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有靈魂的 | 時間像瞬息即逝的流星,思想則似犁開原野的鏵跡
一位普通年輕的教師,四處遊走講學,工作10年出版3本著作,新書出版1000冊半月即售罄,被教育家和川派校長譽為「青年學者」,魅力何在?
一個胸懷夢想的教師,一個教育的觀察者,年紀輕輕卻成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標杆、專業發展成功的範例,路徑何在?
一個思想的行動者、一個理想的經營者,在教育實踐中積極嘗試著去找尋有靈魂的教育,卻發出「我終身熱愛教育,但因教育而傷悲一生」的沉重感嘆,緣由何在?
帶著無數的新奇和疑惑,我們走近了這位青年學者、中國教育在線第一位博客之星、2011年全國十佳教育博客、《教育是有靈魂的》作者王堂兵(端禾)。(李清/《時代教育》,2014年7月)
守夢想,多體驗
一紙,一人生,何人笑紅塵,何人轉經綸。
記者:王老師你好,首先祝賀你在廣安市舉行的《教育是有靈魂的》新書籤售儀式取得圓滿成功,恭喜你的新書出版又半月售罄。講講你為什麼會去討論「教育是有靈魂的」這個主題吧?
王堂兵:謝謝。生活中,當你失去了某種東西才曉得珍惜和擁有;教育上,也是如此。這裡給大家分享了一組圖:一是孩子背負沉重的書包且抱著比自己還高的一疊書。父母卻分站兩旁,搖起了繩子讓孩子去跳——父母的期望,孩子的負擔——母牛哺乳的慾望比小牛吃奶的願望更強烈。
二是教師戴著恐怖分子的面罩,拿著印為「2」燙紅的烙鐵,向被懸吊半空中的學生肚子上印下「2」,此時學生在回答「1+1=?」,學生腦袋的想法是「3」或「4」。三是一個老闆樣的人端著槍,讓員工們進入辦公室進行學習,並說到「It"s Monday,go to work。」強迫的學習,強加的意志,這不正是現在教育的真實寫照嗎?
具象漫畫折射生活現實。是的,教育充滿著模式與恐懼,教育扭曲異化,教育沉痾痼疾,教育目中無人,所以學生沒了靈性和個性,教育丟了魂魄和信仰。有靈魂的教育,意味著追求生命個體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追求人類永恆的終極價值:真、善、美、公平、自由和愛,以及建立與此有關的信仰。那種飽含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對人的自由、公平和生存尊嚴的教育似乎已經遠離我們,被淹沒在功利、機械和異化的冰水之中。
整理關於名師名校長名學校的採訪內容
人是教育的尺度,人是教育的主旨,人是生命的創造體。所以,《教育是有靈魂的》,是理想自我的教育訴求,也是現實自我的教育實踐。它關心學生的生命成長,在意教師的生命價值,看重校長的生命意義,回歸教育的生命本真。一言以蔽之,是在積極嘗試著去尋找有靈魂的教育。
記者:關注生命主體,聚焦精神靈魂,探尋教育本真,這便是你新書的主旨概括吧。王老師可謂「有立有為,不脛而走」。那麼,為什麼有不少教育家和校長稱許你為「青年學者」?
