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拳道教室 (一)

據李小龍說,我國武術的起源雖然十分久遠,可惜鑒於國人保守的傳統性格,而不能象他國柔道、空手道、跆拳道、西洋拳、泰國拳等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其最大原因是在於截拳道教授方式及晉陞制度未能完善化。而且時至今日,我國人仍抱著「弟子未滿師之前不能教人」之觀念。其實「滿師」標準極度空泛。有人教授一輩子拳術,獨言無一弟子學齊他的全部技藝;也有人只教他的弟子兩三年,便說他已技成,可以任教了;有時不但在同一門派內,甚至在同一師門中也會發生這種全無標準的承諾,因此「滿師」與否,往往只憑師父一句話。因此,李小龍自1970年開始,已制定了一套晉陞制度,經數年反覆修正,這套制度已成為國際性的統一晉陞系統,在多個國家中甚至已獲「法定」地位。根據李小龍的計劃要求,截拳道的晉級可分為以下幾步。第一級:由初學開始,學習各種基本功和基本實戰技術,打好堅實的基礎。也就是力圖讓習者在該階段的練習中,達到雖未必能真正透徹地了解本身所學,但至少能明確地去掌握去運用,以及去傳授本身所學的技術於別人。這種情形就如極大部分的工匠一般,他們雖學得一門製造或修理的技能,但對本身所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級:全部將基本技術學齊,並開始學習技擊要訣與戰術運用等理論素質。達到此級的要旨不在乎習者練到十全十美的境界,惟必須能練到手法標準,懂得如何去使用截拳道跟人搏擊即是。同時,由於日子尚淺,對於傳技之應有竅門尚未通曉,故只屬「助理教練」級。第三級:在這個階段,拳手可以開始進行專項素質訓練,如心理訓練、特質訓練等,並可以開始練習器械捕擊法,或者借著器械中的某些訓練課程以輔助拳功之不足。第四級:至此階段截拳道的所有技擊手法已經臻於圓滿並能運用於實戰對抗及搏擊之中。腳法及一切下盤技巧亦應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大致而言,截拳道中的整體課程已經完結。此階段可以說是截拳道拳術中最主要的訓練。一個學習截拳道的人其功夫造詣的精深與否,與此階段有著決定性的關係。也就是說,在前三個階段中,截拳道的技術縱然全部熟習,而如不詣對搏之法,卻等如得物無所用,如入寶山空手回。而且基本技術即如「工具」,實戰即如「使用工具之法」,如不識使用之法,有工具縱何用?故惟能熟練,及至真正搏擊之時運用隨心。且占快、准、勁、狠四大要素。第五級:在此階段中習者不僅要將截拳法中的徒手技擊法及器械搏擊法全部學齊,更要一再對技術、功力等苦加研磨,以增加搏擊致勝的可能性。之外,對於別派武術亦要開始研究,並找出各門派的獨特風格及打鬥特點,以達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地步,更可由此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境界。第六級:在此階段,大概而言,已經過了一年多的學習與訓練,如今已學完全部課程,而且以後能否成為一大宗師,視其個人在此階段中的自我修鍊而已,這包括對本身技術進一步改進和參加高水平的比賽等。第七級:這是「理想中」境界之一。如練習到此種程度,對於截拳道拳理中的各種問題已無須疑問。因為他已經在武學上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而且據李小龍所說,本門將這一級定為高級資格,除最高負責人以外,他已是各級教練在截拳拳術訓練上的「模範」。晉陞到這一級的拳手,除要經由本門高級教練公開推選外,更要在武學上有一定的成就,加上對本門拳法的輝煌的傳播功績。第八級:這亦是理想中的階段,應該是一位不但對於截拳拳理的修養達到臻至化境的階段,甚至對一般武術的優劣亦能了如指掌。至此境界,截拳道已非一門技術,而是一種哲理。達到這個級別的拳手可領導本門發展各地事務,即有資格創立自己的功夫館。第九級:理論上,練習者臻此境界,已然大智大慧,而且任何武術對他來說已無神秘可言。到此,可以說是達到了「以武入哲」、「卓然成家」的地步。實際上,只有李小龍一人達到了此境界。第十級:這只是理想中的一個虛無飄渺的境界,因為李小龍認為人總有缺點,沒有人能達到真正完美的境界。這一階段注重「法」的修鍊,由於這是憧憬中的一個最高境界,故此已非時日可以造就,且「法」之為物虛玄之至,有人可以一朝頓悟,有人可能一世懵懂,故至此境界頗難定一標準,今以此等名銜作為對本門中位高的一種尊稱而已。□ 振藩截拳道綜述1996年元月,為了將截拳道的推廣納入正規化、標準化、國際化、合法化的軌道,也為了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李小龍特有的武道藝術與格鬥哲學,李小龍的遺孀琳達.李.卡德威爾、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黃錦銘、李愷、埃倫.喬、喬治.李、赫迫.傑克森及理查德.巴斯蒂羅等13位李小龍宗師嫡傳高足在西雅圖聚會,商討並成立了世界上唯一合法和最具權威的截拳道推廣機構「振藩截拳道核心」(JUN FANJEET KUNE DO NUCLEUS)。□振藩截拳道釋義□截拳道的發展歷程□截拳道現狀及發展□截拳道的特點分析□截拳道與世界功夫□截拳道革命性拳理□截拳道的精華元素□截拳道的致勝要決□截拳道的技術系統□截拳道的運用原則□截拳道誘敵攻擊法□截拳道格鬥的本質□截拳道封手攻擊法□截拳道訓練三要素□截拳道柔韌訓練法□截拳道的技擊要素□李小龍個人訓練法□成為偉大鬥士要素□李小龍論武術訓練的中「六大要點」

振藩截拳道釋義1996年元月,為了將截拳道的推廣納入正規化、標準化、國際化、合法化的軌道,也為了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李小龍特有的武道藝術與格鬥哲學,李小龍的遺孀琳達.李.卡德威爾、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以及木村武之、黃錦銘、李愷、埃倫.喬、喬治.李、赫迫.傑克森及理查德.巴斯蒂羅等13位李小龍宗師嫡傳高足在西雅圖聚會,商討並成立了世界上唯一合法和最具權威的截拳道推廣機構「振藩截拳道核心」(JUN FAN JEET KUNE DO NUCLEUS)。會上,經過李香凝的提議,大家一致通過了將李小龍生前所講授的武道藝術系統命名為「振藩截拳道」,以示對截拳道的創始者李小龍的尊重,也區別於市面上的一些所謂的「截拳道」。

大家之所以同意在截拳道前面加上「振藩」,是因為「振藩」為李小龍宗師的本名,而且在宗師生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以教授「振藩功夫」為主,所以以「振藩」為名最能體現李小龍原始風格的功夫系統。而現今人們又希望見到與學到李小龍生前所講授的功夫,因此,振藩截拳道既能順應社會潮流也符合邏輯。至於「截拳道」三個字,單從字面解釋並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李小龍生前亦說過「截拳道」僅僅是一個名稱,它只是一個稱呼或符號而已。「一旦有人妄說截拳道是什麼或不是什麼,或是與這個與那個有所不同的話,那麼不妨就讓『截拳道』這三個字永遠消失罷!消除掉這虛有的名稱,而只讓它的實質存在罷!(李小龍)」

事實上,僅從字面上想徹底了解截拳道是不可能的。左圖為李小龍於1966年書寫的一則有關截拳道的簽言,目前這張珍貴的簽言牌已放在伊諾山度的武館中作觀賞及收藏。振藩截拳道並非是一種單純的格鬥技術,它包含了李小龍生前所學習、研究與講授過的全面的格鬥技系統與哲學理念,也就是說截拳道的精要所在就是李小龍畢生所涉及到的武學理論、格鬥技術、訓練方法、思維方法及內在精神,這五項要素缺一不可,因為截拳道本身就是李小龍通過武術修鍊而達到個人進化及自我啟發的過程。振藩截拳道的正式啟用還可消除多年來在世界截拳道界存在的一些關於李小龍及其整個格鬥技系統的誤解,並藉此來展示李小龍遺產中更為清晰的一面。因為「振藩截拳道核心」所尋求的是想將其變成一座宣揚整個截拳道藝術的博物館,一個使武術家自我發現並成長的閃光起點。要想真正了解李小龍或欲從實質意義上去掌握截拳道,必須通過三個方面:李小龍的生平、武道與事業。如果拋開其成長曆程,而單純修習其外在的格鬥技,那麼僅可得到一個外殼。振藩截拳道所倡導與關心的是李小龍生前所教導的武學,而作為一個真正的截拳道者的職責就是永遠保存及全力去發揚這種武學。截拳道雖然厲害,但卻不是什麼「神功」、「絕技」,更不可把李小龍說成是什麼特異功能大師。李小龍是人而不是神,他雖然創造了世界武術界史上的奇蹟與「神話」,但是他是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一步步踏向武學頂峰的,所以當我們研究李上龍及其截拳道時亦須本著一個客觀、科學的態度,而不可盲目崇拜,更不可違背事實與脫離現實。在李小龍的武學筆記中亦曾這樣寫道:「截拳道並非(僅僅是一種)傷殘之法,而系一大道,一種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也就是說,截拳道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武術訓練、養生、健身、勵志、技擊之道,同時它還飲食博大精深的武道哲學與人生哲學。截拳道的發展歷程作為一代武術奇才,李小龍宗師一生都致力於實戰武技和武道真理的探索與改革中,並成功地為世界武術界打開了武術神秘殿堂的大門。但通常人們只知道截拳道是由李小龍所創,而對於其發展與成長曆程,恐怕就鮮為人知了。也就是說,李小龍到美國後,隨著對武術探索的不斷深入和突破,由他創造的獨特的武道系統名稱亦逐漸發生了變化,現分別詳解如下,供廣大武術愛好者參考。「振藩功夫」階段振藩功夫(JUN FAN GUNG FU),又叫振藩拳法、振藩國術,因為大家都知道,振藩是李小龍的中文本名,其內在含義是「喚醒和震撼外民族」,亦即「威震藩邦」。1958年,李小龍到美國一就開始著手改革原有的詠春系統,同時通過反覆實踐與論證,他還創造性地吸收了其他流派的國術和西洋拳的技巧到詠春拳中,從而逐漸形成了一套以詠春為核心,並且遠戰近搏皆可的更為實用的新的技擊功夫體系,李小龍便將之稱為「振藩功夫」。

振藩功夫的適用時期是1959年至1964年,而且李小龍在西雅圖的第一間武館,便是以自己的本名命名的「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 FU INSTITUTE),並且其首位助教嫡傳高足木村武之(TAKY KIMURA)至今仍然以「振藩功夫」之名向學生們傳授當年李小龍所教授的武藝。「振藩拳道」階段從1964年開始,李小龍又逐漸摒棄了詠春中的傳統套路,而僅保留了其中的實戰精華與黍手、木人樁等訓練內容,並由於振藩功夫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武道模式,而是一個不斷發展進化與不斷自我完善、生機勃勃的武道哲藝進程,所以李小龍又不斷吸取了空手道、西洋劍術、柔術和泰拳的精華元素於自己的武道系統中。

由於他曾應邀出席1964年8月2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堤舉行的「長堤國際空手道周年冠軍賽」,有幸結識了「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空手道大師烏以努.大島、「世界跆拳道之父」李峻九、「棍王」丹尼.伊諾山度及「柔道天才」西博.詩岡等一大批美國武壇頂尖的名家好手,並與他們進行了交流、學習和切磋,這就為他以後真正創立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可以說李小龍在這個時期的功夫系統,已比早期的振藩功夫提高了許多,雖然李小龍早在1966年便有「截拳道」這個提法,但那也只是在醞釀之中,而沒有向世人公開出來。事實上,在1964年到1967年以前,李小龍都是以「振藩拳道」這個名稱來宣傳與稱述自己的功夫的。全真全能的「截拳道」武武隨著李小龍對世界各種武技的交流、學習和理解的深入與有機的吸收、融合,振藩拳道的技戰術結構亦慢慢地由量的積累,又產生了質的變化。1967年,他再次突破了創立初期的截拳道的體系與結構,並進一步融合了菲律賓武功、印尼格鬥技、中國內家拳術及合氣道等世界武道的精華,而創出了全真全能且有利於研習者全面發展與提高搏擊能力的全新的綜合格鬥技武道系統。這時的「截拳道」作為一種獨立的武術體系與哲學理念,其技術結構與哲學表現形式均已趨於成熟悉,所以李小龍才正式將「截拳道」這一名稱公之於世。另外,在伊諾山度保留的「洛杉磯武館」紀念品內,確有三塊寫著截拳道箴言的木牌,以標明個中語句乃摘錄於1966年,惟遍查李小龍該段期間的公開講話的內容卻從未有提及過截拳道。而直至接受《黑帶》(BLACK BELT)雜誌於1967年10月份的訪問(這是該雜誌對他第二次正式公開訪問),李小龍才將自己的武術心得或功夫體系稱為截拳道。事實上,在此之前,包括同年9月頒予著名影星史提夫.麥昆的修習證書時,仍沿用「振藩拳道」的名號。後來,由於李小龍在武道事業上的巨大成功,其「截拳道」作為卓越的現代新型武道亦隨之風靡全球,李小龍通過截拳道向世人展示了武術的真理,並為所有搏擊追尋者提供了根本的修鍊和學習指導方法。

