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立足之道】西漢開國君臣智慧的精華閱此三篇僅此(下篇)

【立足之道】(下)

三:劉邦麾下的第二號智慧人物是韓信, 而不是蕭何。蕭何儘管功勞第一,但他自己也承認,韓信驚才艷羨,遠非自己所及,所以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發生。劉邦這樣評價韓信的智力水平:「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確實恰如其分,縱觀韓信在楚漢戰爭的表現:揮師東向,滅三秦之王、魏王、趙王、齊王,幾乎整個北中國全是在韓信的直接指揮下打下來的,最後殲滅項羽本人的垓下之戰,也是在韓信的直接組織指揮下取勝的。在這些戰役中,韓信表現出了他對古代兵法的創造性的理解能力,他創造出的戰例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等,已是後來軍事家們反覆學習揣摩的經典戰例,成為其後中國兵法中的重要教學內容。因而, 可以說韓信的軍事智慧在那個時代可坐第一把交椅。

但韓信的問題在於他有某些道德缺陷,而且這種缺陷產生了致命的後果。韓信年青時,也和劉邦一樣,無所事事地混跡於街頭,但與劉邦不同的是,那時的劉邦雖然分文皆無,卻人緣奇佳,他到別人的酒店裡白吃白喝,喝高了倒頭就睡,可店老闆們都歡迎他,主動免他的酒錢,因為只要劉邦一來喝酒,他們的酒店營業額就翻倍。因為在劉邦的朋友中有有錢的人,通過這些人的收入,酒店收入還增加了,所以,人們都喜歡劉邦,說明劉邦在為人方面確有長處。可韓信就不同了,他到處吃白食,但到處討人厭。當時一位亭長同情他,讓他白吃了幾個月飯,但亭長的老婆實在看不上他,有一次早早地把飯做好,讓亭長吃飽了上班去,等韓信再來時,鍋碗瓢盆中已經一無所有, 韓信也看明白了問題,只好離開。在河邊洗衣的一位老婆婆同情韓信, 每天給他飯吃,這樣過了數十天,韓信對老婆婆說:「我將來發達了,必有厚報。」弄得老婆婆生氣地罵他:「你這麼大個小夥子不知道自己掙飯吃,自己不反省自己的錯誤, 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誰指望你回報呢!」韓信究竟是如何討人厭的,史書上記載不詳 ,但從這些情況來看,他在日常生活的為人處事上肯定有所不足。

對於他被呂后和蕭何所殺之事,後來許多人均從功高震主,免死狗烹的角度出發,對劉邦多有微詞,這種評價其實很不公道。在劉邦和韓信這件事上,過失在韓信一方。當年,劉邦與項羽相持在河南滎陽一帶,狀況十分困難,攻佔了齊地的韓信不分兵來救,反而提出讓劉邦封他為「代理齊王」, 劉邦本想破口大罵,但在張良和陳平的暗示下,又改口說:「大丈夫建功立業,要當就當個真王,何必代理」,還派張良送去王印。這件事上,韓信就做的不對,他從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卒, 被劉邦拜為大將軍, 卻在劉邦危難的時候提條件,說明他確實有些不仗義。好在劉邦大人大量,不在意這些。項羽被消滅之後,劉邦改封韓信為楚王,這次改封並非出自削弱韓信的考慮,而因為韓信本是楚人讓他治理楚地比較順些,楚地是項羽的老巢,派韓信去較為合適。 但韓信確實不太規矩,不僅私藏劉邦通緝的要犯、項羽的舊將鍾離昧而且也在背後說了些想要造反的過頭話,聽到這些消息後,劉邦用陳平之計,假借視察,逮捕了韓信。但當時並沒有殺韓信,只是把他降為淮陽侯,留在京城居住。但韓信很不甘心,他覺得自己有本事,羞於與周勃、灌嬰等人為伍,有次他去舞陽候樊噲府中,樊噲跪拜迎接他。樊噲也是一員勇將,且是呂后的妹夫,以這樣恭敬的禮儀對待他,是出於對他軍事才能的尊重,可韓信事後卻發牢騷說:「唉,我混背了,居然只能和攀噲這樣的人做朋友了。」這種為人方式怎能招人喜歡?後來代王陳豨叛亂,韓信確實有裡應外合、捲入叛亂的動作,這才有被呂后與蕭何設計所殺的結果發生。韓信的經歷說明,道德因素對人的決策影響太大了。韓信儘管聰明過人,但在為人處事上只順著自己的野心、甚至虛榮走,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直至利令智昏,在天下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試圖謀反,自取滅亡,怪不得別人。

