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踏入北京城,閱盡悠悠千年史
2015年9月27日至12月21日,因為工作原因,出差北京。這是我第一次來到北京,以前也從未想過會以這種方式在北京渡過一段不算短的日子。因為時間充足,工作閑暇之餘遊覽的步伐也無需匆匆,三個月的時間足以慢慢體會和感受帝都風情。但遊記卻是拖了5個月才始有初稿,原因很多,一方面回來後工作忙,時間少,拖延症,另一方面這次的遊覽歷時長,景點多,其中承載的歷史文化信息豐富,在寫遊記時也希望能把這方面知識分享出來,因此也查閱了不少網上的資料。現在發布的版本只是初稿,內容稍微有點多,其中不乏有錯誤或者不完善的地方,我再慢慢修改,各個景點的主要攻略都在每章開頭tips,可作參考。
tips:◆最佳旅遊季節春秋季節,最佳為秋季。在北京呆了將近三個月,從初秋到深秋再到初冬,北京的冬季可以說只有兩種天氣,一是霧霾,二是大風,無論哪種都不適合戶外活動,如果下雪,雪景當然另當別論,但總的來說蕭瑟的冬季不是遊覽北京的好時節。◆交通北京的地鐵和公交網路都很發達,旅遊出行可通過地鐵到達大部分的主要景點,在北京呆的時間較長的話可以辦一張北京市的交通卡,交通卡可在部分地鐵站辦理,押金20,退卡時可退。北京地鐵(除機場線外)起價3元,按里程計費,也就是按站收費,刷交通卡的話當月消費100以內無優惠,超100的部分八折,超150的五折。而交通卡坐公交可打五折,北京的公交是按站收費,所以上下車都要刷卡,如果沒卡,直接向公交車上的售票員買票。北京的公交兩車門的是前上後下不用說,說下三車門的公交車,北京實行的是中間車門上,前後車門下,雖然三個門都能刷卡,也能看見一些上錯門的乘客,但文明出遊盡量遵守當地的城市秩序。◆景點注意事項北京景點基本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所以為了獲得更好的遊覽體驗,自由行之前最好做好大致的線路規劃,提前了解景點地圖是必做功課。下面每個景點開頭的tips中我都會附上相應地圖,結合地圖給出我個人的遊覽線路或者推薦線路,避免大家一進景點就暈了頭,繞了遠路,最後因為時間和體力的關係沒能看完全部景點。
下圖為北京主要景點分布圖,按地理位置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幾個區域:由南向北中軸線:前門-天安門廣場-故宮-景山公園中軸線偏西:北海-恭王府什剎海及周邊雍和宮-孔廟和國子監-五道營衚衕頤和園-圓明園-北大-清華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公園八達嶺長城-十三陵剩下的像天壇、798藝術區等景點附近沒有相近的其他景點,制定遊覽路線時可根據遠近關係將相鄰的景點合理的安排在一起。
◆章節目錄
時間:2015.09.29(周二)(一刷)天氣:小雨時間:2015.12.02(周三)(二刷)天氣:大風、晴
故宮,舊稱紫禁城。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星。禁,是權力。城,是這一片連綿在大陸上的輝煌建築。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築傑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築之一,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故宮有四個大門,正門名為午門。其平面為凹形,宏偉壯麗。午門後有五座精巧的漢白玉拱橋通往太和門。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築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築群的屏障。故宮宮殿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故宮宮殿可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故宮的四個城角都有精巧玲瓏的角樓,建造精巧美觀。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0米,長3400米的宮牆,牆外有52米寬的護城河,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
tips:◆官方網站@http://www.dpm.org.cn/◆開放時間除法定節假日和暑期(每年7月1日至8月31日)外,故宮博物院全年實行周一全天閉館的措施,最新開放情況請查看官網的通知。◆交通地鐵1號線天安門西或天安門東下車都可,因為天安門景點比較集中,出站會有出口對應景點的指示牌。◆安檢北京是安檢最多的旅遊城市,幾乎全部的著名景點進入前都會安檢。而天安門這塊區域,包含了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城樓,故宮,中山公園,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等重要級建築,安檢也尤為嚴格。凡是要去這些景點中任意一個,首先都要接受外圍的安檢。由於景點集中,因此外圍安檢有時就會排上老久,尤其是天氣晴好的周末。安檢口在天安門廣場四面都有,不帶包的通道相對來說會比帶包的通道前行的快些,不要忘記帶上身份證。◆門票故宮買票實行實名制,一定要帶上身份證,旺季門票60,淡季40。鐘錶館和珍寶館票價均為10元,雖然需單獨購票,但強烈推薦,尤其是珍寶館,有不少故宮的鎮館之寶。ps:北京的5A級景區門票價格在全國同類別景區里真的算良心價了。◆講解電子講解器:20元,無需押金。逛故宮這類歷史景點,聽講解是很有必要的,我的一個同事曾經告訴我說,他故宮不到一個小時就逛完了,從午門進入,一路直奔神武門出口,因為覺得所有房子都是一樣的,黃色琉璃瓦紅色宮牆。如果沒有講解你也許就會和他一樣,不知道這座宮城匯聚了中國古代最頂尖的建築藝術,蘊含了最豐富的文化傳統,不知道在這裡曾經上演過多少悲歡離合,滄桑事變。不僅是故宮,像天壇,頤和園這類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希望我們在遊覽的同時都能多聽聽它們的過去,現在及將來。在這裡,順便推薦一部故宮的紀錄片《故宮100》。100集的紀錄片,每集只有6分鐘,通過100個小故事全方位呈現了故宮的歷史、現狀及未來。無論是作為參觀故宮之前的文化攻略,或是作為遊覽故宮之後的回味總結,都能幫你從建築,歷史,文化各方面更好地了解這座皇家宮殿。◆路線(這部分請結合以下故宮博物院地圖閱讀)故宮現在實行南進北出單線遊覽政策,經午門檢票安檢進入,從東側的東華門或最北邊的神武門出宮。故宮遊覽主要分中,東,西三路,以及寧壽宮區域所在的外東路。傳統的參觀路線是經前朝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至乾清門前分路,中路繼續遊覽中軸線上的內廷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御花園,欽安殿,神武門,這是最經典也是耗時最短的一條線路;東路即東六宮,齋宮,奉先殿(鐘錶館);西路即西六宮;外東路寧壽宮區域即是故宮珍寶館。而今年國慶後故宮新開放了四大區域,分別是午門東西雁翅樓;午門至東華門城樓城牆;壽康宮、慈寧宮及慈寧花園;寶蘊樓。其中,壽康宮、慈寧宮及慈寧花園位於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寶蘊樓在武英殿西側。個人建議現在比較全面的一條故宮遊覽線路是穿過午門後,不要急著向前走,從午門西側上城樓開始遊覽,午門城樓上現有三個新展廳正在進行清代萬壽盛典展,有很多清代皇帝太后過壽時相關的壽禮陳設展出,值得一看,後續應該也會進行各式主題的展覽。看完展覽,沿單向通行的城牆去往東華門城樓,途徑東南角的角樓,可一窺角樓內部構造,東華門城樓里展出的是故宮建築設計展。至此從東華門下城樓,向西走,途中可參觀文華殿,這裡是陶瓷展覽館。繼續向西,就又回到了午門後的中軸線上,按傳統路線繼續遊覽,到乾清門後,根據自身情況和時間選擇單條線路或多條線路的遊覽。時間充足且體力充沛的話,所有宮殿也許都能走上一走,這絕對能耗上一整天的時間。如果時間不那麼充足或是體力不夠,這裡推薦部分我認為值得看的地方,首先必看的肯定是中軸線上建築群,然後西六宮推薦養心殿和儲秀宮,養心殿,自雍正開始,清朝多位皇帝日常起居和處理政務之所;儲秀宮,慈禧太后居住多年的寢宮。東六宮,大部分宮殿用於舉辦各種陳列展覽,事前先做好攻略,對有興趣的展覽重點參觀。珍寶館重點推薦,新開的午門雁翅樓展覽,壽康宮、慈寧宮區域自然也不容錯過,這一圈下來估計也是大半天時間了。總之,故宮裡有很多值得看的陳設展覽,去之前多了解,去之後認真看認真聽認真感受,你會體會到這座皇家宮殿的無與倫比。◆參考耗時1天◆其他故宮中各宮殿隔段時間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閉館修繕,不開放參觀,比如我第二次去故宮時整個養心殿區域就開始閉館修繕了,所以對特定宮殿有興趣的童鞋去之前一定要留意官網公告,看是否正常開放中,外地的童鞋去一次不容易,盡量別留下遺憾。
◆故宮博物院地圖,黑線區域為故宮開放區域,箭頭所示方向為全面遊覽路線,可供參考。
去故宮要先穿過天安門,然後來到端門前廣場,這裡是70周年閱兵時習大大和彭麻麻迎接國外貴賓的地方,西側是上天安門城樓的售票處及安檢。再穿過端門,故宮售票處就位於端門後,午門前的廣場西側,東側是國旗班,平時會有升旗操練。故宮售票窗口多達二十多個,往後面的窗口走,排隊的人會少一點,買票還是很快的。
故宮檢票口位於午門前兩側,通過檢票口,對面就是講解服務處,可以請導遊,也可以租電子講解器。電子講解器是設置好自動講解的,講解器會以紅燈閃爍的方式顯示你當前到達的景點並播放講解,講解過的景點紅燈會滅掉,看著講解器就能知道還有哪些地方沒去過了,講解器最後出故宮時在東華門或神武門退還就可以。
天子坐北朝南,因此正南方向的午門是紫禁城裡最大也是最尊貴的門。午門呈凹字形,凹字台墩上有五座屋脊微翹的樓閣,形似五隻舉翅的大鳥,所以民間往往稱這裡叫做「五鳳樓」。午門從正面看有三個門洞,從背面看卻有五個。這是因為在午門正面東、西燕翅樓下方,分別還有兩個掖門,就像兩道暗門。於是,午門門洞便有了「明三暗五」的說法。五座門洞中,中門是皇帝獨享的通道,剩下的四個門洞,都是為王公大臣進宮上朝設置的,文武百官走東偏門,宗室王公走西偏門,東西兩個拐角處的左右掖門平日不開,只有逢大朝之時,官員按文東武西,分別由掖門出入。中間的門洞,除了皇帝外,僅有帝後大婚時,皇后的花轎從御道進宮時可進入一次,以及科舉殿試後,狀元,榜眼,探花接受皇帝接見後可走出皇宮一次。
午門大門上共有橫九路豎九路,一共九九八十一顆門釘。九,在中國古代數字中,被認為是最高的陽數,屬於天子的禮制。門釘採用九,來代表至高無上的皇權。紫禁城南午門,北神武門,西西華門三門,都設九路門釘,也就是九行九列,共八十一顆門釘。唯獨東邊的東華門,是八行九列,共七十二顆門釘。
穿過午門,眼前就是皇宮裡唯一的河流:金水河。它的河水來自北京西北的玉泉山,山上的河水由北向南,一路蜿蜒著進入皇宮,河水的源頭在西邊,西方屬金,金生麗水,金水河的名字便由此得來。金水河上的五座石橋叫做內金水橋,而天安門外的另外七座金水橋叫做外金水橋。五座內金水橋,居中的是御道橋,曾經作為皇帝的專用通道。御道橋邊左右兩側是王公橋,只能進出皇親國戚。最外側兩邊的品級橋,才是大臣行走的通道。
過了午門後,不要急著向前走,現在從午門背後有通道可以上午門參觀樓閣及城牆,午門城樓上現有三個新展廳正在進行清代萬壽盛典展,有很多清代皇帝太后過壽時相關的壽禮陳設展出,值得一看,後期應該也會用於各類文物展覽。
看完展覽,沿單向通行的城牆去往東華門城樓,途徑東南角的角樓,可一窺角樓內部構造,東華門城樓里展出的是故宮建築設計展。
角樓,位於故宮城牆的四角上,每個角樓均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比例諧調,檐角秀麗,造型玲瓏別緻,集精巧的建築結構和精湛的建築藝術於一身,充分顯示了古代祖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紫禁城的標誌之一。
從東華門下城樓,向西走途徑文華殿。文華殿,位於金水橋東側協和門外,與武英殿東西遙對。因其位於紫禁城東部,明朝時曾一度作為太子東宮,後改為皇帝便殿,更多的是用於每歲春秋仲月舉行經筵之禮,且殿試閱卷也在這裡進行。現今文華殿為故宮精品陶瓷陳列處。
文華殿後為文淵閣。文淵閣為清代藏書樓,曾存放《四庫全書》。文淵閣為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喻意黑色主水,以水壓火,以保藏書樓的安全。