正因如此,截拳道創立之前的「振藩功夫」或「振藩拳道」反而變得鮮為圈外人士所知了。當然,然截拳道之研究界對於「截拳道」這一名稱的產生之過程仍有極大的爭議,例如,據伊諾山度在其著作《截拳道之藝術與哲學》(《Jeet Kune Do,The Art And Philosophy Of Bruce Lee》)中所述,截拳道的命名,是李小龍於一次駕駛途中突然提出的,並很不著意地將「阻止他人拳頭的方法」之英文原意,撮譯成中文,再按廣東話拼音創作而成。但按照其他輔證及李小龍另一位得力愛徒黃錦銘的憶述,上述說法顯然亦存有疑點。因為在李小龍的遺物內,仍保存了為自己的心得命名的草稿。而從該資料中,可以看到李小龍寫了「Fa Hown Tao」、「Fa Hown Kune Do」,以及「捷拳道」、「化空拳道」等等中英文命名的原始構思。至於黃錦銘的下列憶述,更可視為另一項有力的輔證:「1967年7月,一貫厭惡分門論派的李小龍突然表示有意為自己的功夫系統定個便於稱呼的名稱。雖然首次聽到他有此意,但從他隨口說出多款選擇,已可看到「截拳道」絕非即興之作。而選定後,李小龍還慎重地邀請一位著名的語言學教授來幫他推敲這個命名是否適用。世界大同意味的「武道」1971年,即在李小龍猝然去世的前兩年,他忽然聲稱,如果可能的話,也要收回「截拳道」這個名稱,而把自己日益博大精深的武學體系稱之為「武道」(起初,李小龍確為構思出這個具有象徵意義的命名而沾沾自喜,並將之縮寫為「JKD」。然而,他是否早已預料到開宗立派會掀起相當激烈的非議與攻擊並由此而自縛手腳呢?今天也已缺乏足夠的資料來加以推斷了)。當然,這一更具有世界大同意味的至高武學名稱,是「截拳道」的升華與提高,可惜,由於李小龍忙於影藝事業及猝然去世而最終未能實現。截拳道的現狀及發展截拳道的發展現狀(一)截拳道的社會化地位進一步加強:首先是截拳道進入了現代化教育的高層領域,從民間登上了高等學校的講壇,如國際李小龍特訓總部已與湖南體育學院聯合辦學等。其次是截拳道走向社會企業,即有些截拳道組織已與一些企業聯姻,以開創截拳道運動發展的新路子。再者,民間的截拳道運動開展相當廣泛,全國有上百萬人在研習截拳道,目前公辦、民辦、個體截拳道武館、截拳道學校不斷湧現,遍布城區,在國內又一次掀起了一個截拳道大潮。(二)截拳道的專著質高發行量大:為適應廣大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員的需要,截止到目前為上鹵內已出版了多種專著,如筆者的《李小龍實戰功夫精萃—截拳道》、《李小龍風采再展—截拳道功夫教程》與《李小龍傳世絕技—截拳道腿法功夫》,還有關文明先生的《截拳道匯宗》與鍾海明先生編譯的《李小龍技擊法》及功夫研修專家高鴻鵬先生的《李小龍腳踢法闡秘》等。去年,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又出版了國內唯一一本關於李小龍生平、影視生涯、截拳道技術的畫冊《寫真李小龍》,深受截拳道愛好者歡迎。這些專著的發行,對國內截拳道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三)截拳道的科研工作不斷深化:截拳道是一門具有綜合性學科的技擊運動項目。近幾年來,廣大研究專家同美學、心理學、哲學等學科的科研工作者相結合,進行了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績,湖南省的「中國國際李小龍截拳道研究總會」便是其中的皎皎者。此外,由該會主辦的全國唯一的截拳道專業研究雜誌《截拳道世界》已開始正式動作,並已出版了三期,這是世界截拳道史上的一大盛事。再者,由武術專家石天龍先生主演的電影《截拳宗師》也即將與廣大觀眾見面,這亦是截拳道界的一大喜事。(四)截拳道正在走向世界:截拳道是中國人民的寶貴文化遺產,也是人類文化的一顆燦爛明珠。目前,截拳道正走向世界。首先,國內的一些截拳道組織正在與國際接軌;其次,以截拳道專家郝鋼為首的訪問交流團體已於1996年年底赴美與李小龍當年的一些親傳弟子進行交流與學習,這又使世界截拳道史向前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截拳道的發展前景我個人認為,截拳道今後應在技術系統化、競賽制度與規則合理化、段位制標準化等方面進一步完善,使之早日躋身於國際競賽項目之中。截拳道的發展,今後應向「六化」方向努力。1、理論科學化:截拳道有著豐富的理論內容和文化內涵,它集哲學、美學、心理、力學、兵法、佛學等文化於一體。有著深奧的科學理論和實用價值。因此,必須有科學的理論方法來研究、解釋截拳道的內涵和外延。2、段位合理化:筆者是世界上繼李小龍之後的第一個對截拳道提出和進行段位制設想的人,可惜這一願望現在尚未達成,因為這需要廣大同道的共同努力,而不是靠我個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段位制,可指導研習者按一條正確的道路發展下去。3、動作規範化:截拳道作為一項競技運動,需要完整的比賽規則,更需要動作的完整統一。目前國內已出過幾盤教學錄像帶,但那隻能在某種程度上代表示範者的個人風格,尚不屬於完整意義上的截拳道和李小龍技擊術。4、訓練系統化:截拳道簡而易學,但要真正掌握,還需進行科學、系統的訓練。要從基本功、基本動作開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形成正確的動力定型,為李小龍截拳道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5、競賽制度化:截拳道要走向世界,成為國際性競技項目,必須靠相應的競賽制度來保證。從目前形勢的發展來看,是大有希望的。我們要在堅持與完善國內競賽制度的同時,積極舉辦國際間的邀請賽、錦標賽,以此來加速截拳道國際性推廣工作的進程。6、創新要切實化:截拳道欲發展,還需再進一步進行創新。因為需要我們進一步學習與研究的東西很多,而且這些東西又完全可以融進截拳道中。事實上,截拳道尚未完整與系統化,這就給我們留下了很多需要做的工作。創新是整個截拳道訓練過程實現代化、科學化的核心和先導,沒有創新就沒有現代訓練的發展。只有創新,才能使截拳道永遠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何將截拳道推向世界這個提議儘管現在還是顯得有些茫然,但這是遲早要實現的事情。這也是所有截拳道愛好者的一個共同願望!我個人認為,欲使截拳道成功地推向世界,需解決以下四個問題。1、儘快組建國際性的截拳道組織:現在各個國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截拳道組織,問題是尚沒有國際統一性的組織來進行協調和進行管理。各個國家的截拳道組織不能各自為戰,應組成一個統一的戰線,就象「國際跆拳道聯盟總會」和「世界空手道聯合會」等組織一樣。2、國內的截拳道組織應加強合作:現在國內的截拳道發展較快,目前國內已有4家規模較大的截拳道組織,但尚未能攜起手來一致努力進行宣傳與發展。好在湖南的「李小龍截拳道研究總會」已率先邁出驚人的一步,在該會出版的《截拳道世界》雜誌上開闢了「友好館校專線」,這是中國武術史上的一大壯舉。3、開展專業性截拳道競賽:即是利用比賽來剌激截拳道技戰術的發展與提高。目前各截拳道組織都說自己的水平高,自己是正宗,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在擂台上打得贏,若能贏的話,不用你自己去說,國人便會去承認你與尊敬你。可惜,無人敢出來挑戰與應戰。4、儘快培養高水平的截拳道教學人才:目前,制約截拳道向高水平發展的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缺少高水平的教學人才。因為有些教練員是能打而理論不行,這就喪失了截拳道的內涵與核心;而有些教練則理論好,然而實戰功夫不行,只能紙上談兵,這樣的教練自然亦稱不上是合格的授業者。再者,目前國內的高水平人才中,懂英語的人只有少數幾個,如果語言不道又怎能向國外去推廣截拳道呢?對此,空手道與跆拳道的發展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因為此二者在剛向國外進行推廣時,所派的人才中皆是功夫與英語兼優者。截拳道的特點分析李小龍宗師自覺地以中西哲學理論指導實踐,從而集世界武學之大成而創立了世界最強而且全真全能的武道哲學系統————截拳道(JKD)。其超前的革命性武道哲理更被世界武壇奉為武道經典,從而直接地影響和促進了從亞洲到歐美的世界實戰性武道的創新改革,進而推動了20世紀世界武術發展的進程,贏得了全世界武術家和搏擊愛好者最廣泛的尊敬和讚揚。如今,「截拳道研究」已成為世界性學問。截拳道是一種武道哲學截拳道的根本和精華就是李小龍的武道哲學思想,一種關於武道的解放思想的哲學理念,一種中西文化撞擊下融於李小龍血脈心靈的內在無形武器,一種理論化、系統化了的大道之理。1961年,李小龍進入了位於美國西雅圖的國際名校「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學的專業是哲學。對此,他曾解釋說:「我之所以選讀哲學,是因為哲學會告訴你為什麼而活著。」李小龍遂沉湎於哲學的海洋里,他崇拜的東西方哲學家中,有中國的老子、孔子、莊子,德國的尼采,法國的薩特,以及黑格爾與釋迦牟尼等。他尤其欣賞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觀,即要重新認識人的價值,要追求自由,而不被理性所束縛。至於當他看了尼採的書後,覺得尼採的書就是為自己所寫的,因為尼採的哲學是強者的哲學,李小龍亦渴望並不斷努力使自己成為最強者。

截拳道是一種發展中的武道李小龍創立的截拳道,首先是科學的,而且是批判的,充滿無窮活力和無限創造力的發展哲學。誠如大家所知道的,李小龍的武道思想是天天都在變的,如果一位教師始終在一成不變地教授一套固定的與僵化的打鬥模式,那麼他就是把流動性的情況加上了「型」的伽鎖,這種行為只不過是在對無用的花招虛擲精力並與現實化的情況背道而馳罷了,這種所謂的「截拳道」根本無法進一步將李小龍的思想更深一層地進行開拓和發展。或者說,如果研習者只知道盲從和模仿,則永遠也無法找到武術的真諦。例如,同樣的一拳一腳,由李小龍打出則屬於截拳道的範疇,而由其他人刻板機械地打出,則未必就是「截拳道」,所以必須將截拳道的技與理進行有效的融會貫通,以及將截拳道與現有的一些較為先進的武道再進行一次有效的結合,才能逐步尋求到真正的截拳道之「技」與「藝」,進而可探求和獨創真正屬於自我的新武技。也可以這樣說,當求學者學習了截拳道之後,所發出的一拳一腳不應仍屬於李小龍的,而應當真正屬於自己的。截拳道是一種綜合性格鬥技截拳道是一種純粹以實戰為目的的技術最為全面的綜合性格鬥技系統。但縱觀現在的截拳道傳播界,卻鮮有人能把李小龍的完整技藝全面地教給求學者,從而嚴重阻礙了真正的「截拳道」的健康發展。因為習者從他們那裡接受的均為片面的內容,此般行徑正好與實際的搏擊相背而馳,最後的結果也只不過是種下了混亂的導因而已。我們都知道截拳道是一種包羅萬家,而不為萬家所包含的世界大成性之武道,其指導原則是兼收並蓄,學以致用,取眾家之長補已之短與以武入哲。當年李小龍宗師在伊諾山度大師與詹姆斯.李等人的大力輔助下,從世界範圍內的數百個武道系統中精選了26個類型的精華元素作為截拳道的基礎,此種踢、打、摔、拿、跌、奪(指自衛術中的徒手奪器械技術)具備的綜合性的完整的技術結構,不僅使學習者對世界上的各種拳道有個大致的了解,還可令學習者用來準備與任何情況下的任何打法類型的對手進行格鬥並取勝,更可令研習者掌握到不斷吸收新知識及逐步完善自我的完美的武道思想和方法。

截拳道是一種攻擊型武道雖然截拳道中的「截」首先意味著「阻止」或「截擊」,但確確實實,截拳道是一種攻擊型的武道,因為李小龍打的是一種攻擊型的防禦戰法,當然這亦是李小龍的一種創新,也就是一種以積極、有效的進攻來代替消極、被動的防禦,即所謂「攻擊即最佳的防禦」。和李小龍同處於一個時代的眾多武林高手都有一種同感,那就是恐懼。因為李小龍的攻擊力與破壞力實際上太驚人了,並有戲言稱:「與李小龍對抗會顯得相當愚蠢,因為那與自殺無異。」這其中雖有過譽之處,但李小龍的全盛時期的確能像拳王阿里一樣,可以稱霸於一個領域,而且不是別人不行,是他實在太突出了。李小龍的武技從最初的訓練到實戰,自始至終都強調人體潛能的極大發揮,而且無論研習者的體格如何,經過系統訓練後都可發放出力重千鈞的毀滅性攻擊來。李小龍也經常這樣說,一個好手與初學者之間的差別是,好手能善於用機會作連環而給以致命的攻擊。他能運用其敏銳的知覺,並採用主動的攻擊來發起有效的進攻。當然出拳踢腿時的配合亦須十分有計劃,以便每一擊之後必可製造另一空檔而去重創對手,直至其倒地不起為止。截拳道是一種個性化武道在李小龍的生活與武道生涯中,由於他注重個人風格的發揮,因此他不贊成拘泥於形式,也不贊成為傳統而傳統。對於這一點,李小龍之子李國豪生前也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過:「截拳道這種功夫是父親集世界功夫之大成而獨創的,當然他同時又結合了自己的身型、體力去進行設計的。所以說這種功夫除了我父親李小龍之外,沒有一個人能學得到,甚至我亦學不到。因為世界上只有一個李小龍。」龍迷當然,李國豪之所以這樣說,並非想勸人們不要學習截拳道這種被傳統武術家們視為「旁門左道」或「街頭小流氓鬥毆伎倆」的拳藝,而是提醒大家,對截拳道的研修亦要「武術因人而異」或不要「盲從」與「模仿」。事實上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符合李小龍生前的授武精神。在李小龍的墓碑前的精美石刻上,便用英文寫著:「你的在天之靈依然指引我們朝向個性解放之路。」同時,他生前亦說過:「人,活著的人,創造武術的人要比任何已經建立的各種武術體系重要得多,也更有價值。」因他創造截拳道的目的,是想通過這種武道來解放習武者,使他們不再受格鬥風格、武術形式和各種既定主義的奴役。截拳道是一種實戰性武道「一個搏擊者必須經常保持心靈單純,他的心目中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如何搏擊。」作為純粹以實戰為目的的武道,任何有類似於「國術」、「空手道」的所謂的截拳道,都不能稱得上是「真實的具有生命力的有機體」,因為他們並非身處於搏擊的渦流中,而是僅徘徊於周邊部位。衡量一個人是否是武道高手的重要標準,就是他的功夫是否是純粹以實戰為目的,因為過硬的打鬥能力將比任何花哨的「說」、「教」都更具有說服力與震撼力。

李小龍亦認為,一味創作虛幻的招式,無異於是在建築空中樓閣。一名技擊者如果脫離實戰而只會依葫蘆畫瓢,或單純地想依靠虛幻及花哨的招式來取勝對手,就會喪失其技術的創造發揮,成為「墨守成規」的奴隸,並逐步封殺自己的進行真正對抗的能力。此外,搏擊的真正實效並不在於形式的正確,也就是說,不論運用什麼招式,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的,只要依靠它能擊敗對手而取勝,才能夠算是最具有實效的。所以說實戰是非常現實的,它可令欠缺實戰經驗的習武者失望及受傷,因為他腦海中憧憬的那些幻想中的武技,通常很難在實際搏擊中實現,這就是過分信賴「正宗」、「正統」而脫離現實的後果,是習武者在實戰或擂台搏擊中飲恨的主要原因。所以說,只要有效地擊敗過手,就是高超的技術,對此,你應掌握每一個機會,以任何一種方式,去達到自己的願望。截拳道與世界功夫的比較截拳道與散手運動的比較近年來,通過挖掘整理,國內武術界已把許多散存在民間的優秀拳種和秘傳技法公諸於世,並提出了「將中華武術推向世界」的口號。此種跡象表明中華武術推向世界已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但現行的散手競賽機制卻嚴重的影響技擊術的發揮,把技術固定在了「拳擊加腿再加跤」的框框內。從這一點來講,散手技術的豐富性是絕對無法與李小龍的技擊術相提並論,因為李小龍的截拳道首先是集傳統武術精華之大成,而散手運動缺少的就是這些。近幾年來雖也提倡與鼓勵使用傳統技擊術動作,但起色並不大。

