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人的抗戰

抗戰中,士兵用刀槍大炮抗日,而文人則通過自己的刀筆戰鬥,用詩文聲援抗日,有些人更是投筆從戎,直接到抗日前線戰鬥。

哭遼東

李貫慈

1931.9

哭罷江山無淚流,亡國慘禍已臨頭!

恨爾民賊方得意,哀此匹夫能不羞?

復我國土可百世,殺敵一毛足千秋!

男兒一副好身手,拼將熱血灑神州。

就義詩

吉鴻昌

1934年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絕命詩

續范亭

1935

赤膊條條任去留,丈夫於世何所求?

竊恐民氣摧殘盡,願把身軀易自由。

歸國雜吟

郭沫若

1939年7月

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

去國十年余淚血,登舟三宿見族旗。

欣將殘骨埋諸夏,哭吐精誠斌此詩。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聞南京夷軍屠殺至數十萬人,悲憤有作

楊滄白

1937.12

殺氣熏天白日昏,驚聞虜將有啼痕。

八千子弟宵呼渡,十萬人家盡閉門。

黎庶心傷待埋骨,元戎膽破未招魂。

繁華佳麗俱灰燼,誰問凄涼黃花村。

登祝融峰

葉劍英

1938年

四顧渺無際,天風吹我衣。

聽濤起雄心,誓盪扶桑兒。

哀望

錢鍾書

1938年

白骨堆山滿白城,敗亡鬼哭亦吞聲。

熟知重死勝輕死,縱卜他生惜此生。

身即化灰尚齎恨,天為積氣本無情。

艾芝玉石歸同盡,哀望江南賦不成。

大梁山打游擊

陶鑄

寇深日亟巳無家,策馬洪山踏日斜。

風自寒人人自瘦,拼將赤血灌春花。

香港淪陷後赴桂林有感

何香凝

萬里飄零意志堅,怕為俘虜辱當年。

河山不復頭寧斷,逆水行舟勇向前。

江南戰火

田漢

敵彈如雷江岸搖,枯枝斷干委堤腰。

神州豈是無生氣,又見春風舞嫩條。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田間

假使我們不去打仗,

敵人用刺刀

殺死了我們,

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

「看,

這是奴隸!」

車過嘉興

朱緼山

眼中血淚舊啼痕,海寇東來天地昏。

豈可瓦全寧玉碎,國亡家破我何存。

滿江紅·一二八滬戰後一年游淞滬炮台灣

郁達夫

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久歇。

有幾個,如公成就,豐功偉烈。

拔劍光寒倭寇膽,撥雲手指天心月。

到於今,遺餅紀征東,民懷切。

會稽恥,終當雪。楚三戶,教秦滅。

願英靈,永保金甌無缺。

台畔班師酣醉石,亭邊思子悲啼血。

向長空,灑淚酹千杯,蓬萊闕。

水調歌頭

左權

血照淥江水,氣壯太行山。

才華橫溢誰屬,更膽赤心丹。

九路圍攻化解,敵寇詭謀又滅,捷報四方傳。

名利置身外,論戰有新篇。

戰遼縣,炮火烈,斗凶頑。

將星忽殞,飛雨如淚晉東南。

多少青春換取,華夏全新天地,青史記左權。

但願藍天下,春燦百花妍。

滿江紅

張自忠

我死國生,從容去,國殤民慟。

回首處,家山還遠,高堂難奉!

一縷忠魂行去緩,十萬百姓沿江送。

誰堪比,榮辱一肩擔,國為重。

蘆溝血,宛平痛。肥水烈,臨沂勇!

憑軍魂赤膽,阻敵狂縱。

身後幾回燃戰火,碑前數度梅花冷。

看今日,有大好河山,英名共!

沁園春

趙一曼

衛我河山,浴血紅顏,百鍊成鋼。

想珠河鐵北,縱橫馳騁;暴風驟雨,白馬紅槍。

劍陣橫眉,刀叢冷對,烈烈英風正氣揚!

尤難忘,將紅旗高唱,生命華章!

