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陸波談古詩鑒賞

「放」命題作文寫作示例作者:陸 波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種養心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種處事的方法叫放棄,有一種辦事的方法叫放置,有一種管理的方法叫放手,有一種用人的方法叫放心,有一種養生的方法叫放懷……   「放」作為一種生存狀態,是彷徨之後的執著,是沮喪之後的釋然,是抱憾之後的平和,是化繁為簡之後的睿智……   請以「放」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於800字。      寫作指導   「放」是一個非常具有現實針對性的文題,紫陌紅塵,物慾橫流,有人求名,有人求利,有人求權,有人求偶……直求得身心疲憊,心力交瘁。既然,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何不學一點兒「放」的智慧。蘇東坡黃州放懷,頓矗文學高峰;袁隆平「頭銜瘦身」,再創畝產新高;張瑞敏舉賢用才,終至人盡其力,海爾日盛。人不能改變環境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心境,這就是「放下」;要想有所得,就得有所舍,這也是「放下」。一個「放」字,千般哲理。運用得好,就會使複雜的生活回歸簡單,紛亂的思緒回歸明晰,浮躁的心境回歸淡然。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就越富有。提得起常被人稱道,放得下則更令人讚歎。      【佳作展評】      [記敘類]

  放         小小的我們在小小的縣城裡有大大的夢想,醜醜的我們有好好的成績。——題記      阿生是我們「恐龍班」的霸王龍。記得來這個班級前,我絕對地自卑,主要原因是我的臉太黑,眼睛雖大卻沒有神,直白地說吧,我長得很醜。但是進入這個班級後,我找到了自信,因為阿生比我更黑,身材也胖,唯一比我靚的是他那小而有神的眼睛。為了擺脫自卑感,全體恐龍努力奮鬥,每人都練就了一手自己的絕活兒,而阿生更是龍中之龍,特長特多,一段時間,他的成績直線下降,但他卻依然我行我素。   前一陣子,大家都十分惶恐,因為省里的綜合素質評價督查組就要來了。大家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材料,其中有一個大家最討厭的事就是假造獲獎證書。雖說大家都有特長,但平時從未有人想過去爭這個東西,但現在為了獲得那三個「A」,大家只有去造假。而在這個節骨眼上,阿生卻擺出了一副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架勢——想必他一定準備好了,但他那高傲的態度使我們大家都受不了,他這也有點兒太那個了。   不幸的事最終還是發生了,省督查組在抽籤時一下子就抽到了我們班。但這也沒關係,我們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完全可以應付。督查組看了十幾個同學的材料後,進來一個中年人,雖然衣著樸素,但其他西裝革履的人都對他很尊敬。他翻了幾本材料後,眉頭一下子擰了起來,但他似乎還不甘心,於是又隨手點了一個學號——是阿生,阿生走了過去,遞上材料袋,他那癟癟的袋子在一堆鼓鼓的袋子的映襯下顯得分外惹眼,大家暗自發笑:「都這時候了,你還充什麼硬掙漢子,你不想考大學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那個中年人的眉頭竟慢慢地舒展開來。   中年人在和他進行短暫的對話後,走上了講台:「我知道你們許多人都在造假,我也知道你們是迫不得已,但是,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只有在人生的關鍵渡口還能放得下慾念、拿得住準繩的人,才能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好好地做事,做成事,做成大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今天只有阿生同學有資格獲得『A』,希望你們好好向他學習。」   那個中年人走後,大家一下子將阿生圍了起來,再看他的材料袋,裡面只有幾張必須上繳的表格。   [評析]這是一幕青青校園的輕喜劇,帶著點兒橄欖般的青澀,讓人回味綿長。它的情節張力源自文章的蓄勢:阿生是霸王龍,特長最多,遺憾最大,想必造假的慾望最強,此為「一蓄」;阿生架勢最冷,態度最傲,想必假造得最充分,此為「二蓄」;中年人眉頭擰得最緊,心情最差,想必阿生「犧牲」得最壯烈,此為「三蓄」。有此反向的「三蓄」,阿生的「一空」(材料袋)、中年人的「一舒」(眉頭)、「一贊」方迸發出強大的震撼力,也將全文的主旨推向一個峭拔的高度。      [議論類]

  放      前些日子在《讀者》上看到一篇題為《放下》的文章,頓有所悟。文章講的是《聊齋志異》里小謝的故事。小謝為了好友秋容能報殺身滅家之仇而甘願放棄自己投胎轉世的機會,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她將與自己深愛的陶公子陰陽相隔,人鬼殊途。在愛情與友情之中,小謝最終放棄了前者。而正因為小謝的這一「放」,也讓秋容最終放下了心中的仇恨。放下後的釋然讓秋容擁抱著陽光一臉清明地飄然而去,也讓小謝與陶公子這段人鬼之戀天長地久……   讀著這凄美的故事,我感慨良多。心輕者上天堂,但有多少人肯放下呢?功名利祿、榮辱浮沉、愛恨情仇……現在,人有著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放不下,於是,走得沉重,活得疲憊。在生活中,我們為什麼不試著去學會「放」呢?放下世俗的偏見,放下心中的煩惱,你就會發現放下之後是多麼的釋然。放是一種生存之態,是一種人性之美。你不放下身上沉重的背包,又怎能體會到林陰道上的鳥語花香;你不放下心中纏人的包袱,又怎能體會到大千世界的萬千美好。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在路上遇見弘一法師,他向弘一法師訴說了自己的不幸,而弘一法師卻對他說:「拎起我身旁的水桶和我說話。」年輕人困惑不解,但還是這樣做了。繼而他向弘一大師訴說自己的煩惱。十分鐘過後,年輕人因堅持不住而放下了水桶:「您為什麼要我拎著這麼大一個水桶跟您說話呢?」大師不語,只是讓他繼續拎起水桶。五分鐘過後,年輕人終於不堪重負扔下水桶,埋怨起來。弘一大師說:「你不願意拎著一個大水桶和我說話,那你為什麼要背著那麼多的煩惱和我說話呢?」年輕人恍然大悟。從此放下煩惱,笑對人生。   禪宗說:如何向上,只有放下。人生的旅途艱難莫測,既短暫又匆忙,背著包袱怎麼能欣賞到路途上的美景?又怎麼能實現那靈魂深處的渴望?放下包袱,你才能腳步輕盈,攀登敏捷;放下牽掛,你才能心悅神怡,遊目騁懷;放下誘惑,你才能心無旁騖,迅達目標……   有一首歌唱得好:「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其實,「放」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清點,就是對生活的一種享受……   [評析]本文的亮色顯現於「選例」和「論述」。「選例」突出了「顯現」。小謝和秋容一例「放」下的是愛情,是仇恨;年輕人和弘一法師一例「放」下的是水桶,是煩惱。而這兩例能做到如此之「顯」,正是源於作者緣旨(「放」)剪輯的功力。「論述」突出了「因果」。引論——小謝因為放下了愛情,所以最終獲得了愛情;本論——年輕人因為放下了煩惱,所以最終能笑對人生;結論——人生因為放下了包袱,所以最終能享受生活。顯現的選例、因果的論述,使文章厚實而嚴謹,入目而入心。 高考作文備考題

作者:陸 波 命題展望      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是穩中有變。筆者認為,2008年的高考作文,還會保持「開放中有限制」的基本特點,還會繼續倡導自由表達、展示個性的寫作。   具體說來,可能會有如下特點。   第一,時代色彩鮮明,現實性強。今後高考作文的命題,或許既和過去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一類的話題有共通之處(例如有利於表現豐富的聯想和想像),也會有所區別,將更加突出理性地面對現實和解決現實問題,凸現社會觀、道德觀、價值觀、人才觀等時代觀念。2006年高考全國卷Ⅱ「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持續走低」的新材料作文、北京卷的「北京的符號」就是很好的範例,2007年高考浙江卷的「行走在消逝中」、廣東卷的「傳遞」等,也具有很強的時代感。題目從何而來?是從現實生活中來。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時代,關注世界,關注現實。   第二,重視對創造性思維的考查。時代呼喚創造性人才,作文同樣渴望創新思維。當創造性思維的花朵不斷盛開之後,必將結出璀璨的創新之果。   第三,將更加凸顯人文精神,為考生表現自己的文化積澱提供用武之地。   第四,為了加強對考生理性思維和認識水平的檢測,可能會繼續提供一些有爭議的材料,列舉出截然相反的見解,要求考生深入思考,然後自定立意作文。   第五,表達形式上趨於開放,寫作範圍方面將有所限制。文體不限,寫法靈活,考生就可以自選擅長的體裁來描述、詮釋題意,同一種體裁還可以採用不同的表現手法。保持開放性的同時必然會合理地、適度地作出限制。限制,主要是限在內容、範圍上,不會讓考生不受任何約束,寫什麼都成。   概而言之,2008年高考作文命題的關鍵詞將是「時代性」、「人文性」、「思辨性」;或者說,「時代熱點、時尚經典」類的話題,「人文知識、人文精神」類的話題,「多向思維、唯物思辨」類的話題,是我們備考時必須嚴加關注的。      臨場發揮      功夫在文外。要想在高考作文中獲得理想的成績,關鍵在於平時加強積累,夯實基礎,不斷提高認識水平和表達能力。但是臨場發揮的技巧也不容忽視。根據筆者的認識,應試時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會「以問領寫」。   為充分發掘題目內涵的不同側面、不同層面,以拓展文思,可以採用「以問領寫」的方法。即構思作文時試著先提出一系列問題,然後自己回答這些問題,儘可能展開發散思維,想得廣一些、遠一些;再從種種回答中精選一二來完成文章。選擇時的依據有二,一是「我」感受最深、最容易寫好的是什麼;二是哪一種思路新穎、獨特,是別人不大可能想到、寫到的,從而達到出奇制勝的目的。      示例   請以「生命的養分」為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體裁不限,不少於800字。   先提問。(一)什麼構成了「生命的養分」?(二)我們急需補充什麼養分?(三)如何汲取「生命的養分」?(四)生命一旦失去某些養分,那麼……   再回答。