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如何寫出流暢有力的文案?

原文:【讀書分享】如何寫出流暢有力的文案?–《麥肯錫教我的寫作武器》讀書筆記

作者:蘇平

一、為什麼文案難懂?

有時,我們覺得自己的表達很清晰,內容也非常翔實,領導或客戶卻看不懂。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信息種類模糊

上一篇博文,我們分享了三種信息(記述信息、評價信息和規範信息)誤用的種種鬧劇。這就需要我們以終為始來思考問題:這個文案是給誰看的?對方希望得到哪方面的信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需要準備哪些輔助信息?

例如:如果我要提供一份給客戶的培訓方案,客戶希望我提供如何去做的信息,也就是規範信息。那麼,我就需要通過培訓需求的診斷和調研,了解客戶問題的記述性信息,進行評價後,最終給出規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雖然三類信息我都運用了,但重點在於最終的輸出:規範信息。如果我只是停留在對客戶問題給出的評價信息,客戶可能會說:「我不想讓你告訴我們做得好還是不好!我們需要你告訴我們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2、信息之間不通順

信息是由主語和謂語關係而形成的句子,是構成文案的零件。就像我們要組裝一輛自行車,就需要具備自行車的各種零件。同時,有了這些零件,就一定能夠成功組裝成一輛自行車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每個零件之間,還需要各種緊固件(如:螺釘、螺帽等)來連接。找到了正確的零件,卻用錯了緊固件,依然無法成功組裝一輛自行車。

我們要寫出流暢有力的文案,就像是組裝自行車。各種信息是所需的零件,而各種緊固件,則是連接各信息的連接詞,表達了各信息之間的邏輯關係。

二、清晰表達三大重點

要想讓信息變得更清楚,需要在句子的結構和印象上多下工夫。主要有以下三大重點:

主語:使用主語與謂語關係明確的句型

連接詞:連接句子時,只用正確的邏輯連接詞

具體性:使用讓人產生印象的具體表現

下面我們就三大重點進行具體分享:

1、主語

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省略主語。有時,是因為彼此已有默契,知道主語是誰。例如:我請先生幫我拿一下遙控器,可能就直接說「拿一下遙控器」;有時,是沒有遺漏了主語,就容易造成誤解。例如:一群同事在聊天,你想跟大家分享今天某位客戶說話態度不好,說了:「說話這麼沖,跟吃了槍子一樣」。可能就會有同事說:「我從小就這樣,你管得著嗎?」……於是,你只好不停地解釋,說自己說的不是TA。即使這樣,由此帶來的不快,也很難短時間消除。

在文案寫作中,類似的情況也時常發生。如果缺少了主語,讓對方去猜,就有可能產生歧義。所以,如果為了清晰傳達自己的信息,最好明確表現出主語。同時,一個句子中,只有一個主語,更便於清晰表達和理解。當然,如果您希望對方的關注點在內容時,可以故意忽略主語。如果在說話前,增加「我估計……」對方可能會想:為什麼會估計……?你是如何估計……?別人的估計會是什麼呢?……

除了主語外,謂語也非常重要。我們根據不同的目的,可以選擇不同的動詞。如果我們希望刺激思考,就用及物動詞,幫助我們意識到行為者。例如:如果在一個行動計劃中,寫著「我們要行動起來」,可能「行動」就變成了口號。若我們修改為「我們要在下周二之前,核對物資清單和庫存數量」,我們就會去思考:誰要去做這件事?分哪些步驟?如何去完成?……我們常說:領導分配任務時要具體,在按照本書的說法,就是要用及物動詞。例如:「小李你動作快點」VS「小李,快把A客戶的報價單拿給我」,顯然後者更清晰、明確。

因此,用及物動詞思考更容易客觀分析行為者,也就是思考的主體。例如:「希望成長」VS「我希望提升表達能力」。前者只是期望,後者則可以促進我們去思考:為什麼自己希望提升表達能力?如果要提升表達能力,需要做些什麼?……

同樣,使用不及物動詞不一定會僵化對方的思考,但可以提高對方覺得「順理成章」的概率。例如:在傳達最終信息時,可以先說明依據,最後再用不及物動詞來做結論:「根據上面的分析,這個課程方案可以大幅度提升各店鋪的業績。」

