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總比問題多
06-17
辦法總比問題多第1 節:磨刀不誤砍柴工序言 每天一張開眼睛,你就會面臨許多問題、許多麻煩、許多要辦的事! 別怕!再多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多!本書就教你如何用各種辦法去解決問題。 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只有不會辦事的人。一個會辦事的人,可以在紛繁複雜的環境中輕鬆自如地駕馭人生局面,凡事逢凶化吉,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最後達到自己的目的。 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會辦事與不會辦事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多大?是毫釐之差,還是差之千里?或許沒有人能對此具體地下結論,但毫無疑問的是,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給會辦事的人準備的,如財富、地位、名譽和一切與幸福沾邊的東西,都被社會上一把無形的尺子撥到了會辦事的人的一邊,而不會辦事的人大都被置於對各種利益可望不可及的境遇。 其實,會不會辦事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習得。任何人所辦過的任何一件事,其成功的過程都有借鑒的價值。一件事辦不辦得成,不是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熱情,而是看你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技巧、用什麼手段。 本書語言通俗幽默,故事精彩感人,從人的秉性、需求、實力、心態、耐心、信心等方面對辦事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及為人處事的種種應變技巧,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闡述,理論與實踐並重。書中有許多成功辦事經驗的總結,不僅極具啟迪作用,而且經世致用。 古今成大事者,無不具備智慧的頭腦,嫻熟的辦事技巧。願讀者朋友們通過本書更好地掌握辦事的技巧,從而使自己在社會上獲得名譽,在政治上取得地位,在經濟上賺得財富,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在愛情上找到美滿,在人生中找到幸福。 第一章問題對應1 :修鍊內功法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辦事效率有高低。對大多數人來講,最頭痛的問題就是——自己缺乏能耐,從而使自己想做的事,常因力不從心而半途而廢。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惟一的辦法就是強化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使自己做任何事都遊刃有餘,這裡就告訴大家「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多努力一點,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 「磨刀不誤砍柴工」是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的一句諺語。這裡所說的「磨刀」就是修鍊自己各方面的功力,提高辦事能力和效率。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辦事效率有高低。對大多數人來講,最頭痛的問題就是——自己缺乏能力,想多做事,但常常是力不從心,半途而廢。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必須提高自己的能力,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專項上。結果會怎樣?結果你會發現自己突然強大起來了,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多努力一點」的成事之道。 渥淪。哈特葛倫在年輕時曾是一名挖沙工人,長年累月的勞作使他萌發了必須要成就自己的人生事業的慾望——想成為研究南非樹蛙的專家。按照哈特葛倫所受的教育,本來他不具備這方面的才能,但他從1969年開始,就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了研究的專項上。他每天都收集150 個標本,共做了大約300 萬字的筆記,終於找到了南非樹蛙的生活規律,並從這些蛙類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極為罕見的一種能預防皮膚傷病的藥物,從而一舉成名,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並成為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他曾經問過一位年輕人是否了解南非樹蛙,年輕人坦白地說,不知道。 博士誠懇地說:「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 分鐘的時間閱讀相關資料,這樣,5 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成為這一領域中最具權威的人。」 年輕人當時未置可否,但他後來卻常常想起博士的這番話,覺得這番話真的道出了許多人生哲理。這位年輕人開始像博士一樣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專項上,終於成就了一番大事業。他的名字叫伍迪。艾倫。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每天投資5 分鐘的時間(與5 個鐘頭的時間相比實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為自己理想中的人。 第2 節:虛度了大半生伍迪。艾倫說過:「生活中90% 的時間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只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搭公車而搭、為工作而工作、為回家而回家。他們從一個地方逛到另一個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卻很少有時間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達成的目標。就這樣,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臨到退休時,才發現自己虛度了大半生,剩餘的日子又在病痛中一點一點地流逝。想要成就自己的事業,這樣做是絕對不行的,必須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專項上,你就能非同尋常。」 成大事者與未成事者之間的差距,並非如大多數人想像是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大事者與不成大事者的區別在於一些小小的行動上:每天花5 分鐘閱讀、多打一個電話、多努力一點、表演上多費一點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實驗室中多實驗一次。 這就是說,比別人多努力一點,你就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雇於一家店鋪,並且拿同樣的薪水。可是叫阿諾德的小夥子青雲直上,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夥子卻仍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老闆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老闆那兒發牢騷了。老闆一邊耐心地聽著他的抱怨,一邊在心裡盤算著怎樣向他解釋清楚他與阿諾德之間的差別。「布魯諾先生,」老闆開口說話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布魯諾從集市上回來向老闆彙報說:「今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有多少?」老闆問。 布魯諾趕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後回來告訴老闆一共有40袋土豆。 「價格是多少?」 布魯諾又第三次跑到集市上問來了價錢。 「好吧,」老闆對他說,「現在請您坐到這把椅子上,一句話也不要說,看看別人怎麼說。」 阿諾德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並彙報說到現在為止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價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質量很不錯,他還帶回來一個讓老闆看看。這個農民一個鐘頭以後還弄來了幾箱西紅柿,據他看價格非常公道。昨天他們鋪子的西紅柿賣得很快,庫存已經不多了。他想這麼便宜的西紅柿老闆肯定會進一些的,所以他不僅帶回了一個西紅柿作樣品,而且把那個農民也帶來了,他現在正在外面等回話呢。 此時老闆轉向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麼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布魯諾跑了三趟,才在老闆的不斷提示下,了解了菜市場的部分情況;而阿諾德僅一趟,就掌握了老闆需要和可能需要的信息。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布魯諾那樣,上司吩咐什麼就幹什麼,自己從不用腦,結果長期不被重用,還感嘆命運的不公。而像阿諾德那樣辦事高效、靈活的人,不僅能圓滿地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還能主動給領導提供參考意見和儘可能多的信息,自然會得到領導的賞識和青睞。 在辦任何一件事情時,你必須與自己做比較,看看明天有沒有比今天更進步——即使只有一點點。 只要再多一點能力; 只要再多一點敏捷; 只要再多一點準備; 只要再多一點注意; 只要再多培養一點精力; 只要再多一點創造力。 通常只能遇到實際狀況後,才能分辨你的能力是不是足以勝任一份工作。如果你是一個外科醫生,動手術時卻手腳笨拙,說明你醫術不佳;如果你是一個廚師,只有在你準備了一頓餐點讓人品嘗後,人們才會曉得你的廚藝高不高明。 評斷你能力的最佳裁判不是你的老師、消費者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 在行動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能勝任這一個任務。你可以想盡辦法掩飾你的無能,並祈禱沒有人會發現你知道得很少、動作多麼不熟練。但終究你還是得面對自己的無能,也必須自己想辦法修正。 沒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釋你為什麼長時間仍然無法勝任一項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麼都不知道,第二天你應該懂點什麼。第一次嘗試一份工作,你可能沒辦法表現得很完美,但經過一兩天的練習,你應該要比第一天做得更好。這樣堅持下去,你就會成為專家,離成事的時間不遠了。 第3 節:在本行中成為「專家」 怎樣才能「儘快」在本行中成為「專家」呢?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 )選定你的行業——你可以根據所學來選,如果你沒有機會「學以致用」,「學非所用」也沒有關係,很多有成就的人所取得的成就與其在學校學的並沒有太大關係。不過,與其根據學業來選,不如根據興趣來定。而不管根據什麼來選,甚至隨緣也好,一旦選定了一個行業,最好不要輕易轉行,因為這樣會讓你中斷學習,降低效果。每一行都有苦和樂,因此你不必想得太多,關鍵是要把精力放在你的工作之上。 (2 )勤奮苦學——行業選定後,接下來要像海綿一樣,廣泛攝取、拚命吸收行業中的各種知識。你可以向同事、主管、前輩請教,加班不算錢也沒關係,這也是一種學習。另外還可以搜集各種報紙、雜誌的信息,此外,專業進修班、講座、研討會也可參加。也就是說,要在你所乾的這一行業中全方位地深層發展。 (3 )制定目標——你可以把自己的學習分成好幾個階段,並限定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這是一種壓迫式的學習方法,可逼迫自己向前進步,也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性,訓練自己的意志,效果相當好!然而,你不必急於「功成名就」,但一段時間之後,假若你學有所成,你可以開始展示自己學習的成果,並在自己的工作中表現出來,從而引起他人的注意。當你成為專家後,你的身份必會水漲船高,也用不著你去自抬身價,這便是你「賺大錢」的基本條件。因為你不一定能當老闆,但有了「專家」的身份,人人都會看重你,怎麼說過個日子總是不成問題的! 不過,成了「專家」之後,你還必須注意時代發展的潮流,並不斷提高自我,否則,你也會像其他人一樣原地踏步,「專家」之色也會褪掉。 別給自己找任何借口 一個人要成就事業,必須毫不留情,不找任何借口,而要像獵豹一樣盯住獵物——惟一的目的就是擒住它。看一看我們周圍,總有一些人在做事之前,先找借口,不能做這,也不能做那,實際上就是不能做自己。的確,在做事的過程中,有些人因各種借口造成的消極心態,就像瘟疫一樣毒害著他們的靈魂,並且互相感染和影響,極大地阻礙著他們正常潛能的發揮,使許多人未老先衰,喪失鬥志,消極處世。對於這些人來說,借口已經「吃掉」了他們做事的希望。 阿春和阿軍是少年時代的同鄉,不久前的一天兩人在街上偶遇,十幾年未見面,大家都頗為感慨,於是親切地聊起來。然而,在談到未來打算時,阿軍竟說自己已經「老」了,「現在只是為了孩子賺錢,還有十幾年就要退休養老了,沒有其他想法了」。阿春卻興奮地講敘了一大串的計劃設想。 阿軍他才三十五六歲,怎麼就等待退休養老呢?怪不得我們這個社會有那麼多失敗者,他們不努力去追求成功,卻隨意找借口,迎接和等待人生的失敗。 阿軍在少年時代是一個中等偏上智力水平的人,家境也不錯,父親是國家幹部,母親也有工作,在當年可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家庭。他現在在某國營公司當職員,當過兵,老婆在機關工作,他們有一個男孩在讀小學。在當今中國,他是一個擁有三口之家的典型男子。按說他現在最具有條件去設立某個目標,努力攀登。遺憾的是,他竟然放棄了一切追求。年齡的借口顯露了他消極失敗的心態。 三十五六歲是最有作為、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人們因吸收廣泛的生活養料而比較成熟,比較容易認識和把握自己。許多大成功者,大都是在30~60歲的年齡階段完成的。北京天安製藥集團總裁克鍵,49歲才開始辭職創業。山東乳山百萬富翁、養蚶專家辛啟泰,50歲才從海邊灘涂上尋找成功之路。四川「蚊帳大王」「楊百萬」,66歲才從擺小攤開始做生意。美國前總統里根73歲還參加競選。 據拿破崙。希爾對2500人進行分析,反映出很少有人在40歲以前取得事業上的成功。美國著名的汽車大王福特,40歲還沒有邁出成功的重要步伐。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在取得巨大成就之時,已過40歲。希爾本人出版第一本成功學著作時已是45歲,之後他為成功事業還工作奮鬥了42年,當他80歲的時候還在出書。 第4 節:天下無人不自卑當然,現代社會發展比較迅速,40歲之前成功的例子已比比皆是(這也說明「我還年輕」的借口同樣站不住腳)。由於各人的條件、目標、成功的內容和起始點不同,40歲以後成功的例子也仍然相當普遍。 年齡,決不能成為不成功的借口。 「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我沒有文憑」,這是不少人常用的借口。事實上學習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學校教育、文憑教育,僅僅是千百萬條求知途徑中的一種。其實,從學校的書本上學東西,常常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教育來自社會大學和自學。 我們來看看一些成功人物的教育與文憑情況:「果喜集團」總裁張果喜,小學文憑;億萬富翁趙章光,高中文憑;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13歲開始工作,幾乎沒接受什麼正規教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輟學;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小學四年級的學歷;香港富商李嘉誠,初中二年級的學歷。這些成功者的知識與能力全靠自學而來。 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當然對成功有幫助(可惜的是,有無數受到良好教育,獲得高等學歷文憑的人同樣平平庸庸無所作為),沒有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的人,只要願意,自學永遠不晚。現在越來越多的成人教育和職業培訓,為自學成才的人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我沒有資金,所以我不能成功……」事實是,有資金可以幫助我們成功,但沒有資金,只要想辦法同樣可以創業賺錢,同樣可以成功。當代中國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幾乎全是白手起家。國外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到處可見。其實,資金來源途徑很多:積少成多,大雪球是從小雪球滾成的;向親朋好友借錢集資;尋找一個能生財的門路;抓住機會找銀行貸款;找有錢單位和個人合夥;集資入股——許多做大生意的人,都不是靠個人的資金,而是充分利用了銀行和社會的閑散資金。 