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傳奇】宋代玉器(八)
宋代經濟發達,城市繁榮,海外貿易興旺。但在政治上、軍事上較為軟弱,不能統一版圖,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地方政權長期並存,既相互撻伐,又互通有無。其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繫極為密切,對民族的聯合與融合起到了積極作用。
宋儒繼承唐代士庶知識階層衣缽,投入科舉,積極參政,學術思想有了很大突破。史學研究的發展和深入,推動了金石學的興起,文物的史料價值和學術意義得到承認並開始納入史學範圍。因此,大體也是在宋代,玉器成為文物和文玩,促使民間與皇家均主動地加以收貯。
北宋學者呂大臨也是著名的文物鑒賞家,他在宮內兼職監管文物。由其編纂的《考古圖》10卷,內收青銅器2 1 0件,玉器1 4件。這是古玉見諸文物鑒定和學術研究圖錄之開端。關於古玉的考辨,應提到畫家李公麟的重大貢獻。他收藏書法名畫,考辨鐘鼎古器, 「博聞強記,當世無與倫比」,還畫圭、璧等舊玉「循名考實,無有差謬」。「頃時段義得玉璽來上,眾未能辨,公麟先識之,士論莫不嘆服」。李公麟博雅好古,考辨鐘鼎,鑒識古玉,他既是畫家,又是宋代古器物考據家,並奠定了古玉的循名考實的基礎。這說明古玉作為文物和研究收藏的對象,已受朝野的關注。
圖24青玉龍首飾(宋)
圖25 青玉雲雁紋鉈尾 (北宋)
圖26 白玉雲雁紋飾 (宋)
「青玉雲雁紋鉈尾(圖25)。宮廷作坊有宗正寺玉牒所、文思院上界和修內司出土於河北定州北宋靜志寺塔基玉作所。玉工來自民間「碾玉作」。民間玉作坊設於地宮,應為當地佛家子弟供養佛杭州、平江、金陵、福州等地。 陀而獻納置入地宮的。白玉雲雁近四十年來出土宋玉共有四批,確有較高的學術紋飾(圖26)出於西安市長安縣,為鑒定研究宋玉提供了科學依據。這四批宋玉 韋曲村,為橢圓形,燕尾部分穿分別是:江西上饒南宋墓出土人物玉帶板;安徽休寧一長方孔,使其致殘。
佩飾玉器
宋代佩飾玉極其發達,豐富多彩,水準極高。如金代石槨墓出土的1 1件北宋玉器中有青白玉鏤空折枝花佩、青白玉鏤空竹枝佩、青白玉鏤空雙鶴銜芝佩、青白玉鏤空折枝花鎖等四件鏤空佩飾,這四件玉佩是石槨墓主生前所用的1 1件玉器中最為優秀的作品。可知玉佩飾在她生前用玉的重要位置。
傳世玉佩有白玉鏤空雙鶴佩、白玉鏤空孔雀佩、白玉鏤空牽牛花佩、青玉鏤空凌霄花佩、白玉鏤空櫻桃佩、青玉魚佩、白玉鏤空竹芝蟠龍佩及白玉瓜墜等。這些玉佩質地優良、磨琢精細,充分地顯示了溫潤晶瑩的玉德。裝飾題材極為廣泛,以花烏為主,其形象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它與其他工藝裝飾一樣,標誌著現實主義和世俗化、庶民化傾向。上述佩飾的一系列的新變化是宋朝玉器藝術及其時代特色的一幅縮影,這是宋玉宏觀鑒定的重要標準之一。
玉首飾