王堂兵:青年學者談不上,最多算是青年學習者。其實,對於我們這批70後的人來說,生存困境、壓力山大、職業倦怠,「夢想」早就成為一種奢侈品,工作不再有樂趣,不再有激情,呈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日常狀態。沒有平庸的年代,只有淪喪的信仰。說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也算不上,而我只想保持一份本性的良知和內心的覺醒體察教育萬象。
參加中國教育學會、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學術活動
學有良師,人生之幸。在我的十年學習工作中,得到了不少教育家與校長的指引和支撐。教育文學家傅東纓在書序中提到,教師走向成功的秘方有三:一是教育情結。「他有一顆滾燙燙的教育情懷。他在博客上幾近箴言的話語經典而感人:『我終身熱愛教育,但因教育而傷悲一生。』後一句對投身杏壇才幾度春秋的新來者雖說尚早,但歸終表明了他以身許教的拳拳心志、酷愛教壇的濃濃情結。」
二是教育思想。思想,是人的本質特徵,是人得以安身立命的脊樑。人生苦短,思想求長。
。我的教育主張「順性適道,和易以思」,核心思想為「教育是有靈魂的」。
三是教育智慧:智慧作為人的品質,是教育的核心本質。教育智慧應該包涵博識洽聞的強記、觸類旁通的聯想、靈動聰穎的了悟、縱橫正反的思維、立異標新的創造。也許,「成功=敏感+夢想+激情+體驗」這一公式適用於教育實踐。
在射洪陳子昂故里「古讀書台」遊學
著名教育家姚文忠先生說,「王堂兵的教育靈魂與這些人有關,他們的交流積累著智慧,他們的互動滋生出友誼。」這些人是潛心教育的教授、校長和老師們。全國十大明星校長祝啟程在我的第一本著作《思維著的精神》中說「生命成長的成功三維」是人格、行為、環境。
人格:野心勃勃的理想,以教育生命性事業的愛心,耐得寂寞並能做到天圓地方的潛心,頭腦要活、坐功要穩、筆耕要勤的執著。行為: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思考、創造」三位一體的行為機制。環境:學校、家庭、社會,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實質是個體與環境、個體與群體之間的一種相互影響、互相感應、互相發展的過程。
在安徽省六安外國語學校交流教師發展經驗
一紙,一人生,何人笑紅塵,何人轉經綸。我覺得一個人的發展途徑和成功之道,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律:人知→知人→知己→知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樂學是最高的學習層次,知樂是最高的人生境界。老子退隱修道,也是知道了人生何謂樂也。人生就是一張紙,你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內心需要什麼、執著追求什麼。
愛對話,勤反思
人是言說的動物,對話能創生智慧與友誼。
記者:能談談你10年的教育工作感受嗎?
王堂兵:工作十年,是曲折進步的十年。我大學主修教育心理學,到基礎教育的學校不能像其他專業可以立刻投身於課堂教學,走得很實在與真切。再加上,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注重資歷和年齡的的國度。這十年行走得很刻苦與艱辛,但悟到了幾點:「單純地活著,複雜地死去。」「人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行走使人健壯,健壯使人更善於行走。」
在德陽中江繼光實驗學校交流經驗
10年我一直靜心地堅守教育,努力達成「內在觀照」與「外在超越」之平衡,用教育故事的形式來記錄自己的生命感覺和專業成長,既真實又自由,這樣可使自己的事業持續發酵,內心也能真正的寧靜、純粹、潔凈。10年也做了不少事情,解剖課堂,探秘心靈,訪察高端,走進會議,遊學世界,碰撞思想,發聲自己,撰寫博客,開闢網站,策划行動,尋求真知……「身委縛,心自由;心倦怠,天空闊,籠天地於心,挫萬物於文。」
記者:你通過哪些途徑去促進、去凝結你自己哪些教育思想呢?
王堂兵:每一個教師所處的社會環境和教育背景不同,其成長路徑自然不同。10年民辦學校工作的經歷,讓自己能站在教育發展前沿去學習、感悟與鍛煉。這也是民辦教育迅猛發展的十年,教育改變了很多人。不能改變別人,只有改變自己。十年間,著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勞動方式,通過「寫作、閱讀、遊學、對話」四項策略促進自己發展。《教育是有靈魂的》共列五章,分別為人論、師說、校長、緯語、微言,關注即為學生、教師、校長三類群體以及自我。要說有什麼教育思想,也是以此為研究載體的。
和學生在一起是快樂幸福的事情
改變學校,在於堅守價值取向;改變教師,在於保持精神追求;改變學生,在於激發學習興趣。第一,對於學生而言,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用或學業發展、生命成長或精神發育,即為育德、啟智、養性:為孩子心靈播種下學習的種子,為孩子人生髮展給以規劃指南,為孩子無標籤自由生長提供無限可能。我在教育實踐中,我主張「順性適道,和易以思」,執行「自由、快樂、動態」的跳蚤課堂;結合「龜兔賽跑」的教育啟示總結出了「學能優化四項突破法」,引導學生走向「想學、真學、善學、樂學」。
第二,教師需要實踐有生命力的教育,過一種充實而幸福的生活形態。在講學中談及了成就名師的「三明主義」:一是讀書明白;二是反思明理;三是實踐明天。德能為主,專業發展,力求做德本型、研修型、學者型教師,皆需要從德、能上準備。
偶爾玩點文藝范兒純屬娛樂
第三,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苛求校長們做學者型校長不容易,但是一所學校的教育使命、共同願景、社會價值、辦學策略、治理措施,是每個具有教育使命感與歷史責任的校長應該思考與執行的。
關於這些想法,我想自己概括成一個公式:觀點=實踐+對話+反思。除了自己的教育實踐以外,還需要與與自然對話,與社會對話,與他人對話,更要與自我對話,讓一個人自己不充分的經驗成為對話的源泉。對話是內在的,發自人的心靈最深處,不然變淪為談話,缺乏深度,難以有真正的成效。與此同時,將實踐與對話的東西通過反思內化,梳理統整出來就是所謂的思想觀點吧。
勿回望,再啟動
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理想靈魂飛翔的高度。
記者:王老師,目前你還在上課嗎?你覺得一個老師應如何才算關愛一個學生的發展?