失敗者大都喜歡找借口,成功者卻大都拒絕找借口,向一切可以作為借口的原因或困難挑戰。富蘭克林。羅斯福因患小兒麻痹症而下身癱瘓,他是最有資格找借口的。可是他從來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氣和頑強的意志向一切困難挑戰,居然衝破美國傳統束縛,連任四屆美國總統。他以病殘之軀在美國歷史上,也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成功篇章。 此外,還有「運氣」借口、「健康」借口、「出身」借口、「人際關係」借口等等。拿破崙。希爾在他的《思考致富》里將一位個性分析專家編的借口表列出來,居然有50多個。拿破崙。希爾說:「找借口解釋失敗全是人類的習慣。這個習慣同人類歷史一樣源遠流長,但對成功卻是致命的破壞。」 然而,正像任何傳染病都可以治療一樣,「借口症」這種做事的心態病也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的。辦法之一就是用事實將借口一一駁倒,使它沒有臉面沒有理由在我們心中立足,從而為我們做成事情打開成功的通道。 戰勝自卑心理 凡是做不成事情的人,心中都有自卑感。這種人在無心無力做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時,常用的借口是:「唉,我能力太差!」這種人無法擺脫自卑的「糾纏」,也根本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而成大事者,首先要做的一項工作就是拒絕與自卑糾纏,一腳把自卑踩得粉碎。我們可以稱之為「戰勝自卑法」。做不到這一點,即使你是神仙,也會終身平庸。 有句話說:「天下無人不自卑。無論聖人賢士,富豪王者,抑或貧農寒士,販夫走卒,在孩提時代的潛意識裡,都是充滿自卑感的。」但你若想成大事,就必須戰勝自卑感。 一個人自卑的特點是感覺己不如人,低人一等,輕視、懷疑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這正是成大事者最蔑視的!那麼如何在成大事的過程中,拒絕自卑心理的糾纏呢? 自卑作為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人人都或多或少有些。輕微的自卑心理很容易超越,它可以很容易地升華為人的一種良好品格: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從而轉化為一種進取的動力。 但能做到這點的人不多,大多數自卑者都碌碌無為。自卑心理重者更是如此。 第5 節:從自卑到自信自卑心理較重的人,大致有以下三條出路: 一是消極認命,讓自卑的感覺化為現實:承認並接受自己的確不如別人,相信自己沒有能力。持這種消極態度的人,容易放棄個人的努力與奮鬥,聽任命運的擺布,以各種借口自欺欺人,為自己的失敗辯護。 二是自暴自棄,侵犯他人,危害社會。這種人看不到一點光明前途,便鋌而走險,以錯誤的方式去補償自己的自卑心理。這種與他人為敵的反社會行為最終必以更大的失敗而收場,許多罪犯都是因為自卑心理很重而選錯道路的。 三是發奮圖強,超越自卑。承認自卑的感覺,決不讓這種感覺成為控制自己的事實。與其為自卑而悲觀喪氣,庸碌一生,不如化自卑的弱點為奮鬥的力量,扼住命運的咽喉,拼搏一生,爭取成功。一旦有幾個小成功的記錄,自卑就可以逐漸被超越,自信就會建立起來。持這種態度的人,不管原來多麼自卑,必將贏得成功,贏得一個光明的前途。 第三條路是最佳選擇。這是一條從自卑到自信,從失敗到成功,從渺小到偉大的光輝燦爛之路。這條路人人都可以走,只要你相信自己並願意改變自己,你就能走上一條成功大道。 世界上許多成功人物之所以能做成大事,走的就是這條超越自卑的路。事實上,自卑的超越需要動力的升華。對由挫折、自卑到成功卓越的人士來說,是互相關聯、互相依存的。 羅忠福在少年時代曾為自己出身於資本家的家庭而自卑過。 從中學時代起,他就開始嘗受被歧視、被批判的屈辱。讀了半年大學,因為家庭成分問題而被當地卡住戶口,被迫痛苦退學。 20歲時,他的父親辭別了人世,母親只好給人看孩子、洗衣服、挑煤以維持生活。母親被迫干這種低賤的工作,使敏感的他深深感覺到人生的恥辱。25歲時,他被分配到一家小工廠當合同工,「師傅」竟以成分譏笑他:「會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給我這個不會讀書的人當學徒?」 命運的不公、屈辱和刻薄,使他深感難以擺脫的自卑。一次,他在長江邊徘徊,一呆就是一天。他真想往長江中一跳,以死來解脫這折磨人的「自卑」與屈辱。 正是這個自卑得不想活的年輕人,發憤尋找人生的新道路。當他從文革牢獄裡出來時,已經是40歲的人了,他從頭開始,學習經商,不畏失敗挫折,頑強奮鬥十多年,終於成為億萬富翁,成為世界知名的中國民營企業家。 從自卑中超越走向成功的例子,在世界知名人物中比比皆是。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盧梭,曾為自己出身孤兒,從小流落街頭而自卑;存在主義大師、作家薩特,兩歲喪父,左眼斜視,右眼失明,失去親情與身體的殘疾使他產生了極重的自卑;法國第一帝國皇帝、政治家、軍事家拿破崙年輕時曾為自己的矮小和家庭的貧困而自卑;美國英雄總統林肯出身農莊,9 歲失母,只受過一年學校教育就下田勞動,林肯曾深深為自己的身世而自卑;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4 歲家敗,9 歲輟學謀生,11歲亡父。自卑一直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正因為戰勝了自卑,他們才有了最後的成功。 獲諾貝爾化學獎的法國科學家維克多。格林尼亞卻是從另一種自卑走向成功的。格林尼亞出生於一個百萬富翁之家,從小過著優裕的生活,養成了遊手好閒、擺闊逞強、盛氣凌人的放蕩公子惡習。仗著自己長相英俊,揮金如土,任意地玩弄女人,直到遭到一次重大打擊。一次午宴上,他對一位從巴黎來的美貌女伯爵一見傾心,像見了其他漂亮女人一樣追上前去。此時,他只聽到一句冷冰冰的話:「請站遠一點,我最討厭被花花公子擋住視線!」女伯爵的冷漠和譏諷,第一次使他在眾人面前羞愧難當。突然間,他發現自己是那樣渺小,那樣被人厭棄,一種油然而生的自卑感使他感到無地自容。 他滿含恥辱地離開了家庭,隻身一人來到里昂,在那裡他隱姓埋名,發憤求學,進入里昂大學插班就讀,並謝絕一切社交活動,整天泡在圖書館和實驗室里。他的鑽研精神贏得了有機化學權威菲得普。巴爾教授的器重。在名師的指點和他自己長期的努力下,他發明了「格式試劑」,發表了200 多篇學術論文,被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1912年度諾貝爾獎。 第6 節:不再是孩子受自卑心理折磨的朋友,請你好好想想上面這些傑出人物的例子。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自卑如能被超越,便成了我們成功做事的本錢。 只要改變心態,將自卑變為發奮的動力,就能走向成功和卓越。戰勝自卑的心態,其實就是戰勝一種喪失信心的自我。喪失自信通常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前面所說暫時性喪失信心,一種則是從小養成的根深蒂固的自卑感。自卑感並非無法克服,就怕你不去克服。縱觀世上,許多成功者都是在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後走向成功的。他們能,你也能。 譬如,你在與比你強的人相處時總覺得自己矮半截而坐立不安,這便是自卑心理所造成。若不設法克服,這種想法會經常給你帶來困擾。 曾經有一位推銷員,他在開始從事這份工作之前,也常為自卑感到苦惱。每當他站在某位大人物面前,就會變得局促不安,結結巴巴地不知道在說什麼。但最後他終於利用下面的方法克服了這種困難。 他在開始從事推銷工作之初,非常膽怯,雖然對方親切地款待他,但他總覺得站在人家面前自己變得很渺小。他透露當時的心情說:「在那些人面前,我覺得自己好像是個小孩。由於自卑心理作祟,當時我腦袋裡一片空白,原已演練多遍的推銷辭令變成亂無章法的喃喃自語。坐在大人物面前,我只覺得自己不斷地縮小,他們一個個都變成了可怕的巨人!」 「但這種現象我沒讓它持續下去,因為我警覺到如果不想辦法扭轉逆勢,這種工作再幹下去也沒什麼意思。而且那時候我也快被自卑感逼至崩潰邊緣,但我又一想,把大人物看成是穿開檔褲的小娃兒又會是什麼情況?」 「從我開始有了這種想法,便開始嘗試,沒想到效果出奇的好。當然,他們並不是真正變成了小孩子,只是在我眼裡他們都成了十四五歲的毛頭小夥子。不過,事情真的是有所轉變,他們都像朋友一般,說起話來非常自然。我也一樣,自從能站在平等立場與他們交談之後,我的心情就變得輕鬆自然多了。從此之後,我的觀念就有了180 度的大轉變,自卑感也不見了!」 自卑是自信的俘虜,當你樹立了自信之後,自卑也就自然而然地煙消雲散了。你若想在自己內心建立起自信心,就應該像清掃街道一樣,首先將相當於街道最潮濕角落的自卑感清除乾淨,然後再樹立信心,並加以鞏固。如果信心得以樹立,則新的工作機會就會伴隨而來。 在樹立信心的過程上,首先你應觀察自己的自卑感相當於前面所提到的哪一種,找到相似之處,便應馬上溯其根源。你發現原來自己的自我主義、膽怯心、憂慮及自認比不上他人的感覺小時候就已存在,而自己和家人、同學、朋友之間的摩擦即為這些否定感覺充塞敏感之心所導致。 若對此能有所了解,你就等於踏出了克服自卑感的第一步。為了證明你不再是孩子,你若能將小時候不愉快的記憶從內心消除,即表示你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成長需要經歷一個過程,在掃除自卑障礙的同時,你不妨將自己的興趣、嗜好、才能、專長全部列在紙上,這樣你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擁有的東西。另外,你也可以將做過的事製成一覽表。譬如,你會寫文章,記下來;你善於談判,記下來;另外,你會打字,你會彈奏幾種樂器,你會修理機器等,你都可以記下來,知道自己會做哪些事,再去和同年齡的人做比較,你便能了解自己的能力程度。 世界是多彩的,生活面臨著一個又一個挑戰。你願意在家當懦夫,還是希望出去闖一闖呢?當然你希望自己能出去闖,有計劃地闖!想想看,當做好一件工作時,你便能獲得進一步的信心,同時又可為自己帶來物質上的報酬,獲得別人的讚美,進而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這些連續美好的反應,難道不值得你去闖嗎?此外,這些反應也成為你走向成功的推進器,使你爬得更高、看得更遠,徹底發揮所長,並做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建議你不妨利用以下所提供的方法開始消除自卑,以便成就己事。 (1 )正確地認識自卑感的利與弊。有的人把自卑心理看做是一種有弊無利的不治之症,因而感到悲觀絕望,自暴自棄。這是一種不正確的認識,它不僅不利於自卑者的前途,反而會加重自卑心理。其實,比起狂妄自大的人,自卑者更加討人喜歡。因為,自卑的人都很謙虛,善於體諒人,不會與人爭名奪利,安分隨和,善於思考,做事小心謹慎,穩妥細緻,重感情,重友誼。自卑者應當充分利用這一有利位置,增加生活的勇氣和信心。還應認識到,若克服了心理上的這種障礙,自己將更有前途。 第7 節:搶劫和不光榮的戰爭(2 )正確地評價自己。不僅要看到自己的短處,也要客觀看到自己的長處;既要看到自己不如人之處,也要看到自己的過人之處。俗話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誰都有缺點和不足,只要能想方設法克服缺點和不足就行。這樣就可以增強自信心,減輕心理壓力,扔掉包袱輕裝上陣。 (3 )正確地表現自己。有自卑感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較大的事情,並竭盡全力爭取成功。成功後,及時鼓勵自己:「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當面對某種情況感到信心不足時,可以用「豁出去」的自我暗示來放鬆心理壓力,反倒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獲得成功。 (4 )正確地補償自己。為了克服自卑感,可採取兩種積極的補償途徑:一是以勤補拙。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趕不上別人,就不要背思想包袱,而應以最大的決心和頑強的毅力,勤奮努力,多下功夫,下苦功夫。二是揚長避短。有些殘疾人雖然生理上缺陷很大,又失去了自由活動和交際的空間,似乎發展空間極為有限。但有志者事竟成,高位癱瘓的張海迪的成功之路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她身殘志不殘,酷愛音樂、醫學、文學,以10倍於常人的毅力在多方面都有所建樹。 (5 )正確地對待挫折。遭受挫折和打擊,這是人人難免的。但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性格外向的人過後即忘,性格內向的人容易陷入其中。這時就應當注意凡事不要期望過高,要善於自我滿足,知足常樂。無論學習或工作,目標不要定得太高太死,不然就容易受挫折。不再是孩子學會承受壓力 一個人要想做成自己的事,必須面臨競爭壓力的考驗,因為這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無論在競爭中獲得成功還是遭受失敗,人人都要承受壓力。現實生活之中,誰也逃脫不了這種壓力。欲成大事者,因目標高遠,壓力可能會更大。但若欲成大事,就必須能承受這種壓力,把壓力當成推進人生的動力。這就是說,壓力最能反映你做事能力的強弱。我們可以把這種成事之道歸結為「推動法」。 林肯在進入美國政壇之前,不過是小鎮上一個微不足道的律師。在他最初爭取國會議員候選人提名時,他的政敵因他不屬於任何教會而指責他為異教徒,又因為他與高傲的陶德和愛德華家庭聯姻而罵他是財閥和貴族的工具。這些罪名儘管可笑,卻足以給林肯的前途帶來傷害。結果,林肯落選了。這是他政治生涯中所遭遇的第一次逆流。 兩年後,林肯和許多自由黨人一起,在國會中大膽發言,譴責總統發動一起「掠奪和謀殺的戰爭,搶劫和不光榮的戰爭」,宣布上帝已「忘了照顧無辜的弱者,容許兇手、強盜和來自地獄的惡魔肆意屠殺男人、女人和小孩,使這塊正義之土飽受摧殘」。 林肯是個默默無聞的議員,政府對這篇演說置之不理,可是它在春田鎮卻掀起了一陣颶風。伊利諾伊州有6000人從軍,他們相信自己是為神聖的自由而戰。如今,他們選出的代表竟在國會中說這些軍人是地獄來的惡魔,是兇手。激憤的軍人公開集會,指責林肯卑賤、怯懦、不顧廉恥。 聚會時,大家一致決議,宣稱他們從未見過「林肯所做的這些丟臉的事」,「對勇敢的生還者和光榮的殉國者濫施惡名只會激起每一位正直的伊利諾伊人的憤慨。」 這股恨意鬱積了十幾年,直到13年後,林肯當選總統時,還有人使用這些話來攻擊他。 林肯對合夥的律師說:「我等於是政治自殺。」此刻,他怕返鄉面對選民。他想謀求「土地局委員」之職以便留在華盛頓,卻未能成功;他想叫人提名他為「俄勒岡州州長」,指望在該州加入聯邦時可以成為首任參議員,不過這件事也失敗了。 於是他又回到了春田鎮那間髒兮兮的律師事務所,再度將愛駒「老公鹿」套在搖搖欲墜的小車前頭,駕車巡迴第八司法區。 荷恩敦在《林肯傳》中說: 「我們住鄉下小客棧時,通常都共睡一張床。床鋪總是短得不適合林肯的身長,因此他的腳就懸在床尾板外頭,露出了一小截脛骨。即使如此,他仍然把蠟燭放在床頭的一張椅子上,連續看好幾個鐘頭書。我和同室的另外幾個人早就睡熟了,他還以這種姿勢苦讀到凌晨2 點鐘。每次出巡,他都這樣手不釋卷地研究。後來,6 冊歐氏幾何學中的所有定理他都能輕輕鬆鬆地加以證明。」 第8 節:一念之差決定做事的成敗「幾何學讀通之後,他研究代數,接著又讀天文學,後來甚至寫了一篇談語言發展的演講稿。不過,他最感興趣的仍是莎翁名作。他養成的文學嗜好依然存在。」 度過辛酸的6 年之後,突然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林肯一生的方向,也使他開始往「白宮」出發。 的確,假如林肯面對暫時的挫折、失敗就不再前行,不再奮鬥,那麼他只能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律師,而不可能成為美國歷史上偉大的總統。 奇蹟多是在厄運中出現的。許多事在順利的情況下做不成,而在受挫折後,在經受悲痛的「浸染」後,卻能做得更完美、更理想。壓力能使人產生奇異的力量。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完成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的興奮劑。 壓力,為人創造了值得思考琢磨的機會,使人儘快成熟起來。木以繩直,金以淬剛。世上成大事的人無不是經過艱苦磨鍊的。艱難的環境一般是會使人沉沒下去的,但是在試圖成大事的人眼裡,困難終會被克服,這就是所謂「艱難困苦,玉成於琢」,即經過艱辛的雕琢,玉可成器。 壓力,能使成大事者在思想感情上受到多方撞擊,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自覺把握人生的方向。人要有所為就要有所不為。該做的一定要做好,不該做的堅決不做。人要有所得,就要有所失。該失去的東西就要毫不吝嗇,甚至忍痛割愛。得到並不一定就值得慶幸,失去也不完全是壞事情。能否從容對待、恰當地處理這些問題,就看你的成事之道了。相反,人若是太幸運了,缺乏壓力,就會沉於懶惰,而不知挑戰人生的意義和快樂。對於那些善於成事的大師而言,他們不懼怕壓力,因為壓力會降臨在每個人的頭上;相反,他們更喜歡「壓力推動法」,在壓力中做大人生局面。 走出消極的誤區 積極心態與成事是相輔相成的。毫無疑問,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一輩子都是兵卒。這說明,只要你擁有積極的心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仔細觀察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尤其是關鍵時候的心態,我們就會發現「一念之差」導致的驚人的不同。 在推銷員中,廣泛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兩個歐洲的推銷員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會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失敗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裡的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他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結果發了大財。 