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賓虹「金文入畫」的思想與實踐

賓虹不僅是畫家、畫史研究家,也是近代重要的文字學家,其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金文」,「金文」是他藝術史觀、畫學思想以至書畫創作的一個核心基因。首先,他認同唐代畫史理論家張彥遠的「書畫同體」說, 主張「金文入畫」,提出文字是書畫的根基,並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可以說,「金文入畫」,是他研究金石古文字的緣由和動力。

黃賓虹 虹廬畫談 紙本

一、黃賓虹「金文入畫」的思想內涵

「金文」原是指古代青銅器上所鑄刻的文字,通常專指商、周、秦、漢青銅器上的文字,亦稱「鐘鼎文」。黃賓虹金石學研究的核心是「金文」,研究領域多為對金文的考釋與論證。《黃賓虹文集·金石編》收錄了黃賓虹相關金石學研究文章計有69篇,其中大部分涉及甲骨、古陶、泉幣、古璽、封泥、兵器的文字考證,其中關於璽印方面就有《古印概論》《周秦印談》《龍鳳印談》《敘墓印》《古抹印文字證》《釋攤》《釋墉》《陽識象形商受觶說》《圖形文字》《古釉論證》《古用於新陶器之文字》等。黃賓虹認為:「金石之學昉於歐趙,至前清而極盛。乾嘉以前,猶重石不重金,咸同而後,金文之學發明,有吳子苾、吳愙齋、陳壽卿、何子貞諸公倡之,精益求精,較前人為明確。」黃賓虹一生熱心於「金文」研究。

黃賓虹 虹廬畫談 紙本 局部

「盡以購古今金石書畫,悉心研究,考其優絀,無一日之間斷。寒暑皆住樓,不與世俗往來。」居留京城的十年間(1937—1947)是黃賓虹金文研究的黃金時期。黃賓虹《自述》中說:「近伏居燕市將十年,謝絕酬應,惟於故紙堆中與蠹魚爭生活;書籍金石字畫,竟日不釋手。」又說「鄙人酷嗜三代文字,於東周古籀尤為留意, 北居恆以此學譴日,故凡璽印泉幣匋器兵器兼收並蓄」。縱觀黃賓虹的金石論著與文獻,其「金文入畫」主要有以下幾個內涵:

黃賓虹 虹廬畫談 紙本 局部

是「金文」中的「內美觀」。在「竟日不釋手」的狀態之下,不斷體會到「金文」中的「內美」,成為黃賓虹「金文入畫」思想的核心內涵。黃賓虹認為「藝術作品愈古愈厚」, 並認為「三代玉石花紋,刀法細而有力;漢玉花紋,刀法已粗; 至唐宋刻玉,工巧玲瓏而無刀法。刀法即筆法,是柔毫之祖也。」三代刀法所呈現的這種古拙、古勁、古秀的線條特徵是其內美觀的根源所在。黃賓虹藝術思想中的「內美」其實質是一種「原初」的美,這種美古樸自然。以「愈古愈厚」為美學根基的金文正是黃賓虹苦苦尋覓的最佳藝術載體。余紹宋曾在致黃賓虹的信里說:「五年前承受先生賜集金文楹帖,寶藏不忍懸掛。

黃賓虹 虹廬畫談 紙本 局部

常謂近時雖多喜寫金文之人,而真能得其神理者,舍先生外, 更無他人;不惟並世所無,近數百年亦無有也。」通過「金文」 來體現其「內美」思想,並將此引入到書法和繪畫創作中,為「金文入畫」提供了思想上的基礎。

二是「金文」中的「畫學觀」。黃賓虹不僅在書法中把金文書法抽繹而出,還將其觀念引入繪畫中,他將文人畫分為三格:「一、詩文家之畫。有書卷氣,畫以氣韻重。二、書法家之畫。貴乎用筆,以書法為畫法,作法如寫字。三、金石家之畫。此種畫較前兩者尤為名貴,因古畫於銅器石刻中得來,金石家可領會其意味也。」黃賓虹之所以推崇金文書法,是因為金文中留存有用筆正法。他認為,中國畫用筆的正確性是保證筆墨品質的重要根柢。用筆不僅是書法藝術的核心,同樣也是中國畫的核心。然而,中國畫的用筆極易被忽視,容易被物象與造型所掩蓋。

