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西法師入行論講記第38課
現在繼續學習寂天菩薩所造的《入行論》第四品不放逸中的不舍菩提心。
辛三、教誡不舍菩提心:
故如所立誓,我當恭敬行,
今後若不勉,定當趨下流。
前面講到棄菩提心的過患,現在教誡不捨棄菩提心。
「故如所立誓,我當恭敬行」,因此,應按照發心時所承諾的誓言,恭敬地行持菩提心。「今後若不勉,定當趨下流。」今後如果不勤勉努力,一定會趨向下流,墮入惡趣。所以,教誡我們不應捨棄菩提心,應恭恭敬敬地行持。因為當時我很莊重的在佛菩薩面前承諾,從現在開始要發菩提心。
在修學過程中,有很多習氣、煩惱做障礙,很容易使我們退回到以前的模式中。
為什麼有時想捨棄修行、捨棄學佛,退回到以前那種方式,那種行為中?因為我們很熟悉,並已習慣那種環境和思維的方法,習慣那種處理事情的方式。對我們來講,越熟悉的環境會越覺得安全,就如經常去的地方,那裡的人、建築……很多擺設都很熟悉,去那裡就有安全感。如果是新事物、新環境,就意味著很多東西不了解,如果處在這樣的環境中會覺得不安全。再比如以前自由自在,可以隨便殺生、打妄語,做很多非法的事情,而現在不能再如此行事。
菩提心對我們而言,是一種新生的事物,具有很多不確定性,我們不熟悉,不知道是不是充滿了危險,所以,當我們學佛時,會心存疑慮:到底有沒有必要把一生奉獻給佛法?奉獻給利他的菩提心?奉獻給菩薩道?有時,我們會覺得如果完全付出,萬一失敗怎麼辦?我們就會留一手,不願意為佛法付出一切。學佛法時,很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也是情有可原,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做凡夫的時間很長,修學菩提心的時間非常短,絕對會出現很多非理作意---退失的想法也會很自然地出現。
對於這些想法,依據經論、通過殊勝智慧作分析、觀察,了知這種思維、想法是不正確的。
雖然這些舊思想、舊習氣一再把我們往輪迴里拉,讓我們不斷輪迴,但現在知道整個輪迴的自性是充滿痛苦的,沒有快樂可言,所以不能再走輪迴的老路,要擺脫輪迴,逆流而上,捨棄以前的模式,做一個翻天覆地的改變。既然我已經立下誓言,即便是遇到障礙,也要立誓履行我們所發下的利益眾生的誓言。如果不勤勉,還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趨入到惡趣中,無法獲得解脫。現在我們在輪迴中感受痛苦,是因為以前不修行而導致。現在如果有了機會,卻不精進修行,以後肯定會再墮惡趣,對我們來講,這是不應做的事情,應該從現在開始斬斷不合理的行為,不再捨棄菩提心。
下面繼續講:
饒益眾有情,無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過,未得佛化育。
有些人會這樣想:即便我不精進,失壞了誓言,但是也不要緊,佛陀會救度我們,上師會救度我們。
為了打消這些人的想法,寂天菩薩說:我們不能這樣想,佛陀發心饒益一切眾生,出世饒益一切眾生,在饒益了一切有情之後,無量佛陀次第趨入涅槃。然而我由於以前的過失,到現在沒有得到佛的救度,沒有成為救度的對境,或者沒有成為過去佛度化的對境。
過去很多佛出世度化了無量眾生,然後入滅,在很長時間中,我都沒有成為佛陀度化的對境。所以,我們不能說:佛陀會救度我們,我們現在不需要改變,不需要努力,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佛陀是充滿大悲的殊勝怙主,發誓度化一切眾生,但佛陀度化眾生,也需要因緣。度化是兩方面的,佛陀這方面的因緣已經圓滿,但我們如果不具足起碼的因素,怎能成為度化的對象?要成為所化,必須要具足某種條件,這種緣起才能夠成熟。如果我們不具足條件,雖然佛陀已經出世,但仍無法遇到佛。即便遇到佛,也不能成為直接所化。佛在世時,也有很多人遇到了佛,有些人的因緣只是見一眼佛,有些只是單純做一點供養的因緣,有些人追隨佛陀精進修學之後,馬上成就解脫因緣。為什麼會出現差別?是因為佛的悲心有偏袒?還是佛的悲心著重眷顧某類有情,使他們先成就菩薩和阿羅漢果?佛的悲心不可能有這樣的偏袒,之所以出現不同的結果,完全是因為眾生的因緣不一樣:有些眾生已經積累了能夠成為解脫的因緣,所以遇到佛之後,就成為菩薩、阿羅漢,從輪迴當中獲得解脫,有些只具足見一眼佛的因緣,在佛出世時,只能見一眼佛;有些連見一眼佛的因緣也沒有,所以一生中見不到佛。
無始以來,我們沒有積累資糧,不能成為直接度化的對境,雖然已經出世了無量無邊尊佛,而我們全部錯過,沒有成為真正的直接所化,不是佛的大悲不夠,而是我們無始以來沒有真正精進過,沒有真正求過解脫道。所以到了今天遇到了佛法,還是用固有的思維,以自己無始輪迴中所養成的懶散的習氣對待這個問題,必將再次錯過機緣。
