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婚姻:想找到幸福必須對自己誠實
騰訊讀書配圖
有這樣一個故事,在印度有一位雕塑家,他的崇拜者問他,如何在石頭上將大象雕刻得惟妙惟肖。
這位藝術家回答道:「很簡單,我只是鑿掉了所有不屬於大象的部分。」
經營婚姻需要同樣的理念。一個人如果真想在婚姻中找到幸福,就必須對自己誠實。所有自私的慾望都應被看成「黑洞」,嚴格排除在外;任何帶有收縮趨勢的期望都應被扼殺在萌芽階段。
不幸的是,我們的社會助長了自私與利己,它濃墨渲染婚姻中的喜悅和滿足感,絕口不提其中的責任與義務,結果大多導致悲劇的發生。
我身邊有一對伴侶,同時也是我的朋友,正是由於害怕發生悲劇而拒絕步入婚姻。這兩人已經在一起生活多年,可當我建議他們結婚的時候,他們卻告訴我,他們已經見識了很多朋友彼此忠誠地交往了數年,一經在隆重的婚禮上宣讀莊嚴的誓言之後,卻迅速地一拍兩散分道揚鑣。
我很吃驚,問他們為什麼。他們是這樣解釋的:那些人各自對婚姻抱有自己的想法,在結婚之後他們便從這些前提假設出發,對伴侶產生了新的期望。他們「皈依」了一種文化上的神話。例如,兩人都琢磨著對方欠了自己什麼。婚前,兩人的結合建立在彼此自由的精神基礎之上;婚後,這個基礎變成了能夠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
我們再一次看到確保婚姻的開闊性是多麼重要。結婚暗含著一種捨己為人的特質,它不應該演變成為討價還價的姿態。討價還價,還是留到自由市場里發揚光大吧。不過,這樣的變化仍舊屢見不鮮。人們的注意力從「我能給予多少」轉移到了「我能從中得到多少」。
我告訴這對友人,將問題歸咎於婚姻制度本身有失公允。之所以發生那種悲劇,是因為當事人對婚姻的當然狀態抱有錯誤的認識。
婚姻若想成功,必須以自由共享作為基礎,而不是建立在相互的義務感之上。義務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就是束縛。當夫妻雙方面對面,心裡想著「我能從婚姻中得到什麼好處」的時候,愛情便隨風而去了。不幸的是,人們甚至都不曾被教育著從更開闊的視角來思考這個問題。恰恰相反,當今社會有個越發普遍的趨勢,大家都在關注著世界可以給予我們什麼,而不是我們本身可以為他人、為世界做些什麼,以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加美好。
是時候該給中學生們開設一些課程,教他們如何創造令人滿意的幸福生活了,越早越好。其中就可以包含如何創造美滿和諧的婚姻。對於即將成年的孩子們來說,這難道不比中世紀史一類的科目更加貼近實際需要嗎?
我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堅信不疑,因而特別寫了一本名為《生活教育》的書,對如何讓孩子們做好準備迎接生活的挑戰提出了一些建議。我在書中搭建了一個教學體系,所包含的科目遠遠不止傳統的「閱讀—寫作—韻律」。它還要教會孩子們如何為自己、為他人、為實現終極的幸福好好生活。
共同的困惑
人們基本都是誤打誤撞走進婚姻的。他們錯將婚姻生活當做自己心中理想的圖畫,還輔以朦朧的燭光和輕柔的音樂。即便在這個浪漫的夢境中闖入了髒兮兮的尿布、待付的賬單和夫妻雙方因需求不同爆發的大吵,最後也會被皎潔的月光跟天使的合唱給過濾掉。在幸福的伴侶們眼中,籠罩在美好未來上空的烏雲,都會因彼此的微笑而煙消雲散;所有的啜泣都會變成歡唱;所有的衝突都會在和諧的氣氛中得到化解。
年輕人嚮往著永恆浪漫的愛情,對此,蕭伯納不是這樣說過嗎:「我簡直不能想像,人們怎麼可能希望這種倦意沉沉的情緒天長地久!」
指望愛情作為一種單純的情緒存續於多年婚姻生活當中,始終如一,不經提煉,也毫無發展,這是不現實的。人的靈魂完全可以承載更深層次的感覺,及至神聖之愛的高度。在神秘主義者眼中,即便是精神戀愛也非永恆不滅之火,這已經得到了廣泛共識。神秘主義文學作品中頻繁提到「乾旱期」這個概念,指的是無論多麼渴望持續不斷的虔誠奉獻,人的靈魂有時也會感到愛的乾涸。
如果在聖徒與上帝之間也會出現乾旱期,那麼在始終暗流涌動的兩性關係當中,它該出現得多麼頻繁啊。
撥開迷霧
