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細說漢字:因

「迴風吹四壁.寒鳥相因依。」這個「因」字本為會意字。①是甲骨文的形體,「囗」為「席」的四方形,裡面的「大」為人形,象人卧於席上。②是金文的形體,與甲骨文相似。③是小篆的形體。④為楷書的形體。從形體上看,「因」字的古、今文寫法是一脈相承的。

《說文》:「因,就也。」此說不妥。「就」,只是「因」字的引申義,而並非本義。「因」即「茵」字的初文,本義應為「席子」、「褥子」。席子是人用來躺卧或依靠的東西,因此,「因」可以引申為「依靠」、「憑藉」義,如《左傳·僖公三十年》:「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大意是:憑藉人家的力量而又去破壞他,這是不仁義的。由「憑藉」又可以引申為「沿襲」,如《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這是說:殷商沿襲夏朝的禮制。由「沿襲」又可以引申為「原因」,如:「事出有因。」由此又引申為介詞,當「因為」、「由於」講,如:「因噎廢食。」比喻因小而廢大,甚至於怕做錯事就索性不幹了。

——左民安《細說漢字》

擴展閱讀


商代甲骨文(字形1)作,從人在衣中。西周金文形,將像衣形的部分改為隨體詰詘的線條,以示衣之著於人體。商代甲骨文另有或體作(《甲文編》841頁)、(《新甲骨文編》 373頁),即由金文此類寫法簡省而成。戰國楚系文字作、,乃承襲西周金文;齊系及中山文字(字形6、7)則將隨體詰詘的線條整齊為方形,遂為後世文字所本。「因」,即「裀」之初文,本義指內衣。《字彙·衣部》:「裀,近身衣也。」楚文字「裀」字作(《戰國楚簡》27頁),即在字形3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意符。由「近身衣」引申,又指親。《廣雅·釋詁三》:「因,親也。」 《儀禮·喪服》:「繼母之配父,與因母同。」鄭玄註:「因,猶親也。」唐韓愈《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學,日得相因。」又指順,隨,緣。《廣韻·真韻》:「因,緣也。」 《莊子·養生主》:「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史記·孫子吳起列 傳》:「善戰者,因勢而利導之也。」又指於是。繭鼎:「因付氒(厥)且(祖)仆二家。」 (字形2)《史記·高祖本紀》: 「秦軍解,因大破之。」又引申指因襲,承襲。《廣韻·真韻》:「因,仍也。」 《論語·為政》:「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 《三國志·魏書·程昱傳》:「轉相因仍,莫正其 本。」又指依託,憑藉。《說文》:「因,就也。」 《孟子·離婁上》:「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史記·平原 君虞卿列傳》:「公等錄錄,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又指趁著。《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因其無備,卒然擊之。」 又引申指原因,原由。漢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隨珠和璧,猶結怨而不見德。」又指由於。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翼小軍)

——李學勤《字源》


推薦閱讀:

漢字五行
漢字趣聞之四十二:頁、憲、縣、寫、萬
漢字的演變500例 18
細說漢字:多
這些字用來為寶寶取名,不僅寓意好,還讓人耳目一新!

TAG: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