黃賓虹 虹廬畫談 紙本 局部

三是「金文」中的「民學觀」。民學,是黃賓虹學問中的核心課題,研究多年最有心得。黃賓虹說:「三代而下,君相失學,道在師儒,自後文氣勃興,學問便不為貴族所獨有。師儒們傳道設教,人民乃有自由學習和自由發揮言論的機會權利。這種精神,便是民學的精神,其結果遂造成中國文化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頁。」黃賓虹深知金文書法之神髓和精義,作為三代文字的「金文」就是「民學」思想的集中體現。

黃賓虹 清名游跡七言聯 紙本

黃賓虹在《國畫之民學》中認為:「君學重外表,在於迎合人;民學重在精神,在於發揮自己。所以,君學的美術,只求外表整齊好看,民學則在骨子裡求精神和個性的美,涵而不露,才有深長的意味。就文字來說,大篆外表不齊,而骨子裡有精神,齊在骨子裡。自秦始皇以後,一變為小篆,外表齊了,卻失掉了骨子裡的精神。」金文的「不齊」之美充分體現出民學崇尚自然、追求自然意趣、偏重精神內涵、發揮個性精神的特徵。這也是黃賓虹為什麼提倡「金石入畫」,提出「道咸畫學中興說」,讚揚金石家繪畫的核心原因。

黃賓虹 清名游跡七言聯 紙本

《近數十年畫者評》中雲: 「自畫法失傳, 古人用筆,存於篆隸,故畫筆以金石家為上,工書法詩文者次之, 作家當行,得與文人熏陶者又次之。」黃賓虹高度宣揚金石繪畫,並認為金石學是中國畫從靡弱到中興的最為重要的學術源動力。

從「內美」「畫學」到「民學」,黃賓虹將金文書法的美學特徵、思想內涵、功能效用挖掘得異常深刻,而「民學」應該是其思想的核心所在。「內美觀」「畫學觀」與「民學觀」, 為他 「金文入畫」的藝術實踐奠定了紮實的理論基礎。

黃賓虹 山水軸 紙本設色

二、黃賓虹「金文入畫」的藝術實踐

作為書畫修養與金石修養極高的黃賓虹,「金文」對他的繪畫創作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清代以來,「金石入畫」在畫壇形成潮流,黃賓虹無疑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與吳昌碩的「獵碣入畫」相比,黃賓虹就是「金文入畫」。「金文」是黃賓虹在書法領域、學術研究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對其山水畫創作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 太極筆法:「金文入畫」的筆法路徑

黃賓虹《自題山水》說:「畫法用筆線條之美,純從金石、書畫、銅器、碑碣、造像而來,剛柔得中,筆法起承轉合,在乎有勁。」他將筆法歸納為「平、圓、留、重、變」五法, 其實就是對於「金文」筆法的高度提煉。黃賓虹留存的書法作品,以金文居多,「金文入畫」順理成章。當然金文的線條,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繪畫的線條,有相當的關聯性。毫不誇張地說,「金文」成就了黃賓虹。

黃賓虹 浙東紀游 紙本設色

後來,黃賓虹把點和線都看成半圓用筆,總結出太極筆法。他在《畫法簡言圖解》中描述了「一波三折」的太極筆法圖。「一波三折」一般認為是隸書筆法。黃賓虹「一波三折」觀點來自於他金文篆籀的研究。「筆宜有波折,忌率忌直。西漢隸書,尚存籀篆遺意,波折分明。籀文小篆,用於畫版,抑揚頓挫,含有波折,最足取法。大抵作畫當如作書,國畫之用筆用墨,皆從書法中來。」「一波三折」式的勾勒用筆,環環相扣,筆筆生髮,形成連綿不斷的呼應與韻律,形成黃賓虹山水畫的主要用筆形態。

黃賓虹從金文、契刻刀法中,尋繹出書法的用筆法則,並通過《太極筆法圖》的演示,轉化為山水畫法中「一波三折」, 這種由書法筆法向山水畫筆法的轉換,金文在其中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中介作用。

