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
指利用徒手對麻痹,疼痛等原因導致的活動受限,不能進行主動或輔助主動運動的患者所採取的訓練方法。其目的是確保肌肉和構成關節的軟組織的柔韌性,維持關節正常的活動範圍,防止因關節長期制動而出現攣縮。
1.肩關節
(1)屈曲、伸展 肩關節的屈曲是由肩肱關節與肩胛胸廓關節以2:1的比例協同完成的複合運動,即肩關節屈曲180°實為肩肱關節屈曲120°,肩胛胸廓關節外旋60°的組合。再進行肩關節屈伸訓練時,治療師一手握腕關節使其呈背伸位,拇指外展,手指伸展,手掌向上,另一手扶持肘關節使其呈伸展位,再完成肩關節屈曲和伸展時,應禁止使用牽拉手法,對患者應輕輕地向關節盂方向按壓,並在運動過程中對肩胛骨向前上方托起,隨上肢進行運動。急性期患者,屈曲僅完成正常活動的50%即可,隨著上肢功能的恢復,逐漸擴大關節的活動範圍。(正常ROM為屈曲180°、伸展50°,急性期患者屈曲90°即可) (2)內收、外展 肩肱關節外展,最初30°時是由肩肱關節單獨完成的,當其繼續外展時。與肩胛胸廓關節以2:1的比例協同完成的,即肩關節的180°外展是由肩肱關節外展120°和肩胛胸廓關節外旋60°組合運動的結果。因此,在進行肩關節外展,內收運動訓練時,治療師一手固定腕關節使其背伸,拇指外展,手指伸展,另一手扶持肩胛骨下角,在上肢外展的同時使肩胛骨下角向上旋轉。急性期患者,僅完成正常活動的50%即可。(正常ROM為外展180°,急性期患者外展90°即可)(3)內旋、外旋 患者取仰卧位,肩關節外展80°,肘關節屈曲90°。治療師一手固定肘關節,另一手握持腕關節,以肘關節為軸,前臂向前,向後運動,完成肩關節的內旋,外旋的訓練。急性期患者,僅完成正常活動的50%即可。(正常ROM為內旋、外旋各90°,急性期患者45°即可)
2 .肘關節
(1)屈曲、伸展 治療師一手握持腕關節上方,另一手固定肱骨遠端,在完成肘關節屈曲的同時前臂旋後,屈曲可達135°,完成肘伸展的同時前臂旋前,伸展可達0~-5°。(正常ROM為135°)
(2)旋前、旋後 治療師一手握持患側腕關節使其背伸,另一手固定肱骨遠端,使肘關節屈曲90°,固定在體側,防止旋後,旋前時出現肩關節內收,外展和屈曲,伸展的代償運動。進行從掌心向下與地面平行的位置至掌心向上與地面平行的180°旋轉,在做返回方向的旋轉。(正常ROM為旋前、旋後各90°)
3 . 腕關節 治療師一手固定前臂,另一手四指握患者的掌面,拇指在手背側,完成腕關節背伸70°、掌屈90°和橈偏25°、尺偏55°的被動運動以防止腕關節出現掌屈,尺偏為主的攣縮。(正常ROM為背伸70°、掌屈80°、橈偏25°、尺偏55°)
4.手指關節 被動活動手指關節時,可以四指同時訓練,也可以單個手指訓練。治療師一手在患手的尺側固定,另一手四指在患手的背側,拇指在患手掌側使掌指關節完成屈曲90°,伸展30~45°的運動。
5.髖關節、膝關節
(1)屈曲、伸展 患者仰卧位,治療師一手托膝關節後方,另一手托足跟進行髖,膝關節的屈曲。然後在髖關節屈曲狀態下完成膝關節伸展,最後完成髖關節伸展。(正常ROM為125°急性期患者屈曲90°即可)
(2)內旋、外旋 患者仰卧位 ,下肢伸展位,治療師一手固定患者膝關節上方,另一手固定踝關節上方,完成下肢軸位的旋轉,足尖向外側為髖關節外旋,也可讓髖關節呈屈曲位,治療師一手握持小腿近端,另一手固定足跟,以髖關節為軸,向內,外側擺動小腿,完成髖關節的外旋,內旋。(正常ROM為內旋、外旋各45°)
(3)內收、外展 患者仰卧位,治療師一手托膝關節後方,前臂支撐大腿遠端,另一手握足跟,在髖關節輕度屈曲的狀態下,完成髖關節的外展,然後返回原位置。(正常ROM為內收30°、外展45°)
6.踝關節
(1)背屈、跖屈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進行背屈時,治療師一手固定踝關節上方,另一手固定足跟,在牽拉跟鍵的同時,利用治療師的前臂屈側推壓足底。跖屈時,治療師固定踝關節上方的手移動到足背,在下壓足背的同時,另一手將足跟上提。(正常ROM為背屈20°、跖屈45°)
(2)內翻、外翻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治療師一手固定踝關節,另一手進行內,外翻運動。(正常ROM為內翻30°、外翻20°)
注意事項
1. 對於喪失運動功能的肢體,各關節均應實施手法,不得遺漏;
2. 特定關節進行關節活動度維持訓練時應包括該關節所有的運動模式;
3. 除特殊情況外,一般應完成關節活動範圍的運動;
4. 維持正常關節活動度的被動運動訓練不得出現疼痛;
5. 對骨折或肌腱縫合術後的患者,要在充分固定的情況下實施手法;
6. 手法要平穩,緩慢,上肢速度以默數3~5,下肢默數5~10為宜,絕對禁止快速,粗暴的手法;
7. 訓練項目要盡量集中,避免頻繁變動體位;
8. 對昏迷,肢體癱瘓的患者,要充分考慮到肌肉對關節的控制能力下降問題,防止出現超關節活動範圍的活動,造成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
9. 每日訓練兩次。每次各運動模式重複5~10遍即可;
10.當患者出現隨意運動時,應及時將被動運動變為輔助主動運動或主動運動。
禁忌症
1. 處於疾病的急性期或亞急性期,病情不穩定者;
2. 有明確的急性炎症存在,如體溫超過38度,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等;
3. 全身情況不佳、臟器功能失代償期,如:(1)脈搏加快,安靜時脈搏大於100次/分;(2) 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癥狀明顯,舒張壓高於120mmHg,或出現低血壓休克者。(3)有明顯心力衰竭表現:呼吸困難、全身浮腫、胸水、腹水等。(4)嚴重心律失常。(5)安靜時有心絞痛發作;
4. 休克、神志不清或有明顯精神癥狀、不合作者;
5. 運動治療過程中有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如動脈瘤破裂者;
6. 有大出血傾向者;
7. 運動器官損傷未作妥善處理者;
8. 身體衰竭,難以承受訓練者;
9. 患有靜脈血栓,運動有可能脫落者;
10. 癌症有明顯轉移傾向者;
11. 劇烈疼痛,運動後加重者。
推薦閱讀:
※腿部柔韌訓練
※下肢訓練各種痛?來試試這套下肢熱身
※完美的8分鐘訓練——或許僅僅需要的是俯卧撐和深蹲!
※令人髮指的體操訓練
※基礎訓練計劃——上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