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指導著中醫的臨床
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是我國傳統優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內容。《黃帝內經》對此,從人體生命活動的不同層面,以陰陽、五行、氣、氣化的觀點,闡述了人與大自然的相互關係,形成了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一種形式)整體生命觀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
《黃帝內經》從人與天本源一氣、氣息相通兩方面闡述這一問題,認為氣有不同分位,故有天氣、地氣之別,而人到處在天地氣交之中。《黃帝內經索問》中說:
何謂氣交,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日,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中,人氣居之,萬物由之。
又說:
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還說:
上經曰,交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 · 幸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逍於人氣之變者,人事也。
此意即。天地人顯一氣分布到不同層面的氣,因而是可以掌握的,至於人與天通怎樣相通,該書說: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問,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天覆地栽,萬物悉備,莫貴於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日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為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署,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
還說:
天氣通肺,地氣通於噎,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
《靈樞》則說:五臟者,所以參天地、副陰陽而連四時化五節也。」對此,《索問》則有更詳細的論述:
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克森皮,為陽中之太陰,遇於秋氣。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英華在發,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氣,其味酸,其色蒼,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牌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日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黃,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勝,取決於膽也。
另外,《黃市內經素問》還有「五運六氣」理論,這就是中醫中所謂」運氣」理論,以氣節、氣象、氣候的常交為主題,論述對人、植物、動物的影響及表現,以及異常狀態、人患病特點· · · · 從多方面講述了人與大自然的統一。
其內容專業性太強且繁雜。簡言之,有干支紀年,二十四節氣。五運中有主運、客運、中運;六氣中有主氣、客氣、客主加臨。一年中有司天、在泉。又分為初氣、二氣、三氣、四氣、五氣、六氣,上下左右運行。氣候有常變,平氣為常,太過、不及為變;氣候有變動,即有勝氣、復氣。如此等等,一歲、五歲、三十歲、六十歲,都成為一個周期。而這一切,天地自然之氣交化規律、人與萬物都在這一共同環境中生化、化生。故而形成了人、萬物、大自然的統一整體。
王冰說:
天地變化,人神運為,中外雖殊,然其通應則一也。有形稟氣,而不為五運陰陽之所 攝者,未之有也。所以造化不極,能為萬物生化之元始。以其是神明之府故也。
諸有形之類,根於中者,生源系天,其所動靜,皆神氣為機發之主,其所為也,物漠之知,是以神捨去,則機發動用之道息矣。根於外者,生源系地,故其所生長化枚藏,皆為造化之氣所成立,其所出也,物亦莫之知。是以氣止息,則生化結成之道絕滅矣。
萬物居天地之間,悉為六氣所生化,明陽之用,未嘗有逃生化,出陰陽也。
動靜之理,氣有常運,人在氣中,養生之道,進退之用,當皆然也。
時序運用。明陽變化,天地合氣,生育萬物。故萬物之報願歸於此。
這就是中醫的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它不僅指導著中醫的臨床,而且是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整體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薦閱讀:
※母音老人和徐恆志老人指導學人書信集——大音希聲(四)
※牟綠葉:論指導性案例的效力
※造命課的理論指導(錄《辨方書》) 年神總論
※懷孕40周全程指導(第 17 周)
※最高院民事審判信箱 | 一方婚前購買的股票婚後增值,另一方可否請求分割增值部分|來源:《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總第59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