2. 不齊三角:「金文入畫」的造型路徑

黃賓虹是傑出的山水畫結構主義大師。「不齊三角」是黃賓虹山水畫的最為基本的造型特色,無論是樹石造型,還是整體布局,均體現出「不齊三角」的特點。在黃賓虹的山水畫里, 有各種各樣的三角造型諸如,大三角、小三角、鈍三角、銳三角、平三角等組合在一起,形成最為穩定的複合型三角結構。黃賓虹在文章中多次提及「不齊三角」的問題:「三角不齊美,天地自方圓,人工弗剪裁,巧奪造化先。」 「參差離合,大小斜正,肥瘦長短,俯仰斷續,齊而不齊,是為內美。」「積點成線,有線條美;不齊三角,有真內美。」

君學以「齊」為美,講究秩序與規劃,整整齊齊的方形就是代表;那麼民學是以「不齊」為美,講究自由與個性,最有代表性的幾何圖形就是三角形。而滲透著民學思想的金文,「不齊三角」是最為重要的造型因素之一。西周金文通過「不齊三角」 錯落有序、穿插避讓的造型排列體現出整體和諧統一的觀念。黃賓虹繪畫的「不齊三角」構圖,不僅源於金文的基本造型模式,也是中國繪畫藝術中構圖布局的基本組織原則。潘天壽說:「如果在布局上沒有三角形是不好的,而不等邊三角形, 更好於等邊三角形。」

黃賓虹 花卉立軸 紙本

3. 渾厚華滋:「金文入畫」的美學趨向

「渾厚華滋」是黃賓虹山水藝術美學特徵最為簡潔與公認的歸納。「渾厚華滋」首先是一種筆墨境界,從這四個字的邏輯來看,「渾厚」指向用筆,「華滋」指向用墨,先能「渾厚」,方得「華滋」。黃賓虹山水畫中的「渾厚」不同於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雄渾」,還有厚重。同時也是指向自然物象的精神特性和生命節律。他在與黃居素信中說道:「拙畫近擬稍變簡淡一路,近見清代道咸如林少穆則徐、包慎伯世臣、趙?叔之謙,俱從金石書法中參悟筆法之妙處。所謂師造化者,非徒于山川渾厚草木華滋見民族性,即如雲南大理石,石上自然圖畫,有水墨色彩,直是北宋范寬、郭熙遺意。杭省良渚出土夏代古玉,近數十年全球考古認為上古石器時代古物。

黃賓虹 駒影龍文七言聯 紙本

玉石文采濃淡疏密與北宋畫相合。尤與道咸時畫墨法相近。鄙人極力搜求得之,擬分贈友人共同研究。」金文所呈現出的渾樸意象是黃賓虹所關注的。至清代金石學盛,「渾樸之氣」便成為金石繪畫重要的審美要素。線條渾厚華滋,凝重自然,個性張揚的「金文」為許多金石畫家所親賴。黃賓虹長期沉浸於「金文」的世界裡,深入的研習,黃賓虹的金文書法以六國文字為核心,兼容甲骨、商周金文、古陶、泉幣、古璽、封泥、兵器等寬泛的文字系統。古拙、古勁、古意的金文是黃賓虹山水畫「渾厚華滋」美學風格的重要來源。

由此可知,黃賓虹的文字學、書法學、畫學是個整體, 而「金文」是連接書法和繪畫的中介,因而讀懂了黃賓虹的「金文」,就讀懂了他的繪畫。

黃賓虹 駒影龍文七言聯 紙本

三、黃賓虹「金文入畫」的意義

清代碑派以及金石畫派的興起,對清代以來中國畫產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具有深重的文化意義。清代以來形成的古拙、雄厚、奇崛、粗放的繪畫風格與金石學派倡導的壯美崇高的美學理念直接相關。同時「金石入畫」改變了中國畫壇靡弱的格局,並成就了諸多書畫大家,縱觀清代以來的中國畫史,但凡大家都會與「金石」或多或少地發生關係,諸如金農、趙之謙、吳昌碩、黃賓虹等均是金石入畫的代表人物,他們將金石碑文應用於中國畫的創作之中,金石研究常常伴隨著書畫創作。他們的「金石」 呈現出四種截然不同的「入畫」路徑,其中金農是「古隸入畫」,趙之謙是「魏碑入畫」,吳昌碩是「篆籀入畫」,而黃賓虹是「金文入畫」,分別指向「金石入畫」的四個不同形態與樣式。