針對第一問:1.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潤澤了生命;2.傳統文化不斷地供給生命以養分;3.寬容——給生命的凈土添加養分;4.酸甜苦辣都是生命的養分;5.美是一種生命養分;6.健康心理是生命的養分;7.家鄉是生命最肥沃的養分;8.心靈的陽光,生命的養分……   針對第二問:1.攝取「睿智」的生命養分;2.讓感動成為一種生命養分;3.生命需要吸納科學文化的養分……   針對第三問:1.從書籍中汲取生命的養分;2.從情感教育中獲得生命的養分;3.從大自然中攝取生命的養分;4.讓記憶滋養生命;5.聆聽教誨,汲取營養;6.愛好,給你生命的養分;7.課堂——汲取生命養分的地方……   針對第四問:失去了愛,生命會枯萎……      二、學會選擇。   近幾年高考作文給了考生相對寬泛的選擇「自由」。學會選擇,至少包括兩點:一是選擇擅長的文體。形象思維發達、會編故事、善於記敘描寫的同學可以選記敘文來寫,甚至寫成小說、童話等文學體裁;邏輯思維發達、會思辨、善於議論說理的同學可以選議論文來做,或者夾敘夾議。當然,「文體自選」不等於不要文體,考生選定了某一文體後,就要寫什麼像什麼。二要選擇熟悉的內容。要在與話題相關的眾多內容里,優選熟悉而典型的素材,或用作記敘文的題材,或用作議論文的論據。      三、儘可能地展示功力和創設亮點。   考場作文中要力圖將自己對生活的獨到思考、讀書的廣泛收穫、寫作的過硬本領充分展示給閱卷老師。比如將某種生活感悟作為文章的主旨,將課外讀到的精闢警句、精彩的名人故事作為論據寫入文章,將某文獨到的構思自然「移植」到自己的作文里,將生動活潑的語言模仿到家等等,都能使你筆下生花,獲得成功。還要善於製造亮點。何永康教授曾指出:「凡優秀作文,皆在發展等級中大顯了身手。何謂『發展』?即在通篇『明白』、『通順』、『完整』的前提下,平添幾處『精彩』之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亮點』。『亮點』者,使閱卷老師眼睛為之一亮也。」   設置亮點的方法有很多,這裡我們談一下轉換視角,使文章新奇脫俗的問題。眾所周知,敘事性的文章一般都是從人的視角進行描述的,其實,有時不妨轉換一下,以物的視角來觀察周圍的人與事。比如高考佳作《我是檀香木》,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通過「檀香木」自敘見聞經歷,巧妙使用大量材料,把考生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深刻認識寄託於其中,引起人們對「材與非材」的價值內涵的思考,主題鮮明,靈氣閃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塑造的「檀香木」形象呼之欲出,意蘊深遠,讀來如同聆聽一位睿智的長者講話,平實而穩健,透露出難得的大氣與深刻。類似的文章還有《一個手提包的經歷》,以手提包的視角觀察社會;《狗眼看狗》,以貪官家一隻小狗的視角揭露貪官的生活和世態的冷暖。此外,可以將抽象的觀念人格化,如考場作文《誠信落水以後》,將「誠信」擬人化,講述它被拋棄後的見聞、經歷;可以選用特殊的主體視角,比如外星人的視角觀察人類社會;還可以選用多個主體視角,多角度、多側面地觀察與傾訴,使讀者耳目一新。      四、明了臨場急救的幾個招數。   (1)字數不夠怎麼辦?如果是議論文,再想一個角度展開論述;如果是記敘文,想方設法讓事件再發展一步,來段插敘,或插入一個漂亮的細節。   (2)中途發現偏題怎麼辦?此時「重起爐灶」一般來不及,因此只好用「扳艄法」,往主題上拉一拉。可在文章中插入點題的語句,並在文末明確點題。   (3)實在無材可寫怎麼辦?虛構,按照你可能經歷的生活虛構,但不要去趕時髦,來個故事新編、科幻小說、武打場景等——怪異往往會「豁邊」。還有,可利用試卷閱讀題中的材料。   (4)想不出題目怎麼辦?根據文章意思,在話題中心詞的前後添加內容。比如話題為「感恩」,可定題為「我的感恩」、「感恩讓我幸福」、「常懷感恩之心」等等。   (5)材料不夠典型怎麼辦?用感悟句或議論句往主題上靠一靠、提一提。比如寫爺爺對「我」的愛,但事例較一般,可加:爺爺的愛是平凡的,但多少年來,它一直溫暖著「我」,鼓勵著「我」走向外面的世界,去創造美好的人生。   (6)時間快到怎麼結尾?重複或回應標題(或開頭)。比如題目是《誠信——做人的基石》,結尾可以這樣寫:從現在起,讓我們珍視「誠信」,珍視做人的基石吧!      2008年高考作文預測題      一、話題作文   題目一短暫的美麗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近年來,在澳大利亞海濱風行一種沙灘雕塑的藝術創造活動。當海水退潮時,無數的人擁向沙灘,抓緊有限時間,在沙灘上塑起心愛的沙像——動物、建築、人像等等;海水漲潮時將它們全部沖毀。人們為了這短暫的美麗而樂此不疲。    詩歌鑒賞中的翩翩「聯想」作者:陸 波 詩歌創作者能自如地將天地萬物驅遣於筆端,無不得益於他們「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的思維,這其中除了「想像」,另一個很重要的思維便是「聯想」,它讓詩人們隨時間環境的變化而生出千般慨嘆,因形形色色的事物而引起萬種思緒。那麼作為詩歌鑒賞者,我們何不順著作者的思維方向去聯想,從而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感情,領悟詩歌的意境、神韻?我們何不聯繫自己的閱歷甚至聯繫與之相關、相似、相反的各類文學加以比較鑒別,覓出其美其妙之所在而心神愉悅?這樣豈不達到了鑒賞的真正目的?當然,我們在平時的閱讀和教學活動中,完全可以讓「聯想」翱翔得更自由一些。古今中外,各種體裁,甚至各類藝術,我們的聯想思維都可觸及。下面,我以現在試用的高中語文第三冊教材(包括讀本)為例說明。      第一、相關聯想,加深理解。      我們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可以溫習與「沁園春」有關的詞, 當然首推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從而「掌握」沁園春「詞牌的特點,並初步知道《沁園春·長沙》中的領起字為「看」、「憶」等,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我們不難聯想到徐志摩那些與康橋有關的生活,尤其是他寫於1922年的《康橋,再會吧》可以說給了我們解讀《再別康橋》的鑰匙:詩人對康橋有那麼多「難忘」的,已把康橋當作「精神依戀之鄉」,當作「我生命的泉源」,離別時又怎不如舍「新娘」,又怎不渾然忘己!我們也不難理解他甘心做康河裡的「一條水草」,「我不能放歌」的「今晚」,康橋也報以「沉默」!再如,讀李商隱的《馬嵬》(其二)我們可以聯想到與馬嵬事件相關的作品:白居易的敘事詩《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清代袁枚的詩《馬嵬驛》。白詩和陳傳讓我們更具體地感受李詩中「此日六軍同駐馬」與「當時七夕笑牽牛」的強烈對比:李詩與白詩、袁詩相互比照,我們又看到白詩試圖通過愛情描寫批判統治集團荒淫亂政,客觀效果卻是同情多於諷刺,但它的浪漫主義手法值得借鑒;李詩和袁詩都運用了對比手法,但李詩句句對比,將批判矛頭直指唐玄宗,而袁詩於末兩句將唐玄宗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與普通百姓飽受征役離亂之苦對比,表現了詩人同情平民百姓的立場。      第二、相似聯想,意在求同。求同主要在於找到一致的表現手法、情感、風格等。      學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末句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可以由這種問答式的寫法聯想到賀鑄的詞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馮延已的「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這幾首詞的答句都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但又不盡相同:李詞用一江春水喻愁之綿長不盡,賀詞則用了博喻(接連三個比喻)寫得愁滿地滿城滿天都是,馮詞的愁多得望不到邊。不僅如此,「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種用水喻愁的修辭形式還讓我們聯想到李白《黃江詞六首》(其二)「一水牽愁萬里長」,李涉《再宿武關》「關門不鎖寒溪水,車夜潺湲送客愁」,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寸」,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詞都抓住了江(溪)水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來形容愁的綿綿無絕期。以上應是修辭手法相似的例子。   詩歌表達的感情也可以很相似的。我們會由李白《趙中覽古》中的「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自然想到他的《蘇台覽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這兩首詩不僅題材相近,就是表達的覽古情懷都相似:前者以今之荒涼抹殺昔之繁華,後者以今之荒涼暗示昔日之繁華,但都寫出了昔盛今衰的滄桑感。還有詩人劉禹錫也發出了今昔盛衰變化的感慨,他的《石頭城》有「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他的《烏衣巷》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風格相似的聯想例子也很多。漢樂府《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與《敦煌曲子詞》里的《菩薩蠻》:「枕前發心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風格何其相似!一樣的粗朴率直,一樣的大膽自然。這種民間歌謠(詞)的獨特風格與文人詩詞的蘊籍含蓄是截然不同的。我們經常把詞分為豪放派和婉約派。劉潛大說辛詞「大聲鏜嗒,小聲鏗訇,橫絕六合,掃空萬古。其梂麗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棄疾的《永遇樂》「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謙頗老矣,尚能飯否」會讓人想起他的《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大,錦裯突騎渡江初……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也讓人想起陸遊《謝池春》「壯歲從戎,曾是氣吞虜……望秦關何處?