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軌跡女兒張海迪的讀書人生

張海迪(資料圖片)

早上希望的陽光,從東方寧靜的大海上升起,開始了新的一天。海迪像只勤勞的蜜蜂,進入了工作與學習。

不久前的一個早上,時鐘尚未到八點,日本的一位青年便越過大海,打來電話,他熱情萬丈地祝賀海迪的長篇小說《輪椅上的夢》在東京新潮社出版。

他說他看了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新

的風吹進了他的生活。使他對中國的殘疾女作家海迪,產生了萬般的敬佩。他恨不得立刻生出一副堅硬而有力的翅膀,飛過浩瀚的大海親眼看看中國。他還說他的許多朋友同他一樣,讀了這部書,夢想有一天去中國。渴望認識海迪——他們心中崇敬的智慧女性。因為她寫的書太迷人啦!她寫的書不僅塑造了一位堅強勇敢與病魔抗爭的女孩方丹;還描繪出中國廣闊無垠的天然美景。那天地相連綠茵鋪地的軍馬場,是勇敢奮鬥者的大草原。他們多麼想看看昔日年青一代用汗水換來的美麗富饒的地方。同時,他們還真誠地道出了讀後聯想:如主人公方丹的愛情歸宿呀,放牧知青黎紅的人生去向,等等,總之這部書給了他們心靈的震撼。

然而他們哪裡會想到:海迪是一個從未進過學校門、完全靠自學成才的殘疾女孩兒。

30多年來,海迪抓緊生命中一切可利用的時間讀書、寫作,她有著「鬧中求靜忙裡偷閒」的讀書硬功夫,只要拿起書,她便立刻成了貪婪的讀者。

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家在莘縣城裡住,那時海迪還未得到就業。我們常為此發愁。但海迪沒有自暴自棄,她從不肯浪費點滴時間,讀一本書累了,就換另一本。她說,讀書是為了給自己一生的創業打下良好基礎,以免書到用時方恨少。

有一天到了午飯時間,我見海迪仍忙著看書,只好將飯菜放在她的面前,忙別的事去了。等我回來看見桌子上的飯菜一點未動。心疼地責備她:

「光看書不吃飯呀?」她心不在焉地回答著:「我吃好啦,媽媽。」

我見她讀書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心中得到莫大的欣慰。

隨著年齡的增長,海迪已成為一個活潑熱情的大姑娘,但疾病卻時時給她增加著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折磨。由於讀書,受到書中英雄人物的思想影響,如:劉胡蘭、江姐、蘇聯的無腳飛將軍……海迪的性格變得異常堅強,她不但勇於與疾病抗爭,還勇於開拓自己的人生之路。當勞累一天的人們,早已進入夢鄉的時候,她仍鏖戰在書海中。不管是夏日熾熱燈光的烘烤及蚊蟲叮咬;還是冬天凜冽寒冷天氣,將她那失去知覺的雙腿凍得青紫潰爛;甚至在因手術留下的電鑽刀割般的肋間神經痛還在發威,長期難愈的褥瘡還在發難之時,她都全然不顧,她以讀書來對付生活中的苦難。海迪今天擁有的知識,是用昂貴的代價換來的!

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海迪也得到就業,當了無線電修理工。十多年的刻苦讀書,學到的知識有了用處。她該歇歇了吧。但我看到她白天與常人一樣堅持幹活,夜晚更加全神貫注地讀書。她學習的領域向縱深發展,她涉獵的知識面更加廣闊:醫學、文學、哲學……她還同時學習幾種外語。她的第一部翻譯作品《海迪診所》,就是從這時開始動筆的。

海迪讀書從來不是為了興趣,更不是為了消磨時間。她讀書都是有選擇的,是為了自己在學業上受益,所以讀起書來格外用心,有的書做到了過目不忘。有一次海迪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人們介紹自己的成長經歷,她說由於讀書,使自己對前進的道路充滿信心,懂得了「條條道路通羅馬」。她的講話被報紙刊出。南方某城市一位工人給報社寫信說:海迪是八十年代的青年楷模,為什麼不說條條道路通北京?或共產主義?報社的同志將信轉給了海迪。她看了信說,她記得這句話是革命導師列寧對古羅馬繁榮昌盛而言的。那天北師大教授薛緩之先生正在同海迪談論中國古典文學的選修。薛教授恰巧有《列寧全集》。他進行了查證,高興地向我誇讚海迪認真紮實的自學精神。他希望年輕人要學習海迪的讀書精神。

海迪能成為一個作家,並於近年考取吉林大學的碩士學位,是讀書給了她前進的動力,給了她一個生動的世界。書使她從疾病的困擾中堅強地站起來,精神獲得解放;書使她有了特別的韌性:比別人多一些對病痛的忍受,比別人多付出一些大腦與血汗的消耗,少一些年輕人的放任和隨意,讀書使她永遠戰勝自我。至今海迪工作之餘,還是堅持讀書。書永遠是海迪的朋友。

推薦閱讀:

男子養5年女兒非親生 做完親子鑒定妻子變賣家產
玄貳女兒身晚婚為佳
她在受審時從頭哭到尾那個很艱辛才生下的女兒,卻再回不來    錢江晚報
嘆朱琳【女兒國國王】
一位父親寫給新入大學女兒的九條忠告,一字一句都凝結著偉大而深沉的父愛,致敬!

TAG:成長 | 人生 | 女兒 | 讀書人 | 讀書 | 軌跡 | 張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