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黃鶴樓
武漢 黃 鶴 樓
武漢三大名勝古迹:黃鶴樓、晴川閣、古琴台,知名度首推黃鶴樓。武漢黃鶴樓還與湖南嶽陽樓、南昌滕王閣並稱江南三大名樓。據說黃鶴樓之名源於一則神話:南朝著名科學家祖沖之在其《述導記》中寫到一則「駕鶴之賓」的故事,被魯迅輯錄在《古今小說鉤沉》里。相傳武昌蛇山黃鵠磯頭,辛氏開有一間酒店。一天,店裡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道士,伸手向掌柜要酒喝,掌柜二話沒說,舀了一大碗酒遞給他。道士喝完酒轉身就走,如此一連月余,分文未付。又一天,道士喝完酒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黃色的鶴。後來,每當客人來店裡喝酒,牆上的黃鶴便會翩翩起舞,從此賓客盈門,生意興隆。又過了十年,道士復來,取笛吹奏,黃鶴飛下牆壁,道士跨上黃鶴直上雲天。辛氏為紀念這位幫他致富的仙翁,便在原地翻建一座高樓,取名黃鶴樓,到了唐代才有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的詩句。
21日上午,參觀過施洋烈士陵園,回到車上已近12點了,拿出從常州帶來的一包麻糕,和著開水吃了兩塊。然後驅車沿武珞路繼續西行,大約1公里是「首義園」,再過去是黃鶴樓景區南大門,旁邊有片很大的停車場,停好車,便遊覽黃鶴樓景區。
進入景區門前是花崗岩廣場,廣場前端立有一座仿木結構牌坊,正麵坊額「白
雲黃鶴」,背麵坊額「近仙人居」,看著兩塊坊額,不覺清風拂面,恰似進入了神仙境界。牌坊後面是一座高台,台上建有一座重檐歇山式樓閣,檐下掛著一塊「黃鶴樓」的匾額。開始以為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黃鶴樓,登到台上,卻是景區入口。樓
閣底層掛著一付清代湖廣總督張之洞所撰的楹聯:「昔賢整頓乾坤締造多從江漢起;今日交通文軌登臨不覺亞歐遙」。樓閣後面是檢票處,檢過門票有遊覽車送客進入景區。
遊覽車把我們直接送到黃鶴樓下。下了車,登上十幾級石階,路邊石台上立有一隻銅葫蘆。有介紹說:寶銅頂,系清同治七年﹙1868年﹚所建黃鶴樓寶頂,
高3.4米,底徑1.8米,壁厚4厘米,為青銅鑄成,重約2噸,其上端為寶頂攢尖,中部呈球體疊加而成的葫蘆形,下部為蓮花寶座。光緒十年﹙1884年﹚黃鶴樓被焚毀後僅存此物。寶銅頂旁邊有石階向上,登到上面,台上建有一座「井」字形三疊式紅色構架,為仿古銅編鐘架式樣,梁面為紅底黑線花草回紋圖案。構架下面掛有一口銅鐘。有介紹說,「千禧大鐘」,鑄於上世紀末,外形為圓筒
裙邊式,口徑3米,高約5米,重達20噸,是明朝永樂大鐘以後,我國鑄造的一口最大的銅鐘。
站在「千禧大鐘」平台上朝西看,對面就是高聳入雲的黃鶴樓,樓的平面設計成「四面八方」,共有五層,每層有十二隻高翹的檐角,黃色琉璃瓦覆頂,遠看恰如一群展翅欲飛的黃鶴。頂層檐下掛著一塊「楚天極目」的匾額,這讓人想起毛澤
東暢遊長江後作的《水調歌頭·游泳》中的「極目楚天舒」的詞句。樓的下半部搭有腳手架,正擔心進不了黃鶴樓遊覽時,看見一批遊客向黃鶴樓走去,隨著人流走到樓下,見大門開著,兩旁掛著當代學者黃苗子撰寫的楹聯:樓成景換五洲客醉楚天春;鶴舞帆飛雨水浪開東海日。走到樓的另一面,樓門兩邊是劉海粟先生90歲時所撰楹聯:由是路入是門,奇樹穿雲詩外蓬瀛來眼底;登斯樓覽斯景,怒江劈峽畫中天地壯人間。劉海粟是常州同鄉先賢,在黃山鶴樓見到他的聯句倍感親切。走進底層大廳,裡面高闊空朗,正中是高達10米的藻井,正面牆上掛著一幅
巨大的「白雲黃鶴」陶瓷壁畫,兩側柱上掛著長達七米的楹聯: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撼;大江東去,波濤洗凈古今愁。