嘆流年又成虛度」,以及《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這幾首詞寫「壯歲」寫「當年」都寫得意氣風發豪氣衝天,寫眼前又都寫出了壯志難酬之憂憤。其他如意象、鍊字等相似的詩歌也可喚起人們聯想,讓人們發現一些共性,尋出一點規律。   其他如意象、鍊字等相似的詩歌也可喚起人們聯想,讓人們發現一些共性,尋出一點規律。      第三、相反聯想,鑒別吸收。      這種聯想主要是讓作品在強烈的對比中顯出長短,利於我們借鑒比如同一題材,選取角度或意向迥然不同。同是三國歷史題材,讀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寫周瑜「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會想到杜牧在《赤壁》中寫「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而我們所熟悉的《三國演義》更把周瑜描寫成「既生瑜,何生亮」目光短淺器量狹小的一個年輕將領,真正具有儒將風度的卻是諸葛亮,結果卻壯懷難酬;杜牧則顯得有點自負,似乎周瑜的才能是因為「時無英雄」而突出的,自己卻是有才不得施展;羅貫中偏愛諸葛亮則是整部小說擁劉反曹的立場決定了的。其實,蘇軾向慕周瑜也,是為了表達自己有一腔報國熱忱。   又如同一物象在不同的作者筆下精神面貌剛好相反。比較典型的例子例是毛澤東《卜運算元·詠梅》與陸遊《卜運算元·詠梅》的對比,看到陸詞里寂寞無主孤芳自賞的梅,我們便會想到「讀陸遊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毛詞,梅是報春的使者,有功卻不自傲。前者「愁」,後者「笑」,精神風貌迥異。   那些風格相反的詩如前面提到的粗朴率直的民歌與纖細含蓄的文人詩,豪放詞與婉約詞等都可以互相引發聯想。      第四、輻射聯想,拓展思維。      對所讀之詩從各個角度觀照聯想,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讀《孔雀東南飛》,由焦仲卿劉蘭芝的愛情悲劇故事我們可以想到類似的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曹雪芹塑造的賈寶玉和林黛玉,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陸遊與唐婉的故事,也可以想到元雜劇《西廂記》里爭取婚姻自主獲得成功的張君瑞和崔鶯鶯;由焦仲卿劉蘭芝殉情後魂化鴛鴦鳥,我們可能聯想到梁山伯祝英台死後魂變雙飛蝶,想到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元好問感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摸魚兒》)等。欣賞白居易的《花非花》,也可以結合他的詩《真娘墓》、《簡簡吟》來理解。   插上「聯想」的翅膀,走進詩歌鑒賞,任思緒飛揚,讓思路寬暢,我們的雙眼也會閃爍出智慧和愉悅的光! 蛾眉初綻舞翩躚作者:陸 波

方法點撥      新聞類語段的壓縮一般包括擬寫一句話新聞、新聞標題、標題新聞、導語、概括新聞主要內容或信息要點等。   要準確地壓縮必須先了解新聞的「五個W」,即when(時間)、where(地點)、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這是新聞必須具備的五要素。壓縮時一定要理清何人(包括單位)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做了什麼事,事情經過結果怎樣。      具體方法和要求      擬一句話新聞,要把握文段語意,從中篩選出關鍵信息,然後用簡明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所謂關鍵信息,主要指讀者最關心、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提煉時,要根據是否是讀者最需要知道的內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傳的標準來考慮。既然是「新聞」,則應有時間、地點、事件、結果等基本要素;又因是「一句話」,就要簡短、明白,把相關內容要點組織在一句話之中。   新聞標題和導語在新聞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起著提挈全篇、濃縮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須簡潔、確切、醒目,即要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出所報道的主要內容,點明其意義並要求富有吸引力。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有一行標題和多行標題之分。常有主標題、引題和副標題。引題放在主標題之前,用簡明的文字引出主標題;主標題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題或重要新聞事實,一般從宏觀大方面著手;副標題(又稱輔題、子題)用以補充說明情況,或指出內容範圍,作出內容提要等,一般是從具體入手。   擬寫新聞標題,不但要突出主題,內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還要使標題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聞標題,往往用詞別具一格、結構工整,善於使用修辭方法等。   一般說來標題較標題新聞更簡潔,往往不需要時間,只要求兩個必備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頓,文末不用標點。   新聞導語是長篇新聞報導的開頭,常用一句話概括消息的基本內容,一般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等要素。概括時注意要全面地涵蓋新聞基本內容。   概括新聞要點或主要內容。根據題意提取有關的信息,刪去那些插敘、補敘部分的背景材料及其他相關內容,篩選、概括出新聞主旨或主要內容。      壓縮語段練習   1.概括下面這則新聞的主要內容,不超過30個字。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傑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採訪,稱「繞月工程不是『天價』」。繞月探測工程從研製到建設,花費了14億元,不是「天價」。   14億元,大概是14公里高速公路的造價。如果按照修地鐵的話,可能也只能修兩三公里。可我們修了38萬公里從中國到月球的路,是一條真正的「天路」。   整個工程的研製、建設,六千多人的隊伍,二百多家單位,三年多的時間就完成了,真正體現了「少花錢、辦大事」的鮮明特色。   工程花費不多跟我們的指導思想是分不開的,那就是充分利用成熟的技術,充分利用現有的裝備和設施來開展。火箭、地面的設施、衛星平台和技術等,都是適應嫦娥一號衛星的要求做一部分修改。   2.把下面這則消息概括為一句話新聞。(不超過15個字)   ——第一次探測月球。嫦娥一號衛星是我國首次開展對地球以外天體進行探測的飛行器,主要任務是攜帶有效載荷進入環月軌道對月球進行科學探測。   ——第一次突破地球近地軌道。月球距離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從地球到達月球軌道至少需要10次較大的軌道控制,而神舟六號飛船僅需要3次左右的軌道控制。   ——第一次為月球「畫像」,真正用立體相機來獲得月球三維影像。我國這次繞月探測工程的4個科學目標中,第一個科學目標即為獲取月球的三維影像,而至今國際上還沒有覆蓋月球全球的三維照片。   ——第一次探測月球表面元素。這次繞月探測工程的一項重要科學目標,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質類型的含量和分布,對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和研究價值的元素含量與分布進行探測。我國將在美國探測的5種元素的基礎上,再增加9種,共探測14種元素的分布。   ——第一次利用微波輻射計探測月壤厚度及其分布。雖然以前對月探測也曾做過月壤厚度的測量,包括實地的測量,但真正對全月球月壤厚度的測量,目前還沒有實現。   ——第一次在航天器的測控中引入天文測量手段。我國目前的測控站只能支持近地航天器的測控,還沒有專門的深空測控站,因此在繞月探測工程中引入了天文手段以補充現有航天測控網不足的方案。用於觀測恆星的大型射電望遠鏡,將在嫦娥一號衛星測控任務中發揮重要作用。   ——第一次利用國際聯網對航天器進行深控。歐洲空間局的庫魯站、新諾舍站、馬斯帕拉馬斯3個測控站,以及智利的CEE測控站,將採用國際通用的傳輸協議對嫦娥一號衛星提供測控支持。   3. 閱讀下面一則報道,請依據其內容為它寫一個引題、主標題、副標題。   引題(不超過10個字)——   主標題(不超過10個字)——   副標題(不超過20個字)——   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將於24日至26日發射升空,意味著我國對遙遠月球的探測正式邁出實質性步伐。根據有關規劃,我國將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對月球的無人探測。   第一步是對月球進行環繞遙感探測;第二步是實現軟著陸探測器落在月球表面上,並實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探測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從月球採集樣品送回地球供人們研究。   這三個步驟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繞」、「落」、「回」三部曲。   探月三部曲實際就是三期工程。一期工程「繞月探測」於2004年通過國家立項。   繞月探測。此次「嫦娥一號」發射探測執行的就是此項任務,將實現環繞月球飛行,對月球進行綜合性探測。這將是我國航天器第一次追逐地球以外的另一個星球。   月球軟著落。我國探月二期工程將發射月球軟著陸探測器,實現月球車或機器人在月球上登陸,並在月球表面進行自動巡視考察。   月球採樣返回。2020年前,我國將發射可以自動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它將在月面收集月壤和岩石,帶回地球後供科學家開展深入的科學研究。   4. 請結合下面這段文字概括探月工程的主要任務。