學者奧利維耶 魯瓦對法國國情的觀察收穫那樣,風險在於「第二代移民既不想要父母的文化,也不想要西方文化——這兩者都成了他們自我仇恨的根源」。正如2012年英國議會內政事務特別委員會所報告的那樣,「由於團伙中大量的改變信仰者和這些團體中盛行的意識形態,團伙成員成了一個極其脆弱的群體中的一部分」。同時,就像其他許多人一樣,阿貝迪也在安全部門的視線範圍內,儘管只是一個邊緣人物。
根據法國內政部長熱拉爾 科隆的說法,阿貝迪「在幾天前」剛從利比亞返回,並很可能去了敘利亞;這一點比較重大。他將是返回者中第一個在英國發動襲擊的人。這將重新引發一個疑問:安全部門如何以有限資源來監視大量的返回者——可能有幾百人。
文章稱,曼徹斯特襲擊事件把英國帶入一段不確定和不安全的時期。但是,我們的準備比過去更充分:包括上一回軍隊從營房出動的2003年;倫敦發生爆炸案的2005年;或是威脅級別第一次升至「危急」的2006年。確切的威脅也許是個未知數,但威脅類型並不陌生。
來源:參考消息
責任編輯:李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