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版)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學生、教師、管理者)
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學生)
面向學生的教育技術標準分為六大類 , 每一類中的標準都要求向學生介紹、強化 , 並使之掌握。這些分類提供了一個框架 , 用於把具備技術素養的學生的特徵中所包含的績效指標與基礎標準聯繫起來 , 教師可依這些標準和特徵為準繩設計基於技術的活動 , 使學生成功地學習、交流、獲得生活技能。
1、本操作與慨念
學生能夠表現出對技術系統的本質和操作的充分理解。
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技術。
2、社會、道德和人文方面的要求
學生能夠理解與技術相關的道德、文化和社會問題。
學生能夠負責任地使用技術系統、信息和軟體。
學生對技術用於支持終身學習、協作、個人追求和提高學習效率持積極態度。
3、技術作為提高學習效率的工具
學生能夠使用技術工具 , 加強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並激發創造力。
學生能夠使用高效率工具 , 在信息化環境中協作學習 , 準備出版物 , 製作有創新性的作品。
4、術作為交流的工具
學生能夠通過遠程通訊與同齡人、專家和他人協作,發表作品並進行互動交流。
學生能夠使用多種媒體和方式與多種受眾有效地交流信息與思想。
5、術作為研究的工具
學生能夠使用技術工具 , 從多種信息源中查找、評價和收集信息。
學生能夠運用技術工具 , 處理數據 , 報告結果。
學生能夠評價和選擇新的信息資源和新技術, 以完成特定的學習任務。
6、術作為解決問題與決策的工具
學生能夠使用技術資源 , 解決問題 , 做出合理決策。
學生能夠使用技術 , 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
——資料來源: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項目組編寫,祝智庭、劉雍潛、黎加厚等譯,《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課程與技術整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各年級學生的教育技術標準(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
學生的技能是通過教育活動而獲得的,通過信息技能的引入、不斷強化、最後達到熟練掌握,體現在個人的學習和工作之中,最後表現為一些基本的、現實的、可達到的目標,那就是培養了具有終生學習能力,頗有成就的新一代公民。該標準以教育技術專家和家長、教師、課程專家們的經驗和反饋為依據,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將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學生劃分為四個階段,K-2,3-5,6-8,9-12,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制定出了不同的技能培訓標準,(後面圓括弧內的數字對應於上述學生6種基本技能的標準的類別)。
下面是按年級劃分的教育技術標準:
1、小學2年級學生應達到的標準:
(1) 使用輸入設備(如:滑鼠,鍵盤)和輸出設備(例如顯示器,印表機)順利地操作計算機、錄像機、錄音機以及其他設備 。(1)
(2) 能藉助各類媒體和信息技術資源來獨立進行學習 。(1, 3)
(3) 當談及科技時能夠正確使用合適的術語 。(1)
(4) 會使用適當的多媒體資源(如互動式書籍、教育軟體、基礎的多媒體百科全書)來幫助學習。(1)
(5) 能使用信息技術與他人、親友和同學進行合作。(2)
(6) 使用科技時能展示出正確的社會活動和民族行為。(2)
(7) 訓練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和軟體。(2)
(8) 在教師、親友和同學的支持下,開發合適的多媒體產品。(3)
(9) 使用信息技術資源(如:邏輯思維程序、寫作工具、數碼相機、繪圖工具)來解決問題、進行交流、闡述思想。(3, 4, 5, 6)
(10) 在教師、親友和同學的支持下,用電子通訊手段收集信息並與他們進行交流。(4)
2、小學5年級學生應達到的標準:
(1) 能熟練地使用鍵盤和其它常見的輸入輸出設備(必要時包括適配裝置)。(1)
(2) 能說出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及其優缺點。(1,2)
(3) 能說出與科技信息密切相關的基本問題,及不恰當使用這些科技導致的後果。(2)
(4) 利用常用的工具和設備來進行個人創作、彌補技能的不足、促進學習。(3)
(5) 利用先進工具(例如:多媒體著作工具、網路工具、數字照相機、掃描儀等)來協助個人或集體的文學創作、思想交流和作品發表等活動,創作知識產品。(3,4)
(6) 利用遠程通信技術來快速訪問遠程信息,通過交流獲得幫助,進行個別化學習,追求個人興趣。(4)
(7) 利用遠程通信和在線資源技術(包括電子郵件、在線討論、網路環境等)來參與合作,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和開發產品。(4,5)
(8) 利用科技資源(包括計算器、數據收集感測器、視頻、教育軟體等)來解決問題、獨立學習和集體學習。(5、6)
(9) 適時地選擇恰當的工具和科技資源來解決各種問題和完成各種任務。(5,6)
(10) 評價與現實問題相關的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相關性、適用性、全面性和偏見性。(6)
3、8年級學生應達到的標準:
(1) 能找出並解決常見的硬體和軟體問題。(1)
(2) 能說出當今信息技術領域的變革以及這些變革對我們的工作和社會產生的影響。(2)
(3) 能列出信息技術合法和合理應用的例子,並討論錯誤應用的後果。(2)
(4) 能使用指定內容的工具、軟體和模擬設備(如:環境探測、圖表計算、探險、Web工具等)進行學習和研究。(3,5)
(5) 用多媒體等工具和設備進行個人創作、小組協作和課程學習。(3,6)
(6) 利用信息技術資源設計、開發和發布的作品(如:Web頁面,錄像帶等)來向大家演示或交流課程中的概念。(4,5,6)
(7) 用電子通訊工具和協作工具與同學、專家及其他人合作,研究與課程相關的問題、觀點和信息,共同制定問題解決方案或開發產品。(4,5)
(8) 選擇合適的工具和信息技術資源來完成各種任務和解決問題。(5,6)
(9) 演示對概念的理解,可以是硬體、軟體或設備連接方面的,也可以是學習或解決問題方面的。(1,6)
(10)研究和評價與現實問題相關的電子信息資源的準確性、相關性、適用性、全面性和偏見性。(2,5,6)
4 、12年級學生應達到的標準:
(1) 能分析現有和將要出現的新技術資源的性能和局限性,並評價這些系統和設備對終身學習和工作的潛力 。(2)
(2) 能擇優組合信息技術系統、資源和服務。(1,2)
(3) 能從整體上分析在社會中大規模使用和依賴信息技術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
(4) 在同齡人、家庭和社會中表現出對信息技術的正確態度和行為。(2)
(5)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使用現代化信息處理工具(如:預算、日程安排、演說、購物、通信)。(3,4)
(6) 為了終身學習,有能力評價基於技術的選擇,包括遠程教育和分散式教育。(5)
(7) 經常地有效利用各種在線信息資源以滿足各種合作、研究、出版、通訊和工作的需要。(4,5,6)
(8) 在學習中能選擇和運用各種現代信息技術工具進行研究、分析信息和解決問題。(4,5)
(9) 研究和使用專家系統、智能代理和模擬系統。(3,5,6)
(10) 與同學、專家和其他人合作,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編輯、綜合、創作和分析各類信息、模型和其它有意的作品,以構建基於實際內容的知識平台。(4,5,6)
——資料來源:美國國際教育技術協會項目組編寫,祝智庭、劉雍潛、黎加厚等譯,《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課程與技術整合》,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教師)
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Teachers
在《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學生版》的基礎上,美國教育技術國際協會提出,「世界變化了,學生變化了,學習方式變化了,教師的教學,也必須變化!」2000年6月,推出了《國家教育技術標準—教師版》。教師版分為6類技術標準和績效指標,闡述了教師在信息化環境下教學的基本行為要求:
1、技術操作與概念
教師應對技術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
A. 能講明介紹性的知識,示範操作技能,並對相關的技術(指ISTE中對於學生要求的技術標準)概念有充分的理解。
B.不斷掌握新技術和新知識,與時俱進。
2、規劃並設計學習環境與學習經驗。
教師應依靠技術的支持來規劃和設計有效的學習環境與學習經驗:
A.教師應逐步創設出恰當的學習機會,運用技術來增強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B.在設計學習環境與學習經驗時,要運用當前基於技術的教與學的研究。
C.鑒定並尋找技術資源,並對其正確性和適用性進行評估。
D. 計劃和管理在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技術資源。
E.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 設計策略來管理學生的學習。
3、教學、學習、和課程
教師執行的課程計劃要包括應用技術來促進教學最優化的方法和策略,教師應該:
A. 根據課程內容標準和學生技術標準,運用技術來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B. 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學習需求,運用技術來支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C. 運用技術來發展學生高級技能與創造力。
D. 在加強了技術的學習環境中,管理學生的學習活動。
4、評估與評價
教師運用技術來促進各種更有效的評估與評價策略:
A. 用各種評估方法評價學生的學科學習時,把技術運用於評估之中。
B. 利用技術資源來搜集和分析數據,解釋結果,並交流成果,來改進教學實踐,使學生學習達到最優化。
C. 運用多種評估方法,判斷學生是否恰當地運用技術資源來進行學習、交流和提高工作效率。
5、工作效率和專業實踐
教師要使用技術來增強他們的工作效率與專業實踐,教師應該:
A. 運用技術資源去促進專業發展與終身學習。
B. 不斷地進行評價和反思,以便對使用技術來支持學生學習有更好的決策。
C. 運用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
D. 運用技術來和同伴、家長和更大的共同體進行溝通與合作,以關照學生的學習。
6、社會、民族、法律以及人類問題
在PK-12年級學校中,教師要理解圍繞技術使用中的社會、種族、法律和人類問題,並根據理解進行教學實踐,教師應該:
A. 要教授學生合法的使用技術和遵守倫理,並成為表率。
