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知識總結
06-17
世界地理知識總結 第一節 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陸分布:陸地佔29%,海洋佔71% 大陸:亞歐(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澳大利亞六塊大陸 島嶼:面積較小的陸地 格陵蘭島——世界最大 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 半島:陸地伸進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島——世界最大 概念: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分布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東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極洲跨東西半球 亞、歐—烏拉爾山、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大洲亞、非——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界線南、北美——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白令海峽 南美、南極——德雷克海峽 歐、非——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 大洲面積:亞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極洲1400 歐洲1000 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積最大(將近一半)、水溫最高、水體最深、島嶼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熱帶海洋面積大 北冰洋:最小、緯度最高、水溫最低 海:一般面積較小,靠近大陸由半島和島嶼同大洋大致隔開 (陸間海—地中海 內海—渤海 邊緣海—東海、南海 ) 海峽:溝通兩個海洋之間的狹窄水道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洲名地形主要特徵亞洲⑴地形複雜多樣,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積廣;⑵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⑶大陸東緣有島弧帶非洲⑴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⑵東部縱貫著巨大的東非裂谷帶歐洲⑴平原面積廣大佔總面積2/3;⑵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⑶冰川地形廣布北美洲⑴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⑵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山地,東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⑶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布南美洲⑴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⑵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大洋洲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南極洲⑴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⑵大陸冰川廣布三、海底地形 大陸架:靠近大陸的淺海地區,大陸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過200m 大陸坡:大陸架外緣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洋盆、海溝和海嶺等地形 四、各大洲的氣候特點 洲名地形主要特徵亞洲①氣候複雜多樣②季風氣候顯著③大陸性氣候分布廣非洲①乾燥(a南北回歸線橫穿大陸的南部和北部;b海岸線平直,缺少深入內陸的港灣,減少了海洋的影響;c東北部緊鄰亞洲大陸乾燥區,從那吹來的東北信風性質乾燥)②暖熱③氣候南北對應歐洲①溫帶氣候占絕對優勢②海洋性顯著(a西風帶;b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c山脈東西走向;d北大西洋暖流)北美洲①溫帶大陸性氣候佔優勢②氣候類型多樣南美洲①溫暖濕潤,以夏雨為主②熱帶氣候為主③氣候類型結構的獨特性(大陸東西兩側同緯度地區氣候類型截然相反)大洋洲①乾旱區面積大(山地偏居大陸東岸,阻礙太平洋暖濕氣流西進,廣大內陸地區因此乾燥)②降水分布呈半環狀(地形單調,無氣候障礙,使中西部氣候類型漸變)南極洲烈風、暴雪和酷寒的極地氣候五、世界主要河流湖泊 洲名河名注入海洋發源地主要地形亞洲鄂畢河 葉尼塞河 勒拿河北冰洋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亞南部山地以春季的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河流結冰期長。常在河流下游形成凌汛黑龍江 黃河 長江太平洋亞洲中部的高原和山地以降水補給為主,受季風影響較大。以秦嶺—淮河為界,界南河流水量豐富,徑流季節變化小,含沙量小,無結冰期;界北河流徑流季節變化大,含沙量大,有結冰期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恆河、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印度洋東南亞和南亞的河流都源於青藏高原。西亞的河流源於亞美尼亞高原東南亞和南亞的河流都以降水補給為主,受熱帶季風影響,水位變化很大。西亞的河流,流經乾燥地區,水量不大,屬於融雪和雨水補給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阿姆河 錫爾河 塔里木河內陸沙漠或湖泊亞洲中部的高山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季河流徑流量最大,冬季最小,是流經區灌溉農業的主要水源非洲尼羅河地中海東非高原,青尼羅河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世界最長的河流(6600km),白尼羅河水量穩定,青尼羅河水量變化大,夏季河水大增,造成尼羅河定期泛濫尼日河幾內亞灣西非高原上、下游在熱帶雨林區,水量較大;中游在沙漠地帶,水量較小扎伊爾河(剛果河)大西洋尚比亞北部高原大小支流都處在熱帶雨林區,水量大,富水能,是世界水能資源最豐富的河流贊比西河印度洋隆達-加丹加高原流經熱帶草原氣候區,水量有季節變化歐洲伏爾加河裡海東歐平原西部歐洲最長的河流,在俄羅斯水運中占重要地位萊茵河大西洋阿爾卑斯山開發較充分,兩岸居民點和工業城市密集多瑙河黑海阿爾卑斯山水力資源豐富,以鐵門電站著名北美洲聖勞倫斯河大西洋安大略湖是五大湖的出水道,水位穩定密西西比河墨西哥灣美國北部以春季融水和降水補給為主,航運價值大,有運河同五大湖相連南美洲亞馬孫河大西洋安第斯山脈以降水補給為主,流域面積和流量均居世界首位,航運便利大洋洲墨累河印度洋澳大利亞大分水嶺西側雨季河水暴漲,枯水期常有斷流現象六、世界的自然資源資源類型世 界 分 布土地資源1、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居世界前6位。生物資源森林資源1、現存的森林主要有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幾內亞灣沿岸、東南亞馬來群島)和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布在亞歐大陸北部和北美大陸北部,其中俄羅斯的面積最大)。 2、森林資源的環境效益:凈化空氣、吸煙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調節氣候,減弱雜訊,美化環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地等。草場資源1、主要類型:熱帶草原、溫帶草原、高山草甸、河漫灘草甸等。 