這就是因一念之差而導致的天壤之別。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面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於一念之差,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信心滿懷,大獲全勝。 想要改變失敗的命運,就要改變消極錯誤的心態。永遠記住,一念之差決定做事的成敗。 卡耐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啟發: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習,她一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里,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是華氏125 度。她沒有人可談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但他們不會說英語。她太難過了,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只有兩行字,這兩行字卻永遠留在了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 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捨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常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當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她興奮、留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這位女士內心有了這麼大的轉變? 第9 節:像得了癌症一樣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裡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成功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的消極心態。這種心態常常把我們嚇倒。要想成功,必須牢固樹立積極成功的心態,徹底清除和控制消極失敗的心態。 自卑症、借口症、恐懼症和憂慮症是消極失敗心態的幾種具體表現,其他消極失敗的心態表現在悲觀、壓抑、偏見、固執、僵化,自我意識太強,過分追求十全十美,急躁、不講方法地蠻幹,衝動心理,畏難而退的心理,內疚悔恨,沮喪泄氣,憤怒嫉恨。 這些消極心態常常不請自來,光顧我們的頭腦,像毒菌一樣侵害我們的心靈。如果不加抵制,它們便會迅速繁殖擴散,使我們的整個人生走向消極和失敗。 長期受多種消極心態影響的人,幾乎像得了癌症一樣,從裡到外,都表現出「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等無能的癌症癥狀。 我們往往不知道,我們常常是消極心態的受害者。那麼,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消極心態呢?問得好。你還可以進一步問,有沒有對策對付這些消極心態呢? 當我們能較清醒地思考上面兩個問題的時候,消極心態就開始害怕我們了,它要準備逃遁了。只要我們找出造成消極心態的原因,就不難找出對策。有了對策,消極心態就會被我們控制而不是控制我們,就會被我們清除消滅而不是侵害消滅我們。 假如你是消極的人,無心戀戰,無所事事,還有誰能幫助你積極起來呢?積極的心態就是從正面看問題,為自己定下做事目標並不停地進取。許多人難以成事,關鍵就在於一念之差,無法讓自己走出消極心態造成的心理誤區,很難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做自己的事。 強化和培養你的親和力 作為一個人,無論你的性格多麼內向,多麼喜歡獨處,都不可能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與周圍的一切斷絕任何來往。你總是在不知不覺地與人打著交道,而人們的思想、習俗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假如你一個人獨居,看似不與人接觸,其實不然,一會兒鄰居或房東就要來收水電費、房費,你勢必要與他們說上兩句。你的食品、衣服、傢具,也必須去商場購買,為了爭取貨真價實,物美價廉,還要陪上幾句好話。你若沒有正式單位,必是私營,為了賺錢,你要與許多人交往;你若有單位,就要面對上下級的關係;你若兩者都沒有,也得有人供養你,你要與供養人相處。總之,能夠完全脫離社會、脫離群體的人是不存在的,也是無法存在的。社會中的絕大多數人,往往願意或喜歡與他人交往,以朋友多而自豪。這種願意或喜歡與他人交往的本能,就是親和力。它是人類普遍具有的渴望與他人親近、和諧相處的心理狀態,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主要的需求。兒童依戀父母,老人眷念兒女,兄弟姐妹相幫相助,人們就是在這種相親相偎的關係中,培養才智,增長力量,戰勝困難,取得成績,最終走完自己的人生旅程。這種親和力,既是使情感歸依的起因,也是激發人際交往的動力,它對平衡人類心理,克服勢單力薄之不足,起著很好的調節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總要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發生著聯繫。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雖然可以解決一部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問題,但更多時還是要依靠他人的幫助。荀子曾說過:「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馬,而牛馬為之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的這段話,道出了人類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團結就是力量的真理。人類憑藉親和力,使自己堅強而有力地屹立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這種求生動機,是親和力的表現之一。 人類在向外界索取自身需要時,將會遭致自然或社會各方面的阻力,單憑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抵禦外界的干擾或侵害的,此時必須藉助他人的助力,方能求得安全的保護。這種安全意識,在現代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當人們沒有多少財富時,希望能夠獲得好的職業或收益,以便生活得更好;當人們有了錢財時,又希望社會各項措施到位,為自己提供財產保護。人們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自身的安全,財產的安全。這種對安全的需要,使人們自願融入群體之中,希望通過集體的力量來戰勝對於不安全的恐懼。人的這種安全動機,是親和力的表現之二。 第10節:向親和群體進一步邁進人類有七情六慾,情感有喜怒哀樂,豐富的感情世界使人類產生歸屬動機。當人們有了喜悅與悲傷,往往急欲找人傾吐,以求得到理解與寬慰,使情感有所寄託。歸屬動機,是親和力的表現之三。 總之,人類的親和力不是單一化的,而是多重的,複雜的,上述三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還有社會比較動機、自我實現動機等。人們衡量自己,常常是通過與他人的對比來實現的,這就產生了社會比較的需要。有人工作成績突出,事業蒸蒸日上;有人經濟富裕,生活檔次極高,人們自然產生攀比心理。攀比心理的積極效果是——比事業,工作更加努力;比經濟,生活更有追求。通過與他人的比較,衡量出自己的成就與不足,明確今後的奮鬥目標。社會比較動機的實現,增強了親和力。人們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與才華,渴望在群體中尋覓最佳立足點,以獲得他人的首肯與讚許,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這種自我實現動機,敦促人類發展和完善自己,向親和群體進一步邁進。 那麼,親和力又是怎樣產生的呢?心理學家斯坦利。沙赫特曾做過一項實驗,將5 名自願者分別隔離在5 間屋子裡,在提供住宿的情況下,使其與外界隔絕。結果堅持時間最短的是20分鐘,堅持時間最長的是8 天8 夜。他們都感到孤獨,很難受,心理很緊張。這項實驗表明,親和傾向源於人的本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人類喜好合群,組織家庭,建立各種社會組織,便是極好的明證。孤獨使他們恐懼,離群使他們害怕,長久的隔離,會使他們的心理狀態變異,成為不正常的人。出於本能,人們相互親近,其目的是為了生存。生存的需要,是親和力產生的條件。 心理學家赫布的「理想水平說」認為,人類的親和傾向是出於功利性目的。人們通過親和,可以達到個人的目的,對自身也是一種報償。暫不論其他,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人們的親和雖源於本能,但卻是有目的的,人們通過聯合,同自然界、社會作鬥爭,為生存創造條件。人與人之間的社交,在付出的同時,也在索取,實際上是進行著時間、金錢、勞動等方面的交換。正是在社會交換的作用下,人類社會才不斷地進步與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日益親密合作。 親和力使人類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與作用。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與人們之間的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密不可分。就個體而言,親和力加速了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使他從誕生之日起就浸泡在關懷、愛護的親情之中,一點一滴地受到熏染,得到強化與培養。親和力有利於個體的身心健康,減少心理障礙產生的機率。人們社交的範圍越廣,精神生活就越豐富,親和力就越強,心理發展就越平衡。親和力是培養良好個性、求取知識、獲得事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是建立友誼、發展友誼的堅強動力。只要親和力動機純正,就會贏得許多朋友,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辦事要有條有理 一位商界名家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他們認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其實,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你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和體力,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是無所成就。 沒有條理、做事沒有秩序的人,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沒有功效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的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澀味。除去柿子澀味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是,無論你採用哪一種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時間來灠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時間就打開,就沒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澀味。這麼說來,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為猴子會經常打開來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於是它就沒有希望嘗到甜柿的滋味了。 任何一件事,從計划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的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沉靜地等待其他更適合的機會到來。第11節:和猴子沒有什麼分別假如過於急躁而不願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焦急不安的情緒,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連最起碼的等待都做不到,和猴子也沒有什麼分別。 一位企業家曾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 有個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遇見他,他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要同他談話,他只能拿出數秒鐘的時間,時間長一點,他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的時間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的工作安排七顛八倒,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槽,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個人,與上述那個人恰恰相反。他從來不顯出忙碌的樣子,做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安放得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復,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儘管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述商人,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的慌亂。他每件事都辦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著全公司。於是,他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片生機盎然之象。 你工作有秩序,處理事務有條有理,在辦公室里決不會浪費時間,不會擾亂自己的神志,辦事效率也極高。從這個角度看,你的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業也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划去進行。 廚師用鍋煎魚不時翻動魚身,會使魚變得爛碎,看起來就不會好吃。相反,如果只煎一面,不加翻動,將可能粘住鍋底或者燒焦。 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的時候,搖動鍋子,或用鏟子輕輕翻動,待魚全部煎熟,再起鍋。 不僅烹調需要秘訣,做其他任何事也是如此。當準備工作完成,進行實際工作時,只需做適度的更正,其餘的應該讓它有條不紊、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無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對準備工作盡量做到慎重研究、檢討的地步,至少可以將能力作更大的發揮。 今天的世界是思想家、策劃家的世界。惟有那些辦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種頭腦錯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條理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擦肩而過。 學會利用自己的時間 每人每天擁有的時間都是相等的,但是不同的人在相同時間內所做的工作卻相差懸殊。不會利用時間的人總是事倍功半,會利用時間的人則可事半功倍。 (1 )對時間進行計劃管理。對時間的使用不能幹了再算,而要算了再干。把要完成的工作,按小時、按天、按周的先後時序排好,然後按計劃逐個完成。在自己可控的時間內工作安排緊張而有節奏,並儘力把不可控時間轉化為可控時間,善於在不可控時間內處理事務。使用時間最忌把時間切成零星的碎片,要盡量把自己的時間集中起來使用。集中時間的多少要依工作的需要而定,集中得過多,也會造成浪費。一般來說,時間集中較多的人,往往是時間利用率最高的人。 (2 )對時間的使用也要計算成本。凡是勞而無功或得不償失的事盡量不去做。計算時間的單位不要用小時,而要用分鐘。越小越有助於督促自己珍惜時間,抓緊時間,充分利用時間。 假定一個部門平均每人月收入400 元,這400 元占每人每月創造新價值的27%,則每人每月創造新價值為400÷27% ≈1482元。每人每天工作7.5 小時,每月工作23.5天,則每人每月工作時間為7.5 ×23.5×60=10575 分鐘。每人每分鐘創造的價值1482÷10575 ≈0.14元。 如果辦一件事,需要3 個人工作5 天,則辦此事的成本為3 ×5 ×7.5 ×60×0.14≈945 元。 第12節: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3 )善於區分重要工作和一般工作。