與文華殿東西遙對的武英殿位於外朝西路,最初做為皇帝齋居和召見大臣之處,清康熙後武英殿開設書局,乾隆朝做為皇家出版地,刊印了大量精美的珍本圖書,世稱「殿本」。現闢作書畫展覽館。
穿過協和門,回到中軸線上,過了內金水橋就是太和門了,太和門前有紫禁城內最大的一對看門獅子。紫禁城內共有六對形制不同的獅子,除太和門外,其他五對分別位於紫禁城後廷:乾清門、養心門、寧壽門、養性門和長春宮處。獅子的頭和身體是圓形,底座是方形,體現中國古人天圓地方的地理認識。獅子頭上有45個髮髻,呼應皇帝九五之尊的稱謂。東側是雄獅,腳踩繡球,象徵掌握社稷;西邊是雌獅,撫摸幼獅,象徵子嗣昌隆。
太和門之後是太和殿,兩者之間便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築物內部廣場,面積超過三萬平方米。這裡是舉行國家重大儀式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此外每年皇帝的生日、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都要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佇立在太和殿前的日晷,嘉量是皇權的象徵。太和殿之上為建築形式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在中國古建築的岔脊上,都裝飾有鎮瓦,這些鎮瓦獸排列有著嚴格的規定,按照建築等級的高低而有數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宮太和殿上的裝飾。第一件飾物為騎鳳仙人,後面依次排列著十隻走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押魚,狻猊,獬豸,行什。而中和殿是七隻走獸,保和殿九隻,其他宮殿按級遞減。十隻走獸同樣代表了太和殿至高無上的重要地位。
太和殿正中的高台上擺放著雕龍髹金大椅,這就是皇帝的御座。御座上方曾經懸掛著乾隆皇帝御筆親書的匾額「建極綏猷」。極,是屋脊正中的梁;建極,就是要建立中正的治國方略。綏,是順應的意思;猷,為道,為法則。建極綏猷,是說天子上對皇天,下對庶民,都有神聖的使命,他應當中正地治理國家,順應大道。可惜這匾額當年被袁世凱拿下了後,就再也不見了蹤跡,現在所看到的匾額為故宮博物院的複製品。太和殿的中心,還佇立著六根盤龍金柱,圍繞出一個金光閃亮的神聖空間。金色的空間里,蟠龍藻井、屏風、寶座,構成一個龍的空間,烘托出座上的真龍天子。
三大殿的中間是中和殿。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在宏大熱鬧的禮儀與盛典中,只有這間房子可供皇帝獨自一人靜靜思索。中和殿內的冥想,是皇帝出席重大活動前的必修課。出宮祭祖,祭祀社稷、太廟,皇帝要在這裡審閱祭文。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皇帝也會先到這裡稍事休息。
保和殿是清帝國三年一次舉行殿試的地方。保和殿後面的中軸線上安放著紫禁城裡最大的一塊石雕:雲龍階石。洶湧的波濤,蕩漾著仙草,流動的浮雲,九條蟠龍翻騰其間,寓意著皇帝生活在高高的天宮。這塊雲龍石雕是前朝御道的終結處。
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均位於漢白玉壘成的三層須彌座上。每層須彌座上石欄杆的欄板邊都有小洞,用來排水;每根望柱下都有一個石雕獸頭,嘴裡有穿透的圓孔。它叫「螭」,傳說中龍的一個兒子,喜歡水。大雨白如練,小雨如冰柱,1142個螭首,宛若千龍吐水,這些奇妙的部件,將實用和審美融為一體。
三大殿之後,便是乾清門。這裡是紫禁城的一條分界線,之前為國,之後為家,家國之間共有7道門連接,其中,最重要的門就是乾清門,它是天子居所的門戶,同時國家最高級別的會議「御門聽政」也在這裡舉行。明清兩代的御門聽政不盡相同。明代,皇帝在皇極門舉行聽政,也就是今天的太和門。而清代,皇帝選擇在乾清門聽政。皇帝作為天子,承天命而治百姓,與臣民商量的事情,也要讓上天知道。露天聽政,表明了恭謹的態度,和坦誠的胸懷。但是,一些私密性的接見和遞呈,也需經過乾清門。
乾清門外兩側分布著10口鎏金銅缸,除了裝飾作用外,其主要功能為儲水防火。大缸平時貯滿清水,宮中一旦失火,即可就近取水滅火。到了冬季,為了防止大缸里的水結冰,每到十月至翌年二月,都要在缸外套上棉套,缸上加蓋,氣溫特別低時,還要在缸下燒炭加溫。
故宮裡原記載共有308口大缸,如今只剩下了231口。其中鐵缸是明朝鑄的,銅缸大多是清朝鑄的,而鎏金銅缸是清朝乾隆時期鑄造的,現尚存18口,每口重2噸,鎏金(鎦金)100兩。鎏金銅缸等級最高,因此要設置在皇帝上朝議政的太和殿、保和殿兩側以及用於「御門聽政」的乾清宮外紅牆前邊,而在後宮及東西長街,就只能陳設較小的銅缸或鐵缸了。太和殿兩側的銅缸上刀痕累累,是當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大肆掠奪時,外國士兵用刺刀刮削鎏金銅缸上的鎏金所致。
乾清門之後是乾清宮。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將寢宮選在了乾清宮,後宮的建築以乾清宮為首,很多關乎國家命運的決策,從這裡下發全國。
乾清宮正中懸掛著「正大光明」匾額,就在這塊匾額下,康熙的眾多皇子為爭奪皇位,兄弟反目,明爭暗鬥,耗盡了老皇帝的心力。最終的勝出者雍正,也許太有感觸,所以,痛定思痛,建立了秘密建儲制度。所謂的秘密建儲,就是皇位繼承人的選定,從此不再公開討論,而由皇帝將自己選中的人名書寫兩份,一份隨身攜帶,一份封入匣子,放在「正大光明」匾額背後,等皇帝駕崩後,取出匣子,兩份對照,擁戴新皇即位。
交泰殿,中軸線上的後三宮之一,是中軸線上最年輕的宮殿,大約建於明代後期,外形與前朝的中和殿相同,是座四角攢尖,鍍金圓寶頂的方形殿。在明代,皇帝寢宮為乾清宮,皇后為坤寧宮,交泰殿建在兩宮之間,意味著:乾為天,坤為地,天地交泰,陰陽合和。到了清代,多數皇帝、皇后不再入住乾清、坤寧兩宮,交泰殿成了內廷的小禮堂,清代25方皇家寶璽曾經都收藏於此。它們是皇權的象徵,也是發號施令的憑證。
坤寧宮,這座明朝皇后的寢宮,自清朝入關後,被改為祭神和節慶朝賀的地方。大婚時,坤寧宮東暖閣,就是新婚帝後的洞房,他們將在這裡共度三天。坤寧宮東暖閣,依然保持著百餘年前,光緒大婚時的布置。
坤寧宮之後是御花園。園內建築採取了中軸對稱的布局。中路是一個以重檐錄頂、上安鎦金寶瓶的欽安殿為主體建築的院落。東西兩路建築基本對稱,東路建築有堆秀山、御景亭、璃藻堂、浮碧亭、萬春亭、絳雪軒;西路建築有延輝閣、位育齋、澄瑞亭、千秋亭、養性齋,還有四神祠、井亭、鹿台等。
欽安殿是真武大帝在紫禁城的居所。真武大帝原為北方玄武大帝,北宋時期,為避開宋真宗趙玄郎的名諱,玄武改稱真武。紫禁城的第一位主人朱棣,從北方起兵,順利奪取大明政權,因此,深信鎮守北方的真武大帝,正是他的守護神靈。建造紫禁城時,他特意在象徵法統的中軸線上,修建了這座唯一的神殿。
神武門,紫禁城最北邊的城門。太后、皇后出宮遊園,或者返回大內;清代選秀女,將嬪妃迎入宮中;太監出宮辦事,返回大內均走此門。現在神武門也是故宮博物院的出口大門,穿過神武門高三十一米的城樓,可以看到景山。公元1644年,那裡叫煤山。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走上煤山,面朝紫禁城,自縊殉國。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軍向溥儀下達了驅逐令。那天下午,神武門看著紫禁城的最後一任主人匆匆離去。
看完中軸線上主建築群,現在來看看東西兩翼建築。養心殿坐落在乾清宮西側,康熙時期這裡曾是宮廷造辦處的作坊,康熙皇帝病逝於暢春園後,即將登基的雍正皇帝,從這天起,開始在養心殿居住。從雍正皇帝開始,清朝有八個皇帝,把養心殿作為生活起居和處理政務的地方,時間長達近200年。養心殿是工字形建築,分為前朝和後寢,中間以穿堂相連。前殿三間,中間一間為皇帝召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東間就是「垂簾聽政」的場所;西間,有雍正皇帝手書「勤政親賢」匾,是皇帝召見軍機大臣的地方。乾隆繼位後對養心殿進行了改造,他在西暖閣里增添了一間不足八平米的小屋,這就是聞名於世的三希堂。三希堂中收藏著三幅書帖,即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養心殿後寢宮東耳房,光緒初年改名體順堂,隆裕皇后曾居住於此。其東圍房是嬪妃們的臨時居所,院內陳放著一塊巨大的水晶石,下襟漢白玉福祿石座,寓意光明磊落,純潔無瑕之意。
軍機大臣的值班點位於乾清宮廣場西側的軍機處,設立於雍正七年,與養心殿相距只有50米,是清朝中後期的權力中樞。
乾清、交泰、坤寧三宮的兩側,東西六宮分布左右。這裡就是皇帝的女人們居住的地方。明代皇后居住在坤寧宮,清代雍正遷移養心殿後,皇后隨之在東西六宮中擇一而居。西六宮包括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宮、咸福宮、長春宮和太極殿。晚清時期西六宮的格局改動較大,不再與東六宮對應。咸豐時期,長春宮和啟祥宮被打通,啟祥宮被改稱為太極殿。慈禧五十大壽,儲秀宮和翊坤宮被打通。
遊覽東西六宮,即使你方向感特別好,也建議帶上地圖,租了講解器的就看講解器,對各宮的位置有個大致了解,否則在全是金瓦紅牆的青石路上多轉幾個彎,就不知身在何處了,在東西六宮裡迷路的旅行者可不在少數,結合地圖也能使你以最快速度遊覽各宮,少走冤枉路。
儲秀宮是慈禧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宮院,慈禧當妃子時就居於此處,後來在慶賀她五十歲生日時,慈禧太后又從長春宮移到儲秀宮居住,一連又住了十年。現在儲秀宮內外的陳設,還是慶賀慈禧太后五十壽辰時的原狀。
東六宮分別為景仁宮(此宮一直作為后妃居所,乾隆帝生母孝聖憲皇后、咸豐帝婉貴妃、光緒帝珍妃均曾在此居住)、鍾粹宮、承乾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景仁宮,康熙就誕生在這裡,現在是故宮博物院的捐贈文物紀念專館。東六宮中的其他各宮現在也分別是故宮博物院各項專題展覽陳列之處。
壽康宮、慈寧宮及慈寧花園位於內廷外西路隆宗門西側。慈寧宮明朝時期為前代皇貴妃居所,到了清順治朝,始將慈寧宮作為孝庄皇太后居住的寢宮,孝庄病歿後,慈寧宮成為專供舉行典禮的場所,直至清終。其間僅在乾隆三十六年,年屆八十的崇慶皇太后(乾隆生母)一度入居慈寧宮。慈寧宮作為皇太后舉行重大典禮的殿堂,凡遇皇太后聖壽節、上徽號、進冊寶、公主下嫁、年長妃嬪加封、皇帝冊封后妃及年節等慶典,均於慈寧宮進表,或在此處舉行慶賀儀式。現今慈寧宮作為故宮雕塑館開放參觀。
慈寧花園位於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南,始建於明代,是明清太皇太后、皇太后及太妃嬪們遊憩、禮佛之處。主殿為咸若館,面闊5間,前出抱廈,黃琉璃瓦頂。館前有花壇一座,東西兩側有寶相樓和吉雲樓,館後正北為慈蔭樓。
壽康宮,位於內廷外西路慈寧宮西側,是皇太后的生活區。最初是乾隆皇帝為其生母孝聖憲太后建造的寢宮,其後歷有沿用。壽康門內正殿即壽康宮,殿內懸乾隆皇帝御書「慈壽凝禧」匾額,東西梢間闢為暖閣,東暖閣是皇太后日常禮佛之佛堂。壽康宮以北是第二進院,後殿為壽康宮的寢殿。
現壽康宮可參觀乾隆帝為其母崇文皇太后誕辰時的原狀陳列,其中一個展廳中還陳列著崇慶皇太后病逝後,乾隆帝為表示對已故母親的孝敬,在其母去世不到一月時,下詔製作的專盛皇太后御發的金髮塔。
齋宮位於東六宮之南,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禮前的齋戒之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齋戒均在宮外廟壇進行。雍正即位後,宮廷內部的鬥爭仍十分激烈,為了確保平安,雍正九年,他下令在紫禁城內另建了一座齋宮,叫內齋;而天壇內的齋宮改叫外齋,將祭祀天地前的齋戒儀式改在宮中進行。
奉先殿,是宮內皇帝的家廟,明清帝王供奉祭祀祖先的地方。現為故宮鐘錶館,共展出十八世紀中外製造的各式精美鐘錶近兩百件。
箭亭,清朝初年建於奉先殿的南邊。奉先殿,是供奉清代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箭亭建於此處,意思就是告誡子孫,不要忘記祖訓,秉承八旗尚武的傳統。箭亭是昔日清朝武舉殿試的地方,也是清代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馬射箭的場所。
