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集錦

投筆、長亭、鴻雁、陽關……我們在朗誦古詩的時候,經常遇到這些典故,古人用典,不僅使詩歌語言更加精練,而且極大地增強了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這些耐人尋味的典故都是什麼意思呢?

東籬

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東籬」多藉以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閑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折腰

《宋書·隱逸傳》載,陶淵明,曾做彭澤縣令,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而棄官歸隱。「折腰」意為躬身拜揖,後來喻指屈身事人。

鴻鵠

《史記·陳涉世家》載,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涉少有鴻鵠之志,後揭竿起義於大澤鄉,後以「鴻鵠」喻人有遠大志向。如吳潛《八聲甘州》:「矯首看鴻鵠,遠舉高飛。」

長城

《南史·檀道濟傳》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名將,掌管的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藉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遊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長亭

古代驛路上約隔十里設一長亭,五里設一短亭,供遊人休息和送別。後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投筆

《後漢書·班超傳》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擲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庭,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建功立業。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紅豆

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又稱為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豆蔻

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胎花」。「二月初」的豆蔻花就是指的這個,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形象優美而貼切,同時又照應了「娉娉裊裊」四字。後來就稱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

杜康

《說文解字》中說,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發明製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後就用「杜康」作為酒的代稱。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陽關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來就把送別時唱的歌曲稱作「渭城」「陽關」。如柳永《少年游》:「夕陽閑淡秋光老,離思滿蘅皋。一曲《陽關》,斷腸聲盡,獨自憑蘭橈。」

雕蟲

語出漢代揚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也。」後來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如李賀《南園》:「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

杜鵑

俗稱布穀,又叫子規、杜宇、望帝。望帝傳說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後來多用「杜鵑」來渲染哀怨悲凄的氣氛或思歸的心情。如辛棄疾《定風波》:「百紫千紅過了春,杜鵑聲苦不堪聞。」又如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化碧

《莊子·外物》載,萇弘是周朝的賢臣,無辜獲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殺後,當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後變成了碧玉。後來常用「化碧」形容剛直忠正、為正義事業而蒙冤受屈。如朱敦儒《木蘭花慢》:「化碧海西頭,劍履問誰收。」

鴻雁

《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于欺騙漢使者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漢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雁,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于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音訊。如晏珠《清平樂》:「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清難寄。」

風騷

原指《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後泛指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澤東《沁園春》:「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雞黍

《論語》載,子路隨孔子出遊時落了後,遇見一位正在勞動的老人,就向他打聽。由於子路的態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還殺雞做黍米飯款待他。後來就用「雞黍」專指招待客人的飯菜。如孟浩然《過故人庄》:「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柳岸

古人送別有折柳的習俗,後來就用「柳岸」指送別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河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樓蘭

《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時,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南浦

屈原《楚辭·河伯》「送美人兮南浦。」「南浦」指南面的水濱,古人常在南浦送別親友。後來常用來指稱送別地。如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三徑

陶潛《歸去來兮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五柳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五柳先生是一位忘懷得失、詩酒自娛的隱者,也正是陶淵明的自我寫照。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輛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鷓鴣

鳴叫聲似說「行不得也哥哥」,後多用來襯托處境的艱難或心情的惆悵。如辛棄疾《菩薩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尺素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來「尺素」就用作書信的代稱。如秦觀《踏莎行》:「驟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饒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典故集錦(之二)

斑竹:

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後在湘水上啼哭,眼淚灑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紋。唐劉禹錫《泰娘歌》:「如何將此千行淚,更灑湘江斑竹枝。」

連理枝、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思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遊玩時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結果還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有了這些句子,難怪人們把結婚稱為「喜結連理」。

碧血:

常與「丹心」連用,歌頌為國捐軀者的忠貞。元鄭元佑《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長城:

南宋將領檀道濟自稱為「萬里長城」,後以此稱能抵禦敵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陸遊《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採薇: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國國君的兒子伯夷、叔齊認為這是以臣弒君,就攔馬諫阻。殷之後,兩人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採薇而食,終餓死。後以此喻隱居避世。唐王績《野望》:「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獻芹:

《列子·楊朱》有一個故事說,從前有個人在鄉里的豪紳面前大肆吹噓芹菜如何好吃,豪紳嘗了之後,竟「蜇於口,慘於腹」。後來就用「獻芹」謙稱贈人的禮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議淺陋。也說「芹獻」。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尚有獻芹心,無因見明主。」

尺素:

語出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後為書信的代稱。宋秦觀《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

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習俗。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東山高卧:

東晉謝安辭官隱居東山,後指隱居。唐李白《梁園吟》:「東山高卧時起來,欲濟蒼生末應晚。」

杜康:

傳說杜康(字仲寧)發明了酒,後以此作為酒的代稱。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寒食:

節日名,清明節前一天或兩天。傳說晉國介子推隱居山中,晉文公用燒山之法逼他出來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燒死。晉文公為紀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舉火,只吃冷食。該節由此而來。唐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汗青:

古時字寫在竹簡上,先用火燒竹簡,使其乾燥,叫「殺青」;因烘時竹簡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後指書稿、史書。宋文天樣《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紅豆:

南方的一種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唐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之二:「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畫眉:

西漢張敞夫妻恩愛,曾為其妻畫眉。後以此形容夫妻相愛。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典故集錦(之三)

青鳥:

傳說漢武帝七月七日在永華殿祭祀,忽有一隻青鳥從西方飛來,東方朔說這是因為西王母要來了。後以此為傳信的使者。隋薛道衡《豫章行》:「願作王母三青鳥,飛來飛去傳消息。」唐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三徑:

西漢末,王莽專權,刺史蔣詡辭官隱居,在園裡竹陰下「開三徑」,只和羊仲、求仲兩人相交。後以此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東晉陶潛《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白居易《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桑榆:

傳說太陽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樹上。以此比日暮,後比喻人的晚年。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王勃《滕王閣序》:「東榆已失,桑榆非晚。」

射天狼:

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後以「射天狼」比喻打擊入侵的異族。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雙鯉:

古人寄信,將信結成雙鯉形狀。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後因此將其比作書信。唐李商隱《寄令狐郎中》:「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雙魚」同義。唐李白《贈漢陽輔錄事》:「漢口雙魚白錦鱗,令傳尺素報情人。」

黍離:

語出《詩經.黍離》,東周大夫路經西周故都,見其滿地禾黍,遂有宮室宗廟毀壞之嘆。後以此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唐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

商女:

語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即歌女。後以此為不顧國家興亡而醉生夢死的典故。宋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投筆:

東漢班超年輕時,以替宮府抄寫公文為生。他曾投筆感嘆,要效仿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取爵封侯。後指棄文從武。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顧勛。」宋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陽關:

陽關,古關名,今甘肅敦煌西南。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譜成送別之曲,名《陽關曲》。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折柳:

漢代京城習俗,凡送遠客,都要送到長安東面的霸橋,並折柳枝相贈。後指送別。唐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腰:

陶淵明因不願為五斗米而向鄉里小兒折腰,遂辭官歸隱。後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顏?」

沉魚:

春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落雁: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寧。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王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而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閉月:

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女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起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由此而來。

典故集錦(四)

結草: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晉大夫魏顆在父親死後,沒有依照遺言讓父親的愛妾殉葬,叫她改嫁了。後魏顆與秦杜回作戰時,見一老人把草打成結絆倒杜回,魏顆因而得勝。夜裡夢見老人對他說,自己是所嫁婦人的父親。後比喻真心實意地感恩報德。李密《陳情表》:「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洗耳:

意謂以接觸世俗的東西為恥辱。許由是古代傳說中的隱士。相傳堯晚年打算把君位讓給他,他逃到箕山腳下,農耕而食。堯又請他出山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朵,表示聽都不想聽。曹植《七啟》:「河濱無洗耳之士,喬嶽無巢居之民。」

倒屣:

急於迎客,把鞋穿倒。表示熱情迎接賓客。《三國志?魏書?王粲傳》中說,蔡邕十分賞識王粲的文才,聽說王粲上門求見,他來不及穿好鞋子,倒拖著就出門迎接。王維《輞川別業》:「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又作「倒履」。

青眼:

《晉書·阮籍傳》載,阮籍不拘禮教,能為青白眼。見凡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嵇康齎酒挾琴造訪,籍大悅,乃對以青眼。青眼,眼睛正視,黑眼珠在中間。後因以「青眼」稱對人的器重或喜愛。杜甫《短歌行》:「仲宣樓頭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桃李:

喻指門生、學生。春秋時魏國有個大臣叫子質,他得勢的時候,曾培養和保舉過不少人。後來他因得罪了魏文侯,便獨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個叫簡子的人,就大發牢騷,抱怨那些受自己培養、保舉的人不肯為他出力。簡子聽後笑著說:「春天種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樹下納涼,秋天還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種下的是蒺藜,那麼,不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滿身長的刺還會刺人。」接著簡子又說:「所以君子培養人才要像種樹一樣,應該先選准對象,然後再加以培養。你選拔的人本來就是不應該選拔的啊!」這裡簡子以「種樹」來比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後來,人們就把老師培育出的人才喻稱為「桃李」。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爛柯:

古代神話傳說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有幾個小孩在下棋唱歌,於是就坐下來聽他們唱,小孩給他一個像棗核的東西,他含在嘴裡就不覺得餓了。過了一會兒,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來,發現斧頭柄已全爛了。他回到家,原來的人一個都不在世了。後便以「爛柯」喻離家年久。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秦晉:

春秋時,秦晉兩國為婚姻,後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倒賠家門,情願與英雄結婚姻,成秦晉。」

謝家:

唐宋詩詞不達意處常用「謝家」之典,這些典故所指意義上主要有二:①用謝安、謝玄家事,意指人有風度。《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安曾問子侄:為什麼人們總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說:「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這是說,謝安子弟講究舉止風度,其服飾端莊大方如芝蘭玉樹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風度的人。辛棄疾《泌園春·疊嶂西馳》:「似謝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戶,車騎雍容。」②指山水詩人謝靈運之事。《宋書·謝靈運傳》載:靈運於會稽山「修營別業,傍山帶江,盡幽居之美」。後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廓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詩·小雅·鴻雁》曰:「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比哲人,謂我劬(勞苦)勞。」詩歌寫使臣行於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於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嗚之聲不絕。後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悲痛)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

梨園:

梨園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園圃,唐玄宗開元年間,將其作為教習歌舞的地方,且在這裡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世的戲曲班社常以「梨園」為其代稱,戲曲藝人稱「梨園弟子」。

收集:王善同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推薦閱讀:

「再哭,張文遠來了」最早出處?什麼典故?
探戈甩頭的典故
知其一不知其二的30個熟語典故
天津有哪些都市傳說(Urban Legend)?
古代詩詞鑒賞常見典故和意象

TAG:歷史 | 典故 | 歷史典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