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業新標準背後博弈

乳業新標準背後博弈2011-06-29 21:03:48 來源: 新民周刊(上海) 有11人參與 手機看新聞轉發到微博(1)

被稱為「王大炮」的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再次對中國乳業開炮。6月26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針對新標準下的牛奶蛋白質含量很少問題,他再次「出言不遜」:那麼高的細菌,還不如喝白開水。消費者錢花了,得不到應有的營養回報,還損害健康。

在此之前的6月15日,王丁棉措辭嚴厲地對中國生乳國家標準提出「嚴重質疑」,稱這個標準為「全球最差,是全球乳業的恥辱」,「中國生乳標準被個別生產常溫奶的大企業綁架」。

日前,王丁棉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對中國一些乳製品企業進行的所謂「來自草原,純天然、無污染」宣傳進行了抨擊,他表示,「那都是在誤導消費者!」

從1998年由廣州市農委調往廣州市奶業管理辦公室起至今,56歲的王丁棉已經和奶業打了10多年的交道。「我並不是科班出身,對於乳品行業,我只能算是半路出家。」但通過持續學習及實地調研,他已成為中國奶業界舉足輕重的人物。

作為業內人士,他是披露乳品企業使用奶粉還原奶充當鮮牛奶出售的第一揭露者;他也是揭露全國各乳品廠家往牛奶添加鈣無定限量的第一報料者;他還是第一個指出乳品企業隨意往牛奶添加香精、增稠劑、奶油等各種添加劑的抨擊人。

因此,王丁棉被稱為「王大炮」或是「中國奶業第一大炮」,但另外,也有人稱他為「奶爸」,認為他在守護中國乳業。

標準降低,問題合法

新民周刊:除了「奶爸」這個名字之外,近幾年,你在業界又多了一個綽號,叫:「王大炮」?

王丁棉:這個綽號我也有所耳聞。近幾年,隨著國內乳製品行業的問題層出不窮,我曾多次在各大媒體上發言,揭露行業內存在的種種問題。近日,用媒體的話說,我又「炮轟」了我國新出台的乳業標準。一句「我國奶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將我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新民周刊:作為業內人士,你覺得這個新標準與1985年制定的舊標準相比,差別在那裡?這樣的差別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王丁棉:去年底出台的奶業新國家標準要求,奶源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8%,細菌數不超過200萬個/毫升。事實上,這個標準與之前相比,對奶質的要求不但沒有提升,反而倒退了!1985年制定的舊標準要求蛋白質含量不低於2.95%,細菌數為不超過50萬個/毫升。在國際標準中,這兩個數據分別為3%、20萬個/毫升。

新民周刊:你覺得造成這個標準不進反退的原因是什麼?

王丁棉:這個問題看似很奇怪,其實很好理解。奶業國標的制定已被幾家奶企龍頭綁架。伊利、蒙牛參與制定了其中四五個標準,都很要命,包括生奶、常溫奶、巴氏奶等。酸牛奶的標準是「上海光明」制定的,「上海光明」的酸牛奶技術超前,伊利、蒙牛做不到,就極力反對,在討論階段要求降下來,以遷就它們。這次新標準制定過程中,地方奶協和專家提的20條意見,僅有1條被採納。

新民周刊:但是也有相關人士猜想,新標準之所以放低,是因為中國很多奶源無法達到舊標準。降低標準是從我國奶業實際情況出發。

王丁棉:就牛奶的蛋白質含量而言,這僅僅是奶牛的飼料問題。只要飼料的質量上去了,牛奶中的蛋白質三四天就能上去。給奶牛喂幾天精飼料,就能解決問題。所以,這純屬奶農們為了降低飼養成本所導致的原因。而乳品廠出於廉價考慮,也願意收購這樣的牛奶。

再說細菌數,從牛奶乳房擠出的牛奶細菌數量3000~5000個/毫升,只要在擠奶點附近就近加工,及時加工,或及時降溫,並做好各環節的消毒,細菌量就能有效控制。而現在,由於標準的降低,原本不達標的產品達標了,也就意味著原本不合格的乳製品現在合格並可以合法流入市場了。

所謂純天然是在誤導消費

新民周刊:現在,國家已經對「三聚氰胺」、「還原奶」等明令禁止了,但是前段時間,陝西省榆林市一小學又出現了「奶中毒」的事件,那麼,除了以上提到的兩種可能性,還有哪些原因會導致奶中毒呢?

王丁棉:這主要是細菌超標所致。這種奶被人飲用後,會在體內產生「腸毒素」、「芽孢菌」、「苦味肽」等多種致病菌,即使沒有馬上出現中毒現象,長期飲用,也無異於慢性自殺。除此之外,牛奶中的抗生素殘留,也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謂抗生素殘留,主要是由於奶牛接受防疫時所引起的。我們規定一般奶牛在打針吃藥之後的三天里,所產的牛奶是不能食用的,要倒掉,因為裡面可能會有藥物的抗生素殘留。但一些奶農為了利益,還是會把這些牛奶賣掉。

新民周刊:現在很多乳品廣告里提出這樣的概念:「來自大草原,純天然,無污染。」但以你的看法,好像並不是這樣?