(一)、截拳道與散手運動在拳法上的比較:李小龍的拳法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充分運用「節約的經濟線」(即兩點間的直線)的技擊原理,所以它打擊對方的機會和實用性最佳。李小龍一反傳統觀念,而注重「活用」的方法。他提倡的是隨機應變、條件反射式的技巧,這也是笨而「重」的散手拳法所無法比擬的。李小龍出拳時講求的是「短」、「快」、「狠」,而散手拳法則注重「長」、「快」、「重」,兩者在觀念與內涵上截然不同。在拳法的具體運用過程中,「攻守搶中線,集中於中央突破」為截拳道的拳理要訣之一。李小龍要求拳手對此需深刻領悟和靈活運用。而在散手拳法中則絕無此觀念,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再者,李小龍在出拳進攻時,皆善於用腳控制住對方的腳,用以控制住其重心和限制其動作的發揮和施展。(二)、截拳道與散手運動在腿法上的比較:李小龍以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些腿法為基礎,並吸收了空手道和其它一些國家技擊術中腿法的優點和特長,而創編了在世界武壇中獨樹一幟的「李式」腿法。而散手運動的腿法卻仍以老三腿(踹、蹬、掃)為主,且在戰術上缺少變化。李小龍的腿法在施展時以短快與脆狠而著稱,它運用的是爆發力,這種力量也許未必能把對方踢倒,但卻能把對方踢傷。相反,散手腿法運用的則是大開大合的長勁,運用這種勁力可能會把對方擊倒,但卻沒什麼殺傷力,因為對方起來後仍能繼續進行纏鬥。此外,由於李小龍的動作短小,因此動作速度亦相當快捷,許多時候,對方尚未反應過來,即在懵懂中挨上了李小龍的致命重腿而飲恨擂台。事實上,李小龍的本體速度並不比常人能快多少,重要的是其動作在設計上要更為科學、合理一些而已。截拳道與空手道的比較空手道與中國武術有著明顯的「血緣」關係。中國武術中少林拳對空手道的影響最大,也頗接近,正因如此,空手道至今都沒能擺脫中國武術的影子。千百年來中國武術的主要流傳方式是套路,也就是「型」,這種「型」是進步的絆腳石,而空手道從中國武術中遺傳了這種「型」。儘管近些年來有了以格鬥為主的「硬式空手道」和「全接觸空手道」等,但這只是一種外形上的改變,其中的內涵與中心要旨仍沒有改變,所以說現在的空手道仍不是「自由」的,仍是受「型」所束縛著的一種「表演性的『搏擊』功夫」。

在實戰訓練中,空手道講求的是自由對拆練習,這種方法雖比中國武術的散招訓練進了一步,但與李小龍的技擊術相比還是略遜一籌。因為空手道只是在模仿實際搏鬥,或擺出一副虛有其表的型。象這種硬把變幻莫測的現實技擊固定化,對實戰來說毫無意義。由於空手道源自於傳統武術,故在防守上亦繼承了幅度過大的弊端,而且防禦時自身後移過大,這樣雖可保證自己的安全,但卻不易發起反擊。截拳道則不然,因李小龍善用以打為消,且常常是迎勢而上,所以往往可打對手以措手不及。由於李小龍還擅用左手防禦和前手反擊的打法,因此更強化了動作的突發性,在這一點上,空手道是絕無法與之抗衡的。這一打法特點是世界武壇獨一無二的。截拳道與跆拳道之比較跆拳道是一種優秀的武道,在很多國家,軍隊和警察亦都採用跆拳道作為訓練內容,甚至在不少功夫電影中都可看到跆拳道的動作。另外,李小龍生前對跆拳道的指責也不多,可見其確為一門優秀的格鬥技擊。跆拳道的藝術性雖然很強,但對手腳的技術限制的太多,從而對真實的搏擊益處不大。跆拳道雖然能吸引人,但卻不能懾服人。跆拳道與李小龍截拳道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出招快,回收也快。這樣露出的破綻便會因自己快速收回的動作而得以彌補與解除。此外,跆拳道善用飛踢的技術,而李小龍則不提倡將飛踢運用於搏擊,原因是沒有充分的機會去運用它,這也是跆拳道的最大區別之一。再者,跆拳道通常以大幅度的縱深性攻擊動作為主,而李小龍則以快而小、短而狠的打法為主,因此這在無形之中李小龍便比對手快捷了許多,因他攻擊的距離短,所以打擊的速度快,搶在對手之前擊中對手的機會也就多。兩者在防禦與反擊上比較,基本上差不多,即李小龍所提倡的制敵機先的打示,以及仍以前手前腳進行反擊以增強反擊的命中率與實效性等。再者,李小龍在誘敵等戰法的嫻熟之運用,也是一般的跆拳道所望塵莫及的。跆拳道所倡導的是:「攻擊是最佳的防禦」。李小龍則認為:「反擊是最佳的攻擊」。截拳道與泰國拳的比較經過數百年的戰爭磨鍊和擂台砥礪,泰國拳已從古老殘忍的殺人斃命武技演變成為今日高度科學化和藝術化的兇狠凌厲的現代泰拳格鬥術體系。在劇烈搏擊中,泰拳沒什麼複雜套路,它完全從實戰出發,真正起用了四肢的拳、肘、膝、腿八個部位,且招招狠毒。這一點,也只有李小龍的截拳道能與之匹敵。泰拳由於其攻中有防,攻防合璧,加上厚實的功力,勇往直前的鬥志,泰拳師能毫無懼色,毫無限制的把泰拳的搏擊威力發揮到極限。

李小龍認為,泰拳精華就在於其內圍戰法上,這是其常勝不敗的殺手鐧。除此之外,如攻擊力與反應等,泰拳均不及截拳道。欲戰勝泰拳手,首先需有厚實的功力,精通內圍戰法,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在世界上幾位曾戰敗過泰拳王的外籍高手中,他們所運用的武技皆是學自於泰拳的打法,即以泰拳對付泰拳。當然,運用李小龍截拳道中的擒鎖技亦能有效地剋制泰拳,但最為重要的是需運用李小龍截拳道中靈活的戰略戰術去對付兇悍的泰式打法。截拳道與格雷西柔術的比較在很多國際性武術雜誌都認為,格鬥與搏擊技術的天敵就是格雷西柔術。而且,一個採用格雷西柔術風格的武師,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內就會使你窒息,從而擊敗你。但我個人認為,李小龍截拳道是格雷西柔術的天敵。首先截拳道亦擁有格雷西柔術中的大多數武技,儘管叫法與名稱不同。事實上,如果李小龍能活到今天的話,則其技擊術發展的盛況決不在格雷西柔術之下,可惜斯人已逝。現在,雖然人們把頂峰格鬥冠軍賽看作是「頂峰格鬥」,但是它仍有一些限制。或者說,它並不能用於巷戰,而巷戰技法是李小龍截拳道的專長。

再者,格雷西柔術講求的是兩分鐘內製服對手,但李小龍的觀念則是一招制敵。據某些武學行家說,一旦你被格雷西柔術選手抓住手(腳)或衣服時你就完了;但相對於一位截拳道高手而言,他能會被對手輕易抓住嗎?有幾位截拳道大師現在早已開始研究格雷西柔術,以便取長補短與尋求戰勝它的辦法。所以說,將來格雷西柔術能否再稱霸天下也很難說。其實,格雷西柔術能否戰勝泰國拳也還是個未知數,儘管前兩屆頂峰冠軍賽上,霍伊斯.格雷西曾戰敗過幾位練過泰拳的泰拳師,但這些泰拳手卻並不是泰籍人士。也就是說,這幾位泰拳手代表不了真正的泰拳水平。此外,一年半之前,詠春拳葉問宗師的第五代傳人亦曾在美國向霍伊斯.格雷西公開挑戰過,但後者卻並未應戰。其實格雷西柔術並非沒有規則限制的真正實戰功夫,它仍限制插眼、襲襠和牙咬。而截拳道的特點就是沒有限制,如果有了限制,必然會有利於格雷西柔術的打法。截拳道革命性拳理作為一位文武兼修的武道思想家、武術哲人、武之聖者和武學宗師,李小龍幾乎研究了當時的所有武道系統與收藏了當時所有能收集到的武道和哲學書藉。他之所以如饑似渴地學習新的方法和思想,是因為他深深地了解到,只有不斷容納新的東西與繼續革新自己的武道系統,才有助於人們對武道真諦的清醒認識和積極行動。總之,是他的創造性吸收與開放性創新才使其武道思想和思維最終產生了質的飛躍,並卓然成家。李小龍對強側置前的科學分析李小龍由於有了對武術終身不變的執著熱愛,才使他產生了無窮的動力,他那右側置前的戒備戰法,亦成了世界自由搏擊運動的代表動作。李小龍的武道哲學之所以提倡右手置前或強側置前,是因為人的右側更為強健。他曾說過:「你最合適的腳應該向前,以儘快結束戰鬥,這也是截拳道區別於其他武道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搏擊中為了減少運動時間和距離,你必須把自己那既快又有力的手、腳放在前邊,在原則上,這可使攻擊的命中率大大地提高,並由於前面的手和腳最靠近目標,所以百分之八十的打擊要靠前手與前腳來完成。而我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我的左手相對要弱一些,因此我便把它置於後側,而讓它處於一種待打擊狀態,也就是繼前手之後發起足以致命的連續重擊,以便於發揮更大的威力與作用。在李小龍及其眾多的嫡傳名弟子中,絕少有人在對抗中以左手居前或將弱側置前,這並不是說左手不可以在前,是因為大多數人的右側更強猛、迅捷、有力。況且,截拳道講求的是簡捷直接,而右側置前的姿勢又最能體現這一技擊特點。

李小龍對攻守搶中線的運用在截拳道中,「攻守搶中線,集中於中央突破」為拳理訣要之一,亦為實戰搏擊中的金科玉律。也就是說,截拳道的動作雖然簡單、直接、實用、兇狠,但這一切均是以「攻守搶中線」為基礎的。李小龍曾這樣解釋過:「人體的中線是以鼻臍的聯線為基準至重心的虛一,在這條線上幾乎分布了全身所有的要害部位;再者,中線亦是人體的樞紐,因此破壞了對方的中線就等於取得了勝利。」所以,李小龍在給學生授課時,常常提醒學生要嚴密防護住自身中線部位,並設法儘可能地去攻擊對方的身體中線部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打擊的效率,亦可做到「花最少的力氣以取得最大的效果。」在實戰中,若想讓已方的中線不被對手擊中,就必須做到側身對敵,以減少被攻擊的面積,並使自身的中線遠離對手,同時亦須垂肘護肋而使自身無破綻。李小龍對後手消截法的運用李小龍的打擊或反擊速度之所以極為驚人,原因之一是他堅持了「後手消截法」的運用,故而節省了打擊的時間,從而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對手進行反擊並擊中對手。具體運用時,我方的雙手幾乎是同步地出擊,也就是在用後手消截或封擋的同時,前手就應不失時機地立即進行迎擊或直接予以打擊,從而擊敵以措手不及,使對方因來不及閃避而遭受重創並落敗。此種攻守合一的打法與傳統的那種先封擋再打擊的模式相比,起碼在速度上要快一倍,因為傳統的技術是將整個動作分為兩步去做,反應自然要慢得多。李小龍對經濟節約線的運用對許多人來說,李氏技擊法簡單、易懂,也便於解釋,屬於一種便於施展的比任何拳術系統和流派都簡化的拳道。李小龍亦曾說過:「截拳道的訓練是一種不斷精簡的進程,或者說掌握截拳道並不意味著增加更多的東西,而是砍掉非本質的東西。」在實戰中,他並不虛張聲勢亦不迂迴地走著,而是朝向一直線目的,因簡捷的一直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因為李小龍提倡在搏擊中以最短的路徑去果斷地重創對手的要害部位,所以對方所發出的任何的大弧度與長距離的攻擊方法都無法擊中李小龍,因為距離長者可能在攻擊到半途時便早已被對方的短而狠且準確的重擊所擊倒了。

例如,李小龍以強勁有力的右手右腳居前的姿勢去面對對手,這時由於在出擊之前手腳便已接近了目標,故無論對手動作有多快,都會在半路遭迎擊而落敗。總之,我們在研習截拳道的過程中不要忘記,進行截拳道訓練的目的,就是藉此邁向武道的極至。而所謂武道的極至,就是回復到高級的原始本能動作,亦即簡單、自然、直接、強勁,就如李小龍1967年接受《黑帶》雜誌訪問時所說:「在我開始學習武術之時,對我來說一拳就是一拳,一腳就是一腳。在我學習武術之後,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腳也不再是一腳。現在,當我真正了解了這門藝術之後,便又感覺到一拳仍僅僅是一拳,一腳也僅僅是一腳罷了。」李小龍對整體勁力的運用整體發力也是截拳道的一個重要特徵,即不論何種形式的發力都是周身各部位相互協調運用的結果,是諸種力量的綜合。例如,所謂拳打,表面上看是以拳為發力點,實質上仍然是周身整體的衝撞力,而不是手臂的局部收縮運動,故李小龍的打擊威力非常巨大,作用於人體之後可給人一種「穿透感」,且震徹臟腑令人無法阻擋與抵抗。再者,截拳道不是定點打人,而是在運動中創擊對手,身無定勢,手無定向,腳無定位,發力擊人即可借用慣性將身體上的諸種合力與加速度合而為一,從而產生強大的毀滅性力量。在截拳道中,最忌手動而腰腿不動,因腰腿不動,手腳僵硬,攻擊就沒有足夠的破壞力和殺傷力,周身亦不得靈活而至散亂。故李小龍強調手(或腳)一動,則腰、腿、腳、精神與內力均同時活動,並配合呼吸以形成一種渾身一體的整勁,從而產生極大的、可怕的打擊力量。