2、分布:熱帶草原主要分布在非洲(代表樹種波巴布樹,又叫猴麵包樹)、南美洲(代表樹種紡錘樹)和澳大利亞大陸(代表樹種金合歡樹);溫帶草原主要在亞歐大陸和南北美洲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3、世界草場資源豐富的國家有:中國、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俄羅斯、蒙古等。野生動植物1、橡膠樹、可可、金雞納等熱帶經濟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南美洲特有的動物有樹獺、卷尾猴、大食蟻獸、巨嘴鳥等。 2、非洲是咖啡、棗椰樹、油棕和香蕉等的故鄉。 3、大洋洲特有的動物有:澳大利亞的袋鼠、鴨嘴獸、鴯鶓等。 4、企鵝、磷蝦、鯨等主要生活在南極洲。礦產資源鐵礦1、主要分布在俄羅斯、中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 2、歐洲有庫爾斯克鐵礦(俄羅斯)、洛林鐵礦(法國);美國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五大湖西部;印度的鐵礦主要集中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煤1、主要分布在三大地帶:①世界最大煤帶是在亞歐大陸中部,從我國華北向西經新疆、橫貫中亞和歐洲大陸,直到英國;②北美大陸的美國和加拿大;③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和南非。 2、歐洲的主要煤礦有:俄羅斯的庫茲巴斯煤田,德國的魯爾煤田。 3、美國的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阿巴拉契亞山脈附近。石油天然氣七大儲油區:中東波斯灣(世界最大石油儲藏區、生產區、出口區),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內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幾內亞灣沿岸),俄羅斯,亞洲(東南亞、中國),北美(美國、加拿大),西歐(北海地區的英國和挪威)。其他礦產1、南非的黃金(產量、出口量居世界第1),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金剛石(產量世界第1),幾內亞的鋁土,尚比亞的銅。 2、智利的銅和硝石,秘魯的銅,蓋亞那的鋁土。第二節 世界居民和國家 1、世界的人口 (1)分布及原因:分布地區分布規律分布原因人口稠密地區亞洲東部、南部,歐洲及北美東北部北半球中、低緯近海地帶平原面積廣闊,氣候溫暖濕潤,農業歷史悠久,交通、城市發達人口稀少地區苔原帶、冰原帶、亞寒帶針葉林、熱帶雨林帶、沙漠地帶、高原和山區緯度高,氣溫低,赤道附近濕熱,沙漠地區乾旱,山區地勢高自然條件惡劣,開發程度低(2)人口問題 A增長過快——生態方面:森林減少,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會方面:糧食不足,醫療、衛生、教育、交通、住房、就業等困難。 B停止或負增長:勞力短缺、兵源不足、老齡化問題。 解決人口問題的正確途徑和目標: 途徑:控制人口數量,實行有計劃地生育。 目標: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人口向城市遷移帶來的問題 城市人口比重: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一 發達國家70%以上,發展中國家30%左右。 問題: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綠地面積少等。 2、人種、民族、語言、宗教 (1)人種:黃、白、黑 [注意]印第安人、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均屬於黃種人。 (2)民族:世界近2000個,人數最多漢族。 (3)語言:世界上共有2000多種語言,有的有文字,有的無文字 聯合國官方語言:英語、漢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4)宗教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地區基督教歐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教徒最多,分布最廣。伊斯蘭教亞洲西部、東南部;非洲北部、東部(教徒稱穆斯林)佛教亞洲世界地理分區及主要國家的地理特徵 第一節 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 一、東亞 1、概述: ⑴ 位置範圍位置緯度位置:絕大部分在北溫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臨海國:中國(首都北京)範圍內陸國: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第二大內陸國(第一為哈薩克) 半島國:朝鮮(首都平壤),韓國(首都首爾) 島國:日本(首都東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勢西高東低(許多大河自西向東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東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線曲折,多半島(朝鮮半島、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和島嶼(日本四島、台灣島等) ⑶ 氣候: ①東部沿海地區季風氣候顯著 主要是海陸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陸,面臨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陸溫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亞為高壓、海洋為低壓;夏季亞洲為低壓、海洋為高壓 → 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 ②西北內陸地區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距海遠,不受或很少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降水少,氣候乾燥,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都很大,大陸性強烈,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於我國西北地區、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經濟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種:黃色人種 ⑸ 沿海與內陸的差異:自然環境方面、人口方面、經濟方面 東部沿海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氣候溫暖濕潤,利於農業發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歷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已出現很多工農業發達的地區,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蠶絲、茶葉的產地。日本是世界的工業大國、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此外韓國、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台灣省、香港地區等經濟發達區和新興工業區不斷形成。 西部內陸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人口稀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這裡天然草原廣闊,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業在經濟中佔一定地位,礦產資源也正在開發利用之中,經濟發展前景很可觀。 朝鮮半島的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北部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森林、礦產資源豐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很大成績。