四:在興漢「三傑」之中,若論智慧水平,蕭何僅能排第三,他沒有張良那種洞徹世事人情以及歷史大勢的高瞻遠矚的能力,也沒有韓信統率百萬大軍處理瞬息萬變的戰場情況的軍事才幹。讓他獲得成功的最突出的素質是認真負責,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這種工作態度持續了他的一生。還在沛縣當「文書」的時候,蕭何就因為工作認真負責,條理性強,被秦中央政府下來檢查工作的官員發現了,非常賞識他,準備提拔他到京城工作,蕭何以故土難離之類的理由謝絕了這次升遷的機會。劉邦攻下秦都咸陽後,諸將均去爭搶金銀財寶,而蕭何卻只收羅了秦丞相府中的法律、政策及地圖等文件,這為劉邦後來的作戰和治國,提供了最基礎的資料。劉邦評價蕭何的長處是:「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養,不絕糧道」,主要是集中處理民政和後勤供給事務上的精細,認真與可靠。司馬遷評價蕭何說:「以他這種智力秉賦,在秦朝也只能做一個平平常常的刀筆小吏。而處於興建漢朝的時代大潮中,他榮幸地與漢高祖這種英雄在一起,發揮了其「謹守管鑰」的長處,故得立不世之功。 」嚴格說來,認真敬業這種素質更傾向於道德方面的範疇,而非智慧的範疇,所以,我覺得蕭何的成功主要來自他的道德素質而不是智力的素質。而且,有時候,比起張良、陳平這些足智多謀的人,蕭何在某些事情的處理上,還「慢了半拍」,以至於鬧出笑話。

劉邦在封蕭何為相國之後,幾次還加封過他土地人口,比如在蕭何配合呂后殺掉韓信之後,就增封了他五千戶,這時有人給蕭何出主意說:「這是劉邦因為韓信造反,也懷疑你,加封土地是試探你,你不能接受,應上表辭謝。」蕭何這樣做了,劉邦果然挺高興的。類似的情況發生過多起。總之,只要有人對蕭何說:皇上開始懷疑你功高震主了,你該怎麼做怎麼做,蕭何就會言聽計從,他以為通過這些方式,就能打消劉邦的疑慮。但有一次事做過頭了,公元前194年(漢十一年),淮南王黥布造反, 劉邦帶兵出征在外,經常派使節回來向留守後方的蕭何了解後方的工作情況,可能是使節過問的次數頻繁了些,蕭何又多想了,這時有人建議他說:「皇上統軍在外作戰,知道你在後方很得民心,如此頻繁地派使節來過問工作 ,說明對你又起疑心了。當今之計,你不如多買田地,而且是以低價強買的方式,自污自己,讓老百姓對你有意見,皇上就心安了。」蕭何果然依計而行。等劉邦打仗回來,老百姓攔路告狀,說蕭相國強買民田宅院數千萬,等等。劉邦見到蕭何後嘲諷了一句「您當相國,就是這樣對待老百姓的?」然後把老百姓的告狀信交給他,說「你自己去給老百姓一個交代吧!」這時的蕭何,腦袋彷彿轉了筋似地不反省自己的過錯,反而說:「現在長安的土地太少了,老百姓沒有地種,皇上的獵場上林苑中的空地很多,不如分給老百姓,總比餵養那些禽獸好。」言下之意,不是自己強佔民田導致老百姓有意見,而是長安地確實太少,是劉邦的獵場強佔民田, 才導致的老百姓有意見。劉邦大怒,罵道:「你他媽受了誰的好處來打我獵場的主意。 」命令廷尉將蕭何囚械入獄。後人常把此事又解釋為伴君如伴虎,蕭何為民請命,反被猜忌功臣的劉邦下到獄中,這種看法嚴重地誤解了這一事件的性質。知人之明者如劉邦,難道看不出來,這是蕭何拙劣的「苦肉計」?他當然看得出來,而且以他對蕭何的了解,蕭何自己斷然想不出這等主意,他本來想給蕭何一個台階,讓他自己把強買的民田宅院退回去,就算了事;不想,蕭何變本加厲,反而又提出要把上林苑的土地分給百姓。當時長安的土地並沒緊張到那個程度,百姓們的意見也不是沒有地種,而是因為蕭何低價強買土地所致。 而蕭何這麼做的本意是:第一,自己低價強買百姓土地,落得壞名聲, 就可以降低自己在百姓中的威信,讓皇上放心;第二,皇帝將自己獵場的土地分給百姓,會讓老百姓覺得皇上是個好皇上,相國是個壞相國,增加百姓對皇上的愛戴之心。劉邦看透了這個小把戲,但他認為,自己並沒有猜忌蕭何,蕭何為了些神經過敏的小道消息,竟然不惜污損自己的形象,很不值當。蕭何一向廉潔奉公、生活儉樸、愛民如子,這些劉邦都是很清楚的,如今他這麼做,借污損自己的形象來樹立皇帝的形象是不識大體的糊塗行為,相國貪鄙不就是朝廷貪鄙嗎?而且,將來天下人知道相國這麼做是為了打消皇帝對他的猜忌,那麼,皇帝拔出幾千畝獵場土地的好名聲豈不馬上又被心腸狹隘、猜忌功臣的壞名聲給抵消了嗎?另外,蕭何此舉讓劉邦想起了秦朝的宰相李斯,李斯當政時,就是「惡事歸己,善事歸君」但秦始皇死後,就是這個佞臣,與趙高合謀,害死公子扶蘇,讓秦二世登基的,結果導致秦朝的滅亡。劉邦有些擔心,蕭何沿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會喪失政治原則,墮落成李斯那樣的佞臣,那對大漢的天下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採取囚系下獄的重法,讓蕭何猛醒。果然,沒過幾天,劉邦借口別人說情,又把蕭何放了出來。出獄後的蕭何光著腳拜見劉邦(原來蕭何是經過特許可以穿鞋帶劍上殿的), 蕭何這麼做是為了表示自己有罪, 向皇上致歉。劉邦一見他這樣,罵道:「得了得了,你歇了吧,少來這套。你為請求從我的獵場里分出土地給老百姓,我不答應,就是想讓老百姓知道,你相國是賢德的好宰相而我劉邦不過是桀紂一類的昏君而已。我把你關起來,就是讓老百姓知道我有過錯。」這段話說得極為坦誠,意思說,你再別搞那些小把戲了,你想給我的好名聲,我不領情,以後不要這麼做了。

