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武林高手--------儒家尚武論
級別:少尉
積分:4847
後世每提到儒家,總以為儒生,好像個個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人。被儒化的人民是順民,奴才,以至於南京大屠殺這樣罪業也怪人民被儒化,不尚武。當然這個論斷很可恥。但也反映了,大家對儒家學說的誤解。儒家本身最高的價值觀是仁義,但也是非常尚武和具有革命精神學派。首先說說孔子,孔子本身就是一位武林高手,這個是有歷史確切記載的。 孔子有學生幾千人,教的「六藝」當中的御,射。這些都是軍事技術。御」是要駕著車打仗,而不是騎馬。射是箭法。《列子》卷八載:「孔子之勁能拓國門之關。」《呂氏春秋。慎大》也說:「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這個說的是孔子是個大力士。雖說比不了楚霸王力能扛鼎,但舉國門之關,也是力氣大的驚人。 孔子門人,賢者72,子路武功高強,其它弟子也常結夥打仗,,魯哀公十一年(前484)齊師伐魯,弟子冉求率「左師」禦敵,弟子樊遲為車右。魯軍不敢過溝迎戰,樊遲建議冉求帶頭,冉求納之,魯軍大獲全勝。 從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儒家並不是什麼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而是軍政雙優,軍事和政冶全面發展的人才。 思想上,儒家雖說重仁義,但也有強烈的軍事尚武思想 孟子主張為施行仁政而採用戰爭工具,他把這種正義的軍隊稱為「仁義之師」或「仁者之師」。為此,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反映儒家軍事尚武思想的命題,如「仁者無敵」,「以至仁伐至不仁」,「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等等。孟子的軍事尚武思想還表現出強烈的「民本位」傾向,如其主張「誅其君而吊其民」,「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等等。在這種「民本位」思想的主導下,孟子提出了具有一定民主意識的「君主易位」思想,《孟子﹒萬章下》有云:「君有過則諫,反覆之而不聽,則易位。」由此,又直接生成了儒家思想中的暴力革命思想。儒家暴力革命論來源於《尚書》中的「伐無道」思想:所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所以有「成湯革夏」;所謂「商罪貫盈,天命誅之」,因而有武王「弋殷命」。孟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影響深遠的「誅一夫」觀點。《孟子﹒梁惠王下》云:「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這種對無道之君可以暴力誅之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後世的起義和革命。「誅亂除暴」,「解民倒懸」在古代戰爭史上具有神奇般的號召力,直至在晚近的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創建中,都曾經發生了巨大的影響。簡單歸納,就是興仁師,伐無道。君王有過錯,勸諫,勸多幾次不聽,則易位,叫君王滾蛋,換有仁德的人上。對於無道昏君,則興義兵,伐無道。對於沒有仁義的昏君,一夫,獨裁者,民賊獨夫,則興義兵,砍你腦袋。 這是怎樣一種殺氣騰騰的思想。根本不是什麼維護封建統冶的胡說八道,而是維護人民,維護正義的偉大思想。 這個學說估計拿到現代,當政的也接受不了。所以歷代被統冶階級改的面目全非。只講忠孝,不講仁義。流傳到日本更奇怪。仁變成憐憫的意思。所以日本人才會非常殘忍而固執。日本為什麼不向中國道歉,首先一點,他們的文化缺少仁義的內容,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也不知道錯在哪裡。殺人放火對於他們來說再正常不過。南京大屠殺他們都不認為有錯,又憑什麼道歉。 其次日本人講忠孝。對中國戰爭是天皇下令的,對於一般日本人來說,我只是執行天皇的命令。軍人以服從為天職。更談不上錯在哪。要錯也是天皇錯。所以孟子說,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日本人把仁義抹殺了,人都成了野獸,所以會率野獸一樣的軍隊去殘害人。一部儒家學說,造就了整個中國歷史。每當國家分裂的時候,儒家大一統思想,時時召喚我們統一國家。每當國家混亂的時候,儒家思想召喚我們興義兵,誅亂除暴」,「解民倒懸」 中國王朝也在這種亂,冶中不斷更替。兩千年來儒家思想已經滲進我們思想的每一個角落。我們以為已經遠離它了,其實它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的言行舉止。
推薦閱讀:
※儒家修身養生之道
※儒家為何會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或者說是統治思想?
※為何我讀《論語》,總能品到悲苦之情?
※君子的意義和儒家的困境
※儒家文化圈的孔子崇拜之越南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