(不超過100個字)   「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繞月工程將完成4大科學目標。」繞月探測工程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這些目標的完成,將拉開我國深空探測新時代的序幕」。   首先,利用CCD相機結合激光高度計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構造單元,初步編製月球三維地形圖、地質圖和構造綱要圖,劃分月球斷裂和環形影像綱要圖,並為月面軟著陸提供參考依據。   其次,通過γ/X射線譜儀和干涉程序光譜儀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不同物質類型的分布特點,為研究月球形成和演化歷史、起源方式提供直接和有效的證據,為未來開發和利用月球資源提供依據。   再次,利用微波輻射計探測月壤厚度及其分布,分析月壤成熟度與表面年齡的關係,概略估算月球表面氦-3的資源量。   最後,探測4萬至40萬公裡間地月空間環境。利用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太陽風低能離子探測器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帶電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的相互作用,深入認識空間物理現象對地球空間以及對月球空間的影響。   5. 閱讀下面的消息,完成①②題。   ①請概括「嫦娥一號」衛星開始出使月球的旅程。(不超過20個字)②請給這段文字擬個標題。   伴隨發射點火的巨大轟鳴,在長三甲「大力士」的托舉下,「嫦娥」將首先被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5.1萬公里、運行周期約為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隨著星箭分離,「嫦娥」將開始孤寂的旅程。接下來,整個飛行過程都將依靠「嫦娥一號」自身的控制系統與推進系統來實現。

古詩鑒賞備考經典材料作者:陸 波 近年來古詩鑒賞在高考語文中所佔的分量穩步提升,但有些師生在古詩鑒賞方面還面臨理性規律與感性材料的雙重匱乏。其實從2002年至今,高考古詩鑒賞的主陣地一直就是作品最具特色的藝術手法及其表情達意之妙。而且從不迴避經典篇目,這就為我們今後的複習備考指明了方向——鎖定經典。規範表達。   為此,筆者把教材中的古詩逐篇梳理,提煉出了七十則經典材料,對其中所用的特色手法及其表情達意之妙作了較為規範的解讀,以期對廣大考生有所裨益。   1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氓》)   首句以桑葉未落時的美麗起興,又把這美麗比作女子年輕的容顏;後兩句把女子沉醉於愛情比作鳩鳥貪食桑椹,形象地表現了這一行為的悲劇性與危險性。   2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   以鳩鳥在河畔歡快地鳴叫起興,引出君子對淑女的愛戀。   3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關雎》)   以採摘荇菜起興。並把獲得女子芳心、與心愛女子交好,比作採摘荇菜一樣飄忽不定、難以捉摸。   4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用蒹葭之狀起興,營造了一種蒼涼迷茫的氛圍,引起下文對芳蹤飄忽的伊人的追尋。   5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採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樂景寫哀,用春色的美麗反襯徵人內心的離別之痛;今日回家「雨雪霏霏」之景更和昔日出征之景對照鮮明,反映戰爭帶來的傷痛。   6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搴眥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屈原《離騷》)   用「江離」、「辟芷」、「秋蘭」、「木蘭」、「宿莽」等香草,比喻高尚的品德;用採摘佩戴這些香草的行為,比喻詩人加強自身的修養。   7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踏。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孔雀東南飛》)   用賦的手法,極力鋪陳渲染了蘭芝辭行之前梳妝的場面,表現她的美麗與自尊。   8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行行重行行》)   以鳥獸依戀故園的畫面比喻遊子對家人的依戀,也暗含思婦對遊子的思念。   9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短歌行》)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比喻詩人如高山大海般寬廣的胸懷,表現了詩人求賢若渴的心情;以「周公吐哺」的典故自我期許,表現詩人禮賢下士、一統天下的遠大抱負。   10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陶淵明《歸園田居》)   以籠中鳥依戀舊林、池中魚思念故淵自比,生動地表現了自己對田園生活的嚮往。   11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時此欲倒東南傾。(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用五嶽、赤城、天台這些高大的事物,從側面襯托出天姥山的高峻巍峨。   12 但見悲鳥號枯木,雄飛呼雌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對「悲鳥」、「子規」等意象的描繪,渲染孤身攀登蜀道的凄涼氛圍,為主旋律的再次響起做鋪墊。   13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   用黃河東流不回比喻韶華易逝,以黃河水流的壯闊永恆反襯自己生命的渺小短暫。   14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寫殘缺的「山中月」、破碎的「水中影」,寓情於景,抒發自己對故人的眷戀之情和想見而不得的遺憾。   15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各城聞笛》)   作者在客居洛陽的夜裡,聽到具有惜別懷遠之意的「折柳」曲,觸景生情,引發了濃烈的思鄉之情。   16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   「長安月」、「搗衣聲」、「秋風」三者交織成立體的秋夜圖,使主人公觸景生情,引發懷念遠在玉關的徵人的深情。   17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杜甫《月夜》)   詩人不寫自己身困長安、生死未卜的處境,也不說自己如何思念妻子,而是神馳千里,虛筆推想妻子望月思人憂心忡忡,伉儷深情感人肺腑。   18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雙照」既感傷「今夜」的「獨看」,又回憶往昔的「同看」,更虛筆預想未來的團聚,「何時」流露出熱切期望。   19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因國破而悲愴感傷,移情於景,設置了花似濺淚、鳥若驚心的哀傷畫面。   20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描寫庭院草色碧綠、黃鸝隔葉啼鳴的歡快場景,「自」、「空」中透出悲情,以樂景寫哀,反襯詩人內心的感傷及武侯身後的寂寞。   21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絕句》)   描繪江碧鳥白、山青花紅的美好春光,以樂景寫哀,反襯思歸不得的傷感。   22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旅夜書懷》)   描寫微風吹拂的江岸細草和孤獨停泊的月夜小舟,寓情於景,暗喻詩人渺小無助的境況,傳達孤苦寂寞的情懷。   23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描寫遼闊的平野、浩蕩的江流、燦爛的星月這些雄渾闊大的景象,以樂景寫哀,反襯詩人飄泊無依的孤苦形象和顛簸勞累的凄愴心情。   24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用急風、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鳥等意象渲染悲涼的氣氛,寓情於景,並用哀猿、回鳥自比,寄予了孤苦無依、徘徊無助的傷感之情。   25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描繪「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等肅殺而壯闊的畫面,用樂景寫哀,以自然的宏大永恆,反襯詩人韶光已逝卻壯志未酬的悲苦之情。   26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漢》)   選取「片雲」、「孤月」兩個意象自比,「片雲」和自己一樣漂泊,「夜月」和自己一樣孤獨,寓情於景,抒發了詩人漂泊他鄉孤苦無助的悲涼之情。   27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杜甫《江漢》)   設取暗淡夕陽、瑟瑟秋風等暗喻暮年悲苦的意象,以哀景寫樂,反襯詩人處境艱難而壯心不已的情懷。   28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陽樓》)   寫洞庭湖將廣袤的吳楚大地一裂為二,日月星辰彷彿漂浮其上。用樂景寫哀,以洞庭湖磅礴壯麗的景象,反襯詩人漂泊無依、顛連無告的凄涼之情。   29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江天無塵、明月孤寂的景象,使詩人觸景生情,引發了人生短暫、江月永恆的遐思冥想。   30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先描寫月照松間、泉流石上的畫面。渲染一幅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幽雅的山間月夜圖;「浣女」、「漁舟」的出場,更以人物的喧鬧反襯山林的寧靜。   