紫禁城的東北部是一處獨立的建築群,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後準備的太上皇宮殿——寧壽全宮。寧壽宮建築群從格局與體制可說是紫禁城的縮影,分為前後兩部分。前朝是以皇極殿、寧壽宮為主體的前朝,規制分別仿中路的乾清宮和坤寧宮。後寢又分為中、東、西三路。中路有仿養心殿規制的養性殿,仿長春園淳化軒的樂壽堂,還有頤和軒和景祺閣以穿廊連為工字殿。東路有皇家內廷賞戲的暢音閣院落,清靜素雅的慶壽堂三進院落,寬闊舒展、精美雅緻的景福宮,最後為梵華樓與佛日樓兩座佛樓。西路就是俗稱「乾隆花園」的寧壽宮花園。現今故宮珍寶館就位於寧壽宮中,入口在奉先殿前東側。
進入寧壽宮區域,首先看到的是皇極殿廣場,廣場前有一座背倚宮牆而建的單面琉璃影壁——九龍璧。我國現存有三處九龍壁,故宮九龍壁、北海九龍壁和山西大同九龍壁。陽數之中,九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製為天子之尊的重要體現。整座影壁的設計,不僅將「九龍」分置於5個空間,壁頂正脊亦飾9龍,中央坐龍,兩側各4條行龍。據說,九條龍中,中間的黃龍代表皇帝自己,兩邊的八條龍分別是八旗子弟。兩端戧脊異於其它廡殿頂,不飾走獸,以行龍直達檐角。檐下斗栱之間用九五45塊龍紋墊栱板使整座建築以不同方式蘊含多重九五之數,體現九五至尊。
皇極殿作為寧壽宮區的主體建築,是乾隆皇帝為歸政後準備的臨朝受賀之所,其規製品級僅次於太和殿。嘉慶元年,乾隆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以太上皇的身份使用皇極殿,在此舉行千叟宴,宴請90歲以上的老人。史料記載,被邀請的老人3516人,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也有的是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在皇極殿舉行了慈禧六十壽辰賀禮。
在寧壽宮區域幾大主要宮殿中,現均陳列著故宮的各項珍寶。
在珍寶館的樂壽堂後殿,陳列著大禹治水圖玉山。故宮樂壽堂中的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000千克。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作品,也是我國的國之瑰寶,由產自新疆和田的青玉製成。大塊玉料從新疆和田密勒塔山運到北京後,乾隆皇帝欽定用內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圖》畫軸為稿本,由清宮造辦處畫出大禹治水紙樣,由畫匠賈全在大玉上臨畫,再做成木樣發往揚州雕刻。大玉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發往揚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時間。
寧壽宮中最有特色的是花園,寧壽宮花園(後稱乾隆花園)位於故宮寧壽宮區的西北角,是宮廷花園的典範之作。園內主體建築古華軒,坐北居中,山石亭台,構成一個自然院落。西面禊賞亭抱廈中設「流杯渠」,仿王羲之蘭亭曲水流觴,頗有雅趣。遂初堂是典型的三合院。垂花門內,僅立幾塊湖石為景,環境幽雅別緻。萃賞樓為卷棚歇山頂的兩層樓,滿院山石,聳秀亭居高臨下,挺拔秀麗,三友軒深藏山塢。最後一進,居中為園內最為崇高、華美的符望閣,以整座山石圍其前院,又用廡廊聯繫閣後齋館,形成不同的景緻和趣味。符望閣前山主峰上有碧螺亭,是個五柱五脊梅花形小亭,形狀別緻,圖案全用梅花,且色彩豐富,是極少見的亭式建築。
暢音閣,是一座三層大戲台,台後為扮戲樓,它的對面是面寬五間帶前後廊的閱是樓,是皇帝及后妃們看戲的地方。暢音閣從上至下三層樓分別為福台,祿台,壽台。三層台均與天井相通,並設有軲轆,能將幕景和演員吊上吊下。據資料記載,慈禧太后十分喜愛聽戲,凡遇節日,她總是要到暢音閣看戲,並由皇帝、皇后、妃、嬪、命婦以及王公大臣等陪同。
從寧壽宮區域北邊出口出來是東長房。這裡現在是集中展示和銷售故宮博物院研發的各類文創產品的地方,分為絲綢館、服飾館、生活館、影像館、木藝館、陶瓷館、展示館和紫禁書苑等8間各具特色的展廳。沿著東長房到達神武門歸還講解器出宮,結束故宮的遊覽。
紫禁城的設計與建築是一個無與倫比的傑作,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體現了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現今故宮裡還有很多未開放的區域,包括南三所,御膳房,英華殿,壽安宮,重華宮,建福宮花園等等,這些宮殿建築群分別坐落在故宮主要建築的東西兩側。其中,南三所是皇子的居住區,按陰陽五行之說,東方屬木,青色,主生長,故屋頂多覆綠琉璃瓦。
從神武門出宮後通過西側地下通道可到達對面的景山。景山現作為公園開放,票價2元。在六百多年前的元代,該處是個小山丘,名"青山"。據傳明代興建紫禁城時,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明永樂年間,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於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萬歲山",又稱大內的"鎮山"。清順治十二年,改名為景山。山上有五座亭子,自東向西依次為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為乾隆年間興建。其中,萬春亭位於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對高度為45.7米,是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最高和最佳的觀景點。從萬春亭上,可以南看故宮金碧輝煌的宮殿,北看中軸線的鐘鼓樓,西看北海的白塔。
景山公園不大,年輕人登頂拍照俯瞰故宮半小時綽綽有餘,需要注意景山公園附近沒有地鐵,只有公交,可根據下一步安排選擇合適的山門下山。
若出神武門後沿著護城河向西走,直達西北角,這裡是拍攝故宮角樓的好位置,不少故宮角樓的大片都是從這個角度拍出來的,有攝影愛好者不要忘記到這裡留下紀念。
時間:2015.10.08天氣:小雨
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先農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日月以及先農諸神的祭壇,這五壇對稱分布在紫禁城的東南西北,日壇在東、月壇在西、地壇在北、天壇在南偏東、先農壇在南偏西。天壇是現今我國保存下來的最完整、最重要、規模最為宏大的古代祭祀建築群。天壇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四周環築壇牆兩道,把全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總面積273公頃,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內壇以牆分為南北兩部。北為「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南為「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台,名「圜丘「。兩壇之間以一長360米,高出地面的甬道——丹陛橋相連,共同形成一條南北長1200米的天壇建築軸線,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深綠顏色在古代表示崇敬、追念和祈求之意,4000株古柏樹木蔥鬱,樹冠相接,把祭壇烘托得十分肅穆。
tips:◆官方網站@http://www.tiantanpark.com/cn/◆交通東南西北各有一個大門可供遊覽進入,地鐵5號線可直達天壇東門,其他各門也有不同公交線路。◆門票大門票(不含祈年殿、圜丘、迴音壁):旺季15元淡季10元聯票(含大門票、祈年殿、圜丘、迴音壁):旺季35元,淡季30元園中園:神樂署與齋宮10元去天壇看的就是祈年殿和圜丘壇,所以一定要買聯票。◆講解天壇也有電子講解器,買門票時一起購買,使用費10元,拿好聯票和講解器票據檢票進門,往前走就會看到租用服務處,把講解器的票據給對方,交付押金50元,就可拿到電子講解器了,最後出門前退還講解器及押金。◆路線天壇主要遊覽區域即祈年殿-圜丘這一中軸線上建築群,可根據不同的進門方向,選擇正向由南向北或者反向由北向南依次遊覽。◆參考耗時3小時
從東門進園,沿七十二長廊可首先到達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壇的標誌建築,所以很多人以為祈年殿就是祭天的地方,事實上祈年殿又稱祈谷殿,是明清兩代皇帝孟春(正月)祈谷之所。祈年殿建於高6米的白石雕欄環繞的三層漢白玉圓台上,即為祈谷壇,氣勢恢弘。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鎏金寶頂藍瓦三重檐攢尖頂,向上逐層收縮作傘狀。祈年殿內有二十八根金絲楠木大柱,內圍的四根「龍井柱」寓意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圍十二根「金柱」寓意一年十二個月,外圍十二根「檐柱」寓意一天十二時辰。中圍和外圍相加二十四根,象徵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三層總共二十八根象徵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頂端的八根銅柱,總共三十六根,象徵三十六天罡。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使整座宮殿顯得更加富麗堂皇。
祈年殿北面是皇乾殿,供奉「皇天上帝」和皇帝列祖列宗神牌。祈年殿周圍還有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神庫」,是收藏祭祀用品的庫房。「神庫」西面是「神廚」,祭天時,在這裡製作供饌和糕點。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丹陛橋長360米、寬29.4米,北連祈谷壇,南接圜丘壇。橋面南低北高,南端高約1米,北端卻高約3米,由南向北逐漸升高,一是象徵皇帝步步高升,寓升天之意;二是表示升天不僅要步步登高,而且要經過漫長路程。由於是升天之路,橋面中心線的石板道稱「神道」。神道兩側左為「御道」,右為「王道」。天帝神靈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丹陛橋橋東有一方形磚台,稱具服台,三面有雕石欄杆,是皇帝祭祀時漱洗更衣的地方。每年在祈年殿舉行祈谷禮時,先在此台上支搭圓形幄帳,稱為「幄次」,通稱「小金殿」,是個活動的房屋。皇帝由齋宮到祈年殿行禮,先到這「小金殿」中更換禮服。
天壇南半部分即為圜丘壇。圜丘壇才是皇帝冬至舉行祭天大典的場所,即祭天壇。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附屬建築有具服台、望燈等。圜丘壇四周繞以紅色宮牆,上飾綠色琉璃瓦,俗稱「子牆」。子牆四周各有一大門。北門叫成貞門,也稱北天門;東門叫泰元門,也稱東天門;西門叫廣利門,也稱西天門;南面正門叫昭亨門,也稱南天門。
皇穹宇位於圜丘壇以北,為鎏金寶頂單檐藍瓦圓攢尖頂建築,是供奉圜丘壇祭祀神位,存放祭祀神牌的處所,皇穹宇左右有偏殿兩座。迴音壁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反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後,貼牆而立,一個人靠牆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聲音悠長,所以稱之為「迴音壁」。