正要隨著人流登樓參觀,看見工作人員正扶著一位老人前去乘電梯。原來黃鶴樓內設有電梯,70歲以上老人和腿腳不便者可乘電梯上樓。老伴過去講了情況,工作人員將我們帶到電梯口,進了電梯很快就升到五層。進入五層大廳,正面牆上掛著一塊大木板,上刻《黃鶴樓》簡介:黃鶴樓是蜚聲中外的名勝,它屹立於蛇山黃鵠磯頭,登樓遠眺,氣勢雄偉,俯瞰江流,景色壯麗,自古有天下絕景之說。黃鶴樓始建於東吳黃武二年﹙221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當時建樓僅作軍事瞭望和指揮之用,後隨朝代更迭,形勢變遷,遂成遊憩之所,及形制完備的遊覽勝地。黃鶴樓名稱由來,因樓建於黃鵠磯﹙古代鵠、鶴通義﹚頭,因地名樓,故而得名。黃鶴樓興廢沿革,損毀重修的情況,在宋代以前已無史料可考;宋代,據黃鶴樓詩文碑刻記載為瀕臨大江,錯落有致的建築群,但毀於何時,尚無考證;明代史書記載,黃鶴樓毀建七次,最早建於明洪武年間,最後毀於明崇禎時期;清代黃鶴樓毀建六次,最後於光緒十年﹙1884年﹚被大火焚毀,那場大火樓內文物蕩然無存。黃鶴一去不復歸,整整一百年,人們迫切期望黃鶴樓重建。人民政府順民意,適國情,重視保護名勝古迹。1980年7月國家撥款,群英集智重建黃鶴樓,今天一座高標巍峨,宏偉精湛的黃鶴樓矗立於蛇山之巔。黃鶴歸來,江山增色,登高攬勝,情溢胸懷,三楚風雲傳盛事,千古江山獨此樓。
走出大廳,四周有觀景廊道。站在東廊朝東面看,蛇山似一條長龍逶迤東去,
近處是清代「寶銅頂」和「千禧大鐘」,前方是淹沒在黃綠錯綜的樹葉里的「白雲閣」;遠處則是景區東大門和武昌起義紀念地「首義園」;站在西廊朝西面看,近處依次是「攬虹亭」、「瞰川亭」、「雲霧軒」、「凝翠軒」、「三楚一樓大排坊」、「象勝寶塔」和景區的西大門;順著黃鶴樓南路向前看,遠處則是萬里長江第一橋——武漢長江大橋;站在北廊朝北面看,近處是江邊的現代化建築,及煙波
浩渺的長江;遠處,長江對岸則是著名古迹——晴川閣;站在南廊朝南面看,近處是景區南大門;遠處則是辛亥革命紀念館和武昌紅樓。環觀景廊一周,方知以黃鶴樓為中心,周邊都是武漢有名的名勝古迹。
欣賞過黃鶴樓周圍的景色,乘電梯回到下樓。返回南大門時沒有乘坐遊覽車,而是步行觀賞沿途的景色。離開黃鶴樓不遠,便見路邊一座浮雕牆,暗紅色牆面上
刻一幅大型浮雕,內容是唐代詩人崔顥在黃鶴樓題詩的場景,浮雕牆中間刻有崔顥的七律《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該詩不僅敘述了黃鶴樓的歷史傳說,以及登高遠望所見之景色,還寫出詩人宦途之孤獨與思家之鄉愁。旁邊一塊木牌上寫有介紹:《崔顥題詩圖照壁》是一座石照壁形式的浮雕,畫幅4×8米,石料選自四川越西縣黑色砂岩和湖南長沙的花崗岩,色澤古樸自然,展現當年崔顥黃鶴樓題詩場景。此詩由當代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所書,浮雕有著名雕塑藝術家趙樹同設計,浮雕集詩書畫刻四絕於一體,堪稱藝術珍品。
前行不遠又見一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亭額掛有「擱筆亭」匾額,為著名文學家
臧克家所書。亭前柱上掛著一付楹聯:樓未起時原有鶴;筆從擱後更無詩。為著名戲劇家曹禺撰寫。有介紹說,亭名取自盛唐時黃鶴樓上「崔顥題詩李白擱筆」的一段佳話。相傳李白登黃鶴樓詩興大發,正欲題詩,見崔顥題《黃鶴樓》於壁上,乃擱筆長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從此,崔顥蜚聲詩壇,其詩《黃鶴樓》亦被譽為唐詩七律之首。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著名戲曲家、詩人孔尚任游黃鶴樓時,起意將樓旁一無名小亭命名為「擱筆亭」,並欣然為之賦詩,此亭後來成為文人墨客酬唱之所,清同治年間毀於兵燹。現亭為1991年重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亭中置有案、幾、硯等書寫工具,別有雅趣。
又前行幾步,見路邊立一座銅雕,旁邊是一塊造型奇特的石頭,題為《米芾拜
