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代田園詩詞創作的幾個問題

一、田園詩詞與田園詩人

羅 輝

傳統的田園詩詞有人稱之為山水田園詩,是以描寫山水田園、閑適生活而得名。按照通常的說法源於晉代的謝靈運和陶淵明;也有的學者認為《詩經》中一部分寫農村題材的作品才是我國最早的田園詩。這裡,暫且不論田園詩詞從何時開始,而先說何謂田園詩詞?如果按照傳統的說法,將田園詩詞前加上「山水」二字,自然而然地就將田園詩詞局限於描寫自然風光及隱居生活的這類詩詞。這樣的理解,大致符合早期文人田園詩詞的創作情況,但這些詩詞既不能包括《詩經》及漢樂府中描寫田園生活的作品,也無法概括唐宋以後田園詩詞的全部。

傳統山水田園詩派的主要特徵,從創作主體來講,一是那些淡出官場的人,如不願「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二是那些求仕不得的人,如「欲濟無舟楫」的孟浩然;三是那些隱居田園,勞文結合的人,如宋代有「梅妻鶴子」之稱的林和靖。從這類詩詞的思想基礎來講,則可用「出世」兩字概括。因為這些詩人厭倦鬧市生活,嚮往寧靜山水,從山水田園中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園。從詩詞題材上講,必然就是借山水田園風光來抒發自身的情懷。例如,下面所列王維的這首五律,就是集詩、畫與音樂於一體的此類傳統田園詩詞的佳作。

例一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

(唐)王 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

倚伏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當今,我們要在學習與傳承傳統田園詩詞的基礎上,促進新時期田園詩詞的創作與研究,首先需要弄清楚何謂田園詩詞與田園詩人。

1、田園詩詞的本質特徵。田園詩詞的內核是什麼呢?研究這個問題首先需要弄清「田園」的含義是什麼?筆者認為,田園的含義首先不在於風光,而在於人與事。也就是說田園的主角為何人?田園的主業為何事?筆者認為田園的主角是長期在田園勞作的耕者,而不是一時在田園居住的隱者,即田園的主角是農民;田園的主業是農事,即農業。顯然,以農民為主角,以農事為主業的田園,也就是今天所說的農村,才是田園的真正含義。與此相比,如果沒有農業和農民,那些表現為田園風光的山山水水,僅僅是表象而已。從此出發來解讀田園詩詞,就好為之下定義了。所謂田園詩詞,是指那些以「三農」,即農業、農村和農民為題材的詩詞。如果說脫離了「三農」題材,只能是寄情于田園風光,則不能算是真正的田園詩詞。反之,儘管看不到田園風光,但其「興、觀、群、怨」中卻緊系「三農」,則理所當然地屬於田園詩詞。

例如,下面所列的三首詩,頭兩首詩其一為王維的《終南山》,另一首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前者以山為題材,後者以水為題材。王維怡情於雄偉磅礴的終南山,追求世外的情趣;孟浩然則借吟詠洞庭勝景,委婉地表達希望張九齡丞相能舉薦自己的心愿。這兩首詩都與「三農」題材無關,應該說是山水詩,而不是田園詩。第三首為白居易的《采地黃者》,通篇不見山水田園風光,卻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描述了貧苦農民與富貴人家的生活對比,寫的是「三農」題材,當屬地道的田園詩。

例二 終南山

(唐)王 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椎夫。

例三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例四 采地黃者

(唐)白居易

麥死春不雨,禾損秋早霜。

歲晏無口食,田中采地黃。

采之將何用,持之易餱糧。

凌晨荷鋤去,薄暮不盈筐。

攜來朱門家,賣與白面郎。

與君啖肥馬,可使照地光。

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飢腸。

又如,下面的這幾首詩詞(均選自吳洪激主編的《新田園詩三百首》,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其題材關乎「農業、農村和農民」,則是地道的田園詩詞。