圜丘壇位於天壇最南端,外面有二層圓形圍牆,中間為三層圓形石壇,每層石壇四面各有台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欄杆及欄板。欄杆上層72根、中層108根、下層180根。欄板上層七十二塊,中層一百零八塊,下層一百八十塊,共三百六十塊,正合周天三百六十度。同時,各層鋪設的扇面形石板,也是九或九的倍數。最上層的中心是一塊圓形大理石,稱作天心石或太極石,站在天心石上高呼,迴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其實,這種現象是聲波被阻的迴音,因此,圜丘壇上的圓心石又稱為「億兆景從石」。從天心石向外,四周圍繞有九重石塊,第一環為9塊,第二環18塊,到第九環81塊;中層從第十環的90塊至十八環的162塊;下層從十九環的171塊至二十七環的243塊,三層共378個「九」,為3402塊。同時,上層直徑為9丈(取一九),中層直徑為15丈(取三五),下層直徑為21丈(取三七),合起來45丈,不但是九的倍數,而且還有"九五"之尊的含義。圜丘作為祭天壇,其整個設計結構是對數學的巧妙運用,體現了當時工匠極高的計算能力和建築技藝。
齋宮,位於祈谷壇內壇西南隅,城濠環繞,是皇帝祭天前三日進行齋戒的地方。神樂署,位於天壇西外壇,是明清時期專門負責祭祀時禮樂演奏的官署,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
天壇壇域寬廣,氣勢宏大。內壇位於外壇的南北中軸線以東,而祈谷壇,圜丘壇等主體建築也均位於內壇中軸線以東,這種布局使當時的人們從西邊的正門進入天壇後,就能獲得開闊的視野,以感受到上天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突出天空的遼闊高遠,以表現「天」的至高無上。天壇建築處處展示中國古代特有的寓意、象徵的藝術表現手法,集古代哲學、歷史、數學、力學、美學、生態學於一爐,把古人對「天」的認識、「天人關係」以及對上蒼的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至,是皇家祭壇建築群中的精品代表作。
時間:2015.10.09(周五)(一刷)天氣:晴時間:2015.11.13(周五)(二刷)天氣:霧霾
頤和園,位於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區,前身為清漪園,為三山五園(三山是指萬壽山、香山和玉泉山。三座山上分別建有三園清漪園、靜宜園、靜明園,此外還有附近的暢春園和圓明園,統稱五園)中最後興建的一座園林,始建於清乾隆1750年,1764年建成,面積290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兩部分組成,水面約佔四分之三。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籌措海軍經費的名義動用銀兩(據專家考證,應為500至600萬兩白銀),由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遊樂地。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許多珍寶被劫掠一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修復。頤和園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另三座為承德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蘇州的留園)之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tips:◆官方網站@http://www.summerpalace-china.com/◆交通頤和園進出宮門較多,北有北宮門,北如意門,東有東宮門,新建宮門,南有南如意門,西有西宮門。其中,地鐵4號線可直達北宮門,其他宮門可乘坐公交線路到達。◆門票大門票(不含園中園):旺季30元,淡季20元聯票(含四個園中園:文昌院、德和園、佛香閣和蘇州街):旺季60元,淡季50元文昌院、德和園分別位於東宮門進門不遠的南北兩側,文昌院現為頤和園的文物陳設館,德和園為大戲台,當年慈禧太后經常聽戲之處,與故宮寧壽宮區域中的暢音閣大同小異。佛香閣門票包含了排雲門-排雲殿-德暉殿-佛香閣這段區域,與之後的眾香界,智慧海一同構成了萬壽山中軸線建築群。蘇州街位於北宮門進門不遠處,有一座跨水橋,橋下水道兩側就是蘇州街,是一個仿江南水鎮而建的買賣街,現在都是賣小東西紀念品的店鋪了。四個園中園重點推薦佛香閣,若時間不夠建議只買大門票,另外再單獨購買佛香閣門票。◆講解電子講解器20元,押金50元。◆路線(結合導覽圖閱讀)以北宮門進入為例,直走經過蘇州街,四大部洲,到達萬壽山背面。翻過智慧海,眾香界,進入前山區域,沿佛香閣一路向下,經德暉殿,排雲殿,排雲門到達頤和園長廊,石舫(清晏舫)位於長廊西側盡頭,沿長廊東側前行可到達樂壽堂、宜芸館、玉瀾堂,仁壽殿,德和園,文昌院區域,這一片是帝後在頤和園生活居住和處理政務的區域,至此可從東宮門出宮。若繼續沿湖邊向南走,可至十七孔橋及南湖島,這裡可從新建宮門出宮。從北宮門至新建宮門這一路基本已包含了頤和園的核心景點,耗時至少半天。昆明湖西南方向景點是仿杭州西湖蘇堤修建的西堤,西堤上有六座橋。西北方向為重修復建後的耕織圖景區,由耕織圖地域上兩個不同時期的歷史建築組成的,一部分是體現乾隆盛世時期皇家耕織文化的園林式建築,包括延賞齋、蠶神廟、耕織圖石刻長廊等;一部分則是復原後的水師學堂。這部分不屬於核心景點,相對來說遊人較少,根據個人情況自由安排遊覽。◆參考耗時6小時(精華、純步行)8小時(全園、純步行)
從北宮門進入,沒走幾步就到了橫跨蘇州街的石橋,下圖就是從橋上一側看去的蘇州街,當年是專供清代帝後逛市遊覽的的一條水街。買了聯票的可以從橋側下台階入內一逛,意義不大,趕時間的就在橋上看看也行了。
往前走經四大部洲到達智慧海,智慧海是頤和園最高的一處無梁佛殿,殿內有一高大觀音座像,建築外層全部用精美的黃、綠兩色琉璃瓦裝飾,外壁內嵌有千餘尊琉璃佛像,部分琉璃佛像只有佛身,沒有佛頭,原有佛頭在八國聯軍侵華時被破壞,現在成色較新的佛頭都是後來修繕的。智慧海前有一琉璃牌坊,牌坊正面石額上書」眾香界「。這裡就算是到了萬壽山的最高點,往前走就是下山的路線。萬壽山上岔路較多,且指路牌不是很清楚,如果因為走錯路錯過了想去的景點再倒回去是一件很費時費力的事,所以再次強調提前了解地圖和規劃路線的重要性。中軸線上景點下一個就是佛香閣,過了眾香界,注意看指路牌,穿過一個小門就是檢票處,買了聯票或者單獨購買佛香閣門票即可進入。佛香閣高41米,閣內有8根巨大鐵梨木擎天柱,南對昆明湖,背靠智慧海,以它為中心的各建築群嚴整而對稱地向兩翼展開,形成眾星捧月之勢,氣派相當宏偉。佛香閣內有一千手觀音佛像,關於這尊佛像還有一些故事,感興趣的可百度,這裡就不細講了。
從佛香閣下行114級台階是德輝殿,是帝後到佛香閣禮佛時更衣休息的場所。從下面這張照片中的台階可以稍微感受到,如果選擇的路線是從萬壽山前山山腳向上走,那就需要一定體力了,相對的下台階就要輕鬆很多了。
繼續向下,到達排雲殿,這裡是慈禧過生日時接受朝拜的地方,四周有游廊和配殿,前院有水池和漢白玉砌成的金水橋。
穿過排雲門,就正式走出佛香閣景區,前方就是昆明湖,兩側是頤和園著名的長廊。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雲門。全長728米,共273間,有548根柱子。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色彩鮮明,富麗堂皇。
石舫,又名清晏舫,位於長廊西側盡頭湖面上,船體是用巨石雕成,全長36米。船上二層西式艙樓,窗上鑲嵌五色玻璃,是園中唯一具有西洋風格的建築。
長廊東側盡頭邀月門連接樂壽堂,是慈禧在頤和園的寢宮,也是園內位置最好的居住和遊樂的地方。
樂壽堂東側的宜芸館是光緒帝的隆裕皇后在園中的住處。宜芸館前方是玉瀾堂,是光緒帝的寢宮。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曾幽禁光緒於此。當時為防止光緒與外界接觸,玉瀾堂東、西、北三面的通道都砌上了牆壁,正南面的通道由慈禧太后的親信太監日夜監視。東西配殿內,現仍保留有當年所砌磚牆。
仁壽殿,位於東宮門內,是慈禧和光緒住園期間臨朝理政,接受恭賀和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
仁壽殿前左右對稱各矗立著一組銅龍銅鳳。我國古代歷來以龍象徵皇帝,鳳象徵皇后,習慣的設置是龍居中間,鳳靠邊側。但慈禧掌權後,便將龍鳳位置顛倒,「鳳在上,龍在下」,同時,銅鳳腳踩錦繡河山,而銅龍腳下空空如也,以顯示她的權威。
仁壽殿向北為德和園,其主要建築為大戲樓、頤樂殿和慶善堂,是慈禧觀戲的場所。類似於故宮暢音閣,所以時間緊張時可放棄遊覽該景點。
頤和園東北處還有一園中園-諧趣園,是乾隆時期仿照無錫惠山的寄暢園修建而成,園內共有亭、台、堂、榭十三處,並用百間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橋相溝通。諧趣園有八趣,即時趣、水趣、橋趣、書趣、樓趣、畫趣、廊趣、仿趣。園內東南角有一石橋,橋頭石坊上有乾隆題寫的「知魚橋」三字額,是引用了莊子和惠子在「秋水濠上」的爭論而來的。
文昌閣,位於昆明湖東堤北岸,是頤和園內六座城關建築中最大的一座。文昌院位於文昌閣之東,文昌院博物館是中國古典園林中規模最大、品級最高的文物陳列館。館內設有六個專題展廳,品類涉及銅器、玉器、瓷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傢具、書畫、古籍、琺琅、鐘錶、雜項等。文昌院也是包含在聯票中的園中園,對文物展覽興趣較大的可以入內一看,興趣不大的在時間緊張的情況下可以放棄。
沿著昆明湖東堤到達十七孔橋,它是連接昆明湖東岸與南湖島的一座長橋。橋由17個孔券組成,長150米,其造型兼有北京盧溝橋、蘇州寶帶橋的特點。橋兩邊的白石欄杆,共有128根望柱,每個望柱上都雕有神態各異的獅子,大小共544個,橋頭各有兩隻大水獸,很像麒麟,十分威武。南湖島整個島嶼呈圓形,島上建有龍王廟、鑒遠堂、澹會軒、月波樓、雲香閣等,均為毀後重建。
在南湖島上遠眺萬壽山
時間:2015.10.15(周四)天氣:晴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來到這裡避暑,聽政,處理軍政事務,因此也稱」夏宮「。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帝繼位後,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同治時改名萬春園),自此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時欲修復圓明園,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築。八國聯軍之後,又遭到官僚、軍閥巧取豪奪的毀滅打擊,終變成一片廢墟。
tips:◆官方網站@http://www.yuanmingyuanpark.cn/◆交通地鐵4號線圓明園站,出口步行不遠處為圓明園南門即綺春園大門。◆門票聯票(含西洋樓遺址區域,圓明園盛時全景模型展):25元門票:10元◆講解圓明園電子講解器分兩種,一種是與故宮天壇類似的平板式的講解器,押金200元,另一種是手機講解器,手機里有一個圓明園導覽app,租金30元,押金500,除了可以自動播放講解詞外,還有主要景點的電腦復原圖以及視頻可供觀賞。◆路線(結合導覽圖閱讀)說實話,圓明園景區的遊覽路線是我覺得最難給出的一處景點,因為如果要逛完全園的話,圓明園實在太大。圓明園曾經有一百多處園林風景群,獨成格局的四十處園中園或園林建築群被稱為圓明園四十景,可惜現在圓明園中基本只剩四十景的遺址位置標註,遊客只能望著眼前的一片山水湖泊,鬱郁草地結合講解想像這裡曾經擁有的輝煌建築,從這方面來說雖然圓明園佔地面積比頤和園大,但只剩山水的圓明園相較保存幾乎完好的頤和園來說確實可看性不高。現在圓明園的核心景區是西洋樓遺址區,因該遺址群建築物採用歐式園林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多為玉石料,故而未在大火中被完全燒毀,遊客可從殘缺的西洋樓景觀中窺視圓明園曾經的輝煌。因此圓明園最短最簡單的遊覽路線應該是由圓明園南門即綺春園大門進入,向北走,一路可隨意欣賞沿途風景,到達西洋樓遺址區入口,由西向東參觀西洋樓遺址區至圓明園東門出園。如果時間充裕,也想多逛逛圓明園其他風景,比如福海景區,九州景區,就一定要好好規劃路線,怎麼走,怎麼折回來,準備從哪個門出園從拿到導覽圖的時候就要規劃好,圓明園內有付費電瓶車,但可到達範圍較小,更多的還是靠步行,心中有清晰路線規劃能避免冤枉路,同時也防止迷路,除故宮外,在圓明園中找不到方向的也不在少數。我當時基本是走遍了以下導覽圖中的已開放區域,全程步行,耗時大概四個半小時,其中不可避免的走了重複路段,但由於規劃得當,重複路段只佔極小部分。現在的圓明園相當於一個有山有水的大型公園,結合自身體驗客觀給出的意見是除西洋樓遺址內的殘缺建築外,其餘部分幾乎只剩山水樹林,比如福海景區,九州景區,確實沒有什麼可看的建築景觀了,如果時間緊張,這些區域沒有必要專門去看。