一個人的精力有限,因此工作要分輕重緩急。工作一般分三類:急件,必須馬上辦;優先件,盡量去辦;普通件,有空去辦。應把主要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去,抓住了關鍵性的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時間的利用率。 (4 )利用最佳狀態去辦最難和最重要的工作。一個人在一天的不同時間裡,精力狀況是不一樣的。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提示,人和其他生物的生理活動都有明顯的時間規律。人的智力、體力和情感都顯現出一種周期性的變化,也就是人體內「生物鐘」的作用。管理者應該找出自己在一天中,什麼時間工作效率最高,要充分利用自己效率最佳的工作時間,來處理最重要和最難辦的工作,而把精力稍差的時間,用來處理例行公事的事情上。 (5 )把常規的工作標準化。經常性辦理的工作,應在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照章辦事。同樣的問題出現後,把具體情況和處理辦法寫下來作為日後處理同樣問題的範例。這些範例經過逐漸修訂改進而形成標準化,這可使領導者擺脫瑣事的糾纏。領導者要保持優化的工作秩序,先考慮好先幹什麼,後幹什麼,使自己的工作有條不紊,逐步規範化,不能東一耙子、西一掃帚,更不能顧此失彼。 (6 )抓住今天,不唱明日歌。只有當天完成當天的任務,而不是拖延到明天,時間利用率才能提高。日本效率專家桑名一央指出:「昨天已是無效的支票,而明天是預約的支票,只有今天才是貨幣,只有此時此刻才具有流動性。」 立足「今天」,珍惜「今天」,凡今天能做的事,決不能推到明天。明朝文嘉有《今日》詩:「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主,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做人今日始。」 (7 )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時段,在兩件事之間的空餘時間。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可以增加工作密度,加快工作節奏。 (8 )提高單位時間的利用率。做任何事情,都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便縮短時間。有成效的主管並不感到肩上的擔子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相信自己的時間是充分的,總認為還可以擠出更多的時間來。 (9 )複合工作法。人的大腦是劃分區域的,如聽覺區、視覺區、語言區……各個區域有不同的使命,據說可使兩個以上的區域同時興奮起來,因此有些工作可以同時進行。有些應酬或不重要的會議,領導者不去又不行,去了又覺得失去不少寶貴時間。這時一方面表面應酬,另一方面可思考其他工作。 (10)有效地利用節約時間的工具。如個人備忘錄、枱曆、工具書、通信簿、計算器、電話、電子郵件、DVD 機、錄像機等。工具齊全、適用,用起來方便、順手,就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積極結交各行各業的人 你必須努力地與自己毫無關係的行業人員接觸,並學習其他行業的知識。只固守在自己的同行之中,你就無法建立多層面的人際關係。雖然你具備了完整的專業知識,但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只具備自己工作領域的知識是不夠的,這樣並不能成為一個完全的生意人。 若一點兒也不了解其他行業的人的想法與行為,就無法達到自我成長的目的。 心胸狹窄的人無法交遊廣闊。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與悟性,或情感與智慧的完善結合,你就不能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吸收自己本行的專業知識,這是不用說的事,但借著了解不同性質行業中的生活方式,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見聞,更可以交到許多不同的朋友,這便是重要的交際技巧。 日本的綜合性貿易公司之所以能在世界上獨佔鰲頭,就是因為這些綜合性的貿易公司不只是銷售產品,更重要的是知識的供應。由於他們能夠提供多元化的知識與商品,所以能夠發揮出獨特的效果,吸引更多的顧客上門。 除了自己的本行之外,交往的對象還必須擴及其他各行各業的職業高手,以增加自己的知識及人脈。 第13節:花花轎兒人抬人然而,這並不是說特意地結交各種行業的人。最簡單可行的是和自己的中學或大學同學及以往的故友保持聯絡,所以必須踴躍地參加同學會。只可惜現代人多居住在空間狹窄的都市區,沒有更多的機會與人交往。 為了積極地與人們交往,應多參加各項活動,比如利用孩子在學校中活動以及直接從事業務活動,可以借著與顧客的密切往來,輕易地與顧客建立起友好的情誼。而從事內勤工作的專業人員,就很少有機會和公司同事以外的人接觸。這時,就得利用自己的另一半——丈夫(或妻子)。 或許你的另一半是個不擅交際的人。若是這樣,就得努力地培養興趣,多參加各項體育活動或旅行、野營活動等都是很好的辦法。無論如何,具有一項獨特的嗜好是一個積極者不可或缺的條件。 利用嗜好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更遠遠超過了年齡、職業、地位的效果。即使是因為工作關係而結交的朋友,如果能夠有共同興趣,就容易在下班的時間以輕鬆的心情在和諧的氣氛中交往。 第二章問題對應2 :藉助外力法 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想使自己的人生局面推廣開來,就離不開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人抬人,人幫人,人要辦的事才會順利,人的事業才會發達。 1.做人互助才能辦事順利 做人的互助原理是:你在關鍵時刻幫人一把,別人也會在重要時刻助你一臂!初看起來似乎是等價交換。其實,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不可能像魯賓遜那樣獨自一人闖天下,尤其是要使自己的人生局面推廣開來,更離不開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要想讓別人將來幫助你,你就必須先付出精力去關心別人、感動別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回報的資本。因此,高明地做人,必須信守「相互幫襯」之道。 常常掛在「紅頂商人」胡雪岩口頭的「花花轎兒人抬人」,是一句杭州俗語,指的是人與人之間離不開相互維護、相互幫襯。人抬人,人幫人,人要辦的事才會順利,人的事業才會發達。 話雖如此,真正窺得其妙、並加以運用的人卻並不多。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想成就一番事業,少不得要藉助眾人拾柴之勢。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時是個包袱,但只要用得巧妙,也可以成為一塊成功之路的叩門磚。「相互幫襯」正是一個幫人幫己的訣竅。 當年,胡雪岩扶助王有齡做了湖州知府,他在開辦錢莊之初就有讓自己的錢莊代為打理府庫銀兩的打算,也有了著落。但是,真正要使這一打算變成現實,還要過一關,就是要打通錢穀師爺的路子。舊時的州縣衙門,都有錢穀師爺和刑名師爺。師爺名義上雖只是州縣的幕友,但由於這些人都師承有自,見多識廣,常常是州縣官們也不敢輕易得罪的角色。師爺向來獨立辦事,不受東家干涉,表面平和的還與州縣老爺敷衍一下,專斷的甚至對州縣老爺置之不理。所以,胡雪岩要代理湖州府庫,也就不能不籠絡他們延請的錢穀師爺。 在籠絡師爺的過程中,胡雪岩和王有齡就演了一出「花花轎兒人抬人」的絕好的雙簧。王有齡署理湖州正是端午期間,這個時間給胡雪岩提供了一個機會。他打聽好已經接受延請到湖州上任的刑名、錢穀兩位師爺在杭州的家眷所在,送去節下正需要的錢糧。不過他是以王有齡的名義送的。這兩位師爺自然要感激王有齡的好意,但等到他們拜謝王有齡時,王有齡卻說這原是胡雪岩的心意。這一來,師爺不僅見了胡雪岩的情分,自然也知道了大人的意思。好事做了一件,交情卻落了兩處。一幫一襯不過言辭之間,卻使得極巧。事實上,這出雙簧也並不是胡雪岩和王有齡事先商量好要這樣演的,而他們卻不約而同地如此做了,可見胡雪岩、王有齡兩人都深諳這「花花轎兒人抬人」的相互幫襯之道。 相互幫襯往往不在於你幫的心是巨是細,出的力是大是小,有時候甚至也不過是些惠而不費的小節,比如王有齡、胡雪岩演的那出雙簧,也不過就是一句話的事情。然而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心思用得巧,往往能夠事半功倍。比如胡雪岩和王有齡之間一幫一襯,一下子就收服了人心。例如當胡雪岩和王有齡找到湖州錢穀師爺楊用之,提出要以自己的阜康錢莊代理湖州府庫和烏程縣庫時,楊用之不僅毫不為難地滿口答應,還為他引見了另一個關鍵人物——湖州征納錢糧絕對少不了的,也絕對不能得罪的「戶書」郁四。而郁四後來實際上也成為了胡雪岩生意上的牢固夥伴和得力幫手。 第14節:助人亦助己的確,一個人精力到底有限。經手的事情太多,表面上看來似乎沒有什麼疏漏,也許失察疏漏的地方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留下很多。比如胡雪岩對於宓本常的失察,在典當業上的疏漏,都是在他經手事情太多、生意場面太大的情況下,由於實在顧不過來而發生的。這些疏漏的地方,一定的時候都可能產生不良後果,而且,由於一個人所有的生意動作常常是環環相扣、相互牽連的,有一些因失察留下的疏漏所產生的後果,常常是關鍵性的,並不只是影響某一樁或某一個行當的生意的成敗,它可能使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大廈整個兒徹底坍塌。 所以,幫襯是多方面的,既需要朋友同行的幫襯,也需要內部人員的幫襯,這是一個訣竅,也是現代商戰中重要的經營策略。 無意的助人卻帶來成功 做人的互助原理,按照古人所說,即「投之以木瓜,報之以桃李」。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偶然的事情將會決定你的未來命運,但前提是你必須助人和受助。下面這個故事,已經成為這方面的經典。 柏年在美國的律師事務所剛開業時,連一台複印機都買不起。移民潮一浪接一浪地湧進美國的豐田沃土時,他接了許多移民的案子,常常深更半夜被喚到移民局的拘留所領人,還不時地在黑白兩道間周旋。他開一輛掉了漆的宏達車,在小鎮間奔波,兢兢業業地做職業律師。終於媳婦熬成了婆,電話線換成了四條,擴大了辦公室,又僱用了專職秘書、辦案人員,氣派地開起了「賓士」,處處受到禮遇。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一念之差將資產投資股票,卻幾乎盡虧。更不巧的是,歲末年初,移民法又再次修改,職業移民名額消減,頓時門庭冷落。他想不到從輝煌到倒閉幾乎只在一夜之間。 這時,他收到了一封信,是一家公司總裁寫的:願意將公司30% 的股權轉讓給他,並聘他為公司和其他兩家公司的終身法人代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找上門去,總裁是個40開外的波蘭裔中年人。「還記得我嗎?」總裁問。 他搖了搖頭,總裁微微一笑,從碩大的辦公桌的抽屜里拿出一張皺巴巴的5塊錢匯票,上面夾的名片印著柏年律師的地址、電話。他實在想不起還有這樣一樁事情。 「10年前,」總裁開口了,「我在移民局排隊辦工卡,排到我時,移民局已經快關門了。當時,我不知道工卡的申請費用漲了5 美元,移民局不收個人支票,我又沒有多餘的現金,如果我那天拿不到工卡,僱主就會另雇他人了。這時,是你從身後遞了5 美元上來,我要你留下地址,好把錢還給你,你就給了我張名片。」 他也漸漸回憶起來了,但是仍將信將疑地問:「後來呢?」 「後來我就在這家公司工作,很快我就發明了兩個專利。我到公司上班後的第一天就想把這張匯票寄出,但是一直沒有。我單槍匹馬來到美國闖天下,經歷了許多冷遇和磨難。這5 塊錢改變了我對人生的態度,所以,我不能隨隨便便就寄出這張匯票。」 這個故事似乎有點離奇,但是世上所有的離奇都帶有偶然性,只要這種偶然性再次發生,就會成為人生的重大轉機。試想一下,如果故事中的柏年不去用5美元去助人,他怎麼可能會受到總裁那麼大的恩惠呢?儘管他起初不是有意的,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種無意的助人行為,帶來的是受助後的成功。 幫助別人才能幫助自己 做人之道並非秘不可解,就拿「助人亦助己」來說,我們都看到了這樣的事實:每一個事業有成的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曾經得到別人的許多幫助。因此,我們應該幫助別人作為回報,這是公平的規則。所以做人一定要拋開自私,不能心中只有一個自己,應該從別人那裡求得有益的幫助,開啟自己的心智。按照皮魯克斯的說法,這叫「資助式成功學」。 歷史上有很多獲得成功的人,都曾受到一個心愛的人或一個真誠的朋友的鼓勵。如果沒有一個自信十足的妻子蘇菲亞,我們在偉大的文學家中就找不到霍桑的名字。當他傷心地回家告訴她,他在海關的工作丟了,他是一個大失敗者時,她卻很高興地說:「現在,你可以寫你的書了!」 第15節:是我讓他有今天「不錯,」霍桑說,「可是我寫作時,我們怎樣維生?」 她打開抽屜,拿出一堆錢來。 「錢從哪裡來的?」他嚷道。 「我知道你是天才,」她回答道,「我知道有朝一日你會寫出一本名著來,所以我每周從家用中省下一筆錢,這些錢足夠我們用一年的。」 由於蘇菲亞的幫助,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本小說——《紅字》在霍桑筆下誕生了。難怪霍桑後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是絕對重要的,可以關係到一個人是凡人還是巨人。」 由此,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個做人之本:幫助別人成功,是追求個人成功最保險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能力幫助別人,一個能夠為別人付出時間和心力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如果一個人頂尖的成就讓你感到有自己的一份,你能夠自豪地說「是我讓他有今天」。這將是你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幫助別人不僅利人,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不論對方是否接受你的幫助,或是否感激,想想看,如果每一個人都幫助另外一個人,世界將變得多麼和諧與美好!當然,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 所有善於做人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他們都懂得如何有效地與別人打交道。我們中有些人在這方面有可貴的直覺,他們學到了這方面的技能。人們應當懂得如何去影響別人的思維方式,任何事情的失敗常常都可以歸結為與他人打交道的失敗。 對於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來說,人是最寶貴的。對於生存於世的每一個個體來講,人也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你願意與否,你都必須與人打交道,如今再沒有人能夠到森林山洞去隱居,去忍受魯賓遜式的孤獨生活。為了讓自己的努力換來更大的成功,我們離不開社會環境,離不開周圍的人。 任何人際關係,無論是私人交往,還是業務關係,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互利觀念來支配,對雙方來說只會有益。你為別人提供急需的東西,人家也會滿足你的需求。 米歇爾是一位青年演員,剛剛在電視上嶄露頭角。他英俊瀟洒,很有天賦,演技也很好,開始扮演小配角,現在已成為主要角色演員。從職業上看,他需要有人為他包裝和宣傳以擴大名聲。因此他需要一個公共關係公司為他在各種報刊雜誌上刊登他的照片及有關他的文章,以增加他的知名度。不過,要建立這樣的公司,米歇爾拿不出那麼多錢來。偶然的一次機會,他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經在紐約一家最大的公共關係公司工作過好多年,她不僅熟知業務,而且也有較好的人緣。幾個月前,她自己開辦了一家公關公司,並希望最終能夠打入有利可圖的公共娛樂領域。到目前為止,一些比較出名的演員、歌手、夜總會的表演者都不願與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還只是靠一些小買賣和零售商店。兩人一拍即合,聯合幹了起來。米歇爾成為了她的代理人,而她則為他提供出頭露面所需要的經費。他們的合作達到了最佳境界,米歇爾是一名英俊的演員,並正在時下的電視劇中出現,莉莎便讓一些較有影響的報紙和雜誌把眼睛盯在他身上。這樣一來,她自己也變得出名了,並很快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娛樂服務,他們付給她很高的報酬。而米歇爾不僅不必為自己的知名度花錢,而且隨著名聲的擴大,也使自己在業務活動中處於一種更有利的地位。 通過莉莎和米歇爾的相互合作與需要,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格局:米歇爾需要求助於莉莎,獲得為自己宣傳的開支;莉莎為了在她的業務中吸引名人,需要米歇爾做自己的代理人。你看,他們互相滿足了對方的需要。 2003年4 月,皮魯克斯在哈佛大學作了一個題為《做人的意義》的報告,他陳述了一個別有人生哲理的事實:世上僅存的植物當中,最雄偉的,當屬美國加州的紅杉。紅杉的高度大約是90公尺,相當於30層樓以上。 科學家深入研究紅杉,發現了許多奇特的事實。一般來說,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理應扎得越深。但科學家卻發現,紅杉的根只是淺淺地浮在地面而已。 理論上,根扎得不夠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陣大風,就能將它連根拔起。紅杉又如何能長得如此高大,且屹立不倒呢?第16節:巧借他人成事研究發現,紅杉必定是一大片在一起生長,並沒有獨立長大的紅杉。這一大片紅杉彼此的根緊密相連,一株接著一株,結成一大片。