王堂兵:是的,我仍然堅持上課,只有和學生在一起,教育生命才鮮活,才有價值。我上的是《思想品德》課程。在國外,這門課程叫做「Social Study」,是一種綜合社會學科課程。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他不是單純的思想或政治課程,而是一門豐富社科知識和兒童現實生活結合的課程。相對於學生而言,我作為年長者除了傳授思想文化知識外,另外讓課程變成為人生指南課程,把自己已有經驗和感悟與學生分享。
多元化生活體驗是幸福心態的源泉
一個老師要真正關愛學生,不應該僅僅去傳授學科知識,更應該去關注他們的精神成長過程。這也是我們目前教育中有所缺失的人文關懷。因為,人決不是一個可以完全依據外在力量便必然地被塑造的某種必然的東西,人實際上是一個由內在能動性推動的趨向於無限多種可能發展的生命創造體;人的根本特徵就是要實現和擴張人的可能性。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用或學業發展、生命成長或精神發育,即為育德、啟智、養性。
記者:相對於工作才10年的年輕教師而言,雖然沒有像別的老師那樣培養出多少清華北大學子等等,但我們相信你對學生的思想、精神層面影響不小吧,所以,你在你奮鬥的夢想與研究的領域也是很成功了。王老師,《教育是有靈魂的》一書出版對你意味著什麼呢?
在西南大學化工化學院與研究生交流心得
王堂兵:我對學生的成長期望是「無標籤自由生長」。當別人說你是老師,說你在教育上很成功,這不能代表什麼。作為教師除了給學生未來發展施加可能的影響外,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明白:學會做自己學習的主人;只有寧靜的心才能致遠;學會尊重與表達都很重要。
《教育是有靈魂的》一書出版了,不能代表我成功,只是我站在巨人肩上行走過的一段路。「每個人都是一個深淵,當人們往下看的時候,會覺得頭暈目眩」。這些巨人就是身邊的教育專家、校長、教師和學生等,每個人都充滿著想像和智慧。
記者:這是不是意味著你開始了下一個十年的構想了呢?有什麼打算?
王堂兵:勿回望,再啟動。成績屬於過去,精彩屬於未來。我們都應該以一種歸零的心態,重新起跑。人活著,不是為了一個單一的生活目標,而是為了不同時間段里不同的目標。設定一個短期的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它,比在那裡苦惱於不知如何選擇、原地踏步強。當然,任何人、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理想靈魂飛翔的高度。
《教育是有靈魂的》(王堂兵著)
(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內容簡介】人的完美形象是軀體、靈魂、存在、世界等。亞里士多德於《靈魂論》與《倫理論》中,完成了全生物界,配合於物身生理體系的一個精神體系:營養靈魂(植物靈魂)、感覺靈魂(動物靈魂)、理知靈魂(思想靈魂)。而第三種亦稱精神靈魂,限於人類所獨有,不是動物界所通有。動物憑直覺來感知世界,而人類憑藉自己創造的符號世界來感知實在。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擁有理性、從事符號化的活動等。教育的實踐對象是人,它促進人從自然人走向社會人並有多種可能性發展。
除了用狹隘的教育視界,我們應該用更深、更廣的維度去關心生命主體的人本身。《教育是有靈魂的》共列五章,分別為人論、師說、校長、緯語、微言,關注即為學生、教師、校長三類群體,另外就是在教育中追尋生命意義的自我。
有靈魂的教育,意味著追求生命個體無限廣闊的精神生活,追求人類永恆的終極價值:真、善、美、公平、自由和愛,以及建立與此有關的信仰。那種飽含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對人的自由、公平和生存尊嚴的教育似乎已經遠離我們,被淹沒在功利、機械和異化的冰水之中。可以預見,未來浮出水面的將是一群「有知識無智慧、有目標無信仰、有規範無道德、有慾望無理想」的一代人。
《教育是有靈魂的》,是理想自我的教育訴求,也是現實自我的教育實踐。它關心學生的生命成長,在意教師的生命價值,看重校長的生命意義,回歸教育的生命本真。一言以蔽之,是在積極嘗試著去尋找有靈魂的教育。本書特別適合中青年教師、師範院校大學生及思考教育的校長們閱讀。
【讀者來信】閩南師範大學葉瑩瑩:今年大二了,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師範生對教育仍有很多的困惑與茫然。為了打好教師之路的基礎,便開始各種關於教育書籍的閱讀。在圖書館偶然看到王堂兵老師的《教育是有靈魂的》便深深地被吸引住了。眼前一亮,彷彿有一個聲音在拷問我:「知道什麼是教育?教育的價值是什麼?」
