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怎樣選止痛藥
春季早晚溫差較大,寒冷容易引起肌肉痙攣,出現疼痛以及肩周炎、膝關節炎等。
面對疼痛,忍痛不治或亂吃止痛藥很可能延誤病情或掩蓋病情,從而造成嚴重後果。如果忍著不鎮痛,疼痛得不到有效緩解,肯定會影響睡眠、食慾,減低患者的抵抗力。疼痛患者應正確選擇與使用止痛藥,對於輕度疼痛,首選外用止痛藥。對中、重度疼痛與慢性疼痛,在局部外用止痛藥基礎上可聯合應用口服藥,用對了止痛藥很容易控制疼痛。對慢性複發性和間斷爆發性疼痛,可以用短效、速效止痛藥。最常見的疼痛是輕度和中度骨骼肌疼痛,可選用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成人用該葯最大劑量每天不超過4克,連續服用不超過10天。必須長期使用時,也應僅限於需要時,不能每天或按時服用。可以服用對乙醯氨基酚10天,再改用其他鎮痛藥物10天,然後再重新服用對乙醯氨基酚。
老年人體內含水量減少,肝腎功能減退,腎臟排泄功能減退,藥效學和葯代學特點為「起效慢,藥效增強,消除慢」。因此老年患者使用鎮痛藥物時要及時並反覆評估藥物的效果,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必要時更換藥物種類。一種鎮痛藥效果不好時,儘可能使用復方鎮痛藥物,以便將單一藥物的副作用減少到最低限度。復方鎮痛藥物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種類的鎮痛藥物混合在一起,發揮協同作用,減少藥物劑量,增強鎮痛效果,減輕副作用。
與其他藥物一樣,鎮痛藥物也有不良反應,要避免或減輕不良反應,患者應按照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安排,嚴格掌握適應症,正確選擇鎮痛藥物。無論用何種鎮痛葯都應從低劑量開始,緩慢增加用藥劑量,謹慎選定合適劑量。非甾體抗炎鎮痛葯是通過減少炎性前列腺素的生成,從而達到抗炎鎮痛的目的。也正是由於藥物導致前列腺素生成減少,從而使消化道黏膜失去保護,易發生炎症、出血、潰瘍,甚至穿孔。當胃部有炎症時可改用外用止痛藥,如扶他林乳膠劑能緩解肌肉關節疼痛、頸肩腰背痛以及急性扭傷拉傷疼痛。塗藥前應用溫水清洗或浸泡病變部位幾分鐘,用手指按壓找出病變處最明顯的壓痛點,以此為中心向周圍擴展2—3厘米作為塗藥部位。塗藥後用手在塗藥部位輕輕按摩幾分鐘,以促進藥物吸收。塗藥後至少兩小時內不要清洗塗藥處,以便藥物充分吸收。也可以用止痛透皮貼劑緩解疼痛。
推薦閱讀:
※ARD:幼年特發性關節炎相關性葡萄膜炎的管理建議(2018年)
※嘴巴張不開,那是病啊
※關節痛靠硬扛?專家細數膝關節病三大認知誤區
※年齡大了膝關節痛?教你8個動作正確鍛煉
※年輕人經常膝關節痛,原來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