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腹針治療糖尿病15例

吳巧玲(新疆奎屯農七師130團醫院,新疆834034)

糖尿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常見的內分泌紊亂性疾病,臨床表現為高血糖、高尿糖,「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消瘦」等癥狀。併發症有感染,心血管病、腎臟病、神經系統病變、眼病變、酮症酸中毒,甚至可危害生命。筆者對15例糖尿病患者行腹針治療,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15例患者中,男11例,女4例;年齡最小37歲,最大83歲;病程最短3年,最長15年;合併腦血管病8例,合併眼病6例,合併末梢神經病變9例,合併腎臟病變4例;長期應用胰島素11例,長期應用降糖葯8例,只用胰島素3例,只用降糖葯4例。

2治療方法2.1取穴

取中脘、下脘、梁門、腹四關(雙側滑肉門及外陵穴)、足三里、膽囊穴,曲池穴;配梁丘、陽陵泉、陰陵泉、氣海、關元、中極穴。

2.2操作方法

囑患者取仰卧位曝露腹部,常規消毒後,取一次性華佗牌針灸針,長70mm,直徑0.28mm,快速直刺致肌肉層,只捻轉不提插,至患者感覺有酸、脹、痛或反射性竄痛。留針30~40min,留針期間行針2~3次。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2個療程。

3療效觀察3.1療效評定

痊癒注射胰島素完全撤退,且不用口服降糖葯,血糖尿糖檢測持續正常。顯效胰島素撤退20u以上,且不用加服降糖葯,血糖尿糖檢測控制在正常範圍內。有效併發症得到良好治療和控制,血糖尿糖控制較穩定。(以上三種情況均需在治療期間檢測血糖、尿糖在正常範圍內)無效治療前後無改變者。3.2治療結果經腹針治療,15例糖尿病患者中痊癒4例,佔26.7%;顯效5例,佔33.3%;有效4例,佔26.7%;無效2例,13.3%。總有效率為86.7%。

4病例介紹

患者,男,37歲。糖尿病病史5年,注射胰島素5年,早餐前30min注射胰島素16u,晚餐前30min注射胰島素10u,有高血壓病史5年,腦出血後遺症3個月。針刺治療前空腹血糖為7.8mmoL/L,沒有應用口服降糖葯。2008年6月29日入院,因患者針刺治療腦出血後遺症,建議同時治療糖尿病,得到患者及家屬的同意並簽字。2008年7月3日行腹針治療第4天,患者在治療後感覺頭暈、出汗、乏力、飢餓,立即給於補充飲食緩解。囑患者及家屬撤退胰島素早晚各2u,並及時檢測血糖每天2次。治療過程中血糖檢測如下。

時間(日/月)空腹血糖(mmoL/L)早餐前半小時注射胰島素(u)早餐後2小時血糖(mmoL/L)晚餐前半小時注射胰島素(u)日胰島素撤退量(u)

治療前7.81611.6100

4/7(治療第5天)2.7144.18早晚各撤退25/74.1124.26早晚各撤退26/74.6106.74早晚各撤退27/74.586.82早晚各撤退28/77.767.52早撤退29/75.646.50早晚各撤退210/75.828.2早撤退211/77.007.2早撤退212/75.07.013/75.66.814/75.77.015/75.87.116/75.87.017/75.67.1

5討論

中醫學認為糖尿病屬「消渴」範疇,多因恣食肥甘,蘊為內熱;情志失調,五志化火;勞欲過度及腎虛精虧所致,以肺胃腎病變為主。臨床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屬肺熱津傷,中消屬胃熱熾盛,下消屬腎陰虧虛或陰陽兩虛。本病以虛為本,燥熱為標。筆者認為糖尿病仍然與胃腸道慢性炎證有密切關係,是由慢性胰腺炎導致胰島素分泌細胞破壞,從而引起胰島素分泌量相對減少或喪失。腹針可調節內臟功能紊亂,加上足三里有強大抗炎作用,並且有雙向調節內臟功能作用。中醫學認為膽胰同源,故膽囊穴可作為治療胰腺疾病的經外奇穴。筆者認為腹針經濟、簡便、易行,是為社會節約資源的最好的治療手段,可作為降糖葯和胰島素的替代治療法。

參考文獻

[1]許雲祥,張家維.針灸治療糖尿病研究思路[J].針刺研究,2000,25(2):156-159.

[2]張秋娟,鄭敏,許旭偉,等.針灸對糖尿病及其慢性併發症的干預效應[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7):99-101.

[3]劉寶國,張照慶,王金梅,等.中藥針灸聯合甲鈷胺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06,4(1):74-75.

[4]張智龍,薛莉,吉學群,等.針刺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2,22(11):723-725.


推薦閱讀:

高血壓頭痛的治療措施有哪些?
被貓狗咬傷的急救和治療
心律失常並非都需要治療
治療牛皮癬的藥物有哪些
阿片類藥物治療慢性疼痛:治療和濫用之間有多遠

TAG:糖尿病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