半島南部為韓國,經濟以汽車、電子、服裝等製造業為主,進出口貿易發達。蒙古的畜牧業占重要地位。日本為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中國是工農業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家。 2、日本: [讀圖識記]1.四大島、日本海、瀨戶內海、北方四島;2.緯度(300N—450N);3.關東平原、富士山;4.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徵 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 ②面積狹小,人口稠密。 ③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國,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風顯著,海洋性強。 ⑦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但硫磺礦較多,這是火山活動的結果 ⑧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蓋率達70%,遠大於其國土面積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⑵ 發達的經濟 ①世界經濟大國---「世界經濟最發達的三極之一」 ②經濟發展的條件 不利條件:國土(狹小)市場、礦產貧乏 有利條件: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技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 ③揚長避短,發展經濟。對外貿易發達,但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對外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阪神、名古屋、北九州、瀨戶內五大工業區。(因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勢平坦,多港灣,適合建立大港口。在海邊,原料運進和產品外運極為方便,減少了陸上運輸,省時、省錢、成本低。日本礦產資源多是從太平洋航線運到日本,因此,工業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區。----接近消費市場和對外貿易的海港。)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⑤農業和漁業 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 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 日本除在近海漁場捕魚,還發展沿海人工養殖。發達的造船業,使日本有強大的遠洋船隊到遠洋捕魚,日本年捕魚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魚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是超千萬的特大城市; 科學城——筑波 ; 硅島——九州島 3、朝鮮半島 位置:朝鮮半島三面環海,東瀕日本海,西臨黃海,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鴨綠江和圖們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海上鄰國有日本、俄羅斯等。 地形:地勢東高西低、山地多集中在北部和東部。平原多集中在西部和南部的河流中下游和海岸地帶。 河流:主要河流有洛東江、漢江等。多自東向西注入黃海和朝鮮海峽。 資源:森林、水力較豐富。 經濟:韓國是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其二戰後積極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出口加工業,重視發展教育和科技,使經濟得以快速發展。近些年針對國際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濟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 [注意]朝核問題 二、東南亞 [讀圖識記]1.中南半島、馬來群島、馬來半島、馬六甲海峽;2.10個國家(新世紀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東帝汶);3.赤道穿過; 1、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⑴ 範圍 赤道兩側,100S—250N之間,主要位於熱帶。 中南半島:有6個國家,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三個(越南、寮國、緬甸),寮國是惟一內陸國,半島上的半島是馬來半島 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群島,6個國家和地區,印尼在東南亞面積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首都雅加達是東南亞最大城市,東帝汶2002年5月獨立 ⑵ 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於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在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是本區的咽喉,載重通過能力25萬噸 [注意]中國的能源安全與泰國的克拉運河計劃 ⑶ 地形與河流 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形勢。上遊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資源豐富;中下游地區多形成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便利,農業發達。湄公河平原(東南亞最大平原),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伊洛瓦底江下游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河流上遊河流流經國家城市紅河元江中國、寮國、越南河內湄公河瀾滄江中國、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越南金邊、萬象湄南河泰國曼谷薩爾溫江怒江中國、緬甸伊洛瓦底江中國、印度、緬甸仰光馬來群島:地形崎嶇,河流短促。多山、地殼不穩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亞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國家 ⑷ 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馬亞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終年高溫多雨,降水類型為對流雨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每年分旱、雨兩季 2、居民和經濟 ⑴ 人口稠密 華人眾多 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黃色人種,印尼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億人」國家,一半以上分布在爪哇島,島上有其首都城市雅加達。 宗教:信仰佛教的居民很多,緬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吳哥窟為著名佛教建築;泰國將佛教為國教。印尼、馬來西亞把伊斯蘭教作為國教,菲律賓居民多信仰天主教 華人、華僑最集中分布區,原籍主要為廣東、福建 ⑵ 主要農產和礦產 ①主要熱帶經濟作物---熱帶企業化種植園 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馬來西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最大生產國。 ②主要農作物(主食):水稻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平原區,如湄公河三角洲、湄南河平原,此外馬來群島沿海平原也產稻米。