31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   幽怨嗚咽的笛聲,觸發徵人的思鄉之愁;虛筆推想妻子的「金閨萬里愁」,夫妻的感情更顯濃厚。   32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   選取「青海」、「雪山」、「孤城」等意象,描繪一幅悲壯而迷濛暗淡的景象,寓情於景,蘊含著徵人戍邊的艱苦、孤寂和重任在肩的使命感。   33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閨怨》)   閨中少婦見到暗含惜別懷遠之意的陌頭楊柳。觸景生情,勾起了對在遠方征戰的丈夫的思念與對當初鼓勵丈夫求取功名的追悔。   34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以源遠流長的黃河和高達萬仞的山峰為孤城鋪設背景,襯托邊城的偏遠孤寂,渲染邊塞雄渾蒼涼的氛圍。 古詩歌鑒賞中的借題解題作者:陸 波 在閱讀理解中,常碰到「借題解題」的現象,即藉助於本題或他題達到解題的目的。在古詩鑒賞中也時有這種現象。      一、借本題解題   閱讀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問題。      【中呂】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靈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詩人選取了三則歷史材料,有無辜者之死的個人悲劇,有戰火熊熊的眾生劫難,也有戍守無歸的軍人悲哀,雖然角度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主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對題中三個「有……」的短語的分析,發現有「戰火熊熊」和「戍守無歸的軍人」等相關信息,這些都與戰爭有關,若再稍有歷史常識,可知道「無辜者之死」說的是楚漢相爭時虞姬的悲劇,也跟戰爭有關。再藉助於「悲劇」、「劫難」及「悲哀」等字眼,可歸納出三者的「共同主旨」為「反對戰爭」。      二、借他題解題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吳聲子夜歌   薛奇童   凈掃黃金階,飛霜皓如雪。   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      ①此詩一作《古意》,作者為崔國輔。   (1)這兩首詩的開頭兩句寫白露、飛霜,對表達情感有什麼作用?   (2)著名學者俞陛雲在《詩境淺說續編》中提到《吳聲子夜歌》時說:「此與宮怨詞『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詞異而意同。」請比較這兩首詩,說說內容上的「同」和寫法上的「異」。   要回答第一題的寫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必要先知道兩首詩寫的是什麼人的什麼感情。由第一首詩題中的「怨」及第二首中的「不忍」可對感情約略有個了解,但表現的是誰的感情呢?單看詩歌不易看出。藉助第二題則可清楚知道這兩首詩都屬宮怨詩,那麼,表現的當是宮女的愁怨情緒。如此,第一題的答案也就有了:「借景物的冷清,突出宮女內心孤寂」或「表明夜已深,人不寐,表現宮女內心的愁怨」。   今年北京高考語文古詩鑒賞題的兩條小題目可互借而解: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②題。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注釋:①將:豈 ②紀:經營   ①對這首詩的理解,恰當的兩項是( )   A.全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佳日登高賦詩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與友人邊飲酒邊斟酌詩句。   C.「相思則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無為忽去茲」意思是不要急著離開這種生活。   E.最後兩句是說應該通過自己的辛勤勞作解決衣食問題。   ②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請具體說明表現了什麼樂趣,這種樂趣是怎樣表現的?   借第二題可幫助解答第一題。由第二題的「本詩表現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感受的樂趣」,可知第一題A項對詩歌內容的概括不當,C項所說的「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與「樂趣」不符(正確理解應為:農閑時候想與鄰人「言笑」而睡不著)。通過閱讀,可知詩歌第三、四句寫詩人邀請鄰人喝酒,而非與友人「斟酌」詩句,故B項亦錯。如此,第一題答案為D、E。   借第一題又可幫助解答第二題。詩歌前八句描寫,後四句抒情,回答第二題應著眼於前八句。由第一題的選擇項,可知前八句通過白描手法寫了以下幾個生活場景:登高賦詩,邀鄰飲酒,與鄰夜談。而登高賦詩不屬於「田園生活」,如此,回答第二題只能圍繞「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即「邀鄰飲酒,與鄰夜談」兩個場景,表現了詩人與鄰人之間的純真質樸之情。此題參考答案為:感受到一種美好的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之間充滿了純真而質樸的友情。這種樂趣主要是通過「過門更相呼」至「言笑無厭時」六句對具體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現出來的。   要巧妙地借題解題,關鍵是仔細審題,善於捕捉題中有助於解題的信息,同時要有聯繫的眼光,善於從本題或其他題目中發現有利於解題的信息,這樣,有時會使一些似懂非懂或百思不得其解的詩歌鑒賞題迎刃而解,答案得來全不費工夫。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新題型例解作者:陸 波 2007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題,從全國和各省市試卷中的考題來看,都從設計新題的角度,對「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考試說明》)有了新的創新和變化。如選擇「詞」的賞析比詩的賞析多了。如全國卷Ⅰ選擇的是宋代蘇軾的《望江南·超然台作》;安徽卷是清朝陳維崧《醉落魄·詠鷹》;江蘇卷為辛棄疾《鷓鴣天·送人》;上海卷選的蘇軾《阮郎歸·初夏》。又如選宋代的詩詞比唐代的多了,同時還有不少選自清代的詩歌。再就是選擇多篇詩詞比較賞析的比單篇的多了。另外,將文學常識與詩歌內容和表現手法結合起來鑒賞的多了。下面從新題的內容和形式的變化,擷取兩例來分析探究,為積累、備考古代詩歌鑒賞提供借鑒。      一、變單篇、雙篇為多篇的詩歌賞析題。雙篇和多篇的詩歌賞析的題型,雖然都屬於對比賞析,然而,將三篇放在一起比較賞析,顯然難度大,耗時多。那麼如何比較鑒賞,一定要針對題目,找准角度。首先要整體感悟三篇作品共同表達的物象和意境,然後再去比較它們各自的表現手法的異同所在。例如,閱讀下面三篇作品,然後回答問題。(6分)(浙江卷)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人月圓①   (金)吳激   南朝千古傷心事,猶唱後庭花。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一夢,仙肌勝雪,宮髻堆鴉。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是天涯。   [中呂]山坡羊·燕子   (元)趙善慶   來時春社,去時秋社②,年年來去搬寒熱。語喃喃,忙劫劫③,春風堂上尋王謝,巷陌烏衣夕照斜。興,多見些;亡,都盡說。   [注]①北宋亡後,吳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會上,偶遇流落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時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分別稱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樣子。      (1)這三篇作品均通過_________的意象,表達了深沉的__________之感。(2分)   (2)請簡要賞析這三篇作品的表現手法及語言特色。(4分)      解析 第一題屬於同類事物的比較,這是我們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即找出詩歌中傳情達意的具體事物——物象。在此基礎上,再去探究它的意境、主旨。第二題要求從「表現手法」和「語言特色」兩個方面作出回答。值得注意的是「表現手法」雖然是用「語言」做載體,但是它與「語言特色」並非是一回事。「表現手法」多指「托物寓意」、「借景抒情」、「動靜搭配」、「對比烘托」等藝術手法,而「語言特色」為「直抒胸臆」、「豪放飄逸」、「沉鬱頓挫」、「委婉含蓄」等風格。      參考答案      (1)燕子,興亡。(2)①劉詩今昔對照,寓情於景,含蓄深沉,體現了詠史詩的特色。②吳詞剪裁唐人詩句抒亡國隱痛,溫婉悲涼,凸顯婉約詞的正宗風韻。③趙曲以議論作結,點破興亡,明快直露,有濃郁的散曲風味。   二、變「文學常識」的考查為與「表現手法」鑒賞結合的題型。「文學常識」與「表現手法」,有的內容的出題是包含和交叉的關係,但是,有的是相關的,或者相對獨特的問題。例如,上海卷第14題:「詞」這種體裁的別稱是________。這是以填空題的形式考查文學常識的。又如,四川卷賞析王安石《葛溪驛》七言律詩,其中,第(2)小題:「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這就將文學常識「詩眼」的考查與詩歌的「表現手法」結合起來的考查形式。再如,讀下面這首詩,完成①~③題。(7分)(北京卷)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芣苢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芣苢⑦之。   【注釋】①選自《詩經·周南》,這是婦女們採集野菜時唱的民歌。芣苢:車前(草名),可食。②薄、言:都是語助詞,無實意。③有:得到。④掇:摘取、拾取。⑤捋:成把地握取。⑥袺:手持衣角盛物。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帶間裝物。   (1)《詩經》使用賦、比、興手法,本詩使用的手法是___________。(1分)   解析 本題考查對作品藝術手法的賞析,側重在文學知識方面。所謂「賦、比、興」是「詩經六義」,即「風、雅、頌、賦、比、興」的文學常識範疇。前者「風、雅、頌」是就詩經的內容而言的;後者「賦、比、興」是指它的表現手法或技巧。本題答案具有唯一性,凡不答「賦」者皆不得分。賦、比、興是古人對《詩經》藝術表現手法的概括,宋代學者朱熹解釋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故古代詩歌常將「比」和「興」合起來用,因而又稱「比興」手法。現將全詩「敷陳其事」的句子譯出來,以便更好地理解。《芣苢》:「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使力地把它採摘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採得來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一顆顆地拾起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的籽籽捻捋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裝進衣襟里哩!那朵朵光華燦爛的車前子,我趕忙把它放在腰帶內哩!」《芣苢》這首四言十二句的古代民歌,將女子勞作的過程和勞作的心情,自然且有味地表達了出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詩的總起。「采呀采呀采起來」的歌聲,亦可稱之為勞作的前奏曲。「采采芣苢, 薄言有之」,是整個勞作過程的總述。「采呀采呀採得來」的歌聲,現出見到芣苢的 無限欣喜。由此,奏響了勞作的進行曲。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對採摘過程的細膩觀察和真切反映。從一顆一顆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主人公幹得起勁,唱得便起勁。可謂一路辛勞,一路歡歌。在與自然相交響的情態中,她們精神飽滿,情緒高昂。由「薄言芣苢之」到「薄言芣苢之」,是對收工時滿載而歸的敘寫。「提起衣襟兜起來」、「紮起衣襟裝起來」,將收工時「打包」的情形表現得十分細膩。此間有收穫的滿足,有對自身力量的欣賞,亦有與自然相融的愉悅。此時再度高唱「采采芣苢」,情緒達到高潮。人雖已遠去,歌聲卻在山谷中迴響,飄散到四方。綜觀《芣苢》一詩,通過動詞的變換,將勞動的細節和勞動的過程真實地表現出來;又通過反覆疊唱,將勞動者的精神和情緒自然地吟唱出來。從節奏、意境、韻味等方面,顯示出相當高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參照北京卷試題解析)      參考答案「賦」。   三、變闡述道理的賞析為概括形象性的畫面的題型。古代詩歌常常與繪畫聯姻,一方面是說古代詩歌中本來就有好多的詩歌屬於「題畫詩」,一方面是說像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歌藝術境界。所以,古代詩歌常被稱為「詩與畫」的藝術樣式。例如四川卷古詩歌鑒賞題第1小題(見本刊2007年第9期第27頁),就是要求考生閱讀宋代王安石的《葛溪驛》,然後指明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考生為這幅畫面擬一個標題。參考答案為「驛站秋夜難眠圖」。   總之,上述例子僅為今年詩歌鑒賞出現的新題,聯繫前幾年來看,古代詩歌鑒賞還有開放性評價和整體感知(不出現問題,只有提示語)等題型。以上這些都應該作為我們在平時訓練時認真研究的答題思路。當我們針對具體賞析的內容時,一定得注意四點:(1)速讀理解精於物(明確詩歌中的物象);(2)比較甄別精於道(詩人所要表達的物境);(3)窮盡事理在虛實(以實就虛的寓意);(4)探究物理在根本(詩人寫作的目的、主旨)。 古詩詞鑒賞訓練四則作者:陸 波 1、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題畫竹   鄭 燮   且讓青山出一頭,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龍孫發,多恐青山遜一籌。   詩中的「龍孫」指什麼?請分析本詩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來揭示哲理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兩首同題詩,讀後回答問題。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晚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月夜   杜 甫   今夜鄘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這兩首《月夜》詩,借月夜各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在寫作技巧上有沒有相同之處?試舉例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下面一首宋詞,回答問題。   望江南   王 琪   江南月,清夜滿西樓。雲落開時冰吐鑒,浪花深處玉沉鉤。圓缺幾時休。星漢迥,風露入新秋。丹桂不知搖落恨,素娥應信別離愁。天上共悠悠。   詞的上片,以比喻寫月的圓缺,找出相應的詞語。詞的下片寫月中嫦娥,與上片有什麼聯繫?全詞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下面一首詞,回答問題。   南歇子   蘇 軾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遊人都上十三樓。不羨竹西歌吹古揚州。   菰黍連昌歜,瓊彝倒玉舟。誰家水調唱歌頭。聲繞碧山飛去晚雲留。   此詞用「寫意」筆法,著力地描繪了什麼?烘託了怎樣的境界?試分析全詞的藝術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初生的幼竹(竹筍的別稱)。用「山」的固定不動與「竹」的生枝拔節作對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強大生命力這一哲理。或: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新生事物這一哲理。   2.劉方平的《月夜》詩,借月夜寫春意,靜謐的月夜中寫出了生命的萌動與歡樂。杜詩的《月夜》詩,借月夜表達離難的哀愁,寄託希望四海昇平的理想。寫作技巧上有相同之處,體現在虛實結合上,如劉詩「新透綠窗紗」是虛,「蟲聲」是實,杜詩「月」是實,其他句子是設想,設想妻子兒女的苦難。   3.「鑒」(鏡)喻月圓,「鉤」喻月缺。下片寫嫦娥,暗合上片圓缺。全詞借月抒懷,表人事的聚散不定、人間的悲歡離合。   4.著力描繪聽歌、飲酒等雅興豪舉,烘托出一種同大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全詩用十三樓和竹西亭對比,筆墨經濟。移情手法的運用,耐人尋味。 全國卷高考古詩鑒賞試題分析作者:陸 波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注]。   註:安禪,佛它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指世俗慾念。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鍊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麼?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以上是2003年全國高考語文古詩鑒賞試題。這道題考查對文學作品語言的鑒賞能力,能力層級為E。儘管這道題考查的是較高的語文能力,但總體難度控制適中,根據考生的知識儲備,如能靈活運用,回答這道試題,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那麼,回答這道試題應該怎麼入手呢?   首先,弄清詩的意思。這首詩的題目是「過香積寺」,這裡的「過」不是「經過」,而「探訪」的意思,這與已經學過的《過故人庄》中的「過」意思相同。這首詩是寫作者探訪香積寺的所見、所聞、所感。首聯寫作者初入山中時並不知道為白雲所繚繞的山峰間還有古寺深藏。頒聯寫山中古樹蔥鬱罕無人跡,不知從哪裡傳出鐘鳴之聲。頸聯寫流泉經過高峻的山石發出幽咽之聲,深山中樹木蔥鬱,連照到松樹上的陽光彷彿也帶有寒意。這兩句詩理解起來有些難度。它們在句法上屬於倒裝句,如能認識到這一點,理解起來會容易些。另外,「危石」是指高峻的山石,「危」作「高」講。已經學過的「危乎高哉」(《蜀道難》)里的「危」和「高」就是同義連用。尾聯借一個佛教典故想像寺內僧人的禪修生活。「薄暮」是傍晚的意思,《岳陽樓記》中有「薄暮冥冥」的句子,與此意同。「潭曲」本指毒龍的窟宅,「空潭曲」即潭曲中已經空無所有,想必是毒龍已被高僧制服了。「安禪」,佛家語,指閉目靜坐,不生雜念;毒龍,這裡指世俗慾念。對於一首古詩我們不可能理解到如此詳盡的程度,但是從整體上弄清詩的大致意思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次,把握詩的意境。在理解了詩的字面意思之後,還要進而把握詩的意境。所謂「意境」就是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能使情與景、意與境相交融,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產生強烈的感染力。王維的山水詩具有「詩中有畫」的特點,歷來為人們所稱道。這首《過香積寺》也不例外,詩中所描繪的自然景物:古木,深山、鐘聲、泉聲、青松、古寺等,構成了一幅「山林幽邃,古寺深藏」的圖畫,這與作者所表達的遠離世俗、追求清凈的思想感情相諧和,創造出一種清幽、寂靜的意境。對比我們學過的他的另外幾首詩,如《山居秋暝》、《鹿柴》、《鳥鳴澗》等,不難看出,它們所創造的意境相類似。反過來說,我們學過的這幾首詩對理解《過香積寺》這首詩的意境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次,弄清題干要求。弄清題干要求是正確作答的前提。這道題共有兩問:第一問要求找出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這一問比較容易,結合提示中對「詩眼」的解釋,我們可以知道「詩眼」是「一句詩中最精鍊最傳神的一個字」,再結合我們熟知的關於古詩中講究鍊字的例子,如「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著一「鬧」字,使整首詩境界全出:又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個「綠」字,寫出了大江南岸的一派春色。