李小龍對本能的發揮運用李小龍一貫主張用本能的反應和直覺去完成攻防動作,而這也是對真實搏擊惟一有效的應付方法。他曾經說過,當面對一個高速沖前的對手,你的腦海里可能有十種以上的應付方法,但在搏擊的電火光石之瞬間,你能發揮出其中一種方法的效能嗎?所以,李小龍認為,惟一有效的方法,便是憑本能反應進行攻防。要知道搏擊是殘酷的,瞬息萬變的,根本就沒有時間去考慮該用何種招式,因此你必須依靠本能去應對。在截拳道中,本能的動作可謂是最簡捷、最正確、最直接與最具有效率的動作。在搏擊中,你必須完全依靠本能的反應和直覺,這實際上也是平時訓練所獲得的能力產生的下意識反應。當然,對於一些傳統名家來說,這可能是一種不入流的搏鬥方式與理念。可是,正是這種被傳統的擁護者不屑不顧的打鬥方式,卻遠比什麼招與什麼式更能應付實戰,除非那些鄙視「自然」、「創新」技法的人甘於接受慘敗,否則,當他們在面對真正的實戰時,或當他們在實戰面前頭破血流時,最後仍要使用這種技擊方法。因為在真正的實戰或搏擊中,你所面對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當然不會固定在某一位置上不動;也不會像師兄弟們在對拆時而讓你先對峙觀察,然後再策動攻防。也就是說,真正的對手是不會給你蓄勢運勁或蹲身起步的時間的。因此,李小龍建議那些傳統技法的研習者在與強手對抗時,應暫時拋開一切拳理與姿勢是否正確的觀念,而見勢見機盡已所能與對手一搏到底。李小龍亦始終認為,武術是一門求真的藝術,在求真的道路上,無所謂正確與不正確,只須以個人的有效方法去探求和表達。況且,搏擊之道絕非是限於一個人的好惡選擇的,惟有每一時一刻在實踐中去追尋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頗、歪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時,方可能至不敗之境。當你的一切顯意識的活動熄滅時,你才能達到無思無往、隨心而發或隨心所欲的潛意識活躍的本能進發的姿態。至此,你已無須理會用拳還是用腳,面對對手的攻防動作,只需簡單的一舉手、一捉足,便可給對手以致命性的創擊。李小龍對精神武器的發揮與運用李小龍始終堅持認為,精神氣勢、實戰技術、實戰功力這三大要素是決定搏擊勝敗的關鍵因素,而精神氣勢又是其中最主要的決定性因素。況且截拳道是追求精神和肉體完全自由的修鍊方法,其方法只求必司。換言之,打鬥的成敗取決於內在精神,惟有不慮不懼的搏擊家,才能穩操勝券而如入無人之境。就李小龍的經驗而言,咬緊牙關克服體能與意志上的極限,才能持續不斷地發揮技術上的最大效用。在這裡,縱使身心俱疲至極,但只要抱著必勝必成的決心全力赴戰,則必能達到目的。李小龍亦認為自己是不能被擊倒的,因他清楚地知道,若自己一旦倒下,則毅力和意志也會同時倒下。因此他在打鬥時,身心都已升華至極,他認為縱使皮綻肉裂,也要致敵人於死地。對此,他會進攻、進攻、再進攻,直至對手倒地不起時為止。此外,李小龍還會像野獸般盯緊對手,而這種懾人的「獸性」和灼人的目光,曾多次令受創不深的對手不戰而敗或俯首稱降。李小龍也常對報界說:「我即使倒地不起,也要帶著勝利死去。」亦即「寧可死,不可敗」。如此,取勝奪魁自是早已在預料之中。振藩截拳道的精華元素振藩截拳道喜歡無形,以期汲取所有武術門派的精華,正因為它沒有固定、僵化的形式,所以它亦能夠吸收各門各派中的精華並為已所用。因此,截拳道可以使用一切手段和技巧,卻不受特定手段的束縛。反之,為了達到目的,它將使用一切有效的制敵手段,而所謂的目的,不外乎成為勝利者。正如李小龍自己所說:「截拳道是一種包羅萬家,而又不為萬家所包含的世界大成性武道」。其指導原則是兼收並蓄,學以致用,取眾家之長來補已之短,以及以武入哲。因為每種功夫無論它的流傳有多廣泛,也都有它的缺點,而李小龍就是在詠春拳的基礎上,吸收了各種拳術的優點,並在不斷的實踐中創立了振藩截拳道。當年李小龍就是在嚴鏡海、李峻九、伊諾山度等武學名師的輔佐下,從世界範圍內的數百個武道系統中精選了40多個類型的精華元素作為截拳道的基礎,並由此將截拳道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振藩截拳道的精華元素:(1)太極拳(TAI CHI CHUAN):這是李小龍從其父親李海泉處學得的一種內家拳術,後成為振藩截拳道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振藩截拳道的標誌便是一幅太極圖。(2)詠春拳(WINC CHUN GUNG-FU):這是李小龍從葉問宗師處學得的一門注重實戰的近戰型拳法(右圖),並發展成為振藩截拳道中最關鍵的內容。而且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理論都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例如「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便取自於詠春拳中的「無型之型,無式之式」。(3)螳螂拳(PRAYING MANTIS):邵漢生先生曾給李小龍講授過螳螂拳,而李小龍到美國後,又參考書籍自修過著名螳螂拳家羅昆玉先生的螳螂拳。至今,振藩截拳道中很多地方都留有螳螂拳的影子,例如「打擊要害」(SOME TARGET AREAS)中的「八打」與「八不打」便直接來自於螳螂拳。

(4)蔡李佛拳(CHOY LAY FUT):這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陳師傅處學得的一種極為兇悍、實用的南派拳法,例如,振藩截拳道中的「插捶」(KNUCKLE FIST)便直接來自於蔡李佛拳中。(5)八卦拳(BART KUAR CLNA):這是李小龍從書中學到的一種集養生、技擊與健體於一體的內家拳術,因為這是三大內家拳術「形意、八卦、太極」之一,故李小龍沒有理由不潛心研究它。(6)形意拳(YING YIE):李小龍對形意拳極為崇敬,因為在近代中國很多技藝高超的武學名家都學習過形意拳或出自形意門。而李小龍最佩服的形意拳名師則又是以「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郭雲深大師。李小龍名聞天下的「寸勁拳」亦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小龍從形意拳中最為受益的便是其發力,故在截拳道的很多技術中都有形意拳的影子。(7)潭腿門(TAM TUEI):「精武體育會」入門拳法,由於邵漢生師傅早年曾在該會中學習及任教,所以他曾簡單地給李小龍講授過這一注重腿法修鍊與運用的北方拳術,後來李小龍亦從書籍上專門研修過這一拳法。(8)鷹爪拳(EAGLE CLAW SCHOOL):梁子鵬教師早年曾給李小龍從理論上講解過這一拳法,而李小龍真正學鷹爪拳老師應是一本教授鷹爪拳的書籍,李小龍亦從中學到了很多擒鎖技術,因為鷹爪拳向以擒拿而著稱。(9)彈腿門(SPRINGING LEG):這是李小龍從台灣省早期出版的一些武術書籍上學到的一種以腿法為主的北方拳術,而且李小龍的高超腿功在很大程度上便得益於這一基礎性拳法,這是一種實用價值很高的傳統拳術。(10)北少林拳(NORTHERN SIL LUM):李小龍生前曾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習過這一「天下第一名拳」,他除了從一部介紹少林和尚習武的錄影帶上學習過少林拳外,亦從很多書籍上研修過少林拳,而且他看得最多的一部少林拳書是金佳福(KIM KAI FOOK)先生的一本著作。此外,李小龍生前還喜歡看《少林七十二藝練法》。(11)羅漢拳(LAW HON KUNE):少林拳中的一種頗注重實戰的拳法,除了邵漢生師傅給他講授過這一拳法外,他亦在早期拍戲時跟其他叔伯學習過。

(12)迷蹤藝(LOST TRACK SCHOOL):李小龍最崇拜的一位中國武術家便是「精武體育會」創辦人霍元甲先生,並花時間專門研習過他的迷蹤拳藝,圖53則為李小龍親自書寫的一段有關霍元甲及其迷蹤拳藝的珍貴資料。(13)西嶽華拳(WA KUNG):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北派拳術。(14)查拳(CHA KUNG):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典型的北方拳術。(15)猴拳( MONKEY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門相當靈活、刁鑽、兇狠的拳藝。(16)白眉派(DRAGON STYLE):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頗為實用的南派拳術。(17)白鶴派(WHITE CRANE SCHOOL):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相當實用的南方拳術,李小龍在參加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的面試時,曾表演過這一拳術中的動作。(18)南派少林(SOUTHERN SIL LUM):這是李小龍早年在香港拍戲時跟一些步伯學習過的拳法,但真正進行研究則是在美國讀大學時。(19)洪拳(HUNG KUNG):是李小龍在香港讀書時期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武學名師學習過的一種硬橋硬馬的南派拳術,人們只知道這位師傅的綽號叫TAM。(20)蔡家拳(CHOY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實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21)佛家拳(FUT GA ):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而實用的南派拳術。(22)莫家拳(MOK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較為注重腿法運用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23)李家拳(LI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頗具地方特色的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24)劉家拳(LAU GA):是李小龍自學過的一種南派拳術,亦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25)柔功門(YAL GUNG MOON):是李小龍通過書籍自修過的一種南派武功。(26)道家學說(TAOISM):道家理論直接影響與促進了振藩截拳道的發展,在李小龍的整個武學系統中,道家學說的影子可以說是隨處可見。例如:「太極」、「陰陽」與「五行」等便是道家學說的核心理論,而這同樣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哲學底蘊與理論基礎。(27)禪(ZEN):說到「禪」你一點兒也不用感到奇怪,因為李小龍生前確確實實曾對之潛心研究過,而且在其最權威的著述《截拳道之道》中,便曾專門對其進行過論述。(28)易經(BOOK OF CHANGES):對這門古老的哲學,李小龍亦曾涉獵過。(29)西洋拳擊(BOXING):對這門最古老的西方格鬥技藝,李小龍早在香港讀書時就曾跟體育老師學習過,亦通過錄影帶學習過「褐色轟炸機」喬.路易斯的拳擊技藝,並間接學習過拳王阿里的高超拳藝,這亦是振藩截拳道中的一項核心技術。(30)西洋劍術(WESTERN FENCING):李小龍除了早年跟哥哥學習過西洋劍技術之外,更於讀大學時專門修過這一課程。西洋劍術給李小龍的啟示是「強側置前」,其步法對李小龍的格鬥技藝亦有較大的提高與補充。(31)西洋摔跤(WESTERN WRESTLE):在振藩截拳道中,摔打技占很大的比例,而這一技術除了取自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些摔技外,很大程度上均直接來源於西洋摔跤。李小龍亦曾在讀大學時選修過這一課程。如今西洋摔跤已演變成為格鬥的主流。這種幾千年前在古羅馬角斗場的奴隸們中間流行的生死搏殺術亦已登上大雅之堂。(32)柔道(JUDO):李小龍的第一位柔道老師是一位在香港經商的日本人,叫大兵衛(TAIHEIE),後又曾跟自己的一位好友兼弟子海伍德.尼希奧卡研習過這一近身格鬥的技藝,當時海伍德為「淵美柔道比賽冠軍」,亦為「黑帶群英殿」之「柔道悍將獎」獲得者。(33)劍道(KENDO):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來自日本的格鬥藝術的,一位名叫和里積的日本武術家亦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獨特的實用型武技。(34)柔術(JUJITSU):這是一種有別於柔道的更為兇殘,也更為全面的綜合性格鬥技藝(為日本古代忍者的必修課之一)。李小龍是向有「鎖制大師」之稱的「美國柔術之父」肯尼.拉貝爾學習這一來自日本的兇狠的以摔鎖為主的格鬥技藝的。(35)法國拳術(FRANG KICK):又叫法國腿拳道,是一種滸於歐洲的實用型格鬥技術,也是一種以踢法為主體的拳道,李小龍曾通過書籍自學過這一威猛的歐式拳道。(36)薩瓦特(SAVATE):為法國的一種獨特的格鬥技藝,而且是一種踢、打、摔、拿皆可施展的綜合性拳術,在李小龍的武學筆記中亦多有記載。(37)菲律賓武功(FILIPINO MARTIAL ART『S):主要是指學自伊諾山度的莫律賓拳術、雙節棍、短棍及菲律賓短刀格鬥術,這對李小龍的功夫系統是一個極好的補充。(38)空手道(KARATE):李小龍曾向多人討教過空手道技藝,如「美國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與查克.羅禮士等,並自學或研習過大山倍達所著的《空手道訓練學校》,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權威的一本空手道教科書。(39)跆拳道(TAE KWON DO):李小龍是向自己的好友李峻九討教這一韓國國技的。(40)泰國拳(MUAY THAI,亦可譯為THAI BOXING):李小龍是通過書籍與錄影帶自學這一「世界第一搏擊運動」的,尤其是其「內圍戰法」對李小龍的影響頗大,當然李小龍亦曾潛心研究過其腿功訓練方法,這一點在其武學筆記中均有詳細的記載。(41)日式合氣道(AIKIDO):李小龍是通過植芝盛平先生的《合氣道》教材來研習其發力與用力均十分精妙的高度技巧性的武技的,因為植芝盛平為日式合氣道的創始人,同時亦同為「世界七大武術家」之一。(42)韓式合氣道(HAPKIDO):與日式合氣道不同的是,這是一種踢、打、摔、拿俱備以及腿法見長的綜合式格鬥技藝,除了李峻九曾向李小龍講解過這一技藝外,他亦通過書籍自修過這一拳道。在李小龍的有生之年,伊諾山度曾多次陪他一起到加拿大溫哥華唐人街一些中文書店去搜購一些來自中國、香港、台灣的武術書籍,以致後來他家中的藏書竟達2000多冊,這是他吸收新鮮血液的源泉。因為作為自學成才的一代武學宗師,李小龍正式拜過的師父只有葉問一人,但他與一些武壇名人的交流間接地提高了他的武道水平。對於上述武道,李小龍是創造性地進行了吸收與融合,而非盲目照搬,因為不切實際的過多的引進只能成為自身前進過程中的負擔。所以說,欲學好振藩截拳道,就應該腳踏實地,辯證地去接受一切新事物,從而使學有所悟、學有所用,這樣才能符合李小龍生前的授武精神。截拳道的致勝要訣作為世界武壇上的重量級人物,李小龍用自己的真理髮現並粉碎了世界武術的保守僵化的蒙味癥結,從而把搏擊愛好者從傳統武術的桎梏中解放了出來,他亦由此令世界武壇對其格外敬重和推崇,而被譽為武道真理之路的奠基人與倡導者。然而,欲成為一名優秀的截拳道傳人亦非易事,他需要具備相當的武功基礎和學識悟性,或者說任何一位研習者欲從中獲得終身教益,取得根本性進步,就必須在深悟前面的拳理及在增進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深刻領悟宗師生前以二十年武壇生涯而總結出的寶貴的搏擊經驗,這將會成為我們攀登截拳道高峰,探索武道奧秘的無可窮盡的源泉和動力。李小龍所首創的控制重心的最佳方法李小龍曾經說過,搏擊家的姿勢或架勢的好壞及身體的平衡,十分重要。如果無法在任何時刻保持平衡與重心的穩固,則絕無效果可言。更為重要的是,不僅要在靜止中保持平衡,而且應該力求在運動中也保持良好的平衡。特別是在有效地出拳或起腳時,必須力求做到用完美的平衡狀態來控制身體。而且在不斷改變身體重心的情況下保持平衡,這的確是一門不易掌握但卻必須練好的技藝。