圓明園南門即綺春園大門
租金500的手機講解器
西洋樓全部景觀佔地僅80畝,地處東北角,由西向東依次包括了諧奇趣、萬花陣、養雀籠、五竹亭、方外觀、海晏堂、蓄水樓、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線法山、方河、線法畫等景觀。
萬花陣,原名黃花陣,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仿照歐洲的迷宮而建的花園,曾是封建帝王的遊樂場所。盛時,每當中秋之夜,清帝坐在陣中心的中式涼亭里,宮女們手持黃色綵綢紮成的蓮花燈,尋徑飛跑,先到者便可領到皇帝的賞物。
方外觀為一座清真寺,是乾隆的愛妃(即容妃,也稱香妃)做禮拜的地方。
海晏堂由正樓和後工字蓄水樓【錫海】組成,是最大的一處歐式園林景觀。海晏堂正樓朝西,上下各十一間,樓門左右有疊落式噴水槽,階下為一大型噴水池,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著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圓明園獸首銅像)。每晝夜十二個時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輪流噴水,正午時,十二銅像口中同時噴射泉水,這些銅像是西方人設計,在中國製造的,融東西方文化於一身俗稱「水力鍾」。有興趣的可以去網上看看海晏堂的3D復原圖,對比之後真的能感受到圓明園的毀壞是多麼大的遺憾和損失。
下圖十二生肖展覽為仿海晏堂噴水池中十二生肖人身獸頭銅像。
大水法是園內最為壯觀的歐式噴泉景觀,水法即為噴泉。
圓明園全景沙盤,太大了,照不下全景。
圓明園大部分景點就只剩一塊石碑或一塊展板說明這裡曾經是怎樣的景點,其餘只能靠想像了。
圓明園繼承了中國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式園林的精華,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體現了中國古代造園藝術之精華,圓明園的毀滅,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與藝術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時間:2015.11.09(周一)天氣:霧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郊,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六年,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早在元、明、清時,皇家就在香山營建離宮別院,每逢夏秋時節皇帝都要到此狩獵納涼。清乾隆十年(1745年)曾大興土木建成名噪京城的二十八景,乾隆皇帝賜名靜宜園。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香山公園就占其中的一山(香山)一園(靜宜園)。咸豐十年(1860年)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先後兩次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焚毀,1956年開闢為人民公園。景區內主峰香爐峰俗稱「鬼見愁」,海拔575米。
tips:◆官方網站@http://www.xiangshanpark.com/cn/◆交通318路、331路、360路、696路、698路、714路、563路等多路公交終點站為香山。目前北京地鐵西郊線正在修建中,預計2017年通車,屆時遊客可由10號線巴溝站換乘地鐵西郊線直達香山。ps:現在離香山最近的地鐵站為4號線北宮門站,多數人會選擇在北宮門出地鐵換乘公交線路前往香山,在每年香山紅葉節期間,尤其是周六日,寧願提前幾站上公交,也千萬千萬不要選擇在北宮門乘坐公交,因為你可能排上半天隊都上不了一輛公交。◆門票聯票(含碧雲寺):15元門票:10元◆講解無需講解◆路線勤政殿--靜翠湖--翠微亭--雙清別墅--歡喜園--香山寺到達香山寺後可順大路繼續向上爬,直達頂峰香爐峰,此線路耗時最短。也可按指引牌向蜿蜒的山路上行,進入紅葉觀賞區,該區域紅葉較集中密集,能更好的欣賞香山紅葉。◆參考耗時半天(不計來回交通時間)◆其他1.香山最出名的是紅葉,但此紅葉非楓葉,而是一種名為黃櫨的樹種,葉呈倒卵形或卵圓形。2.去香山看紅葉,時間要把握好,基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左右,葉子才會紅。這個時間段會根據氣溫變化有所浮動。由於15年10月天氣一直比較暖,我是11月9號去的香山,那時香山紅葉都還沒有全紅,所以一定不要跟風,盲目聽信網上宣傳,一堆人早早的衝到香山,結果只能看到滿山綠葉。給大家一個建議,提前在微博上搜索香山紅葉的信息,總有那麼多積極的小夥伴會曬出他們的最新旅遊實況的,可以了解香山紅葉到底紅沒紅~◆香山導遊圖(圖片來自官網)
去的當天霧挺大,我和小夥伴走的是觀賞紅葉的路線,因此早早的就偏離了主道,從側面看到遠處的香山寺。當時香山寺在維修,也並未開放。
時間:2015.10.24(周六)天氣:晴
北海公園,位於北京市中心區,景山西側,故宮的西北面,與中海、南海合稱三海。這裡原是遼、金、元、明、清五個封建王朝的皇家"禁苑",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北海公園全園以北海為中心,面積達到0.69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約0.39平方公里)。瓊華島上建的藏式白塔為全園標誌,北海北岸是幾組宗教建築,有小西天、大西天、闡福寺,西天梵境等,還有五色琉璃鑲砌的九龍壁,兩面各有蟠龍9條,造型生動,色彩明快。
tips:◆官方網站@www.beihaipark.com.cn◆交通地鐵6號線北海北站可到北海後門。公交5、101、103、109、124、685、814、846可到北海前門。◆門票聯票(含瓊島景區、團城景區):20元門票:10元◆講解無需講解◆路線由前門入園,團城-永安寺-白塔-濠濮間-畫舫齋-先蠶壇-靜心齋-西天梵境-九龍壁-五龍亭-小西天-折返回後門出園,概況來說就是團城景區-瓊華島景區-東岸景區-北岸景區。◆參考耗時2小時◆北海公園導遊圖(圖片來自網路)
由南面前門入園,入眼便是連接團城和瓊島的紐帶——永安橋,橋用漢白玉石砌成,兩端各立牌坊一座,北為「堆雲」,南為「積翠」,故有「堆雲積翠橋」的嘉名。過了永安橋進入瓊華島景區,直走即是永安寺。永安寺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原名白塔寺,主要建築有法輪殿、正覺殿、普安殿、配殿、廊廡、鐘鼓樓和白塔。白塔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塔頂標高112.4米,建成時是北京城內的最高點,現為北海公園的標誌。
位於北海北岸的九龍壁,是中國現存三座古代九龍壁中唯一一座雙面壁。
在北海北岸眺望瓊華島白塔。
時間:2015.10.21(周三)天氣:小雨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是明朝遷都北京後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寢的總稱,依次建有長陵(明成祖)、獻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憲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慶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兩位太監。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做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tips:◆官方網站@http://www.mingtombs.com/◆交通十三陵的交通要分兩部分,一個是從北京市內來回十三陵的交通,一個是十三陵現已開放的四個景點之間的交通。從北京市內出發,可乘地鐵13號線至西二旗站換乘昌平線,我去的時候昌平線只開通了一期路段,終點為南邵站,出地鐵後還需坐近1小時的公交至十三陵,昌平線二期開通後,就可乘地鐵直達終點站明十三陵,據說到時明十三陵景區之間也會開通擺渡車。截止目前,明十三陵已開放景點有長陵、定陵、昭陵、神路。四個景點相距較遠,除定陵與昭陵之間間隔較近,步行二十分鐘至半小時可到,其他各景點之間的遊覽需乘坐公交。因為景點之間的交通線路相對複雜,購買門票時會附有一張公交線路指示圖。神路、長陵、定陵景點的公交站台比較顯眼,而昭陵相對來說可看性不高,人氣不旺,加上所在之處稍顯偏僻,人煙稀少,公交站點不明顯,如果要去昭陵,請一定要提前做好攻略。◆門票聯票(含神道,長陵,定陵,昭陵):135元門票:長陵50元定陵65元昭陵35元神道35元ps:聯票包含一頓午餐,可在長陵或定陵餐廳憑票消費,但只限中午時段,2點以前使用。◆講解建議蹭導遊,長陵,定陵旅行團較多,跟著聽就行。◆路線乘坐公交最先到達大宮門,在這下車,穿過大宮門直走到達神路南門入口。買票進入神路一條道遊覽至北門出口。在出口附近的公交站台乘坐公交可至長陵或者定陵,定陵可步行至昭陵,長陵與定陵之間也有公交線路,先去哪個不去哪個看自己安排。◆參考耗時1天(半天來回交通,半天四個景點,若昌平線二期開通,可減少耗在路上的時間)◆其他明十三陵不同於北京市內其他景點,陵墓所在之處肯定不會是什麼繁華之地,個別陵墓地理位置荒涼偏僻,雖然是5A景點,但配套設施較差,如果是自由行,尤其是獨身一人,事前攻略一定要做好,計劃遊覽時間長的話最好帶上乾糧,手機充好電,不確定方向隨時查詢手機地圖。另外,雖然本人也是無神論者,但在陵墓這類特殊景點,地面上的物件可以拍拍照,下了定陵地宮,無論你是信還是不信,出於尊重也好敬畏也罷,最好不要拍照,儘管裡面擺放的都是一些仿製品,也不要和棺木合照。我下地宮時前面有一群韓國旅行團,團員都是年輕人,到了棺木那拿出自拍桿就和棺木合照了一張,當時真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
◆明十三陵分布圖(來源網路)
公交線路示意圖
神路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像生、龍鳳門等組成。全長7.3公里,本是長陵陵宮的前導建築,因其它各帝陵的神道都從這條神道分出,這條神道又被稱為十三陵總神道。大紅門,制如宮門,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
長陵神功聖德碑亭,內豎碑一座,龍首龜趺,高8.1米,碑陽刻明仁宗朱高熾撰寫的碑文,三千五百餘字,碑陰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韻」,碑東側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御制詩,西側是清仁宗嘉慶九年的御制文。明十三陵中每座陵墓的陵門前都有一座碑亭,亭內立碑,碑文記載皇帝生前的業績,應由嗣皇帝來撰寫。但從明仁宗為其父朱棣寫了一篇三千五百多字的紀功碑文後,再也沒有嗣皇帝續寫,所以現在除了長陵碑外,其餘各陵都成了無字碑。
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望柱兩尊,坐立獅兩對,坐立獬豸兩對,立卧駱駝兩對,立卧麒麟兩對,立卧馬兩對,持瓜盔甲將軍兩對,朝衣冠文臣像兩對,朝衣冠勛臣像兩對,主要起裝飾點綴作用,以象徵皇帝生前的儀威,表示皇帝死後在陰間也擁有文武百官及各種牲畜可供驅使,仍可主宰一切。北接三門六柱式的欞星門,也稱火焰牌坊,俗稱龍鳳門。
穿過龍鳳門,前方就是神路景區北門出口,可在北門外公交站台乘車前往下一個景點。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明長陵的整體布局為「前方後圓」,包括陵門、神庫、神廚、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欞星門、寶城、明樓等(現部分建築已不存)。十三陵中其他陵墓的布局也大致如此。長陵寶城磚砌,圓形,直徑約340米,周長1公里多,上有垛口,形似城堡。內為高大的封土,封土下面就是地宮的位置。寶城南面中央有門,可沿磴道上達明樓。樓呈方形,四面辟券門,中貫十字形穹窿式天花。頂為黃筒瓦重檐歇山式,檐下榜額書「長陵」二字。樓正中有碑一座,額篆書「大明」二字,碑身刻「成祖文皇帝之陵」。除陵園本身外,還有東西二墳,東墳在德陵饅頭山南,西墳在定陵西北,墳內分別埋葬十六個為朱棣殉葬的宮妃,因其墳形如深井,故名東井、西井。