王丁棉:大草原的概念,本身就是在誤導消費者!北方不少牧場,那裡的飼養觀念首先就非常落後。受氣候影響,冬天時那裡的飼料質量無法保證,沒有新鮮草料,生奶的蛋白質含量就會降低 。再者,由於供奶機制問題,很多奶農是把手工擠出的牛奶裝進筒里,賣給當地的收奶站,由收奶站充當中間商,將奶再賣給來收奶的乳品廠。非機械化的擠奶過程和中轉過程中消耗的時間,都是造成牛奶滋生細菌的重要原因。

新民周刊:牛奶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是否可以通過檢測獲知呢?換句話說,收購這些奶源的乳品廠是否對牛奶存在的問題知情?

王丁棉:關於蛋白質含量、細菌數、抗生素殘留這些指標,都是可以通過專業的檢測設備檢測出來的,乳品廠肯定知情。對於細菌超標的生奶,乳品廠通常會採取在加工過程中調高溫度的方法,來殺滅細菌。但是溫度過高,會使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受到破壞。至於蛋白質含量的問題,前一段時間出現的皮革奶事件就是一個例證。因為皮革和毛髮里本身含有蛋白質成分,所以,一些乳品廠將皮革中的蛋白質提純,加入牛奶中,使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提高。但是蛋白質提煉過程中,由於提煉方法等問題,極容易吸收重金屬及其他毒素。因此,現在國家明令禁止牛奶中添加水解蛋白。

「禁鮮」背後的利益角逐

新民周刊:我國乳品行業於2004年頒布了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標籤國家標準實施指南》。《指南》規定,「加工食品(包括乳製品)不得稱鮮」,簡稱「禁鮮令」。因此,凡採用巴氏殺菌法、低溫存放的「鮮奶」,必須使用「滅菌奶(乳)」和「巴氏殺菌奶(乳)」等標準名稱。這對於乳品行業來講意味著什麼?

王丁棉: 「禁鮮令」的要害,就是將新鮮有生命的「牛奶」,貶值為或等同為無生命的「水」和奶粉、乳清粉、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各種添加劑相混在一起的一堆化學混合物,使消費者無從分辨奶質的優劣。這樣,奶源質量好,生產成本高的巴氏滅菌奶、低溫鮮牛奶等產品,就無法凸顯自身優勢。此令在2009年予以解除,如果當時「禁鮮令」執行下去,乳品加工企業將不再會去收購高價的生奶,也不會去做巴氏消毒奶了,並且有可能採用奶粉加工還原奶。

新民周刊:「禁鮮令」2004年頒布,但直到2007年才開始執行,其間一拖再拖,又在2009年予以解除。有關人士猜測,這是國內幾家乳品巨頭的利益角逐所致,對此,你怎麼看?

王丁棉:「禁鮮令」的執行,保護了以伊利、蒙牛為首的幾家生產高溫滅菌奶和奶粉為主的企業利益。相對而言,光明、三元這些城市型奶業代表所生產出的低溫鮮牛奶、巴氏滅菌奶則無法明確地向消費者傳達其產品的主要優勢。在「禁鮮令」執行以前,光明、三元等奶業集團,會在它們生產的低溫保鮮奶上打上一個「鮮奶」的字樣。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我國的台灣地區,這種低溫保鮮奶的包裝上都會有特殊的標誌,區別於普通的高溫滅菌奶和一些含乳製品成分的飲料。

新民周刊:那麼「禁鮮令」解除之後,我國的乳品行業在牛奶的新鮮問題上是否有轉機?

王丁棉:「禁鮮令」雖已解除,但新的乳業質量標準的出台實際上是「禁鮮令」的繼續。很顯然,原本想通過「禁鮮令」達到的目的現在都以這種方式和渠道達到了。我們很多城市型乳品企業,在蛋白質含量和細菌數上,都已分別做到了3.0%以上和20萬以下,達到了歐盟的乳製品標準。而新標準出台以後,一些北方乳業集團只要把這兩個指標做到2.80%以上和200萬以下,就可以和我們站在同等的水平線上競爭,這完全是不正當市場競爭。我們現在也正在積極呼籲,希望政府能儘快重新制定相關國標,從而與國際標準接軌。

(本文來源:新民周刊)

責任編輯:NN041
推薦閱讀:

國產奶粉遭信任危機 不少乳業引外鏈
專家:中國乳業標準被伊利、蒙牛等左右
2009中國乳業的危與機
合生元頻發質量門堪比光明乳業 回應多推諉逃避
中國乳業又變天!這個中秋蒙牛和伊利到底經歷了什麼?

TAG:標準 | 背後 | 乳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