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榮教授:癌症可治癒,也可自愈
本文作者山東省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徐瑞榮教授在講學
作者簡介 徐瑞榮,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事血液病及癌症治療與研究工作20餘年。曾留學日本,專註於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質量和長期生存的研究。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淋巴瘤、白血病、骨髓瘤、再障、MDS、骨髓纖維化、真紅、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紫癜、貧血、溶血、脾大及食道癌、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
癌症是可以治癒的癌症是一組可影響身體任何部位的100多種疾病的通稱。使用的其他術語為惡性腫瘤和腫瘤。癌症的一個定義特徵是快速產生異常細胞,這些細胞超越其通常邊界生長並可侵襲身體的毗鄰部位和擴散到其他器官,這種擴散如無法控制,將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後導致死亡。人類發現腫瘤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世紀應用顯微鏡後,才建立了目前腫瘤學的框架。20世紀以來,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基礎理論研究與新技術的應用,腫瘤學研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目前來看,仍對人類健康和生命產生很大威脅。它和心血管疾患已成為醫學上的兩大難關,是全世界構成死亡原因的頭兩位。據衛生部、中國癌症研究基金會通報,目前,我國年均癌症發病人數約180萬~200萬,死亡人數約140萬~150萬;如不加以防控,今後20年中,我國癌症死亡人數將翻一番。癌症位居國人各類死因首位,尤以西部和農村地區增長明顯。男女老少,任何年齡都有患癌的可能,患癌的危險性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據有關部門估算,我國每年用於癌症病人的醫療費用達數百億元人民幣。看到這些數據,不能不使我們感覺到中國抗癌形勢的複雜和抗癌任務的艱巨。目前,對癌症的病因、病理仍有許多問號;對它的治療、診斷還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談癌色變」並不難理解。經觀察研究,癌症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居住環境,生活方式,遺傳因素等。只要在這些相關因素上採取積極措施,減少癌症的發生是有一定作用的。那麼,癌症究竟可不可以治癒呢?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結合臨床表現及現代科學技術,我們說癌症是可以治癒的。儘管惡性腫瘤已成為人類致死的第1或第2位原因,但腫瘤學的進展已使腫瘤患者的1/3有根治希望。世界衛生組織癌症顧問委員會認為:三分之一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三分之一癌症如能早期診斷是可以治癒的;三分之一癌症經治療可以延長生命,減輕痛苦。
癌細胞可以向正常細胞逆轉
癌細胞是正常細胞變化來的,這一過程叫做惡變。那麼,癌細胞能不能逆轉為正常細胞呢?我們知道,癌細胞在很多生物學特性上不同於正常細胞,也有別於修復性增生的細胞。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它們的分化狀態不同,而這種差異可以通過一些內源性或外源性化學物質加以改變,將惡性腫瘤細胞的低分化狀態進行逆轉。
惡性腫瘤細胞的特徵之一是分化程度低,表現為形態上的幼稚性(即呈現細胞的異型性)和功能上的異常。當組織發生腫瘤時,組成該組織的細胞的多種表型又回到原始的胚胎細胞表型,即發生細胞的去分化或反分化。這正是由於細胞分化的條件可逆性所引起的。在分化誘導劑的作用下,癌細胞被誘導而重新向正常細胞的方向演變分化,表現為形態、生物學或生物化學方面的諸多標誌均向正常細胞接近,甚至完全轉變成正常細胞,這種現象則稱為重分化或再分化,也就是所說的逆轉。細胞所處的微環境影響胚胎細胞的定向與分化,異常環境可干擾細胞增殖和分化程序,使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而適當的環境條件又可使癌細胞逆轉成為正常細胞。在一定條件下,細胞定向和分化不是不可以逆轉的,這不但是發育生物學的重要理論問題,也提示癌細胞逆轉為正常細胞的可能性。
