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許孩子哭時,你實際在制止什麼
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最令你煩躁?
當她大哭大鬧時,我就會忍不住對她吼。
當他不聽我話時,我就會非常生氣。
當他哭的歇斯底里,軟硬不吃,怎麼都哄不來的時候,我就想揍他。
當父母這麼久,你有沒有情緒失控過?
孩子為什麼哭?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啼哭的孩子。
你認為孩子哭得毫無預兆、毫無理由,有的時候只是因為你不了解孩子的內心而已。
一歲的孩子鬧,家長認為他在和自己作對,或者認為他是在要挾自己。其實,孩子只是遇到了完全陌生的情緒,不會表達而已。
兩歲的孩子鬧,因為他既渴望獨立做事,又因為能力有限做不好,導致焦慮情緒。
三到五歲的孩子,常被說成不虛心、逞能、不讓大人教。或者變得非常玻璃心,無論多麼雞毛蒜皮的事都會大哭,甚至因為自己不能像蝴蝶一樣有一對會飛的翅膀這種事也要哭!
但研究發現,三至五歲的幼兒,通常傾向於高估自己的能力,他們常覺得自己似乎什麼都能勝任。而這個心理特點,恰恰是為了讓他們有學東西的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軟硬不吃,久哄不下,也許是你沒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也許是你用錯了方式。
你在用粗暴的方式制止哭泣么?
無聲的抱慰真的比任何哄勸或恐嚇都管用。
你懷抱的溫暖能給予他強大的愛和力量,這大概是最好的安慰方式。
可惜,悲哀的是,我們通常對孩子哭感到厭煩和抗拒。
很多家長哄勸不得,就會選擇用恐嚇和粗暴的方式來制止孩子的一場哭泣:
「別哭了,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沒人跟你玩了。」
「總是愛哭的小孩,沒人喜歡。」
在吐槽爸爸的文章里,有個媽媽非常生氣地跟我說,有一次孩子半夜做了噩夢大哭,她的老公為了不再讓孩子哭,竟然直接用手捂住了孩子的嘴巴!
這迷糊中真實的舉動讓人憤怒震驚,卻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比起想知道孩子為什麼哭,很多人只想簡單粗暴地讓孩子停止哭。
但,孩子哭的原因其實很簡單,無非是困了餓了累了不高興了……
也許,他們懂,只是他們懶得安撫,懶得去了解他的感受,只要表面平靜了就好。
很多時候,明明可以抱抱孩子微笑著對她說沒關係,卻偏偏要嘶吼著令兩個人都不開心。
粗暴的制止孩子哭泣確實容易,但看到他閉緊雙唇拚命抑制哭泣時,你於心何忍?發泄完情緒之後,你的愧疚不安又有何用?
尹建莉老師說:人在做出一個行為時,瞬間就能把結果判斷出來。如果你總在孩子面前發脾氣,因為你心裡早已清楚,你打罵孩子一頓,既能解氣,他又不能把你怎麼樣。你在孩子面前是權威,是主人,你不用擔心打人的後果,所以你才總是「忍不住」。
一個成年人想要征服一個孩子還不容易嗎?但讓孩子怕你,臣服於你,真的是你想要的?
當你失控時,你真正憤怒的是什麼?
你可能會有很多答案,
「孩子太難管教了。」
「小小年紀就打人,不管以後還了得。」
「她就會哭,我不知道她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但是歸根到底,你是在氣惱自己。
當孩子大哭大鬧而你無法解決時,潛意識裡你會覺得是自己無能:「我沒有管教好她」,把她的所有行為都歸咎到自己的問題上。
我們生氣的根源就是,作為父母,我們覺得要對孩子的一切行為負責;如果孩子沒有按照預想的結果發展,那就說明我們不是稱職的父母。
想做一個理智的父母,我們首先需要分清,到底什麼才是我們真正該負責的部分。
我們不需要對「孩子不聽話」負責,但我們需要對「應對孩子不聽話時自己如何表現」負責。
聽起來像繞口令?看看具體怎麼做。
面對孩子哭鬧,你該怎麼做?
沒有人能在屎尿屁奶的哀嚎聲中永遠做到寵辱不驚。我們能做的就是修鍊更好的自己,媽媽強大了,孩子才優秀。
1、做好心理預設
首先要有一個心理預設:孩子長大了,她自然會有情緒起伏,既會有歡喜的正面情緒,也會有憤怒的負面情緒。
首先要允許孩子負面情緒的存在,我們才能幫他學習控制情緒。
當一個孩子認知上覺得自己已經可以獨立、可以無所不能,但能力上卻還有差距時,他一定會有沮喪,一定會發脾氣(如果你的寶寶恰巧是個特別有主見的),那她表現的形式就會更加極端。
而我們的職責就是盡量保持平靜的幫助他度過「理想和現實還有落差」的這段時期。
2、理清不需要你負責的事
當我們想對不受控制的事情負責時,我們難免會沮喪,因沮喪而焦慮,因焦慮而憤怒。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她想發火、想宣洩情緒,都是她自己的事。這個不在我們可以控制的範圍。
不對孩子的情緒失控負責,在孩子情緒失控時,我們需要負責的是自己的情緒。
你可以負責保持冷靜,負責溫柔的安撫,負責告訴孩子她可以告訴媽媽到底為什麼哭,媽媽可以幫她一起解決,而不是一味地哭。
即便她什麼都不想說,你還可以負責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即便是成年人,偶爾也有就是想哭一哭的時候啊。
換句話說,別時時刻刻的想著把孩子打造成一個正能量寶寶,而是在孩子負面情緒爆發的時候學著控制自己的反應。
咱一時半會兒練不到泰山崩於眼前,我自巋然不動的境界,至少能試著做到不火上澆油、雪上加霜吧。
3、準備好你的暫停鍵
很多時候,情緒爆發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冷靜下來想想,就會覺得沒那麼嚴重。
因此,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情緒,當發現情緒正在不斷累積、快要爆發時,深呼吸,和自己對話:
「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
「我發火真的可以解決問題嗎?」
「這個真的很重要嗎?」
或是去廁所冷靜2分鐘,聽個音樂,刷個微博,出來之後,也許你就能看你兒如初戀了。
選擇對你有用的暫停鍵,幫你找回身體里「理智」的那個自己,而不是被「情緒」綁架的自己。
推薦閱讀:
※你的一蹙眉,影響孩子一生
※趁過春節,培養寶寶「勞動」的習慣吧~
※農曆幾月出生的孩子, 天生好命, 事業有成!
※我承認打孩子是不對,但有必要上綱上線嗎?
※女人什麼年齡階段要孩子最好?有人說女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