自然界中再大的颶風,也無法撼動幾千株根部緊密連結、佔地超過上千公頃的紅杉林。除非颶風強到足以將整塊地掀起,否則再也沒有任何自然力量可以動搖紅杉分毫。 紅杉的淺根,也正是它能長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於地表,方便快速並大量地吸收賴以生長的水分,使紅杉得以快速成長壯大。同時,它也不需耗費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樣紮下深根,它用扎深根的能量來向上成長。 造物主在世界各地為人們留下成功的啟示,只看我們是否擁有智慧去體會與領悟。 紅杉提供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方向,讓我們廣泛地伸出自己的學習觸角,和廣大的資訊網路結合,去吸收更豐富的成功知識及經驗,來提供自己賴以迅速成長的養分,而不必耗費能量去獨自盲目地鑽研。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強大。成功需依靠別人,只有幫助更多人成功,你自己才能更成功。如紅杉林根部相連,以充分而緊密的合作關係,創造出不可動搖的偉業。 如果你尚未壯大,不妨伸出你學習的根,和成功者緊密連結,加入成功、積極的團體,閱讀成功者撰述的書籍,吸收他們的經驗,了解成功者的態度,讓自己更快速地成長。 只要你諳熟這項借力與合作的訣竅,很快你將會成為成功之林的雄偉巨木。 最後皮魯克斯給在座的學生髮了一份調查問卷,其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相信做人的互助原理嗎?」 每個人都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如果不善於借別人的幫助走向成功,不善於給需要幫助的人送去幫助,這是最低等的做人之術,與大師級的成功人物相比,可謂渺小。因此最智慧的做人之道是——「助人亦助己」。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甚至嘲笑這一點,那麼你早晚會成為一個渺小之徒。 巧借他人成事 世界上有三借:借人、借勢和借錢。這都是成事之道。借人、借勢是聰明人常用的一種成事之道,它可以利用對方的優勢來彌補自己的不足,至少可以彌補自己的才智、人力之不足。這很容易令人想起《三十六計》中的「借刀殺人」,此計告訴人們:「借」字為利用他人成事之訣。 「利用」一詞似乎帶有貶義,但與朋友合作,互相幫助的確是成就事業的一種方式。如果能養成「他山之石亦可攻玉」的合作之道,這樣的人定會大有作為。 俗語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在中國傳統中是兩彎相映的明月,講究一個肝膽相照,義字當先。朋友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裡顯得日益重要,善於利用朋友關係往往使你的生活自在快樂,而且會有更多機遇。因此,培養一種利用朋友關係的習慣,實際上就等於成功有了希望。 南方某地有個很成功的商人,朋友無數,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逢人就誇,說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並且因人而異,加以利用。後來有人問他,朋友這麼多,他都同等對待嗎? 他沉思了一下說:「當然不可以同等對待,要分等級的,要因人而用!」 他說雖然自己交朋友都是誠心的,但別人來和他做朋友卻不一定都是誠心的。在他的朋友中,人格高尚的固然很多,但想從他身上獲取一點利益,心存二意的朋友也不少。 「對存有壞意、不夠誠懇的朋友,我總不能也對他推心置腹吧?」這位商人說,「那樣只會害了我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級」,計有「刎頸之交級」「推心置腹級」「可商大事級」「酒肉吃喝級」「嘻嘻哈哈級」「保持距離級」等等。和對方交往的密度和自己打開心扉的程度往往由這些等級來決定。因為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作用。可以借他們各自的能力和特點,成就自己的事情。 下面是一個利用「朋友」除掉了隱患並借人借勢成事的案例: 三國赤壁大戰之時,不習水戰的曹操大軍,由於重用了熟悉水戰的荊州降將蔡瑁、張允,使曹軍的水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當周瑜乘船察看時,發現曹軍設置水寨,竟然「深得水軍之妙」。於是,周瑜暗暗下決心,「吾必計先除此二人,然後可以破曹」。 第17節:恭維使你上了當真是無巧不成書,正在周瑜絞盡腦汁謀定策略之時,曹操手下的謀士、周瑜的故友蔣干來訪,周瑜一眼就看出蔣乾的來意,一是說降,二是刺探軍情。於是,他就想出了一條利用「朋友」的妙計。 周瑜當晚大擺筵席,盛情款待蔣干。席間,周瑜大笑暢飲。夜間,周瑜佯作大醉之狀,挽住蔣乾的手說:「久不與子翼(蔣乾的字)同榻,今宵抵足而眠。」當軍中打過二更,蔣干起身,見殘燈尚明,周瑜卻鼻鼾如雷。在桌上堆著的一疊來往書信的公文中,蔣干發現了「蔡瑁,張允謹封」等信,蔣干大吃一驚,急忙取出偷看。其中寫道:「某等降曹,非圖仁祿,迫於勢耳。今已賺北軍困於寨中,但得其便,即將操賊之首,獻於麾下,早晚人到,便有關報。」蔣干尋思,原來蔡瑁、張允竟然暗結東吳,於是將書信藏在衣內,到床上假裝睡覺。 大約在四更時分,有人入帳低聲呼喚周瑜,周瑜故作「忽覺之狀」。那人說:「江北有人到此。」周瑜喝道:「低聲!」又轉過頭來沖著蔣干喊了兩聲,蔣干佯裝熟睡沒有做聲。於是,周瑜偷偷走出營帳,蔣干趕緊爬起來偷聽,只聽得外面有人說:「張、蔡二都督道,『急切間不得下手』……」後面的話聲音更低,什麼也聽不清楚。不一會,周瑜回到帳內又睡了起來。 蔣干在五更時分,趁著周瑜熟睡未醒,悄悄離開,溜回江北,向曹操報告了所見,並交上那封偽造的書信。曹操勃然大怒,立即下令斬了蔡瑁和張允,當兩顆血淋淋的人頭獻上之時,曹操方才恍然大悟說:「吾中計矣!」 周瑜利用蔣干這個老朋友,巧妙地借曹操之手,一舉除掉了兩個最大的隱患。這樣,才有了流傳至今的赤壁大戰火燒曹營的壯舉。 學會恭維,助己事成 人性的弱點決定了人是最經不住恭維的動物。對上級來說也是如此,你求他辦事兒,恭維他是理所當然的。你恭維了他,他也會反過來重視你,得到恭維的人是不會放著對方的難題不管的。 在這個社會上,會說恭維話的人,肯定比較吃香,辦事兒順利也就順理成章了。當一個人聽到別人的恭維話時,心中總是非常高興,臉上堆滿笑容,口裡連說:「哪裡,我沒那麼好,你真是很會講話!」即使事後回想,明知對方所講的是恭維話,卻還是沒法抹去心中的那份喜悅。 因為,愛聽恭維話是人的天性,虛榮心是人性的弱點。當你聽到對方的吹捧和讚揚時,心中會產生一種莫大的優越感和滿足感,自然也就會高高興興地聽從對方的建議。 相信誰都有到私人商攤處買衣服的經歷,在你試衣時,肯定會受到賣主的恭維:「啊,真漂亮!穿起來非常合身,樸素、大方、有風度。你比以前年輕了好幾歲。」 本來你是不想買那件衣服的,卻買回來了。 第二天,你神氣起來,可是穿了不到2 小時,某條縫線斷了,裂開了一個洞。此時,你才曉得,是商家的恭維使你上了當。 要想在辦事兒時求人順利,首先就要澄清自我的主觀意識,儘快地養成隨時都能恭維別人的習慣。當恭維別人已經變成你的習慣時,你辦事的能力就會相應提高。 要想求領導辦事,就必須掌握會說恭維話這一條。會說話同辦事兒是相輔相成的。話說得好聽,說得到位,領導便易於接受你提出的條件和要求,否則即便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很容易辦砸,所以要學會說恭維的話,就必須學會順情說好話。順情說好話一般叫作讚美或者頌揚,世俗的說法即是阿諛奉承和溜須拍馬之類。要想把事情辦成功,總得撿對方愛聽的話說,才有利於解決事情。所以,要學會說讚美的話。 幾乎任何人都愛慕虛榮,其特點往往是他們覺得做沒有多大把握的事情時,極樂意看到自己在這些沒什麼把握的事情上表現不凡,獲得別人的稱讚。當你對他們這些沒把握的事情中的任何一樁加以頌揚時,都會發生你所預期的功效。 恭維不等於奉承,欣賞不等於諂媚。恭維與欣賞領導的某個特點,意味著肯定這個特點。只要是優點、是長處,對集體有利,你就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你的讚美之情。領導也需要從別人的評價中,了解自己的成就以及在別人心目中的地位。當受到稱讚時,他的自尊心會得到滿足,並對稱讚者產生好感。你的聰明才智需要得到賞識,但在他面前故意顯示自己,則不免有做作之嫌。領導會因此認為你是一個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氣凌人,而在心理上覺得難以相處,彼此間缺乏一種默契。 學會說恭維的話,當你託人辦事時,你將會領悟到其中的妙用。第18節:動之以情,曉之以義請求同事辦事要誠懇 請求同事辦事,要把握好恰當的時機,對方時間寬裕,心情舒暢時,請求他做點事得到答應的可能性很大;相反,對方心境不佳時,你的請求可能只會令他心煩,一般很難得到確定的答覆。因此要適應對方的心理需求而提出誠懇的請求,利用情義打動同事,這是你辦事取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辦法。 某機關接到上級分配下來的植樹任務,機關幾十名同志都主動承擔一些任務,惟有幾位「老調皮」,任憑主任怎麼在政治上動員都不願認領任務,搞得主任很難堪。 下班後主任把這幾位「老調皮」叫到辦公室,輕聲地說:「我只講最後一遍,我現在很為難,請你們幫個忙。」奇怪的是,剛才態度很強硬的幾個「搗蛋鬼」聽了這句語重心長的話,紛紛表示:「主任,我們不會讓你為難了!」說完立即回去認領自己的任務。 一句充滿人情味的請求話,比通盤大道理更有說服力,看來人還是比較重情義的。主任用請求的話打動了他們,讓他們覺得:主任看得起咱,怎麼能不給面子呢? 托同事辦事也是一樣,求同事辦事時態度一定要誠懇,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義。需將事情的前因後果、利害關係說個清清楚楚。要說明為什麼自己不辦或辦不了而去找他辦。總之,要讓同事了解得十分清楚,知根知底。你的態度越誠懇,同事也就越不可能拒絕你。另外托同事辦的事,一般還應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成則成,不成則不成,這樣的話同事才能有的放矢。不要托同事辦一些目的不明確、比較籠統的事,應該托同事辦一些難度不大、目標明確、效果顯著的事,這樣有利於你向他致謝。 同事之間,關係微妙,個性相差很大;同事之間,只有以誠相交,才有可能在關鍵時刻幫得上你。 人的個性千差萬別,有的含蓄、深沉,有的活潑、隨和,有的坦率、耿直。含蓄、深沉者可以表現出樸實、端莊的美,活潑、隨和者可以表現出熱誠、活潑的美,坦率、耿直者也有透明、純真之美。人生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種美的個性之中,有一種共同的品性,那就是真誠。 真誠的低層次要求是不說謊,不欺騙對方,但在複雜的社會活動中,目的和手段要有一定的區別。醫生為了減輕病人的痛苦,以利於治病救人,往往向病人隱瞞病情,編造一套謊話給病人。這樣才能使病人早日康復。它表現的不是虛偽,而是更高、更深層的真誠,是出於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的真誠。只有智慧、德性和能力達到高度統一的人,才能表現出這種深層次的真誠美。 情與義就是一種真誠,同事相交需要真誠! 日本大企業家小池曾說過:「做人就像做生意一樣,第一要訣就是誠實。誠實就像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別想有生命了。」 這段話也可以說概括了小池成功的經驗。 小池出身貧寒,20歲時就替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有一段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半個月內就跟33位顧客做成了生意。之後,他發現自己所在公司賣的機器比別的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昂貴。他想,同他訂約的客戶如果知道了,一定會對他的信用產生懷疑。於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帶著訂約書和訂金,整整花了3 天的時間,逐門逐戶去找客戶,老老實實向客戶說明,他所賣的機器比別家的機器昂貴,為此請他們廢棄契約。 這種誠實的做法使每個訂戶都深受感動。結果,33人中沒有一個與小池廢約,反而加深了對小池的信賴和敬佩。 誠實真是具有驚人的魔力,它像磁鐵一般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後來,人們就像小鐵片被磁鐵吸引似的,紛紛前來他的店購買東西或訂購機器,這樣沒多久,小池就成為「鈔票滿天飛」的人了。 日本專門研究社會關係的穀子博士有一次說:「大多數人選擇朋友都是以對方是否出於真情而決定的。」他說有一個富翁為了測驗別人對他是否真誠,就偽裝病重住進醫院。 結果,富翁說:「很多人來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許多人都是希望分配我的遺產而來的,特別是我的親人。」 第19節:連乞丐都不受嗟來之食穀子博士問他:「你的朋友也來看你嗎?」 「經常和我有來往的朋友都來了,但我知道他們不過是當做一種例行的應酬罷了。」 「還有幾個平素和我不睦的人也來了,但我知道他們只是樂於聽到我病重,所以幸災樂禍地來看我。」 照他的說法,他測驗的結果或許是,根本沒有一個人在「真誠」方面及格。 穀子博士就告訴他:「我們為什麼苦於測驗別人對自己真誠?測驗一下自己對別人是否真誠,豈不更可靠?」 與其試探別人的真誠,不如問問自己是否真誠。因為我們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思想,總是希望別人為自己赴湯蹈火,而自己對別人則樣樣三思而後行。這樣的思想確實要不得。 請求同事幫助時,應當帶著深情厚義的誠懇態度。 向別人提出請求,無論請求別人幹什麼,都應當「請」字當頭,即使是在自己家裡,當你需要家人為你做什麼事時,也應當多用「請」字。向別人提出較重大的請求時,還應當把握恰當的時機。比如,對方正在聚精會神地思考問題或操作實驗,對方正遇到麻煩或心情比較沉重時,最好不要去打擾他。如果你的請求遭到別人的拒絕,也應當表示理解,而不能強人所難,更不能給人臉色,不能讓人覺得自己無禮。 請求同事,還要端正態度,注意語氣,雖然請求時無須低聲下氣,但也絕不能居高臨下,態度傲慢,非要別人答應不可,而應當語氣誠懇,平等對待,要有協商的語氣。如「勞駕,我過一下,行嗎?」「對不起,請別抽煙,好嗎?」「什麼時候打打球,怎麼樣?」同時,還要體諒對方的心理。「我知道這事對你來說不好辦,但我實在沒有辦法,只好難為你了。」 當有客觀原因,你的同事不能答應請求,你不能抱怨、憤怒甚至是惡語相對,還得還禮道謝:「謝謝你!」「沒關係,我可以找別人。」「沒事,你忙你的吧!」這樣你的同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肯定會鼎力相助。如果你不能體諒對方,甚至對同事加以抱怨,就等於堵死了再次向同事提出請求的通路。 愛惜同事的面子 聰明人在與同事交往的過程中,從不把話說死、說絕,說得自己毫無退路。例如,「我永遠不會辦你所搞砸的那些蠢事。」「誰像你那麼不開竅,要是我幾分鐘就做完了。」「你跟某某一樣缺心眼兒,看他那巴結相。」這些話無論是誰聽了都不會痛快。人人都很愛惜自己的面子,而這樣絕對的斷言,顯然會大大損人面子。 《聖經。馬太福音》中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這句話被多數西方人視為工作中待人接物的「黃金準則」。 真正有遠見的人不僅在與同事一點一滴的日常交往中為自己積累最大限度的「人緣兒」,同時也會給對方留有相當大的迴旋餘地。給別人留面子,實際也就是給自己掙面子。 人人都有自尊心和虛榮感,甚至連乞丐都不願受嗟來之食。因為太傷自尊、太沒面子,更何況是原本地位相當、平起平坐的同事。 但很多人卻總愛掃別人的興——當面令同事面子掛不住,以致撕破臉皮,互不相讓,反目成仇。 湯姆。韋恩原先在電氣部門時,是個一級人才,但後來調入計算部門當主管後,卻被發現非其所長,不能勝任。但公司領導不願傷他的自尊,畢竟他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何況他又十分敏感。於是,當局給了他一個新頭銜:通用公司諮詢工程師,工作性質仍與原來一樣,而讓別人主管那個部門。 湯姆很高興,通用公司當局也很高興,因為他們終於把這位易暴易怒的明星造就成功,而沒有引起什麼風暴——因為他仍保留了面子。 時時想到保留他人的面子,這是何等重要的問題!而我們卻很少有人考慮到這個問題。許多人常常喜歡擺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嚇,在眾人面前指責同事或下屬,卻沒有考慮到是否傷了別人的自尊心。其實,只要多考慮幾分鐘,講幾句關心的話,為他人設身處地想一下,就可以緩和許多不愉快的場面。 第20節:一旦緣盡則情盡尼瑪小姐是一位食品包裝業的行銷專家,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一項新產品的市場測試。可是,她卻犯了一個大錯,整個測試都必須重來一遍。當她開會向老闆報告時,她恐懼得渾身發抖,以為老闆會狠狠訓她一頓。可是老闆不是她想像的那樣,而是謝謝她的工作,並強調在一個新計劃中犯錯並不稀奇,他有信心等待第二次測試。老闆給尼瑪留了面子,使她深為感動。果然第二次測試她進行得十分成功。 同窗之誼要善加利用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成為同學,實是緣分不淺。雖相處時間不長,但這中間的關係值得珍惜,值得持續下去。如果你與同學分開後,還能保持一種相互聯繫、愈久彌堅的關係,對你的一生,或者說對你將來所要達到的目標與理想是會很有好處的,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許是你所從未想到的。 同學有時會在很關鍵的時刻幫上你一個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時一定要注意與同學培養、聯絡感情。只有平時經常聯絡,同學之情才不至於疏遠,同學才會甘心情願地幫助你。如果你與同學分開之後從來沒有聯絡過,你去托他辦事時,一些比較重要的關於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會幫你。 有人說:「同學之情只有幾年,一旦緣盡則情盡,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其實這是很錯誤的一種看法。 無論從實用主義,或從情感價值角度去看,同學的友誼都值得我們保持和維繫。 