當然,如果和普通人相比,蕭何也是智慧超群的人。首先,他有過人的識人之能。當劉邦混跡街頭時,蕭何已是縣裡的「幹部」,是個體面人。 那時,蕭何無論職務還是地位都比劉邦高,但他卻慧眼識英雄,認定劉邦是能做成大事的豪傑。所以,無論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都照護著劉邦。劉邦起事後,他又忠心耿耿地追隨劉邦,從未起過二心。他是不如韓信那樣明白,但也沒有韓信那樣的「小九九」。韓信在識人方面是遠不如蕭何的,他根本就不認為劉邦比自己有智慧,所以,到後來天下大局已定的時候,還敢想著造劉邦的反。蕭何對劉邦的忠誠,在很大程度上來自對劉邦智慧的推崇。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並找到比自己有智慧的人,終生追隨,這也是一種大智慧。在處理身後事時,蕭何所表現的智慧也是令人稱道的。他家裡沒有蓋豪華的宅院,所住的地方也不太好。別人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我的後代如果賢明,應該學習我的儉樸;如果不賢明,就這種破房子,也沒人惦記著來搶奪,至少能混個平安吧!」這種智慧可以讓那些想為後世留下龐大家產的人們好好學習一下。

五:我寫這篇文章的第一個出發點就是努力從當時的歷史事實理解那些充滿智慧的西漢開國君臣,努力廓清後來那些淺薄之人強加給他們的君臣猜忌的瞎話。他們都是智慧超群的人,彼此之間有深刻的互相理解的能力,他們的友誼是基於共同智力水平和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所以,才能默契配合,創出一番大業來的。如果後人只從狹隘的互相猜忌的角度去理解這些人,那麼也只能辦出更為狹促弊巴的事情,離偉大的境界遠矣。其次,我想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功業造化與智慧有關,也與道德素質有關。最成功的人物一定是智慧、道德素質都比較均衡的人,一旦道德上出現缺陷,對這個人命運的負面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韓信的例子就是證明。那麼,對於歷史上那些傑出人物的智慧能否學到呢?我覺得既可學到,又不可學到。對那些資質秉賦優秀、有理解智慧本質的能力的人來說,當然可以從前輩的智慧中學到東西了;而對那些毫無鑒別能力,妄自尊大的人來說,自然是什麼也學不到的了。而歷史學家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前輩人物的行為和動機,合乎實際地展示出來,存放在那裡,等著有智慧的來者去鑒別。

關於西漢開國君臣的記述的,最原始、最權威的史料是司馬遷的《史記》。後人關於這方面的一切研究文獻都是來自《史記》,所不同的只是加入了後人不少膚淺偏狹的理解。與其讀那些經過偏見過濾過的「二手貨」,還不如直接去讀第一手資料:《史記》。《史記》是中國最偉大的史學作品,太史公見解深刻,語言警策,生動傳神,是任何一位想了解中國歷史的讀者必讀、且終身持續讀的偉大著作。我們這裡所推薦的版本是按現代閱讀習慣橫排的版本,且由現代學者加以標點注釋,白話今譯。儘管有些具體的地名,句子的解釋可以商榷,但總的說來,是一部治學態度嚴謹的現代注釋本,非常便於現代人閱讀。

QQ
推薦閱讀:

牢記是一種責任,淡忘是一種智慧
禪聯匆匆讀 智慧無窮盡 仙客解讀順口溜五十首
覺悟之道,智慧之門 |《三木解易》第二講
給予是愛,更是一種智慧
智慧人生:人生,多欲者累,寡慾者安,無欲者剛

TAG:智慧 | 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