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竹葉石膏湯

劑竹葉石膏湯

目錄
「竹葉石膏湯」在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竹葉石膏湯」在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竹葉石膏湯」在《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竹葉石膏湯」在《傷寒論》
「竹葉石膏湯」在《證治準繩·瘍醫》卷二
「竹葉石膏湯」在《誠書》卷六
「竹葉石膏湯」在《幼科直言》卷五
「竹葉石膏湯」在《痧疹輯要》卷二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竹葉石膏湯

【處方】石膏(半兩) 麥門冬(去心.二錢) 人蔘(去蘆.二錢) 炙甘草(半錢) 半夏(湯洗七次.一錢半)

【功能主治】治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青竹葉十四片,粳米一撮,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頁首明·方賢著《奇效良方》:竹葉石膏湯

【處方】淡竹葉(三十片) 石膏(三錢) 麥門冬(三錢) 半夏(一錢) 人蔘(一錢半) 甘草(一錢半)

【功能主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嘔而渴。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三片,粳米一撮,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摘錄】明·方賢著《奇效良方》

頁首《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竹葉石膏湯

【處方】人蔘(去蘆頭)、甘草(炙),各二兩。石膏一斤,半夏(湯洗七次)二兩,半麥門冬(去心)五兩半。

【炮製】上為粗末,入半夏令勻。

【功能主治】治傷寒時氣,表裡俱虛,遍身發熱,心胸煩悶;或得汗已解,內無津液,虛羸少氣,胸中煩滿,氣逆欲吐,及諸虛煩熱,並宜服之。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但不惡寒,身不疼痛,頭亦不痛,脈不緊數,即不可汗下,宜服此葯。

【用法用量】每服三錢,水兩盞,入青竹葉、生薑各五、六片,煎至一盞半,濾去滓,入粳米百餘粒再煎,米熟去米,溫服,不計時候。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頁首《傷寒論》:竹葉石膏湯

【別名】竹葉湯(《外台秘要》卷三引《張文仲方》)、人蔘竹葉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五)。

【處方】竹葉15克 石膏30克 半夏9克(洗)麥門冬15克(去心)人蔘6克 甘草6克(炙)粳米15克

【功能主治】清熱生津,益氣和胃。治熱病之後,餘熱未清,氣陰兩傷,虛羸少氣,嘔逆煩渴,或虛煩不得眠,舌紅少苔,脈虛而數;以及暑熱所傷,發熱多汗,煩渴喜飲,舌紅干,脈虛數。現用於肺炎、麻疹或麻疹並發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糖尿病、小兒夏季熱、中暑等病後期餘熱不清,耗傷氣陰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納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分二次溫服。

【備註】方中竹葉、石膏清熱除煩為君;人蔘、麥冬益氣養陰為臣;半夏降逆止嘔為佐;甘草、粳米調養胃氣為使。諸葯合用,使熱祛煩除,氣復津生,胃氣調和,諸證自愈。

【摘錄】《傷寒論》

頁首《證治準繩·瘍醫》卷二:竹葉石膏湯

【處方】淡竹葉 石膏 桔梗 木通 薄荷 甘草(炙)

【功能主治】治癰疽腫痛,胃火內盛,口渴喜飲。

【用法用量】加生薑少許,水煎服。

【摘錄】《證治準繩·瘍醫》卷二

頁首《誠書》卷六:竹葉石膏湯

【處方】淡竹葉7片 軟石膏9克 大黃(煨)4.5克 陳皮3克 藿香葉6克

【功能主治】治繭唇。

【用法用量】加生薑,水煎服。

【摘錄】《誠書》卷六

頁首《幼科直言》卷五:竹葉石膏湯

【處方】煅石膏 連翹 黃芩 花粉 甘草梢 薄荷 柴胡

【功能主治】治肺熱,鼻流紫血者。

【用法用量】加竹葉5片為引,水煎服。

【摘錄】《幼科直言》卷五

頁首《痧疹輯要》卷二:竹葉石膏湯

【處方】竹葉3片 紅花0.9克 生地6克 煅石膏9克 花粉2.4克 陳皮1.5克 甘草1.5克 黃連1.5克(微炒)僵蠶5條 連翹1.8克 玄參3克 牛蒡子1.8克 桑皮3克

【功能主治】清熱宣肺,解肌透疹。治痧疹見形二三日,色紅,煩躁,出不透快。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錄】《痧疹輯要》卷二

頁首

  • 竹葉黃芩湯
  • 竹葉黃耆湯
  • 竹葉柳蒡湯
  • 竹葉芍藥湯
  • 竹葉湯
  • 竹葉瀉經湯
  • 竹葉玉女煎
  • 朱衣滾痰丸
  • 中藥材

  • 現代本草
  • 《中國藥典》
  • 《全國中草藥彙編》
  • 《中藥大辭典》
  • 《中華本草》
  • 歷代本草
  • 本站相關

  • 尋找製作網站的好手(中止..
  • 讀「高洪山 工程師的思維..
  • 暈!忘了看「關於網站備案..
  • 最近計劃更新的主要內容是..
  • chm電子書字體大小的調..
  • 推薦閱讀:

    如何防止吊頂中的石膏線變黃?一位業內人士這樣說!
    名醫名方:用生石膏治銀屑病要得法
    有一種不弔頂叫做只用石膏線走一圈,極簡奢華
    有一種不弔頂叫做只用石膏線走一圈, 極簡又豪華
    新房裝修,缺什麼都可以,唯獨不能缺石膏線

    TAG:石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