祾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樂帝後的場所,建築在漢白玉雕刻成的三層台基上,金磚鋪地。殿面闊九間(66.56米),進深五間(29.12米),象徵著皇帝「九五」之位。所有木件全用金絲楠木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徑,十幾米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檐金柱,高12.58米,底徑達到1.124米,為世間罕見佳木。這也是長陵景區最值得一看的地方。祾恩殿中有端坐於九龍寶座之上的永樂皇帝銅像,形象逼真,做工精湛考究。此外陳列著明陵地宮出土文物數百件,播放1956年發掘地宮的實況錄像,幫助遊人解開地宮之謎。
長陵明樓的上下兩檐之間,在南面一側有華帶式木榜額,書「長陵」兩金字。樓內正中立有「聖號碑」。碑製為龍首方趺,篆額「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七個徑尺楷書大字。
明樓之後是寶城,寶城封土下方就是長陵地宮。地宮並未發掘,當年我國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動發掘帝陵時本來是想挖長陵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挖的是定陵,也就是現在明十三陵中唯一開放的定陵地宮。但由於挖掘技術和文物保存技術的不成熟以及一些歷史原因,很多珍稀文物是被破壞掉了,考古學者痛定思痛,上書周恩來總理,最終定下了「百年內不動帝王陵」的鐵規。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布局同樣是「前方後圓」,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遊人參觀,也因此定陵遊客絡繹不絕,導遊團也是一波接著一波,定陵內陳列著很多地宮中發掘出來的珍貴文物,可以一邊看一邊蹭導遊,有很多有意思的歷史故事。
定陵門前的無字碑
金絲翼善冠,全用極細的金絲編織堆壘出二龍戲珠圖案。
定陵出土的皇后鳳冠有三龍兩鳳冠、六龍三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冠上的龍均由金絲編織而成,而局下的鳳則是由翠鳥羽毛粘貼而成,再裝飾上大量紅、藍寶石,以及各種珍珠,極盡奢華。
下地宮之前的入口處還有一道安檢,安檢後下台階即可到達左配殿,地宮平面圖見下。為了參觀能有序進行,進入地宮後的路線均用圍欄隔開,只能單向通行。左、右配殿是相對稱的兩個殿,中間各自有一個用漢白玉壘砌的棺床,兩配殿有甬道與中殿相通,右配殿與左配殿格局類似,同時為了避免擁堵,故而並未開放。中殿內有3個漢白玉石座,並擺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長明燈。後殿是地宮內最大的一個殿,殿內棺床正中央放置有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棺槨。棺槨周圍放置有玉料、梅瓶及裝滿殉葬品的紅漆木箱。出土的隨葬品包括帝後服飾、冊寶、明器、木俑、甲胄、刀、箭、金、銀、玉、瓷器皿以及大量絲織品。現地宮內的陳列物件基本為複製品,真品或被破壞或被遺棄不知去向,剩下的都被仔細保護起來。「文化大革命」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被焚。3口由上等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棺槨,本身質地堅固,雖然歷經幾百年,仍然完好無損,但也被扔至寶城之外的山溝中。
定陵地宮平面圖(來源網路)
明昭陵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載垕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既沒有長陵極盡奢華的金絲楠木大殿,也沒有定陵那般已挖掘開放的地宮,旅行團長城、明十三陵一日游的行程安排,永遠是在定陵和長陵中二選一,因此在已開放的三座陵寢之中,昭陵的人氣可以說是最差的。因此要去昭陵,估計只有自由行了。昭陵所處位置靠近定陵,若是從定陵步行前往,請一定打開手機地圖,中途穿越鄉村果園,類似村鎮小路的地方,到達昭陵景區。遊覽當天是工作日且在下著小雨,我到達昭陵時,檢票員都在小房間里呆著,有人來時才出來檢票,進去後整個昭陵加我一共也才三個人,對比長陵定陵的旺盛人氣,這裡真可用荒涼二字來形容。
昭陵碑亭
昭陵明樓正在封閉維修,到此前路已斷,只能回頭離開。
結合長陵、定陵及昭陵來看,明十三陵的整體形制基本上都是沿襲南京明孝陵的布局。即除神道共用外,各陵都是前為祭享區,後為墓冢區。祭享區前有正門「裬恩門」,或在其前再加一道陵門,中為陵殿,稱「裬恩殿」,殿前左右分列東西配殿和焚帛爐。裬恩門前左右分列神廚、神庫、宰牲亭等建築。墓冢區在內紅門以內,其布局為圓形、長圓形或長方形的墳丘,周圍有城牆環繞,稱為「寶山城」或「寶城」,寶城前設方城明樓,有甬道可通前後。另外,自明長陵開始,在方城明樓之前多設有五供石桌及二柱門,增加地下寢宮前的屏障層次。
時間:2015.10.12(周一)天氣:晴
tips:◆官方網站@http://www.badaling.cn/◆交通最便捷方式是乘坐城鐵S2線,始發為北京北站,途經清華園,清河,昌平,南口等站至八達嶺(根據車次部分車站不停靠),耗時大約1小時,票價6元,可現金,也可刷八達通,入站扣5元,出站再扣1元,總計還是6元,不存在部分人以為的刷卡便宜的說法。同時注意只有卡內餘額大於16元才能刷卡成功,因為S2線終點為延慶,全程票價16元,雖然我們只到八達嶺,但是卡內餘額不足的話是無法進站的。由於當時住宿賓館靠近清華園站,因此選擇在這裡買票上車,清華園站位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門對著的小路盡頭,很小很破的一個站,S2車票是沒有對應座位的,先到先坐,因為我們不是在起點站上車,所以基本沒有空座位了,很多沒有佔到座位的人都在餐車車廂休息,出站後跟著人群走。◆門票明信片款式:45元普通款式:40元包含一張好漢證書辦理單,應該是商家的捆綁營銷手段,好漢證書辦理處就在售票處旁邊的二樓上,可以免費照相,大概1寸左右的照片,電腦合成背景紙質列印把照片粘上就是好漢證了,收費的是塑封,不塑封的話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褪色不能看了,我和小夥伴上去看了一眼,照相排長隊,覺得也沒啥意思就撤退了。◆路線八達嶺長城分北線和南線。長城上有很多間距不等的烽火台,一個烽火台為一樓,現在北線最遠到北十二樓,南線是南七樓,後面的路段都是未開放的沒有經過修護的殘缺路段,也就是所謂的野長城。北線是人氣旺盛的一條線,好漢坡在北線,索道也在北線,同時北線可以不走回頭樓,在北十一樓的位置有一個下山口。南線相對北線來說較為陡峭,走到南七樓後只能原路返回,但由於南線遊客較少,能獲得更好的遊覽體驗。◆參考耗時半天◆其他1.有條件的建議選擇合適的時節去長城,春花盛開,秋葉染紅,冬雪鋪地之際,配上湛藍高遠的天空,在這些時節去看長城與你霧霾天看長城的體驗絕對差了十萬八千里。若是有機會去看長城的雪景,一定要做好防寒防滑的準備哦,風景雖美,還是要注意安全。2.北京的長城很多,八達嶺是最出名的一個,另外還有慕田峪長城,居庸關長城(S2線前往八達嶺長城的途中會路過居庸關,但沒有站,只能在車裡欣賞),這兩個長城景色不遜於八達嶺,遊客也稍少於八達嶺,唯一缺點是交通不是很方便,從市裡出發需要多趟公交中轉。另外北京還有許多野長城,像箭扣長城,司馬台長城等等,野長城未經修繕維護,別有一番蒼涼孤絕的意味,但野長城相對來說路段都比較陡峭危險,普通遊客不要輕易嘗試攀爬野長城。
在山腳南北線分叉口的位置有個平台,平台上矗立著一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石碑,要找標誌物照相的小夥伴記得在此留影一張。
我和小夥伴選擇走的南線,在南線上反眺對面的北線,看到密集的人流了吧。
遊覽當天是十月十二號,長城上風很大,天空被吹得深藍,但陽光也很耀眼,因此不算太冷,周邊山上的樹葉紅了部分,在藍天紅葉的襯托下,眺望連綿不絕的長城,波瀾壯闊感油然而生。
南線最為陡峭一處應該是位於南三樓到南四樓之間的一段台階,坡度很大,長城上斜度較大的路段都安有欄杆,可以一手扶著向上爬。南線走到後面幾樓基本沒多少人了,不喜歡人擠人的朋友一定要試試南線。
到達南七樓,從城垛上看到前面都是殘缺不全的路段,之後原路返回。
時間:2015.10.14(周三)天氣:晴
恭王府位於北京什剎海地區,為清代規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初為大學士和珅的私邸,後成為嘉慶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同治初年,恭親王奕訢成為這宅邸的第三任主人。有「99間半」之稱的後罩樓攔腰將之隔為府邸和花園,前半部是富麗堂皇的府邸,後半部為幽深秀麗的古典園林,總佔地面積將近六萬平方米。恭王府歷經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tips:◆官方網站@http://www.pgm.org.cn/◆開放時間平時周一閉館,黃金周、節假日請留意官網通知!◆交通地鐵6號線北海北B出口,出來後穿過三座橋衚衕左轉到達前海西街,先到達恭王府2號門,此門一般是作為景區出口,繼續向前走到達1號門進入。◆門票普通門票:40元系列游服務門票:70元(包括:門票;專業講解服務;參觀開放的景點及展廳;觀看王府大戲樓,並在戲樓內欣賞北京傳統節目演出、小吃。)◆講解恭王府電子講解器費用較貴且少,很容易借完,建議蹭導遊,恭王府里導遊一堆堆。◆參考耗時2-3小時◆路線推薦線路圖來自恭王府官網,覺得挺直觀適用就直接放上來了。
前半部分府邸建築分東、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都是以嚴格的中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中路最主要的建築是銀安殿和嘉樂堂,殿堂屋頂採用綠琉璃瓦,顯示了中路的威嚴氣派,同時也是親王身份的體現。東路的前院正房名為多福軒,廳前有一架長了兩百多年的藤蘿,至今仍長勢甚好,在京城極為罕見。東路的後進院落正房名為「樂道堂」,是當年恭親王奕欣的起居處。西路的四合院落較為小巧精緻,主體建築為葆光室和錫晉齋。精品之作當屬高大氣派的錫晉齋,大廳內有雕飾精美的楠木隔段,為和珅仿紫禁城寧壽宮式樣(此為和珅僭侈逾制,是其被賜死的「二十大罪」之一)。
錫晉齋內景
在恭王府中橫有一座隔開王府和花園的後罩樓,樓高兩層,東西長達156米,它的長度是清代王府後罩樓建築中最長的,因而被稱為恭王府「三絕」之一。後罩樓是兩層樓房,每層有45間房子,兩層共計90間,加上拐角處的房間,共有108間房,俗稱「99間半」,取道教「屆滿即盈」之意。後罩樓據說是和珅當年的藏寶樓,在後罩樓的後檐牆上,上下兩層房間各開一個窗戶,一層的窗戶為長方型,二層的窗戶為形式各異的什錦窗。
恭王府後花園的假山內藏有康熙御筆的「福」字碑,這座假山是用糯米漿砌築成的,非常堅固,山上置兩口缸,缸底有管子通到假山上,通過往缸中灌水的辦法來增加院中的濕度。假山下有一幽靜的「洞天」,稱秘雲洞,洞的正中有一康熙皇帝為其祖母孝庄皇后祝壽寫的「福」字碑,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碑高1米左右,長80厘米左右,貫穿整座假山。福字碑寓意福照全園,因為康熙留存人世的題字極少,所以福字碑倍顯珍貴。據說當年嘉慶查抄和珅府時,想把這個福字移到皇宮,但是由於和珅設計巧妙,動福就動龍脈,這是皇帝最忌諱的,大怒之下,下令將假山封死,從此,康熙墨寶福字在所有的史書中消失了。直到建國初,周總理在一次接見外賓之後在花園無意中發現假山上面石頭的形狀像龍頭,按說龍頭下必有國寶,於是馬上打電話給郭老(郭沫若),打開被封的洞門,發現了福字碑,經過文物部門的考證,確認其為康熙當年寫給孝庄太后的福字,而蓋在福字中央刻著「康熙御筆之寶」的大印已成為當今世上所留的唯一一個完整的康熙大印印章。(摘自百度百科)為了減少破壞,現在的福字碑外面加上了一面玻璃罩,不能直接觸摸福字碑了,但假山前排隊進洞摸福字碑的人仍然很多,進去後也只能在碑前停留幾秒,時間自由的朋友建議快閉館時再去觀賞福字碑,此時假山前基本沒啥人了。