「鬧」和「綠」在這兩句詩中部是「詩眼」。那麼可以得出本題中的「詩眼」就應該是「咽」和「冷」。第二問要求對所選「詩眼」的原因進行分析,說明理由。這一問要求比較高,難度比較大,回答時要「結合全詩簡要賞析」,這一提示語非常重要,應注意結合整首詩,不能僅就第三聯中的兩個句子進行賞析。否則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最後,精心組織語言。古詩賞析題既考查考生的鑒賞能力,同時又考查考生語言表達能力。試題要求語言表達要「簡要」,這就是說文字量不能太多,但又不能苟簡,這就需要精心組織語言,表達簡明扼要。本題的答案可表述為:「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於岩石的阻攔,發出低吟,彷彿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於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鍊傳神地顯示出幽靜孤寂的景象(意境)。   總之,回答古詩詞鑒賞題,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運用所學的古漢語知識和詩詞知識,讀懂古詩詞的大致意思,把握古詩詞的意境,明確試題的各項提示要求,精心組織好表達語言,這樣就會作出滿意的答卷,取得理想的成績。 情景莫辨 悲欣交集作者:陸 波 [詩人逸事]      張繼,字懿孫,生卒年月不詳,中唐著名詩人。父祖都是詞章大家,世代文業相傳。他為官清正,為人直率,為詩爽利激越,清遠自然,擅長寫景抒情,其代表作《楓橋夜泊》名揚天下。   關於《楓橋夜泊》,有兩則趣事: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認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語失實,「理有不通」,於是引發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筆墨官司,其後連陸遊、唐寅、袁枚、甚至日本學者都參加了論戰,他們實地考察,多方取證,為張繼抱屈。另傳,文壇巨擘北宋王安石到蘇州寒山寺,見《楓橋夜泊》,竟不敢貿然題詩。      絕妙好詩      會稽郡樓雪霽   張 繼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樓望霽華。   夏禹壇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飄紗。   簾櫳向晚寒風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數處微明銷不盡,湖山清映越人家。      登高望遠,飲酒賦詩,是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之所好。胸中塊壘、喜怒哀樂,遐思邇想之後,往往與眼前景物合而為一,物我兩忘,從而進入一個奇妙的境界。只不過古代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多悲戚、哀愁、失落,少歡欣、快意。謝靈運仕途失意,初春登池上樓,對「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美景情有獨鍾,退而凝思,卻發出「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的感喟,很有些顧影自憐的味道。李白最傾心的詩人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非常有名,他對「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的佳境讚歎有加,但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故鄉之思油然而生,於是有了「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的傷悼。陳子昂登幽州台,滿目蕭然,一片蒼茫,懷才不遇之怨溢於言表;杜甫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登高的感想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李白登鳳凰台,江流歷史皆諷以朝政;崔顥上黃鶴樓,眼前所見全化為鄉愁。李後主是亡國之君,他「無言獨上西樓」,形影相弔,凡觸目者,都可傷心;王安石乃改革之士,「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盈懷者,唯有憂國憂民之情……   張繼擅長寫景,常寓誠摯的感情於生動的寫景之中,雪霽登樓,其情與景、意與象在他的筆下將怎樣完美結合,以達到渾然莫辨的境界呢?   雲開雪霽之時,詩人登上古郡城樓,近觀遠眺,玉砌銀妝,潔白、秀美、靜謐,彷彿置身於仙境一般,心靈因之凈化,愉悅非常。但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郢楚遊子避難而到吳越之郡,欣喜之餘,卻有特別的感悟:不遠處的卧龍山上,有春秋越大夫文種的墳塋,想當年,他為越國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到頭來卻被勾踐賜劍自殺;遠眺處,夏禹陵墓之前,分明積雪聚玉,潔美無比,這位治水有功,後東巡狩至會稽而卒的古賢得到了人民的愛戴與尊敬。換一個方位看,西施浣紗的水濱似有素絹白紗在眼前晃動,只可惜這位受命於國難之時的絕代佳人香銷玉殞之後,還遭世人非議責難……詩人緣情寫景,已入有我之境,感情極為複雜難狀,集讚歎、仰慕、惋惜於一墨,進而對安史之亂後避難江南的顛沛生活憂恐不已,對「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日漸衰微的唐王朝有所影射。所以,向晚時分,倍覺清冷,只好放下窗帘,無心再去欣賞那落日餘輝下的「紅裝素裹」之景;這時紅日漸隱,卧龍山的風光與鏡湖的景色尚清晰可辨,令詩人悲欣交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七律,意象深微,清純素雅。詩中所描寫的景物和涉及到的歷史人物不但與吳越會稽相關,而且與雪霽之景相諧,詩人的情思就在這描述之中得以表達。首聯為「起」,景色秀美怡人,即使落魄避難之人,也不可能視而不見;頷聯是「伏」,悼古傷今,讚歎兼之;頸聯再一「伏」,直面現實,感情似已跌入低谷;尾聯略一「起」,照應首聯,有「微明」,見「清映」,多少給人一些慰藉。是情是景,確已渾然莫辨。   張繼一生並無太多坎坷,但由於時代、社會等原因,他登高時也難越傷感哀愁之壑。今人登高,情感迥乎不同:葉帥在抗日戰爭極其艱難的一九三八年十一月登南嶽祝融峰,賦詩一首:「四顧渺無際,天風吹我衣。聽濤起雄心,誓盪扶桑兒。」其情其意,令人振奮。毛主席一九五九年登廬山,看到的是「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的壯美景色;一九六五年五月重上井岡山,抒發的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的壯志豪情,可謂前無古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高瞻遠矚,與古代詩人登高之情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閱讀思考]      1.用4個動賓短語概括全詩四聯的內容,每句不超過5個字,要求整齊劃一。   2.舉例說明詩人表達情感的手法。      參考答案   1.①賞雪霽——嘆古賢——悲寒風——悅微明   ②賞古郡雪霽——嘆會稽聖賢——悲向晚寒風——悅湖山微明   2.以頷聯為例,詩人綜合使用了比喻、對偶、映襯、象徵等手法表達了他悲欣交集的複雜感情:「聚玉」、「飄紗」俱潔白、純凈,前者清晰可睹,後者似隱似現,兩兩相對,均有所指,且有所喻,因而詩人的讚歎、惋惜之情昭然若揭。      竹外桃園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宋詞閱讀訓練作者:陸 波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曲玉管   柳 永   隴首雲飛,江邊日晚,煙波滿目憑闌久。一望關河蕭索,千里清秋,忍凝眸?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別來錦字終難偶。斷雁無憑,冉冉飛下汀洲,思悠悠。   暗想當初,有多少、幽歡佳會,豈知聚散難期,翻成雨恨雲愁?阻追游。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   1.從詞中的「憑闌久」、「忍凝眸」、「思悠悠」、「雨恨雲愁」等詞語來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賀新郎   蘇 軾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台曲。又卻是、風敲竹。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穠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1.蘇軾的詞,一般認為是豪放詞,從這首詞來看,是何種風格的詞呢?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表現了作者的一種什麼樣的情懷和品格呢?請簡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御街行秋日懷舊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徹。夜寂靜,寒聲碎。真珠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攲,諳盡孤眠滋味。都來②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注]①真珠:即珍珠。②都來:即「算來」也,因此處宜平,故用「都」字。   1.「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在我們所學的高中課本中,有一個詞人就化用了此句,那是誰化用了呢?其化用後的句子是哪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概括詞的上、下片內容以及全詞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千秋歲引   王安石   別館寒砧,孤城畫角,一派秋聲入寥廓。