例五 觀收割機收稻

(當代)曾令山

如山氣勢震田疇,千載彎鐮已退休。

對準前方推直線,抓來長發剪平頭。

排排青梗機旁睡,滾滾黃金肚裡流。

不用農家拿紙筆,張張笑臉寫豐收。

例六 新農村

(當代)羅琦

不復工分換口糧,山歌已改舊時腔。

一支科技興農曲,唱響神州千萬庄。

例七 老農駕農機

(當代)王自成

農機今日進農家,孫看爺摸笑語嘩。

正趁晚霞風日好,馴牛老手駕新車。

2、田園詩人的身份屬性。明確了田園詩詞的定義,再來理解田園詩人就相對容易了。所謂田園詩人,是指那些以創作田園詩詞為主的詩人,或者是田園詩詞作品在其詩作中所佔比重較大的詩人;或者是田園詩詞方面的成就較為突出的詩人。在古代,純粹的農民目不識丁,不可能成為田園詩人。而那些被稱為田園詩人的古人,其實都是如前所述的「三種人」:即「淡出官場」的詩人、「求仕不得」的詩人和「勞文結合」的詩人。存在決定意識,這些田園詩人的共同特點,必須不同程度地了解「三農」,有的本身也算得上是從事耕作的半個農民。當然,今天不同於往昔,當代新型農民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現實的田園詩人中,既有家在農村、身為農民、從事農業,勞文結合,多以「三農」為題材的農民詩人,也有熱愛農村、熟悉農業、傾心農民,樂以「三農」為題材、自身卻不是農民的其他行業的詩人。

例如,作者的一位同鄉羅高正先生,長期生活與勞作在農村,還曾擔任過大隊黨支書。他所賦之詩當然不乏田園詩作,自然既是農民詩人,也是田園詩人。現將其田園詩作選錄一首於下:

例八 農夫吟

(當代)羅高正

人想休閑樹想寧,何如盡日事難平。

牧牛早起星初落,鋤草遲歸月半升。

春種秋收周復始,南疇北畝又重耕。

養家糊口勤為本,相伴漁樵過此生。

又如,荊楚詩人王崇慶先生,退休前長期在農業大縣——監利工作,對「三農」工作既熟悉,又有感情。在他的詩詞中,體現「三農」題材者也佔有相當比重。與此同時,他還撰寫田園詩詞的創作體會,熱心參與當代田園詩詞的評論工作,自然是新時期的田園詩人。這裡,也將其田園詩詞選錄一首於下:

例九 蝶戀花·農民總經理

(當代)王崇慶

經理頭銜前帶「總」,面對鄉親,一諾千金重。包管包收包下種,貨真價實農資送。 西服不穿車不用,足著膠鞋,服務聯群眾。站立田頭心築夢,村莊展翅飛金鳳。

二、田園詩詞的題材屬性及其創作的基本要求

以「三農」為題材的田園詩詞,既有反映農村自然風光的寫景類田園詩詞,也有反映農民生活和農時農事的寫事類田園詩詞。從題材本身看,前者主要體現為自然屬性,後者主要體現為社會屬性。但作為有情感的詩人來說,無論是剪取體現為自然屬性的「景」,還是描寫體現為社會屬性的「事」,最終都會飽含詩人的情感,體現融情於景,寓情於事。

對於「寫景」的田園詩詞來說,田園風光自必是自然屬性。然而,在詩人筆下,往往賦予它們以特別的生命形式。詩人筆下的田園風光,隨著詩人心境的不同而表現為不同的意境。傳統山水田園詩人的隱者情懷,就大量體現在田園詩詞的生動畫面之中。這些畫面組合所表現出來的情景交融,或者恬淡寧謐,或者清新淡雅,或者雄渾壯麗,或者氣勢磅礴,充分表現出詩人鍾情山水田園、天人合一的悠然心態,其中也含蓄地表達了詩人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嚮往淡泊寧靜的高潔情懷和回歸自然、享受閑適的生活情趣。

例如,下面所列白居易的這首《村夜》,短短四句二十八字,通篇寫景,但通過首尾兩聯景色的巧妙調節,反映了詩人孤而不獨,寂而不寞,安然自得的心境。

例十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又如,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之一,該首七絕自始至終都是寫景,詩人剪取春雨催綠,新筍競發等畫面,描述了欣欣向榮的春日景象,也折射出自身與自然融合無間的愜意舒適的心情。

例十一 四時田園雜興(選一)

