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民俗之牧羊犬

到呼倫貝爾草原旅遊,如果去蒙古族牧民家訪問,未進蒙古包前,便會有幾隻粗憨高大的狗一路狂吠飛奔而來,人們不免害怕萬分,頓生恐懼。其實,這是牧民家養的狗的天性,它是在報告主人家裡來了不認識的生人。人聞聲後即會從蒙古包,出來,喝住狗,將客人迎進包內。

草原上的狗是牧民的忠實夥伴。牧民出門,狗可看家門,主人數日內不見,狗自己在外尋食即歸,不肯放棄職守。狗在白天可助牧民放羊,將走遠的羊群按牧民的旨意圈回。春、夏、秋羊群散放過夜時,幾隻狗分頭在羊群四角靜卧看守,一遇有狼靠近,便群起攻之。

在呼倫貝爾草原上,流傳著許多關於狗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草原連年鬧災荒,牲畜成群死亡,牧民生活無出路,有的走上自殺的絕路。這時,有一隻狗整天在草原上奔跑,發現有尋短見的人就攔其去路狂吠不止。直到其他牧人趕來開導絕望者,使其返回家裡。就這樣,這隻狗在草原上不停地奔走,救了許多人。後來,這隻狗死了,牧人們就養起了更多的狗。長期以來,牧人們便有養狗的習慣。

古語云:「雞犬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而草原上的狗卻顯得異常寬容,可以與雞、豬、牛、馬、羊、駱駝很好相處。據牧民講,有一年秋天,在牧民的定居點上,一隻狼欲吃掉牧民養的一口豬,只見這家養的一條狗、三隻雞和一口豬竟群起而攻之;狗咬狼的嘴,雞振翅跳躍啄狼的眼睛,豬用嘴拱狼的屁股,一場廝殺後,遍體是傷的狼夾著尾巴逃跑了。

在新巴爾虎左旗嵯崗地區,還流傳著一個大黑狗捨命救幼主的故事。一年冬天,草原上颳起了暴風雪,年輕的夫婦將熟睡中的三歲的兒子放在包內,去追趕跑散的羊群。待天亮回到包內時,發現孩子不見了,他家剛下完崽的大黑狗也失蹤了。遠近都找遍了也不見其蹤影。三天過去了,年輕的母親急得天天以淚洗面,父親急得滿嘴起泡。第四天早上,一位牧民找牛時,在一片柳條灌叢里發現孩子和大黑狗在一個雪洞里。小孩吸吮著大黑狗的奶在酣睡,大黑狗已奄奄一息。

孩子找到的消息不脛而走,草原上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大黑狗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蒙古族牧民喜歡狗,他們給自己的狗都起寓有五雄之意的名字,如「阿日斯楞」(獅子)、「巴日」(虎)、「伊日比斯」(豹)等。

蒙古族牧民對狗非常愛護,有時自己捨不得吃的肉也分一些給狗食用。在牧區草原還有一個習俗,外人無故打牧民的狗,那是對主人的不尊重。如果狗撲上宋,可大聲喝斥,這樣狗就會拉開一定距離,主人聞聲出來迎接,狗目口刻搖頭擺尾走開。

如果客人乘汽車離開蒙古包,狗仍會狂吠追隨汔車一段路程,好似在歡送客人一樣。


推薦閱讀:

客家正月初七民俗:七樣菜
報紙雜誌里的「二十六、吃啥肉」?
中國哪些少數民族習俗 , 悖於現代意義上的文明?
民俗,不容誤讀和褻瀆
尋一回湘西味道, 是那熏烘的酥香臘肉

TAG:民俗 | 內蒙古 | 牧羊犬 | 呼倫貝爾 | 蒙古 | 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