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蟾蜍、蜈蚣、蠍子和蜘蛛,五毒教的武器各個都是寶!
?孩子感冒咳嗽,快試試小兒推拿,不打針不吃藥,簡單實用,非常有效!
說到五毒教的名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五毒教是金庸大師筆下的一大江湖教派,主要出現在《笑傲江湖》《碧血劍》兩部小說中。相比其他如天鷹教、神龍教等子虛烏有的江湖教派而言,金庸大師在創作「五毒教」的過程中,其實融合了不少傳統的中醫藥知識。接下來兩期,本草草將和大家一同走進「五毒教」的神秘世界。
「五毒教」的身世據小說中所述,五毒教來自於苗疆五毒嶺,由五毒神君所創,教徒多為雲貴川湘一帶的苗人,後有幾個漢人入教,認為「五毒」二字不雅,改稱「五仙教」。這是個神秘又恐怖的組織,善於使瘴、使蠱、使毒。在《笑傲江湖》中,五毒教還只是魔教(也就是日月神教)羽翼下的一個小教派,教主藍鳳凰也只是魔教聖姑任盈盈的手下。此時的五毒教和白葯門並稱江湖兩大毒門,五毒教雖然在使毒心計上比不過白葯門,卻在詭秘奇特的毒效上更勝一籌。而在《碧血劍》中,五毒教經過百年發展,勢力壯大,教眾已達萬餘人,行蹤更為詭秘,江湖中人對這個教派也更加畏懼。
在金庸大師的筆下,五毒教是個唯利是圖的教派,只要為了利益,一向不分是非對錯,黑白正邪,有時候甚至瘋起來了連自己人都殺,所以五毒教教派內部相互間的防範心也很強,每個人都在想著如何研製出更強的毒藥毒害對手。也正因為這種「利益決定敵友」的原則,江湖上對於五毒教流傳了這樣一句話「誰得罪五毒教,誰就死無全屍」。
五毒教其名源於五種動物:毒蛇、蟾蜍、蜈蚣、蠍子和蜘蛛。儘管在外人看來,這五種毒物令人毛骨悚然、聞風喪膽,但在五毒教內部卻奉之為「五聖」。在《碧血劍》中,「五聖相鬥」是五毒教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研課程。書中寫過其中一場爭鬥的場面,就是將五種毒物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方位排列在大盤子中,遊走一陣之後,各自屈身蓄勢,張牙舞爪,相爭互斗。最終,蜈蚣在這場「鬥智斗勇」的選拔賽中勝出成為「大聖」。不過,這只是其中一次戰鬥的情景,其實每次決鬥的結果都是各不相同的。
關於五毒教最常使用的「五毒」,其實歷史上許多中醫藥文獻及現行的藥典都有記載收錄。儘管在我們常人看來,這些是致人斃命的恐怖生物,但在中醫看來,利用好「五毒」,有時候也能「化腐朽為神奇」。
毒蛇毒蛇應該是五毒教使用頻率最高的一款武器。至少本草草小時候在看《碧血劍》時,被滿屏幕爬來爬去的毒蛇嚇到晚上做過惡夢。金庸大師筆下,另一個人也擅長使用毒蛇,那就是「西毒」歐陽鋒。
他飼養了一堆毒蛇,並且能肆意駕馭它們攻擊對手,因此讓江湖中人都心生畏懼。和小說中相似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也是「談蛇色變」。新聞里,我們也常常能看到被毒蛇咬傷致死的案例,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令人害怕的生物其實渾身是寶。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就記載了近17種蛇類,並且蛇不同的部位,比如蛇皮、蛇膽、蛇肉、蛇頭、蛇骨等均有藥用。
已被製成藥材的白花蛇
中醫藥古籍記載入葯的以白花蛇、烏梢蛇、金錢白花蛇、土公蛇、赤練蛇、黃頷蛇骨這6種蛇類為主。我們很熟悉的眼鏡蛇其實也可入葯,但應用於中藥處方組方的不多,主要用於泡蛇酒。
正如上面所說,蛇的藥用價值很高,比如常被入葯的白花蛇,具有祛風濕,透筋骨,定驚搐的功效,在治療急慢性濕疹、風濕癱瘓、小兒驚風搐搦等方面都具有顯著的作用。也因為白花蛇所治療的病症多為慢性病,因此很多人也會選擇將其製成藥酒長期服用。(友情提醒:不建議大家自己製作蛇炮酒,蛇本身有寄生蟲,且不科學的炮製方法反而對人體健康無益。)
蟾蜍按照毒性來看,蟾蜍在五毒中排行老二。五毒教使用蟾蜍的頻率並不高,但在現實中,蟾蜍和毒蛇一樣,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生物。蟾酥、干蟾皮、蟾衣、蟾頭、蟾舌、蟾肝、蟾膽等均可作為藥用。在我們國家,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和蟾衣還是特別緊缺的藥材。
已經過加工乾燥的蟾酥
藥用價值極高的蟾皮
在中醫里,蟾蜍整體入葯的情況較少,往往是蟾酥和蟾皮入葯為主。蟾酥是蟾蜍耳後腺及表皮腺體的分泌物,可用於癰疽疔瘡、咽喉腫痛、中暑神昏和腹痛吐瀉等情況。不過,蟾酥有毒,不宜久服或多服,提取加工漿液時也得格外小心。蟾衣是蟾蜍自然蛻下來的表皮包衣,《本草綱目》中稱之為「蟾寶」,在民間被廣泛運用於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對於治療癰疽,腫毒,腫瘤,疳積腹脹,慢性氣管炎等都有一定的藥用效果。近年來,還被用於配合治療肝癌、胃癌、腸癌等多種癌症。
儘管由於文學作品的藝術化創作,「五毒」因五毒教的江湖惡名而令很多人驚恐畏懼,但在現實生活中,它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另一面。只要利用得當,就能化「毒」為「葯」,造福人類。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