現在上師像佛一樣出世救度我們,我們已經遇此因緣,學習佛法,如果精進修學,是可以有解脫的機會。但如果這樣想:反正佛陀、上師會救度我們,我們不至於墮惡趣,那就錯了。佛在世的時候,仍然有非常多的眾生墮惡趣,佛弟子中也有很多,現在也會有。
全世界很多人一起學佛,如果算十方世界的眾生,就有無量無邊的眾生同一時間和我們一起學佛,但因為有些人精進,有些人懈怠,就會出現有些人解脫,有些人墮落的情況。很多人一起學習,到臨終時,有些人解脫,往生極樂世界,有些人就墮落惡趣,有些人今生中沒有做很大的惡業或善業,下次又轉生人,平平常常、庸庸碌碌,如果造了大惡業,就會墮落。所以到死時,一起學佛的出家人、居士等,一部分解脫,一部分墮落,這是很自然的事情。
我們是上升、還是墮落?當然是要靠自己,現在有選擇的機會,選擇的權利在我們手中。如果認認真真地觀修菩提心,藉助菩提心的力量修行佛法,絕對有解脫的機會;如果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氣做事情、分析問題,雖然在這一世,可能過得快活一點,但沒有真正地修持善法,當死亡到來時,沒有善業的支撐,即使很想繼續快樂,但事實已經成辦,業力成熟,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佛和上師具有無量的大悲,雖然佛陀、上師不願意看到任何一個弟子墮落,但弟子不好好修行而墮落,諸佛、上師慈悲的手也拉不住我們。他們的大悲心是圓滿的,但我們是怎樣的修行者,自己怎樣把握因緣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進一步觀察:
若今依舊犯,如是將反覆,
惡趣中領受,病縛剖割苦。
如果有些人想:如果佛不救度我們,以後仍然會得救的。
這頌詞打破了這些人觀點。
如果現今我們依舊犯很多過失,如是通過所犯的過失,又反反覆復地在惡趣中領受各式各樣的痛苦,即便轉生善趣或轉為人也會遭受疾病纏身,受到束縛,被砍破身體等各種各樣痛苦。
有些人認為以後獲得解脫,為什麼寂天菩薩說還是會一如既往地感受痛苦,原因何在?這就需要分析,以前在輪迴中墮惡趣時,感受惡趣痛苦;做人時,感覺生病等的痛苦,什麼原因導致這些的痛苦?我們說肯定是惡業,沒有修持善法,造惡業惡的緣故,才會墮惡趣,被砍、被捆縛、感受生病的痛苦;現在正在墮地獄的眾生,他們因為什麼?我們說還是因為惡業,沒有修善法。如果現在不修善法,會是什麼下場?同樣道理,現在不修善法,將來的結局也必定是墮惡趣,即便轉生為人,也是感受「病縛剖割苦」。怎麼可能指望以後獲得救護?以前獲得救護的人,因為什麼獲得救護?是因為堅持修行之道,放棄很多惡習,圓滿相續中很多善根,成為所度化的對境;現在、以後獲得救護的人也一樣,還是要修法。
我們有時想:現在不解脫,以後會被救度;有些人則在上師面前說:上師要救度我。上師怎麼救度你?上師通過什麼方式救度?我們覺得救度是從極樂世界拋根繩子套在你的手上,一下子把你拽到極樂世界,這個叫救度,但這樣的事情肯定不會發生。真正的救度是上師講解正法,自己按照正法實踐、做取捨、去修行。
現在上師正在給我們講正法,正在教我們被救護的方法,但我們覺得這不是救護,只不過在講法而已,把講法和救護完全分開。我們理解的救護,應該是更加直接的救護,直接把你拽到某個地方,但這種救護絕對不會發生。如果這種事情可以發生,阿彌陀佛的神變是不可思議的,可以從極樂世界變現無數條繩子拋下來,如果這麼簡單就可以救護,每個眾生都不會在輪迴中存在。所以要被救護,一定要自己具有被救護因緣。上師給我們教導的法要,當我們逐漸修持,去掉相續中的習氣,這就是被救護。如果認真修行就為度化的對境,不修行則不是被救度的對境。以後上師救護我們依然用這種方法,和現在的方法一樣。
現在被救護時,我們想以後再被救度,以後因緣出現又想以後。。。。。。究竟哪一世真正想得解脫?從這方面觀察,以後會被救護的想法是不對的。如果想以後會被救護,現在可以為所欲為、一如既往的違犯戒律、捨棄菩提心,依此,會造下了惡業,最終不會成為被救度的對象。
救護一定是兩方面的,不要想救護是上師一方面的事情。上師的手早就伸出來了,但我們的手不伸出去接,不拉住上師的手,永遠無法解脫。上師一直在宣講正法,鼓勵我們修行,這就是上師伸出的手,但我們找很多借口說今天忙,沒時間,今天身體不好,我的手痛。。。。。。找很多理由,就是不願意把手伸出去,這樣一而再在、再而三的錯失良機。
眾生熟悉了舊有的環境,對於新的修行方式會有抵觸、懷疑,所以很難真正付出一切投入修行,但不管怎樣要經常祈禱上師三寶加持,通過加持遣除內心當中的種種習氣。
庚二(謹慎所依暇滿)分三:一、暇滿難得;二、未得之過患;三、得後不勤而舍。
辛一、暇滿難得:
如值佛出世,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何日復得此?