難書母愛慈祥,怎忍見,行行是斷腸。

幸故國已復,家園正旺,白山黑水,鳥唱花香。

處處豐碑,英雄回首,無悔人生短亦長。

春風裡,看寧兒代代,正沐陽光。

秋興

郁達夫

桐飛一葉海天秋,戎馬江關客自愁。

五載干戈初定局,幾人旗鼓又爭侯。

須知國破家何在,豈有舟沉櫓獨浮。

舊事崖山殷鑒在,諸公努力救神州。

郁達夫是開先河的。

九月三日日本簽訂降約於江陵感賦

陳寅恪

1945年

夢裡匆匆兩乙年,竟看東海變桑田。

燃萁煮豆萁先盡,縱火焚林火自延。

來日更憂新世局,眾生誰懺舊因緣。

石頭城上降幡出,回首春帆一慨然。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為慶祝勝利日有作

柳亞子

還我河山百二城,陰霾掃盡睹光明。

半生顛沛腸猶熱,廿載艱虞志竟成。

團結和平群力瘁,富強康樂兆民榮。

嚶鳴求友真堪喜,抵掌雄談意態京。

鄉思

老舍

1945年

茫茫何處話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

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

西風碧海珊瑚冷,北嶽霜天羚角斜。

無限鄉思秋日晚,夕陽白髮待歸鴉。

抗戰中,對聯作為一種獨特的文藝形式,流光溢彩,星漢燦爛。抗戰對聯是一部鏗鏘激越、雄渾厚重的戰爭史詩。或揭露日寇暴行,號召全民抗戰;或痛斥內部磨擦,抨擊抗戰不力;或悼挽抗日英烈,激勵殺敵鬥志;或口誅筆伐賣國,嘲諷威懾漢奸,……

盧溝橋事變後,國民黨將領解固基由貴州開赴抗日前線,任第43軍26師152團上校團長。部隊臨開拔前,他致信母親,並附有一聯表達其誓死報國之志:

死後願為沙場鬼;

生前不作故鄉人。

1937年10月14日,國民革命軍第8大隊30隊少尉報務員兼機槍手蔡振東,奉命飛赴南京作戰。行前,他也留書一封給母親,並附一聯云:

奮翼凌雲霄,殺盡倭寇方解恨;

依閭縱失望,有兒忠烈最光榮。

在抗戰期間關心抗戰、宣傳抗戰已成為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這種思想情愫可以在各行各業的商業楹聯中窺見一斑。

一理髮店撰聯:

倭寇不除,有何面目?

國讎未滅,負此頭顱。

一鐘錶店撰聯:

月月年年,誓雪中華奇恥;

時時刻刻,不忘民族深仇。

有一副廚房聯如是寫道:

兒曹莫謂食無魚,應曉當頭國難;

主女勿糜廚下米,須知節約戰時。

一浴室有聯云:

不逐倭奴,終身含垢;

未雪國恥,滿面蒙污。

1938年3月,日軍攻打台兒庄。國民黨第五戰區第22集團軍第41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奉命把守徐州門戶騰縣。第122師以全師覆滅的代價在騰縣堅守4天,為國軍集結台兒庄贏得了時間。王銘章在多處受傷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戰鬥,壯烈殉國。毛澤東、吳玉章、博古、董必武、王明聯名獻上輓聯:

奮戰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

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

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的輓聯是:

一旅守孤城,為民族解放事業犧牲,是真炎黃子孫,流芳青史;

萬人興義憤,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將使淪亡大地,復興中華。

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不幸犧牲。郭風惠挽張自忠:

元戎陷陣,古今曾有幾人,漫雲季路結纓,卻為殉城懷閣部。

處士虛聲,輾轉空勞三顧 敢擬延陵掛劍,勉將直筆敘睢陽。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在山西抗戰戰場後,賴傳珠、曾山寫下輓聯:

茅山忠骨未寒,漳河水浪又起,敵後鬥爭艱苦,吾黨著英,於斯盡瘁;

世界酣戰方殷,中華民心益奮,沙場義憤填膺,真理文明,昭然彰著。

蔣光鼐挽淞滬抗戰陣亡將士聯:

自衛乃天賦人權,三萬眾慷慨登陴,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石爛海枯猶此志;

