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組織是如何招人的?|壹讀百科
圖片來自網路
還記不記得,大四時候某個跨國大公司來校園舉行的招聘說明會?機遇與挑戰、深厚的企業文化、豐厚的報酬和福利、自我提升的無限空間……聽得台下的小心臟撲通撲通跳起激情澎湃的想像。
——不知道你最後有沒有申請上那個職位,但我很確定,那個大公司一定招到了合適的人。
然而當初若是有一個名為伊斯蘭國的組織去校園舉辦招聘說明會——啊,不對,他們不會來,大學也不會同意他們來。不能舉辦招聘會、不能在智聯招聘發帖子留郵箱地址,那麼恐怖組織是如何招募人員的呢?難不成要先胡亂綁架人來再洗腦?
正在學習做一個好HR的壹讀君|何滿子
不懂互聯網+,還敢做HR?
隨便綁架良民百姓再把他們洗腦成極端分子這種事,並不是恐怖組織的風格。事實上,恐怖組織只綁架人質,不綁架新兵。然而根據CIA的估計,從2011到2015年,已經有將近3萬外國人,從世界上100多個國家不遠萬里來到伊拉克和敘利亞,加入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IS)。
——全是心甘情願、受到感召,千里迢迢來投身革命的。
將世界上各個角落互不相識的人們鼓動起來,促使他們跋山涉水把伊斯蘭國的恐怖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社交媒體在ISIS的招聘行動中功不可沒。
截圖自2014年9月ISIS發布的視頻。視頻中這個帶著黑面罩的ISIS支持者操著一口北美口音。來源:路透社/聯邦調查局
傳統的恐怖組織(例如基地,哈馬斯)招募新兵的過程冗長而複雜:探子在清真寺、學校和宗教集會埋伏數月,看中目標之後,再用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與他們認識、熟絡、事無巨細地了解他們的個性、家庭、信仰和優缺點,一點點灌輸自己的精神和主旨,最後還要予以多人次全方位的考察,才能正式錄取一名「聖戰戰士」。
與基地組織這種耗時耗力的方式不同,ISIS選用了一條互聯網+的快速通道。現有的社交平台(主要是推特和臉書)為他們提供了廣泛傳播信息的渠道,打下了群眾基礎,而在已經樹立起的品牌形象之下再招募新兵,只需要通過以下幾步:
第一步,確定目標。傳統意義上,一般是恐怖組織發掘潛在的新成員,不過鑒於ISIS遠播的聲明和在社交媒體上的聲勢,現在也有愈來愈多的反向鎖定——一些有極端傾向或者同情聖戰的人會主動接近ISIS,和他們聯絡。
第二步,形成「朋友圈」。ISIS自己的人會三五成群地出動,包圍他們看中的新兵——當然不是真的包圍他家,而是在網上形成一個小型社區,用思想包圍這位備選者。
第三步,敦促備選者切段和主流社會的聯繫。包括他們的家人、朋友、本地的宗教團體。
第四步,私下單獨談話。這時他們的通訊將從公開轉入地下,開始使用ISIS自己的加密通訊手段,並且由頭目與備選者進行視頻通話,以確定備選者是不是間諜。
第五步,行動。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前面的鋪墊都是為了這一舉——ISIS要促使目標人拋下自己的一切、遠渡重洋來到敘利亞正式加入組織。
當然,近年來,除了親自奔赴伊拉克和敘利亞,通向ISIS的第二條道路也愈加流行起來:在第五步中,根據目標人的自身狀況,他也可能不會被要求來到中東,而是被激勵成為「獨狼」:
獨狼不同於恐怖組織精心策劃、埋伏於西方城市準備發動襲擊的恐怖分子,他們形式上效忠於ISIS,組織上卻極為自由鬆散。他們被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情緒所感染,從而自發地在本地發起一些小型的襲擊(一般是槍擊案),而整個過程的具體安排和行動,全部都由自己準備和說了算,總部不需要插手。
還記得去年6月、美國總統選戰正酣時,發生在奧蘭多市一家同性戀酒吧的槍擊案嗎?一個叫Omar Mateen的阿富汗第二代移民在凌晨兩點持槍衝進酒吧,打死49人,打傷至少53人,是911事件後美國本土發生的、死傷人數最多的一場恐怖襲擊。
奧蘭多槍擊案現場和主謀Omar Mateen