2、連接詞

連接詞,就像我們組裝自行車時用的緊固件,如果使用錯誤,就會導致各種問題發生。

1)模糊的連接詞

模糊的連接詞,無法明了地連接多個信息,從而成為阻礙正確信息傳達的最主要因素。

2)錯誤的連接詞

錯誤的連接詞,會不但無法清晰表達上下文的聯繫,還會導致邏輯混亂,導致理解困難和困難。

書中分享了三大類的邏輯連接詞,我簡要分享摘錄如下:

跟信息類別一樣,如果用錯了連接詞,也同樣會造成各種理解方面的問題。例如:

溝通是件困難的事情,換位思考,跟家人溝通時,很難真正做到換位。自己心情不好或身體不適時,關注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我們將上面這段話,增加一些連接詞進去,看看有什麼不同?

案例一:

溝通是件困難的事情。例如:換位思考,但在跟家人溝通時,很難真正做到換位。當自己心情不好或身體不適時,更關注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案例二:

溝通是件困難的事情。為什麼我們說換位思考,因為在跟家人溝通時,很難真正做到換位。通常情況下,自己心情不好或身體不適時,更關注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案例三:

溝通是件困難的事情。可是換位思考,跟家人溝通時,很難真正做到換位。當自己心情不好或身體不適時,一般關注的是自己,不是他人。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

用錯了連接詞或句子,雖然寫起來輕鬆,自己也覺得重點都寫到了,卻讓人讀不下去,或者讓讀者根本不知所云。因此,我們說:連接詞是文章「通順」的靈魂。因為「通順」就是指每則信息之間的前後關係,文章是否通順,全在於是否能夠將信息之間的前後關係,明了地傳達給對方。讓讀者去才猜內容,只會適得其反。

3、用詞具體

在TTT培訓中,分享講故事的技巧時,每次都會提到「具體」和「細節」。「具體」是指人、事、時、地、物,「細節」則是這幾個要素中的詳細情況。例如:「我兒子學習成績很好!」看到或聽到這句話時,我們可能沒有太多的觸動。如果換成「我兒子所在的年級一共有10個班,他每年考試都是全年級第一名」,相信大多數人都會伸出大拇指吧?

在文案寫作中,無論對方希望得到的信息是記述/評價/規範信息,都希望能夠具體,而非一些空話、套話。因為,好的文案,本身也是在講故事。

三、語言是思考的工具

之前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堅持寫博客?」我回答:「這是鍛煉思維的一種方式。」因為口頭交流,您可以不考慮主語、連接詞、分段,不斟酌措辭,不明確邏輯關係,思維也可以很跳躍,大不了對方再進一步詢問。但一旦要將這些內容轉為文字,就逼著我們去思考:主語、連接詞、措辭、邏輯關係等,這些我們在口頭表達時省略的東西。而這個過程,就是將無意識思考意識化的過程。逼著我們去思考:這這些內容的目的是什麼?如何表達才能達成目的?

以分段為例。我看到很多人的文章通篇只有一段。這樣的文章,我通常看標題是否有興趣,若沒有,就直接過掉了。如果有興趣,硬著頭皮往下看,一般也能看出其中表達的幾個觀點。所以我很好奇:

既然其中有幾個觀點,為什麼不分段呢?這樣自己思路清晰,我們看起來也不費勁。

本書特別將分段,作為表達多個信息的竅門,我很贊同。因為分段,是以完整的區塊傳達單一信息。

要做到這點,就需要先思考:整個文案,要傳達哪些信息?每一個信息,需要哪些素材、證據來支撐。這個過程,不但幫助我們梳理思路,找到合適的內容和表達方式,也方便其他人閱讀和理解。

最後,特別提醒自己:語言是思考的工具。堅持思考,堅持寫博文,堅持反思和提高,加油!


推薦閱讀:

戊戌年寫作計劃及關於寫歷史的一點隨感
(12)子平門筆記(48):進退論
《信仰的自由:甘地自傳》讀書筆記
看貼筆記(汝窯16-瓷片)
第二章:動詞

TAG:文案 | 筆記 | 讀書筆記 | 讀書 | 流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