培養穩固的重心的方法:1、半屈蹲姿勢是最佳的搏擊姿勢,對身體的支撐情況良好,無須再做準備動作即可迅速進行有效的攻擊。2、短而快的移步步伐是維持重心的良好方法。3、適當降低身體的重心。4、身體重心落在腳尖上。5、攻擊、後退、反擊之間,細心體會兩腳相互的正確關係,以及腳與身體的關係。6、採用各種拳法和腳法之際,須注意身體各部位的正確位置。7、親身體驗正確與不正確的平衡姿勢,以比較兩者間的差異之處。8、即使在跑步時,膝蓋亦絕少有僵直的情形。李小龍所體認的攻擊時的身體感覺在截拳道中,攻擊時的身體感覺意味著肉體與精神的一種和諧與一體的相互作用的關係。1、肉體上的:(1)已方的攻擊動作是否能直指對方的要害。(2)攻擊時及攻擊前後,考慮防守是否嚴密。(3)體驗長勁及短勁擊打在對手身體上的感覺。(4)學習和研究如何攻入對手的防守線,並採用何種技巧去戰勝各種打法類型的對手。2、精神上的:(1)培養意欲擊中目標的「願望」。(2)擊中對手時要有「穿透感」。(3)以機警、小心留神來應付攻、守形勢的自然變化。(4)隨時嚴密注意對方,留神其一舉一動,並決定該如何採取策略。(5)要著力培養自己的鬥志與毅力。李小龍所強調的眼明視覺敏銳不僅是本能動作的基礎,亦是攻防動作的開端。凡優秀的拳手視覺都極為發達。否則的話,他就不可能在擂台上掌握攻擊的主動權。同時,眼光銳利,可使對手喪失戰鬥意志,使對手迷惑,使對手動作緩慢。而一個反應較遲緩且動作較慢的拳手,只要眼睛敏銳,亦可彌補一些由其自身的缺點產生的不足。

搏擊中運用眼睛的技巧:1、一個優秀的搏擊者應洞悉對手的每一舉一動,尤其是假動作後的真實打擊動作。2、可用眼睛去迷惑對手,如用眼睛盯其上盤,卻突然出腿重創其膝關節。3、欲使視覺速度加快,必須更專註於所注意的目標上。4、搏擊時,還必須練習擴大自己的視線範圍。李小龍所提倡的精簡的動作進行截拳道訓練的最終目的,就是藉此邁向武道的極至,而所謂武道的極至,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有效的動作去重擊對手。換言之,最有效的動作當是最精簡的動作。李小龍生前亦說過:「欲了解搏擊,必以極簡捷直接的方式為之。」「武術的至高境界必是趨向於簡捷,以不變應萬變。」運用精簡的動作的原則與技巧:1、肢體須放鬆,而使動作如彈射般發出。這樣的攻擊動作不僅速度快,而且無預動,並具有寸勁。2、攻擊時,應儘可能取捷徑去打擊對手,以減少拳腳的運行時間與運動距離,提高攻擊的命中率。3、一個高明的拳手,往往能盡量減少無謂且不必要的動作,使其自身的每一個動作更加有效,並減少體力上的不必要的損失。4、身體的慣性必須善用來克服阻力。5、倘肌肉未受不必要之緊張阻礙,該可使動作更靈活,更柔暢,更快速,更自然且更準確。6、良好的鍛煉並適宜的練習動作的自然韻律,有助於柔暢自然的動作的產生。李小龍所指出的使速度更快之要素速度是截拳道技擊法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惟快才能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倘自己在速度上佔有較大優勢,就可領先對手做動作,換言之,對手便只能跟著你做動作。所以說,一位拳手如能在速度上佔據較大的優勢,那麼在其他方面亦會佔有不少優勢。使速度更快之要素:1、重要的一點,身軀必須與前鋒腿成一直線,以打好身體快速前沖的基礎。2、做熱身運動以減少肌肉的阻礙,增加肌肉的彈性與柔軟性,以及調整人體各個系統,以適應更高程度的生理運動狀態。3、肌肉的適當收縮。4、精神的貫注。5、養成快速敏銳的視覺習性,養成快速反應的習慣。6、必須使自己完全放鬆,使自己肌肉能有最快反應的姿勢與條件。因為當你握緊拳頭而全力打出一拳時,那隻能是「推」而不是「擊」,當然也就談不上是什麼爆發力了。7、肉體與精神上的警覺性。如果自己的身體與精神皆處於戒備狀態的話,則起動時就要快得多。8、想像力與洞察先機。李小龍所注重的對時機的把握一個老手與初學者之間最明顯的區別就在於,老手能善於發現機會,並運用自己的技術和智慧去把握它和利用它,故而擊出的每一拳或每一腳都是胸有成竹的。李小龍亦曾說過:「一個動作即使在技巧上是完美的,亦可能因受到對手的攻擊而失敗。因此,截拳道初學者須練好精確地把握時機的本領。」對時機把握的方法:1、攻擊於對方準備移動之時。2、於對方做動作的瞬間進行攻擊。3、於對方過於緊張時進行攻擊。4、於對方注意力轉移、不留神時進行攻擊。5、於對方改變姿勢或收手時進行攻擊。6、先誘使對方做無謂的反應與動作,再攻擊。7、使對方破勢再攻擊。8、於對方心理與身體失卻平衡時進行攻擊。9、於對方疲倦時進行攻擊。10、於對方攻擊失手之際進行攻擊。

李小龍所倡導的韻律之破壞李小龍常這樣告誡自己的學生:兩個搏擊者功夫相當時,一種常見的現象是一方拳手常會隨著對方做動作,而且除非他們的速度或力量相差甚大,否則常易陷入僵持的狀態,即兩人的動作之間似乎有種韻律,如微微的遲疑或做一個出人意料的欺敵動作等,都可造成對自己有利的機會,使攻擊得手。而且有時速度通常不要太快即可,原因是對方此時猶有維持原先韻律的傾向,自然無法及時來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節奏。這就是為什麼及時一擊是最漂亮的一擊的原因了,因為已方這時能在對方的意料之外而突然得手。搏擊中韻律變更與破壞的方法:1、在攻擊之半途突然停止則稱為「半次攻擊」,它常可誘使對方做出整個的防禦動作,然後已方可再突然繼續原先之動作去重創對手。此種「破壞韻律」的方法常可使對方產生精神或肉體上的失卻平衡。2、故意做出遲緩的動作或緩慢前進,以鬆弛對方的警覺性。然後可突然迅速出招做致命的攻擊。3、可以先用快速的虛招動作,然後再以較遲緩的動作做攻擊,最後可再用真實的攻擊去重擊對手。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變更韻律的方法將會因時間或場合不同而有不同的效果。振藩截拳道的技術系統李小龍一直是一個探索者,他不斷地研究所能接觸與搜集到的資料,當然這並不是說他研究並學會了所有的武術,但他確實研究過當時的所有功夫流派,並將它們合而為一融會貫通地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整體。雖然說振藩截拳道並非面面俱到,但它所涵蓋的範圍確已代表了世界武術中的方方面面,儘管李小龍自己亦聲稱截拳道並未建立整體的系統與完善的理論體系,但若拿任何一種拳道去與之相比較的話,你便會發覺,鮮有一門拳道能與之相提並論。究其原因,是每一種拳道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而且它們又多固步自封而閉門造車,它們不似李小龍般有機地消化與融煉,並大膽否定自己的一些理論與技術,以求與日俱進。李小龍生前亦曾說過:「在雕刻塑像的時候,雕塑者不能在塑像上增磚添瓦。實際上,在雕塑的時候,一開始就把非本質的東西鑿掉了」。李小龍就是這樣在不斷地吸收、消化、刪除、實踐與檢驗的過程中,最終找到了一種最具效率和實用性,以及最能表達自我的方式————振藩截拳道。

截拳道完整的技戰術體系由以下武術實體或相對獨立的格鬥技系統組成:(1)詠春功夫:即學自葉問大師的詠春拳。不過李小龍後來又對之進行了改進與提升,但自始至終,詠春技術都是振藩截拳道中的核心內容。如李小龍經常在公眾場合表演的「黍手」、「蔽目黍手」及「寸勁拳」等絕技,便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中,只不過又融入了別的拳派中的相關內容而已。即使在打鬥技術上,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詠春風格與詠春模式。例如作為其中堅拳法的「日字沖拳」及振藩截拳道中攻擊距離最長的上肢攻擊技術「標指」等。振藩截拳道中的很多理論也都保留了詠春風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守中用中」;在功力訓練上,李小龍對詠春拳保留的也最多,例如寸勁、方形牆靶(3個)及木人樁的練習方法等。(2)功夫系統:是指李小龍在詠春拳基礎上,所學的蔡李佛拳、洪拳、形意、八卦等傳統武術。雖然李小龍曾毫不留情地批評過傳統武術,但也只是批評傳統武術中華而不實的部分,但他從未拋棄傳統武術,相反是對之進行了潛心研究。因為浩如煙海與博大精深的傳統武學蘊藏著無盡的寶藏,而李小龍就是一個成功的尋寶者。例如,李小龍取自形意拳中的勁力發放方法便直接增強了自己「寸勁拳」上的殺傷力度;他學自螳螂拳中的快速、連貫、兇狠的打擊手法又迅速增強了自己的近戰能力。右圖便是李小龍學自傳統武術中的一些要害部位的打擊方法。

(3)西洋拳擊:李小龍非常欣賞西洋拳擊在訓練上的科學性及在運用上的實用性,此種古老的格鬥藝術非常符合李小龍「簡單、直接、效率」的要求。眾所周知,詠春拳中的拳法雖然強猛,但卻過於剛直,而拳擊的拳法則是靈活、短促、機變的,而將此兩者合而為一才是最具威脅辦與殺傷性的拳法,因為它同時具備了兇狠、靈活、快速的優點。另外,振藩截拳道中的步法亦大多直接來源於西洋拳擊中,例如李小龍的靈活、迅猛的步法便是學自拳王阿里的「蝴蝶舞步」;振藩截拳道中的戒備勢在很大程度上亦取自於西洋拳擊。李小龍對西洋拳擊的重視程度,並不亞於除詠春拳之外的其他功夫系統的總和。(4)自由搏擊:通常是指振藩截拳道中的高級階段或高級課程,亦可稱為「踢拳」。其目的在於鼓勵拳手積極思維、深思熟慮、機智地去挫敗對手,以及熟練地運用自己所學到的技術並使之達到本能化的狀態。在此階段,每個練習者都可發展自己的特長技法,並可進一步磨練擂台搏擊技術。練習者亦可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去修習一些適合自己特點的流行拳道以便進一步補充與提高自己,例如伊諾山度的高足保羅.凡奈克就曾修習過日本的一種綜合性立體搏擊術「修斗」(一種泰拳與柔道混合而成的日本現代自由搏擊運動);而日本的著名截拳道研修專家中村賴永則專門赴美國學習過目前世界上最兇悍的格鬥技「格雷西柔術」(GRACIE JUJITSU),用以提高自己的截拳道搏擊水平;而筆者本人亦曾於1994年赴泰國修習過泰拳這一當前最威猛的自由搏擊運動。而李小龍親筆手書的「振藩功夫/自由搏擊」之標牌,此牌目前亦收藏於伊諾山度的拳館中。(5)擒鎖:是指李小龍最拿手的擒拿與固鎖招式,在振藩截拳道中,這是一種在運動頻率上可與腿法相媲美的格鬥技系統,通常是結合拳法與腿法來運用,即在拳與腿創造機會後以擒鎖技最終制服對手。而振藩截拳道中的擒鎖技,除了從中國傳統武術中吸取了部分動作外,則主要來自於古希臘角斗術與學自肯尼.拉貝爾的「柔術」,肯尼.拉貝爾號稱「美國第一鎖制大師」,所以李小龍不可能從他身上無所獲取。事實上,李小龍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向他人潛心學習的大好機會的,這是他的個性使然。(6)振藩武器:是指李小龍學自各流派而後又自成風格的單、雙二節棍,單、雙短棍,三節棍,長棍以及短刀格鬥術等。其中,在向伊諾山度學習單、雙二節棍之前,李小龍已經研究過日本空手道中的雙節棍術和傳統武術中的「鞭桿」等技法;至於長棍則直接來自於詠春拳中的「六點半棍」。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整體武道格鬥技系統,去掉它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會大大削弱其整體的戰鬥效力,同時也違反了李小龍的授武目標與教學要求。振藩截拳道的運用原則振藩截拳道的根本與精華就是李上龍的武道哲學思想——關於武道的解放思想的哲學理念,一種中西文化撞擊下融於李小龍的心脈心靈的內在無形武器,一種理論化、系統化了的大道之理。正因為振藩截拳道注重對內在因素的修養與修鍊,所以在介入技術動作學習之前,還須先明了其在理論上的一些指導思想,亦即以理論去指導實踐,才能最終全面地掌握振藩截拳道。或者說,只有將拳學理論與格鬥技能進行最完美的結合,才是李小龍生前的原始教學內容,並由此最終邁入振藩截拳道的殿堂。振藩截拳道的武學指導思想,實際上是指李小龍生前所提出的「十二字訣」:體用:我們練習搏擊術的目的是為了到現實中去實踐,而非僅僅用於健身。「一個搏擊者必須能經常不斷地保持心靈純潔,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如何搏擊。對此,他必須排除阻礙其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無論是感情上的、身體上的或是知識上的(李小龍)」。而此首先必須有一個前提,即要將自身的潛能發揮至極限,然後再去研究與探討如何將這種已發揮到極限的殺傷力有效地作用於對手身上。棄形:李小龍最反對僵化形式的束縛,而致力於探討適合自身特點的動作與方法。正如他所說:「倘若某門某派教你如何搏擊,你可能會依照著那種指定的方法去全力搏擊,然而那並非實際情形下的搏擊。因為一旦你隨著傳統的模式走,那麼你所了解的便只是老路子,一種『傳統』與『傳統』所造成的陰影罷了————你並不了解你自己。」