石》銅雕。有介紹說,米芾拜石典故源於世人傳說:初於無為州有巨石奇醜,芾見大喜,具衣冠而拜之,稱為兄,人稱米芾為「石痴」。銅雕由著名雕塑藝術家項金國據此典故創作而成。銅雕高2米,重約1噸,青銅質地,雕刻手法粗獷。米芾所拜之石為安徽靈壁石,高約3.5米,重達4噸。
繼續前行,一座單檐歇山式樓宇立於山崖平台之上,檐下掛著一塊「古今一南
樓」匾額,由著名書法家王遂常先生題寫。門前有付楹聯:抱廓江流觸耳似聞仙笛聲;凌霄樓起舉頭仍見白雲飛。當代著名書法家李鐸所書。有介紹說,南樓又名安遠樓、瑰玉樓,俗稱古樓,舊時為「武昌十景」之一。南樓始建於晉﹙一說為唐﹚,歷史上多為文人墨客登臨吟詠之地,宋代詩人陸遊、范成大均在此留有名篇。現樓於1985年重建,背山面南,長18.5米,寬7.5米,高9.6米,上下兩層,仿磚木結構,重檐飛角,青瓦朱楹,典雅明潔。室內陳列有是湖北當代書畫家的部分作品。
順石階步下南樓平台,旁邊一座石台上築有重檐歇山式方亭,檐下掛著「毛澤東詞亭」匾額。亭內立有一通高大的石碑,正面刻的是毛澤東於1927年寫下的
《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黃鶴知何去?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1927年正是中國革命的多事之秋,北伐雖然取得局部勝利,但軍閥勢力仍在,蔣介石已開始「清黨」,排斥異己,中國革命正處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險惡環境之中。此時毛澤東途經武漢,懷著悲壯的心情登上黃鶴樓,望蒼茫大地,思緒萬千,遂寫下這闋詞,一吐心意。石碑的背面刻的是毛澤東63歲時暢遊長江後作的《水調歌頭·游泳》: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載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1954年中央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次年,毛澤東實地視察了工程的規劃設計,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長江大橋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澤東三次暢遊長江,並寫下此闋詞。從上片暢遊長江的舒暢感,以及時光流逝的緊迫感,寫到下片長江水利建設藍圖的構想,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次年,詩人在給民主人士黃炎培的信中對「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作了注釋:「游長江2小時,飄30多里才達對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泳、側泳,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毛澤東詞亭」不遠處是一方池塘,池塘岸邊建有一座折角形長廊,廊牆上鑲
嵌數十通古碑。有介紹說,古碑廊是一座依山勢而建,近似軒廊的假二層廊廡,長30米,高15米,廊中陳列歷代碑刻23方,其中有唐代李白寫的「壯觀」,呂岩寫的「日照碑」,宋代黃石谷的「燕入群花碑」,岳飛的「滿江紅碑」,清代門國鎮摩王羲之一筆「鵝」,及「梅花碑」等碑刻,內容廣泛,各領風騷,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古碑廊前是景區東大門,走出東大門,不遠處便是紀念武昌起義的「首義園」景區。
推薦閱讀:
※黃鶴樓署名楹聯摘錄(上)
※斯人已乘黃鶴去,留得《鄉愁》成絕響
※【整理重發】雷明頓倒閉啦!
※題黃鶴樓
※《黃鶴樓送別》第二課時課堂實錄