黃賓虹手繪「一波三折」示意圖

對於繪畫本體而言,黃賓虹的「金文入畫」主要有以下幾個意義:一是「金文入畫」助長一種稽古、博古和尚古的風氣,與吳昌碩提倡的「與古為徒」有異曲同工之理,實現了山水畫由端莊秀雅向渾厚華滋的風格轉變。蘊含在金文之中的渾厚與古拙的氣息,對於宋元文人畫在其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筆墨弊端有著強健的作用。二是「金文入畫」顯示出對於「骨法用筆」的重視。「骨法用筆」是匯通書法與繪畫這兩種不同藝術形態的橋樑。「金文入畫」所倡導的「骨法用筆」追求沉鬱蒼勁、雄渾自然、不拘成法的藝術風格,注重作品的表現力,極大地推進了文人畫的發展。

黃賓虹《古印文字國族考》手稿

從時代性與文化性而論,「金文入畫」具有深重的文化意義。在民族危難之際,追溯、保存民族文化本源成為當時文化藝術學者的首務。「保存國粹,提倡金石書畫」成為眾多書畫社團的核心宗旨。「金文入畫」與「國粹」運動遙相呼應,不僅拓展了書畫家的視野,擺脫了明清以來統治階層對民間的思想禁錮,而且負載著復興民族文化的使命。黃賓虹在致多位友人的信札中多次提及「金石」 與民族文化復興的關係,「道咸之間,碑碣書法金石學盛,以開來學,今言民族文化,舍此無他求矣」。

黃賓虹「一勾一勒」太極筆法示意圖

黃賓虹先後加入「國學保存會」,成立「南社」, 創辦「貞社」,組織「中國金石書畫藝觀學會」「爛漫社」「中國學會」「中國畫會」,撰寫了大量的金石研究論著,在藝術創作中堅持「金石入畫」的思想,以其一生踐行了「保存國粹,宏揚金石,復興民族文化」的宏大抱負。

從當代繪畫的視角來看,黃賓虹「金文入畫」具有現實啟示意義。許多當代畫家不懂書法,畫家的書法水平普遍低劣,更不要說「金文入畫」,這極大地制約了中國畫藝術的發展。當代「金石味」與「金石氣」消失殆盡,金石研究極其缺乏,「金文入畫」的創作思想面臨危機。在創作領域,逐漸演化為「造型」與「筆墨」之爭。西方繪畫強調透視方法及明暗表現的基本技能,突出體積、空間感、質感的表現方法,一切以「造型」為中心。

黃賓虹《鑒賞學簡論》手稿

而中國畫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肖似,而多強調抒發作者的主觀情趣,強調「以形寫神」與「氣韻生動」,一切以「筆墨」為中心。縱觀中國書畫史,自文人畫確立正統地位以來,「以書入畫」逐漸發展發展成為「自覺行為」,這不僅體現出文人書畫在筆墨上的一致性,也反映出一個時代的審美情趣。不論是宋人尚意書風與「蘇米」文人墨戲,魏晉尚韻書風與元人花鳥畫,明清調書風與「青藤白陽」,還是清代近現代以來的「金石入畫」,均反映出「以書入畫」的特徵。「金石入畫」的研究或許可以給當下的美術教育與中國畫創作一些啟示。


推薦閱讀:

真氣修鍊實踐61
【光明專論】「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與成功實踐
【新結婚時代】夫妻之間的魔鬼定律——可惜俺還一條都木有實踐過!~(≧▽≦)/~
田紀云: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2)
【實踐案例】指導易友為其父墳重修改向|≌≌陰宅風水≌≌

TAG:思想 | 金文 | 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