勁:勁是指振藩截拳道中的發力,與別的拳道的重而長的勁力相比較,振藩截拳道則主張使用措手不及與快速短促的瞬間爆發力。將兩種力相比較,若雙方同時發勁出招,則李小龍的短而快的勁與技會搶先作用於對手身上,其特點就好像壓縮的彈簧突然彈出一般,具有極大的壓力與震撼作用。李小龍亦曾拿中國武術與泰國拳比較過,他發現國術中的動作雖可把對手猛力拋出,但卻無法形成具有摧毀力的攻擊;而泰國拳雖不會把人輕易擊倒在地,但它的拳腿所到之處,均骨斷肉裂,使對方戰鬥力大失而瞬間自己躺倒不起。究其原因,原來是在發力上有所差別,一個是長而慢的推擊力,一個是短而促的瞬間穿透力,其所產生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了。疾:振藩截拳道一向以快速猛烈及閃電般的快速度而著稱於世。即「速度」是搏擊致勝之道,唯快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倘若在速度上佔有極大的優勢,那麼就可搶先於對手做動作,甚至能後發而先至。而且,若一位拳手有極快的攻擊速度,還可由此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許多曾敗在李小龍手下的拳壇高手都說他們逃不過李小龍的快速拳腳,因為他的攻擊快得如眼鏡蛇一般,令人防不勝防。一個極具攻擊威力的拳手,並不見得是個塊頭很大的人,卻可能是出手發招奇快的人。因為打擊的力量等於攻擊者的質量乘以加速度。反應:對敵搏擊不僅需要有冷靜的頭腦,而且反應還須快,這是一種在與敵交手之際能準確、有效地進行應變的能力。李小龍似乎有一種天性或超人的第六感官,能事先洞察到別人的企圖,並在對方恰要起腳或出拳之際進行有效的搶攻、迎擊或截擊,使對方因搶先挑起戰鬥而遭受迎頭痛擊。時間:截拳道運用了「後手消截法」與「經濟節約線」等原理,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打擊效率,由於打擊距離短了,故可縮短打擊的時間,從而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對手進行重擊並得手。時間從另一層意思上來講,還須把握好打擊的時機,因為打擊的時機與精簡的動作是相輔相成的。準確地判斷和把握出招的時機亦為搏擊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某種意義上時機比速度還重要得多。哲學:我們都知道振藩截拳道是哲學化拳道,或者說振藩截拳道是哲學的武術,亦是武術的哲學。它從創立之初便是在通過一些武術技法來闡述深奧的哲理,或是說李小龍所精選出來的對自己極為有用的哲理實際上一直就是自己在武術行動上的一種理論指導。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講,振藩截拳道中的哲理是李小龍的精神與思想武器,而其拳腳與動作技術則是其肉體與肢體武器,當然只有肉體與精神高度合一才可將自身的潛力發揮至盡。李小龍是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武術哲人,如果沒有其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作底蘊,截拳道就根本不可能會在僅僅20多年的時間裡便輻射到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並成為福澤成千上萬武術愛好者們心田的甘露。截拳道的誘敵攻擊法在截拳道中,所謂「誘敵攻擊法」,是指拳手故意暴露出自己的空門來引誘對手先出招,然後自己再乘機進行打擊的方法。誘敵戰法幾乎和假動作的運用一樣,實際上假動作的運用只是誘敵的一部分。在假動作中,拳手要設法欺騙對手並使其對自己的動作做出反應。而在誘敵時,則要求自己有意暴露出身體的一部分,並誘使對手去進攻那一部分,呈旦對手這樣做了,即可採取有效的反擊或迎擊技術,給予對手以迎頭痛擊。誘敵也是誘使對手對你的假動作出做反應的策略,一旦對手這樣做了,就會落入陷阱。用李小龍的話來說,實戰本身就是一種雙方之間的鬥智過程,因此不妨詭詐一些。通常情況下,引誘對手先主動發起進攻,遠比耐心地等待對手先行攻擊更為有利。因為誘敵的動作常包含著策略與方法的運用。這時,對於對手進攻的注意力與身體動作均專註於攻擊非防禦,所以能由此為自己創造許多絕佳的攻擊機會。即在對手立足未穩之際,便可立即予以猛烈反攻,後發先致,給其以致命性重創。以實戰中,誘敵戰法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去靈活運用。下面是一種誘敵攻擊法的戰例示範,示範者為日本振藩截拳道研修專家中村賴永師傅。

截拳道格鬥的本質原著:丹.伊魯山度(Dan.Inosanto)現在,我來講一講李振藩:對於他革新並融世界武技於一體,憑他的經驗和資格是當之無愧的。首先他曾是一位拳擊手;他曾練過泳春功夫,深暗「中心線」之道;他曾有一位是擊劍手的兄弟,從而了解那些擊劍的獲勝技巧;他曾是一位街頭打鬥者,知道什麼動作是有效的,什麼是無用的;他曾從朋友學習過中國北派功夫,從而在中國南派功夫基礎上發展了他的踢腿技巧;他曾在美國遇到了一些超一流的拳擊手和格鬥手,師從他們,使得技巧達到一個新的階段;最後,李振藩具有自己最顯著的獨特風格,那就是勇於進取!李振藩宗師習慣於闡述剖析各種武術體系中的優劣勢,幾乎一個也不丟下。他曾勸告他的學生不要通過比較兩種武術(如東方武術對西方武術,中國武術對日本武術,沖繩武術對朝鮮武術,徒手自衛術對柔道等等)來確定哪種更好;而應單獨地去考察他們,找出各自的優缺點,然後在問:「何時使用何種技巧更好?」在適當的時機和距離,發揮最佳的技術。

李振藩另一個驚人的成績是:終其一生研究各種對抗運動形式,從拳斗到擊劍,並且發現得出:不管存在多少種格鬥體系,綜合起來都有且只有五種攻擊方式,其餘各種則只是他們的變換形式而已。他們分別是:ABC混合攻擊;ABD引誘攻擊;HIA封手攻擊(或FIA足部固定攻擊/封足攻擊);PIA漸進間接式攻擊;SDA簡單直接性攻擊(或簡單角度性攻擊SAA)。大多數自衛體系中僅有一或兩種攻擊變化形式,極少極少的有三種攻擊變換形式。最通用的兩種是西方運動中的拳擊和擊劍,(李振藩從中引申出了節奏和方向的概念),李振藩總結出來的五種攻擊方法,應用與截拳道中,使截拳道者攻守轉換變化自如。李振藩為我們如此準確地總結出武術的實質,實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試想一下,一個人終其一生地細心分析每一眾所周知的武技,並敏銳地查出其中的細微差別,其精神和毅力該是何等地驚人!但我們的李振藩所做的已經遠遠的超出了這些,他還有一種能力就是將自己的熱忱傳遞給他人,鼓舞其他的人在武技研究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潛力,正因如此,才使李振藩成為一名頂尖級的武術導師。到我們要練習李振藩所教各種武技之時,他不希望我們有某種條條框框所限定(如規定再何種情況下使用何種技巧)的感覺,故而讓我們在實戰中練習,即依據對手的情況而確定自己的出招,而這一點又涉及到基本的準備動作,踢腿範圍,拳擊範圍,擋手範圍,纏鬥範圍等等,作為一名截拳道者要應迅速,並憑直覺進行恰當地攻擊——————不是蠻力抵抗——————而是化對手的力量為自己服務來反擊對手。總而言之,引李振藩最常用的話就是:「對方的技巧就是自己的技巧。」截拳道封手攻擊法(HAND IMMOBILIZATION ATTACK,簡稱:HIA)根據李小龍的講解:「封手攻擊法(HAND IMMOBILIZATION ATTACK,簡稱:HIA),是一種先封住對方的手或者腳,瓦解對手的攻勢後,再攻擊對手的一種雖有防禦動作,但卻是搶先發起攻擊的攻守合一的高級實戰技巧。它通常是先發起攻擊以誘使對手進行格擋,然後己方可採用迅速利用對手的格擋而進行打擊。當然,對於對方的格擋,己方可採用封纏的手法進行控制,使對方受控制的部位無法動彈,從而留有空門而使己方可以進行快速有效的打擊。」————「封手的攻擊法亦可與其他四種攻擊方法有機的結合」(李小龍)右圖是日本振藩/截拳道研修專家中村賴永師傅示範的封手攻擊法的實戰演示,供大家參考研修。

截拳道訓練三要素拳手要使自己的技巧在比賽中得到良好發揮,是需要尋找和掌握一些新的訓練方法和手段的,通過全方位的訓練和嚴格的篩選,最後淘汰那些不合適的,或糾正那些看起來不合適的技法,以便於他們在比賽中應用最好的技術。丹.伊諾山度曾評價李小龍說:「他做事情最重要的一點是根據自己的能力決定該怎麼做。」李不龍稱這一點為「功能的眼睛」,「單一」、「直接」、「創新」,是截拳道的3個基本要素,這些要素無論是對技術的訓練,還是對截拳道的完善都起著直接的作用。

「單一」意味著準確,如果一個招式需要6個動作才能完成,那成功的機會則相對很小,你用的動作越多,出現的失誤也會越多,因此,必須設法讓我們的進攻動作更簡單些,能否將6個動作縮短成3個?3個動作能否縮成2個?2個動作能否縮成1個呢?把較多的動作儘可能縮減並取得相同的功效,是截拳道追求的目標。訓練手段可以簡化,然而,還不能直接地用一個反擊動作來阻擊對手的進攻。進攻對手時,也許可以用簡單的動作,但它不能直接達到效果,這時「中途阻擊」就起了作用,這個動作主要部分是防止進攻。中途阻擊對手的動作是截拳道的高級階段。這種技巧運用在反擊對手的過程中會起重要作用。也可在阻擊對方的同時出拳擊打他,同時,儘可能運用前臂和前腿,出拳、腳也是非常主動和直接的。練習截拳道的人,都在尋找一種更合適的方法和理論,以使自己的搏擊區別於其他體系和門派。當你帶著這個想法去尋找創新時,你將主動改進一些動作。使用這種「改良技術」的人借鑒的是一種方法論,但要運用好卻是另一回事。我們對它的改進是為了使技巧在應用中更簡單,更直接。如果你試著引進太多的動作,以至不能發揮其效力,那麼這些動作就只是一種負擔。這就是為什麼把一些武術的精華簡單的拼湊在一起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截拳道的原因。李小龍將拳擊、泳春拳和劍術做為截拳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當你觀看實際運用中的截拳道時,卻看不見劍術的招式。這是因為截拳道體系只是吸收了劍術的理論。對於截拳道所吸收的泳春拳也是這樣,你能看見泳春的服飾,卻找不到泳春的姿勢。截拳道的步法和身體躲避運動與拳擊手的行為相似,但更側重於前手和腳。當你把截拳道當做一種學習的方法,它能幫助我們判斷什麼樣的技術是有用的,什麼樣的技術是實用的。李小龍的柔韌訓練法著/約翰·立托 編譯/振強 校正/唐龍按:本文原作者約翰.立托為美國「振藩截拳道核心」成員之一,會刊《李小龍》雜誌主編。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惟一由李小龍夫人琳達女士授權全權整理出版李小龍筆記手稿、訓練日記、書信錄音、錄像、紀錄影片的專欄作家,已整理出版有「李小龍圖書館」叢書第1~6卷,受到世界各國截拳道理論研究界的廣泛關注與熱烈歡迎。現在看來為柔韌性的重要與否而爭論是很不明智的。但不管怎樣,普通人認為武術運動員的靈活性無非是躍到空中使出一記范達姆式的飛踢。除了振藩截拳道、跆拳道、空手道、法國腿擊術和中國的北派功夫,柔韌性在大多數武術家的訓練中不是主要課程。●為何需要柔韌性訓練?放下自衛方面的益處不談,良好的柔韌性可使你在任何時間、任何範圍內向任何角度發起攻擊,即使在非自衛性方面,也有很多的理由可以解釋為何你需要這種練習,儘管在完整的健身訓練計劃中此因素常被忽略。