出土的、傳世的宋代玉首飾均少,計有簪、釵、梳、項鏈、戒指、鐲、釧及發冠等,其中比較典型的仍是從房山縣金代石槨墓出土的玉雙股釵和玉孔雀形釵(圖35)。一素一花,各有千秋。青玉雙股釵一頭彎曲相連,分為兩股並列,呈尖端圓柱體、光素無紋。這種玉素雙股釵可能仿自金銀釵,類似的尚有玻璃雙股釵,流行於宋代市庶婦女之中。青白玉孔雀形釵,孔雀頭上有羽冠,頸長而曲,雙翅微收,長尾略彎。其曲頸波狀尾在因材就勢的工藝傳統的約束下經過巧思妙想的藝術處理,是極為成功的。在其頸、翼、尾的刻畫上也採用鏤空與陰線兩種技法作了簡化示意處理,形神畢肖,生動有趣,顯示出宋玉的時代特色。
圖35 青白玉孔雀形釵 (北宋)
玉器皿
宋代器皿較唐代增多,如見諸文獻的有玉素盅子、玉花高足盅子、玉枝梗瓜杯、玉瓜杯、玉東西杯、玉椽頭碟兒、玉圓臨安樣碟兒、玉盆兒、玉香鼎以及爐、瓶、盂、碗等等;出土的有玉碗、玉卣、瑪瑙杯;傳世的有青玉雙耳鹿紋八角杯、玉龍耳杯、青玉龍柄折角長方杯、瑪瑙葵花式托杯、白玉夔龍把葵花式碗、青玉獸耳雲龍紋爐、白玉雲鈕圓盒等等,不勝枚舉。
安徽來安縣相官公社宋墓出土金扣瑪瑙碗(圖36),酒黃色赭紅斑點,胎薄,瑩徹,不加雕飾,口鑲金邊與瑪瑙晶瑩光澤相輝映,顯得典雅華貴。安徽休寧南宋朱唏顏墓出土的青玉素碗、瑪瑙環耳杯、青白玉獸面紋卣等三件玉器有明確的年代,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與鑒定的標準器,彌足珍貴。
圖36 金扣瑪瑙碗 (宋)
青玉獸耳雲龍 紋爐(圖37)(乾隆定名「舊玉飛龍彝爐」),體圓,口外撇,圈足,兩面飾獸首飾銜柱耳,似青銅器,爐腹滿飾雙勾「工」字;地紋,隱起行龍(乾隆定為「飛龍」)升雲。行龍勢態為後雙肢與尾部支于海濤之上,中挺後折,前肢懸空,細頸彎曲,龍首前視,長鬣後披,實介於行龍與盤龍之間。細部刻畫精細,與唐龍不同,可知宋人畫龍正按「三停九似」之訣,無不精微刻畫,不放過細節,確已達到形神兼備的水平。此爐內底陰刻清高宗御題七言詩,見於四集卷之七十四·庚子十·戊戌年(1778 年)。他定此器為「廟器」,對其碾琢年代卻未置可否經研究對比,今定為宋玉。從其龍紋來看應是皇家玉作所碾,所以,乾隆定為「廟器」是不無道理的。
圖37 青玉獸耳雲龍紋爐 (宋)
玉文具
玉文具是文人用的書寫工具,如硯、硯滴、筆洗、鎮紙等。書寫工具本為實用,不必華飾,但在我國工藝美術高度發達,加以宮廷權貴多崇尚奢華,在製作上多使用諸種珍貴材料,故文具漸趨工藝化、裝飾化。從實物遺存可知玉制文具隨時間推移而逐漸增多。宋代文具已見有筆山、鎮紙、硯滴、筆洗、圖章等。浙江衢州南宋史繩祖墓出土一批玉文具。青玉蓮苞瓶(圖38)實為蓮花苞形,器蓋亦作荷葉形。出土時瓶內盛硃色粉末,若其確為辰砂粉;即為批卷所用之朱墨了。故此,該蛋形瓶當系蓮花苞形硃砂瓶,外出時可繫於腰上。
白玉兔鎮紙(圖39),原子玉坯應為半圓狀,因勢賦形碾一蹲兔,其長耳伏於背上,除了頷下至前爪略作凹減之外,從整體上看仍保存了原玉坯之形體,匠工把握住玉兔驅體各部比例與肌腱起伏之同時,對其面部稍作刻畫,突出眼神,省略絨毛,僅在腿部刻上細短之陰紋,與玉卵形瓶的細部處理不同。這種手法由來已久,到南宋繼續沿用,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比漢代、唐代玉豚更為生動準確。傳世玉器中,卧羊、卧鹿、卧駝、異獸、雙鵝等肖生玉均可充作鎮紙,其藝術手法或繁或簡,或精或粗,異彩紛呈,各有千秋。
