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端午節的三個傳說

端午節的第一個傳說是紀念屈原,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言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問天》、《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此,端午節也叫詩人節)。公元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淚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淚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咬屈原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大夫,後來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後來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是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曹娥為救父投江。傳說經過是,父親溺水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於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頌揚。後人為紀念曹娥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江定名為曹娥江。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紀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時期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伍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人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宰相受越國賄賂,進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受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推薦閱讀:

端午節的的由來與傳說
傳說中的河圖洛書,你真的讀得懂么?
「歷史名人飯」廚神大賽 備料:歷史傳說皆食材
酒窩的傳說
民間傳說,準的可怕了! !

TAG:端午節 | 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