(宋)范成大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晌開。

舍後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牆來。

再如,孟浩然的《過故人庄》,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評議樸實無華,清新淡雅,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例十二 過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當然,田園詩人筆下的景色,是在營造一種「意境」或「心境」,進而也有王國維先生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之分。上述三首田園詩,孟浩然的這首詩當屬「有我之境」。作者不但讓詩中之景盡染上自身的色彩,很容易讓人聽懂「弦上之音」;尾聯更是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意願,讓作者成為詩中的主角。而前面白居易和范成大這兩首詩,卻當屬「無我之境」。作者似乎是從客觀的角度「以物觀物」,其自身之意卻只能讓人去體會詩中的「弦外之音」。

對於「寫事」的田園詩詞來說,那些以農民的喜怒哀樂、農時農事或農村的風土人情為題材的田園詩詞,其題材則首先體現為鮮明的社會屬性,選材本身就體現了詩人的愛與恨。綜合解讀這類詩詞,無論是「有我之境」還是「無我之境」,其實都是詩人在情感上與農民同甘共苦,在內容上為農民代言傳聲。

例如,下面所列杜荀鶴的《山中寡婦》,這首七律通過山中寡婦的悲慘命運,透視了當時橫徵暴斂的社會面貌,語氣極為沉重悲憤,飽含著血與淚的控訴。

例十三 山中寡婦

(唐)杜荀鶴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苧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又如,下面所列范成大的古樂府《後催租行》,詩人自身並未出場,也未加評論,只是為被逼租的老農代言,大有為民請命之意。

例十五 後催租行

(宋)范成大

老父田荒秋雨里,舊時高岸今江水。

佣耕猶自抱長飢,的知無力輸租米。

自從鄉官新上來,黃紙放盡白紙催。

賣衣得錢都納卻,病骨雖寒聊免縛。

去年衣盡到家口,大女臨歧兩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復驅將換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研究田園詩詞的題材,尤其是在新形勢下創作田園詩詞(可稱之為「新田園詩詞」),有一個問題需要當代詩壇認真思考:那就是當代田園詩詞的時代特徵與當代詩人的社會責任問題。毫無疑問,當代詩人應該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自覺主動地關注「三農」,用手中的詩筆謳歌「三農」,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詩詞作品。以「三農」為題材創作田園詩詞,並不斷提高詩詞質量,多出精品,是當代詩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新田園詩詞之「新」,必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這個基本要求至少需要當今詩壇從以下三個方面付出努力:

1、從田園詩詞的題材上看,必須突出「三農」,以反映新農村的建設成就、新農民的時代風采和現代農業的發展成果。

與傳統田園詩詞相比,當代田園詩人需要正確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弘揚社會主旋律與抒發個人閑情逸趣的關係。筆者認為,作為詩人個體,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出世」甚至「厭世」情緒,並通過筆下的詩詞來發泄,進而從中尋找自身的心靈慰藉。對於這種個別現象與個體行為是可以理解的,無可厚非。但是,從社會層面上講,這類隱者情懷的田園詩詞不應成為當代田園詩詞的主流。二是針砭時弊、反映農民訴求與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關係。當今「三農」,儘管有很大的發展,但仍然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個別地方甚至依然會不同程度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醜惡現象。當代田園詩人通過手中的詩筆揭露這些現象,推動這些現象的整改是必要的。但是,從全社會而言,今非昔比,換了人間。農村面貌不斷更新,農業發展步伐加快,農民生活顯著改善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當代田園詩人在選材上不可以偏概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那些為社會傳播正能量的田園詩詞應成為當代田園詩詞的主流。

例如,下面這首絕句(選自吳洪激主編《新田園詩詞三百首》),作者寫的是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分田到戶的那個故事,從憂傷到喜悅,寫出了改革開放給廣大農村帶來的新變化。

例十六 紅手印

(當代)王小娟

鳳陽花鼓總憂傷,一曲辛酸唱小崗。

十八農夫紅手印,春潮湧起漫山鄉。

2、從田園詩詞的創作隊伍上看,當代詩壇既需要熱情引導「非農」詩人關注「三農」,深入農村,走向田頭,融入農民,從中汲取豐富的精神營養,進而創作出更多富於時代特徵的田園詩詞;更應大力培養能文能武、亦農亦文(包括農民和農村基層工作者)的農民詩人。

