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該不該吃鹽?吃多少鹽?答案都在這裡了!

之所以跟作者約這篇稿子,就是為了解答之前大家的疑問……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留言區見……

來源丨醫學界兒科頻道

作者丨燕小六

最成功的謠言會跟人們已有認知、立場或擔憂「一拍即合」,讓人覺得「這簡直就是自己的想法嘛!」

而之後,任何的反駁證據都會被TA看做是對自己的否定、挑戰和貶低,激發其心理自我保護機制。結果,TA加倍地堅信謠言。

——《闢謠反而讓人更堅信謠言?》

今兒的開頭這麼隆重,實在是被一篇闢謠文,弄到內傷。就是TA:《嬰兒吃鹽有風險,小心「鹽」多必失!》(點擊查看原文)

該文引用研究和流行病學調查指出:兒童過早、過量攝入鹽,對健康有害無益。

但一大波「堅決擁護食鹽派」認為:「如果孩子因為不吃鹽,覺著飯沒有味道影響發育了,還要繼續此理論嗎?我家寶寶就有加少量嬰兒專用鹽,發育比同齡小孩子還好!」

委婉一些的則表示:「少量沒事吧?我們祖祖輩輩都是沒有這個概念的,不是也過來了嗎?」

就此,燕小六採訪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湯慶婭。「近年來,嬰幼兒鹽攝入嚴重不夠的報道或案例,沒有。倒是吃得太咸、鹽攝入超標,屢屢被報道。」她說。

2歲以前,不要加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對學齡前兒童(6周歲以下)的「吃鹽」問題,有明確說明:

☆ 0~6個月的嬰兒,堅持純母乳餵養;不能用純母乳餵養時,建議首選適合的配方奶餵養(完全不提吃鹽的事,喲喂!);

☆ 7~24月齡嬰幼兒,飲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

☆ 2周歲~6周歲,應控制食鹽用量,儘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雞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少選含鹽高的腌制食品或調味品。

這麼做的原因有4:

第一,嬰幼兒對鹽的敏感度,要高於成人。成人覺得淡,嬰幼兒吃著就已經咸了。

第二,口味是可以「誘導」的。過早吃咸,對鹽的敏感度會下降,即口味會越來越重。

第三,孩子越小,消化、腎臟功能越不健全,過多攝入鹽會加重腎臟負擔。

在《嬰兒吃鹽有風險,小心「鹽」多必失!》(點擊查看原文)一文中,有更多詳盡描述,感興趣者可移步、學習。

第四,母乳、配方奶以及很多食物中,就含有鈉(鹽的主要成分),完全可以滿足嬰幼兒日常生理需要。「芹菜、菠菜、牛奶等奶製品、蝦……這些都是高鈉食物。」湯慶婭說。

此外,包裝食品更是鈉的「聚集地」。

(配方奶含鈉,不管是國產還是進口)

(嬰兒米粉含鈉)

(某寶推薦的兒童麵條也含鈉)

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鹽?

有人指出,不界定「高鹽的量」,就是偽科學、耍流氓。

其實,關於每日鹽攝入量,一直都有「權威數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以下簡稱《參考攝入量》)。

特此說明:我們討論吃鹽多少,最終關注的是「鈉含量」高低。而不同品牌、類型的食用鹽,鈉含量略有差異,在91%(二級日晒鹽)~99%(優級精製鹽)之間。

為方便大家理解《參考攝入量》關於鈉的限定,燕小六整理了一個表格,如下:

(AI是指某個健康人群能夠維持良好營養狀態的平均營養素攝入量;這一數值經大量文獻、研究論證)

數字很枯燥。舉例說明。

比如,小H是一名2歲的男孩紙。按照《參考攝入量》,他每日的鈉攝入量,應該在700 mg(約等於1.8 g食鹽)。

這天,小H喝了600 ml配方奶,吃了1個雞蛋。

(不同品類牛奶的鈉含量略有差異)

如果這天,媽媽再炒一盆菠菜(高鈉)炒臘肉(高鈉)、水煮半斤海蝦(高鈉),掰些芹菜(高鈉)煮個湯,700 mg輕輕鬆鬆超標。

2歲以後,鹽怎麼加?

在很多家庭,1歲後,基本就不給孩子開小灶了,大人吃啥,孩子跟著吃啥——無非在菜的種類和性狀上,兼顧一下孩子。

「非不讓孩子吃鹽,你說,這飯怎麼做?」有人追問。

這裡涉及3個知識點。

第一,總量控制。結合《參考攝入量》,對2~6歲的孩子來說,必須通過食鹽獲取的鈉很有限,1~2克鹽足矣。6歲~14歲的孩子,也就是需要加3~5克鹽。

第二,使用限鹽勺↓(某寶上有很多)。

還有一個很直觀的對比:1 g食鹽鋪開後,其面積≈1角硬幣。

第三,等飯菜做好、盛裝進盤後,再加鹽。這樣,鹽附在食物表面,只要一點,就能吃出鹹味——這個方法還能管控全家人的鹽攝入。

不吃鹽沒勁兒,怎麼辦?