B. 運用技術資源使有著不同背景、個性與才能的學習者能夠或增強學習。
C. 鑒定和使用技術資源來肯定學生的多樣性。
D. 促進安全與健康地使用技術資源。
E. 幫助全體學生能夠平等地利用技術資源。
——資料來源:http://cnets.iste.org/teachers/t_book.html
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學校管理者)
Technology Standard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TSSA)
一. 領導能力與遠見卓識:
為了充分整合教育技術,教育領導者要激發一種共同的抱負,並營造一種環境和文化以實現這種抱負。教育領導者應當:
A. 為了運用教育技術和廣泛地傳播共同的抱負,要通過所有合作者來促進共同發展。
B. 採取一種包容性的、靈活性的方法去開發、實施和監控信息技術方案,以達到既定的目的,信息技術方案應該是動態的、長遠的和系統的。
C. 培養和扶持一種負責任的、勇於承擔風險的精神,倡導不斷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創新的方針和政策。
D. 運用數據資料來制定領導決策。
E. 在運用信息技術方面,提倡以研究為基礎的講求效率的實踐。
F. 在國家與州一級的層面上,提倡在政策、規劃及資金上多給機會來支持基層地區的教育技術計劃的落實。
二、教與學:
教育領導者要確保課程設計、教學策略和學習環境與恰當的信息技術相整合,以促使學與教的最優化。教育領導者應當:
A. 鑒別、運用、評估和推動恰當的信息技術來提高、支持教學和基於國家課程標準的課程,以促使學生達到高水平的學業成績。
B. 為了改進學習,建設和管理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合作的學習環境,以促進教育創新。
C. 提供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環境,利用信息技術來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的、各種不同的需求。
D. 推動信息技術的運用來支持教學,增強教學效果,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E. 為了運用信息技術來改善學與教,提供教師培訓機會並確保教職工得到良好的專業學習。
三、工作效率與專業實踐:
教育領導者要運用信息技術來加強他們的工作實踐,並提高自身與他人的工作效率。
教育領導者應當:
A. 規範應用信息技術的常規性、目的性,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效率。
B. 運用信息技術與師生員工、家長、學生和更大範圍社區進行交流與協作。
C. 創造並參與學習化的校園社區,從而激勵、培養和支持教職員工運用信息技術來提高工作效率。
D. 利用信息技術資源,參加持之以恆的、與工作相關的專業學習。
E. 一直關注出現的新技術及其在教育方面的運用潛力。
F. 運用信息技術來促進組織機構建設的改進。
四.保障、管理與運作:
為了促進學習和管理,教育領導者要充分整合信息技術來建設高效率的工作系統。
教育領導者應當:
A. 制定、貫徹和監督政策與指導方針,以確保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各個要素之間的相容和協調。
B. 實現並使用以信息技術整合為基礎的管理體制與運作機制。
C. 分配資金與人力資源,以確保信息技術計劃的完成和持續的實施。
D. 將學校發展的戰略計劃、信息技術設計和其他改革計劃與政策結合起來,調整學校的投入、資源的安排,使各個部分得到適當的相互關係。
E. 採取有序的步驟來推動信息技術體系的不斷改進,並支持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
五、評價與評估:
教育領導者要運用信息技術來規劃和實施有效的全面的評估體系。
教育領導者應當:
A. 使用多樣的方法來評估和評價在學習、交流與提高效率方面對於信息技術資源的合理的運用。
B. 運用信息技術來搜集分析數據、詮釋結論、交流發現的問題,以改善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
C. 評估教職員工運用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技能和成績,並依據結果來促進高質量的教師專業發展和做出人事決定。
D. 運用信息技術來評估、評價、管理行政體制和運作機制。
六、社會、法制與道德問題:
教育領導者要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社會、法制和道德問題,並制定與此相關的負責任的策略決定。教育領導者應當:
A. 對於允許和授權所有的學習者與教育者可以使用信息技術資源,要能夠確保所有的學習者與教育者都能平等享用。
B. 鑒別、交流、規範並加強社會、法制和道德的實踐來促使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C. 促進和加強與運用信息技術相關的隱私性、可靠性和在線的安全性。
D. 促進和加強運用信息技術的環境安全和健康習慣。
E. 參與著作權與知識產權方針政策的制定,並明確地實施。
(上海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系 黎加厚 趙金波譯 資料來源:http://cnets.iste.org/tssa/)
推薦閱讀:
※美國處理民族問題可為中國借鑒
※買房秘籍!在美國買什麼房?怎麼買房?
※持美國護照的孩子在國內如何出境
※汪洋不滿駱家輝 提醒其是美國人 並非什麼故鄉親人
※太任性!美國為什麼這次成為西方世界的公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