是的,在這以前我和大部分人一樣覺得教育也不就是拿著書,僅僅運用自己的知識教育人一樣嗎。成為一名教師,教會學生就夠了,是謀生的一種手段罷了。我們90後的師範生很多都沒有跳出思維怪圈。就這樣沒有更多的思考自然而然的活著,自然而然的不清不楚的走上教師道路。自己的意識,最初的想法一點一點被社會的現實掩蓋。忘記了為什麼而出發。
王堂兵老師的《教育是有靈魂的》,用樸實的語言,最真切的經歷向我們傳達他的教育理念,以及對教育的一種獨到的見解。當說到:改變學校,在於堅守價值取向;改變教師,在於保持精神追求;改變學生在於激發學習興趣。頗受感動。字裡行間體現著對於教育真善美的追求。然而,對於這些教育思想,並不是我們看看就能真切領悟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當中去體會。
90後的我們更多的把教師看做是一種職業追求,更多的利益索取。當然這並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思想,只不過這樣的教育能夠走得更遠嗎?這樣的教育又能發揮多少價值呢?我們或許應該時常這樣問自己。「教育是有靈魂的」,有靈魂的教育才能是有意義的教育,才是有價值的教育。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老師?如何教育好學生?如何讓教育走得更遠?在《教育是有靈魂的》有更深入的闡述。品讀完這本書,受益匪淺,從內心開始反思。它是一本很真實,很有教育意義,很能引起大家思考的一本書。
該書進入了50餘家高校圖書館
如果說,教育情結是堂兵成功的根,教育思想便是堂兵成功的魂,而教育智慧則是堂兵成功的核。他用心做教育:解剖課堂,探秘心靈,訪察高端,外出講學,走進會議,遊學世界,碰撞思想,發聲自己,策划行動,尋求真知……期間,他時時處處做好了一個觀察者、行動者、思考者,聚精會神,樂此不疲,「簡單地活著,複雜地死去」,讓生活充實豐富而卓有情趣。
有情有神有血有肉有筋有骨的文字,如詩如畫,似歌似舞,在面前激蕩著,飛翔著,漸而沉澱疊印成一部教育的詩章,讓我油然想起夏之田野那一畦滴翠的嫩綠,秋之果園那一樹飄香的金紅。《教育是有靈魂的》充盈著詩情畫意,飽含著能走動的畫卷和能飛翔的音樂。
——當代教育家、著名教育文學家:傅東纓(點擊查閱)
年紀輕輕的王堂兵試圖從哲學精神的高端扣問教育真諦,他開宗明義指教育具有宗教性,當然不是政教合一的宗教。我想這是指虔誠、無我、包容、慈悲,一種態度和立場,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了這種情懷,就可以視教育為一種大事,「人生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做到什麼程度才是教育,師生之間「交流創生智慧,互動滋生友誼」就是教育了。執有這種理解,作者之於教育是能夠集大成的。
——著名教育家:姚文忠(點擊查閱)
人的成長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是逐漸地把社會文化價值取向與角色期待內化為自己的個性體系的過程。他的生命成長,我覺得有三個重要的支撐或者可稱為發展的「成功三維」,那就是人格、行為、環境。一個思想的行動者、理想的經營者,他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標杆,更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的範例。
——著名中小學教育專家、全國十大明星校長:祝啟程
其教育思想以「關注人性、人文、人道的教育,追求草根、本真、開放的生活」為宗旨,揭開教育行者的心路歷程,發表教育時事的言說,撰寫學術研修的文稿,抒發活體隨筆的情懷。他為我們增添了無窮的活力與精神動力,讓我們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里,再一次得到精神的回歸:樸實、厚道、內斂、低調……
——中國教育在線
推薦閱讀:
※是科技改變生活還是思想改變生活?
※思想和語言是否真的有能量?這種能量以什麼形式存在著?它又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尚書·無逸》與周公人本思想(2)
※請把佛道儒三家思想精髓分別用一句話概括?
※高薪勞累的工作,低薪舒適的工作,你選擇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