圖38 青玉蓮苞瓶 (南宋)
圖39 白玉兔鎮紙 (南宋)
肖生玉雕
宋代肖生也可分為人物、禽獸兩種,在上述佩、首飾、器皿、文具類已有涉及,在這裡僅就童嬰玉雕略作補充。玉嬰是由戲嬰圖衍變而成的獨嬰玉雕,頭束丫髻,面嬉笑,身著短褐,手執蓮花,雙腿交叉,似在漫步。這種程式化的表現方法見於宋代,並為元、明、清三代相沿襲。
玉圖畫
玉圖畫包括凡有背景的隱起和立體的圖畫類玉器。弘曆御制詩中亦有詠玉圖畫的詩句。上述宋玉鏤戲嬰圖即其一例。這種繪畫性玉器始見於宋,這是宋代繪畫已全面成熟並對各種工藝美術施加了強有力的影響的產物。玉圖畫也就是在這種藝術氣氛中出現並成長起來的,這也是宋玉的特色之一,進而影響到遼、金玉器。
傳世宋青玉鏤空松下仙女圖(圖40)與白玉鏤空五禽圖(參見《古玉精粹》79)是宋代繪畫性玉雕的代表作,前者為松石仙女圖,後者為花烏獸圖,均為鏤空多層次的起突玉雕,類似懸塑。其構圖、形象、碾琢都是成功的,確已達到玉圖畫之巔峰。立體的玉圖畫有青玉人物山子。出土的青白玉鏤空福祿壽圖和白玉螭龍穿花圖兩件佩或飾件亦可視為玉圖畫,其匠師的藝術造詣是很高的。
圖40青玉鏤空松下仙女圖 (宋)
銘刻玉器
宋代銘刻玉器也是盛況空前,由寶璽、簡冊發展到鐫刻佛經和詩句。白玉雙勾楷體佛經僅見一件,即玉八角勒子「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器高5.9cm,外徑1.5cm,八角,中穿孔以利系佩。所碾「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經文,包括經名、譯者、紀年、作坊等內容,計1 6行,292個雙勾陰文楷字,每字比芝麻粒還小,筆道比髮絲還細,非用放大鏡而不得識。刻工純熟,書法道麗,是極難得的銘刻玉器。像這樣遊絲般的筆道是用何工具所琢,確是值得今後研究的。它不愧為微型銘刻玉器的始祖。
「宣和」經文玉勒子(上圖)宋代佛教用玉,現藏首都博物館。高5.8、直徑1.4厘米。玉質白色。呈八角管形,中通圓孔,兩埠部有凹槽。通體各面用雙勾陰文刻出楷書體《般若波羅蜜多心經》16行292字,刻「皇宋宣和元年冬十月修內司玉作所虔制」款。可知此玉是徽宗即位第二十年(1 1 20年)命內廷玉作坊所刻,為研究用宋代帝王玉和宮廷玉作的設置提供了重要證據。鐫刻詩詞的玉勒,北京工藝美術部門還保存數件,流出國外的尚有數件,大約共有十件左右。
通過上述出土和傳世的宋代帝玉和民玉等兩種不同品種的玉器,可以深深體會明高濂對「……宋工制玉,發古之巧,形後之拙,無奈宋人焉」的高度評價是恰如其分的。
推薦閱讀:
※識別玉石原石有四個要點
※翡翠玉石冷知識丨故宮裡上百件翡翠珍藏沒有冰種,這是為什麼呢?
※好工需配好料——圖解碧玉茶壺的製作流程
※琪是一種什麼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