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篇》心得分享之十一
【歡迎關注「三個根心得分享」】
《文鈔》但以世間聖人,語言簡略。又且只說現生,及與子孫。至於生之以前,死之以後,與從無始以來,隨罪福因緣,輪迴六道,皆未發明。以故識見淺者,雖日讀聖人因果報應之言,猶然不信因果報應。印光法師在出家之前學儒,師從其哥,可知其家的儒學,很了不起。法師用儒家的學問,幫助學佛人,完成本分,成就完善的人格,這之後才有資格學習佛法。為什麼?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有自己的業債,與周圍的人形成種種業緣關係,其緣都是前世所造,今世要了緣,完成往世我們所結的這個因緣。
學佛,知道我們與家人有四種緣,其實與周圍的人也一樣有這四種緣,只不過比起家庭的四緣要疏遠一點。
欠的要還,無論是命債、還是情債、是財產債,還是任何一種債務,都要還。這是從被動角度講,從主動角度講,別人欠我們的債務,要討回,無論是哪一種。不管我們是主動還是被動。都是一樣的要了清過去世的債緣。
學佛之後,主動或是被動,都不能造新業。也就是不要用貪瞋痴。用今天講法,不要控制佔有,只是隨緣,只是欣賞。萬事萬物都是過眼雲煙,沒有一樣可執著的。佛經里說:「一切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假的。真的只有我們的心性,可用念佛求生凈土來恢復。
儒家講的因果不清處,好像只有現世,沒有提到過去世和未來世。這樣來看,人之間的四種因緣,就難以解釋了,不能自圓其說,令人很難相信因果。
如來大教,顯示吾人心性之妙,與夫三世因果之微。舉凡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與夫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之法,無不備具。佛法講我們的心性,本來是佛,只因妄想執著,失去了本性。並沒有丟失,只是一時迷惑而已,放下妄想執著,就能恢複本來面目。
佛言,欲知前世因,今世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一語道破因果報應的道理,把很難信很難理解的因果報應講透了。佛因為看到了三世因果,所以講起來簡單明了。
儒家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佛法中應有盡有。比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就是格物致知的功夫。又比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就是後面誠意正心,到平天下的功夫。世人沒有了三毒,人之間的煩惱憂慮,都化解了,沒有競爭、鬥爭、戰爭,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太平。
這還只是佛法的初級學問,就全部解決了世間問題。斷惑證真、了脫生死之法,在大乘中比比皆是。但是在末法時期,佛預言,只有凈土法門能成就道業。
是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仆忠,各盡己分。則與世間聖人所說,了無有異。於是乎我們修學佛法,要先完善人道,處處了緣。該還債的要還債,不能迴避,不能逃避,就在了債的同時修出世間法,是故要各盡本分。補習這一課程,即是學好三個根,用在生活中,了債。
事上做好個人的本分,心上念念不忘佛號,各不妨礙,所謂是事事無礙。我們常說的放下,可不是迴避家庭事務,逃避家庭債務,是在家庭事務的同時,念念不離佛號。把我們想放下而放不下的分別執著,用佛號代替下來,這叫放下。
為什麼?我想放下他們,實際上放不下,心裡想什麼,由不得人,只好用個方法,來放下煩惱。
而復一一各示前因後果,則非世間聖人所能及。盡義盡分之語,只能教於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凶。免禍而獲福乎。佛法中說的因緣果報,實在太深奧,比如《華嚴經》從始至終不離因果。那不是我們凡夫容易理解的。
老法師常講,懂得倫理道德,恥於作惡,明了因果報應,不敢作惡。印祖所說,和老法師異曲同工。
《感應篇》曰:「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先須避之」。人沒有修學佛法,難免不犯錯誤、罪過,等著我們的是奪其紀算,太可怕了。紀是十二年,算是一百天。一件惡事,減壽一百天乃至十二年。
這是天大的事,壽命問題,怎麼可以隨隨便便就丟了?要想謹慎小心,起碼要學好三個根,這個不學,將來麻煩大了!無論事業多輝煌,壽命沒了。
趨吉避凶,遇難呈祥,是大事!
【歡迎轉發「朋友圈」、「qq空間」】
推薦閱讀:
※值得一讀的心得人生學會隨緣,才能活得自在
※向魚問水老師心得
※《十善》心得分享之五十/永離貪慾/三種布施/大無畏施
※在眾多毫無結果中慢慢無望 仍在自我堅持中繼續著
※奇門遁甲測病心得,發出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