這個頌詞講到謹慎所依圓滿,暇滿人身是修法的所依,對此人身應該謹慎。有了人身之後應該善加使用,不要用此人身造惡業。
無論是值佛出世,轉而為人,信仰佛法,修習善法,這些都是非常稀有的因緣,現在具足這種因緣,沒有好好珍惜,哪一天還會獲得這樣的人身?還會獲得這樣的機緣?非常困難的。
此處提到他圓滿和自圓滿。值佛出世代表他圓滿,佛陀出世、佛陀講法、佛法住世、自入佛法、上師攝受,這是五種他圓滿。我們修學殊勝的正法,五種他圓滿是非常重要的。佛出世的確稀有,因為具有三十二妙像,八十隨行好,具足一切圓滿功德的佛陀,能夠出生在世間,說明很多眾生的因緣、善根同時成熟了,這個因緣是很難得的。所以佛陀出生在這個世間中非常稀有,佛陀出世一方面是佛陀的願力,一方面也要觀待眾生的善業。世間並不缺少有善根的人,為什麼佛陀不經常出世?只有等大批眾生的善業同時成熟,有了值遇佛出世的因緣,佛才會出世。所以佛出世猶如優曇花一樣,非常稀有、難得。
佛陀曾經出世,2500多年前佛陀在印度示現成佛,這個稀有因緣已經遇到。生為人也很稀有,要轉生為人必須修持善業,該斷的惡業必須斷掉。尤其是獲得暇滿人身,從比喻、數量等方面觀察,更是稀少。信仰佛法很難得,從自己身邊的人觀察,能夠對佛法起信心的非常少,從整個世間上看也是不多。雖然佛是非常殊勝,但因為很多人相續中的善根不具足,雖然世間仍然有佛法,但很多人不信仰。修善法也是很稀有,雖然我們信佛法,但對於長期保持修行善法意樂也不強,高興就修習,遇到煩惱、麻煩時,就把善法自然停掉。現在已經值佛出世,生而為人,也信仰佛法,想修善法,這樣的因緣具足之後,應該好好利用,一旦錯失之後,「何日復得此」?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夠又得到這樣人身呢?是非常困難的。前行中講,真正修持佛法的人身,不是誰的運氣好,就能得到的。不是像世間人買彩票,中了大獎,大家說他的運氣好。獲得暇滿人身不是運氣好,那是不是誰的力量大而獲得的?也不是力量大就能得人身,而是誰行持的善法多就能獲得暇滿人身。世間上的人必定是修惡法多,修善法少,所以獲得人身的數量少,尤其暇滿人身更少。
人身是因為修善法而得,即生中如果中止了善法的修行,後世憑什麼可以繼續獲得人身?是不會獲得的。因為人身不是通過運氣、力量獲得,而是通過某種因緣,此因緣就是修善法。現在的人身是以前修善法而獲得的,現在獲得人身不繼續修善法,以後通過什麼因緣獲得人身?不會獲得的。現在已經獲得暇滿所依的人身應該謹慎,利用暇滿人生,發掘他的潛力,盡量修持善法,不要造罪業。這就叫「謹慎所依圓滿」。
推薦閱讀:
※定弘法師:真正懺悔是身口意都清凈--學佛網
※平生業成 即得不退|慧本法師
※凈空法師談布施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