恭王府花園還有一個設計特色是以福文化為主題,整個王府花園中彩畫、窗棱、穿枋和灰塑上都可以見到蝙蝠形象,而且萃錦園中水池、假山乃至部分建築平面形式都被做成蝙蝠形狀,園中穿插有「蝠池」、「蝠山」和「蝠廳」,據說恭王府花園中共有9999隻蝙蝠,而秘雲洞中的福字碑正是第一萬個福,因此恭王府又被稱為「萬福之地」。
時間:2015.10.05(周一)天氣:晴
北京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始建於元代,合於「左廟右學」的古制,分別作為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和中央最高學府。兩組建築群都採取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中國傳統建築方式,組成了一套完整、宏偉、壯麗的古代建築群。
tips:◆官方網站@http://www.kmgzj.com/◆開放時間據官網通知,2016年4月4日起,周一恢復開館。◆交通地鐵5號線雍和宮站下車。◆門票門票:30元◆講解有電子講解器,也可蹭導遊◆參考耗時1.5小時
左半區域為國子監,右半部分為孔廟。
孔廟佔地22000平方米,有三進院落。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為先師門、大成門、大成殿、崇聖祠。前院東面有碑亭、神廚、宰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齋所,並有持敬門與國子監相通。兩側排列著198通元、明、請三代進士題名碑,刻有51624名進士的姓名、籍貫、名次,是研究我國科舉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大成門外有乾隆石鼓和與之有關的兩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築為東西廡和13座御碑亭;後院崇聖祠獨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廟完整的古建築群體。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布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
辟雍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建於清乾隆48年,位處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台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設台階六級。辟雍周圍環繞著長廊,四面架設精緻的小橋橫跨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這種建築形制象徵著天圓地方。乾隆皇帝之後,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皇帝「臨雍講學」,還要在辟雍內題匾,辟雍內正北上方「雅涵於樂」,是乾隆親題;南邊「涵泳聖涯」,東邊「萬流仰鏡」,分別是道光皇帝和咸豐皇帝題寫。
時間:2015.10.05(周一)天氣:晴
雍和宮原為康熙賜予四子雍親王的府邸雍親王府,雍正登基三年後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駕崩時曾於此停放靈柩,因此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誕生於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牆,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乾隆九年,雍和宮改作正式的藏傳佛教寺廟,並成為清政府掌管全國藏傳佛教事務的中心。
tips:◆官方網站@http://www.yonghegong.cn/◆交通地鐵5號線雍和宮站下車。◆門票門票:25元(內含一張介紹雍和宮的小光碟)◆講解電子講解器20,押金50◆參考耗時2小時
雍和宮由雍和門殿、雍和宮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五進宏偉大殿組成,另外還有東西配殿、「四學殿」(講經殿、密宗殿、數學殿、藥師殿)。整個建築布局院落從南向北漸次縮小,而殿宇則依次升高。
在昭奉門口兩側各有一個領香處,遊客可以在此免費領取一盒香,按敬香三支為宜的原則,這盒香完全夠用了,不需另外花錢購香。
法輪殿
萬福閣
在雍和宮地鐵站西側,有一條正在發展中的獨具創意特點的新商業街,這就是五道營衚衕。五道營衚衕東起雍和宮大街,西止安定門內大街,據說店主很多是外國人和海歸,比起南鑼鼓巷來說五道營更清凈一些,體驗感更好一點。
時間:2015.10.06(周二)天氣:晴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城中軸線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廣場中心為人民英雄紀念碑;中軸線以北依次為長安街,天安門城樓,故宮;中軸線以南依次為毛主席紀念堂,正陽門、箭樓、前門大街。廣場西側是人民大會堂,東側是中國國家博物館。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伴隨著日升日落,天安門廣場都會舉行隆重嚴肅的升降旗儀式。
tips:◆交通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天安門西站地鐵2號線前門站◆其他天安門廣場景點集中,又具有特殊的政治意義,因此安檢格外重要。天安門城樓及城樓兩側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故宮、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這些景點通通位於天安門廣場外圍安檢區內。天安門外圍安檢基本廣場四周都有,通過外圍安檢後,還要通過景點各自內部安檢才能進入。另外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三個景點進入前可能需要將過大尺寸的箱包進行存放,請注意各個景點的存包點,存好包再來排隊安檢。最後,請一定記得帶身份證!
毛主席紀念堂,一般周一閉館,想要參觀的話最好早點去,不然會排很長的隊,進館後不能停留,所以很快就會出來。
人民大會堂,門票30元,開放時間一般是上午,遇見開會則閉館,進去後最多參觀4、5個廳。
中國國家博物館,免費,不能帶自拍桿,切記!後面會單獨介紹,這裡就不多講了。
去的時候國慶大假還未結束,天安門廣場上還擺放著國慶慶典裝飾,矗立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的大花籃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正陽門,因其位於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門」之稱。它集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瓮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禦性建築體系。正陽門經歷幾毀幾修後,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
前門大街上的叮叮電車,在大街中載客來回往返於南北街頭。
前門大街是北京中軸線上著名的商業街,街道不長,但大街及周邊衚衕中分布了眾多北京老字號,全聚德烤鴨、都一處燒麥、便宜坊烤鴨、瑞蚨祥、同仁堂等等,推薦馬迭爾雪糕、以及6元一支的吳裕泰抹茶、花茶圓筒冰淇淋。
鮮魚口小吃街,不算長,有很多商鋪都在吆喝老北京爆肚、雜醬面、烤鴨,價格差不多,可隨意嘗嘗。
大柵欄里有不少國內外聞名的老字號,如經營中藥的同仁堂,經營布匹綢緞的瑞蚨祥,經營帽子的馬聚元,經營布鞋的內聯升,經營茶葉的張一元,經營醬菜的六必居等等。
前門大街現在還在打造中,周邊衚衕巷道里不少商鋪還處於空置狀態,有人說經過改造後的前門少了以前的滄桑古味,多了商業感,究竟如何憑大家各自感受了。
時間:2015.10.18(周日)天氣:大風
tips:◆交通地鐵8號線什剎海站A2出口◆路線地鐵什剎海站A2口出站後,由煙袋斜街穿入至銀錠橋,銀錠橋位於前海和後海之間的水道上,之後可自由選擇環湖路線。◆其他什剎海區域有很多黃包車,可以拉著你遊覽後海、衚衕,講解那些府邸的舊事歷史,根據路線不同價格有所區別,感興趣的可以一試,但要小心,不要被騙。
地鐵什剎海站位於北京地安門外大街上,出站後,首先可以看到不遠處外大街北端上的鐘鼓樓。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最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兩樓前後縱置,相距百米,是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鐘鼓樓登樓通票30元。
鼓樓
鐘樓
煙袋斜街東起地安門大街,西鄰什剎海前海,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條斜街,在清朝時主要經營煙具,裝裱字畫和販賣古玩玉器,是一條繁華的商業街。
銀錠橋為南北向的單孔石拱橋,因形似銀錠故稱銀錠橋。
宋慶齡故居位於後海北沿46號,票價20元。
後海望海樓
金錠橋
離什剎海站一站距離的是南鑼鼓巷,地鐵為8號線南鑼鼓巷站E出口,另外地鐵6號線也經過這裡,體力好的可從什剎海步行過去。南鑼鼓巷南北走向,東西各有8條衚衕整齊排列著,呈「魚骨狀」,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
時間:2015.11.06(周五)天氣:初雪
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博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所以說,北京博物館很多,但國博不可不看。
tips:◆官網@http://www.chnmuseum.cn◆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交通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站D出口◆門票在西門自助電子取票機上憑身份證免費刷票進館,也可通過簡訊、網上等方式提前預約。◆講解逛博物館最好還是聽講解。博物館有電子導覽儀,但很容易借完,另外國博中的常設陳列每天都有專業講解員和志願者定時進行專題講解,入館時可至服務台先了解講解時間。◆參考用時考慮到排隊進場的時間,認真逛的話直接可以從入館逛到閉館。◆其他1.國博不能帶自拍桿!不要帶行李箱以及過大尺寸的包,否則需提前存包。2.國博安檢很嚴很慢,帶包的過安檢是前一個包過去了才會放下一個包上傳送帶,因此不帶包通道能節約不少排隊時間。3.如果可以,選擇一個天氣不那麼好的時候去國博,比如霧霾天,你會發現無論是天安門廣場外圍的隊伍或是國博的隊伍都會少很多很多,而國博內部空氣質量是嚴格控制的,所以無論何時都適合參觀。4.國博除幾個固定基本陳列及專題陳列外,其餘展廳不定時舉行其他展覽,可關注國博官網查詢最新展覽情況。5.國博中有很多由藏品衍生而來的紀念品,做工精緻,可憑個人喜好買作紀念。
國博建築分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展廳為古代中國展廳,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它以王朝更替為主要脈絡,分為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和明清時期八個部分。該陳列以古代珍貴文物為主要見證,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國不同歷史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發展狀況,突出展現了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發展特點和各族人民共同締造多民族國家的歷史進程,展現了中華民族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對人類文明所做出的偉大貢獻。這個陳列是國博的一個核心精華陳列,光這一層就可耗去2、3個小時,是國博的必看陳列之一。