這場槍擊案就是一次經典的「獨狼行動」:在被擊斃前,Mateen聲稱這次襲擊是對美軍殺害ISIS領袖Abu Waheeb的反擊,而ISIS隨後也聲明對此次恐怖襲擊負責。可是整個槍擊案從策划到實施,都是Mateen一人所為,ISIS不過是坐收了一個虛名而已。
——對於恐怖組織來說,獨狼行動是一比非常合算的買賣,不用付出任何組織上的成本、不用承擔風險,就能隨時隨地觸發恐怖,以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果。
更甚的是,獨狼在潛伏期間,幾乎無法被發現——在成為獨狼之前,他們都只是正常而普通的公民。沒有人能知道他們心裡蘊藏的小小火焰,無法預判,不可阻止。
有了這些獨狼,恐懼便如星星之火,指不定什麼時候、在哪裡就開一槍。所以ISIS長久以來都在鼓勵自己的支持者成為「獨狼」,不費吹灰之力讓恐怖行動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遍地開花。
近年來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圓點是ISIS直接發動的襲擊,圓圈則是獨狼行動
講一個好故事
互聯網+也許提供了好平台,但是殺人放火這種事,絕大多數人都避之不及,ISIS卻說服了許多人成為死心塌地的恐怖主義者,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方法很簡單:講故事。
道理也許能說服人,故事卻能打動人心。敘事的藝術,一直以來都在令文學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深深著迷,而恐怖組織似乎已成了這方面的天才。
什麼是敘事?
你向媽媽解釋為什麼和隔壁小孩打架,把責任都推給對方,是一種敘事;
奧運會前傳遞火炬,營造浪漫主義的情緒和澎湃的歷史感,是一種敘事;
所有歷史、新聞、傳記和傳說,英雄與奸賊、庸人與聖人,都是一種敘事;
以至於每個人回想自己的一生,都會將生命中一個個時間點連成一條弧線,繪出一條最合理又令自己滿意的敘事線。
在這個世界,誰掌握了最佳敘事,就掌握了真理。
現在,企業也在用敘事的方法招募人才和留住人才:在中上等經濟水平的國家,工資待遇已經不是員工選擇工作的最大因素。企業文化和歸屬感,上下級之間的關係,還有個人價值的體現,已經成為人們挑選工作或者決定是否跳槽時最看中的方面。
ISIS在講自己的故事時,選擇了雙線敘事:
一方面,是殘酷的斬首、殺戮和鮮血。不打馬賽克、一刀不剪的血腥場面,與獻血並存的是呼嘯的卡車、瘋狂的槍響、揚起的陣陣塵土和狂熱的戰士,比翻滾過山車還更能讓人的腎上腺素激增到爆棚。
另一方面,是一個美好的新秩序、新世界。舊的世界就要消亡,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國家,一個真正的伊斯蘭之國——在安拉偉大的神權之下。而現在所有聖戰戰士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那個光輝的未來。
殘酷與美好的並存,此刻的掙扎和對未來的期許,對許多穆斯林,尤其是年輕人,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這套敘事滿足了人類心理最重要的兩個需求:對自身和未來的確定感,以及個人價值的實現。
每個人都想要對自己的未來感到一種確定和把握,想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自己又要做什麼、去哪裡,需要知道自己的人生不是一盤散沙,而是一個有結構、有計劃的合理曲線。而ISIS不僅向新成員們許諾了一個光明的終點,還給出了通往這個終點的不二路徑,同時還提供了強大的領袖和信仰——這個敘事像童話和偶像劇那樣黑白分明,對於正處於人生迷茫期的青年人來說,帶來了他們所極度渴求的安全感。
與此同時,伊斯蘭國這個遙遠的世界,又為成員們創造了一種奇特的歸屬感和自我責任感:每個人都渴望一個新環境、新思想,它與眾不同而有意義,同時把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緊緊黏在了一起。年輕人既能凸顯自身價值、張揚自我的個性,同時還能成為一個緊密整體中的一員,這已是個人價值與歸屬感的最佳結合。
你看,大公司的榮耀感、小公司的興奮感,還有自己創業的使命感,都集合在這一個故事裡了。能不動心嗎?
