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臨證經驗】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劉茂才教授論治中風病見解

本文作者:黃燕 盧明

劉茂才

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中醫藥學會內科腦病專業委員會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腦病分會終身名譽主委;廣東省名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廣東省中醫院腦病學科學術帶頭人。曾獲廣東省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科委科技進步獎多項,和「廣東省衛生系統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廣東省優秀中醫藥科技工作者」稱號,並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名中醫」稱號。

在臨床實踐中,運用中西醫診療手段,對中醫腦病潛心研究,重視「腦為元神之府」學說,主張創立新的中醫腦病學,以代替傳統的「以心代腦」論;對於中風病,主張堅持辨證施治原則,採用綜合治療措施。發表論文30多篇,主編專著《現代疑難病中醫治療精粹》。

劉教授多年來對中風病深入研究和不斷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辨證診療思路。

重視氣血失調與痰瘀為患1

劉教授認為,中風之發病,其關鍵在於氣血失調,痰瘀為患。該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在氣血虧虛、臟腑陰陽偏盛的基礎上,遇有勞倦內傷、憂思惱怒、嗜食厚味、煙酒等誘因,進而引起臟腑陰陽氣血錯亂,痹阻腦脈,或血溢脈外,形成清竅失宣而見神昏、口舌歪斜、不語或言語謇澀、偏身麻木不遂等中風癥候。

從病者的體質與發病年齡看,中風之病,多先有伏痰存在,因其臟腑氣血失調,每致痰濁內生。痰阻腦脈或痰隨氣升,阻滯腦髓脈絡而出現中風證候。中風病後,由於腦脈之痹阻,或腦脈氣血之鬱積,致清陽之氣不得舒展,津液滲泄,為痰為飲;中風病發,血溢腦脈之外,致津凝血敗,亦化為痰,這種痰在中風病中的產生和存在,在一定條件下,可互為因果,甚至造成惡性循環。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痰和瘀是兩種不同物質和致病因素,痰是人體津液不化或水液代謝失常而形成的病理產物,瘀是人體血行不暢,污穢之血或離經之血著而不去的病理表現。

但劉教授認為「痰瘀同源」,「痰瘀同病」,「痰瘀互患」,痰瘀貫穿於中風病的始終,兩者可共患,亦可轉化,終致痰瘀互阻,腦髓脈絡不通暢之病變。

祛瘀滌痰通絡為治療大法2

劉教授認為,治療中風病應遵循中醫辨證施治原則,採取綜合治療措施。在診斷、辨證明確的前提下,對中風病應早期應用綜合手段進行綜合救治,利用各種給葯途徑及治療手段,充分發揮中西醫各自的優勢,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予(介入)溶栓、手術清除血腫、中藥針劑、口服液、灌腸液、針灸及早期康復措施等方法進行綜合救治,以提高治癒率、降低病死率、減輕致殘程度。並強調早期活血化瘀、滌痰通絡為治療之大法。

不論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發病後其基本病理為腦脈瘀滯不暢,活血化瘀可改善腦組織血管微循環,促進血腫吸收和側支循環的建立,以利功能恢復。臨床上,除使用活血化瘀針劑如川芎嗪、血栓通、復方丹參注射液、燈盞花素注射液等外,劉教授還研製了中風病系列中成藥:如清肝熄風、破血逐瘀、滌痰開竅之腦脈Ⅱ號膠囊和口服液;益氣活血、滌痰開竅、熄風止痙之腦脈Ⅰ號膠囊和口服液,均獲得較好療效。

此外,還主張痰瘀同治,滌痰常選用膽南星、牛黃粉、天竺黃、海藻、石菖蒲等,祛瘀則常選用水蛭、三七、土鱉蟲、毛冬青、丹參、益母草等。而通腑醒神法則是針對中風病腑氣不通之病變。其發病多與患者素有宿痰,發病後痰邪積滯、痰瘀交結,或素為陽盛之體,或脾肺、元氣虧虛發為中風,而致熱甚腑實或氣虛便難;而病後腸蠕動減弱、氣機不暢,腸內廢物積滯過久,加重腑氣不通。腑氣不通,大便不暢可能成為病情加重或再中風的危險因素。故應重視通腑醒神,無論其有無意識障礙,均可用之;對於中風病之急危重症,及早予通腑醒神法,更可直折肝陽暴亢之勢,或起上病下取、急下存陰作用。劉教授曾運用大承氣湯加虎杖煎水灌腸治療重症中風,收到良效。經過長期臨床觀察和總結,研製了通腑醒神膠囊,辨證、辨病應用於各期、各型中風,常獲良效。

