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天下】陳經:未來十年,中國的「硬功夫」會練成什麼樣?

以前我說中國和發展中國家不一樣的是,雖然落後,但是所有的領域都在追趕發達國家。現在的新情況是,有很多科技領域中國已經不落後了,在和發達國家正面競爭。

未來10年,中國經濟的代表將不會是農民工和中低級產業,而是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數量世界最多的年輕研發人才在科技公司努力工作,國家和時代提供了這樣的整體發展環境。中國的輿論環境對此也是非常支持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耳熟能詳,理工科人才能夠良性成長,不會象一些國家那樣被貶稱為「nerd」。中國理工科基礎教育水平不錯,在高考競爭的壓力促進下,海量的科研人口基數對於國家發展非常關鍵。

中國人口數量眾多、經濟實力強大,有了科技與軍事實力爆發成長的趨勢,就不會停下來。一時的經濟增長困難,或者一些社會問題,都不會影響這個趨勢。在可以預見的各種情況下,科技研發與軍事投入的增長都是有保證的。實際也花不了多少錢,總量夠大就不是錢的事。固定資產投資都四五十萬億,比研發支出大二十多倍,哪會缺這個錢。增長趨勢主要是各種條件都具備了,人才跟上來了,也不會有政策爭議,再怎麼都會狠狠加大投入。所以我對科技與軍事實力爆發成長的預測充滿信心,看清楚這個趨勢並不難。

各種國際國內的問題,特別混亂,很多事非常麻煩,任何時候都並非一片光明。之前十多年,解決問題的入手點是進出口貿易,以下是《中國的官辦經濟》節選:

在基礎設施、消費、進出口貿易、引進技朮、產業升級等幾大主題中,進出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要論「重要性」(其實都重要,比哪個更重要,是個要定標準的哲學問題),進出口也許並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抓進出口貿易較容易入手,對其它幾個主題都有促進作用,可謂「著一子而全活」。一些國家多年來的經驗表明,進出口貿易搞得好,其它方面就不會差。如果下大本錢搞其它方面,進出口卻表現不好,那麼很可能是有問題難以持續的。

我們希望並相信,科技與軍事實力的大爆發也將起到這樣的作用。對中國來說,這是未來10年最值得高興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

註:本節與科研相關的內容,相當多部分選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袁嵐峰博士(微博@中科大胡不歸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一文。更多細節可看原文。

2. 經濟增長率降低,但總量仍將超越美國

然而,單憑科技大發展,恐怕很難繼續維持經濟的超常增長。未來10年的經濟增長率,我預測會有所降低,但是以匯率計的GDP總額還是會超過美國,應該在2025年左右實現。同時中國政府與民眾對於發展的心態會有較大的轉變,對於經濟總量和增長率會更為淡定,不再追求高增長,更重視其它目標。

GDP超美這個事,以前是不提的,熱點是GDP超日。直到2005年,超過日本看起來都是遙遠的事,有人預測2030年超日還遭到圍攻。但在2010年出人意料地迅速實現了,2016年可能會是日本的三倍,發展速度確實令人震驚。主要原因是公眾對匯率GDP超常增長的特性不了解。匯率GDP的增長率是四個作用的複合結果:實際GDP增長率、GDP平減指數(相當於考慮通脹)、本幣升值、統計上調。發展好的時候,後三個因素都是正的,因此四者相加比實際GDP增長率高得多,四五年就翻一番。而日本由於貨幣貶值,匯率GDP不時地下降,安倍晉三還把日元貶值作為自己的主要政績。

2006年,我的預測是2025年匯率GDP超過美國。後來GDP迅速超日,也有人提出了更為樂觀的觀點,如2020年匯率GDP超美。但是從最近兩三年的情況看,不可能了,因為GDP實際增長率下降、通脹率下降、人民幣停止升值,有統計上調也會有下調的,如東北的數據會下調。綜合來看,還是2025年匯率GDP超美比較現實。當然IMF說,2014年購買力平價的GDP中國已經超過美國,印度則超過日本。不過從影響力和人的心態看,還是匯率GDP的意義更大。

2010年,《經濟學人》就曾通過互動式圖表,幫助讀者預測中國GDP何時超美

關於長期經濟增長率,一種有代表性的觀點是林毅夫教授的「中國還有20年8%的高速增長期」。林毅夫關注長期經濟增長,而非各種短期危機,是他的一大長處。他的論據是「和美國的人均收入差距」,中國是美國的五分之一,相當於日本1951年、新加坡1967年、台灣1975年、韓國1977年與美國的差距,它們後來都以8-9%的速度增長了20年。人均收入差距就是技術與產業水平的差距,下定決心去追,就有「後發優勢」。