三國時蜀國的創建者劉備的一段經歷就告訴了我們同樣的道理。劉備還在讀私塾時,由於講義氣、聰明,因此成了同學中的頭。在幾年中,他經常幫助其他同學,與他們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後來長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劉備與這些要好的同學也就各奔東西了。 但,雖然大家分開了,劉備卻很注重經常與同學保持聯繫。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劉備讀書時最合得來的朋友。石全讀完書後,回家繼續供奉自己的老母親,以盡孝道,靠打柴賣字畫為生。劉備不嫌其清貧,經常邀請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討當時的天下形勢。這樣的聚會每次都很融洽,劉備與石全的關係也不斷地加強,情若手足。 後來,劉備為了實現自己心中宏偉的目標,就帶領一支隊伍參加了東漢末年的大混戰。初時,劉備軍事實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戰中,劉備所帶的軍隊被全部殲滅,只他一人逃脫,被石全隱藏了起來,逃過了一劫。 可見,同學關係有時在危急關頭能幫上大忙,起到排憂解難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記住的一點是,這中間的好處是來自於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在與同學分開之後並沒有經常性的相聚,關係之好從何談起,從中受益則更是一紙空文了。所以,只要你有這份心、這份情,真誠地維持分開之後的同學關係,你的人際面會更加的廣泛,路子也會比別人多出幾條。 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來自交流。獲得感情的惟一方法,在於平時多加聯繫,經常聚會就是加強聯繫、加深感情的一種方法。 人是有情之靈物,人人都難逃脫一個「情」字。儘管當今社會流行一句話:「認錢不認人」,但是「人情生意」從未間斷過。人既然能夠為情而死,那麼為情而做生意又有何不可? 所以,同學之間在平時人際交往中也需「感情投資」。 讓我們以做生意為例。所謂「感情投資」,說簡單點,就是在生意之外多了一層相知和溝通,能夠在人情世故上多一份關心,多一份相助。即使遇到不順當的情況,也能夠相互體諒,「生意不成人情在」。 你在生意場上遇到了比較投緣的人,有了成功的合作,感情也自然融洽起來,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有緣」人。有緣自然有情,關係好起來,互相付出自然不在話下。問題在於如何保護和持續這種關係,繼續愛護它,使其天長地久。 其實,就算是有「緣」,彼此能夠一拍即合,要保持長期的相互信任、相互關照的關係也不容易,仍然需要不斷地進行「感情投資」。第21節:人情變成了敵意在商場上,各自都有各自的利益,彼此都曉得商人多詐多奸,人與人交往不能不防,所以很容易互相起疑心。結果「緣」就會由合作轉為對立,人情變成了敵意。情場上,最愛的人常常會變成最恨的人,這在商場上也屢見不鮮。相互最仇視的對手,往往原先是最親密的夥伴。反目成仇的原因,恐怕誰也說不清,留下的都是互相指責和怨恨。 為什麼走到這一步?往往是因為忽略了「感情投資」。 很多人都有這種毛病,一旦關係好了,就不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保護它了,往往會忽略雙方關係中的一些細節問題。例如該通報的信息不通報,該解釋的情況不解釋,總認為「反正我們關係好,解釋不解釋無所謂」,結果日積月累,形成難以化解的矛盾。 而更不好的是人們關係親密之後,總是對另一方要求越來越高,總以為別人對自己好是應該的;但是稍有不周或照顧不到,就有怨言。由此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最後損害雙方的關係。 可見「感情投資」應該是經常性的,也不可似有似無,從生意場到日常交往,都應該處處留心,善待每一個關係夥伴,從小處細處著眼,事事落在實處。 求同學善用激將法 激將法也是一種說服人的技巧。使用激將法往往能夠使被說服者感情衝動,從而去做一件他在平常情況下——比如請求他或同他商量——可能不會去做的事;激將法還可以激起對手的憤怒、羞恥感、自尊感、嫉妒感或羨慕感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處於激動之中的對象是想不到怎樣上了激將者的當的。 唐天祐年間(公元904 ~907 年),叛臣朱全忠用計誘騙五路兵馬反駐守太原的唐晉王李克。叛軍中的一員猛將高思繼異常勇猛,且善用飛刀,百步取人,後來被晉王李克的十三太保李存孝生擒。本意留他在帳前聽用,可高思繼卻執意要回山東老家過「苦身三頃地,付手一張犁」的田園生活,改惡從善。後來李存孝被奸臣康立君、李存倍所害,朱全忠聞李存孝已死,又發兵來犯,帳前王彥章不僅勇猛蓋世,且智謀過人。晉王將士皆啞然相對,無人請戰,晉王見狀,痛哭一場。還是長子李嗣源說道:「昔日降將高思繼閑居山東鄆州,何不請他迎敵?」晉王聞言大喜,遂命李嗣源前往山東求將。 李嗣源來到山東農村,直奔高家莊尋高思繼。提起前事,高思繼說道:「自勇南公李存孝饒了我性命,回到老家,『若身一頃地』與世無爭,今已數年,早把兵家征戰之事置之身外。今日相見,別談這些。」李嗣源見高思繼已無相從出山之意,心想,自古道:文官言之,武將激之。對高將軍好言相求,難以收效,必須巧用激將之法,激其就範。於是,他編出一通謊言,說道:「天下王位,各鎮諸侯,皆聞將軍之名,如雷貫耳,稱羨不已。我與王彥章交戰被他趕下陣來,我對王彥章說:」今來趕我,不足為奇,你如是好漢,且暫時停戰,我知道山東渾鐵槍白馬高思繼,蓋世英傑,有萬夫莫當之勇。待我請來,與你對敵。『王彥章見我陣營前誇耀將軍,憤然大叫:「就此停戰,待你去請他來,不來便罷,若到我寶雞山來,看我不把他剁成肉醬!』」高思繼經此一說,不禁被激得心頭火起,口中生煙,大叫家丁:「快備白龍馬來,待我去生擒此賊!」遂披掛上馬,辭家出山,往寶雞山飛馳而去。 高思繼和李嗣源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到唐營,不但唐晉王喜出望外,三軍將士亦是異常振奮。第二天,王彥章又來挑戰,唐晉王引高思繼出馬迎戰,高思繼與王彥章廝殺起來,連斗300 回合,難分勝負,直戰到天黑,雙方見天色已晚,才鳴金收軍。這次戰了平手,但卻是唐營軍民出師以來的第一次,軍威大振,信心大增,個個摩拳擦掌,準備來日再戰。 高思繼本來已經看破紅塵,決心棄武從耕,安度田園生活。李家雖對他有再生之恩,但正面動員他出山,重返軍旅時,他卻以「與世無爭」相拒。然而,當李嗣源借用謊言激他時,他卻毅然披掛上馬,重返戰場,一斗就是300 回合。可見,激將法的確是遊說的一個重要手段。 第23節:無事不登三寶殿但這時不妨來點「旁門左道」,不要鑽牛角尖,要想方設法找出與他在血緣上相連的地方,當然,這裡的想方設法不是要你去騙,而是要你去找,努力地去找。七大姑、八大姨,或者他的爺爺的堂弟的妻子是你外公的妹妹,要不然有可能你的姑媽的表哥的侄子的女兒是他的妻子……這樣一找起來,就有可能找出一點端倪。畢竟,既為老鄉,同住一個範圍之內,彼此血緣相近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這樣看來,無論近親、遠親,只要是「親」,就可在老鄉關係上再加一層基礎,底子再牢靠些,以後的關係就有可能發展得更快、更好些。任何人面對「親」人,無論是近、是遠,在接待的態度上,總會與別人有些不同,也不論這不同點有多大,這就可能與之搞好關係。 在這裡要說明的就是,去找與老鄉之血緣關係,是希望彼此在關係上有一層另外的保護膜,但這層保護膜千萬不能是自己做了一層貼上去的,那樣的關係是持續不了多久的,一旦膜破了、裂了,於己於他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綜上所述,運用這種方法與技巧要有一個前提:老鄉之間需有真正的血緣關係。當然,運用在於自己,如果真的沒有血緣關係,也毋須強求,否則,結果可能更糟。 搞好網路關係 要找一份好工作,建立網路關係乃是最有效的方法。這包括把你本人的志願透露給親戚、朋友知道,跟以往的同事、上司、老師及其他公司的人員等保持良好關係。 當有人向你求助的時候,千萬不要左推右搪,盡己所能幫助對方。由於人類社會主要建立在「饋贈關係」之上,有來才有往。你幫助別人,他欠你一個人情,日後你求他,他才會反過來幫助你。有一點需特別注意,對所有人都不應採取「無事不登三寶殿」的態度,平日注意與人保持聯絡——哪怕是一個電話也好——讓別人知道,他們在你心目中佔有一席之地。如果到有事才找人,未免顯得太過功利主義,徒然惹人反感。但如果你失業,不要立刻打電話給與你有關係的人士,請他們介紹工作給你,因為短時間內未必有職位空缺,這會使別人很難做。 你可以婉轉地向素來跟你有聯繫的人提及你目前的狀況,詢問一下他們找工作的意見,或者問他們是否願意為你充當介紹人。 你這樣做,無形中已告訴了他們你目前隨時可以應聘,但同時,卻沒有向別人施加太大壓力。 除了跟別人進行直接接觸外,你還可以通過一些間接方法,讓同事知道你的存在。例如替某些專業雜誌撰稿,令行內人知道你的實力,到有需要時,他們可能會首先想起你。 懂得搞好網路關係的人會不斷發揮和建立新的網路,擴大本身的影響力。到自己有條件開創事業時,跟你有關係的人士,往往會成為你的首批顧客。還有一點要留意,在建立網路關係時,不要只與「大腕」打交道,不妨也跟行業內的中下階層人員保持聯繫,因為你永遠難以估計他們什麼時候可幫助你。 換工作並不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情,無須故作神秘,如果你希望有更多選擇工作的機會,你需要多聽取朋友的意見,把自己的意願明明白白地說出來,讓大家替你留意一下,須知道向人求助是一件很平常之事,不必擔心人家會看不起你。 幫人做事要實在 一些比較不錯的朋友托我們辦事時,我們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為了給對方一個台階,往往對對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並不是你想辦就能辦到的,有時受各種條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當朋友提出托你辦事的要求時,你首先得考慮,這事你是否有能力辦成,如果辦不成,你就得老老實實地說,我不行。隨便誇下海口或礙於情面都是無濟於事的。 當然,拒絕別人的要求也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說話技巧大學」的一位教授說:「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難事兒,而當別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亦是叫人頭痛萬分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之話了。」 第24節:一石三鳥 的確,在承諾與拒絕兩者之間,承諾容易而拒絕困難,這是誰都有過的經驗。 有人來拜託你一件事,這人必有計劃而來,最低限度,他已準備好怎樣說。如果你在這方面,一點準備都沒有,那麼,他可能穩佔上風。 他拜託的事,可為或不可為,或者是介乎兩者之間,你的答覆是怎樣呢?許多人都會採取拖延的手法。「讓我想想看,好嗎?」這話常常會被運用。 但有些時候,許多人會作一種不自覺的承諾,所謂「不自覺的承諾」,就是「自己本來並未答允,但在別人看來,你已有了承諾」。這種現象,是由於每一個人都有怕「難為情」的心理,「拒絕」屬於難為情之類,能夠避免就更好。 但要記住,現在大多數人都喜歡「言出必行」的人,卻很少有人會用寬宏的尺度去諒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理由。我們常常聽見某甲埋怨某乙,說:「某乙分明答允了我……但……」事實上,某乙可能答應過某甲,但那不過是某乙怕難為情,不好意思拒絕而已,過後他仔細一想,便覺得這事兒根本不可能辦成,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這事兒實在是強人所難。但是某甲真的會自責而不責人嗎?恐怕不會的,而在旁人看來,也總是覺得某乙不對,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已經沒人注意當初的一切了。 拿破崙說:「我從不輕易承諾,因為承諾會變成不可自拔的錯誤。」 當我們在朋友面前,被逼得「非答應不可」,而實際上明知這事兒不該答應時又該怎麼辦呢? 人際關係學家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在聆聽別人陳述和請求完畢之後,輕輕搖搖頭,而態度並不強烈。」 輕輕搖搖頭,代表了否定,別人一看見你搖頭,知道你已拒絕,跟著你可以從容說出拒絕的理由,使別人易於接受你不能「遵辦」的苦衷,就不會對你記恨在心。 有許多事情往往是這樣的,看來應該做,但一做起來很麻煩,比如你有一位好友做了人壽保險經紀,他來向你說了一大堆買人壽保險的好處,然後請你向他買100 萬元保險。你也明知此舉真有益處,但是,後來當你細心一想,如果照他的要求,你每月要付出的保險費等於你收入的1 /3 ,而目前你的收入也不過是僅可敷衍日常生活所需。你心裡清楚這事很難辦到,你就不妨「輕輕地搖頭」,然後說出上述的理由。 有些人喜歡拖,或要人家跑幾次來聽他的最後答覆,這都不是很好的應酬之道。我們不是常常聽見這樣的怨言:「他不答應,早該對我說呀!」 這樣一來,你在別人眼裡就成了一個言而無信的偽君子。 有時,出於難為情,對於別人提出的請求沒法一口回絕。在這種情況下,許諾就要掌握分寸,應根據不同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許諾方式和方法。這裡有三種方法可資借鑒: 一是對把握性不大的事可採取彈性的許諾。如果你對情況把握不很大,就應把話說得靈活一點,使之有伸縮的餘地。例如,使用「儘力而為」「盡最大努力」「儘可能」等有較大靈活性的字眼。這種許諾能給自己留下一定的迴旋餘地,但一般會給對方留下疑慮。 二是對時間跨度較大的事情,可採取延緩性的許諾。有些事情,當時的情況認準了,可是由於時間長了,情況會發生變化。這時,你在許諾中可採用延緩時間的辦法,即把實現許諾結果的時間說長一點,給自己留下為實現許諾創造條件的餘地。比如,有人要求老闆給自己加薪,老闆可以這樣說:「要是年終結算,廠里經濟效益好,我可以給你晉陞一級工資。」用「年終結算」一語表示實現許諾時間的延緩,顯得既留有餘地,又合情合理。 三是對不是自己所能獨立解決的問題,應採取隱含前提條件的許諾。這即是說,如果你所作的承諾,不能自己單獨完成,還要謀求別人的幫助,在許願中可帶一定的限制詞語。 比如,你許諾幫助朋友辦理家屬落戶的事情,這涉及到公安部門和國家有關政策,你不妨這樣說更恰當一點:「如果以後公安部門辦理農轉非戶口,而且你的條件又符合有關政策,我一定幫忙。」這裡就用「公安部門辦理」和「符合有關政策」對你許諾的內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見自己的誠意,又話語靈活,具有分寸,還向對方暗示了自己的難處(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鳥! 第25節:亂開「空頭支票」 為人處事,應當講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許諾不可隨意為之,信口開河。明智者事先會充分地估計客觀條件,儘可能不做沒有把握的許諾。 須知,許了的承諾,就應努力做到。千萬不可因一時事急,亂開「空頭支票」,愚弄對方。一旦自食其言,對方一定會特別惱火。 萬一因情況有變而沒實現自己的許諾,也應向對方如實地說明原因,並誠懇地道歉,以求得對方的原諒和理解。 對於自己根本沒有能力辦到或不想辦的事情,最好及時回絕。拒絕並不是簡單地說一句「不行」,而是要講究藝術——既拒絕了對方的不適當要求,又不致傷害對方的自尊,也不損害彼此的關係。 借用他人的智慧 一個人有無智慧,往往體現在做事的方法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別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 你應該明白,不嫉妒別人的長處,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能夠加以利用,協調別人為自己做事,與合作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信譽,是成大事的基本法則。 如果你覺得有必要培養某種自己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動去找具備這種特長的人,請他參與相關團體。三國中的劉備,文才不如諸葛亮,武功不如關羽、張飛、趙雲,但他有一種別人不及的優點,那就是一種巨大的協調能力,他能夠吸引這些優秀的人才為他所用。多一樣才華,等於錦上添花,而且通過這種渠道結識的人,也將成為你的夥伴、同業、同事、專業顧問,甚至變成朋友。能集合眾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壯成長、邁向成功之路的可能。 能夠發現自己和別人的才能,並能為我所用的人,就等於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聰明的人善於從別人身上吸取智慧的營養補充自己。從別人那裡借用智慧,比從別人那裡獲得金錢更為划算。讀過《聖經》的人都知道,摩西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導者之一。他懂得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幫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當摩西帶領以色列子孫前往上帝許諾給他們的領地時,他的岳父傑塞羅發現摩西的工作實在過度,如果他一直這樣下去的話,人們很快就會吃苦頭了。於是傑塞羅想法幫助摩西解決了問題。他告訴摩西將這群人分成幾組,每組1000人,然後再將每組分成10個小組,每組100 人,再將100 人分成2 組,每組各50人。最後,再將50人分成5 組,每組各10人。然後,傑塞羅又教導摩西,要他讓每一組選出一位首領,而且這位首領必須負責解決本組成員所遇到的任何問題。摩西接受了建議,並吩咐那些負責1000人的首領,分別找到知己勝任的夥伴。 用心去傾聽每個人對你的計劃的看法,是一種美德,它是一種虛懷若谷的表現。他們的意見,你不見得各個都贊同,但有些看法和心得,一定是你不曾想過、考慮過的。廣納意見,將有助於你邁向成功之路。 萬一你碰上向你澆冷水的人,就算你不打算與他們再有牽扯,還是不妨想想他們不贊同你的原因是否很有道理?他們是否看見你看不見的盲點?