越南、柬埔寨、泰國、緬甸為稻米產國,其中泰國出口最多。 ③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最著名 物產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金雞納霜稻米錫石油主要國家馬亞西亞馬亞西亞菲律賓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亞西亞印尼、汶萊⑶ 迅速發展的工業和旅遊業 初級產品為主,在國際貿易中處於不利地位;利用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發展工業,旅遊業迅速發展 3、新加坡——「花園式城市」 ⑴ 城市島國:馬來半島南面的城市島國,北與馬來西亞相望。地狹人稠,華人很多,位於馬六甲海峽東口,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航運要道上,港口條件好,糧食進口、淡水靠鄰國供給 ⑵ 利用有利條件迅速發展經濟: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在轉口貿易的基礎上,發展對外貿易和海上航運;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發展煉油和造船業(最大的工業部門)、海上鑽井平台製造(世界上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鑽井平台的製造中心)、電子電器業(第二大工業部門)等;利用風景優美、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長處,迅速發展旅遊業 ⑶ 工業布局:重工業集中在西部工業區,有污染的工業布局在遠離市區的小島上;市區以商業、金融業、旅遊業為主,有少量輕工業,同時合理安排綠地面積。 三、南亞 [讀圖識記]1.印度半島(南亞次大陸);2.七國及克什米爾地區,首都;3.喜馬拉雅山脈、德干高原、印度河――恆河平原;4.北回歸線 [辨析]「南亞次大陸」與「南亞」的範圍有什麼不同 從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和中段的南側到印度洋之間的廣大地區,稱為南亞。由於喜馬拉雅山脈把南亞跟亞洲其他地區隔開,使南亞在地理上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所以又把南亞大陸部分稱為南亞次大陸,它僅指大陸上的五個國家。 1、概述 ⑴ 悠久的歷史 位置範圍:位於喜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區,大部分位於10°N~30°N之間 內陸國:尼泊爾、不丹(均與中國相鄰) 國家 臨海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巴與我國相鄰) 島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斯里蘭卡以佛教為主;印度、尼泊爾以印度教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伊斯蘭教為主。居民為白色人種。 ⑵ 自然條件 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河流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恆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內,下游流經孟加拉國,注入孟加拉灣 熱帶季風:全年高溫,6~9月為雨季,10月~次年5月為旱季。西南季風容易引起水旱氣候災害,孟加拉國受影響最大。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處於西南季風的迎風坡世界降水最多 熱帶沙漠:(塔爾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壞形成 [注意]南亞地區因北面有高山屏障,氣溫比同緯度地區偏高。 2、印度 [讀圖識記]1.臨海:孟加拉灣(東)、阿拉伯海(西)、印度洋;2.三大地形:喜馬拉雅山脈、恆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3.三大河流:恆河、印度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為雅魯藏布江);4.加爾各答、新德里、孟買(最大海港,棉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泰姬陵 ⑴ 世界文明古國 ⑵ 農業:耕地面積佔一半以上,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氣候多樣,地形有差異,利於多種作物種植 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係(水稻、小麥、棉花、黃麻、茶葉) 水稻:分布在降水較多的東北部及半島沿海地區 小麥、甘蔗:恆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黃麻:恆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葉: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山坡 ⑶工業發展較快,形成完整體系 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分布在德干高原東北部—印度東北部鋼鐵、機械工業中心 獨立前:只有採礦業和紡織業工業獨立後: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工業體系。核能、航天初具規模,信息產業蓬勃發展。以東北部的加爾各答和西部孟買為中心的傳統工業(棉、毛紡織、重工業),南部以班加羅爾為中心是新興工業區(電子、軟體業、原子能、航天)城市新德里:首都,位於印度西北部,東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築泰姬陵——鐵路交通中心 加爾各答:位於恆河口,麻紡織工業中心和重要海港,人口最多城市——黃麻產地 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最大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產地 [注意]印巴衝突(克什米爾問題) 四、中亞 [讀圖識記]1.五國及周圍鄰國;2.阿姆河、錫爾河、裏海、鹹海、天山、帕米爾高原 1、概述 ⑴ 自然環境 位置:亞歐大陸中部,距海遠。重要的陸上交通要道(古代絲綢之路,第二亞歐陸橋)。第二條亞歐大陸橋通過這裡,在阿拉山口與我國北疆線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圖蘭平原和裏海沿岸平原)為主。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冷夏熱,降水稀少,植被為草原、荒漠。卡拉庫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河流:多為內流河(阿姆河、錫爾河等)外流河有額爾齊斯河 湖泊:多為內流湖,西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內流湖裡海,中部有鹹海 [補充]鹹海不斷縮小的原因:人們大量引用阿姆河、錫爾河的河水灌溉土地,種植棉花。棉花產量成倍增長,流入鹹海的水量卻日趨減少。加上氣候乾旱,蒸發強烈,水面逐漸縮小,水中鹽度越來越高。它已喪失了調節氣候的功能。 ⑵ 居民與經濟 民族:多民族地區,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 農業:耕地面積廣大,牧場遼闊。依靠灌溉種植小麥、棉花。世界上僅次於中國和美國的第三大棉花產區,烏茲別克被稱為「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為主 資源:煤、鐵、石油、天然氣和有色金屬豐富 工業:採礦、冶金、軍事工業發達,木材缺乏,機械、輕工製品進口 主要城市:塔什干——烏茲別克首都、中亞最大城市 阿斯塔納——哈薩克首都、重要鐵路樞紐· [注意]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薩克西部的裏海港口城市阿特勞,橫穿哈全境,再從阿拉山口至中國新疆的獨山子,總長3088公里(中國境內270公里),設計年輸油量5000萬噸。 [補充]「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第二節 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西亞和北非 西亞-[讀圖識記]1.主要國家(石油、戰爭),沙特、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卡達首都,伊拉克的鄰國;2.阿拉伯半島、安納托利亞半島(高原)、伊朗高原、兩河平原、河流、;3.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土耳其海峽、五海;4.北回歸線 北非-[讀圖識記]1.五國;2.北回歸線;3.運河、海峽、地中海、紅海 1、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⑴ 兩洋、三洲、五海之地 溝通大西洋、印度洋,聯繫亞歐非三洲,位於地中海、紅海、黑海、阿拉伯海、裏海(湖)之間,還有蘇伊士河和土耳其海峽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⑵ 高原為主的地形 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等,平原在尼羅河谷地和三角洲及兩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約旦交界處,有世界陸地表面最低處死海(-400米) ⑶ 炎熱乾燥的氣候 大部分屬熱帶沙漠氣候,乾燥少雨,河流稀少。地中海沿岸地區屬地中海氣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積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豐富 無流國——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國降水很少,地面沒有河流。 2、居民和經濟 ⑴ 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為主的社會 白色人種,半數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國家被稱為阿拉伯國家。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的發源地。 ⑵ 世界最大的石油庫和磷礦庫 西亞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西亞石油以波斯灣為中心,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為主要產油國,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為主要產油國 油田特點: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 輸出:輸出量占生產量的90%,輸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油管A油田油管 地中海、紅海沿岸好望角蘇伊士運河路 線 B波斯灣 西歐、北美(過好望角運輸量最大)馬六甲海峽C波斯灣 日本 北非摩洛哥一國的磷酸鹽佔世界的3/4,磷酸鹽生產是該國的經濟支柱 ⑶ 畜牧業和灌溉農業 畜牧業:比較發達,游牧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種植業: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綠洲地區,棗椰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椰棗是伊拉克特產 3、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 亞非的「陸橋」:巴勒斯坦地區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地中海東岸,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戰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 先進的灌溉農業:灌溉成為發展農業生產的關鍵。為解決水資源問題,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輸水管線,還大力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埃及 [讀圖識記]1.地中海、紅海、蘇伊士運河(亞非分界線);2.尼羅河、納賽爾水庫和阿斯旺水壩3.北回歸線;4.金字塔、開羅(非洲第一大城市)、亞歷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位置和領土:非洲東北部,亞洲境內的西奈半島(在蘇伊士運河以東),也是埃及領土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於尼羅河沿岸平原和入海處的河口三角洲地區,開羅在尼羅河三角洲頂端,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亞歷山大是地中海邊的重要海港 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世界第一長河,發源於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和地中海,連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經濟:傳統出口商品長絨棉,現在經濟支柱是石油、運河、僑匯、旅遊 [注意]阿斯旺水壩的利和弊:利:發電、防洪、灌溉、旅遊、養殖、航運等 弊:尼羅河攜帶至下游的泥沙大大減少,現在農業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羅河三角洲受到侵蝕,海岸線不斷向後退縮。 [注意]中東問題:領土、石油、水源、宗教、外國勢力插手等。 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讀圖識記]1.開普敦(氣候);2.赤道穿過的地區,好望角;3.高原、盆地、島嶼、海峽、湖泊、東非大裂谷、剛果河 1、自然環境 ⑴ 地形 高原為主(東非高原),東部高原上有非洲最大湖泊維多利亞湖——盆地凹陷形成。 範圍:南起贊比西河口,北經紅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東非大裂谷特點:兩岸懸崖壁立、附近火山很多,谷底湖泊連串。 有非洲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有非洲最深而狹長的湖泊坦噶尼喀湖 形成:板塊張裂處斷裂形成 剛果盆地:內流湖地殼上升,剛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為世界最大盆地,剛果河是世界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 海岸線:平直,海灣、半島、島嶼少。最大海灣幾內亞灣;最大島嶼馬達加斯加島,南端有好望角 ⑵ 氣候——炎熱多雨熱帶大陸 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南部南回歸線附近;地中海氣候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區 [注意]位於赤道地區的東非高原為什麼是熱帶草原氣候,而不是熱帶雨林氣候? 位於赤道的東非高原,因地勢較高,氣溫大大降低,上升氣流減弱,降水量減少,因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⑶ 礦產:銅礦—尚比亞;黃金—南非;金剛石—剛果民主;石油—奈及利亞;鋁土-幾內亞 2、居民和經濟 ⑴ 黑種人故鄉: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 ⑵ 政治地圖的變化:二戰前非洲三個獨立國家(埃及、衣索比亞、賴比瑞亞),現在都已獨立 ⑶ 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⑷ 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人口:自然增長率居各洲之首,增長速度超過糧食增長速度,人均量各洲最低 糧食:中非、西非、東非缺糧最為嚴重 環境:人們為了生存,採取了濫砍、亂墾、亂牧,致使環境惡化 解決途徑:保護自然環境,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加強民族團結 3、南非 ⑴ 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國家:首都比勒陀利亞。