存在決定意識,那些對詩詞有濃厚興趣的農民或農村基層工作者,由於長期生活或工作在農村,直接從事農業生產或農村工作,他們的田園詩詞作品必然會更多地體現鄉土氣息,也更有利於田園詩詞的傳播。例如,下面這首絕句(選自武正國和翟生祥主編《新田園詩詞三百首》,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年),就既有現代信息,又散發泥土芬芳。

例十七 網上推銷

(當代)劉朝玲

金秋桔柚滿城香,阿妹推銷找客商。

昨日啟開網際網路,飛來生意萬千箱。

3、從田園詩詞的語言特點上看,必須適應基層民眾特別是廣大農民的審美要求,詩詞的語句應清新明快,朗朗上口,既具有積極向上的時代精神,又具有通俗簡樸的語言風格,大膽從元曲、民歌、俚語、諺語、歇後語、新詩和散文中汲取營養。儘可能符合老百姓的審美情趣,讓廣大農民喜聞樂見。例如,下面這首小令(選自武正國和翟生祥主編《新田園詩詞三百首》),詞中的語言,如「秧鋪地毯,豆爬棚架」等就很有特色。

例十八 憶秦娥·農家樂

(當代)賀志雲

剛入夏,雲開日照南山下。南山下,秧鋪地毯,豆爬棚架。 農家富裕修華廈,爺們喜拉家常話。家常話,豬娃好賣,嫩茶提價。

三、田園詩詞的語辭風格與修辭特點

田園詩詞的語辭風格與修辭特點,是一個值得研究又一下很難說得清楚的問題。前面所述新田園詩詞的語言特點就屬於這個範疇。這裡,筆者不可能深入探討這一問題,只是將研讀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凡》[①]後的一點思考寫出來與詩壇同仁商榷。陳望道先生在其著作中將語辭分為三種境界,將修辭分做兩大分野。所謂語辭三境界:一是記述的境界——以記述事物的條理為目的;二是表現的境界——以表現生活的體驗為目的;三是糅合的境界——這是以上兩界糅合所成的一種語辭。所謂修辭兩分野:一是消極修辭,其手法是抽象的、概念的,審美取向必須符合事理;二是積極修辭,其手法是具體的、體驗的,審美取向全憑意境的高下。

傳統詩詞語言是文學語言「大家族」中的一類,其語辭風格與修辭特點當然也包括在陳望道先生所概括的三種境界與兩大分野之中。然而,傳統詩詞語言又是一種很有特色的語言,其語辭風格與修辭特點自然又有其特殊性。縱觀傳統詩詞,從總體上講,其語辭境界為「糅合型」,也就是說既有「記述」,又有「表現」。然而,以追求意境為上的傳統詩詞,「糅合型」境界中的支配方仍應是「表現」,而不是「記述」,進而所對應的修辭手法,占支配地位的是積極修辭,而不是消極修辭。

然而,在傳統詩詞「大家庭」中又有很多「成員」。田園詩詞作為其中的成員之一,其語辭境界與修辭特點又有其自身的個性。如前所述,田園詩詞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寄情于山水田園風光的詩詞,個中景物體現為自然屬性;另一類是反映農民喜怒哀樂和農村風土人情的詩詞,個中事項體現為社會屬性。這兩類詩詞的創作手法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側重面可能不同,但從統計意義上講,它們的語辭境界則主要體現為「記述型」或者說是以記述為主的「糅合型」,相應的修辭手法總體上體現為以「賦」為主,以「比興」為輔的「白描手法」。但是,這種「白描手法」是在形象思維主導下的「白描」,而不是在抽象思維主導下的「白話」,其修辭特點仍然是形象思維引領下的積極修辭,而不是抽象思維引領下的消極修辭。

1、對於以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為特色的田園詩詞而言,也可以說它是傳統山水田園詩派作品的主體。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用白描的手法,把細膩的筆鋒投向山水田園,讓澎湃的心潮在遼闊的田園中清靜下來,去追求那田園牧歌式的理想生活,進而與現實產生若即若離的心理距離。這派作者的心靈特色,大多不同程度地受到佛教和退隱思想的影響,寄情山水,追求清靜閑適的精神生活,字裡行間浸透著一種超凡脫俗的隱士風度。這類詩詞的語辭特色,往往體現為用筆清淡,質樸自然,風格清新。