他們的理由和觀點是否與你相同?他們是不是以偏見審視你的計劃?問他們深入一點的問題,請他們解釋反對你的原因,請他們給你一點建議,並中肯地接受。 另外,還有一種人,他們無論對誰的計劃都會大肆批評,認為天下所有人的智商都不及他們。其實他們根本不了解你想做什麼,只是一味認為你的計劃一文不值,註定失敗,連試都不用試。這種人為了誇大自己的能力,不惜把別人打入地獄。 要是碰上這種人,別再浪費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苦苦向他們解釋你的理想一定辦得到。你還是去尋找能夠與你分享夢想的人吧。 借別人的錢,賺更多的錢 一個初涉商道,手頭資金不足的人,怎樣才能借別人的錢,賺更多的錢呢?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 丹尼爾。洛維格,1897年生於美國密歇根州的小鎮南海漫,洛維格的父親是個房地產經紀人。洛維格10歲時,父親和母親因為個性不合離婚了。這樣,洛維格跟隨父親離開家鄉,來到了得克薩斯州的小城——阿瑟港,一個以航運業為主的城市。 第26節:空手套白狼洛維格對船情有獨鍾,幾乎到了著迷的程度,終於高中沒念完就去碼頭工作了。他先給一些船主做幫工,拆裝、修理輪船引擎。洛維格對這一行有出奇的天賦,簡直稱得上是無師自通。 由於他手藝出眾,攬的活越來越多,忙都忙不過來。於是他乾脆辭職,獨自開了個修理行。 就在洛維格即將30歲的時候,靈感開始迸發了。童年的一個小小的賺錢經歷出現在他的腦海里。 在他9 歲時,偶然獲悉鄰居有艘柴油機帆船沉在了水底,船主想放棄它。洛維格向父親借了50美元,用其中一部分雇了人把船打撈上來,又用一部分從船主手裡買下了它,然後用剩下的錢請人把那條幾乎報廢的帆船修理好,再轉手賣了出去。這樣他凈賺了50美元。他知道如果沒有父親的50美元,他難以做成這筆交易。洛維格發現,對於一貧如洗的人,要想擁有資本就得借貸,用別人的錢開創自己的事業,為自己賺更多的錢。 洛維格能選擇的惟一辦法,就是向銀行申請個人貸款。在相當長的日子裡,紐約的很多家銀行里都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得說服銀行家們貸給他一筆款子,並且使他們相信他有償還貸款本金及利息的能力。可是銀行對他的請求一一給予了拒絕,理由很簡單,他幾乎一無所有,貸款給他這樣的人風險很大。希望像一個個肥皂泡般破滅。就在絕望之際,洛維格突然計上心來。他有一條尚能航行的老油輪,他把它重新修理改裝,並精心「打扮」了一番,以低廉的價格包租給一家大石油公司。然後,他帶著租約合同去找紐約大通銀行,說他有一艘被大石油公司包租的油輪,如果銀行肯貸款給他,他可以讓石油公司把每月的租金直接轉給銀行,以分期抵付銀行貸款的本金和利息。 經過研究,大通銀行的經理們答應了洛維格的要求。當時大多數銀行家都認為此舉簡直不可思議,把款貸給洛維格這樣一個兩手空空的人,等於是把錢白白扔進大海里。但大通銀行的經理們自有他們的道理:儘管洛維格本身沒有資產信用,但是那家石油公司卻有足夠的信譽和良好的經濟效益。除非發生天災人禍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只要那條油輪還能行駛,只要那家石油公司不破產倒閉,這筆租金肯定會一分不差地入賬的。洛維格的思維巧妙之處在於他利用石油公司的信譽為自己的貸款提供了擔保。 他拿到了大通銀行的第一筆貸款,馬上買下了一艘貨輪,再動手加以改裝,使之成為一條裝載量較大的油輪。他採取同樣的方式,把油輪包租給石油公司,獲取租金,然後又以租金為抵押,重新向銀行貸款,然後又去買船,如此循環往複,像滾雪球似的,一艘又一艘油輪被他買下,然後租出去。等到貸款還清,整艘油輪就屬於他了。隨著一筆筆貸款逐漸還清,油輪的租金不再用來抵付給銀行,而轉入了他的私人賬戶。 洛維格擁有的船隻越來越多,租金也滾滾而來,洛維格不斷積聚著資本,生意越做越大。不僅是大通銀行,許多別的銀行也開始支持他,不斷地貸給他數目不小的款項。 洛維格沒有就此滿足,他有了一個新的設想:自己建造油輪出租。 在常人看來,這是極為冒險的舉措。投入了大筆的資金,設計建造好了油輪,萬一沒有人來租,怎麼辦?憑著對船特殊的愛好和對各種船舶設計的精通,洛維格非常清楚什麼樣的人需要什麼類型的船,什麼樣的船能給運輸商帶來最好的經濟效益。他開始為一些顧客「量體裁衣」地設計一些油輪和貨船,然後拿著設計好的圖紙,找到顧客,一旦顧客滿意,立即就簽訂協議。船造好後,由這位顧客承租。 洛維格拿著這些協議,再向銀行申請高額貸款。此時他在銀行家心目中的地位已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以他的信譽,加上承租人的信譽,洛維格向銀行提出給予他很少人才能享受的「延期償還貸款」待遇,也就是說,在船造好之前,銀行暫時不收回本息,等船下水正式營運後,再開始歸還銀行貸款本息。這樣一來,洛維格可以先用銀行的錢造船,然後租出,以後就是承租商和銀行的事,只要承租商還清了銀行的貸款本息,他就可以坐收源源不斷的租金,自然而然地成為船的主人了。整個過程他不用投資一文錢。 洛維格的這種「空手套白狼」的賺錢方式,乍看起來有些荒誕不堪,其實每一步驟都很合理,沒有任何讓人難以接受的地方。 第27節:以死相助如果說洛維格的初步成功是靠了他的天才思維,那麼後來他的事業跨上巔峰,多少還是靠了一定的機遇。 二戰爆發時,也就是洛維格40歲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規模不小的船廠和碼頭。隨著太平洋戰爭的開始和加劇,美國政府大量需求船隻。洛維格和政府機構很快打上了交道,政府向他訂購了大量的船隻。洛維格的資本急劇地膨脹起來。 戰後,美國經濟開始走向繁榮。可是洛維格卻逐步陷入了困境。因為政府大大地提高了對造船業的稅率,各種各樣的稅賦像山一般沉重地壓得這一行業的人喘不過氣來。同時,工人工資提高,原材料價格上漲,形勢逼人。就在此時,洛維格以他的遠見,決定走出美國,向國外輸出資本。 當時,日本政府積極恢復經濟,正急需引進外資,以求發展。野心勃勃的洛維格把目光投向了那裡。日本戰前的海軍重港、從前專門生產其主力艦、航空母艦的地方——吳港,因為戰爭的緣故,被美軍夷為平地。工人們紛紛被遣散,造船廠也關門大吉了。當時日本人一心想重建它,但又不敢驚動美國政府,怕美國把吳港作為美軍的軍事造船基地。精明的洛維格猜透了日本政府的顧慮,便以私人的身份來到這裡,向有關部門進行遊說。他很快贏得了吳港地方官員的信任,跟他簽訂了造船協議,並向他提供了廉價的勞工和平價的鋼鐵。 洛維格租下了碼頭,不僅租金低廉,日本政府還給予他免稅免賦待遇。吳港的發展給洛維格的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他所造的船噸位越來越大,船隊也越來越龐大。在世界各地的海域里,都有了洛維格的船隻。 借錢生財,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洛維格可謂深悟經商之道。 打好「借」牌 借有幾種方式:或明借或暗借,或正借或反借。但不管怎樣都是為了打出一張「借」的狠牌,以便確保自己心想事成。 東漢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統一中原之後,統率20萬(號稱80萬)大軍沿長江東進,企圖迫使佔有江南六郡的孫權不戰而降,而後一統中國。 這時候,屢遭敗績的劉備已退守到長江南岸的樊口。受劉備的委託,諸葛亮隻身一人前往柴桑會見孫權。諸葛亮舌戰群儒,堅定了孫權迎戰曹操的決心,於是,孫權和劉備結為聯盟,聯合抗曹,孫、劉的軍隊與曹操的軍隊在赤壁相遇,拉開了赤壁大戰的序幕。 曹操軍隊不善水戰,初次交鋒,孫、劉佔了上風。曹操命令荊州降將蔡瑁、張允訓練水軍,周瑜大會群英,巧施離間計,使曹操斬殺蔡瑁、張允。曹操失去善於水戰的指揮,窘迫之際,將大船、小船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在一起,這樣,大江之上,任憑風大浪大,戰船不再顛簸,曹操以為得計。 周瑜得知消息,決心用火攻打敗曹軍。但是,時值冬季,江上多西北風,若用火攻,不但燒不了曹軍,反倒要燒了自家戰船,周瑜為此坐卧不寧。諸葛亮能察天文地理,早已測知冬至前後將會有一場大東南風出現,於是自告奮勇,要「借」一場東南大風,助周瑜一臂之力。 周瑜驚喜若狂,又得大將黃蓋以死相助,以「苦肉計」騙得曹操的信任。在東南風乍起之時,駕著十餘只載滿澆上了油和裹有硫磺、乾草等易燃物的戰船,在夜幕降臨之際,迅速接近了曹操的戰船。黃蓋一聲令下,點燃乾草,十餘艘戰船在東南風的勁吹之下,猶如十餘只火龍,直撲曹操的戰船。 剎時間,江面上煙火衝天。曹操的戰船連在一起,一船著火,幾十隻船跟著著火,曹操的水軍士兵大部分被燒死、溺死在江中。火從江面蔓延到曹軍岸邊的營寨,岸邊的曹營也變成了一片火海。 孫、劉聯軍乘勢水陸並進,曹操從華容道僥倖逃得性命,20萬大軍損失殆盡。 讓我們再舉一個借勢成事的例子:如果一個人後院起火,正好有風從背後來,結果可想而知。 1980年,美國總統競選的決戰是在共和黨候選人里根與民主黨候選人卡特之間進行,由於二人當時的實力旗鼓相當,因此他們二人展開了美國競選史上最激烈的爭奪戰。 當時的卡特是已經當政4 年的在職總統,但政績並不突出,而且內政方面不能令人滿意,國內通貨膨脹加劇,失業人數猛增。人們對這些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十分不滿,怨聲載道。而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擊卡特經濟政策失誤,並聳人聽聞地宣稱他要消除「卡特大蕭條」。第28節: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這時的卡特也抓住廣大民眾關心的戰爭與和平問題,指責里根增加防務開支的主張是好戰之舉。 里根與卡特就是這樣唇槍舌劍,拳來腳往,雙方一時難決雌雄。 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廣播、電視、報紙等大眾傳播媒介對人們的影響極為廣泛。一個人的形象,在美國民眾的心中往往佔有重要位置,有時甚至直接決定了選民投誰一票。所以,總統選舉,與其說是選民在選擇候選人的政策綱領,不如說是在品味候選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風度。在這方面,里根可以說是佔據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里根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後,他當年在好萊塢演過的電影,一下子成了熱門,全國各地影劇院、電視台爭相放映。這股里根影視熱風,無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絕好的宣傳。人們從影視中看到,當年的里根英俊瀟洒、精明強幹,而現在仍然生機勃勃、幹勁十足,風度不減當年。這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視風興起的同時,里根還借電視媒體極力展示自己的風采。在與卡特的電視辯論中,里根表現得能言善辯、妙語連珠,而卡特則相形見絀、呆板遲鈍、結結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關鍵性的一場電視辯論後,民意測驗的結果,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 ,支持卡特的人下降為30%.1980年11月4 日大選結果,里根以絕對優勢大獲全勝。 卡特本身就因失業人數猛增等原因,引起後院起火。正趕上與里根爭奪總統,好萊塢電影之火終於把他燒得遍體鱗傷,「無顏見人」,從而退出了政治舞台。 可見,「借」是一張狠牌,就看你會不會打!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關於成事之借,有許多經典說法。例如,荀子說:「藉助於車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卻能遠行千里;藉助於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卻能渡江河。君子生性與別人無異,只是因為他善於藉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荀子有「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的東方智慧,牛頓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 在成功學中,「借」的意義何在?在關係網中,「借」是核心。關係網是人際關係的重要部分。把握了「借力」這一核心,就把握了關係網的精髓,就有可能通過借力,完成從沒錢、沒背景、沒經驗向成功的轉化。 古之「借風騰雲」「借屍還魂」「借腹懷胎」「借名釣利」「借力打力」「借雞生蛋」,無不是講究一個「借」字,講究藉助外部力量而求得發展。帆船出海,風箏上天,無不是「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人的成功,也需要借力。 香港,作為東亞四小龍之一,這顆最璀璨的明珠,就是憑藉與外國的大公司合營,借別人的知名品牌,借用外國原材料,借用外國公司的銷售渠道和銷售市場,從事加工製造,從事出口貿易。憑藉「借風騰雲」的思維,迅速使香港走向了繁榮。 台灣巨富陳永泰說得好:「聰明人都是通過別人的力量,去達成自己的目標。」 一個人大部分的成就總是承蒙他人之賜;他人常在無形之中將希望、鼓勵、輔助投入我們的生命中,從而激活了精神世界,常使我們的各種能力趨於銳利。 生命的生長,總依靠心靈從四處吸收營養,而這種營養,官能的感覺是不能覺察、不能測量的。從耳目中吸收進「力量」,而這種力量的吸收不是取道於官能的視覺、聽覺神經的。一個成功人士,肯定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肯定有著發達的關係網。 所以,一個人力量有多大,不在於他能舉起多重的石頭,而在於他能獲得多少人的幫助。一幅名畫中最偉大的東西,不在於畫布上的色彩、影子或格式,而是在這一切背後的畫家的人格中——那黏著在他的生命中,那為他們所傳襲、所經歷的一切的總和所構成的一種偉大的力量! 任何人一跨入社會都應該學會待人接物、結交朋友的方法,以便互相提攜、互相促進、互相尊重,否則,單槍匹馬絕對難以發展到成功的地步。 鋼鐵大王卡內基曾經親自預先寫好自己的墓志銘:「長眠於此地的人懂得在他的事業過程中起用比他自己更優秀的人。」 第29節:善於觀察別人大部分人都有一種特長,就是善於觀察別人,並能夠吸引一批見識過人的良朋好友來合作,激發共同的力量。這是成功者最重要的,也是最寶貴的借人經驗。 任何人想成為一個企業的領袖,或者在某項事業上獲得巨大的成功,首要的條件是要有一種鑒別人才的眼光,能夠辨識出他人的優點,並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利用他們的這些優點。 一位商界著名人物,也是銀行界的領袖曾說:他的成功得益於鑒別人才的眼光。這種眼力使得他能把每一個員工都安排到恰當的位置上,並且從來沒有出過差錯。不僅如此,他還努力使員工們知道他們所擔任的位置對於整個事業的重大意義,這樣一來,這些員工無需人的監督,就能把事情辦得有條有理、十分妥當。 但是,鑒別人才的眼力並非人人都有。許多經營大事業失敗的人都是因為他們缺乏辨識人才的眼力,他們常常把工作分派給不恰當的人去做。他們本身儘管工作非常努力,但他們常常對能力平庸的人委以重任,反而冷落了有真才實學的人,使他們埋沒在角落裡。 其實,他們一點都不明白,一個所謂的幹才,並不是能把每件事情幹得很好、樣樣精通的人,而是能在某一方面做得特別出色的人。比如說,對於一個會寫文章的人,他們便認為是個幹才,認為他管理起人也一定不差。但其實,一個人能否做一個合格的管理人員,與他是否會寫文章是毫無關係的。他必須在分配資源、制定計劃、安排工作、組織控制等方面有專門技能,但這些技能並不是一個善寫文章的人就一定具備的。 世上成千上萬的經商失敗者,都敗在他們把許多不適宜的工作強加到僱員的肩上去,卻不管他們是否能夠勝任,是否感到愉快。 一個善於用人、善於安排工作的人就會在管理上少出許多麻煩。他對於每個僱員的特長都了解得很清楚,也儘力做到把他們安排在最恰當的位置上。但那些不善於管理的人卻往往忽視這個重要的方面,而總是考慮管理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這樣的人當然要失敗。 很多精明能幹的總經理、大主管在辦公室的時間很少,常常在外旅行或出去打球。但他們公司的營業絲毫未受不利因素的影響,公司的業務仍然像時鐘的發條機制一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他們如何能做到這樣省心呢?他們有什麼管理秘訣呢?沒有別的秘訣,只有一條:他們善於把恰當的工作分配給最恰當的人。 如果你所挑選的人才與你的才能相當,那麼你就好像用了兩個人一樣。如果你所挑選的人才,儘管職位在你之下,但才能卻要超過你,則你用人的水平真可算得上高人一等。 這不是什麼特別稀罕的事情,有許多僱員的辦事能力往往要在僱主之上,這些人只要機會一到,就可以立即自創事業。有很多本可以大建功業的人都是因為沒有把握好機會,以致一生默默無聞。不少青年人剛開始工作就顯示出驚人的才幹和做事的能力,但後來因為有了家庭、拖兒帶女,便不敢拿出全部的勇氣,去像他們的老闆那樣搏擊一番,闖出一片新的天空。雖然他們也常常想:如果自己獨立奮鬥,成就決不會在自己的老闆之下。 這種推測是合乎情理的,有許多人之所以有驚人的發展,成就偉大的事業,往往是因為他們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比如,當美國的政治發生重大變故、國內大亂、人民居無定所的時候,像林肯、格蘭特、法拉格特、謝爾曼等人便挺身而出,受命於危難之間,擔起了國家的重任。 一個人是唱不了大合唱的,必須借人而成事。由此可見,借人成事是至關重要的,你若忽略這一點,便只能演獨角戲。 第三章問題對應3 :權衡利弊法 無論是求人辦事,還是幫人辦事,人們都需要選擇辦還是不辦。在這時,就需要通過分析,擺出利弊得失,供人選擇。同時,我們也要明白,「予」是「取」的手段,「取」是「予」的目的,欲「取」才「予」。這是予取有道的基本道理。 提出利弊得失,供人選擇 第30節:取於不知不覺中不論是求人辦事,還是幫人辦事,人們都需要選擇辦還是不辦。選擇的目的就是為了權衡利弊得失。在權衡的過程中,有的人考慮得比較周全,有的人可能就只考慮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這時就需要通過分析提出利弊得失,供人選擇。 著名人際關係交往家卡耐基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 他曾租用紐約某家飯店的大舞廳,用來每季度舉辦一系列的講課。 在某一季度開始的時候,他突然接到通知,說他必須付出比以前高出3 倍的租金。卡耐基得到這個通知的時候,入場券已經印好,並且發出去了,而且所有的通告都已經公布了。 