臨近好望角的開普敦,是南非最大的港口。 ⑵ 礦產豐富,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世界最大的黃金生產國和出口國,也是金剛石、鈾、銻的重要產地,約翰內斯堡是金礦開採和機構製造中心。 第三節 歐洲西部,歐洲東部和北亞 一、歐洲西部 1、自然環境 ⑴ 位置範圍: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⑵ 海岸線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幹、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 ⑶ 地形:平原、山地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分布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勃朗峰本區最高 [補充]冰川對西部歐洲的影響 冰川運動時對地面的強烈侵蝕作用,造成冰蝕地形。如挪威的峽灣,東歐平原波狀起伏的冰磧丘陵,阿爾卑斯山脈高山帶峰巒挺拔、谷地寬闊、兩側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紀冰川塑造的結果。 ⑷ 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 氣候:成因 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 60°之間,屬溫帶,大部分地區盛行西風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曲折,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地形中部為平原,山脈東西走向,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作用分布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⑸ 河湖 河流特徵及成因:本區多平原,降水量較多,河網較密,水量充沛,因大陸輪廓曲折,又受山嶺的限制,不利於長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主要河流:多瑙河世界流經國家最多(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國)。 萊茵河世界航運最繁忙,貨運量在世界上僅次於密西西比河。 湖泊:北歐和阿爾卑斯山脈兩側(多為冰川作用形成) 2、國家和居民 ⑴ 國家和地區:有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⑵ 居民:白色人種為主,人口稠密區沿著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長率低,匈牙利、德國等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⑶ 經濟發達地區:大多數國家屬於經濟發達國家,其中德國居第一位。⑷ 發達的旅遊業 3、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⑴ 西歐的島國 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政治、經濟中心地區 ⑵ 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阿伯丁),原油自給有餘。 ⑶ 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小麥、大麥)集中地區(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⑷ 首都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霧都。 4、法國 ⑴ 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⑵ 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洛林鐵礦區——東北部;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⑶ 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福斯的東側)、福斯; 福斯、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日本福山、義大利塔蘭托、中國寶山) 5、德國 ⑴ 歐洲大陸上「十字路口」,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⑵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北德平原,中部是谷地寬廣的山地,宜於農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⑶ 發達的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⑷ 主要城市 柏林:首都,位於東部,是全國最大城市 漢堡:位於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德國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業中心,德國宇航、飛機、微電子工業中心,啤酒之都 二、歐洲東部和北亞 1、範圍和國家 歐洲東部: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間的歐洲部分 北亞: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部分 2、俄羅斯 ⑴ 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歐洲部分面積小但其政治經濟中心都位於此 ⑵ 較為平坦的地形 平原、高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東歐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平原,東部高原、山地) ⑶ 冬季漫長而寒冷,各地氣候差異很大 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有極地氣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氣候,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 ⑷ 河流與湖泊 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水能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凍期長,不利於航運,有凌汛。貝加爾湖世界最深。 ⑸ 資源豐富:天然氣儲量佔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產國(烏拉爾、秋明油田)、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 [注意]中日關於俄石油管線走向的爭奪問題 ⑹ 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 以莫斯科、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由歐洲部分向亞洲部分發展。 ⑺ 農業:東歐平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地帶,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甜菜、馬鈴薯、向日葵、亞麻,正在從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⑻ 交通:鐵路為主(注意:歐洲部分和亞洲部分的差異) ⑼ 首都和城市 莫斯科: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凍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 奧伊米亞康:北半球寒極 第四節 北美,拉丁美洲 一、北美 1、概述 ⑴ 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 位置:美洲北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 範圍: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丹麥) ⑵ 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 西部高山區:山脈(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間,山脈是美洲與太平洋板塊相撞而成 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 東部高原山地區: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地,地勢較低 ⑶ 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倫湖、安大略湖) 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冰川作用形成,除密歇根湖外均為美、加兩國共有 ⑷ 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無熱帶雨林、草原氣候(大部分在北溫帶)。 [注意]北美地形對氣候的影響: 1.海岸山脈緊逼著太平洋沿岸,迎風坡地形雨豐沛。但是,海岸山脈阻擋了太平洋上的暖濕西風向東深入,限制了山脈以西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向東延伸,使上述二種氣候呈南北向帶狀分布於沿海地區。 2 東部高地大西洋的暖濕氣流阻擋不明顯,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遞減。 3 中部平原地勢低平,冬季極地冷氣團可長驅南下,驟然降溫。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熱帶暖氣團可自由北上,天氣悶熱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氣團爭逐交鋒、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據烈、大陸性較強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⑸ 外來移民大彙集,英裔和法裔較多,英語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是黃種人 2、美國 ⑴ 國土組成:除本土48個州,1個特區外,還有2個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⑵ 自然條件特點 本土都在溫帶(南部為亞熱帶),阿拉斯加在高緯度,屬於寒帶和亞寒帶,夏威夷在熱帶 本土三面臨海,沿海多優良海港,冬季不凍,海上航運便利; 平原面積佔全國面積一半以上,耕地佔世界的10%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和五大湖為灌溉、航運和發電提供便利 礦產、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豐富,但由於高消費和浪費仍大量進口,是世界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 ⑶ 多民族國家和種族間的不平等 人口2.7億,白種人佔80%以上,有色人種主要是黑人,舊金山、洛杉磯、紐約有華人聚居,人口分布沿海平原和五大湖區域,東北部人口稠密,西部高原人口稀疏。近幾十年來人口由東北部向東南、西部「陽光地帶」遷移 ⑷ 農業的現代化和專業化(與高中課本結合) [注意]分析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 ①農業現代化水平高,(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機械化、電氣化和化學化)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生產率最高的農業國。 ②種植業和畜牧業並重。(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小麥、水稻、燕麥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中國、美國、中亞地區是世界產量最多的三大棉花生產國)、大豆、甜菜、煙草等,畜牧業很發達。) ③是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小麥、大豆、玉米等出口量世界首位,但進口熱帶農產品) ④農業生產實行了地域專門化(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帶、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帶等) *地域專門化生產的好處:a.充分發揮地區的環境和資源優勢。b.充分採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缺陷:加劇了農業生產不平衡的狀況。 ⑸ 發達的工業和主要城市 三大工業區: 工業區發展特點工業中心東北部工業區(五大湖南岸和東北部大西洋沿岸)世界著名工業區,美國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紐約:美國最大城市、海港、綜合性工業中心、金融中心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鋼鐵工業基地、農產品加工、鐵路樞紐 底特律:最大汽車工業中心南部工業區(墨西哥灣沿岸等地)二戰後工業迅速發展,條件優越的「陽光地帶」石油、化學、宇航休斯敦:最大石油化學工業基地,航空航天研究中心西部工業區(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地)二戰後興起,資源豐富的「陽光地帶」,航空、石油、電子洛杉磯:最大飛機製造中心,航天、電子、石油、電影 聖弗朗西斯科:港口、電子石油、農產品加工、華人集中,矽谷、[注意]分析美國東北部工業區高度發達的原因? ①東北部是歐洲移民最早遷入的地方,資本主義發展最早。 ②礦產資源豐富。如阿巴拉契亞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鐵礦。 ③大西洋沿岸有許多良港。如紐約、費城等。 ④五大湖水運便利。(保證了鐵礦石、煤炭與主要城市高效率的運輸聯繫) ⑤平原肥沃,臨近玉米帶、小麥區、乳畜帶,農業基礎好。 ⑥擁有龐大的市場。(人口稠密、生活水平高,市場潛力巨大,發達的工業、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業本身就是重工業產品龐大的消費市場。) 小結:一個地區工業發展條件的分析規律。 a.歷史基礎;b.礦產資源;c.交通運輸;d.農業基礎;e.消費市場;f.科技力量;g.勞動力。 (運用以上分析規律,學會分析日本、德國、英國工業發展的條件。) 二、拉丁美洲 1、政區和自然環境 ⑴ 範圍和國家: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成兩部分,北部有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峽(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南部是南美洲。主要國家有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等 ⑵ 北部南部多島嶼:北部西印度群島,古巴是其中面積最大的島國,南端最大火地島和南美大陸之間隔著麥哲倫海峽 ⑶ 地形 北部:墨西哥高原 西部:安第斯山脈是世界最長的山脈,多火山地震 東部:高原平原相間排列(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⑷ 氣候 特徵:濕熱為主,有世界最大熱帶雨林區,也有廣大熱帶草原,乾旱區面積較小,沒有寒帶氣候,溫帶氣候區也較狹窄 熱帶雨林的危機:亞馬孫河流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雨林,這裡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無論森林儲量、植物種類和鳥類、淡水魚等都非常豐富,是人類珍貴的寶庫。從這一論點出發,進一步明確熱帶雨林的破壞,將會導致全球升溫,沿海低地面臨受海水侵吞的危險,這是全世界人們所關注的問題。 ⑸ 河流 巴拿馬運河:中美地峽最窄處。