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益西彭措堪布:沙漠中有大樹王

http://www.folou.com/thread-790376-1-1.html

益西彭措堪布:沙漠中有大樹王【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問:眾生與佛相差懸殊,為何隨順眾生諸佛即歡喜呢?答:因為佛以大悲心為體故,因於眾生而生起大悲心,因於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以大悲心愿救度一切眾生,但要圓滿實現度生願望,只有成就佛的智悲力,因此發起對佛果的希求心,這就是因於大悲而發菩提心。)因於菩提心而成就正等覺。比喻顯明:【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曠野」喻生死。生死無依,漫長無際,比作空曠無人、漫無邊際的曠野。「砂磧」比喻生死中不生善根。「大樹王」喻菩提樹王,即一切眾生的本覺智慧之體,大樹王在沙漠中孤零零的,沒有綠葉、紅花,喻菩提樹王隨染污緣,成為染污法,不能顯發佛菩提的作用,雖然智慧本體從未喪失,但受煩惱障蔽,不開智慧花果。「樹根」喻眾生自性住種姓或本覺智慧,根埋在燥熱沙石中不得滋潤,比喻佛性處於貪嗔痴熱惱中,不能顯發。「水」喻大悲。樹根得水滋潤,枝葉花果繁茂,說明水是助緣,砂磧不是。眾生的佛性之根,怎樣資發才能成熟智慧花果呢?就是以大悲水澆灌。這可以兩方面理解,從自身說,以大悲利他能顯發智慧覺性。以愛執自我只會障蔽佛性,現在要開顯佛性而成佛,應修大悲心去除我愛執,由此會顯發智慧花果。從他者而言,以大悲心把其他眾生安置在三寶良田中,普降法雨,滋潤眾生的善根界,由此令其善根蘇醒、增上、成熟,開出諸佛菩薩的智慧花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問:為什麼利益眾生而能成就佛果菩提智慧?豈不像給他飲食,自己空口而飽嗎?答:智慧圓滿成就,必須自他無異,物我一如,見一切眾生都是我覺心所現,因此利他即是利我,眾生圓滿,我智方圓。因此說,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即能成就佛果菩提。【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這一句有兩種解釋:一、緣起釋:依於眾生而起大悲,依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二、觀心釋:攀緣妄想,即是眾生,起妄,即不覺;覺悟,妄即消失,合於本覺,名為成佛。因此,菩提屬於眾生。或者,思維觀察法義,此心念念生起,是眾生;要由心念推察才見正理,成就智慧才證得菩提,所以說菩提屬於眾生。「一切眾生而為菩提樹根」,意為諸佛無不從迷而悟,從妄而真,故說菩提屬於眾生。《維摩詰經》云:「煩惱即菩提。」又云:「諸佛解脫,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上面比喻上說,沙漠中有大樹王,只有就樹根澆水,才會開花結果,此外在沙漠其它地方到處澆水,也都只是徒增疲勞。其次,雖然見到樹王的根,但不澆水,仍然不能開花結果。這是比喻:一、必須了悟生死中的本覺之體,從覺心中生起大悲,不了悟本覺之體,縱然遍生死而起悲心,也只增加愛見,畢竟不能證得菩提。二、雖然了知菩提樹根,不實修亦不證菩提。《寶性論》云:「一切有情無明等,果皮中纏法界善,如是若依彼彼善,漸次成為能仁王。有情煩惱果皮內,具有正覺之胚芽,如是彼彼善緣力,見法次第漸增長。」認識無明殼中有正覺胚芽,須假借善緣助發。只有憑藉福慧二資糧的善緣力助發,才能次第增長,最終成就無上菩提。所謂「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廢棄修持,亦不能成就。 ——《普賢行願品》講記
推薦閱讀:

三銅,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5
騰格里沙漠——蒼涼中的震撼[18P]
沙漠孤舟
庫布其沙漠的柔美風光
【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南平吳會北定沙漠——衛公李靖

TAG:沙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