1、柔韌性練習可促進身體健康和體形完美:當與各種力量性訓練科目相結合時,例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和划船等項目,柔韌性在完整的健身訓練體系中最少能提供三分之一必要的幫助。2、柔韌性訓練可減少受傷的危險性:日常損傷和運動導致的傷害都是外部傷害、關節扭傷、肌肉及相關組織過度拉伸引起的拉傷。堅持科學規律的柔韌性訓練的武術運動員比缺乏柔韌鍛煉的人受傷可能性要小50%。3、當與其他類型的訓練相結合時,柔韌性練習就是一種很好的熱身或放鬆運動:柔韌練習還可提高神經系統與肌肉組織的協調性。如果你做完某項運動後立即開始柔韌性訓練,能使疲憊的身體儘快得到恢復。4、柔韌性練習可提高你的競技水平:具有良好柔韌性的武術運動員表演起來會更加輕鬆、精彩。你能想像肌肉僵死的體操運動員會是什麼樣子嗎?而一旦有了良好的柔韌性,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會比其他運動員佔有優勢。5、合理的柔韌性訓練其實是一種樂趣:你是否有過早晨醒來後在床上舒展全身的那種感覺?非常舒服是嗎?筆者有次事理李小龍的手稿,發現他給其助教丹·伊魯山度制訂的一個早晨起床前伸展全身的訓練項目,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能使你的身體面對全新的一天時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什麼人需要進行柔性訓練呢?正如其他很多運動生理學家所認可的那樣,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進行有規律的柔韌性練習,並沒有年齡限制。有的老年人由於受到骨科疾病的困擾而不能進行其他的鍛煉時,卻照樣可以進行柔韌性練習。蹣跚學步的孩子也要以隨父母一起進行柔韌性練習。所有武術運動員都應把柔韌性訓練納入自己的整個訓練計劃。通常說來,女性比男性的柔韌性好,孩子的柔韌性比成年人有更強的可塑性。●什麼時候進行柔韌性訓練?由於筆者涉足健康及健身領域已達20餘年,並且有幸與當今主要運動項目的運動員一起工作,比其他人更容易接近他們並觀察他們的運動習慣,因此得以總結出一些準確的柔韌性練習的經驗。首先,一個關心自己的柔韌性、健康、相貌及運動水平的人,無論男女,每天至少需要10~15分鐘的柔韌性練習。如果能堅持不懈,每周3~4次將會逐漸地促進你關節和肌肉的靈活性,如能每天堅持練習,進步的速度要快4~5倍,一些柔韌性很差的運動員,他們堅持一天兩次的柔韌性訓練,都取得了驚人的進步。一個武術運動員開始柔韌性練習的最佳時間是開始其武術訓練之前————但不能認為這是可有可無的事。很多運動員在比賽前會匆忙地做點柔韌性練習,這幾乎是一種潛意識的行動。例如你會看到田徑運動員在跑步前會伸伸小腿,籃球運動員賽前匆忙地拉伸自己的後腿韌帶,其實這麼短暫的柔韌性練習對運動員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為了使柔韌性練習真正起到熱身作用,其持續時間必須保持在10~15分鐘內,並且對身體的各部位都要進行柔韌性練習。同樣以這種方式,柔韌性練習也是武術訓練後的一種很好的放鬆。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你將為體力恢復之快而大吃一驚。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柔韌性練習最理想的時間是在晚間睡前的一二個小時之內,李小龍甚至在晚上看電視時也進行此種練習,這對緩解和消除一天的疲勞有很大的幫助。不管怎樣,經過一段晚間特別的柔韌性練習後,你就會感到很輕鬆並能暢然入睡。●如何進行柔韌性訓練?筆者有時對某些運動員存在的過度危險的柔韌性訓練傾向而感到驚訝。他們拉伸時太猛或收縮時過快,這樣練習會丟失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還有可能受傷。準確地說,柔韌性訓練是一種很柔和的運動,你必須學會輕柔,否則得不償失。因為關節和肌肉活動範圍過大很容易導致自身的傷病。生命已賦予身體兩種保護機能,它們都是特殊的神經細胞。一種類型的神經細胞在肌肉過度拉伸時會把信號傳遞給大腦中樞,第二種神經細胞是保護性機能的一部分,被稱為「拉伸反射」,當第二種神經細胞感到某種拉伸動作過快時,大腦中樞神經就反射性地收縮拉伸的肌肉,其作用恰如汽車的「減震器」,在肌肉可能被拉傷之前使動作變緩直至終止,就像你從桌上跳下,大腿的肌肉產生反射以減少震動的道理一樣。當你過度地拉伸一塊肌肉,開始產生「拉伸反射」,神經組織就會向大腦發出信號要求停止拉伸或減弱拉伸強度。有些人認為用力收縮能促進拉伸且效果更快,但結果適得其反。因為「拉伸反射」的作用,拉伸的肌肉反而收縮,和你充分拉伸的初衷可謂背道而馳。為了充分拉伸肌肉(或關節),你必須輕柔舒緩地進行柔韌性練習,以避免產生「拉伸反射」。花上三四十秒的時間輕柔地進行柔韌性練習直到拉伸的肌肉產生輕微的疼痛,這就是身體允許的最大範圍拉伸的臨界點,過了這個點,肌肉就可能拉傷。現在你就有了足夠的知識來理解「完美的拉伸」所需的各種條件。無論你選擇何種柔韌性練習方法,必須要花三四十秒鐘時間輕柔地拉伸,如果到了臨界點,就往回收一點,直至痛感消失。如果你進入「可拉伸區域」,就保持此拉伸姿勢20—30秒時間不動(但應力求把此姿勢練上1~2分鐘),這時要進行淺短呼吸————儘管你需要保持正常的呼吸節奏,最後達到身心的完全放鬆。你可以1分鐘後重複此動作,亦可進行下一種練習。如果你想從自己的柔韌性訓練方案中獲得最大的益處,你必須找出自己的「可拉伸區域」,只有在這個「區域」內進行各種拉伸活動,你才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東西。●怎樣掌握柔韌性訓練的進度?那些從未進行過柔韌性訓練的人————不論其運動水平高低,都應遵循筆者所談的各種注意事項。因為如果動作的幅度過大,隨時可能拉傷自己的肌肉。正確適度的柔韌性訓練不需太大的力量,但你的肌肉會由於這些簡單的拉伸練習而變得更富有彈性。●初學者注意事項:初學者首次進行柔韌性練習時,應從使自己感到疼痛的臨界點往回放鬆一點的地方開始,每一個拉伸姿勢保持20秒鐘不動即可。對身體各組肌肉的練習亦只需重複一次。從此起點開始,逐漸延長每個動作的時間(直到能堅持1分鐘),增加強度(以你能在自己可「可拉伸區域」內沒有痛感地做該動作為合格)。如果你做到了這一步,就可以重複一遍該動作(即你可以完成該動作並堅持20秒,逐漸延長時間至1分鐘)。為了實現目標,筆者建議每一次訓練中針對每個部位做1分鐘的拉伸練習,這樣每次都能在10~15分鐘內完成該練習。截拳道的技擊要素

一、意念和精神(一)頭腦清醒:在搏擊的整個過程中,頭腦要清醒,身體要放鬆,始終保持必勝的信心和旺盛的攻擊意念,做到形神合一。(二)信心十足:搏擊前想像自己是一隻下山的猛虎,把敵人想像成一隻小羊羔,精神抖擻,信心百倍地撲殺面前的小羊羔,以氣勢威懾敵人。二、時機在出手時如果時機把握不準,則攻擊效果不佳,所以準確地判斷和把握時機是取勝的關鍵。李小龍在他的遺著中強調:「以個動作即使在技巧上是完善的,亦可能因對方的攻擊壓迫而失效。因此,要練好把握時機的本領。」進攻的最佳時機為:當對手眨眼時;目光獃滯時;目光脫離對手時;面帶驚恐時;移動時;挨打時;重心不穩時;大口呼吸時等。三、視覺敏銳李小龍之所以每戰皆勝,首先就在於他具有非常敏銳的視覺。他認為:「視覺敏銳不僅是本能動作的基礎,也是一切攻防動作的開端。」武諺云:「頭打眼,二打膽,三打手腳快與慢。」它有三方面的作用:1、敏銳的眼神可以視察對方的攻擊意圖,及時發現敵人的破綻;2、給自己壯膽,震懾對手,使其害怕;3、分散其注意力。四、步法靈活在搏擊的過程中,雙方都要以各種靈活多變的步法調整自己的攻防距離,角度和位置的變化。要施以利害的招術必須依靠自己的步法。李小龍認為:「堅決靈活的步法是提高反應能力的以個重要環節。靈活的技藝是技擊的原則。」世界上各種武技都把步法做為搏擊的基礎。五、速度要快在截拳道中速度是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假如在速度上佔有較大優勢,常可領先對手做動作或後發先至,在其他方面也會佔有不少優勢,正因為如此,李小龍把速度放在三大要素之中,並把速度訓練作為最關鍵的訓練內容。六、要有力量李小龍說過:「截拳道強調所有武術家都必須鍛煉身體。如果你的身體不強壯,你便不能進行激烈的搏擊。」拳腳沒有力量就沒有威力,取勝機會就不會大。在格鬥中如果其它方面相同,誰有好的力量素質,誰就佔有優勢。耐力是格鬥的保障,耐力素質不好,就容易產生疲勞,人體疲勞時各器官系統的機能下降,反應遲鈍,精神不集中,拳腳無力,最終會處於被動。七、身體動作協調放鬆在搏擊過程中,身體必須放鬆。李小龍認為,不會放鬆就不會擊拳。假如身體緊張,會致使全身肌肉僵硬,增加肌肉能量的消耗,造成肌肉過早疲勞,出現擊打無力,動作拖泥帶水,並容易暴露自己的意圖,致使搏擊被動。動作一定要協調。李小龍認為:「協調能力決定了速度、耐力、靈活及準確程度的增減。攻擊時,要注意招式的靈活運用,要注意招式的組織和聯繫。招式變換要隱蔽,流暢。」八、攻守搶中線,集中突破中心中線密集著人體要害部位和人體的重心,李小龍認為,如果實戰者中線造成極大影響與破壞,以致難以發揮其技擊技術。所以,在搏擊中必須嚴守自己的身體中線,著重攻擊對手的中線位置。李小龍個人截拳道訓練要法李振藩當年是如何進行截拳道訓練的?除少數親近門徒之外,局外人很想了解但又不得而知。同樣,我們相信每位讀者亦充分了解李振藩究竟是如何將自己訓練成超一流武術技擊家的?這裡,我們謹根據李振藩當年有關個秘密練功筆記及每天的個人訓練計劃等第一手資料,摘要做綜合之分析和概括,從而為你提供一個整體的概貌,希望能給讀者以啟迪及安排自我訓練時之參考作用。請從李振藩整個訓練內容的構成,訓練程序時間之安排等方面去理解、分析,以求得出有益於自己的結論。請切勿停留於表面,則善莫大焉。李振藩1968年特定時期的技術訓練主要集中於手法和腿法練習。通常是每周一、三、五集中於手法為主安排訓練;周二、四、六則以踢法練習為主。每日必行之體能訓練內容則是前臂肌腹肌和腰部肌力練習以及柔韌性訓練。如果時間允許,通常是在30分鐘內以變速跑跑完約6.4公里路,有時則達到6英里(約9.6公里)。另外,李振藩還將騎固定架自行車和跳繩同跑步一樣作為最佳的心血管系統耐力練習納入到訓練中。基本規律是:周一、三、五跑步;周二、四、六騎固定架自行車和跳繩。跳繩對於練習步法及增進身體節奏感亦有良好的訓練作用。

李振藩將負重器械練習作為強健體魄,增進力量,特別是提高四肢肌肉爆發力,以強化拳、足殺傷力,以及增進速度、協調、耐力等相關身體素質的一個重要訓練內容來進行安排。通用的訓練計劃安排——從李振藩到他的親傳門徒是每周的二、四、六。即每周練習三次,隔天練習。基本上每個練習每組重複的最佳次數為8-12次;腿重複次數則是12-20次。他通常到唐人街健身院利用專業器械做相關練習。除負重器械練習之外,以加強肌肉關節肌腱集中性勁力為主要目的的靜力練習法亦是李振藩格外推崇的,為此他發明了不少專用訓練器械。此種練習法對於提升截拳道者無論長勁、短勁乃至貼身封手和擒摔勁力均有極大幫助。因此,一些靜力練習是李振藩每天必練的。李振藩是世界武壇充分將集中性靜力練習和以速度性力量練習為主的負重器械練習科學結合起來進行的先驅者。高效科學的訓練手段和程序使得李持藩每一寸肌肉、肌腱都能投入格鬥中,進而使他發出的爆發性攻擊力量和動作速度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程度。對於力量訓練的重要性,用李振藩的話來講就是:「如果在力量和靈活性(包括速度)方面沒有獲得提高,光有技術是不夠的」。李振藩的手法練習運用的輔助訓練器具很多,如重沙包、手靶、梨球、上下拉扯式速度球、紙靶等。踢擊的輔助訓練器械則以空氣泡沫踢靶、手靶、重沙包、紙靶等為主。他充分地利用這些工具,集中發展手法和踢法的隱蔽性、速度,以及出擊之時機咸、距離咸、動作靈活性、準確性,使動作日益精簡、直接,機動高效。在訓練中,李振藩手法和踢法技術動作數量上的安排並不是很多,他重視的不是每次練了多少動作,而是第個動作練習的質量如何。他對最簡單而又最具攻擊實效的基本手法、踢法,例如前手沖捶和標指以及側踢、勾踢等幾乎每天必練。李振藩基本技術每天的練習總次數高峰期經常達到手法練習2000次、左右腿各練500踢擊的程度。李振藩每天的訓練課多為綜合課,包含熱身、技術、戰術訓練(包括輔助技術訓練)、生物修鍊、負重練習、靜力練習和放鬆整理運動。實戰練習每周安排1-2次。充分的營養和休息,李振藩如同對待訓練般高度重視,並認真予以安排。在營養方面,他更詳細地了解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健美運動的專業營養補充手段和方法,再適合他自身的基礎上加以吸納和運用,在配合力量練習,最終雕琢出令健美冠軍亦咸驚嘆的驕人身材和強健體魄。毫無疑問:如同最好的賽車需要好的燃油做動力一樣,格鬥中每一次速度最和力量爆發的質量,亦與科學的營養提供優質的能量密切相關。李振藩驚人的訓練成果來自其全面的、科學的訓練結構和程序,而絕非來自某一特殊部分。另外,長期的不懈努力以及保質保量的訓練,是使他每一天、每一寸的訓練成效,最後累積達到常人所能達到的巔峰的保證。李振藩洛杉磯時期普通周訓練基本內容及時間安排表日 期練 習 內 容 時 間 安 排星 期 一腹肌力及柔韌性/    跑步/手法上午:7:00 ~ 9:00中午:12:00 0000下午:5:30 ~ 6:30晚上:8:00 ~ 9:00星 期 二腹肌力及柔韌性/負重肌力練習/腿法星 期 三腹肌力及柔韌性/    跑步/手法星 期 四腹肌力及柔韌性/負重肌力練習/腿法星 期 五腹肌力及柔韌性/    跑步/手法星 期 六腹肌力及柔韌性/負重肌力練習/腿法李振藩1968年元月6星期六的訓練課程表星 期訓練類別 訓練內容 時間安排 時 段星 期 六技術和體能熱身練習(一般身體素質練習)9:10上 午1、拳法練習500次(重點發展中線重拳)10:402、標指練習500次3、與黃錦銘一起練習(私人教授)4、唐人街跑步傳道授藝唐人街用餐並為朋友及琳達的同學講授武道哲藝下 午李振藩1968年元月3日星期三的訓練課程表星期訓練類別 訓練內容 時間安排星期三熱身及手法、步法技術1、功夫練習與測試(重點練習黏手/CHI SAO/2小時)7:00-9:002、熱身練習(重點是腿、腰、腹/15分鐘)9:00-9:153、掛捶練習500次     (30分鐘)9:20-9:504、跳繩練習3組       (30分鐘)5、標指練習500次     (30分鐘)10:00-10:306、步法練習         (10分鐘)11:05-11:15午 休腿法及柔韌性練習1、高踢練習  左右各4組3:05-4:002、側踢    左右各4組3、滑輪吊腿柔韌練習 3組4、前足勾踢練習:重沙包練習3組;紙靶練習3組5、左/後足勾踢練習:重沙包練習3組;紙靶練習3組6、腹肌與腰背肌力練習4:15-4:35成為偉大鬥士的要素——譯自李小龍原著《武道釋義》● 協調性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協調性都是從事體育競技技能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具備協調性的人,才能夠結合整個生物體的一切力量和能力,形成一次有效的活動。活動之前,關節兩側的肌肉緊張程度必然發生變化。肌肉配合的有效程度是決定體育競技中的速度、耐力、力量、敏捷性和準確度極限的因素之一在靜止和緩慢的抵抗性活動中,如倒立或舉重訓練,關節兩側的肌肉的人體固定在預期位置上的作用不小。在一些快速運動中,如跑或投擲鍛煉,靠近關節的肌肉縮短而對側的肌肉卻拉長以完成動作。兩側仍緊張,但拉長的一側其緊張程度卻減輕許多。