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亞馬遜河:世界上流域面積廣、水量最大的河流,長度僅次於尼羅河 ⑹ 自然資源 墨西哥和委內瑞拉近海地區的石油;墨西哥的銀;巴西的鐵;智利、秘魯的銅;智利的硝石;牙買加的鋁土;巴西高原河流的水力資源(巴西和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最大水電站伊泰普水電站);秘魯附近的漁場;馬孫平原世界最大熱帶雨林區;阿根廷的草原(牛肉出口世界第一);獨特的哺乳動物樹懶、大食蟻獸、卷尾猴。 2、居民和經濟 ⑴ 人種:混血種人占多數 語言:大多數通用西班牙語,巴西通用葡萄牙語 ⑵ 人口 分 稀少區:熱帶雨林區、內陸高原和沙漠區 布 稠密區:西印度群島、巴西東南部、阿根廷沿海等地 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氣候比較溫和的高原地區,自然增長率僅次於非洲、城市人口增長快。布宜諾斯艾利斯、聖保羅、里約熱內盧人口多在1000萬以上,城市化進程快 ⑶ 初級產品為主的經濟 墨西哥、委內瑞拉的石油工業;巴西的鋼鐵、汽車、飛機,阿根廷的肉類加工和機械製造工業;熱帶經濟作物:巴西的咖啡、古巴的蔗糖和中美國家的香蕉;糧食作物:玉米為主,許多國家糧食還不能自給 3、巴西 ⑴ 國土面積廣大的熱帶國家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於南回歸線和赤道之間 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 面積:世界上佔有熱帶最大的國家,拉美、南半球面積最大的國家 ⑵ 人口多分布在東南沿海,白種人佔一半稍多,通用葡萄牙語,信仰天主教 ⑶ 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經濟發展較快,拉美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農業:咖啡、甘蔗、香蕉、柑橘、劍麻產量居世界首位,咖啡、蔗糖、大豆、橘汁大量出口,小麥進口;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多分布在東南部鄰近鐵礦和海上交通便利的聖保羅、里約熱內盧地區;能源:缺少煤、鐵礦、石油、水能豐富,90%來自水電 ⑷ 城市:首都巴西利亞是新建城市,最大城市聖保羅,最大港口裡約熱內盧 第五節 大洋洲,南極洲 一、大洋洲 1、概述 ⑴ 世界面積最小的一洲 位置:介於亞洲和南極洲之間,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並與南北美洲遙遙相對;已成為亞洲、非洲與南、北美洲之間船舶、飛機往來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供應站,又是海底電纜的交匯處,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組成: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南北兩島、新幾內亞島及太平洋上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群島(自東北向西南) 居民:絕大部分是歐洲移民後裔,土著居民為黃種人和黑種人 ⑵成因不同的三種島嶼 大陸島:新幾內亞島(伊里安島)、紐西蘭南北兩島等。原為大陸一部分,後來由於地殼陷落或海平面上升同大陸分離。面積較大,地勢較高 火山島:海底火山噴發而成,海拔較高,地勢險峻,如夏威夷群島 珊瑚島:由珊瑚的遺體堆積而成,面積不大,地勢低平 2、澳大利亞 [讀圖識記]1.兩大洋、塔斯馬尼亞島、大堡礁;2.經度(1100E—1550E)、緯度(100S—400S)、回歸線;3.三大地形區(剖面圖)、河流;4.四個主要城市 ⑴ 大洋洲最大的國家:領土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等島嶼,世界上唯一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地廣人稀,居民以英裔為主,通用英語 ⑵ 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東部:大分水嶺,全國最大河流墨累河發源在其西側,注入印度洋 中部:平原,有大自流盆地和地勢最低處北艾爾湖 西部:低矮高原,佔全國面積一半 ⑶ 特有動物 種類:具有古老性和獨特性,如袋鼠、鴯鶓、鴨嘴獸 原因:位置孤立,自然條件單一,缺少大型食肉類動物(天敵),動物演化緩慢 ⑷ 人口分布與環境的關係 人口城市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內陸地區人口少,東南沿海氣候溫和濕潤、宜人,交通便利,開發早,工農業發達;內陸和西部氣候乾燥,東北部濕熱,有大堡礁不利建設港口 [注意]澳大利亞氣候呈半環狀的原因: ①北部西北季風與東南信風影響,降水季節性變化。 ②東部迎風坡降水豐富,低緯度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亞熱帶濕潤氣候;背風坡降水減少,草原向沙漠過渡。西風帶控制區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③南部副熱帶高氣壓帶與西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向內陸過渡為草原、沙漠。 ④西部常年受副高影響,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氣候。 ⑸ 經濟 有現代化的農牧業和工礦業,羊毛、小麥著名世界,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煤和鐵礦石出口多,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經濟支柱。 注意: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必修內容) 城市:首都堪培拉,最大城市和港口悉尼 二、南極洲 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大洲,跨經度最廣的大洲 位置:幾乎全部在南極圈內。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圍 面積:世界第五大洲 重要性:未來南半球大洲橫越南極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間基地 2、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的一洲,冰層平均厚2000千米,有「冰雪高原」之稱 3、寒極和風庫 特點:酷寒、乾燥、烈風 原因:①緯度高――地處高緯,一年之內地面接受太陽光熱最少,造成嚴寒 ②地勢高――南極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層,加劇氣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氣壓高――酷寒使南極洲形成了極地高壓中心,從大陸中心向邊緣地帶經常吹反時針方向(即從陸地吹向海洋)的極地東風,降水稀少而風力極大,形成乾燥、烈風.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現,長久的積雪形成龐大而深厚的大陸冰蓋.烈風、暴雪和巨大的冰蓋又是南極大陸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緯400――600持續西風環流,造成一種特殊的「風壁」.它阻礙南極地區與低緯地區的熱量交換,也是造成該地區氣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暖季:11月~次年3月 4、資源和科研寶地 淡水資源:體積占冰川體積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大洲、周圍海洋上多冰山 礦產資源:煤(維多利亞地)、鐵(印度洋沿岸)儲量最豐富 生物資源:磷蝦、鯨、海豹、企鵝 原始的自然環境,最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最好考察時間:每年9月~次年3月,極晝、暖季 我國的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不在南極圈內)、中山站(在南極圈內) 5、南極條約:利用只限於和平目的,禁止一切軍事活動和任何核爆炸或處理放射性廢物等 宗旨:保護南極環境,和平利用南極。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管氏地理指蒙3
※武漢洪災和三峽大壩的建成有關係嗎?
※北半球高緯度國家的穆斯林是怎樣度過接近極晝的齋月的?
※古地理經書原文 大全
※黃妙應秘傳三字經地理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