如果僅從這一論據出發,就做出這樣的判斷,我認為有問題。當然,我相信林教授應該有更完備的研究,只是在公眾平台上採用了簡化的說法,但既然這種簡化版本流傳很廣,還是有必要提出我的質疑,拋磚引玉,希望更深入地探討這一問題。

我質疑的理由是,中國的人口規模和日新台韓有本質的不同。一方面,中國和美國的產業水平差距,沒有人均收入表現得那麼大,不少產業已經是和美國互有優勢,後發優勢比想像的小。另一方面,就算中國的一些產業水平發展不錯,也不足以覆蓋眾多人口。不能這樣和日新台韓簡單類比。

亞洲四小龍人均GDP

中國已經實現了連續30年9-10%的高速增長,這是史無前例的。這個高速增長的最大動力我總結為「先發優勢」:海量人口和全面追趕的國策,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在巨量基礎上實現了高性價比。中國是第一個形成這種優勢的,所以是「先發」,正反饋優勢越來越大,世界各國無法競爭。有相當長時間是超高速增長,因為沒有競爭對手,國際國內市場都是無窮無盡的一片藍海。

現在這個「先發優勢」還是存在的,仍然沒有其它國家能和中國競爭。但是它的作用在衰減,因為產業持續多年不受限制地增長,產能過剩到了地球意義上的市場極限。例如鋼鐵,中國生產效率並不低,但8億噸鋼這種年產量顯然已經到頂了,它就變成了一個麻煩事。鋼鐵產業之前的高速增長,就是中國過去多年高速增長的力量之一。現在它碰到麻煩,要去產能,顯然就會拖低潛在經濟增長率。這種產能過剩的產業不少,不僅過去的高速增長不可能了,有些還是很大的麻煩。過去基於產業聚集高性價比「先發優勢」的高速增長機制,其實在2012-2015年已經碰到了問題,未來10年能夠發揮的作用不可高估。

但是長期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是存在的。林毅夫的基本觀察是對的,中國可以追趕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產業。這個差距雖然不是5倍這麼大,但顯然是存在的。以中國科技實力大爆發為基礎,形成相當的「進攻性生產力」,在中國本土實踐,在全球發起大規模攻勢,這會是一個靠譜的長期發展動力。只是這個動力不會象之前的高性價比產業聚集這麼猛。中國之前什麼產業都要,規模容易上去。先進位造業、高科技產業一方面需要的高素質人口多,另一方面能夠參與到這些產業的人口卻相對少。這些產業成長起來對綜合國力非常關鍵,但是體現在經濟增長率上對中國這麼大的規模不會太高。

總體來說,未來10年中國年增長率可能會在6%左右,而不是8%。如果能實現6%就應該滿意了。規模比以前大多了,長期增長動力在演變,潛在經濟增長率下行是必然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6%這樣相比過去較低的增長率,在國際上仍然是不錯的,特別是和發達國家相比。但不會象過去那樣總是世界第一,也許印度會經常報出高於中國的增長率,小國的增長率超過中國就更多了。

即使增長率下行,中國的經濟總量也可以在10年中超過美國,讓世界逐漸接受中國是第一經濟大國,這是必然的。而印度雖然經濟增長率經常超過中國,但可能10年過後一算,和中國的差距反而更大了。如果它的經濟增長動力不可靠,碰到危機盧比幣值就會撐不住,以匯率計GDP會把經濟增長成果吞掉。

再過幾年,中國匯率計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將是一個沒有懸念的事。而經濟總量又是綜合國力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這會產生相當大的心理影響。奧巴馬說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實是走夜路吹口哨給自己壯膽。以後的美國總統再要這麼說,就可能象是自我吹噓了。


推薦閱讀:

紅樓風雲會際 (黃玲)
王室風雲:蒼天饒過誰!原來莊嚴的王室婚禮上也會出亂子
第二十四講 死裡逃生 兩宋風雲
晚清洋務風雲 改良改良越改越涼!
(28)戰國風雲之濁世公子(一)

TAG:中國 | 未來 | 功夫 | 十年 | 風雲 | 未來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