陶鷹鼎,新石器時代後期仰韶文化時期文物,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重要文物。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國博鎮館之寶之一,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金絲玉柙,也就是常說的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詛盟場面銅貯貝器,表現了滇王殺祭詛盟的典禮場面,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南北朝馬頭鹿角形金步搖,步搖是中國古代婦女的重要頭飾之一,國博中很多紀念品是由此藏品衍生出來的。
清「皇帝之寶」玉印,頒發詔書之時要鈐這方印,是皇權的象徵。
國博一層展廳包括北區N1-N4展廳、南區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和中央大廳C1。復興之路為國博常設基本陳列,連通一、二層北館展廳,分為五個部分回顧了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不懈努力和探索的偉大曆程。其他各展廳不定期陳列不同展覽,如名人書法展、美術展等。
國博二層展廳包括公共服務區、復興之路展廳、北區N8-N11展廳、南區S6-S10展廳。其中,北8展廳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非洲雕刻藝術精品展常設專題陳列,北9展廳為中國明清珍品傢具專題陳列,南9展廳為國博建築設計展常設專題陳列,南6展廳為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該展廳需單獨購票,票價5元,每天幾場定時播放《乾隆南巡圖》三維影片。
北8展廳非洲雕刻藝術精品展
國博三層包括北區展廳N16-N19和南區展廳S11-S14、二號中央大廳C2。設有《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中央大廳C2)、《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中央大廳C2)、《中國古代錢幣》(南11)、《中國古代書法繪畫藝術》(南12)、《中國古代玉器》(南13)、《中國古代瓷器藝術展》(北17)、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受贈禮品展(北18)等常設專題陳列。
後母戊鼎,藏於國博三層青銅器陳列展中,前稱司母戊鼎,因鼎腹內壁上鑄有「後母戊」三字得名,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
三層《中國古代玉器》陳列藏品
時間:2015.10.27(周二)天氣:晴
首都博物館地下1層,地上6層,分為東西兩個展區,東面展區是環形展區,西面矩形展區是博物館的主展區,展示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及不斷遞升並走向輝煌的都城發展史。
tips:◆官網@http://www.capitalmuseum.org.cn/◆開放時間9:00—17:00周一閉館◆交通1號線木樨地站C1口◆門票憑身份證免費領票進館,也可通過電話、網上等方式提前預約。◆講解博物館有免費語音設備可借,另外開放日每天定時有專業講解員進行專題講解。◆參考用時半天◆其他離首都博物館一站地鐵距離的是軍事博物館,陳列有中國古代、近代戰爭中使用過的各種用具,包括槍械、大炮甚至坦克,有興趣的童鞋可以一同遊覽。軍博同樣周一閉館,憑有效證件免費入館參觀。
1樓進門左側的圓形展廳為數字放映廳,定時播放北京歷史進程,片子不長,幾分鐘,參觀前可先觀看影片。圓形展廳從2樓至6樓依次分別為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書法珍玩精品展。矩形展廳2樓為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3樓為古都北京-城建篇,4樓為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5樓為老北京民俗展,館藏京劇文物展則連通4、5樓。以上均為首博基本陳列,最新展覽情況同樣可關注首博官網。
時間:2015.11.01(周日)天氣:晴
清華大學校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與北五環之間,東臨地鐵13號線,西臨北大、圓明園,是中國最美麗的大學之一。清華園原為皇家園林,清康熙年間稱熙春園,雍正、乾隆、咸豐先後居住於此,咸豐年間熙春園改名為清華園。
tips:◆交通地鐵13號線五道口站A出口,由清華大學東門進入(東門,也稱主校門,實際位於清華東南角,大門面朝南面。)◆路線清華大學主要景點集中在東西方向主幹道上,東門進校-中央主樓-新清華學堂-二校門-清華學堂-大禮堂-西階梯教室-水木清華-工字廳-古月堂-近春園-清華西門,下面的導覽圖字體可能看不太清楚,可自行百度清華大學導覽圖,放大後對照路線來看。◆參考用時半天◆其他清華對外校人員的參觀管理要比北大寬鬆很多,只要不選擇清華西門進校,其他幾個校門的管理是很隨意的,因此建議由東門入校,由東向西參觀,最後從西門出校。
中央主樓
新清華學堂,主體建築包括新清華學堂大劇院、蒙民偉音樂廳。
二校門是清華大學校園內的一座古典優雅的青磚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築,門楣上刻有清末大學士那桐的手跡"清華園"三個大字。二校門原為清華最早的主校門,始建於1909年。1933年,校園擴建,園牆外移,有了新的大門(即西校門)。此後,這座最早的校門就被稱之為"二校門"。
二校門旁的銀杏,很漂亮~
清華學堂作為清華早期建築的一部分,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禮堂位於清華大學中部,與二校門隔大草坪相望,是一座羅馬式和希臘式混合的古典柱廊式建築,由美國建築師設計,是當時中國大學中最大的禮堂兼講堂。在大禮堂前草坪南端,佇立著1920(庚申)級同學畢業時獻給母校的紀念物——日晷。
位於大禮堂西側的西階梯教室,具有美國弗吉尼亞大學模式的純正血統。
西階梯教室北側、圖書館南側的小橋風景,很美的一處景緻。
水木清華,清華大學的著名景點,位於工字廳北側,西階梯教室西側,很多新人來這裡拍婚紗照。
工字廳現在是學校校長辦公室等重要辦公機構所在的地方,嚴格限制參觀時間,上班時間以外可以對外開放。
近春園位於清康熙帝的行宮——熙春園的中心地帶,熙春園曾與北京西郊的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和春熙園合稱「圓明五園」。清道光年間,熙春園分成東西兩園,工字廳以西部分稱近春園,賜於四子,即後來的咸豐帝;工字廳周圍沿襲熙春園稱謂,後改稱清華園。近春園內有一座小山丘,山丘之上是清華的制高點——零零閣,沿閣中旋轉樓梯盤旋而上,可以飽攬清華秀色。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描寫的就是近春園中的景色。
由清華大學西門出校,出門後往南走,能到達北大的東側門,位於北大東門以北100米左右,由此門登記入校參觀。
時間:2015.11.29(周日)天氣:雪後放晴
北京大學,創辦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辛亥革命後,於1912年改為現名。北大校園本部又稱燕園,包括淑春園、勺園、朗潤園、鏡春園、鳴鶴園、蔚秀園、暢春園、承澤園等,在明清兩代是著名的皇家園林。校園北與圓明園毗鄰、西與頤和園相望,既有皇家園林的宏偉氣度,又有江南山水的秀麗特色。
tips:◆關於入校北大規定外來人員只能從東側門進校,東側門位於北大東門以北100米左右,在門口的小本子上登記姓名身份證即可入校。其他門入校保安會查看學生證,所以參觀請走東側門。◆交通地鐵4號線北京大學東門站A口,出站向北100米為東側門。◆路線下面的北大校園地圖標註有誤,地圖上的小東門實為東門,地鐵站出口就在這裡,地圖上的東門實為東側門,從這裡進校參觀。一路向西,由西門出校,北大博雅塔、未名湖等主要景點均集中在這片區域。◆參考用時半天
人們用「一塔湖圖」來形容北大燕園的風景,塔即是博雅塔。
鍾亭
未名湖畔,湖光塔影
北大西門辦公樓前的華表,兩柱華表原置於圓明園安佑宮。
北大西門
時間:2015.10.05(周一)天氣:晴
tips:◆交通地鐵8號線奧體中心站B2口出◆門票不進館內參觀是不需門票的,如要入館則需購買門票。◆參考用時2小時
夜間的鳥巢和水立方燈光變幻,會比白天的灰濛濛的鋼筋支架看上去漂亮些,所以建議晚上去奧體中心遊覽。
玲瓏塔
玲瓏塔北面有垂直電梯或走坡道到達下沉花園,連接地鐵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站。
時間:2015.12.05(周六)天氣:晴
798藝術區位於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街道大山子地區,故又稱大山子藝術區,原為原國營798廠等電子工業的老廠區所在地。藝術家和文化機構進駐後,成規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廠房,逐漸發展成為畫廊、藝術中心、藝術家工作室、設計公司、餐飲酒吧等各種空間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國際化色彩的「SOHO式藝術聚落」和「LOFT生活方式」,這裡是藝術家和文藝青年的天堂。
tips:◆交通乘401、402、405、445、909、946、955、973、988、991路在大山子路口南站下,地鐵10號線亮馬橋站C口可換乘402、405、909路,1號線四惠站可換乘402、405路,15號線望京站可換乘445路。◆參考用時3小時
西單-王府井時間:2015.10.03(周六)天氣:晴
tips:◆交通地鐵1號線西單站地鐵1號線王府井站
商業區就是購物的地方,西單比較大型的商場有大悅城、漢光百貨、中友百貨、君太百貨、西單商場等,不準備血拚購物的話西單沒有必要專門去,血拚購物西單也不是最好的選擇,最多感受一下西單的氣氛吧。
王府井大街,南起東長安街,北至中國美術館,全長約1600米,是北京最有名的商業街。大型的商場有東方新天地、王府井百貨、銀泰in88、新燕莎金街購物廣場等等
王府井小吃街是北京及各地名優風味小吃的薈萃之苑,位於王府井大街好友世界商場的南側,街內有店鋪、攤位百餘個,是一家專門經營北京及各地風味小吃、旅遊紀念品、民間工藝品的市場。周末節假日時小吃街內人頭攢動,相當擁擠。
王府井教堂,是北京四大天主教堂之一。
CBD商業圈(國貿-世貿天階-三里屯太古里)時間:2015.10.23(周五)天氣:晴
tips:◆交通國貿:地鐵10號線國貿站三里屯:113路、115電、406路、416路(環行)、431路、701路、758路,三里屯站
出了國貿地鐵站,就能看到中央電視台新樓,俗稱「大褲衩」。
世貿天階位於迎賓國道東大橋路的東側,緊鄰國貿、嘉里中心等眾多頂級寫字樓。世貿天階最著名的就是廣場上的天幕,天幕的播放時間視天色而定,一般天黑之前開啟,每半小時一場。
三里屯太古里分為南、北兩個區域,南區相對來說是年輕潮流品牌的聚集地,北區奢侈品牌居多,因此南區的人氣要高於北區。位於南區的優衣庫大樓是太古里的標誌建築之一。
位於太古里北區以北兩三個街口的三里屯東五街是各國大使館所在地,同時道路兩側種滿了銀杏樹,每到銀杏變黃之際,這裡是賞銀杏的好去處。
藍色港灣時間:2015.12.14(周一)天氣:晴
tips:◆交通地鐵10號線亮馬橋出口向東600米,至朝陽公園路(好運街)向南300米即到或換乘公交985路至棗營北里站下車,向北200米即到。◆其他藍色港灣在平時就是個商業區,但每年冬季藍色港灣會舉辦燈光節,特別適合晚上遊覽。
推薦閱讀:
※50年前的北京城
※北京 | 在這家店吃日式燒鳥,我一下回到了東京
※香港經濟怎麼了: 一個久居香港的北京人的看法
※如何看待【女孩怒斥醫院票販子:300元號炒到4500】?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