相約以血湔國恥,四十日見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漿桂酒有餘哀。

1945年中共中央在召開「七大」期間,舉行向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烈士致哀儀式,會場正中懸有挽抗日烈士聯:

為人民而生,為人民而死,你們的事業永與人民同垂不朽;

為勝利而來,為勝利而去,我們的任務是向勝利勇往直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侵略軍代表岡村寧次到達湖南芷江乞降,消息傳開,芷江山城頓時沸騰起來,人們奔走相告,互致慶賀。在縣城東門貼出一副巨型對聯:

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

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

1945年9月,長沙軍界集會慶祝抗日勝利暨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其中有聯曰:

雪百年恥辱,復萬里河山,秦漢無此雄,宋元無此狀;

寫三楚文章,吊九原將士,風雨為之泣,草木為之悲。

想當初,日本侵略軍在中國燒殺擄搶,窮凶極惡,驕橫跋扈,不可一世,而最終則受到了歷史的懲罰和嘲弄,無條件投降。湖南桃林塾師龍逸才撰寫的對聯最具諷刺意味:

本日果真降日本;

皇天竟不佑天皇!

1937年日寇侵佔南京後,屠殺手無寸鐵的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30多萬人,全城三分之一的房屋被燒毀,慘狀目不忍睹。下面這副對聯,記下了當時的慘景,對日寇發出了血淚控訴:

古城遇劫,民族受辱,卅萬同胞飲恨去;

婦女遭淫,房屋被焚,不盡江水挾淚來。

那滾滾揚子江啊,是中華兒女流不盡的血淚。然而,遭燒殺搶劫的豈止一個南京城?日寇的鐵蹄燃遍了大半個中國。1941年春節,在桂林街頭,有這樣一副不尋常的春聯:

感時□濺淚;

恨別□驚心。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描寫戰亂的詩句。作者為什麼要把「花」、「鳥」二子隱去呢?試想:當年杜甫身經安史之亂,尚有花鳥可見,但日寇的狂轟亂炸,連花鳥也葬身火海,了無蹤跡。作者獨具匠心,寥寥八字,一語千鈞,字字血,聲聲淚,吐出的是仇恨的怒火。

山西臨縣一座觀音廟有副諷刺漢奸的妙聯:

保我眾生,必先驅逐日寇;

慈航普度,最後獨留漢奸。

1940年3月南京成立偽政府時,南京市警察廳長申省三獻上了強迫靈谷寺中的靈谷老人寫的一副賀聯:「昔具蓋世之德;今有罕見之才」。正當汪精衛欣賞的很開心時,有人發現賀聯隱含諧音,辱罵汪精衛:「昔具該死之德;今有漢奸之才」。汪精衛成為日本的兒皇帝以後,1941年除夕,他洋洋得意在家門口貼上一副對聯,他無恥地以孫中山信徒自詡:「立民族民權民生之宏願;開為黨為國為民之大業。」有位聰明的文人在聯中添加了幾筆,便成了與原意不同的諷聯:「立泯族泯權泯生之宏願;開偽黨偽國偽民之大業。」過路人看了無不拍手叫絕!

「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國民黨將領解固基由黔(貴州)邊駐地開赴抗日前線,任第43軍26師152團上校團長。部隊臨開拔前,他寫家書寄給自己的母親,並附有一聯表達其誓死報國之志:

死後願為沙場鬼;

生前不作故鄉人。

八年抗戰中,我軍民英勇殺敵,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譜寫了不屈不撓的壯麗詩篇。抗日英烈的光輝事迹也呈現聯中,如紅八軍追悼廣西死難烈士的輓聯:

死者長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民權,死猶不死;

生也何為乎?生而成為奴隸,為牛馬,生亦徒生。

1941年9月29日,國民政府軍中將軍長武士敏率軍與日軍作戰,英勇犧牲。太行山根據地黨政軍民為其舉行追悼大會,八路軍左權將軍敬獻一副輓聯,概括了他的功績:

盡忠於民族國家,努力求團結進步,磊落奇才,一世如君有幾;

堅持在敵後抗戰,英勇至殺身成仁,感懷將略,數年知己情深。

半年後的1942年5月25日,左權將軍也為國捐軀。第十八集團軍總政治部敬獻左權將軍的輓聯是:

苦戰一生,立下多少功勞,不幸為國捐軀,萬民悲慟哭名將;

敵後五載,消滅無數日寇,孰料今成永別,全軍揮淚吊太行。

1942年,國民黨第五軍師長戴安瀾率領遠征軍在緬甸同日軍作戰犧牲,毛澤東題贈輓聯:

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

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命也無違。

雲南騰衝縣滇西抗戰紀念館墓園有個巍峨肅穆的忠烈祠,門柱有副輓聯緬贊當年喋血沙場,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

為民族爭生存,戰死沙場君無遺恨;

痛國家方多難,追思袍澤我有餘哀。

被譽為「鐵血雄關」的廣西崑崙關,中國軍隊曾以犧牲1萬多人的代價,讓日軍留下4700多具屍體。杜聿明將軍在崑崙關抗日戰爭紀念公園題寫的輓聯道出了那場戰爭的慘烈和壯士的英勇:

血花飛舞,苦戰兼旬,攻克崑崙寒敵膽;

華表巍峨,揚威萬里,待清倭寇慰忠魂。

同樣的對聯還有很多,1944年,安徽蒙城縣民眾獻挽彭雪楓將軍聯:

雪落淮北千村素;

楓飄皖東萬樹紅。

位於河北邯鄲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安葬著200名抗日先烈,其中包括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董必武為陵園題寫的輓聯是:

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

做獻身金鑒,死留正氣壯河山。

國民黨第99軍軍長梁漢明,抗戰期間參加大小戰役數十次。抗戰勝利後,他率部駐九江,接收日軍投降。梁漢明命日軍戰俘在廬山為我抗日陣亡將士修建紀念碑,並親自題聯刻於碑石:

風蕭易水屠龍去;

日冷廬山騎鶴歸。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中華大地處處洋溢歡喜若狂的氣氛,歡呼抗戰勝利的對聯比比皆是。如「萬里雄師歸國土;一杯春酒洗胡塵。」「白日高歌,春回大地;黃龍痛飲,光復山河。」等等。重慶街頭出現一副構思機巧的賀聯:「神州同慶,當慶當慶噹噹慶;舉國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此聯讀起來頗似歡慶鑼鼓的象聲,洋溢著一種喜悅之情。貴州桐梓某兵工廠在所扎彩樓,配的對聯令人耳目一新:「三島君臣,原子彈前齊屈服;八年血債,投降書里可追還。」

有一副對聯寫道:

中國捷克日本;

南京重慶成都。

上聯中的「捷克」雖是國名,但「捷」與「克」又分別為詞。「捷」有戰勝之意,「克」有克服、制服之意,連起來理解,便是中國戰勝日本。下聯中的「重慶」是市名,但「重」與「慶」也分別是詞。「重」為重新之意,「慶」為慶祝之意。連起來,就是南京重新慶祝它成為都城。南京本是中華民國首府,日本強佔南京後,國民黨被迫將首府遷入重慶,而抗戰勝利後,南京又可成為都城了。

1945年8月21日,侵略軍代表今井武夫到達湖南芷江乞降,消息傳開後,芷江山城頓時沸騰起來,人們奔走相告,互致慶賀。在縣城東門貼出一副巨型對聯:

慶五千年未有之勝利;

開億萬世永久之和平。

1945年9月,長沙軍界集會慶祝抗日勝利暨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其中有聯曰:

雪百年恥辱,復萬里河山,秦漢無此雄,宋元無此壯;

寫三楚文章,吊九原將士,風雨為之泣,草木為之悲。

抗戰期間,民眾對賣國求榮的漢奸恨之入骨,這在對聯中也有體現。有的經商之家結合行業特點貼出別具一格的抗日對聯。有個打鐵店對聯寫道:

既鑄寶刀多殺敵;

又錘利鏟盡鋤奸。


推薦閱讀:

歷史解密:抗戰史上22場大會戰
中國14年抗戰擊斃日軍40萬 戰果僅為美軍1/3(13)
低調俱樂部簡介:認為「抗戰必敗」的民國組織
抗戰系列之武漢會戰(四)

TAG:文人 | 抗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