拉長肌過度緊張就象剎車器一樣,減慢了運動的速度,削弱了運動的力量。這些有反作用力的緊張增加了肌肉活動消耗的能量,過早引起疲勞。接受一項對工作量、速度、重複性或持續性強度有不同要求的新任務時,就必須完成一種全新形式的「神經生理調整」。因此,在新活動中感覺到的疲勞不僅僅是因為使用了不同的肌肉,也源於協調不當引起的制動。一個出色鬥士的顯著特徵:即使已拼盡全力,動作仍輕鬆自如。新手的特徵是緊張、無用動作過多和過度用力。有些罕見的「天才運動家」,似乎生來便具備從事任何體育活動的能力,無論熟練與否,都輕鬆自如。輕鬆反映了他們在反作用最小的緊張狀態中活動的能力,在某些運動員身上更為明顯。那些行動笨拙的鬥士,那些彷彿永遠找不準距離的鬥士,總是一會兒就被打敗了。他們永遠都無法猜透對手的想法,但對手卻一眼就能看穿他們的企圖,在他們做好進攻準備之前就已經暴露了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醒對手。他們主要是缺乏協調性。協調性能優越的鬥士做任何動作都流暢而優雅。他似乎是在輕鬆的滑進又滑出,一點兒都不費力。他善於把握時機,他的動作如此富有節奏感;他還打算創造一種加入自己優勢的節奏,他完全能夠控制自己的肌肉。他似乎總能猜透對手的意圖,他總是佔據主動地位,而且總能逼迫對手作出他所希望的反應。首先,他的行動是有目的的,而不是僅僅帶有某種模糊的願望,因為他對自己滿懷信心。肌肉沒有力量進行自我保護,他們的行動方式以及我們行為有效程度,完全取決於神經系統如何引導它們。因此,一個完成不好的動作就是神經系統錯誤刺激肌肉的結果,或是發送信號過早、過遲,或是發送順序錯誤,或是強度分配不當。一個完成較好的動作就可表明神經系統已訓練到一定程度可以準確的向特定肌肉發信號,使肌肉在最適當的那一刻收縮。同時,關閉發給反抗肌的信號,讓那些肌肉放鬆。協調完好的肌肉衝動只隨要求的準確度激蕩,並可在不再需要他們的時候適時停止。因此,協調性是訓練神經系統的問題,而不是訓練肌肉的問題。從肌肉根本不能協調用力到協調性能高度完美,是改進神經系統聯繫的過程。心理學家和生物學家都說神經系統的上億成分互相之間並無直接關係,而是由神經細胞纖維同靠近它的細胞相纏繞,從而使衝動按某種感應過程從一個細胞傳到另一個細胞。衝動從一個神經細胞傳到另一個神經細胞的點叫做「接觸」。突觸理論解釋了為什麼一個看到球沒有任何反應的嬰兒後來會成為有名的主力球員。技巧(協調)訓練純粹是通過練習(準確練習)使神經系統恰當聯結的事。每次行動表現都加強了涉及到的聯結,使得下一次表現更容易、更確定、更從容不迫。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學到自己想要的技巧,高效率的運動精力和動作,確保動作最為簡潔。想當冠軍必須要有從容的心理狀態,在最為枯燥艱苦的訓練中也能感受到樂趣而不斷進步。一個人對刺激反應越從容,他從中獲得的滿足感就越大,反之,越是「忙亂」他就越為被迫行動而煩惱。重點:有疲勞感請不要練習已相當熟悉的動作,因為就算再練習,你的動作也是粗糙的,記住,錯誤動作會妨礙運動員的進步。因此,當你感覺新奇時就練習細緻的技巧,當你感覺疲勞時,就轉向增強耐力的粗糙動作的練習。● 精確性動作的精確性是指它的準確度,通常是指發力時的準確程度。精確性通過受到控制的身體動作來獲得。這些動作應該是用最少的力氣完成,而且仍可獲得預期的效果。無論是初學者,還是久富經驗的鬥士都必須經過相當數量的練習與訓練才能獲得精確性。想擁有技藝最好先利用速度來學習精確性和準確度,之後再用更多的力量和速度來嘗試技術動作。鏡子對精確性的訓練有所幫助,它可以幫你檢查自己的姿勢、手的姿勢和技術動作。● 力量確切的講,只要身體有足夠的力量,能夠在行動中操持平衡,才能學會打擊或投擲技藝。為使衝力同機械作用恰當結合,神經系統應把衝動傳遞給有用的肌肉,使足夠數量的纖維在真正合適的時候活動起來,而傳給抵抗組織的衝動卻減少以逼退抵抗。遇到不熟悉的情況時,運動員總過分調動肌肉,使出過多的力氣,這是由於反射神經肌協調系統「無知」。力大無窮的運動員不一定長得高大,但他們一定能快速發力,力氣相當於力量乘以速度,如果運動員能夠更快行動,即使肌肉的可收縮拉力保持不變,他的力量也增大。因此,身材矮小的人如果轉動迅猛,也可能同那些身材高大卻轉動緩慢的人打擊得一樣兇狠。利用重量訓練強健肌肉的運動員,一定要同時在速度和柔韌方面下大力氣,力大無比,同時又速度奇蹟快、柔韌良好、耐力持久,具備這樣素質的運動員在許多體育項目中都能成為佼佼者。不具備這些,一個強壯的人無非就是一頭徒然地追趕著鬥牛士空有蠻力的公牛,或是一輛追趕兔子的速度奇慢的卡車。● 耐力超出正常的生理承受力,並使人精疲力竭的艱苦而長期的鍛煉可以增強人的耐力,也會使人感到一定程度的呼吸困難及肌肉痛苦。最好的耐力訓練是比賽。當然,跑步和與假想對手進行拳擊練習是必要的耐力鍛煉方式,但你應該採用不規則的節奏、不規則的調整心理神經來進行這些鍛煉。多數初學的運動員都不情願進行艱苦的鍛煉。他們應該在完成大的運動量之後充分休息,目的只是為了增加休息之後再開始的運動量。由分散在溫和的活動期間的短而快的活動組成的長時間活動似乎是最佳耐力鍛煉方法。超耐力運動的四個前提;1、全速度跑同輕鬆慢跑相結合的鍛煉方式可以提高耐力。2、耐力訓練有其特定的速度。3、極限耐力訓練應該是比一般訓練時間更長、強度更大。4、進度也應偶做調整,利用不同運動,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利用不同的肌肉纖維。耐力訓練的強度應該循序漸進的增加。對於需要相當程度耐力的運動來說,六個星期未免太短,真是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想要攀上成功的顛峰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如果不注意保持鍛煉,耐力的流失相當迅速。● 平衡平衡性是影響鬥士姿勢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不能時刻保持平衡,就絕對不能有力出擊。只有身體各部位聯合得當才有可能獲得平衡。足、腿、驅乾和頭對保持姿勢平衡都很關鍵,它們是傳遞身體力量的運輸工具。使雙腳之間的關係保持適當,使雙腳同身體之間的關係保持適當,對身體各部位正確聯合有所幫助。站姿過寬破壞平衡,但卻以速度和效率為代價換取了聚集力量。站姿過矮也不利於平衡。速度起作用了,卻失去了力量和平衡。適當姿勢中的適當平衡秘訣在於雙足之間距離適中,身體重量或是均衡落在兩條腿上或是稍微多的落在主攻腿上,主攻腿相當直,膝蓋鬆弛自如。身體的主攻側從主攻足跟部到主攻肩部形成一條直線。這一姿勢可以使人擁有鬆弛感、速度、平衡和自如的動作,可能變得力大無比。一般體育競技中,準備姿勢包括半蹲式、重心下降偏前。前膝稍向前彎,隨之重心稍稍前依。通常準備中,即使是膝部彎曲之後,主攻足跟通常也是稍稍觸及地面。足跟同地面稍有接觸有助保持平衡,緩和緊張感。兩腳之間應留有可自然邁步的空間,這樣,雙腳就能支撐住身體,而不是僅僅立在一個點上。避免雙腳交叉,就不會被推得失去平衡也不會因步法糟糕而被打倒。姿勢習慣:1、重心下降;2、底步側寬;3、重量落在腳上;4、即使奔跑,膝也很少拉直;5、細小而迅速的動作中的重心是運動員在方向會突然、頻繁變動的比賽中的特定習慣。這些習慣是動作中的準備姿勢以及靜止姿勢的特色。每個動作之前及過後,鬥士都表現出這些靜止並逐漸發展的機動習慣,為下一動作做準備。出色的鬥士在有突然活動的必要時,很少會因膝蓋過平或其它完全拉平的關節角而失敗。平衡即對重心的控制再加上對身體傾斜與不穩平衡的控制與應用,因此,重心移開,推進動作。平衡也許意為能夠把重心降至基座之下,追隨它,不要讓它跑掉。同彈跳或交叉步相對照,碎步和滑行能夠保持重心的移動。當有必要快速活動時,出色的鬥士會用足夠小的步子,這樣其重心很少會失去控制。預備姿勢中身體傾斜是為了平衡伸出的手臂或腿。應在運動之中而不是靜止中尋求良好的平衡。鬥士的重心不時隨自己的行動或對手的動作發生變化。打而未中或題而未中意味著暫時失去平衡,因此通常是反擊者佔優勢,但採取小的階段性彎膝姿勢的進攻者也會相當安全。常和對手練習失去平衡後、特別是當他站立時的反擊。應一直保持平衡,以便再次出腿或出拳。但不要投入太多。組合進攻、撤退或反擊時,體會一下雙腳之間以及雙腳同身體之間是怎樣一種關係。注意不同類型的打擊和踢擊時它們是怎樣的姿勢。在平衡的姿勢中感覺一下自己。如果必要的話,你應該能按平時走路的步子完成所有移動。感受一下平衡姿勢與不平衡姿勢間的區別。前移、後退和側移。協調打擊與踢擊;保持你得到速度和力量,更重要的是,得到一個可以保持或迅速恢復的平衡姿勢。最好的增強平衡感的練習毫無疑問不是普通的隨意蹦蹦跳跳,而是真正的鍛煉。首先,單腿蹦,在身前抓住一隻腳;另一隻腳單腿蹦。然後,雙腿輪流隨繩的每次輪迴跳躍,儘可能加快速度。連跳三分鐘,休息一分鐘,再跳三分鐘,按不同方式跳三個回合下來是一項好計劃的開端。李小龍論武術訓練中的「六大要點」李小龍先生是20世紀世界武壇影響巨大的重量級人物。他武功精湛,勇於創新,在32年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立截拳道,為現代武術百花園奉獻了一株鮮艷奪目的奇葩。李小龍生前,藏書頗豐,注重知識吸收,偏愛中西哲學,可謂學識淵博,文成武就。他勤于思考,對武術見解獨到,常語出驚人,言人所不言,提出了許多有創建性的觀點。認真研究他的武術著作,給人的啟發和影響是全面的、深刻的。訓練作為武術科學的重要內容,在李小龍的言論中佔有相當重的分量,認真研究,科學分析,辯證吸收,對我們形成正確的訓練理念,指導訓練十分有益。李小龍關於武術訓練的論述很多,但比較分散、細碎,綜合歸納,主要包括以下六點:要點一:一切立足實戰。李小龍生前經常說:「如果進行訓練而沒有實戰觀念的話,那麼只能是在欺騙自己。當你踢打沙袋時,你必須想像實際上是在同對手較量,集中百分之百的力量去踢打,這是取得成功的唯一辦法。」他一貫強調要「吸收有用的,再加上自己的專長,從而增強實戰能力,向學以致用的方向發展。」

為實戰而練應當作為第一原則,必須牢記並貫穿於訓練全過程。「平時鍛煉時應該設想各種可能發生的狀況,進而確定各種應付手段,勤加練習,以期收到熟到生巧之效。」要點二:注重自身體悟。李小龍認為,智慧型的搏擊家總是不斷地檢討自問「為時?如何?何時?」,勤加練習,籍由思想和行動來學習技術和戰術。指出「訓練的目的不在於訓練次數多少,而在於你從每個動作中學到多少內容,取得多大進步。很努力地去做兩件事,也遠比一百件事淺嘗輒止好得多。」強調截拳道方法「只求心悟」。總結自己的武學體會,李小龍有一段這樣的論述,「經由我個人實際的體驗和認真學習,發現一個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助力就是『自助』。除了自助再沒有別的助力。」可見他對武術訓練要深入思考,細心體悟是特別推崇的。要點三:遵循運動的科學性。李小龍以現代運動科學為理論基礎,認識武術,指導訓練,克服了傳統武術的局限。指出「任何運作必須先從精密和正確性要求作起,然後再講力量的強猛和速度上的快捷。」同時,李小龍提醒說:「疲憊不堪時不要練習精細動作,因為身心具疲的情況之下進行練習的話,細密的動作往往容易流為粗枝大葉的劣等動作,練到最後反變成草率不確實。」「唯有在身心具舒暢的狀態下練習,才能發揮精細技術的功效。」要點四:重視反覆練習。李小龍認為「反覆不斷練習是邁向優勝的唯一要道。」這是因為「反覆的刺激在神經組織內產生行動的形態,一旦形態確立之後,只要有刺激,就能產生穩定的行動。」他指出「訓練的多寡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固定的動作在於強化相關的接續能力,並使日後的動作更靈巧、正確、敏捷;反覆訓練一個動作,可以使動作變得正確、順暢。反之,原先的接續能力將日漸退化,動作變行是遲鈍,不正確。」「動作技巧的訓練,純粹是利用經常而恆久的反覆練習,使神經肌肉系統有效地協調合作罷了。多一次練習,神經肌肉系統則多一分協調能力,動作則更容易一分。同樣的,疏練一分,則只有更減少一分協調能力。」「編組各種不同的拳法之後,最重要的是勤加練習,直到一切動作均能順暢靈巧。」要點五:倡導身心俱練。李小龍說:「截拳道追求精神和肉體完全自由的修鍊。」身體和精神訓練應該兼顧,不宜偏廢。他重視身體訓練,強調所有武術家都必須鍛煉身體,「如果你的身體不夠強壯,你便不能進行劇烈的搏擊。」同時,他也指出「無法自我控制情感的人在搏鬥時,將因為情緒的起伏不定而瞬間失去發揮攻擊的機會,或身體變得僵硬,動作獃滯不靈活。」「為了避免臨陣失常,務必學習自我控制感情,以適應種種狀況。」要點六:主張刻苦磨練。李小龍認為「不論是初學者或老練的搏擊家,動作欲達到純熟精練的境地,務須籍由非尋常的練習和磨練。」「想超於常人,惟有隨時準備把最艱苦、最乏味的訓練當成最大的樂趣,越是樂意接受此等折磨,則其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推薦閱讀:

怎樣在教室吃辣條?
普通教室如何改造升級:從光、聲、空氣環境優化開始
十條笑話:直到大黃狗自動離開,老師才抹乾眼淚進教室
怎麼對待撕佔座紙條的人???
美國幼兒園的教室是小商店

TAG:截拳道 | 道教 | 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