例如,作為歷史上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其語辭境界和修辭特點就是傳統田園詩詞語辭境界和修辭特點的典範。林庚先生就稱陶淵明為「歷史上最優秀的樸素的白描詩人」,他的語言自然淡雅而含蓄無窮,像「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句子,就用平實的語句給人們帶來豐富的想像,其中所表現的白描藝術為後世詩人所繼承。孫紹振先生認為,陶淵明的田園詩創造了「沒有外在負擔和心靈負擔的境界」,其詩情「好就好在刻意營造一種安寧的詩意」[②]。同樣,聞一多先生在研究田園詩人孟浩然時說得好,「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③]。事實上,那些經典傳世的山水田園詩詞,其意象選擇與組合主要體現為以「賦」為特色的「描述性意象」為主,以「比」為特色的「引類性意象」和以「興」為特色的「感發性意象」為輔的特點。這類詩詞內涵豐富的意境就好比是一幅精美的素描畫,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卻是以自然之眼觀物,以素描之筆抒情,言平而意深,語淡而情濃。

又如,下面這兩首當代田園詩人的作品(選自武正國和翟生祥主編《新田園詩詞三百首》),也可以作為上述觀點的佐證。

例十九 家鄉綠化感賦

(當代)邢敦嶺

綠上青雲望眼賒,破岩縫裡綻奇葩。

富民政策心頭雨,抓把春風也發芽。

第二十 菜 花

(當代)雷 春

一沐春風遍野黃,多情蜂蝶自癲狂。

此生難入時人眼,縱碎殘英籽亦香。

2、對於反映農民與描寫農村這類田園詩詞而言,其吟詠的對象以農民的現實生活和農村的風土人情為主要題材,這類詩詞主要體現為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其語辭境界或者全為「記述型」,或者是以「記述型」為主的「糅合型」,這類詩詞的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甚至還可以成為研究正史的參考資料。然而,這種「記述」不同於科學意義上的「記述」,而是藝術意義上的「記述」;不是定量意義的「記述」,而是典型形象意義上的「記述」,作品的字裡行間飽含著詩人質樸的「三農」情懷。對於這類田園詩詞,從「意象」選擇與組合的角度看,也總體體現為以「賦」為主要特色的「描述性意象」為主,以「比」為主要特色的「引類性意象」和以「興」為主要特色的「感發性意象」為輔的基本特徵。

例如,梅堯臣在襄城知縣任上的《田家語》和《汝墳貧女》兩詩,就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點弓手」給人民造成的苦難。有些詩詞還可印證正史,例如,《明史》記載于謙任山西巡撫時因平反冤獄,賑災救民,興修水利,使人民安居樂業。于謙本人在《平陽道中》一詩中,「相逢盡道今年好,四月平陽米價低」詩句,就真實地反映了這一實況。顯然,這一類田園詩詞,其語辭風格更是體現為「記述型」境界,修辭特點更是體現為「直白」手法。

又如,下面這兩首當代田園詩人的作品(選自武正國和翟生祥主編《新田園詩詞三百首》),也從一個側面描述了當代農村的一些新現象。

例二十一 當代農村新觀念

(當代)唐 宇

新郎打的接新娘,車尾裝回好嫁妝。

抬入洞房開一看,農科書報滿三箱。

第二十二 差不多

(當代)楊楚銀

想唱歌來就唱歌,歡聲笑語滿山坡。

郎穿西服耕田地,妹著時裝養鴨鵝。

流水小橋連別墅,手機遙控伴微波。

汽車路過家門口,城市農村差不多。

(作者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北省荊門聶紺弩詩詞研究基金會理事長)


[①]陳望道:《修辭學發凡》,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頁。

[②]孫紹振:《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196頁。

[③]聞一多:《神話與詩》,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48頁。


推薦閱讀:

穿山七十二龍問題!
王新生: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幾個問題
25歲姑娘應該懂的三個問題
你最大的問題是書讀得太少而想買的太多
吳曉芳:離婚協議中房產贈與條款的撤銷問題(附案例)

TAG:詩詞 | 創作 | 詩詞創作 | 當代 | 問題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