急性出血性中風用活血化瘀法,因恐加重出血或引起再出血,故將出血性中風作為活血化瘀之禁區。但劉教授積極推崇以活血化瘀法治療急性出血中風。他認為,出血中風之絡破血溢,本身就是瘀血;離經之瘀血,必然阻滯清竅之脈絡,影響腦髓氣血流通;加上神智障礙,飲食受阻而津液無以補充,或眩暈嘔吐,津液耗傷,或卧床不起,氣血郁滯,或誤用寒涼止澀太過,致血脈凝澀等,形成新的瘀血,又加重或促發瘀血證候,使腦脈更加瘀阻,甚至造成惡性循環。故無論何種病因所致出血中風,雖病因繁多,病機複雜,但治療瘀阻腦絡、清竅不宣為當務之急,此有形之邪,為血實之證,宜祛除之。通過活血祛瘀加以疏導,使離經之血消散和吸收,促進腦脈流通,清陽之氣舒展,恢復功能,達到祛瘀生新的目的。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藥物對凝血機制有雙向調節作用。因此,不必擔心用之加重出血或引起再出血。出血中風病發後,只要上逆之氣復還,氣復平順而不上逆,亦無明顯出血傾向,可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應用活血祛瘀法治療,把握時機,視病情而加重破血逐瘀之劑,以促進腦水腫的消除,血腫的吸收,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恢復神經功能,提高療效。

臨證中,劉教授還主張中西醫結合,通過現代醫學的開顱、鑽孔碎吸等手術清除血腫,迅速解除血腫佔位效應,爭取時間,同時發揮中醫藥辨證施治的優勢,尤其是活血祛瘀法的綜合應用,能夠取得較好的療效。其主持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高血壓性中、大量腦出血血腫清除術及中醫藥治療的研究」,通過百餘例臨床觀察初步表明,28 天、6個月隨訪臨床療效及患者生活能力(ADL)均優於西藥對照組,並能降低合併感染率。

中風後期當益氣活血與肝腎同治3

對於中風後期,劉教授強調益氣活血法,且講究益氣活血孰輕孰重,同時又重視肝腎同治。

他認為中風急性期後主要以「本虛」為主,兼以「標實」。「本虛」乃為氣血不足,肝腎陰精虧虛,腦脈失養,髓海空虛,肢體功能活動障礙。「標實」即痰濁、瘀血阻滯腦竅脈絡,而痰濁瘀血又為正氣虧虛所致,「氣行則血行」,氣虛則運血無力,血流不暢而成瘀,水液不化氣而成痰。

因此,根據「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及「腎主骨,生髓,諸髓皆屬於腦」的理論,結合中風其病在腦,癱瘓諸症乃為痰瘀痹阻腦脈所致,擬補氣補腎以益腦髓,達到扶正以祛邪,寄補為通,寄補為消之目的,立復方北芪口服液處方。方中重用黃芪以補氣,助以健脾化痰;配何首烏、雞血藤以益氣活血通脈兼以養肝腎;用龜膠以滋陰潛陽,益腎健骨。諸葯合用,平調陰陽,補益肝腎,使氣血流暢,精氣充足,腦髓得充,痰瘀自消。臨床用之,效果較佳。他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復方北芪口服液治療中風恢復期臨床與實驗研究」已通過結題,受到國內專家的一致認同,鑒定為同類研究「國內領先」水平。


推薦閱讀:

環球母嬰早教專家分析嬰兒學步車的6宗罪
專家:昂山素季訪華增中緬政治互信 令民眾受益
這個動作最傷膝蓋,骨科專家從來不做!
倫理專家稱尊嚴死非人道死亡:撤呼吸機同樣痛苦
專家談養生

TAG:經驗 | 醫藥 | 中醫 | 教授 | 專家 | 中風 | 全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