當然,卡耐基不想支付這筆增加的租金,可是跟飯店的人理論是沒有什麼用的。因此,幾天之後,他去見飯店的經理。 「收到你的信,我有點吃驚,」卡耐基說,「但是我根本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可能發出一封類似的信。你身為飯店的經理,有責任儘可能地使收入增加。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將會丟掉現在的職位。現在,我們拿出一張紙來,把你因此可能得到的利弊列出來,如果你堅持要增加租金的話。」 然後,卡耐基取出一張紙,在中間划了一條線,一邊寫著「利」,另一邊寫著「弊」。 他在「利」這邊的下面寫下這些字:「舞廳空下來」。接著他說:「你把舞廳租給別人開舞會或開大會是最划算的,因為像這類的活動,比租給人家當講課場能增加不少的收入。如果我把你的舞廳佔用20個晚上來講課,你的收入當然就要少一些。現在,我們來考慮壞的方面。首先,如果你堅持增加租金,你不但不能從我這兒增加收入,反而會減少自己的收入。事實上,你將一點收入也沒有,因為我無法支付你所要求的租金,我只好被逼到另外的地方去開這些課。你還有一個損失。這些課程吸引了不少受過教育、修養高的聽眾到你的飯店來。這對你是一個很好的宣傳,不是嗎?事實上,如果你花費5000美元在報上登廣告的話,也無法像我的這些課程能吸引這麼多的人來你的飯店。這對一家飯店來講,不是價值很大嗎?」 卡耐基一面說,一面把這兩項壞處寫在「弊」的下面,然後把紙遞給飯店的經理,說:「我希望你好好考慮你可能得到的利弊,然後告訴我你的最後決定。」 第二天卡耐基收到一封信,通知他租金只漲50% ,而不是300%. 在這裡,卡耐基沒有提出自己的要求,卻得到了減租。卡耐基一直都是談論對方的要求,以及他如何能得到他所要的。 取於不知不覺中 「予」是一種藝術,在「予」的過程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常常會收到最好的效果。 有位大富豪新蓋了幢別墅,豪華富麗,但就是缺少了點斯文氣息。有人建議,何不弄兩幅鄭板橋的字畫,往客廳里一掛,豈不就高雅脫俗了嗎? 不過,鄭板橋恃才傲物,鄙視權貴,一些達官顯貴想索求書畫,哪怕推著裝滿銀子的車來,也被拒之門外。 這該如何是好呢?想來想去,大富豪終於心生一計。於是,他便派手下四處打探鄭板橋的生活習慣和各種愛好,得知鄭板橋猶愛就著狗肉喝酒,心裡便有了譜兒。 這一天,鄭板橋出來散步,忽然聽見遠處傳來悠揚的琴聲,曲子甚雅,不覺感到好奇,這附近沒聽說有什麼人會奏琴呀?於是,他循聲而去,發現琴聲出自一座宅院。院門虛掩,鄭板橋推門而入,眼前的情景讓他大感驚訝:庭院內修竹疊翠,奇石林立,竹林內一位老者鶴髮童顏,銀髻飄逸,正在撫琴而鳴。哎呀,這不分明是一幅畫圖嗎? 老者看見他,立即戛然而止。鄭板橋見自己壞了人家興緻,有點不好意思。老者卻毫不在意,熱情讓他入座,兩人談詩論琴,頗為投機。 談興正濃,突然傳來一股濃烈的狗肉香,鄭板橋感到很詫異,但口水已經忍不住要流下來。 一會兒,只見一個僕人捧著一壺酒,還有一大盆爛熟的狗肉,送到他們面前。一見狗肉,鄭板橋的眼睛就粘在上面,老者剛說個「請」字,他連故作推辭的客套話都忘掉了,迫不及待地狂喝猛吃。 第31節:予之有術,取之有道風掃殘雲般地吃完狗肉,鄭板橋這才意識到,連人家尊姓大名還不曉得,就糊裡糊塗在人家這裡大吃一通,現在酒足飯飽,總不能就這麼一甩袖子,說聲「拜拜」就走吧! 然而,又該怎麼答謝人家呢?留點銀子吧,不僅太俗,而且自己出來散步沒帶錢呀。於是,他對老者說:「今天能與您老邂逅,實在是幸會,感謝熱情款待,我無以回報,請您找些紙筆,我畫幾筆,也算留個紀念吧。」 老者似乎有點不好意思,連聲說:「吃頓飯不過是小意思,何必在意!」 鄭板橋以為他不稀罕書畫,便自誇說:「我的字畫雖算不上極佳,但還是可以換銀子的。」 老者這才找來紙筆,鄭板橋畫完,又問老者的姓名,老者報了一個。鄭板橋覺得耳熟,但又想不起來是怎麼回事,還在落款處題上「敬贈某某某」。看看老者滿意地笑了,這才告辭離去。 第二天,這幾幅字畫就掛在大富豪別墅的客廳里,大富豪還請來賓客,共同欣賞。賓客們原以為他是從別處高價購買來的,但一看到字畫上有他的大名,這才相信是鄭板橋特意為他畫的。 消息傳開後,鄭板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著那天散步的路線去尋找,發現那原來是座無人居住的宅院,這才意識到,自己貪吃狗肉,竟然落入人家的圈套,上當了。 「予」要精於算 「予」是「取」的手段,「取」是「予」的目的,欲「取」才「予」,所以「予」要精於「廟算」。 美國某城郊外,有塊閑置多年沒法利用的不毛之地,有一天,土地所有者終於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找到當地政府部門,對官員說:「我這塊地不要錢,給你們蓋所大學如何?」當地政府欣然接受他的建議,並馬上調撥資金,組織施工,一年多的時間裡建起了一所頗具規模的高等學府。有大學就有學生,有學生就要消費。地皮老闆因贈地建校的義舉,輕易地取得了政府支持,在校門外建起了公寓、飯店、商場、影劇院等,形成商業一條街。只一年,贈送土地的損失,就從商業經營中賺了回來。贈送土地興辦學校是很光彩的事,服務教育事業,賺取一定的利潤也在情理之中,可謂「予之有術,取之有道」。《孫子。始計篇》說:「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無算乎?」「廟算」就是商議、謀劃,也就是用謀。這位地皮老闆正是精於廟算,巧妙地運用取予術,使一片荒涼的山坡,變為財源滾滾的商業寶地。 給予要真誠 友情的基礎是互惠的。商人之間友情的基礎,是利益上的互惠;摯友之間友情的基礎,是心靈上的互惠。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的人卻錯誤地認為把友情的基礎訂立在利益的互惠上,這樣的交友標準,是在於對方能有什麼利用價值,與之交往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好處。當對方能滿足自己的要求,為自己提供便利時,便形影難離,彷彿情深誼重,而一旦對方沒有了利用價值,或者遇到麻煩,便推委責任,退避三舍,甚至落井下石。這實在是一種自以為聰明的愚蠢。這麼做的結果,無疑是在向別人表明:這個人是多麼的無情無義,又是多麼的無恥。以後別人與你交往時,必然會小心提防,以免你故伎重演。 愛因斯坦說:「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於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且嚴正的朋友。」培根說:「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一種地地道道的非常可悲的孤獨,因為如果沒有真正的朋友,世界只不過是一片荒野;甚至在這個意義上還可以說,凡是生性不適宜於交友的人,其性格是禽獸的性格,而不是人的性格。」真正的朋友把友誼之情永恆為知心的傾訴,敞扉的宣洩,溫暖的安慰,愉悅的同享,希望的共勉,疑慮的消解和勸告的真誠。我們實在需要太多太多真正的友情,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給予我們情感的寄託。 任何給予都必須是主動的心理狀態。在公共汽車上,你給老幼病殘孕婦讓座,是你主動地發出惻隱之心,把關心投注於人,然後才產生給予的行為。越能主動幫助別人,就越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主動地給予,表示一個人的熱心,很容易就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寂寞與隔閡。 第32節:必須伸出溫暖的手我們給予別人的必須是愛,因此對給予的結果應負起責任,同時也要尊重對方的種種情況。如果我們給予的方式,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給予就喪失了意義。自己得到的回應,也必然不愉快。比如,長輩為了晚輩好,才指出晚輩的錯誤,但如果過分,就會變為辱罵,結果得到的是敵意和反抗。朋友與同事,也往往因耿直的諍言,帶來怒目相向,而破壞了和諧的關係。 給予是沒有條件的,有條件的給予會變得醜態百出。為了討好別人而表示笑容,固然也在表達親切,但因為缺乏真誠,而變得生硬、勉強,令人厭惡。同樣的,心中有所要求,才給予對方好處,對於真正的人際關係,沒有實質性的益處。因為它可能帶來更多的渴求,變成貪婪的操縱。 給予通過行為而實踐,無論給予的內容是什麼,不外乎使用語言、姿勢、表情和行動等手段。因此給予的行為態度,會影響給予的內容和品質。古人說,廉者不食嗟來之食。不禮貌、不尊重的賞賜,對方即使接受,也不會感激。因此,你要注意平常的言行態度,因為它也是我們給予的一部分。 給予,不能只對人類,而是要普及到大自然中的各種生命現象。現代人談保護動物,維護生態,古人稱之為「眾生平等」。大自然是人類的老師,但是在人類自強以後的不知什麼時候,人類開始征服自然並以征服者自居,殊不知人類在征服自然的同時卻讓自然懲罰了自己,真可謂玩火自焚。人類能善待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能夠對大自然的生命現象給予維護,大自然也一樣會給予回報。 學會給予鼓勵 鼓勵是一種精神給予。這種給予多為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強者對弱者施加的積極的態度上的支持。有了這種支持,被鼓勵者就會產生積極的力量。 我們平常養育孩子,太注意身體的成長和一般性教育,而很少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幾句活生生的金玉良言。我們太重視學歷的完成,很少給孩子以支持和鼓勵。正因為吝嗇於這方面的給予,才使得孩子認為家庭不夠溫暖,與父母產生了代溝。 支持和鼓勵,應該成為一種教育藝術。通過支持和鼓勵,能引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帶來信心和主動學習的力量。當然,支持和鼓勵,必須在掌握人性、了解孩子和深知教導的本質之後,才能產生有效的影響力。支持和鼓勵,有以下幾個可供參考的原則: 支持和鼓勵必須有明確的行為目標,不可籠統地加以讚美,不宜盲目地灌迷魂湯,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害無益。 支持和鼓勵必須能培養孩子的主動思考和積極態度。因此,你必須先設法使孩子主動表現之後,才對他的行為表示支持和鼓勵。 孩子遭遇挫折、失望、懼怕或退縮時,要先安慰,給他抒解心情的機會,然後再引導他看出希望,重建信心。 強制和辱罵是違背支持和鼓勵的教育方式的。孩子犯錯也需要支持才能改正。這種支持不是支持錯的行為,而是支持他改進的積極性,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 支持和鼓勵的最終目的是孩子的自我實現、獨立自主的思考和健康的人格,而不是一種溺愛。 我們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孩子缺乏支持和鼓勵。慣常的教導方式是利誘和強制,把孩子變成自己的一部分,用自己的目的和慾望來教育孩子,結果,孩子反倒成為大人達到自己願望的手段。這隻能稱為強制或引誘,而不是真正的支持和鼓勵。 教育的結果如果不是造就一個能獨立思考的個人,就不是好教育。為了培養一個有用的人才,我們應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 雷鋒精神為什麼能夠傳遍祖國大地,而且經久不衰?其實,它代表了人類內心的一種渴望:當自己身處逆境時,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同樣,當你看到有人身陷困境之中,正苦苦掙扎的時候會怎麼辦?視若無睹,從他身旁走過,還是走過去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拉他上岸?如果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當你希望自己有同樣遭遇之時有人也會幫助你,就應該勇敢地走過去,伸出你的手;如果你是領導,你沒有選擇,必須伸出溫暖的手。第33節:給予比接受快樂倪萍剛從山東調到中央電視台時,領導決定把《綜藝大觀》這一重頭戲交給她。而當時,楊瀾主持的《正大綜藝》風頭正旺,受到一致好評。實際上,她們兩人有對打擂台的味道。 但當時的倪萍剛從山東話劇院調入北京,還從來沒有這方面的經驗,所以她對自己根本沒有信心,更沒把握。而《綜藝大觀》可以說是倪萍來中央電視台後打的第一仗,它與倪萍的前途可以說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倪萍必須背水一戰,無退路可言。而北京人的傲氣和對於「外來妹」的輕視使她更為前途而擔憂。 所以,在拍攝前她惴惴不安,不知所措。這一切被導演看在眼裡,他走過來,對倪萍說:「別緊張,你有這個能力。你仔細想想自己的工作經歷,你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又演了好幾年的話劇,還拍過那麼多的電影和電視劇,這些應該給你積累了不錯的舞台感覺。可以說,你早已懂得了如何與觀眾交流,心裡清楚攝像機的方位和鏡頭的位置。而且,在此以前,你不是曾經主持了一段時間的《人與人》的專題片嗎?」 「你知道嗎?」導演頓了頓又接著說,「就在你主持《人與人》專題片時,就有人說這傢伙真上鏡,台詞說得好,這個倪萍,將來准出名,弄不好還出大名。」 導演的這番鼓勵讓倪萍重新恢復了自信,覺得眼前的一切其實算不了什麼,自己應該有能力勝任眼前的工作,她要做出成績給那些輕視她的人看看。 在她與牛群共同主持第一期《綜藝大觀》的排練中,牛群也不斷地鼓勵她:「倪萍,你永遠記住,誰都是從零開始的。我看你這個零比別人的起點都高。」 為了消除倪萍的緊張情緒,牛群甚至跟倪萍開起了玩笑:「倪萍,你不用緊張,有我在嘛,一旦你忘詞了,你就笑著看我,我就假裝忘詞了,這樣,觀眾肯定會以為是我出錯了。」 這一切,都讓倪萍深為感動。她終於順利闖過了第一關,行雲流水般地圓滿完成了她的主持工作。同時,她也一炮走紅。此後,億萬電視觀眾牢牢記住了一個名字——倪萍。 鼓勵他人,可以說是每位領導的常備良藥。它可以醫治處於困境中下屬的心理疾病,增強下屬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順利地完成領導交給他的工作。 給予比接受快樂 有的時候,人們總是在想,我能得到多少?而很少有人會去想,我做了多少,我讓別人得到了多少? 有些領導總是埋怨自己的下屬,工作沒有熱情,沒有積極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以不發獎金、減少福利待遇來「激勵」他們,希望以懲罰來喚起員工們的鬥志。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下面的這則小故事,相信能給人們某種啟示。 這一年的聖誕節,保羅的哥哥送給他一輛嶄新的高檔跑車作為聖誕禮物,這可是保羅夢寐以求的事。他開著跑車到處兜風,總是能引起路人羨慕的眼光。 這一天,保羅從他的辦公室出來時,看到街上有一名小男孩在他閃亮的新車旁走來走去,不時地用手摸摸這,摳摳那,滿臉都是羨慕的神情。 保羅饒有興趣地看著小男孩,從他的衣著來看,他的家庭顯然不屬於自己的這個階層。就在這時,小男孩抬起頭,發現了保羅,於是,他向保羅說道:「先生,這是你的車嗎?」 「是啊,」保羅無比自豪地說,「這是我哥哥送給我的聖誕禮物。」 小男孩睜大了眼睛:「你是說,這車是你哥哥送給你的聖誕禮物,而你卻不用花一分錢。對嗎?」 望著驚奇的小男孩,保羅覺得很可笑。但他還是禮貌地向他點點頭。 小男孩叫道:「哇,太棒了!我也希望……」 保羅自信地認為他知道小男孩下面想要說什麼。他肯定要說,他希望也能有這樣的一個哥哥。 但是小男孩說出的話卻讓保羅吃了一驚,他無比幸福地喃喃著:「我希望,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哥哥。」 保羅深受感動,他開始喜歡這個小男孩了,於是,便問他:「小夥子,願意坐我的車兜風嗎?」 第34節:做得還不夠好小男孩欣喜萬分地答應了。 逛了一會兒之後,小男孩突然轉身對保羅說:「先生,能不能麻煩你把車開到我家門口?求你了!」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小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大而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夥伴面前的確是件很神氣的事情。但讓保羅意想不到的是,這次他又猜錯了。 「麻煩你停在兩個台階那裡,等我一下好嗎?」小男孩跳下車,三步並作兩步地跑上台階,進入屋內。 不一會兒,他又出來了。不過他帶著一個小男孩,那應該是他的弟弟。那位小男孩,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著一隻腳。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邊的台階上,緊靠著坐下,然後指著保羅的新車子對弟弟說:「看見了嗎?就像我在樓上跟你講的一樣,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他不用花一分錢!將來有一天,我也要送你一部和這一樣的車子給你。這樣,你就可以看到我一直跟你講的櫥窗里那些好看的聖誕禮物了。而且,你還可以開著它到處去兜風,到你喜歡的大海邊,森林裡……」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走下車子,將那位腿腳不便的小弟弟抱到車上。他的哥哥眼睛裡閃著喜悅的光芒,也爬了上來。於是三人開始了一次令人難忘的假日之旅。 在這個聖誕節里,保羅明白了一個道理:給予比接受真的令人更快樂。 所以,請不要再埋怨你的下屬在工作上給予你的回報太少,在此之前,你應該仔細地想一想你對他們的關心和付出有多少。你是否給他們創造了可以讓他們舒心工作的環境;當他們工作中有了麻煩,你是不是熱心地幫助他們解決;他們生活中有了不幸,你是否用自己的愛去溫暖他們。 假如,以上的幾件事你都做到了,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你的下屬絕對不可能不認真工作。如果他們做得不如你想像中的好,其實,理由也只有一個,你做得還不夠好。來源:非凡TXT電子書論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印度的族群矛盾在加劇 宗教問題應以法律為最高裁判原則
※結婚前一定要問的13個問題
※租房要不要考慮風水 家中掛鐘好不好 各種風水問題戳開詳解
※腎陽虛的治療問題
※家裡有這種風水問題,一輩子發不了財!尤其是橫樑壓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