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弓子、悶勁、鬆緊———回憶師爺講太極/李秒豐

弓子、悶勁、鬆緊———回憶師爺講太極/李秒豐

筆者十六七歲初學拳,拜了兩位老師,都是姚馥春先生的再傳弟子,那時練拳還能經常得到師爺汪廣生先生的指點。師爺除給我們糾正動作和找勁外,還經常講些拳理,要求我們規矩練拳,動作要輕慢圓勻,呼吸要深長勻靜,手眼身法步要處處協調,無論打拳交手時要處處不離「弓子」,要時時「悶住勁」,不僅要有高度的松,還要有高度的緊,高度的鬆緊能練出「機靈勁」,如果練拳時要領掌握不好,就會「差之毫厘而謬之千里」等許許多多拳理。現在想起來,「處處不離弓子」和「悶住勁」及「高度鬆緊」寓意最深,總的要求都是在講整和活,道出了拳學的實質核心內容。師爺雖離世多年,但當年的教誨令我至今難忘。  現就筆者師爺講的太極拳中的「弓子」和「悶勁」及「鬆緊」的含義微作闡述,與太極拳同好共研。一、處處不離弓子。  所謂「弓子」乃是弓箭之弓,取其形用其意。所以拳中有「身備五弓」和「三弓」之說。「弓子」的比喻乃是恰到好處,形象地闡釋了拳論中「似松非松」的論述,道出了太極拳的不松不軟,不硬不僵,活而不滯的彈性和韌性的特性。也就是說,太極拳必須具備彈性的撐合力,只有彈性力上身才能稱之為功夫。這種彈性的撐合力是拳的基礎和根本,也就是太極拳的「擁勁」。太極拳若沒有彈性力就沒有「弓子」可言,沒有弓子也就不會有擁勁之功。太極拳沒有「掤勁」非軟懈則僵硬,終不能人太極拳之道。那麼怎麼才能練出太極拳中所要求的「弓子」呢?一是開肩,二是拔身,三是坐胯。也就是拳論所說的: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提襠塞尾,虛靈頂勁。所謂「弓子」,關鍵是要開肩,肩不開永不為弓。有人說要制五弓先備身弓,實謬矣!殊不知臂為身之門戶,開門閉戶臂弓最難成,臂弓難就在定式容易,動式難求,不動則有,動身便無,所以說,只有臂弓備方能身弓成,身弓成而腿弓俱,四弓俱則「五弓」備。身弓運而四弓隨,「五弓」總歸一弓,腰運身隨,肢動腰合,上下相隨,臂弓動而腳勁起,周身相貫,正如老師常說的「沉肩墜肘力量到手」。正確的「五弓」間架須要做到:肩開臂沉撐,身拔腰拉伸,坐胯膝堅挺。總的要求是:尾閭中正神貫頂,頭領足蹬中間空,兩肩松沉臂圓撐。具備上述要求,則「五弓」備矣。二、時時悶住勁。  所謂「悶住勁」不是較勁,而是合住勁,就是周身一家,內外合一,一氣貫穿,也即所謂的「內外三合」。拳者只有悶住勁才能在打拳和推手中不斷勁、不丟勁,才能做到五弓合一而形不散,動則俱動,靜則俱靜,勁由內換,身步合一,形神合一,上下相隨,觸之即應,穩如泰山,動轉自如,才能真正做到所謂的「沾、粘、連、隨」。否則只是空談。若要得「悶勁」功夫,務要做到整體撐合,爭拔擰裹,慢動細悟,切不可快,快則成滑拳,滑而不悟,所謂「悶勁」務須慢中求取。悶住勁不僅要悶住自己的勁,交手時還要悶住對方的勁,要悶中隨、悶中化、悶中打。即在與對方交手時,用己身的整體的協調的中正之勁悶住對方的勁,控制其重心變化,使其有勁難出,自能我順人背,進退自如,快慢如意,得機得勢,攻防兼備。三、高度松高度緊。  鬆緊是人體運動的樞紐,也是陰陽轉換的核心,離開鬆緊人不可能產生任何運動。陰陽轉換即是能量的轉換,:意之所動形之所趨,鬆緊惟意所調,以意調形,謂之「拳秘」。練太極拳不明鬆緊,即不明陰陽之變,終難入太極拳真功之道。「鬆緊」二字講起來誰都能夠明白,但要做好並非易事。平時怎麼說怎麼明白,怎麼做怎麼如意,練拳時行雲流水,飄然若仙,很是瀟洒,推手時兩人誰也不用力,你柔我也柔,協調隨和,配合默契,絕妙無倫,鬆柔得很,卻忽視了緊和剛,一旦交手,境界迥然,則大相徑庭,松成了軟,緊成了硬,軟硬不和自變僵,即軟也僵硬也僵。何以至此?關鍵還是方法問題,平日練拳只知鬆柔,一味地鬆柔,而不知松要撐,撐還要沉,要松中有緊,緊中有松,使鬆柔失去了筋骨。拳中所謂的「鬆緊」,就是要又松又緊,不松不緊,松不能離開緊,緊也不能離開松,即鬆緊不二,鬆緊不離,鬆緊本是一根繩,緊在兩頭松在中,鬆緊緊松不離中——似松非松。只有似松非松,才能鬆緊如意,變化自如,漸瞬隨意。鬆緊訓練,主要是掌握鬆緊的空間和時間的頻律及頻率變化,即鬆緊的頻度和幅度。鬆緊的時間越短,鬆緊的頻率越快;鬆緊的空間越大,鬆緊產生的能量越大;鬆緊變化越瞬,能量釋放的效果越佳,即打擊速度越快,打擊的力度也越大,化解的能力也就越強。所謂高度的松,高度的緊,就是要松到家緊到位,也就是說,要「加大鬆緊的空間和縮短鬆緊的時間」,也可以說是「瞬間的大松大緊」而非一味地「大松大柔」。技擊中能量得以有效發揮的根本問題是「鬆緊瞬變」,松則全身皆要松透,緊則要全部緊到極點,而不能半松半緊,要松在自己身上,緊在對方身上,使力量透達無滯。平時訓練,不僅要做到松中有緊,緊中有松,似松非松,似緊非緊,更要瞬松瞬緊,任意鬆緊,隨意鬆緊,還要漸瞬突變。鬆緊訓練,實際上就是內在勁力變化的訓練,鬆緊的應用務要與螺旋弧線的運動高度融合,瞬間鬆緊變化所產生的內勁,猶如爆炸之烈,更如震動棒和電錘一樣之做功,軟也進硬也進,軟也打硬也打,不受外界環境限制,進退化打由已不由人。太極拳真功之修鍊,惟明鬆緊而知陰陽,漸松漸緊力如山,瞬松瞬緊炸力崩,漸瞬鬆緊鬼神驚而敵不防,所以說,太極拳練真功惟鬆緊之變,而不是一味地松和一味地柔,鬆柔只是基礎和外表,而其內涵卻是「極堅剛」和「無堅不摧」。拳者不能不明此理,練松不能不練緊,練柔不能不練剛,剛柔只是鬆緊變,若能在不失自然撐合的基礎上做到「瞬間高度鬆緊」和「鬆緊漸瞬突變」,便能直入太極拳的真功之道,自得「棉里藏針,棉里裹鐵」真功之境。

推薦閱讀:

我最初的懦弱
我在回憶里行走【情感美文】
【弄堂風情】愛玲之愛,迷失在弄堂的裊娜回憶
婺源:花開一階一梯 回憶一路一拾
回憶只是一種殘忍的折磨,逼的我無路可躲

TAG:回憶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