東歸燕從海上去,南來雁向沙頭落。楚颱風,庾樓月,宛如昨。〓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當初謾留華表①語,而今誤我秦樓約。夢闌時,酒醒後,思量著。   [注]①華表:是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示道路的木柱,也指設在宮殿、城垣、橋樑或陵墓等建築物前作裝飾用的巨大石柱。   1.這首詞借寫秋景以抒發一種什麼樣的情感呢?寫出了秋的什麼特色?請結合詞的上片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詞隱含著作者的一種什麼想法和情感呢?哪一句詞最能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踏莎行   晏 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台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1.「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等句子有何特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用最簡潔的語言鑒賞詞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浪淘沙   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游遍芳叢。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1.通讀全詞,你覺得這是一首寫什麼內容的詞?請用四個字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側重從詞的下片看,寓含著作者的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明古詩閱讀訓練作者:陸 波

一、閱讀下面一首元詩,然後回答問題。      落花   郝 經   彩雲紅雨暗長門,翡翠枝余萼綠痕。   桃李東風蝴蝶夢,關山明月杜鵑魂。   玉闌煙冷空千樹,金谷香銷謾一尊。   狼藉滿庭君莫掃,且留春色到黃昏。   1.結合詩歌題目和詩境,說說首聯「余」字所產生的藝術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後兩聯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內心感情?請結合詩境來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一首元詩,然後回答問題。      到京師   楊 載   城雪初消薺菜生,角門深巷少人行。   柳梢聽得黃鸝語,此是春來第一聲。   1.聯繫整首詩,賞析一下一、二句中「生」、「少」兩個字的藝術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作的後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一首元詩,然後回答問題。      對酒   倪 瓚   題詩石壁上,把酒長松間。   遠水白雲度,晴天孤鶴還。   虛亭映苔竹,聊此息躋攀。   坐久日已夕,春鳥聲關關。   1.通過賞析「長松」、「白雲」、「孤鶴」、「虛亭」等意象,抒情主人公給讀者以一個什麼樣的藝術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遠水白雲度,晴天孤鶴還」兩句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一首明詩,然後回答問題。      題蘇李泣別圖   袁 凱   上林木落雁南飛,萬里蕭條使節歸。   猶有交情兩行淚,西風吹上漢臣衣。   1.蘇武、李陵的故事是西漢震撼人心的事件,作者題畫時用「木落」、「雁飛」來描述,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風吹上漢臣衣」的「漢臣」一詞,換成「故人」、「知己」是否更好?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面一首明詩,然後回答問題。      夢遊西湖   楊 基   採蓮女郎蓮花腮,藕絲衣輕難剪裁。   瞥然一見唱歌去,荷花滿湖風雨來。   1.一、二句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來描寫西湖採蓮姑娘的美麗?妙在哪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三、四句里,作者用了哪些細節來表現主人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下面一首明詩,然後回答問題。      陳氏秋容軒   高 啟   西郊莽迢遞,川樹凝煙景。   雨過落紅蕖,斜陽半江冷。   蟬鳴山欲暗,雁去天逾永。   孤客對蕭條,應知鏡中影。   1.詩人十分隱蔽地點出了本詩描述的主要季節。你看,本詩描寫的是什麼時節的情景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合整首詩作,簡要賞析一下頷聯「落」、「冷」兩字的藝術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詩歌閱讀參考答案作者:陸 波

宋詞部分      一、   1.作者登高懷遠,觸景傷情,感嘆羈旅行役生活的愁苦,抒發無限相思之情。   2.詞以寫蕭瑟清秋晚景為主,羈旅之愁寓於其中;回憶思念戀人,抒離愁別恨,寄託無窮相思;全詞以寫景抒情為脈絡,層層鋪敘,步步深入。   二、   1.這是一首婉約詞。蘇軾不僅豪放詞寫得好,婉約詞同樣出色。全詞寫了一個如花似玉美女的孤獨寂寞和她的情意綿綿,懷想郎君的柔情,堪稱婉約詞佳品。   2.這首詞通過描寫如花似玉美女的孤獨寂寞和千花已退而石榴花獨芳,表現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悒鬱情懷和不肯隨流俗的高尚品格。全詞寫人詠物,神韻俱佳,托意高遠,別具一格。   三、   1.李清照;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2.此詞上片描寫秋夜寂靜,寒聲細碎,天高月明的景色,以顯示人在千里之外的孤寂。下片寫羈旅人愁思凄涼的苦境。全詞寫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   1.這首詞借寫秋景以抒愁情。上片寫秋天寥廓,秋聲悲切,秋鳥分開,秋風寒冷,秋月凄涼,一派悲秋景象。   2.作者自白為名利世情所束縛耽擱,而虛度了多少歡娛安樂,深感後悔,大有退隱追仙之想,實際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時的一種厭倦和愁怨的表露。最能顯示的句子是:「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   五、   1.這些句子寓動於靜,動中更覺寂靜,在這一派寂靜中透露出長長的愁思和哀情。   2.詞的上片寫暮春景色,使人隱覺一絲淡淡的閑愁;下片寫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寫靜香遊絲,寫斜陽深院,完全是為描寫內心深處的愁怨作鋪墊,起到了一種使寂靜中的閑愁更加悒鬱深遠的烘托作用。全詞語言清麗幽雅,雖不十分雕鑿,卻神情俱得,精微有致。   六、   1.惜春傷別。   2.詞的上片寫邀春留連,回憶舊遊別友人;從下片所寫看,主要寓意著:人生聚散匆匆,好景不長,華年苦短。      元明古詩部分      一、   1.詩人描寫春天落花時節,那綠如「翡翠」的花樹枝頭而今只剩下一片空萼的情景,這景象中再也找不到如火、似錦的繁花了。「余」字包含著作者的輕輕嘆惋之情,彷彿縈繞在綠枝空萼之間。   2.作者在惜花留春之際,湧出了濃濃的思念故鄉的情感,呼喚出了繽紛的落花不要消逝,給詩人那落寞的心以慰藉的心聲。後兩句意象空曠,境界悠遠,意蘊凄婉動人。   二、   1.京城雪剛剛消融,薺菜已經衝破凍土,嶄露勃勃生機,這一細節蘊含作者對京師的無限希望;「少」字則描寫了作者寄居在偏僻小巷中的寂靜落寞的環境,這與前面的「生」字形成鮮明對比,也是他愁悶心情的寫照。   2.一聲清脆的鳥叫聲從柳梢枝頭傳來了,打破了寂寞、偏僻小巷的寂靜,彷彿給詩人帶來了人生新的生機。那善解人意的黃鸝令作者看到了生活的新希望。   三、   1.這些意象都是道人、佛僧所喜愛的,通過這些我們看到了一個寄情山水、放縱情懷、悠閑自在、與世無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白雲徐徐地渡過水麵、孤鶴悠悠地翱翔于晴朗的空中,這表達了作者疏放、輕鬆、恬適、舒暢的心境。   四、   1.從本詩看,這幅畫的內容就是由這兩個詞語表現出來的:畫的背景是塞北萬里大漠,秋來葉落,北雁南飛,給人以一片蕭條的景象。包含著作者對兩位主人公的深切同情和讚歎之情。   2.這是一道探究題。最好說不能換:李陵是被迫投降匈奴的,他是「漢臣」,見蘇武時也認為自己還是「漢臣」;蘇武奉漢武帝命令出使匈奴,更是「漢臣」,決不妥協。這個詞語一語雙關,把蘇、李的身份和他們的決心表露無遺。說可以換的:李陵投降後,漢武帝殺害了李氏家族,他迫不得已不能回歸漢朝廷,身份不同了;此時的蘇武才是「漢臣」,決不投降,所以用「故人」、「知己」比「漢臣」要好得多。   五、   1.用了兩個極度誇張地比喻來描寫採蓮姑娘的美麗:她美如湖中盛開的蓮花,衣裳輕柔得像風中飄蕩的藕絲。比喻恰當,不落俗套,蓮花和藕絲都是湖中之物,信手拈來,渾然天成,不帶絲毫脂粉氣。   2.「瞥然一見」這一細節描述採蓮姑娘含羞一瞥、踏歌而去的情景,表達了女性的嬌羞和農家女的純情與活潑;隨後「滿湖風雨」描述了姑娘悄然隱去後,接踵而至的卻是滿湖風雨,使得整幅畫面由靜態變為動態,過渡十分自然。   六、   1.從頸聯的「蟬鳴」、「雁去」來看,本詩描寫的情景應當是夏、秋之際,全詩渲染的都是這麼一個季節變換時期的傍晚蕭瑟景象。   2.鮮紅的蓮花在微雨飄過之後無聲無息地落下,令人有夏意闌珊之感;在寒意逐漸加重的情景下,斜陽輝映的半江河水都冷冷的。「落」、「冷」兩字凸現了秋意的清冷和夏末的不得不退去,使得詩歌帶有了灰暗和傷感之情。

推薦閱讀:

【古詩詞課堂14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古詩詞講義(1)
這十首古詩,讀懂便受益一生!
有關洞庭湖的古詩句
7招教你巧解古詩鑒賞,學會了拿高分妥妥的!

TAG:古詩 | 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