癌症也可以自然消退據資料表明,在上個世紀中,全世界約有1000名癌症患者出現腫瘤自然消退。所謂腫瘤的自然消退是指確診為腫瘤的患者,未經特殊有效的治療而腫瘤消失或好轉,患者因而得到「治癒」。自然消退的腫瘤必須符合三個條件: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為腫瘤;未經有效的治療;腫瘤病灶確實縮小或消失。從癌症的種類看,多為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惡性黑色素瘤、腎上腺癌等源自胚胎神經嵴細胞的腫瘤,此外還有少數絨毛膜上皮癌、肺癌和皮膚癌病例。至於引起癌症自然消退的詳細機理,目前仍在深入研究中,有學者認為可能是:(1)內分泌的影響:在自然消退的癌症中,四分之一可能與激素有關。許多癌症對激素有依存性,改變內分泌環境能治療和控制某些癌症。(2)免疫力增強:發熱與感染,某些抗原的刺激均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人體內有炎症感染,或受抗原刺激時,體內白細胞、淋巴細胞數量增加,其他與之有關的免疫功能也隨之提高,從而使癌細胞得以消滅。(3)腫瘤細胞的逆轉。另外,切斷供應癌症的血管,斷絕癌的營養供應,使癌萎縮死亡,也可能是自然消退的原因之一。值得一提的還有精神因素,當人的精神大徹大悟,對癌症沒有任何顧慮,準備堅決鬥爭時,便沒有了憂慮或煩惱,充滿了樂觀和信心,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早發現,早治療惡性腫瘤是一種進行性發展的疾病。一旦發現,患者的狀況往往每況愈下,病期越晚,治療越困難,預後也越差。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極為重要。如腫瘤尚局限於胃黏膜層的胃癌患者,手術切除後的5年生存率達90.9%。Ⅰ期乳腺癌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為92.5%。宮頸原位癌和Ⅰ期宮頸癌患者手術+放射綜合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高達99.1%。因此,早期發現是挽救腫瘤患者生命的關鍵。這就需要各級醫療、衛生部門重視腫瘤的預防,做好普查及健康查體工作,對腫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二、治療的合理化從以上論述中我們發現,那些侵襲性強、易轉移的,在過去被稱為是不能治癒的腫瘤,近40年來有很多已治癒。這正是由於對腫瘤生物學特別是播散規律、微小轉移的認識和綜合治療的發展而實現的。輔助治療如造血因子的應用和解決化療引起的嚴重嘔吐的成功,使目前有可能給予過去認為是致死劑量抗腫瘤葯,由於開展高劑量化療,從而使化療療效大大提高。因為藥物殺傷癌細胞符合一級動力學原則,即某一劑量通常可殺傷一定百分比的細胞而不是一定數量的癌細胞。很多抗腫瘤藥物都有劑量—療效關係,相當多的臨床研究也證實,在腫瘤的化療中給予最大耐受劑量的藥物可以達到最大療效。三、免疫及基因治療人們對影響療效的內在因素——— 腫瘤細胞免疫和抑癌基因等的認識也愈來愈深入。當前,除了新抗癌藥的增多使療效明顯提高外,對於腫瘤發展過程中機體免疫特別是細胞免疫功能的缺陷已有明確的認識。與常用化療葯一級動力學作用不同,生物免疫治療屬於0級動力學,即通過調節免疫功能,幫助已衰弱了的機體恢復與腫瘤作鬥爭的能力,消滅殘存的數量不多的腫瘤細胞,而這也正是手術、放療或化療難於解決的問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癒率。中醫藥在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免疫調節方面有獨特的優勢,可以彌補西醫的不足之處,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提高治癒率。近年來由於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等技術迅猛發展,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深入研究有助於揭示腫瘤發生的機制,為腫瘤的基因調控治療奠定了基礎。單克隆抗體的應用,使部分複發的、耐葯的腫瘤患者也得到了益處。相信隨著治療的日益規範化,新葯、新療法的不斷出現,腫瘤「不治之症」的論點將會成為過去。
癌症治好了還能活幾年曾有無數患者這樣問:癌症治好了還能活幾年?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叫「癌症治好了」?這真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首先,癌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包括數百種癌的一類疾病,各種癌都有各自不同的治癒標準。為了統計方便,臨床上一般都採用5年生存率,即無病生存5年的百分率來表示治療的客觀效果。一般認為,若能無病存活2年,應該認為已基本治癒;若能無病存活5年,應該說已完全治癒。以胃癌為例,在胃癌的複發病例中,第1年複發的佔80%,第2年複發的佔12%;根治手術後2年沒有複發,說明已去掉了88%的複發機會,第3年複發的病例已是很少了。從化療角度看,一般胃癌術後至多做2年化療,術後2年而無複發的病例,一般亦不宜再做術後化療。
本版內容摘自《癌症——— 可生存與治癒的疾病》,徐瑞榮著,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來源: 由【醫覽】微信公眾號編輯整理,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推薦閱讀:
※二戰回眸:日本教授給出了日本不承認侵略歷史的答案
※我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老師要求掛名,我該怎麼做?
※【什麼是佛法】含禪定的實際修法/張澄基教授講
※鄧鐵濤教授「冠心三論」
※「甦醒吧!心中的蓮師」閉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