如何應對?ISIS講了一個好故事,那麼反恐的一方該講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來反駁?
先回答一個比較簡單的問題:ISIS大肆利用社交媒體為自己做宣傳,為什麼不能刪除他們的言論、凍結他們的賬戶?
答案是社交媒體公司們確實在刪,但是刪的總是沒有新建的快。而另一方面,ISIS的社交媒體甚至也有好的一面:它能給情報部門提供線索。
反恐這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里,兩方都在不停地相互試探、相互滲透。ISIS在社交媒體大放厥詞、招兵買馬,情報部門也正希望通過他們的賬號順藤摸瓜、揪出潛藏在本土社會中的極端傾向人士,還不能讓對方發現自己已經盯上了他。
我看見你看見我看見你了,你沒看見我看見你看見我。
所以恐怖組織的社交媒體還在繼續運轉,而這之中的輸贏一時半刻沒人能說清。可是縱使恐怖分子們有自己的社交平台,主流媒體的平台可比他們大了去了,難道不能以彼之道來還擊嗎?
出人意料地,對恐怖主義的反擊,卻是一件難上加難的麻煩事:現有的反恐敘事,通常都簡單粗暴——恐怖主義害死人,恐怖分子是壞蛋、是魔鬼、是禽獸,所以我們要打擊、要消滅他們。
這個故事的問題在於:它和恐怖組織所講的,是同一個故事。
或者說,是同一個故事的兩面。恐怖組織講了一個我們vs他們的故事,穆斯林和異教徒,嚮往伊斯蘭國和反對伊斯蘭國的人,不共戴天,一場末日的聖戰不可避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我們的反擊,不也是同一個我們vs他們的故事嗎?正義與邪惡,和平與混亂之間,一場戰爭已經爆發,而代表了邪惡、混亂和殺戮的對方,必須予以消滅。
這樣一來,所有反恐的宣傳,反而餵養了恐怖組織的宣傳。他們的一切都在告訴你:這是一場戰爭,現在選邊站吧。
可是與其他的意識形態不同,恐怖主義渴望著戰爭。向它宣戰,便是給了它最想要的答案。死亡的威脅對它來說都沒什麼用:極端的聖戰戰士會覺得在襲擊中慷慨就義之時,天國的大門就已向他敞開。
如果戰爭敘事不好用的話,那反恐還有其他敘事可以用嗎?
有。包容。
可是宗教寬容和種族融合說起來冠冕堂皇,實施起來又談何容易?更何況,恐怖襲擊愈是頻發,主流社會本身的情緒也會發生變化,恐怖分子甚至他們所代表的宗教被臉譜化、邊緣化,包容只會愈來愈難。
這是不是恐怖組織最絕頂聰明的一點?反對它的和支持它的,最終都要被帶進它所講的那個故事裡去。
參考資料:
1.Schmitt E., Senguptasept S. (2015), Thousands Enter Syria to Join ISIS Despite Global Efforts, New York Times
2.Kruglanski, A. (2014), Psychology Not Theology: Overcoming ISIS』 Secret Appeal, E-International Relation
3.GatesS., Podder S. (2015), Social Media, Recruitment, Allegiance and the Islamic State, Perspectives on Terrorism, Vol 9 No.4
推薦閱讀:
※當年在午夜播出的一集《哆啦A夢》有多恐怖?
※喜羊羊與灰太狼里羊村到底發生過什麼,為什麼喜羊羊,暖羊羊,懶羊羊等羊的都沒有父母?
※Siri有什麼令人毛骨悚然的問題回答?
※去過一個算你厲害,據說這是世界上公認最恐怖的三大鬼屋!
※如何評價日本小說家乙一的《七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