這是一個「歷史問題」。

以前,鹽是「奢侈品」,甚至幾天都吃不著。但人還得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大量出汗。長此以往,流失的鈉得不到補充,確實會出現電解質紊亂,從而乏力、沒精神。

(《小兵張嘎》用布巾沾鹽水,帶去給紅軍嘗、長力氣,是老輩常說的橋段)

如今,時代變了。吃不到鹽的家庭,幾乎絕跡。大多數家庭都有空調,大量出汗也很少見。因進食不足而導致的電解質紊亂,發生率如同天上掉餡餅。

也有人會說:我親身經歷的!孩子不吃鹽,就不愛吃飯,就營養不良,就發育遲緩!

作此斷論之前,燕小六就想問問:你思考過孩子的餵養方式嗎?你是否知道,有一種厭食是長期追著喂飯,逼出來的孩子心理負擔?

你考慮過生長發育差異嗎?你是否知道大動作發育存在明顯個體差異。有些寶寶10個月就會走路,而有些到1歲了還站不穩?

你反省過,每天由著孩子吃高鹽高糖高熱量的零食,這也是造成厭食和拒絕無鹽正餐的原因之一嗎?

更有甚者,你反思過,孩子的口味是不是已經「養重」了?他們會不會惦念著那股甜鮮,然後用「不/少吃」,來誘導你加料?(要知道,孩子比你更了解你的弱點)

孩子又吐又拉,得吃點鹽吧?

如果孩子止不住地腹瀉、嘔吐,首先要去醫院檢查。關於鹽分的補給,正確的做法是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中含有葡萄糖、氯化鈉、氯化鉀、枸櫞酸鈉等多種成分,目的是避免電解質紊亂、補充體液。

如果只是給孩子喝鹽水,僅僅補充了氯化鈉,別的電解質都沒有!而且,鹽水喝多了,孩子更容易口渴→喝更多水→加重腸胃負擔,腹瀉和嘔吐可能會惡化。

「兒童專用鹽」 就是博眼球

這年頭,打了「兒童專用」logo的商品,價格高但賣得好。總有人願意為廣告埋單。

在此鄭重提醒:1.如果你想買「兒童專用鹽」,先看看其成分表上排在第一位的是什麼!是不是鹽?

2. 有些產品自稱「減鹽、更健康」。按照《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規定,某種產品應比同類產品中鈉含量低25%,才能宣稱是減鹽食品。「老百姓很難計算出25%。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是,挑同類產品中鈉含量最低的。」湯慶婭說。

(比如,同樣份量的兩盒奶,如果僅考慮少吃鹽,選右邊這個)

3.不管是不是專用,2歲內不需吃鹽!不需吃鹽!不需吃鹽!說三遍!

如今,市面上還有一些「復方兒童調味料」(如下圖),配料含蝦皮、食用鹽等,但不顯示含量佔比。若是給孩子用這些調味料,鈉攝入更難把握。

不吃鹽,加醬油行不行?

父母們,你嘗一口醬油,摸著良心說:咸不咸!

按照醬油的釀製工藝,必!須!加!鹽!呀!

你再看看兒童醬油瓶上的成分標籤。都寫著呢:含鹽!

一般,每5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鹽。2歲以後給孩子用醬油調味,加鹽量要相應扣除。

不加鹽,孩子不愛吃飯!

這是成年人的臆斷。

任何一種食物都有其天然的味道。大人不喜歡寡淡的原味,不代表孩子也不愛。而且,孩子對食物的喜好,沒有成人的慣性和偏好。比如,燕小六就愛西紅柿炒雞蛋。但我娃認為,西紅柿能做義大利面醬,能煎能烤能蒸能生吃。

如果父母真擔心食物不夠有「味」,可以利用食物的原味,來製作出美味佳肴。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就推薦,可選天然、新鮮香料(蔥、蒜、洋蔥、檸檬、醋、香草等)和新鮮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給孩子的餐食調味。

所以,如果孩子不愛吃飯,別糾結是不是沒加鹽。多琢磨下廚藝和用心程度吧。

(我就問你饞不饞吧)

後記:

編輯提及這個選題,無奈地說:「讀者問,以前的孩子都是從小什麼都吃,照樣健健康康。你讓我怎麼回復呀?」

對於這樣的留言,燕小六隻想說:

1.以前人啥都吃,人均壽命只有四五十歲。你要不要回去?

2.馬上清空你的海淘購物車,馬上刪掉那些代購微信號,從今天開始,只給孩子喝小米湯、吃餛飩皮——以前孩子都這樣長大的,不也健健康康!

專家簡介

湯慶婭,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會營養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營養學會理事、上海食療研究會理事;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兒科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臨床營養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圍產學分會營養與代謝學組委員、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營養醫師專委會委員等職。五家雜誌社編委或特約編委,發表專業論著60餘篇。擅長各人群與營養相關疾病的診治技術,兒童單純性肥胖病及慢性代謝性疾病的防治和婦幼營養管理等。

資料來源:

推薦閱讀:

誰出生在這9個好日子,時來運轉,福祿多
倫敦時裝周 有趣的看點都在這兒了!
在這5種情況下受孕,生出來的孩子會更聰明!看看你佔了幾條?
你不能不看! 維秘史上最美超模都在這了!
貧富之分在這裡, 富人不願搭理窮人原來這麼現實!

TAG:寶寶 | 答案 | 這裡 | 在這裡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