顯然,想要正確審視婚姻,而非隔著想像的迷霧,我們必須將其視為一種普通的人類情境,而不是脫離生活的特殊情境。換言之,做一個成功的人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做一個成功的婚姻伴侶也同樣需要具備。
浪漫主義者當然會反對我的觀點。他們會說,人們身上某些特殊的品質,例如美貌,例如帶著酒窩的甜美笑容,可以讓人更有吸引力,從而使它的主人更容易成為婚姻伴侶;但是,沒人會指望要從生意夥伴身上看到這些。對此,爭辯是愚蠢的。我想表達的意思是,成功婚姻的真正基礎,其實並非異性吸引力,而是那些非常樸素的品質。對所有快樂和諧的聯盟來說,這些品質都是成功的關鍵,哪怕是商業合作關係也一樣。
尤其是對於那些渴望進一步理解人生的人來說,婚姻應被視為發展自我的途徑。這種發展應該起碼包含精神的維度,因為婚姻的首要目的並非將兩個人的自我招入「互相吹捧俱樂部」,也不只是為了種族繁衍。婚姻的作用是服務於人生的基本目標,即突破個人意識的局限,了解更廣闊的世界。
尋求更高的價值
再強調一遍,人類並非一種普通的生物。在我那個時代有種觀點認為,人類的行為完全受動物性驅使。這個觀點要不是從教條中照搬的——事實上說迷信可能比較恰當,那就簡直荒謬可笑了。幸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滿足於這種定義,他們開始質疑,是不是只有在追求成功的同時也追求更高的價值,這樣人類的生命才具有意義。總之,我們是有靈魂的,或者說,我們本來就是靈魂,因此,我們必須想辦法解精神之渴。
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渴望著兩樣東西:智慧和無私的愛。每個人在靈魂深處同樣渴望完美的幸福感。未曾惠及這些需求的人類活動,就不會完全令人滿足。
如果說結婚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後代,那麼首先被拒之門外的就是無法養育孩子的伴侶。僅僅因為在生物學上沒有「結果」,他們的婚姻就無效了嗎?當然不是!即便沒有生兒育女,婚姻照舊可以碩果累累。
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前面提到過,婚姻可以幫助人們打破自我意識的狹隘界限。通過學著去擁抱一個更廣闊的現實世界,而非將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人們便能夠打破自我束縛的囚籠。
通過平衡人性的兩個基本方面——感性和理性,婚姻也可以幫助人們擴展認知範圍。當感性和理性之間達成平衡並得到升華,其結果就是愛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婚姻更進一步的目標是自我認知和自我理解。與另一個人親密地生活在一起,無疑構成了個人發展的天然試驗場。對點頭之交做到親切、和藹、寬容,相對容易,而面對朝夕相處的人我們能夠做到什麼程度,才是真正的考驗。
請記住以下幾點:
◎婚姻中的一己私慾都只有收縮性特徵,故應視為徒勞無益的且需要嚴格摒棄。
◎成功的婚姻建立在自由共享的基礎之上,而非夫妻雙方對彼此的義務感之上。
◎不可將婚姻與心中理想的圖畫混為一談。
◎一段成功的婚姻,它真正的根基並非主要在於異性之間的吸引力,而是人類一些樸實的品質,例如仁慈、禮貌,這是一切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對婚姻中的開闊性追求,應首先包含精神的維度。
◎婚姻有助於實現人生的基本目標——突破個人意識的局限,了解更廣闊的世界。
◎每個人生來都渴望著智慧、無私的愛和完滿的喜悅。未曾惠及這些需求的人類活動,就無法完全令人滿足。
◎婚姻的一個基本目的是為人們提供自我認知與自我理解的機會。
推薦閱讀:
※[流行髮型] 找到適合自己的長髮髮型
※找到幸福的起點 -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找到自己的職場坐標(2)
※李宗陶:我希望找到一種養活舊寫作的新方式
※做到這一點,你也可以找到合適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